社會實踐活動觀后感(通用5篇)
實踐有著諸多的含義,經(jīng)典的觀點是主觀見之于客觀,包含客觀對于主觀的必然及主觀對于客觀的必然。小編收集了社會實踐活動觀后感,歡迎閱讀。
社會實踐活動觀后感 篇1
爾今細雨,沐浴著太平;看這一江春水,看這滿樹桃花,看這如黛青山,都沒有絲毫改變。那硝煙彌漫戰(zhàn)火紛紜的歲月已融入歷史的洪流!盀榱撕推剑覀兛梢院徒,但我們絕對不能忘記真實的歷史。記住了歷史,就是記住了教訓(xùn),就可能避免悲劇的重演!”
上午十一點我們已經(jīng)驅(qū)車來到博物館的,門口沒有大門,只有一個革命戰(zhàn)士拿著槍站在高高的戰(zhàn)壕上,仿佛向敵人告誡,中國是一個不可侵犯的國家,他的眼神迸發(fā)出對敵人的憤怒和憎惡,我凝視著戰(zhàn)士那一張張還隱隱浮動著戰(zhàn)爭煙云的剛強面孔,第一次感覺到徹骨的寒冷,卻在那寒冷背后總有著不屈的希望。
在15座分館里,尤為讓我為之一顫的是“不屈戰(zhàn)俘館”。該館形象真實地展示因彈盡糧絕而被俘的抗日將士的英勇不屈和悲慘遭遇;揭露了日軍的虐俘罪行。他們都曾是中華民族抗敵的戰(zhàn)士,但他們的歷史作用和歷史貢獻沒有受到正視,長期被歷史埋葬。他們的艱苦戰(zhàn)斗、英勇犧牲和苦難遭遇,是60年前中華民族取得抗日戰(zhàn)爭勝利所付出的重大代價的一部分,是值得我們永遠正視的歷史。
在那個年代,俘虜兵是一歷史符咒, “知恥勇生”就是說我知道我自己有這個恥辱,當(dāng)了俘虜,但是我要勇敢的去面對,或者勇敢的去反抗。耿諄——曾歷任中國抗日軍隊文書、排長、營部副官、上尉連長等職。在1944年5月,率部的洛陽保衛(wèi)戰(zhàn)中不幸被敵軍俘虜。7月被擄到日本做勞工。1945年6月30日,近800名中國勞工在耿諄的領(lǐng)導(dǎo)下發(fā)起了“花岡暴”,兩萬多名日軍把暴勞工圍在了獅子森山,130多名勞工被-虐殺。暴失敗后,耿諄在山頭上吊自殺未果被日本軍警虜獲,被判死刑后又改判無期徒刑;▽┰獾饺毡拒娋臍埧徭(zhèn)-壓,當(dāng)場有115名勞工慘遭毒打和辱、待致死。耿諄回憶說,當(dāng)年他們被強行押往鹿兒島做勞工,很快就病死了一批,餓死了一批。僅僅一年多的時間,被擄到日本做勞工的數(shù)萬人,近半都成了異鄉(xiāng)的冤魂。勞工實在餓得不行,就吃樹葉,挖草根吃,許多人因此中毒身亡。即便如此,勞工們卻盼望著回家,盼望著自由。所有中國勞工服裝都是破爛不堪,他們只有一件上衣,不僅勞動時穿,睡覺也穿著。在寒冷的冬天,勞工們不得不用裝面粉的紙袋子塞進褲管里裹著身體,吧膠布和布片用繩子和藤條綁在破爛的鞋子,很多人身體大面積凍傷,然而,比寒冷更可怕的是饑餓。
社會實踐活動觀后感 篇2
忙忙碌碌的幾天,轉(zhuǎn)眼而過,但是留給心的那份充實,卻會讓人欣慰不已,抑或也會受益終身。
自行車在我們座下飛奔,離開了城市的喧囂,離開了汽車的海洋,路上很靜,除了我們十幾個人,只有稀稀疏疏的行人不時擦肩而過。不同的是,東營的環(huán)境與經(jīng)濟模式?jīng)Q定了東營農(nóng)村那獨有的特色,兩邊不是綠色的海洋,也不是規(guī)則的耕地,而是相連或相隔的水坑與斷斷續(xù)續(xù)的蘆葦叢,給人的感覺很凄涼,加上不時的一個孤零零的井架在那獨自的上上下下,更是讓人內(nèi)心有種滄桑,有種悲嘆!“油比水多,電線桿比樹多”,一點也不假,放眼望去,只見數(shù)不清的電線桿從蘆葦叢中挺拔而起,電線更是錯綜交雜,再也沒有別的什么東西了,什么樹林,什么草青,什么花鄉(xiāng),什么鳥語,一切的一切,在這兒,只能是天方夜譚!
目的地到了,南田村。它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這個村子很沒有生機。并不只是因為缺少樹、花、草等許多代表生命的東西,更是因為這里的人們。主街道很直,但進入眼簾的也只是筆直的油路,兩邊稀稀疏疏的幾個人,幾個老人,幾個已經(jīng)很上年紀(jì)的老人。年輕人哪去了?孩子們哪去了?我很納悶!當(dāng)與這些老人們聊過之后,才知道,沒有耕地,附近的廠子又不需要農(nóng)民去做工,人們只能將視線投向遠方,離開親人,離開家鄉(xiāng),為了生活,掙錢!而孩子們,在烈日炎炎的七月,沒有樹陰這個絕好的的天然空調(diào),它們又怎能聚在太陽下面去作游戲呢?也只能是呆在水泥籠子里“享受”沒有伙伴的獨處與無聊。終于遇見了幾個小朋友。天真,無邪,可愛的他們,卻道出了一句最讓我觸動的話語:“我出生到現(xiàn)在,每年只見我爸爸一面”。思想,凝滯!!但是,為了生活,我們又能怎樣呢?
或許,主觀的看待東營的農(nóng)村,是不對的,但作為一個外地的有著中國傳統(tǒng)的農(nóng)村男孩,我真的不習(xí)慣這兒的農(nóng)村生活。
社會實踐活動觀后感 篇3
今天下午,我們?nèi)⒂^工藝品廠。
一路上我們懷著喜悅的心情、邁著整齊的步伐,進入了展廳。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做工細致的大木球。!好大的木球,做得這么好!真是天衣無縫。我在展廳內(nèi)認真的觀賞這些精美的工藝品。在一個房間里,我看到了一個用木頭做成的大帆船,真是栩栩如生呀,好像真的在遼闊的大海上行駛。那邊還有一幅用木頭雕刻的“老壽星”,仿佛對我笑呵呵的說:“要多吃蔬菜和水果,多鍛煉身體,有良好的生活習(xí)慣才會像我一樣長命百歲!蔽疫看到了毛澤東主席的《沁園春·雪》雕刻在一塊長方形的木板上,還有《清明上河圖》、十二生肖的木雕。每一幅都那樣的讓人喜歡。
我最喜歡的就是那個在展廳正中間的大足球,它有兩個人那么高,大約四、五個人才能把它圍住,它做工細致,根本看不出它是用木塊拼成的。從遠處看,我以為是一個真球,可到了它旁邊,才看清楚,一個小塊都比真的足球要大,簡直可以稱作是世界上最大的足球了。同學(xué)和教師都站在它前面留影。
時間過得真快,轉(zhuǎn)眼間我們要離開展廳了。我戀戀不舍的下了樓,心里還在想:廠里的叔叔、阿姨做的工藝品真精美,我為他們的成就感到驚嘆!我以后要當(dāng)一名像他們一樣心靈手巧的雕刻家。我相信在我們的努力下,我們一定會把家鄉(xiāng)建設(shè)得更美好!
社會實踐活動觀后感 篇4
千年古都,帝都萬象
——觀西安博物院有感
秋風(fēng)生渭水,落葉滿長安,青馬班社會實踐觀后感。如今雖已不是秋季,但長安城的古韻卻仍縈繞在身旁。春風(fēng)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古人相思在長安,離別在長安,一座古城里說不盡的情愫綿綿,可見這里留下了多少珍藏的故事與韻味。上周的青馬班社會實踐活動中,我有幸參觀了西安博物院,博物院內(nèi)陳列的珍貴文物與厚重的文化氣息令人久久不能忘懷。
位于西安市碑林區(qū)的小雁塔也屹立在西安博物院內(nèi)。小雁塔即"薦福寺塔",始建于唐朝。在漫長的歲月里,小雁塔經(jīng)受了1200多年風(fēng)雨的侵襲和70余次地震的考驗,歷史上曾經(jīng)歷過三次離合。走進院內(nèi),小雁塔旁環(huán)境清幽,底蘊豐富,塔檐層密集,每層磚砌迭澀挑出,檐底有棱角牙子做裝飾,與眾不同。
再向院內(nèi)深處漫步,一座博物館屹立在城市園林之間。博物館的標(biāo)志采用了灰色和橙黃顏色結(jié)合,象征著光陰的交錯,歷史的變遷。文明的延續(xù)相傳,雄渾大氣,彰顯出了西安的悠久歷史和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令人仿佛又體驗到了那昔日的盛世雄風(fēng),與小雁塔和古建筑群相得益彰,交相輝映。
進入博物館內(nèi),撲面而來的古都氣息讓人欲罷不能。文化展館由三個基本部分構(gòu)成,分別是基本陳列,專題陳列以及臨時陳列三個部分。博物館內(nèi)還使用了當(dāng)代科技電子技術(shù)及影像,聲像技術(shù)的展示手法,虛實結(jié)合,豐富而又形象地演繹出了古都歷史,讓我們更加立體地感受到古都西安的文化底蘊。千年的古都,以 "西周豐鎬","秦阿房宮","漢長安城","隋。唐長安","明清西安"為章節(jié),集中反映了歷代都城規(guī)模,格局以及唐代以后,城市的`發(fā)展文化情況。用模型,圖板的形式,突出了城市規(guī)模和重要的宮殿建筑,漢長安城,宋元城,明清西安城的模型再現(xiàn)出了帝都生活的萬千氣象。造像藝術(shù)專題陳列展廳展出的佛教石刻造像,金銅造像以及佛教文物,展現(xiàn)出了長安佛教的寶相莊嚴(yán),觀后感《青馬班社會實踐觀后感》。古代書畫藝術(shù)陳列展廳以"三真六草,縷月載云"為題,展示出了百余件珍藏的書畫作品。玉器陳列展廳展出了百余件古代玉器,展示出了"天地之靈"的主題。印章專題陳列展廳展示出了文物二百余件,顆粟大千,印章種類以官印為主,漢宋遼金元明清的官印居多,具有地方特色。臨時陳列廳中展出的漢唐服飾令人眼前一亮,更深切地感受出當(dāng)時的工藝文化,實為驚嘆。
博物院內(nèi)古木參天,池水清澈,文化氛圍絢麗而古樸濃郁。漫步在西安博物院,不僅僅使人了解到古都西安悠久歷史,也使人強烈地感受到現(xiàn)代西安的崛起和生機勃勃。
社會實踐活動觀后感 篇5
本著提高青馬班學(xué)生對中國歷史的更深一步的認識,加深文化修養(yǎng),使歷史影像與實物相聯(lián)系 ,我們在周六共同參觀了西安博物院。
這不僅是一場增強閱歷的社會實踐活動,更是一場歷史與靈魂共鑒的心靈盛宴。站在博物館門口,就仿佛能感受到一股異于常態(tài)的厚重清冷氣息的蔓延。我想,這應(yīng)該就是歷史帶給我們的感受吧。
"中央殿堂,四隅崇樓"的唐風(fēng)建筑群 ,主次井然有序,高低錯落有致,氣勢雄渾莊重,融民族傳統(tǒng)、地方特色和時代精神于一體。這種建筑特色將古今融合,讓我們在領(lǐng)略古色的同時也可以看到現(xiàn)代化進程的光輝步伐。建筑是一個地方風(fēng)土文化的基礎(chǔ)象征,而這種像西安博物院有著豐富歷史文化內(nèi)涵的建筑更是西安古文化的一種集中體現(xiàn)。西安作為十三都古城,它有著深邃的歷史古韻,淵源的文化傳承,它從歷史長河中保存給我們的也并不只是博物館中陳列的一件件文化展品,更是一種刻畫在骨髓的厚重底蘊,一種寵辱不驚,孑孑獨立的氣質(zhì)和精神。
眼前略過一件件精致而珍貴的展品,唐代的三彩首壺,精美的八瓣仕女狩獵紋銀杯,戰(zhàn)國時期的金虎符,西漢的王精金印等等,每一件都是一個歷史的縮影。我仿佛看到了一個勇猛的大將,身著森森鐵甲,手持虎符號令六合的場景,我仿佛看到了一群高雅士族伴著高山流水的韻律,觥籌交錯,出口成章……誰都不能明確知道我們的歷史長河曾經(jīng)的流淌軌跡是如何的,那些古文化是如何產(chǎn)生并流傳的。我們只能通過這些曾經(jīng)見證過歷史光影的歷史碎片來追尋過往。文物的珍貴性并不只是它保存時間的長久,還有它傳遞給我們歷史的印記的價值。所以,每一件攜帶歷史光影的東西都值得我們珍藏。
這次實踐活動讓我認識到歷史的巍峨,它就像一座高山,四周云霧繚繞,我們站在山的最底端,抬頭看著莊嚴(yán)而肅穆的大山,越向上看,就越發(fā)神秘,越模糊不清,而我們需要一點點的探索,才能一點點挖掘,緩緩掀開它縹緲的輕紗。
歷史之于我們,就像是根之于草木,那是我們得以延續(xù)的根本和淵源所在,所以我們才要一點點的去尋找。就像我們常說的不要"忘本",而"本"就是我們源遠流長的歷史。我們的生命、文化和所有的一切都是歷史衍變的產(chǎn)物,而我們就是歷史的發(fā)展和未來。
所以,讓我們活得更閃亮些吧,不要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庸庸碌碌。
【社會實踐活動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社會實踐活動01-04
社會實踐活動方案01-09
社會實踐活動小結(jié)01-07
社會實踐活動總結(jié)02-02
社會實踐活動的定義01-22
社會實踐活動記錄01-17
學(xué)生社會實踐活動02-13
寒假社會實踐活動02-09
社會實踐活動報告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