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電影《青春派》觀后感
《青春派》觀后感一:
2013年迄今為止,《青春派》應該可以稱得上是第一部“零差評”的國產(chǎn)片了吧,不僅之前在上海電影節(jié)的電影頻道傳媒大獎上大獲好評,斬獲了最佳影片獎和最佳男主角獎,如今上映更是讓人看到了影片非同凡響的魅力所在。青春校園片一直是內地影視劇比較稀缺的類型,更要命的是,此類作品往往充滿了主旋律式的說教以及美化現(xiàn)實的虛偽,讓人一眼看上去心里馬上會說:“我們的青春不是這樣子的!”而《青春派》恰恰在真實的高考生活以及真實的學生情感這兩方面注入了強大的能量,用青春的激情、叛逆、迷茫、無奈、歡樂與痛苦強烈地沖擊著觀眾的心扉,很容易引起每一個有過高考經(jīng)歷的青年人的共鳴。更重要的是,影片在真實展現(xiàn)“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殘酷高考時,自然而然地就帶出了一種扭曲和荒誕的感覺,讓人無法不對高考制度和我們這個社會產(chǎn)生某種思索和感慨。
在我的印象中,《青春派》應該是青春校園類型的作品中,第一個如此直白、大膽、強烈、大篇幅地表現(xiàn)中學生戀情的國產(chǎn)電影。影片一開始,男主角居然就用一句泰戈爾的愛情名言當著全班師生的面,對心中的“女神”黃晶晶表白。在高考前他為了去見“女神”翻窗離家結果墜樓摔傷,在高考考場上因為戀情而心緒難平而徹底考砸,導致“女神”考上了復旦,而他只能復讀的結局。雖然注定面臨分離,但居然心中對“女神”的愛火不滅,玩出了“動車相送”的浪漫橋段。即便此后“女神”對他逐漸冷淡,班上的另一位女生孫曉凡對他表現(xiàn)出明顯的好感,他的心里依然只有“女神”。直到有一天,“女神”當面對他說出“我是有點喜歡你,但這跟男女朋友不一樣……我求求你了,能不能別理我了”,他才算徹底墜入失戀的深淵,用各種方式進行發(fā)泄……除了男主角這條愛情主線,其他配角也有愛情戲的展現(xiàn)。“富二代”賈迪喜歡孫曉凡,擺出心形蠟燭的圖案,手捧鮮花站在樓下準備大聲表白,結果被路過的教導主任搞砸。齊明智暗戀女同學秦慈,在她生日那天,在校園樓梯的每一階上都寫上了“秦慈生日快樂”,結果被班主任訓斥一番。除了愛情之外,居然、賈迪、李飛、齊明智等同宿舍的幾位死黨的友情在片中也有展現(xiàn)。愛情戲和友情戲雖然在本片中被處理得五味雜陳,但主調是輕松活潑的,集中了大量的搞笑橋段,時刻迸射著青春的激情與活力,對心愛女生的暗戀與追求、遭遇失戀打擊的痛苦與迷惘、群毆欺負兄弟的壞人,無不透著真實質感,很容易勾起觀眾對高中歲月的情感共鳴。
如果說情感戲是本片的一抹亮色的話,那么跟高考有關的學習生活的展現(xiàn),就基本上透著荒誕、壓抑、扭曲的無邊黑暗了。讓作為“過來人”的觀眾不禁感慨,十幾二十年過去了,殘酷的高中生活似乎從未改變,甚至還有愈演愈烈的趨勢。不僅高中生的愛情依然以“影響成績”為由被家長和老師所不容,“高考定人生”的壓力也越發(fā)顯得沉重,把學生、家長、老師三方統(tǒng)統(tǒng)逼到崩潰的邊緣。在片中,作為學生,那群苦命的孩子們在春節(jié)假期依然要參加補課,模擬考試一本上線率不到70%就會遭到班主任的訓斥,考得最差的學生甚至被班主任大罵“滾出去”,學生在發(fā)泄壓力的時候會大喊:“我去他的一本線,去他的高考!”。作為家長,居然的母親在學校附近專門租了一套房子跟兒子一起陪讀,總不回郊區(qū)的家導致跟丈夫幾乎爆發(fā)婚姻危機,兒子考得不好就痛心疾首,仿佛萬念俱灰。作為老師,班主任撒老師可謂全副身心都地鋪在班級上,身上背負的100%一本升學率的壓力,使得她臉上的陰晴全因學生成績的好壞而定。她的一些口號式的經(jīng)典臺詞,都讓人感覺既可氣又好笑,“兩眼一睜,開始競爭,不苦不累,高三無味,不拼不博,等于白活”,“就算拼個頭破血流,也要給我沖進一本的大樓”,“扛得住給我扛,扛不住給我死扛,你們要記住,累死你一個,幸福你一家,破釜沉舟,拼他個日出日落,背水一戰(zhàn),干他個無怨無悔”。而她面對學生家長說的一番話,更是將高考的扭曲和荒誕展露無遺。“高考不僅僅是考學生,也是考家長!在這里我要給家長提一個要求,現(xiàn)在沒有什么比你的孩子高考更重要的事了,所以你們有要破產(chǎn)的,先堅持堅持,好好熬過這158天;有要離婚的,也請先湊合湊合,等過了這半年再說,F(xiàn)在你們的最高使命就是高考,跟我高呼:奮戰(zhàn)158天,為了孩子美好明天!”
個人認為,本片最值得稱贊之處,不僅僅在于通過讓觀眾感同身受、百味雜陳的強烈真實感,描繪了高考生活的殘酷,更在于展現(xiàn)了這種殘酷背后深深的無奈和復雜性,從而揭示了我們這個社會的某種本質和真相。高考的重重壓力確實顯得殘酷、非人性,但不這樣又能如何呢?在現(xiàn)行的應試教育體制下,學生的學習幾乎全是被動的、毫無興趣可言的,老師只有不斷施壓,才能推動學生向前。否則就像本片所表現(xiàn)的那樣,班主任撒老師車禍住院,換了一個不那么嚴厲的代班主任,班級的成績立刻就下來了。片中還有一個來自貧苦農(nóng)村、刻苦讀書的學生周強,高考對于他來說就是改變命運的唯一機會。撒老師訓斥齊明智的一番話,更是不經(jīng)意地說明了高考的殘酷根源于現(xiàn)實社會的殘酷。“你說你,拼爹拼不過,你還不拼你自己?你一個三無人員,無錢無權無勢的,上個像樣的大學,將來找個好工作,要不然你將來怎么辦啊你?”雖然撒老師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嚴厲、荒誕與扭曲的,但這些并非她的真實人性,而是殘酷高考和升學壓力讓她不得不帶上的面具,影片結尾她對學生們的真情表白,表明她最終的目的也只是“希望你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有一個美好人生的開始”。而居然對撒老師說出的“我們忘不了你,因為我們真的恨你,但我們也愛你”,也代表了全班同學對撒老師復雜而真摯的情感。
本片對觀眾強大的感染力,一方面來自導演對娛樂性與藝術性的有效平衡與把握,既能通過生動的角色和臺詞極大程度地娛樂觀眾,又能通過真情實感和社會現(xiàn)實讓觀眾陷入感慨與思考。另一方面,演員們生動鮮活、張弛有度的表演,成為影片直抵觀眾心靈的橋梁。男主角居然的扮演者董子健,將角色聰明自傲、叛逆不羈、癡情懵懂的特點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在他身上時刻能看到青春激情在涌動。而扮演的撒老師的秦海璐更是值得上影后或者最佳女配角的頭銜,她準確地把握了撒老師性格的`兩面性,一方面是給學生施加壓力時的嚴厲、嘲諷與瘋狂,另一方面則是與學生即將分別時的柔情、關愛與真摯,將這兩種看似矛盾的性格十分真實與合理地統(tǒng)一在角色身上,從而讓人倍感真實,從她身上看到了當年自己老師的影子。
《青春派》觀后感二:
復讀青春是一篇關于電影《青春派》的觀后感,青春的成長總會伴隨著亦敵亦友的朋友,他們可能跟你在同一個宿舍,你們沒有深交,但當他消失的那一刻,好像又掏空了你生命中的某一種習慣。更多關于《青春派》的觀后感盡在巨人作文網(wǎng)。
拍高考題材的電影不少,但是能做到如此掌控的電影卻很少見。
16歲的時候,高考失敗,重新復讀,覺得這個世界所有東西都在跟自己作對,家長、老師、高考、女友、同學、鄰居。而正是在這個復讀的一年中,加速了成熟的腳步,復讀的不只是高考,而是從青蔥到青春的成長。
青春的成長就是不斷經(jīng)歷第一次的過程。沒有戀愛過,沒有告白過,青春的熱血會沖破自己的懦弱。但是青春的熱血一般伴隨的都是頭破血流的反省。無論是父母還是老師,總會在你熱血的時候給你當頭一擊棒喝,人難免就又會縮了回去。走一步,退兩步,思第三步,哪一段第一次不是這樣。
青春的成長總會伴隨著亦敵亦友的朋友,他們會跟你爭妹子打得頭破血流,也會在外敵當前的時候做你最堅強的后盾。他們可能跟你在同一個宿舍,你們沒有深交,但當他消失的那一刻,好像又掏空了你生命中的某一種習慣。他們可能外向可能內斂可能單純可能細膩,但你總能接受各種多樣性而又不帶成見。
青春的成長就是第一次的戀愛,大千世界的戀愛故事大體是你愛的人愛別人,而愛你的你不愛。這個基本的道理我們都知道,但是體驗了第一次才知道為什么戀愛的魔力讓你對不愛你的人專情,而對愛你的傲慢。男主角居然也只有在自己失戀的深淵才能體會父母要離婚的傷感,哪怕他早就知道這是一個局。也就只有在時間和對戀愛新的體驗中,才知道應該欣賞愛你的人對你的付出,雙宿雙飛去了人大。
所以說,青春的成長就是從懵懂到體諒。電影里面,像我們影子的中學生們都像我們曾經(jīng)一樣,老說別人幼稚,而自己干著沒有擔當?shù)挠字傻氖虑。而我們接觸了社會,知道我們無法保護同伴,知道我們身邊看起來跟我們一樣人有著不同的身家,知道我們對朋友背負的重擔的無知程度,知道我們父母老師所經(jīng)歷的不能言說的痛。知道了這些,很難再幼稚下去。所以,我們體諒、我們擔當、我們分擔、我們才可能進化成更好的人。
雖然字幕的最后,居然和曉凡都考去了人大,雖然居然懂得了曉凡換發(fā)型的原因,雖然看起來居然這一次要緊緊抓住愛自己的那個人的付出,但青春總伴隨著來來回回。說不定他會再次放棄愛他的人選擇他愛的人。但是,在復讀戀愛的這一段旅程,他只是更清楚了自己想要什么而不想要什么。所以,青春的第一次,總要嘗試,不在嘗試中失敗,哪能從失敗中找到成功呢?
不同的時代,有不同時代青春的故事。很明顯,80后90后的青春不是北京胡同家屬大院,山西汾陽晃蕩迷茫。但對于青春的叛逆,青春的成長,每個重新翻看這一段的人,總會敲擊到內心的共鳴。
PS: 秦海璐的老師演技真是神一般的,前面潑辣又幽默,最后說心里話那一段說到動情的地方,忍住眼淚而上嘴唇還一直抽動,真是細膩到家了。
各位中學生主角更是非常搶鏡,男主角讓人想起當年的夏雨,而李飛的飾演者每一場戲都讓電影院充滿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