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戰(zhàn)》觀后感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觀后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觀后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世界大戰(zhàn)》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世界大戰(zhàn)》是我讀的第三本威爾斯的科幻小說,也是印象最深的一部。作者一如既往,用平實細膩的筆調,將情節(jié)一幕幕展開。性子急的人往往覺得太拖沓,但觸及細微才能見真章,給我們帶來的思考才更為深刻。
這本書的故事梗概非常簡單;鹦侨巳肭值厍,面對他們先進的`武器,安逸的地球人幾乎毫無還手之力,潰不成軍?吹竭@里,結果已經很顯然了。但是,萬萬想不到,作者和你開了個大玩笑,強大如斯的火星人,敗給了地球上的細菌,面對細菌,它們也無法反抗。這看似不那么科學,但也合情合理,出乎意料的結局,或許是對人類最大的警示。
小小的細菌,拯救了人類。但是,它真的能在任何時候都奏效嗎?心存僥幸,那離滅亡也不遠了。書中很多的情節(jié)發(fā)人深省,一是在火星發(fā)射了十次飛行器后,人們才關注這件事情,卻隨意報道為火星上火山爆發(fā)。這時候讀者該著急了,作者也在本書中也仿佛有意讓我們著急。危險悄然接近,而人們卻依舊在為生活瑣事忙碌。
二是當“鐵罐子”——火星人的飛行器降臨地球時,所有人都只是深感好奇,也沒有人重視,甚至在火星人用“熱線”殺人后,人類還自負地認為,對付火星人輕而易舉。書中有一個形象的比喻,“毛里求斯有身份的渡渡鳥可能也曾穩(wěn)穩(wěn)地待在自己的巢里,議論那一船獵禽人的到來”,暗示了人類接下來的悲慘境遇——成為火星人的食物和玩物。
三是在“我”逃亡過程中,遇到了兩個“有趣”的人。一個是任性愚蠢的副牧師,代表著在災難和恐懼面前失去理性,沒有靈魂那類人。他的命運自然好不到哪里去,被迫于本能要求的“我”殺死。另一個是空有理想的炮兵,代表著不著邊際的妄想狂,類似于我們現在的“積極廢人”,間斷性躊躇滿志,持續(xù)性混吃等死,理想很高尚,實際行動卻沒有。
通篇而言,我們從科幻中也能看到哲學的身影,道理我們都懂,但我們的認識有多深刻呢?后知后覺、愚鈍麻木的后果——人間成地獄。而就算不是末日來臨只是面對困難危機時,深處絕望,我們又是否能認清現實,理性應對,從而爭取一線生機?
本書中細菌成了人類的英雄,也很好地詮釋了“阿喀琉斯之踵”。但是,人類的未來,應該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
【《世界大戰(zhàn)》觀后感】相關文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回憶錄11-05
《后浪》觀后感05-04
故宮觀后感05-03
《圓明園》觀后感05-03
《她》觀后感05-02
拔河觀后感05-01
過年觀后感04-27
科普觀后感04-26
海洋觀后感04-25
足球觀后感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