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龍卸甲》觀后感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部三國,我們兒時曾無數(shù)次在夢中勾勒那一個個鮮活的英雄形象,有能力將夢想用現(xiàn)實的筆墨書寫描繪出來的人是幸福的。這就是李仁港的《見龍卸甲》,屬于他自己的常山趙子龍。
從很多角度來說,此片可被詬病之處多不勝數(shù),然在審美及英雄情結上,李仁港塑造的趙云幾乎完美的無可挑剔,盡管有些深度模仿,但也是唯美的模仿。
影片脫離歷史時空的約束,從一個小卒羅平安(我甚至懷疑那就是李仁港的影子)的角度去講述一位古時候的名將。有人指責李仁港從開篇就惡搞歷史,言趙云一開始追隨過袁紹、公孫贊,投靠劉備的時候早已不是個小卒,其實影片的設計對趙云本來的出身并無顛覆,趙云一開始就是從小卒子做起的,跟關張差不多,區(qū)別不過是跟隨誰而已。羅平安的第一句話恰是:好狗也要選個好主人。有這句話就夠了,趙云仍是從鄉(xiāng)舉投軍開始他的戎馬一生。大概在李仁港心中,袁氏和公孫根本不值得去交待。
影片中將趙云傳奇人生的真正起點安排在鳳鳴山佛像前(這是一個伏筆,也是一個敗筆),李仁港特別為趙云安排了一個出人意料的登場。三英戰(zhàn)呂布在這里成為了關張斗子龍。坊間關于三國武將武力排行的議論歷時已久,看來如李仁港者也不能免俗,破天荒的安排一場別致的三將轉(zhuǎn)輪廝殺,趙云絲毫不落下風,甚至對張飛還小沾便宜。這個安排無論其手法是否高明,在關張趙馬黃的排行上,李仁港借題給出大膽的暗示,不過這對其他三國迷而言多少有些不公平,因為他們無論如何也沒法子請來狄龍和那個誰給劉德華作陪襯的。
影片跳躍性敘事顯得過分緊促,要把趙云戎馬一生的傳奇全都展現(xiàn)出來,濃縮在100分鐘左右一部影片中,很難不作出一些刪減,譬如對趙云的情感路線就沒有過多地展開,關羽喊了聲小兄弟,道了句完成任務再相見,這友情就算是交待了;與此類似,影片對趙云愛情的描寫就是一場皮影戲以及間或幾個回憶片斷,美女說句我等你,以一種再俗不過的方式完成了趙云的情戲過場。情感方面的蒼白是此片的一大遺憾,倘若拍成上下集如早年的《西楚霸王》,想必趙云的形象會更加飽滿。然或許在李仁港心中,趙云并不需要感情填充。英雄不必多情?在李仁港塑造的眾多英雄里,割舍感情的還真不少。
除了呂良偉,誰也演不出西楚霸王的氣吞山河;除了黃日華,誰也演不出郭靖的憨直耿重、喬鋒的豪氣干云;除了劉德華,誰也演不出狂放跳脫的楊過和今日這個威武智勇的常山趙子龍。這些個藝術形象是無以替代的。人們心中可能有千萬個歷史“原貌”的趙云,但劉德華塑造的這個常山趙子龍,幾可謂之絕唱。從氣質(zhì)到扮相,能達到如此審美高度,未有第二人選。李仁港曾言,這個角色非劉德華莫屬。這不僅僅是因為劉德華天王級的票房號召力,更是對他演藝人生的一大肯定,此片放映后,雖然坊間非議不斷,詬病層出不窮,但是對劉德華刻畫的趙云,除裝束外似乎未見一語苛責。從少壯輕狂到老驥伏櫪,乃至最后坐守困城的神定氣閑、視死如歸……劉版子龍將人們印象中的英雄豪邁書寫得淋漓盡致,將一位古代軍人的靈魂注入到這個角色的軀殼中,令那槍、那馬連帶那身盔甲都鮮活了起來。
很多觀眾都咒罵李仁港把原本病死的常勝將軍趙云寫成一個最終失敗戰(zhàn)死的結果,但我要為這個結果喝彩。將軍百戰(zhàn),馬革裹尸,乃軍人最高理想,趙云生時不曾服老,李仁港在夢中成全趙云一個永遠不老的傳說。最后趙云匹馬單槍勇闖黃泉的身姿深刻于我心中,李仁港在那一刻讓書中的趙云活了。
如果硬從歷史角度、寫實角度去審視這部影片,可挑剔的地方實在太多了,無里頭的曹嬰,諸葛的詭譎,鳳鳴山的地理位置,日本化的畫面風格……然而若隱去趙云、三國等標簽,這個故事是一個非常有哲理的寓言,它可能是一部催人深省的小說,也可能是一段斑駁的壁畫。
出發(fā)的目的是回到起點,人生的實質(zhì)就在于我們畫一個怎樣的圈。
羅平安告訴還是小卒的趙云:(家鄉(xiāng))常山在這里,我們跟隨主公在版圖上走一圈,天下就太平了。天下太平后成個家,懷揣這個理想,趙云開始他波瀾壯闊的一生。如果人生需要一個起點,對于趙云和羅平安,起點就是佛堂后羅平安親手為趙云裝束盔甲的那一刻,也是在那一刻,兩個人分別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在那之前,他們是無足輕重的卒子,在那之后,趙云一戰(zhàn)成名,羅平安從同鄉(xiāng)大哥變?yōu)榱俗酚罢摺?/p>
與趙云同時上路的還不止羅平安一個人,那個無里頭且大膽的設計——曹嬰,與此同時開始了她的啟蒙。耳邊回響的是曹操的教導:下面的人都是你的棋子……寧叫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眼中看到的是一騎馬、一條槍于萬軍中殺出一條血路直奔座前,將萬尊之軀的祖父驚得狼狽不堪,被其卷寶劍而去。那放肆的狂笑,那毫不示弱的賭咒,那宛若天人一般的身姿怎能不深烙進懵懂女孩的內(nèi)心。于那一刻,于那狂笑中,趙云不經(jīng)意間改變了一個女孩的人生。
光陰荏苒,歲月如刀。一晃,趙云已是五虎大將之列,全軍誓師北伐;又一晃,五虎大將四者凋零,趙云孑然一身,任風雨飄搖。廟堂中,昔日的大將軍只留下各自的盔甲,冷冰冰的金屬訴說著昔日的崢嶸,用一種只有趙云方聽得懂的語言。羅平安說:那里有個靈位是給你留的。趙云不甘心,他已經(jīng)在版圖上走了一圈,可是還沒有家。
人生就是這樣,當你得到一些,總會不經(jīng)意的失去另一些。趙云做常勝將軍太久了,他問羅平安哥倆參軍多久了,羅平安告訴他,從他當五虎大將算起是二十年,如果從二人離開常山算起是三十二年。三十年蹉跎,天下并沒有太平,究竟為何再上戰(zhàn)場他自己也說不清了,他只知道在戰(zhàn)場的某個地方有些回憶被遺落了,對于他而言這是人生最后的一戰(zhàn)(站),對于羅平安也是如此。
當他兵敗退守鳳鳴山,拆開錦囊的那一刻他才明白,從開始到最后,他的人生只是一枚任人擺布的棋子,就連主公、曹操、諸葛統(tǒng)統(tǒng)都是任老天擺布的棋子。三十年前他在佛前誓言,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三十年后,當他又回到佛前,就如同一個經(jīng)歷過輪回的靈魂回到了起點,回顧他的戎馬一生,他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什么都沒有。人只有到了生命之火熄滅的.那一刻,才知道自己這一生其實什么也抓不住,來的時候就是赤條條的,什么也沒有,自然也不會失去。
最后趙云要羅平安幫助他卸甲,就是要卸去人生的羈絆和束縛,他要去找尋遺落在戰(zhàn)場上的回憶,那回憶是什么,是他曾經(jīng)活過、來過的證明。
兩個同時回到起點的靈魂,一個是趙云,他有可去尋找的痕跡,而羅平安則沒有,與趙云相比,羅平安是一個原地踏步的人,當超云沖出去的那一刻,羅平安甚至沒有活過的自信,因為他從沒有離開起點。
羅平安就如導演的話筒,一路講述著李仁港心中的三國和趙云。從歷史的角度看,趙云是劉備的爪牙,政治的工具;從民間傳說的角度看,趙云是一個英雄,是一個傳奇;李仁港試著從一個凡人的角度,從一個生活在英雄身邊的凡人眼中去了解趙云。隨著趙云一路走來,李仁港心中是失落、羨慕、嫉妒乃至怨恨,因為他心中的這個趙云太完美了,完美的令凡人的李仁港自慚形穢,甚至處心積慮要看到趙云的失敗。這一切,都是通過羅平安來執(zhí)行的,并在最后為趙云親手搭建完美謝幕的舞臺。
胃口要大,夢想也要大。羅平安是一個凡人,但卻有不凡的夢想,這是年少懵懂一路被命運左右的趙云所不能及的。趙云有能力,卻從未追逐過屬于自己的夢想,甚至他都不知道夢想為何物。當他窮途末路,常勝將軍立于必敗的窘迫中,趙云追問羅平安,難道我們真的只是上天的棋子么,如果一切都是上天安排好的,那還何必執(zhí)著?羅平安多年來等待的就是這一時刻。影片暗示正是羅平安出賣了趙云的行軍,然而他這么做并不是要害死趙云,在他的內(nèi)心深處,他渴望趙云像從前一樣依靠他這個大哥他渴望證明自己是趙云需要的人,需要他來拯救,他想看到常勝將軍趙云的失敗,卻不想眼看著趙云死去。
羅平安救了趙云的命,終于在兄弟面前說出埋藏幾十年的真心話,他要打敗趙云,僅僅是因為他忠于自己的夢想。而趙云則對他說,一直以來他真心希望被人稱做常勝將軍的不是自己,而是羅平安。趙云沒有自己的夢想,他前后兩次說起成家,家在趙云而言,就是人生的歸宿,是真諦,趙云一直以為自己掌握著命運,在最后卻醒悟,自己其實是被命運推著,替他人實現(xiàn)夢想。這里的他人是羅平安,也是所有熟讀三國的觀眾。這是李仁港為歷史中的趙云鳴不平,世俗的理想和夢,束縛趙云千百年,在李仁港的故事中,趙云終于解下包袱,他對羅平安,也就是所有凡俗之人說,我從來就不是什么常勝將軍。
趙云對羅平安最后的囑咐是讓他轉(zhuǎn)告諸葛亮,子龍找到了遺落在戰(zhàn)場上的回憶。那既是他的歸宿。將軍百戰(zhàn),馬革裹尸。這一刻我終于明白當年關羽對趙云說的完成任務再相見是什么意思,他們口中的任務,即走完人生的歷程。
后記:
此片最大的亮點是美,是國人難見的高度審美。除去對趙云形象的刻畫外,影片在許多方面的審美都值得大筆一書。其中對盔甲的唯美描繪想必令很多觀眾印象深刻,是的,非常日本化的盔甲崇拜,細節(jié)處甚至到普通將領頭盔上的紋章。影片中趙云走進供奉五虎大將盔甲的廟堂,那一幕簡直是對日本盔甲崇拜的致敬。
此外,李仁港對古代戰(zhàn)爭的審美也獨具特色,大量的馬上戰(zhàn)斗,單挑、群毆無不精彩紛呈。最值得稱道的是影片刻畫出來的古代軍人堅韌不拔、直面生死的氣概。就連于榮光飾演的韓德都是一派猛將的氣魄,至死不休。頗令人遺憾的是似乎片中只出現(xiàn)了這么一個帶名字的曹營將領,那些名將都沒機會露個臉(或許就像李仁港說的,三國若拍電影,一百部也不夠)。
再要說的就是幾處情節(jié)安排所體現(xiàn)出來的鏡頭美感。關張助陣趙云,三人成行,并駕馳騁殺場氣吞山河之美;趙云突刺曹操不得,躍馬過嶺聽聞阿斗的啼哭,喜極而狂笑豪氣干云之美;五虎大將受封,盛極一時裝束非凡之美;五虎相繼殞滅,老邁的趙云孑然領命孤形只影的蕭索凄美;五虎廟堂中,四面陳列逝去虎將盔甲,追憶中那份沉寂落寞傷感之美;受困鳳鳴山,四小將與趙云訣別,視死如歸壯懷激烈的軍魂之美;當然還有最后一幕,趙云卸去束縛輕裝上陣,夕陽下挺槍躍馬,那份獨美已成絕唱。
當然,無論如何也不能忘記magicQ,前所未見的絕美女將,雖然曹嬰人物的設計實在無里頭,不過沖著magicQ的三個美艷扮相,無里頭也值了。妖,實在是妖。
本片雖有種種令人詬病之處,然則李仁港本非描繪歷史人物,他要書寫的是他心中的趙云、他心中的那段三國,是故大部分基于歷史角度的詬病可以不予理睬,除此之外,影片最大的硬傷還是鳳鳴山起點的設計,情節(jié)可以改變,地理總不能跳躍,硬把長坂坡搬到鳳鳴山,就只為了迎合回到起點的設計,生硬的難以自圓其說,大概也只能以打造場景不易來解釋吧(臺詞還說向西呢,怎么也得向東啊,否則咋能是個圈哩)。
此片最大的遺憾是對于審美的模仿。此片美輪美奐,卻美得令人心酸。據(jù)了解,負責影片的鏡頭剪輯的是韓國班底,而李仁港開拍前大量借鑒光榮出品的三國系列(日本),鏡頭語言極力模仿以黑澤明為代表的日本戰(zhàn)國題材電影的導演手法,就連部分情節(jié),如趙云突刺曹操等也有模仿真田幸村的痕跡,特別是大量武器、盔甲、番旗,簡直是對日本裝束的直接復制。實際上,對于冷兵器時代的方方面面題材,日本人進行了很多深度挖掘和再創(chuàng)作,特別是對三國歷史題材,今天我們要拍三國,居然要向日本人取經(jīng),這不失為國人一大遺憾。坊間惡評如潮,指責李仁港大量借鑒日本元素,顛覆三國武將形象,然而三國武將究竟是個怎樣的形象,趙云是個怎樣的形象,其實我們是說不出來個所以然的,到頭來,我們設計過的所有趙云形象,全都不敵劉版子龍,這其中日本元素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見龍卸甲》觀后感】相關文章:
《龍之谷》觀后感05-05
龍貓觀后感范文05-04
關于《龍貓》的觀后感04-04
龍貓觀后感通用15篇04-24
電影龍貓觀后感9篇04-21
《馴龍高手》觀后感(15篇)04-08
《馴龍高手》觀后感15篇03-27
《龍貓》電影觀后感(5篇)03-06
《龍貓》電影觀后感5篇03-06
電影龍貓觀后感10篇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