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春風秋雨》有感
一、 引 言
電影 《春風秋雨》 是由美國作家范尼赫斯特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的。 該影片共有兩個版本, 第一個版本是于 1934 年由美國導演約翰M斯塔爾拍攝, 克勞黛考爾白主演。 該版本比較忠實于原著。第二個版本是情景劇大師道格拉斯瑟克在 1959 年翻拍的。 瑟克執(zhí)導的電影風格一度被評判為 肥皂劇, 而本部影片使得他又重獲研究者的青睞。 此作也是瑟克的最后一部作品, 不僅票房大賣, 而且獲得當年的兩項奧斯卡獎項提名。 2008 年, 該影片被美國 《時代》 周刊評為 最重要的 25 部種族電影 之一。 本研究嘗試使用女性主義理論對影片《春風秋雨》 進行解讀, 揭示在父權制社會下女性被強大的父權意識形態(tài)所壓制和規(guī)訓的事實。
二、 女性主義電影 《春風秋雨》
女性主義電影理論的誕生已經(jīng)有四十多年的歷史了。 與其他理論所不同的是它不僅受各種文化思潮的影響, 而且關注電影本身的傳統(tǒng)。 隨著女性主義的不斷發(fā)展, 它不斷沖破其他學科的禁錮, 開始呈現(xiàn)多元化。 到了六七十年代, 女性主義電影理論家們把目光投向了經(jīng)典好萊塢電影中的女性形象,并開始批判父權意識形態(tài)。 無論到了哪個階段, 女性主義電影理論都一直關注好萊塢的經(jīng)典影片, 不斷地用其理論去解讀分析影片中的閃光點。
影片 《春風秋雨》 的情節(jié)就是圍繞著四位不同女性的身份展開的。 1934 年的第一版比較忠于原著。 故事中有兩位母親: 一位黑人母親、 一位白人母親。 白人母親比依收留了黑人母親迪萊拉并與其建立了深厚的姐妹情感。 黑人母親在白人母親家做傭人。 比依在迪萊拉的幫助下做起了煎餅生意并獲得成功。 不僅將生意做得有聲有色, 還成了成功的女商人。 然而她們和自己的女兒關系都不太融洽。長大的白人女兒愛上了自己母親的男朋友。 母親最終放棄男友并跟自己女兒關系緩和。 而黑人女兒由于膚色較淺一直冒充白人, 不愿承認自己的黑人身份, 甚至拒絕認自己的親生母親。 最后直到母親的葬禮上才悔過自新。 最終黑人女兒返回黑人大學完成了學業(yè)。 1934 年的版本不僅體現(xiàn)了偉大的母愛主題, 而且反映了母親跟女兒之間的那種既有親密又有敵對的關系, 同時還涉及種族歧視等社會問題。
三、 《春風秋雨》 中的女性主義解讀
(一) 身份構建
女性身份的構建是在不斷地斗爭、 妥協(xié)以及調(diào)節(jié)的過程中完成的。 父權社會中, 女性的地位遠遠低于男性, 她們長期處于被動和受壓抑的狀態(tài)。 分析電影 《春風秋雨》 中母親和女兒的身份構建能讓觀眾更好地理解影片當中所體現(xiàn)的女性主義。
1.母親身份的構建。 父權社會中, 女性的責任體現(xiàn)在養(yǎng)育并教育子女方面, 她們沒有自己的主動性, 因此她們的身份只能通過自己的子女來得以體現(xiàn)。 在 1959 年瑟克的電影 《春風秋雨》 中, 白人母親勞拉由于自己的夢想和事業(yè), 無暇照顧自己的女兒, 女兒都是交由黑人母親安妮照看的。 這樣一來, 她的 母親 角色就超越了被父權意識形態(tài)所認可的界限。 她的行為也表明女性企圖在男權社會里尋找屬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雖然她的行為表達了一種女性自主追求生活的精神, 但最終她的越界行為得到了矯正。 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勞拉的事業(yè)心構建了她的 男性化 的身份。
父權社會中的女性地位低下, 而黑人婦女的處境更為復雜和微妙。 影片中的黑人母親安妮代表了被父權意識形態(tài)所規(guī)訓的母親形象。 她甚至被構建為 物品 的身份。 這在影片中多有體現(xiàn)。 首先,黑人母親在影片中被剝奪了話語權。 安妮不同于勞拉。 作為母親, 她關注的全部就是自己的女兒。 父權的意識形態(tài)已經(jīng)將她規(guī)訓, 這體現(xiàn)在她對葬禮的重視上。
2.女兒身份的構建。 西爾維婭哈維曾提過 家庭是西方工業(yè)社會的意識形態(tài)基礎, 它承載著一系列傳統(tǒng)價值 (秦喜清, 2008: 50)。 《春風秋雨》中的白人女兒蘇西代表著白人中產(chǎn)階級家庭中未來母親的身份。 她就是在受到這樣的傳統(tǒng)價值的熏陶下成長起來的。 蘇西和母親爭吵的主要原因是她抱怨母親未盡到做母親的責任。 前面提到過, 蘇西的母親勞拉是一位事業(yè)型的女性, 比起家庭來說, 她選擇更多的空間是社會。 蘇西多次提到讓母親息影, 但母親都沒有兌現(xiàn)承諾。 蘇西抱怨母親沒時間陪她, 自己也并不在意勞拉為自己提供的富有的物質(zhì)生活, 她更在意的是母親對自己的關愛。 在蘇西看來, 母親與傳統(tǒng)的價值相悖, 而黑人母親安妮更像一位稱職的母親。 從此處可以看出, 蘇西在父權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下, 已經(jīng)被規(guī)訓為認同和重視家庭的女性形象。
(二) 母女關系
在父權社會中, 母女的關系對雙方的生活影響至關重要, 有的時候體現(xiàn)為沖破父權主義的秩序。在影片 《春風秋雨》 中, 看似強大的父權主義對母親和女兒雙方都起到了規(guī)訓的作用, 然而母女之間的.關系有其特殊的意義。 她們不再僅僅是作為男性欲望的指稱, 也不再是被完全剝奪話語的女性。 她們有自己的生活理解, 也形成了獨特的母女關系。
1.黑人女兒對母親的排斥。 人在嬰兒期的時候就對母親產(chǎn)生一種攻擊性的幻想, 這種攻擊性表現(xiàn)為對母親的排斥。 隨著成年, 這種排斥有時以抗拒甚至復仇的欲望表現(xiàn)出來。 然而有時候母愛可以讓這種攻擊性幻想轉(zhuǎn)換成一種親密的依賴。 母愛情節(jié)劇展示的母女關系往往是母女之間的對抗關系, 就像 《春風秋雨》 中的黑人母親和女兒一樣。 整個影片中, 我們都能看到黑人女兒莎拉簡對母親的抵抗, 主要根源在于她拒絕承認自己的黑人身份。
影片中, 莎拉討厭自己母親的黑人身份, 因而和自己的母親關系非常緊張。 莎拉簡一直和母親相依為命。 黑人母親安妮十分疼愛自己的女兒, 因此對女兒的管教也十分嚴格。 事實上, 她是在塑造另一個自己。 安妮讓女兒聽話順從, 不許女兒去做舞女的工作, 甚至希望女兒長大后能嫁給黑人。 然而所有的這些管制沒能讓自己的女兒順從聽話, 反而引起她的排斥。 如前所說, 莎拉簡是淺膚色的,從小她就認為母親給自己帶來了麻煩。 她鄙視母親的價值觀, 更不愿意去接受它。 為了逃避, 莎拉簡選擇離開了母親。 這樣她認為自己擺脫了與母親的聯(lián)系而成為單獨的自我。
2.白人女兒對母親的愛戀 。 《春風秋雨 》 中 ,白人母親和自己的女兒也有諸多的矛盾, 但很少出現(xiàn)一些明顯的敵對矛盾。 白人母女倆唯一的矛盾在于兩人喜歡同一位男性。 女兒蘇西喜歡上了自己母親的男友不代表她對母親嫉妒或者排斥, 而是對母系世界的一種延續(xù)。 1934 版的 《春風秋雨》 中, 白人母親告訴女兒自己的丈夫是父親的好朋友, 年齡比她大得多。 蘇西在母親的影響下也喜歡年齡大的男子, 從另一個角度說明這種愛也是母系習性緊密傳承的一種表現(xiàn)。 母女緊密的關系還表現(xiàn)在白人母親勞拉盡自己一切所能滿足女兒在物質(zhì)上的需求,她把女兒當做自己的延續(xù)體, 她讓女兒享受她小時候由于貧困而未享受到的富裕的物質(zhì)生活。 母親對女兒做的一切自然讓女兒對其產(chǎn)生更依戀的感情。
四、 結 語
運用女性主義電影理論分析并解讀美國經(jīng)典影片 《春風秋雨》, 說明其文本自身的特征。 本文通過分析影片當中四位女性的身份構建和兩對母女關系特征來體現(xiàn)其中的女性主義理論。 四位女性當中最突出的當屬白人母親勞拉了。 為了事業(yè)而不顧家庭的責任體現(xiàn)了她自我身份的追求, 也反映了她對父權主義的顛覆。 正因為她的這種 男子氣質(zhì) 使得她與黑人母親組建家庭成為可能。 可以將她們的家庭理解為一種異性戀家庭, 而兩位女兒是這個家庭當中的成員。 然而最后她們還是在強大的父權意識形態(tài)當中遭到了驅(qū)逐。 本文對此影片進行女性主義的解讀也意味著揭示了在父權制社會中其意識形態(tài)的操作以及父權制意識的無意識表達。 但女性在父權制社會中受到壓迫時也不是默默地忍受, 至少她們反抗過, 因此對本影片的女性主義解讀也代表了女性積極尋找光明的一種努力。
【觀看《春風秋雨》有感】相關文章:
描寫春風的成語02-25
形容春風的成語02-25
戀愛春風得意的星座04-25
防溺水視頻觀看心得05-04
摔跤吧爸爸觀看心得05-04
阿凡達觀看心得05-02
地球上的星星觀看心得05-13
觀看《生命重于泰山》心得04-24
林斤瀾《春風》閱讀練習及答案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