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創(chuàng)業(yè)的經驗
借鑒別人的經驗可以讓自己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煩,認真看完下面創(chuàng)業(yè)經驗,下面小編與大家分享一些創(chuàng)業(yè)路上的經典經驗,一起看看吧!能讓你的創(chuàng)業(yè)少走很多彎路。
團隊建設
如果你的2到4人團隊無法在6個月到1年內實現(xiàn)盈利,那么肯定出問題了。除非是你自己選擇不盈利,但這必須是你的選擇,而非市場原因。
在創(chuàng)始人團隊中平均分配股票。
一直有一個期權行使計劃。
依據一致意見做出大多數決定,但唯一一位CEO擁有最終決定權。從第一天就明確如此。
你作為CEO的權威是贏得的,因為你是從無到有。如果贏得勝利,這種權威會隨之增長,反之則會下降。不要試圖濫用你沒有贏得的權威。
士氣是真實存在的,而且自身能夠永久存在。如果長時間沒有勝利,你的投資者、員工、家人,以及你自己都會失去信心。努力工作,不要陷入這種境地。
謹慎選擇最初團隊成員。所有人都應當開心共事,至少擁有一項企業(yè)相關的技能,效率極高且務實。所有人都應當有產品意識,在產品與公司方面擁有共同的理念。
你工作采用的標準,就是你所接受的標準。選擇一小部分對你最重要的、沒有談判余地的規(guī)定,并毫不松懈地予以執(zhí)行。
解雇那些難以共事、沒有效率、不可靠、沒有產品意識,以及不務實的人。迅速解雇。
有些磨擦是好事,但磨擦過多很要命。解雇那些制造太多磨擦的人。好工作+壞習慣=你被解雇了。
資金籌集
如果在某一輪融資中你不得不放棄公司15%的控制權,那么公司肯定在某個方面出了問題。這是可以挽救的,但不是理想做法。
如果你還沒有贏得人們的尊重,那么依靠吸引力融資要比依靠講故事融資容易得多。如果你不得不依靠講故事融資,但卻沒有自己的聲譽,那么肯定有問題。
將自己的融資談判當作一個至少可成活的產品,推出去之后,每次見面都重復。
大多數投資者的建議有助于公司優(yōu)化和發(fā)展,虛心聽取。
大多數投資者的建議無助于開發(fā)一款神奇的產品,沒有人能幫你開發(fā)神奇產品,這是你自己的事情。
不要留戀于融資過程。事成之后,趕緊前進。
市場方面
最好的產品一定不是在真空中產生的,它們成功的原因在于它在某個領域勝出了其他所有產品。找到自己的這個領域,做最好的那個。如果沒有這樣一個領域,那肯定有問題。
投入到一個既能立即見效,又擁有巨大發(fā)展?jié)摿Φ膯栴}上。如果它無助于改善大量人群的生活條件,那就不值得去做。例如,谷歌(微博)填補了人們日常生活中一個巨大的空白,令數十億人受益。它改變了人們的行為方式和認知周圍世界的方式。努力去做這款擁有如此規(guī)模的產品。
剛開始樹立一個正確的理念。從經驗來看,這個時候你只能依此而動。
要知道,市場瞬息萬變,多個團隊會幾乎同時想出同一個有價值的理念。
接受新觀念,因為這是其他社交或技術改變促成的。盡早步入正軌,但確保技術已經足以使產品變得更好。
如果有一個過去未奏效的理念,而且沒有社交或技術變革使其現(xiàn)在變得可行有效,那么認定它會失敗。(這是又一個市場假設理論,如果一個理念可以取得成果,那么它已經實施了。只有情況發(fā)生變化之后,它才值得再次嘗試。)
告訴市場,不接受你的產品意味著失去戰(zhàn)機。堅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但尊重客觀趨勢。如果你堅信世界需要詩歌,那么賣掉你的嘻哈歌曲,保留詩歌集。
產品方面
產品觀念意味著一切,盡快掌握這種觀念。擅長產品技術并不意味著擅長產品管理。
不要生產已經存在的東西。消費者不會因為它是你的就會購買。
確保自己知道用戶別無選擇而轉向你的產品的原因,以及他們不會轉回其他產品的原因。不要太相信自己,盡可能檢驗自己的假設。
對每個產品功能提兩個問題。人們會不會因為這個功能而去購買產品?人們會不會因為缺少這個功能而不去購買?如果答不出后面這個問題,就答不出前面的問題。如果兩個問題的答案都是否定的,那就不要去開發(fā)這個功能。
生產一款盡管有不足,人們也愿意買的東西,而不要生產沒有不足之處于是人們應當去買的東西。前者令人愉悅并支付購買,后者無法令人愉悅。
注意“雞”與“蛋”的產品關系,確保自己的產品能夠立即使用。
注意那些可能購買你的產品的人們,以及那些只發(fā)評論的人們之間的區(qū)別。多關注前者,忽略后者。
營銷方面
產品至上。如果人們喜歡你的產品,最小規(guī)模的發(fā)布會也會引起關注。如果人們不喜歡產品,再大的營銷也無濟于事。
在產品中內置營銷。如果可能的話,制造YouTube效應(人們不斷地在你的平臺上發(fā)布有趣的內容)和Facebook效應(如果用戶使用了產品,他們的朋友也會使用)。
看看電影《壽司之神》,以這種方式做營銷。選擇一小部分任務,持續(xù)開展工作,每天都有新進步。
定期對效率進行再評估。撤消無效做法,加倍有效做法。
不要猜,要去考察。
面向你的用戶去營銷。吸引那些不會購買你產品的人們的注意力,實際上就是浪費時間與金錢。
如果你的競爭對手不說反話,你就不要去說。例如,你的競爭對手說不出你的產品很慢,那么贊揚自己產品速度快就是無效營銷。另一方面,你的競爭對手稱自己的軟件是面向某一些程序員的,那么你就說你的軟件是面向另一部分程序員的,這就是不錯的營銷。蘋果可以不遵守這個慣例,但你不能。
不要對你的用戶或競爭對手使用驕傲自大的語氣,這不助于你銷售產品,反而會破壞你的良好聲譽。
不要對批評不屑一顧。相反,用批評來改進自己的產品。如果你認真采納其批評建議,那么最嚴厲的批評者往往會成為最強有力的支持者。
銷售方面
銷售能改變一切。如果產品銷售出色,那么你即便搞砸了其他事情,也是可以彌補的。
產品至上。對于一款所有人都想要的產品,銷售起來很容易,回報也很豐厚,但銷售一款沒有人需要的產品則是一個令人痛苦的數字游戲。
如果產品介于兩個極端之間,那么不懈地去追求這個數字游戲吧。即便銷售不好,你也會獲得寶貴的經驗。
致力于提高效率。在一位不可能購買你產品的用戶身上花費時間,無異于什么工作都沒有干。
引進比輸出更容易。如果可能的話,生產一款客戶向你表達了需求,并且愿意為之付費的產品。
產品開發(fā)
開發(fā)速度很重要。
不要復雜,產品越簡單,你出貨的可能性越大,你迅速修復問題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選擇一種付出20%就能獲得80%回報的執(zhí)行方式。
只要有可能,就選擇現(xiàn)貨定制的零部件。
采用快速的開發(fā)速率,確保這個速率不會超過一到兩周。
關注長遠項目。如果無法保持速率,就不要去做開發(fā)。
關注長期的修改。如果無法在速率中修改,就不要去做。
如果你不得不做不符合產品速率的東西,那么在這個過程中設置盡可能多的結構與評估輪次。
在錯誤的東西上工作一個月,相當于一個月沒有上班。
公司管理
不要花太多時間來選擇辦公樓、會計、文員、門衛(wèi)、家具、托管工具等。相信條件已經夠好,不要猶豫地前進。
花時間找一位優(yōu)秀的、不是很昂貴的律師。這很有必要。
個人狀態(tài)
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給你的創(chuàng)業(yè)公司貼上自己的標簽(你可能會失敗,但要嘗試)。每天都盡全力工作,然后休息。這樣在塵埃落定之后,你會因自己做過的選擇而感到驕傲,無論結果如何。
每隔一段時間,就離開一次。去徒步旅行,看望另一座城市的家人,跳舞,玩象棋,打網球,任何事情。你會讓你更有效率,讓你周圍的人們感覺快樂。
兩個創(chuàng)業(yè)合伙人是最棒的組合
不是一個創(chuàng)始人、也不是三個、更不是四個甚至更多。
首先,請記住不要單干。如果你只身一人上路,有很多時候你聽不到基于同等地位所發(fā)來的反饋聲音,沒有人會告訴你哪里會做錯。如果初創(chuàng)公司有三個甚至更多的合伙人,這其中很有可能發(fā)生兩個合伙人結盟,針對另外一個合伙人的情況出現(xiàn)。派系陣營是真實存在的,不是小說中才有的。
曾經有一位天使投資人說過:他所投資的、擁有三個創(chuàng)始人的創(chuàng)業(yè)團隊中,百分之九十都是兩個合伙人將第三個合伙人逼走。創(chuàng)業(yè)團隊如果真的有三個合伙人,更多的心機算計會出現(xiàn),更多性格上的抵牾也會出現(xiàn),但是如果你僅僅是和另外一個人合伙,你們可以共同攜手并肩將一切事情打理清楚,你們更可以各自負責一個專長的領域,做決策的時候也會更加快速果斷。
公司因兩種原因而死:要么主動放棄,要么資金枯竭
其實,如果站在失敗的結局回望過去,當你開始不斷的催促合伙人行動的時候,事情已經不妙了。很多時候員工自己也會審時度勢,每個月自己評估著公司的發(fā)展狀況,到底創(chuàng)始人自己是否信心滿滿,躊躇滿志?到底公司是不是快到了彈盡糧絕,山窮水盡的地步?
如果這兩個都得出了負面的答案,員工也會選擇自動離開公司的,你不可能指望員工能夠無條件的跟隨你打拼。所以請將更多的注意力關注在以上這兩點內容。
不要過于盲目快速的去打造團隊
很多團隊開始的時候,往往在開設一家公司是按照這樣的流程進行的:首先定義產品,其次跟目標客戶溝通,然后試著找人來填補空缺。這大錯特錯,如果僅僅是因為職位上的空缺而草草找到一個人填補的話,那么你無疑是在給公司后續(xù)的發(fā)展埋下隱患。
你首先應該制定的必須是用人標準,找到合適正確的人才。在打造人才隊伍方面你一定要慎之又慎,只有在你絕對需要某種類型人才的前提下,你才開始啟動招聘計劃。人力成本對于創(chuàng)業(yè)公司是很高的,很多情況下,他們并不能如你所期望的那樣執(zhí)行某種任務,達到某種成果的,但是你還得花費精力以及財力去管理他們。
相信顧客所做的選擇,而非他們的言語
當我們剛開始推出產品概念的時候,市場上給予的一片贊譽!無論是博客寫手,還是科技界的 CEO 大佬,又或者是專職評論家,人們都以溢美之詞來評論我們的產品和公司。我們當然很興奮,似乎每個人都在意向書上簽上了自己的名字,都在說著“我想要它,快點給我吧!”
但是當我們真正將產品推出來的時候,希望那些曾經簽署意向書的人真正的去使用一下產品,并且進一步給予個人信息的時候,他們都退卻了。獲取客戶成本急速攀升。這里面教會我們的道理是:“人們認為這是一個好想法”,以及“我是否會去使用它”是兩碼事兒!
跟你的投資人打造深厚的關系
“正是基于我們之前跟投資人有過非常密切的交往,有著非常深厚良好的關系,并且在此之上構筑起來足夠強大的信心,投資人才相信我們選擇關閉公司是正確的決定!
在做重大決策的時候,包括但不限于讓公司關閉,你是否與投資人之間形成了足夠穩(wěn)固強大的關系是一切能夠順利進行下去的前提。他們能夠動用自己的社會資源或者說人脈來幫你分析當下的局面,甚至會用自己口袋中的錢來表達信任!也許,在創(chuàng)業(yè)路上你最不想看到的一個畫面就是當你選擇關閉公司的時候,你的投資人對你大吼大叫,暴跳如雷。
縮小產品范圍
“我們之所以失敗,是因為但凡我們覺得顧客想要的功能,我們全一股腦的添加到產品上面,而恰恰應該做的事,我們唯一擅長并且能夠做好的事,被我們忽略掉了!
很多時候,當顧客不斷的跟你發(fā)表他的看法,他的訴求時,其實也是會非常讓人困擾的。你通過產品的迭代更新,不停的滿足顧客的需要,但是忽然在某一天發(fā)現(xiàn)其實人們并不怎么感興趣。除非有這樣一種情況,你能夠做好功能中的一到兩項,然后其他功能都是從這些重點衍生開來的,這樣或許能行得通。
所以,讓我們總結一下就是:盡可能的專注于更細小具體的領域來發(fā)力,確認自己擅長的領域是什么,然后將其做到最好。
在爭取投資的產品推介中,那為數不多的兩到三句話必須高度凝練,足夠準確
如果你花了 15 分鐘時間滔滔不絕的講述你的產品和公司,也許投資人早已經在心底給你投了否定票。甚至于,你在招聘的時候,如果在 2 到 3 句話的范圍內沒有把你的思路闡述清楚的話,你也不可能找到合適的人才。
朋友并不一定就能給予“誠實”的反饋
一個創(chuàng)業(yè)者這么說道:“當我們剛開始創(chuàng)業(yè)談想法的時候,周邊的朋友都說‘這太棒了’,‘一定會成功的’,‘到時候一定要試試’,可是他們并不是非常誠實的來回答我們的問題,更有可能是因為本身他們是我們的朋友,正是因為這種身份讓他們覺得無法說出否定的話來,從他們那里只能獲得鼓勵和贊美!
“從某種技術起手開始創(chuàng)業(yè)”是糟糕的,你應該是以“解決問題”作為起點
如果你并不是因為能夠提供某種問題的解決方案而滿懷斗志,也許整個創(chuàng)業(yè)路上對你來說會更加的辛苦一些。我們不應該以技術研發(fā)為前提,然后創(chuàng)業(yè),而是因為我們頭腦中所冒出來的創(chuàng)新想法,以及問題的解決方案,然后回過頭來再研究開發(fā)出來解決問題的技術。
全職人才的重要性永遠大于外包顧問
永遠不要將你最重要的拳頭產品的核心功能開發(fā)給外包出去。你的核心產品和服務不應該交給別人來完成,即便是讓別人來做會做的更好。如果外包了,那你只不過成為了一個倒手的中間商而已,并不能實現(xiàn)足夠可觀的盈利空間。這道理實在太簡單不過了,如果你不是核心產品的開發(fā)者,誰還會需要你呢?
【創(chuàng)業(yè)的經驗】相關文章:
創(chuàng)業(yè)的經驗技巧07-25
創(chuàng)業(yè)經驗從哪來07-17
網上創(chuàng)業(yè)精華經驗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