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中秋節(jié)博餅的由來
中秋博餅,起源于福建廈門,由鄭成功駐兵時發(fā)明,是閩南地區(qū)特有的由餅文化外延的一種傳統(tǒng)民俗活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廈門中秋節(jié)博餅的由來,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秋節(jié)博餅的由來
在古代,“博”是一種棋戲,后泛指賭博運動。當然,沿襲到現在,博餅不再有賭博的意味,而是成為廈門人中秋聚會的保留節(jié)目。廈門的“博餅”,也叫“博中秋餅”、“博會餅”。
相傳,中秋博餅,是鄭成功屯兵廈門時為解士兵的中秋相思之情、激勵鼓舞士氣而發(fā)明的。于是,一代一代傳下來,就成了如今廈門獨具特色的民間習俗。
據說是三百多年前,民族英雄鄭成功以廈門為根據地,驅逐荷夷收復臺灣。鄭成功的士兵基本上來自福建、廣東各地,到中秋節(jié)前后,士兵們思念親人。鄭成功的部將洪旭,為了撫慰士兵離鄉(xiāng)背井、思親想家之念,激勵士兵先國后家,克敵制勝的斗志,便與兵部衙堂的屬員,經過一番籌謀,巧設“中秋會餅”,通過“擲骰子”活動讓士兵們賞月玩餅、品茗談天。
這獨特的游戲,后逐漸在民間流傳和改進,成為一種有趣的民俗活動。早年,博狀元餅,多為親友或結拜兄弟姐妹間大家出錢,購買一二會月餅,共同博之,誰得“狀元”,來年中秋節(jié)要贈送一會給大家博。其中有人生男孩的要送兩會。這樣,年年有增無減,會餅越來越多,只好再分開兩獨立組。一般家庭由長輩主持,每年買一二會,全家圍成一圈博之。
中秋博餅,講究的就是一個開心,是博一個好兆頭,大多數人都愿意相信,博中狀元的人,一年運氣總是會特別好,這當然是因為博餅活動里傾注了人們的感情寄托。
在閩南地區(qū),中秋賭餅也已成為一種商業(yè)活動和大眾游戲。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福建風物志》記載:在廈門、泉州、漳州一帶,中秋節(jié)有“奪狀元餅”的習俗。在臺灣中部和東部地區(qū)的一些城鄉(xiāng)以及臺灣離島金門縣,至今還流行中秋博狀元餅的習俗。在金門,金城鎮(zhèn)吳厝社區(qū)發(fā)展協(xié)會每年慶祝中秋社區(qū)聯歡晚會,都有博狀元餅大賽。
中秋節(jié)博餅的規(guī)則
每會餅設“狀元”1個,“對堂”2個,“三紅”4個,“四進”8個,“二舉”16個,“一秀”32個。全會有大小63塊餅,含七九六十三之數,是個吉利數。國為九九八十一是帝王所用的數,八九七十二是千歲數,而鄭成功封過延平王,所以用六十三之數。
大小63塊餅,分別代表狀元、榜眼、探花、進士、舉人、秀才。把六顆骰子放在大瓷碗內投擲。博規(guī)主要有30款:一秀、二舉、三紅,分別以出現一顆紅四、兩顆紅四、三顆紅四為得餅。狀元是以出現四顆紅四點、兩顆紅一點為最高級,稱“狀元插金花”,可獲狀元和兩個對堂共三個大餅。
獲狀元的以出現四顆四點紅為起碼級,其中又發(fā)四紅帶多少點比大;“五子”出現即壓過四紅,即“五顆”除五個紅四以外的任何五顆一樣算為“五子”,又以帶多少點比大。“五紅”就是出現五個紅四點,壓過“五子”,其中又以帶多少點比大。稱為“對堂”的榜眼、探花出現一至六點都有得餅。
此外,還有極少出現的“六勃紅”,即六顆四點出現!傲t”得主,就可得全部會餅,但一般友好相處,得主只拿狀元和對堂,其余就分送給大家吃。“六勃黑”是指出現除六顆紅四點以外的任何六顆相同的!傲凇背霈F,大家可熄燈搶餅,但現在一般不再采用。
具體玩法:大致是這樣的:每個人每次要把六顆骰子一起投進大碗里(再強調一次哦,一定是要用瓷碗才能玩得起來),眾人依次投骰子,看骰子的點數得餅。如果骰子掉出大碗,本輪就作廢,到下輪繼續(xù)參與。
現代規(guī)則
在現代的博餅風俗中,還有"追"的規(guī)則。具體而言即在其他獎品還沒有拿完之前,對堂(一說三紅)以上的獎品在博完之后,后來獲得者可向自己前一個獲得者(一說按游戲進行的反方向向離自己最近的一個對堂餅獲得者)追得獎品。
狀元有很多等級,以下狀元等級是從小到大排列,具體為:
若是有4個“四點”,則為狀元,比較另外兩個骰子點數的大小,點數大者為勝。
有5個相同點數的,5個4帶一個除4以外其他的點數稱為“五王”,除4以外的5個相同的數字(如1、2、3、5、6有5個相同的點數)帶一個除本身以外其他的數字,如222226,稱為五子帶6,五子只比較帶的'數字的大小,和五個相同的點數大小無關,若都是五子且?guī)瑯拥狞c數,則先博到者為勝。
若是6個“四點”,稱為“六抔紅”,比前面幾種狀元都大,可拿走狀元和剩余的所有獎品(亦可提前約定博到6個4可拿走全部獎品)。
若是4個“四點”加上2個“一點”,則稱為“狀元插金花”,是狀元中最大的,并可拿走狀元和對堂的所有獎品.
狀元的獎品要在所有的獎品全部拿完后,最后一個最大的狀元博出者,可拿走獎品,如果這個狀元是“狀元插金花”或“六杯紅”,還有拿走2個對堂的所有獎品。
另外五子登科中先比較五個相同大小,再比較第六個帶的點數為傳統(tǒng)廈門以外地區(qū)對博餅規(guī)則的誤讀。例如:222226和333331都為五子,22222帶6,33333帶1,那么6大于1,222226大。
四進帶一秀,四進帶二舉也是普遍誤讀
傳統(tǒng)樣式
傳統(tǒng)的會餅是由大小不一的月餅匯聚而成的,一套會餅計有:狀元餅1個,對堂餅2個,三紅餅4個,四進(士)餅8個,二舉(人)餅16個,一秀(才)餅32個。
“三紅”餅
特別有意思的一點是,在會餅中,“三紅”餅的味道最好,這來源于一個有趣的傳說:據說永樂二十二年(1442年)甲辰科殿試,狀元名孫曰恭,明成祖覺得“曰”、“恭”合在一起是“暴”字,不吉利,于是將第三名的邢寬易改為狀元。
而在閩南人的說法中,這狀元不一定是“才高八斗”之輩,第三名反而有真才實學。因此,狀元餅的味道也就一般,而三紅餅總是味道最好。
形式變化
花臉在博餅中出現了更多新的“會餅”,不再是傳統(tǒng)的月餅,而是由實用物品組合而成,比如:沐浴露、洗發(fā)水等等,也可以是食品,比如:果凍、薯片、可樂什么的,反正是你自己想要的東西都可以用來做“會餅”,只要按照會餅規(guī)定的數量組合就成。這或許是因為大家就是想在節(jié)日中找個樂,而這個樂子變得更實際些吧。
起初,博餅日期只設在中秋夜,在中秋前十來天就開始了。博餅時,桌上放一大海碗,每人輪流抓取六個骰子,擲入碗里,發(fā)出叮叮當當的脆響,滲透著博餅者的喝彩和歡笑,那種其樂融融的感覺特別溫馨愜意。中秋博餅討的就是一個歡心,博的是一個好運。人們深信不疑,博中狀元的人,一年當中運氣肯定非常好,因為博餅活動里傾注了人們美好的感情寄托。
風俗
閩南博餅風俗,講究的就是一個開心,就是博一個好彩頭,大多數人都愿意相信,博中狀元的人,一年運氣總是會特別好,這當然是因為博餅活動里傾注了人們的感情寄托,其中尤以泉州、廈門市區(qū)為甚。所以,閩南人總是對中秋節(jié)格外重視,甚至有“小春節(jié),大中秋”的說法。
很多外鄉(xiāng)人來閩南,都會被這種帶有濃厚節(jié)日色彩的風俗所打動。月餅在閩南的博餅風俗中,有一個自己的名字,美曰:會餅。這是中秋博餅必不可少的“道具”之一。
【廈門中秋節(jié)博餅的由來】相關文章:
中秋節(jié)博餅的由來01-15
中秋節(jié)廈門博餅的來歷01-04
中秋博餅習俗的由來范文12-14
2016廈門中秋博餅活動方案01-05
中秋博餅的趣事作文02-03
中秋節(jié)博餅的邀請函范文三篇02-17
中秋博餅的文化內涵及習俗04-08
日本可樂餅的由來和做法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