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秋節(jié)十大傳統(tǒng)風俗
中秋節(jié)就像春節(jié)一樣,許多人會回家與家人一起過節(jié)。即使是在外的游子,不能回家,也會通過月餅、賞月亮來寄托對家鄉(xiāng)的相思之情。過中秋節(jié),似乎大家都喜歡吃月餅。月餅的確能感受到節(jié)日的氛圍,那還能從哪里去尋找中秋節(jié)的蹤跡呢?下面小編整理了中秋節(jié)十大傳統(tǒng)風俗,都來了解一下吧!
中秋節(jié)傳統(tǒng)風俗
1、吃月餅
據(jù)現(xiàn)有記載,吃月餅的習俗最早源于唐代,唐僖宗在中秋節(jié)吃月餅,感覺味道極美,便命御膳房用紅綾包裹月餅賞賜給新科進士們。到了宋代,月餅有“荷葉”、“金花”、“芙蓉”等雅稱,其制作方法也更加精致。詩人蘇東坡有詩稱贊說:“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逼涿牢犊上攵
2、祭月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在月下,設大香案,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全家有多少人就切成多少塊。
3、賞月
賞月來源于祭月,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魏晉時期,但未成習俗。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才盛行開來。待到宋時,便形成了以賞月活動為中心的中秋民俗節(jié)日,正式定為中秋節(jié)。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營業(yè),玩月游人,達旦不絕。 宋人賞月多感物傷懷,常以陰晴圓缺,喻人情事態(tài),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飾不住宋人的傷感。
4、燃燈
中秋夜燈內(nèi)燃燭用繩系于竹竿上,高懸于瓦檐或露臺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于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富貴之家所懸之燈,高可數(shù)丈,家人聚于燈下歡飲為樂,平常百姓則豎一旗桿,燈籠兩個,也自取其樂。滿城燈火不啻琉璃世界?梢,從古至今中秋燃燈之俗其規(guī)模似乎僅次于元宵燈節(jié)。
5、觀潮
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fā)》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代以后,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中觀潮記載表明,在宋代中秋觀潮之事達到了巔峰。
6、玩兔兒爺
兔兒爺是一種泥塑玩具,人形而有兔嘴兔耳,是中秋節(jié)期間給孩子們玩耍娛樂的。如今,很少在市面上見到兔兒爺了,是作為民俗文物在民俗博物館之類的地方展覽,或者在工藝品商店里出售。
7、走月
皎潔的月光下,人們衣著華美,三五結(jié)伴,或游街市,或泛舟秦淮河,或登樓觀賞月華,談笑風生。這種中秋活動稱為“走月”。舊時南京人“走月”還有一種特殊的祈盼之舉:凡沒生兒子的已婚婦女,要去游夫子廟,隨后再跨過一座橋,相傳即可有“夢熊之喜”(意生男孩)。
8、偷蔥偷菜
臺灣有句俗語“偷著蔥,嫁好郎;偷著菜,嫁好婿”。這是說,中秋夜,如果未婚少女偷得別家菜圃中的蔬菜或蔥,就表示她將來會遇到一個如意郎。
9、吃鴨、螺和芋頭
在八月十五這天,我國云南的仫佬族鄉(xiāng)親有買餅子、殺鴨子歡度中秋節(jié)的習俗。據(jù)說,這個習俗是為了紀念以游村賣糖動員鄉(xiāng)親殺番鬼佬的賣糖佬一家三人,同時以此教育后代不要忘記反抗侵略的斗爭。此外,中秋前后,田螺肉質(zhì)特別肥美,人們認為,中秋吃田螺,可以明目。因而,在在廣州民間,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間都有炒田螺的習慣。清乾隆《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剝芋頭食之,謂之剝鬼皮”。中秋節(jié)吃芋頭有辟邪消災的寓意。
10、飲桂花酒
屈原的《九歌》中有“援驥斗兮酌桂漿”、“奠桂兮椒漿”的詩句。在中秋佳節(jié),民間自古有飲桂花酒的習俗。中秋之夜,仰望著明月,聞著陣陣桂香,遙想?yún)莿偪彻,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合家甜甜蜜蜜,歡聚一堂,已成為節(jié)日的享受。
地方特色
1、潮汕
一、賞月拜月吃月餅
中秋節(jié)各地都有賞月和吃月餅的習俗。關于中秋吃月餅相傳有兩種不同的說法:一是傳說唐太宗 在征邊勝利后將月餅分給百官品嘗的故事。另一是說在元朝末期,中原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tǒng)治者的殘酷統(tǒng)治紛紛起義,但朝廷官兵戒備森嚴,消息傳 遞十分困難,他們便把寫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于月餅中,各路義軍見字即揭竿起義。潮汕的中秋吃月餅主要是源于此說。
二、芋頭祭祖,吃芋頭
潮汕有俗諺:“河溪對嘴,芋仔食到”。八月間,正是芋的收成時節(jié),農(nóng)民都習慣以芋頭來祭拜 祖先。這雖然與農(nóng)事有關,但民間還有一則流傳廣泛的傳說:1279年,蒙古貴族滅了南宋,建立元朝,對漢人進行了殘酷的統(tǒng)治。馬發(fā)據(jù)守潮州抗元 ,城破后,百姓慘遭屠殺。為了不忘胡人統(tǒng)治之苦,后人就取芋頭與“胡頭”諧音,且形似人頭,以此來祭奠祖先,歷代相傳,至今猶存。
三、燒瓦塔
中秋夜燒瓦窯(即“燒瓦塔”)是潮汕的另一習俗。瓦窯高1至3米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 的瓦窯要用磚塊砌到一定的高度后,再用瓦片疊砌而成,瓦窯的下方要留一個窯門口,以供投放燃料。近年來,一些地方砌的瓦窯,則全部用磚條砌 成,瓦窯的高也超出了3米,有兩三層樓之高,更是吸引了四方的人前來觀看。
四、降神
降神活動也是中秋夜一個神秘有趣的活動。據(jù)說,一到中秋,諸神也 都出游賞月。因此,這一天 ,人們只要通過特殊的降神儀式或咒語,就可以使神袛顯靈。于是人們往往在這一天搞降神活動,主要有關戲童、請籃 姑等等活動。
關戲童即由12個少年捧著香火,到水田里拔來一株水稻帶回曬谷場。 大家圍著唱:“關呀關,關 戲神,戲神雅雅來顯身……神來演老爹,神來演老爺。老爺老爹去底處,老爺老爹來顯身。”這樣反復唱上二十來分鐘, 就會有一少年像青蛙一樣跳出 來,手舞足蹈地唱“關蛤婆”。唱一陣后,要往此人臉上噴水,方可復原。而請籃姑是婦女們的游戲,在一間黑暗的 屋子里,用一件女人穿的衣服披 在竹籃四周,然后在籃子里放一個椰子殼, 這就是籃姑了。降神時,兩個人面對面地盤坐在地上,用手托住竹籃,前 面放一張矮凳,其他人則唱“籃 飯姑,籃飯神,盤山過嶺去抽藤。抽藤縛籃飯,籃飯老老好誆神。”如果有神,那么這籃就能以叩頭回答一些簡單問題。
此外,潮汕地區(qū)的中秋節(jié),還有“游月娘”、“落阿姑”等習俗,F(xiàn)在,有些習俗已被淘汰,有 些習俗也沒舊時那么盛行,但設案賞月,把酒問月,遙祝遠方親人,共慶美好生活等習俗仍然流行。
2、江南
江南一帶的民間在中秋節(jié)人習俗也是多種多樣。南京人中秋愛吃月餅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鴨!肮鸹啞庇诠鹱语h香之時應市,肥而不膩,味美可口。江南婦女手巧,把詩中的詠物,變?yōu)樽郎霞央取?南京人合家賞月稱“慶團圓”,團坐聚飲叫“圓月”,出游街市稱“走月”。
3、江蘇
江蘇省無錫縣中秋夜要燒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紗絹,繪有月宮中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線香編成,上面插有紙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4、江西
江西省吉安縣在中秋節(jié)的傍晚,每個村都用稻草燒瓦罐。待瓦罐燒紅后,再放醋進去。這時就會有香味飄滿全村。新城縣過中秋時,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懸掛通草燈,直至八月十七日止。婺源中秋節(jié),兒童以磚瓦堆一中空寶塔。塔上掛以帳幔匾額等裝飾品,又置一桌于塔前,陳設各種敬“塔神”的器具。夜間則內(nèi)外都點上燈燭?兿星飪和蛑星锱。
中秋炮是以稻草扎成發(fā)辮狀,浸濕后再拿起來向石上打擊,使發(fā)出巨響并有游火龍的風俗;瘕埵且苑Q草扎成的龍,身上插有香柱。游火龍時有鑼鼓隊同行,游遍各村后再送至河中。
5、四川
四川人過中秋除了吃月餅外,還要打粑、殺鴨子、吃麻餅、蜜餅等。有的地方也點桔燈,懸于門口,以示慶祝。也有兒童在柚子上插滿香,沿街舞動,叫作“舞流星香球”。嘉定縣中秋節(jié)祭土地神、扮演雜劇、聲樂、文物,稱為“看會”。
“博餅”,是源自閩南地區(qū)幾百年來獨有的中秋傳統(tǒng)活動,用6粒骰子投擲,以骰子紅四點多寡為主決定勝負,并以秀才、舉人、進士、探花、榜眼、狀元為彩名。這種民間相傳的習俗在中國臺灣也仍有生命力。
一些地方還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習俗。除了賞月、祭月、吃月餅外,還有香港的舞火龍、安徽的堆寶塔、廣州的樹中秋、晉江的燒塔仔、蘇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
6、山東
山東冠縣、萊陽、廣饒及郵城等地的地主也在中秋節(jié)宴請佃戶。即墨中秋節(jié)吃一種應節(jié)食品叫“麥箭”。山西省潞安則在中秋節(jié)宴請女婿。陜西省西鄉(xiāng)縣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女子安排佳宴,不論貧富,必食西瓜。中秋有吹鼓手沿門吹鼓,討賞錢。
國外習俗
1、朝鮮半島
韓語稱“(秋夕)”“(仲秋節(jié))”“(嘉俳)”“(仲秋)”“(嘉俳日)”“(仲秋佳節(jié))”。是掃墓并用新收獲的谷物和果實祭祀先祖的日子;剜l(xiāng)探親,向親朋戚友送禮亦是過中秋節(jié)的習俗。所以英文亦把朝鮮半島的中秋節(jié)叫做“韓國感恩節(jié)”(Korean Thanksgiving Day)。
2、越南
中秋節(jié)也是越南兒童的一個節(jié)日。當晚,孩子們聆聽關于阿貴的傳說,去看舞獅,有的還得到父親給他買一個用來舞獅的獅子跟朋友們一起玩耍。 越南孩子在中秋夜均要提鯉魚燈出游玩耍,還預示長大“跳龍門”之意。
3、日本
日本傳統(tǒng)的中秋節(jié)被稱為十五夜,也叫中秋名月、芋名月。日本人在賞月的時候吃江米團子,稱為“月見團子”。由于這個時期正值各種作物的收獲季節(jié),為了對自然的恩惠表示感謝,日本人要舉行各種慶;顒。日本人也會賞月,稱之為“月見”,屋內(nèi)會陳列賞月團子、芒草、芋等。
4、新加坡
新加坡是一個華人占人口絕大多數(shù)的國家,對于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jié)向來十分重視。對新加坡的華人來說,中秋佳節(jié)是聯(lián)絡感情,表示謝意的天賜良機。親朋好友、商業(yè)伙伴之間相互饋贈月餅,借此表示問候與祝愿。
5、馬來西亞、菲律賓
吃月餅、賞月、提燈籠游行是馬來西亞華人世代相傳的中秋習俗。中秋臨近,馬來西亞各地的老字號商家紛紛推出各色月餅。首都吉隆坡市內(nèi)各大商場都設有月餅專柜,報紙、電視臺的月餅廣告鋪天蓋地,為喜迎中秋營造了節(jié)日氣氛。吉隆坡一些地方的華人社團當前舉行了提燈籠游行慶中秋活動,除舞龍舞獅外,一輛輛載有“嫦娥”、“七仙女”的花車漫游其間,服飾鮮艷的藝人和青年載歌載舞。
中秋節(jié)是生活在菲律賓的華僑華人非常重視的傳統(tǒng)佳節(jié)。菲律賓首都馬尼拉的唐人街熱鬧非凡,當?shù)厝A僑華人舉行活動,歡度中秋節(jié)。華僑華人聚居區(qū)的主要商業(yè)街道張燈結(jié)彩,主要路口和進入唐人街的小橋上都掛上了彩幅,許多商店出售自制的或從中國進口的各式月餅。中秋慶祝活動包括舞龍游行、民族服裝游行、燈籠游行和花車游行等。
中秋節(jié)習俗禁忌
1、男不拜月
舊時漢族中秋節(jié)的拜月風俗流行于全國各地。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中秋節(jié)“惟供月時男子多不扣拜。故京師諺曰:‘男不拜月,女不祭灶!彼字^月亮屬于太陽,而月神嫦娥是女性,所以拜月活動只能又女性參加。
2、忌身體弱、體質(zhì)差的人賞月
中秋節(jié)的時候,身體很弱的人不建議去野外賞月,拜月。特別是最近流產(chǎn)過或者剛生育過寶寶的婦女,也不宜賞月,就算在自家陽臺也最好不要看月亮。
3、忌失意、運勢弱的人賞月
如果最近的運勢比較低落,情緒差,比較失意者,比如官場失利,情場不順,工作不順心,家庭不順心,考試考砸,生意虧本的人等,最好不要賞月。
4、忌剛剛搬家,而又沒有“鬧房”的人賞月
最近剛剛搬家,而搬家后沒有“鬧房”的人最好不要賞月,或者感覺搬家后自己的身體,運勢不好的人,最好謹慎賞月。
5、忌頭發(fā)遮額頭
如果有劉海的女生最好把自己額前的頭發(fā)捋向后邊或者兩側(cè),千萬不要讓額頭被頭發(fā)遮住,因為這是你的神燈所在。
6、忌出門前或者回家后不燒香
中秋節(jié)出門前燒香可以保佑出行平安,回家后燒香則是表示答謝,為今后一年的出行平安而祈福。
中秋節(jié)歷史由來
1、起源
中秋節(jié)的起源和月亮密不可分,中秋節(jié)是上古天象崇拜——敬月習俗的遺痕。在秋分時節(jié),是古老的“祭月節(jié)”。祭月,在中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實際上是古時代中國一些地方古人對“月神”的一種崇拜活動。中秋節(jié)則是由傳統(tǒng)的“秋分祭月”而來。在傳統(tǒng)文化中,月亮和太陽一樣,這兩個交替出現(xiàn)的天體成了先民崇拜的對象。中秋節(jié)起源自古人對月亮的祭祀,是中華民族祭月習俗的遺存和衍生。中秋節(jié)是秋季時令習俗的綜合,其所包含的節(jié)俗因素,大都有著古老的淵源。
2、發(fā)展
中秋節(jié)源自對天象的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祭月,在中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是古代中國一些地方古人對“月神”的一種崇拜活動。在二十四節(jié)氣的秋分時節(jié),是古老的“祭月節(jié)”。中秋節(jié)則是由傳統(tǒng)的“秋分祭月”而來。在古代農(nóng)耕社會,古人認為月亮的運行同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和季節(jié)變化有很大關系,因此祭月就成了一項重要祭祀活動。祭月,作為民間做節(jié)的重要禮俗之一,逐漸演化為賞月、頌月等活動。
中秋節(jié)普及于漢代,漢代是中國南北各地的經(jīng)濟文化交流融合時期,各地文化上的交流使節(jié)俗融合傳播!爸星铩币辉~現(xiàn)存文字記載最早見于漢代文獻,成書于兩漢之間的《周禮》(世傳為周公旦所著,實際上成書于兩漢之間)中說,先秦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獻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動。據(jù)記載,在漢代時,有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養(yǎng)老,賜以雄粗餅的活動。晉時亦有出現(xiàn)中秋賞月之舉的文字記載,不過不太普遍。晉之前中秋節(jié)在中國北方地區(qū)還不流行。
唐代時中秋風俗在中國北方地區(qū)已流行。在唐代中秋節(jié)成為了官方認定的全國性節(jié)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中秋賞月風俗在唐代的長安一帶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并將中秋與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楊貴妃變月神、唐明皇游月宮等神話故事結(jié)合起,使之充滿浪漫色彩,玩月之風方才大興。唐代是傳統(tǒng)節(jié)日習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時期,其主體部分傳承至今。
北宋時期,正式定陰歷八月十五為“中秋節(jié)”。文學作品中出現(xiàn)了“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節(jié)令食品。如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說:“中秋夜,貴家結(jié)飾臺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內(nèi)延居民,深夜逢聞笙芋之聲,宛如云外。間里兒童,連宵婚戲;夜市駢闐,至于通曉”。
明清時期,歲時節(jié)日中世俗的情趣愈益濃厚。明清兩朝的賞月活動,“其祭果餅必圓”,各家都要設“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陸啟泓《北京歲華記》載:“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宮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陳瓜果于庭,餅面繪月宮蟾免;男女肅拜燒香,旦而焚之!薄兜劬┚拔锫浴分幸舱f:“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其有婦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jié)也!
發(fā)展至今,吃月餅已經(jīng)是中國南北各地過中秋節(jié)的必備習俗。月餅象征著大團圓,人們把它當作節(jié)日食品,用它祭月、贈送親友。除月餅外,各種時令鮮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中秋節(jié)時,云稀霧少,月光皎潔明亮,民間有賞月、祭月、吃月餅、吃甜薯、提燈籠、舞草龍、樹中秋、砌寶塔等一系列的節(jié)慶活動。
3、節(jié)日別稱
最初“祭月節(jié)”的節(jié)期是在干支歷二十四節(jié)氣“秋分”這天,后來才調(diào)至夏歷(農(nóng)歷)八月十五。根據(jù)中國的歷法,農(nóng)歷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
中秋節(jié)有許多別稱:古時有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動,故稱“月夕”或“祭月節(jié)”。因節(jié)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jié)”、“八月半”;因中秋節(jié)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jié)”;中秋節(jié)月亮圓滿,象征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jié)”。中秋節(jié)月亮圓滿,家人團聚,出嫁的女兒回家團圓,因此又稱“團圓節(jié)”、“女兒節(jié)”。在廣府地區(qū),中秋節(jié)俗稱“月光誕”。仲秋時節(jié)各種瓜果成熟上市,因稱“果子節(jié)”。侗族稱為“南瓜節(jié)”,仫佬族稱為“后生節(jié)”等。
中秋節(jié)還被稱為“端正月”。關于“團圓節(jié)”的記載最早見于明代文學作品!段骱斡[志余》中說:“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薄兜劬┚拔锫浴分幸舱f:“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其有婦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jié)也!
名稱由來
中秋節(jié),是仲秋之節(jié),在進入秋季的第二個月,以十五月圓為標志,這天正值三秋之中,故謂之“中秋”。此夜月色比平時更亮,又謂之“月夕”。因為中秋節(jié)在秋季、八月,又名“秋節(jié)”、“八月節(jié)”;因為祭月、拜月,又叫“月節(jié)”、“月亮節(jié)”;中秋家人團聚,出嫁的女兒回家團圓,因此又稱“團圓節(jié)”、“女兒節(jié)”;仲秋時節(jié)各種瓜果成熟上市,因稱“果子節(jié)”。侗族稱為“南瓜節(jié)”,仫佬族稱為“后生節(jié)”等。人們在中秋時節(jié)歡聚賞月、祭祀、慶賀豐收。
中秋節(jié)還被稱為“端正月”。關于“團圓節(jié)”的記載最早見于明代文學作品。《西湖游覽志余》中說:“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說:“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溆袐D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jié)也。”
最初“祭月節(jié)”的節(jié)期是在干支歷二十四節(jié)氣“秋分”這天,后來才調(diào)至夏歷(農(nóng)歷)八月十五。根據(jù)中國的歷法,農(nóng)歷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
民族特色
1、蒙古族
蒙古族人愛做“追月”的游戲。人們跨上駿馬,在銀白色月光下,奔馳在草原上。他們朝西放馬奔馳,月亮由東方升起,墜落西方。執(zhí)著的蒙古騎手,不到月亮西下,“追月”不止。
2、藏族
西藏一些地區(qū)的藏族同胞歡度中秋的習俗是“尋月”。是日夜晚,男女青年和娃娃們,沿著河流,跟著倒映水中的明月,把周圍河塘中的月影措遍,然后回家團圓吃月餅。
3、廣西侗族
廣西侗族有“行月”的習俗。中秋夜臨,各山寨的蘆笙歌舞隊,踏著一路月光,行至臨近山寨,和那兒的寨民相聚賞月,賽歌賽舞,徹夜長歡。
4、云南德昂族
云南德昂族“串月”。云南潞西的德昂族青年男女,每逢中秋月明高掛,分外明亮的時候,山頭塞尾,不時傳來一陣悠揚動聽的葫蘆笙,男女青年在一起“串月亮”傾訴衷情。有的還通過“串月亮”送檳榔、送茶訂下婚約。
5、云南彝族
云南彝族過中秋的傳統(tǒng)習俗是“跳月”。入夜,該族各個村寨的男女老幼都聚集在山村中的開闊地,一個個束腰披紗的姑娘們和頭纏布帶的小伙子們以及老頭、老太太、小娃子們都激情地載歌載舞,尤其是那些青年男女表達愛慕之情的對歌,仿佛月亮也聽得為之動情動容,越發(fā)顯得嫵媚皎潔。
6、仡佬族
仡佬族在節(jié)前的“虎日”,全寨合宰一頭公牛,將牛心留到中秋夜祭祖靈、迎新谷,他們稱為“八月節(jié)”。
7、朝鮮族
朝鮮族則用木桿和松枝高搭“望月架”。當明月升空時,請數(shù)位被推選出來的老人攀上望月架。待老人望月之后,再點燃望月架,敲長鼓、吹洞簫,一起合跳《農(nóng)家樂舞》。
8、廣西西部壯族
廣西西部壯族的“祭月請神”活動更典型,每年夏歷八月中旬,有的就在中秋夜,人們在村頭村尾露天處,設一供桌,供放祭品和香爐,桌子右邊樹一高約一尺的樹枝或竹枝,象征樹,亦作月神下凡與上天的梯子,這里保存了古老的月亮神話因素。整個活動分為:請月神下凡,由一名或兩名婦女作為月神的代言人;神人對歌;月神卜卦算命;歌手唱送神咒歌,送月神回天四個階段。
9、黎族
黎族稱中秋節(jié)為“八月會”或“調(diào)聲節(jié)”。屆時各集鎮(zhèn)舉行歌舞聚會,每村由一“調(diào)聲頭”(即領隊)率領男女青年參加,互贈月餅、香糕、甜粑、花巾、彩扇和背心,成群結(jié)隊,川流不息。入夜便聚集在火旁,烤食野味,痛飲米酒,開展對歌演唱,未婚青年趁機挑尋未來的伴侶。
民間傳說
1、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神話源自古人對星辰的崇拜,嫦娥奔月故事最早出現(xiàn)在《歸藏》。后來民間把故事進一步發(fā)揮,衍化成多個故事版本。嫦娥登上了月宮,據(jù)西漢《淮南子》中說,是因為她偷吃了她丈夫后羿從西王母那里要來的不死藥,就飛進月宮,變成了搗藥的蟾蜍。
2、吳剛伐桂
吳剛登上月宮折桂,據(jù)唐代小說《酉陽雜俎》中說,是因為西何人吳剛修仙犯了錯誤,才罰他去伐月中的桂樹。這桂樹隨砍隨長,永遠也砍不斷。李白在《贈崔司戶文昆季》一詩中寫道:“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
3、玉兔搗藥
兔子登上月宮搗藥,最早見于屈原的《天問》“厥利維何,而顧、菟在腹?”。意思是說,顧、菟在月亮的肚子里,對月亮有什么好處呢?那兔子又是如何登上月宮的呢?顧就是蟾蜍,菟就是白兔。晉代傅玄的《擬天問》也說:“月中何有,白兔搗藥!睋(jù)聞一多先生考證,這“白兔搗藥”是由“蟾蜍搗藥”變來的。
嫦娥身邊有只玉兔。據(jù)說嫦娥身體變輕,開始升空時,惶恐中抱起了一直喂養(yǎng)的白兔。白兔便隨她一起上了月亮。玉兔在月宮有一只搗藥杵,夜晚在藥臼中搗制長生不老的靈藥。這個神話傳到日本后,變成了玉兔在搗年糕。
4、唐王游月
相傳唐玄宗與申天師及道士鴻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興起游月宮之念,于是天師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宮。但宮前有守衛(wèi)森嚴,無法進入,只能在外俯瞰長安皇城。在此之際,忽聞仙聲陣陣,唐玄宗素來熟通音律,于是默記心中。這正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日后玄宗回憶月宮仙娥的音樂歌聲,自己譜曲編舞,創(chuàng)作了歷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5、月餅起義
中秋節(jié)吃月餅相傳始于元代。據(jù)說,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tǒng)治階級的殘酷統(tǒng)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lián)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里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
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jié),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并將當年起兵時以秘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jié)令糕點賞賜群臣。此后,“月餅”制作越發(fā)精細,品種更多。之后中秋節(jié)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中秋節(jié)十大傳統(tǒng)風俗】相關文章:
傳統(tǒng)的訂婚風俗10-21
苗族傳統(tǒng)風俗習慣08-31
佤族傳統(tǒng)風俗習慣04-27
畬族傳統(tǒng)風俗習慣06-07
京族傳統(tǒng)風俗習慣10-20
中秋節(jié)風俗禮儀08-26
山東中秋節(jié)風俗10-08
潮汕中秋節(jié)風俗09-16
福州重陽節(jié)傳統(tǒng)風俗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