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清明節(jié)踏青習俗的由來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清明節(jié)踏青習俗吧,你寫清明節(jié)踏青習俗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清明節(jié)踏青習俗的由來,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基礎概況
清明節(jié)踏青習俗的由來可以追溯到遠古時期的農耕祭祀活動。具體來說:
起源:踏青作為一種節(jié)令性的民俗活動,起源于遠古農耕祭祀中的迎春習俗。
歷史:在西周時期,迎春郊游成為禮制,每年春天,人們都會結伴到郊外游春賞景。
發(fā)展:踏青習俗在唐宋時期尤為盛行,宋代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生動描繪了清明時節(jié)的熱鬧情景。
結合:踏青與上巳節(jié)有關,上巳節(jié)最早在三月第一個巳日,青年男女在春天踏青游春,也產生了擇偶相配等需求。
現(xiàn)代:盡管現(xiàn)代的清明節(jié)除了踏青外,還包括掃墓、植樹、放風箏等多種習俗,但踏青仍然是清明節(jié)的重要習俗之一。
歷史淵源
由來
踏青這種節(jié)令性的民俗活動,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其源泉是遠古農耕祭祀的迎春習俗。這種農耕祭祀的迎春習俗對后世影響深遠。踏青為春日郊游,也稱“踏春”,一般指初春時到郊外散步游玩。清明節(jié)期間到大自然去欣賞和領略春日景象,郊外遠足,這種踏青也叫春游。其含義,就是腳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觀賞春色。
定型
清明之時,正是春回大地,人們乃因利乘便,掃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鄉(xiāng)野間游樂一番。也有的特意于清明節(jié)期間到大自然去欣賞和領略生機勃勃的春日景象,郊外遠足,一抒在嚴冬以來的郁結心胸。清明前后正是踏青的好時光,所以成為清明節(jié)俗的一項重要內容。踏青郊游,是清明時節(jié)與春祭并存的古老主題。
清明期間正是春風得意、春意盎然的時節(jié),萬物萌動之時,迎春郊游于野外早已成為風俗。據(jù)《晉書》記載:每年春天,人們都要結伴到郊外游春賞景。踏青風俗至唐宋尤盛。據(jù)《舊唐書》記載:“大歷二年二月壬午,幸昆明池踏青!笨梢姡で啻河蔚牧曀自缫蚜餍。
發(fā)展
。1)隋唐
隋朝時期,踏青也是一項十分普及的民俗活動。尤其是每當春暖花開的時節(jié),士女游春活動最盛。隋朝時,著名畫家展子虔繪《游春圖》,對明媚的春光及人們成群結隊游春的情景有形象的描繪。
約從唐代開始,人們在清明掃墓的同時,也伴之以踏青游樂的活動。由于清明上墳都要到郊外去,在哀悼祖先之余,順便在明媚的春光里騁足青青原野,權作節(jié)哀自重轉換心情的一種調劑方式。因此,清明節(jié)也被人們稱作踏青節(jié)。唐代詩人王維詩句有“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一方面說明秉性貪玩的孩童,常常不滿足于踏青游樂僅僅在清明舉行,另一方面也說明了“清明”與“上巳”漸漸融合的趨勢。
唐代的踏青更為盛行。如杜甫有“江邊踏青罷,回首見旌旗!泵虾迫挥小皻q歲春草生,踏青二三月!睋(jù)《舊唐書》記載,唐代宗曾在農歷二月初二前往郊外踏青:“大歷二年二月壬午,(代宗)幸昆明池踏青。”李淖在《秦中歲時記》也記載云:“唐上巳日,賜宴曲江,都人于江頭禊飲,踐踏青草,曰踏青!碧拼纪馓で嗷顒拥氖⑿校纱丝梢娨话。
唐詩中描寫踏春活動常把時間定位在三月三前后,唐詩題目中出現(xiàn)“上巳”和“三月三日”的有八十多首,其代表性意象就是祓禊和踏青。劉商“踏青看竹共佳期,春水晴山祓禊詞”(《上巳日兩縣寮唆會集時主郵不遂馳赴輒題以寄方寸》)很典型。
。2)宋元
經過多年的發(fā)展,融匯了寒食與上巳兩個古老節(jié)日精華的清明節(jié),終于在宋元時期形成了一個以祭祖掃墓為中心、輔以春游踏青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宋代畫家張擇端的風俗畫《清明上河圖》就極其生動地描繪出以汴京外汴河為中心的清明時節(jié)的熱鬧情景。在這一畫卷,畫面人物就達550多人,牲畜50余頭,船20多艘,車、轎20多乘。清明踏青之盛況,可見一斑。
不過,宋代的踏青活動,大多集中在清明節(jié)。南宋以降,踏青更盛。南宋周密在《武林舊事》卷三中說:“西湖天下景,朝昏晴雨,四序總宜。杭州亦無時而不游,而春游特盛焉……都人士女,兩堤駢集,幾于無置足地。水面畫楫櫛比如魚鱗,亦無行舟之路。歌歡簫鼓之聲振動遠近,其盛可以想見。偌大的西湖中,竟至“無行舟之路”;長長的西湖岸邊,也“幾于無置足地”,這種熱鬧景象,即使在今天,也難得一見!
元代,踏青是一種常見的民間體育活動。喜歡歌詠而且強健有力的生命狀態(tài)的楊維楨在《崔小燕嫁辭》一詩中寫道:“崔家姊妹雙燕子,踏青小靴紅鶴嘴!睆倪@首詩中可以看到,崔家姐妹體態(tài)矯健,充滿活力,一改過去詩中的“美女”纖弱、慵懶、哀怨、嬌貴之類的感覺。
。3)明清
明代踏青與宋代一樣,主要借清明節(jié)掃墓時進行。明劉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春場》曰:“三月清明日......是日簪柳,游高梁橋,曰踏青!边在《帝京景物略·高梁橋》中說:“歲清明,桃柳當候,岸草遍矣。都人踏青高梁橋!痹诿魅酥x肇涮的《五雜俎》中,也有類似的記載:“北人重墓祭,余在山東,每逢寒食,郊外哭聲相望,至不忍聞。當時便有善歌者,歌白樂天寒食行,作變徵之聲,坐客未有不墮淚者。南人借祭墓為踏青游戲之具,紙錢未灰,舃履相錯,日暮,墦間主客無不頹然醉倒!碧で嚯m在一年之春,但具體時日常有出入。
此外,踏青時節(jié)除了登山臨水,游覽春光之外,人們還同時開展各式各樣的體育娛樂活動,諸如放風箏、蕩秋千、蹴鞠、牽鉤(拔河)等,內容更為豐富。
明清以來,踏青風俗亦然!稖刂莞尽酚涊d:“清明掃墓而祭多有邀親朋,拏舟擊鼓鏗金類游湖者!薄逗贾莞尽氛f:“二月花朝以往,士女急先出郊,謂之探春。畫舫輕舟,櫛比鱗集,先南屏,次放生池、湖心亭、岳王墳、盧舍庵,后入西陵橋、放鶴亭、比來皋亭山、劉墳村。每當春日,桃花盛放,一望如錦,游人多問津焉!薄督鹑A府志》:“清明日,人家門戶插柳枝,長行賞郊外名曰踏青,前后十余日祭掃先墳!苯B興地區(qū)還在踏青時節(jié)進行祭祀大禹活動!督B興府志》記載:“三月五日俗傳禹之生日,禹廟游人最盛。無貧富貴賤,傾城俱出,士民皆乘畫舫,丹堊鮮明,酒樽食具甚盛,賓主列坐,前設歌舞。小民尤相矜尚,雖非富饒,亦終歲儲蓄,以為下湖之行。春欲盡,數(shù)日游者益眾。千秋觀前一曲亭亦競渡不減西園,至立夏日止!
清初潘榮陛所著記述北京歲時風物的專著《帝京歲時紀勝·歲時雜戲》也詳細記載了清明時節(jié)掃墓踏青的情景:“清明掃墓,傾城男女,紛出四郊,提酌挈盆,輪轂相望。各攜紙鳶線軸,祭掃畢,即于墳前施放較勝!保ā兜劬q時紀勝·歲時雜戲》)每至春回大地、草木皆綠的清明時節(jié),人們紛紛興致勃勃結伴前往郊外踏青,游玩、放風箏。特別是從清乾隆年間起,所修的許多地方志和地方文獻中都記載了清明時節(jié)踏青、放風箏的情景。
直到今天,春游踏青活動仍為人們所喜愛。
清明時逢陽春三月,正是郊游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俗。據(jù)宋朝史籍記載:“清明前后十日,城中士女艷妝飾,金翠琛縭,接踵聯(lián)肩,翩翩游賞,畫船簫鼓,終日不絕!比藗儙е澄铮瑏淼浇家,投向大自然。宋代踏青之課件下載 風盛行,著名畫家張擇端的風俗畫《清明上河圖》,就極其生動地描繪了宋代清明時節(jié)京都人民踏青遠足的熱鬧情景。
踏青娛樂,是清明節(jié)出城郊游的一種風習。清明節(jié)期,春暖花開,最適于郊游,這是踏青習俗形成的客觀原因,清明又是去郊外掃墓的日子,因此形成掃墓兼踏青的節(jié)俗。明人劉洞、于奕正《帝京景物略》中說:清明來到,“是日簽柳,游高梁橋,日踏青。多四方客未歸者,祭掃日感念出游。”明代的清明踏青,有些就是掃墓之后接著游春的。
宋代的時候,圍繞掃墓、踏青而形成大型的娛樂活動。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載汴京清明之娛樂時說:“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樹之下,或園囿之間,羅列杯盤,互相勸酬。都城之歌兒舞女,遍滿園亭,抵暮而歸。各攜棗錮、炊餅、黃胖、掉刀,名花異果,山亭戲具,鴨卵雞芻,謂之‘門外土儀’。”宋吳自牧《夢梁錄》記載臨安清明節(jié)俗時說:“課件下載 宴于郊者,則就名園芳圃,奇花異木之處;宴于湖者,則彩舟畫肪,款款撐駕,隨處行樂。此日又有龍舟可觀,都人不論貧富,傾城而出,笙歌鼎沸,鼓吹喧天,雖東京金明池未必如此之佳! 宋人張擇端所畫《清明上河圖》描繪了宋汴京汴河兩岸的景物以及清明人們游樂的情景。畫面人物多達五百五千,牲畜五十多頭,船二十多艘,車轎二十多乘,人來人往,熙熙攘攘,各行各業(yè)集于游市,充分反映了清明日踏青娛樂的情景。
清明踏青,最早的源頭應是古之游春習俗。《論語·先進》中記載了孔子與其弟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談論志向的一段對話。當孔子問到曾皙的志向時,曾皙回答:“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痹脑挘f明上古之民早就有季春三月野浴、踏青的愿望和習俗。后來的清明踏青,應該說是發(fā)源于上古而又繼承古上已節(jié)祓禊遺風的結果。提到踏青,人們自然會想到唐崔護清明日游城南莊之事。崔護清明游春到城南,因口渴而得村女之杯水。第二年清明,崔護又來城南莊,可那女子卻因思念崔護而死,于是崔護寫了《游城南》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只今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堪當趣事。
清明節(jié)正是大地春動的時節(jié),故此節(jié)雖起始于祭祀先人,但在長期的發(fā)展巾也復合有游樂的內容。《東京夢華錄》載,清明日,都市人出郊,田如市,人們游玩于田野園圃之問,至暮而歸。這種郊游活動,后來便被稱為“踏青”,含有一冬蜷縮,春動出外,舒展身手,振奮精神的:卷思。同時古代又在清明節(jié)匯聚了插柳植樹的活動。至于清明戴柳免蠆(折)毒的說法,則反映了這一節(jié)日也包含有驅災內容的印記。作為綜合性質的節(jié)日,還增加了競技游藝的內容,F(xiàn)在人們往往視清明節(jié)為外出旅游的最佳季節(jié)。
清明是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也是祭祀先人的節(jié)日,故俗稱鬼節(jié)。相傳漢元帝為追念前將軍蕭望之,故有“使祭其!敝e。直至隋唐,清明祭奠才形成俗例并見之官方文書,《舊唐書》載,開元二十年(公元732年)敕云:“寒食卜墓,禮無經文,近代相沿,寢以成俗,士庶之家,宜許上墓,編人五禮,永為常式!薄稏|京夢華錄》說:“清明日,官員士庶俱出郊祭墳”。
【清明節(jié)踏青習俗的由來】相關文章:
清明節(jié)的習俗及由來03-13
清明節(jié)掃墓習俗的由來典故04-04
清明節(jié)習俗:蕩秋千的由來04-07
冬至的由來與習俗03-29
立冬由來及習俗02-13
芒種的由來及習俗05-30
白露的由來和習俗09-09
驚蟄節(jié)氣習俗及由來02-03
中秋吃月餅習俗由來07-19
中秋節(jié)的由來及習俗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