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端午節(jié)粽子的故事
端午節(jié)粽子的故事1
傳說,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對亡國之痛,悲憤地懷抱著大石頭,跳進了汨羅江。屈原去世后,楚國的百姓心里十分哀痛,大家都跑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
漁夫們劃著小船,在江上來來回回滑動,想要打撈屈原的真身。這個時候,有一個漁夫做了一個不同尋常的`舉動,他向汨羅江扔下飯團、雞蛋等食物!皳渫〒渫ā憋垐F、雞蛋全部落水了。其他人看著漁夫的舉止,臉上表現(xiàn)出震驚的表情。漁夫解釋說,魚龍蝦蟹吃飽了飯團等食物,就不會去啃食屈原的身體了。人們聽了,覺得很有道理,就開始紛紛效仿。
這時,一位老醫(yī)師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原來老醫(yī)師想要用雄黃酒迷暈蛟龍水獸,以免魚蝦傷害屈原的身體。
可是,后來又為什么會用艾葉或葦葉、荷葉包粽子呢?根據(jù)《初學記》里的記載,漢代有一個人,夜里夢見一人,夢中之人自稱是三閭大夫(屈原的官名)。三閭大夫對這人說,“你們祭祀的東西,都被江中的蛟龍偷去了,以后可用艾葉包住,將五色絲線捆好,蛟龍最怕這兩樣東西!庇谑牵藗儽阋浴拜匀~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傳,并逐漸發(fā)展成為我國的端午節(jié)食品。
端午節(jié)粽子的故事2
粽子又稱“角黍”、“筒粽”,是端午節(jié)漢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食品,由粽葉包裹糯米蒸制而成。傳說是為紀念屈原而流傳的,是中國歷史上文化積淀最深厚的傳統(tǒng)食品,深受人們的喜愛?赡艽蠹疫不知道,就在前幾年,江西德安縣宋代古墓出土了兩個實物粽子,據(jù)考證,這是目前發(fā)現(xiàn)的世界上最早的實物粽。
查找相關資料才發(fā)現(xiàn),原來端午節(jié)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而來。戰(zhàn)國末年,秦國攻占了楚國八座城池,然后又派節(jié)使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穿了秦王的陰謀,冒死進宮向楚懷王陳述,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把屈原驅逐出郢都。楚懷王去了秦國就被軟禁起來,楚懷王后來憂郁成疾,悔恨交加,二年后客死在長安。到后來楚懷王之子楚頃襄王即位,秦國陸續(xù)派兵攻打楚國,勢如破竹,頃襄王狼狽逃出京城,郢城被秦兵攻占后。屈原在流放的路上,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都城被攻陷的.消息后,心如死灰,仰天哀嚎一聲,便跳進了湍急的汨羅江,這天正是是農(nóng)歷五月初五。
汨羅江附近的漁夫和周圍的百姓,聽說屈原跳江自盡的消息后,都劃船來到江上,駕龍舟爭爭相打撈屈原的尸體,并鳴鑼擂鼓驅趕蛟龍。為了防止魚蝦破壞屈原的軀體,他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里,有些郎中還把雄黃酒倒入江中,用來迷昏惡龍野獸。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
端午節(jié)粽子的故事3
源于紀念屈原
據(jù)《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lián)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jié)也稱詩人節(jié))。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相傳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y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fā)展成粽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源于紀念伍子胥
端午節(jié)的第二個相傳,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是紀念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后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zhàn)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后,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zhàn)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后,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體裝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jié)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源于紀念孝女曹娥
端午節(jié)的第三個相傳,是為紀念東漢(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于江中,數(shù)日不見尸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后傳曹娥碑為晉王義所書。后人為紀念曹娥的孝節(jié),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她所居住的'村鎮(zhèn)改名為曹娥鎮(zhèn),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為曹娥江。
源于古越民族圖騰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證實:長江中下游廣大地區(qū),在新石器時代,有一種幾何印紋陶為特征的文化遺存。該遺存的族屬,據(jù)專家推斷是一個崇拜龍的圖騰的部族----史稱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紋飾和歷史相傳示明,他們有斷發(fā)紋身的習俗,生活于水鄉(xiāng),自比是龍的子孫。其生產(chǎn)工具,大量的還是石器,也有鏟、鑿等小件的青銅器。作為生活用品的壇壇罐罐中,燒煮食物的印紋陶鼎是他們所特有的,是他們族群的標志之一。直到秦漢時代尚有百越人,端午節(jié)就是他們創(chuàng)立用于祭祖的節(jié)日。在數(shù)千年的歷史發(fā)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經(jīng)融合到漢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則演變?yōu)槟戏皆S多少數(shù)民族,因此,端午節(jié)成了全中華民族的節(jié)日。
端午節(jié)粽子的故事4
吃粽子。這也是端午節(jié)的重要活動之一,起源于對屈原的祭奠。吳均《續(xù)齊諧記》記述:屈子投水,“楚人哀之,至此……
吃粽子。這也是端午節(jié)的重要活動之一,起源于對屈原的祭奠。吳均《續(xù)齊諧記》記述:屈子投水,“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貯米,投水祭之!蹦康氖亲屗
動物吃飽了,就不再傷害詩人的'軀體。以后的吃粽子便是從吃竹筒米演化而來的。端午節(jié)家家都要吃粽子。粽子以箬葉包糯米做成,就外形而言有三角粽、一角粽、方粽,還有小粽聯(lián)束成串,在唐時稱為“百索粽”,宋時稱為“九子粽”。端午節(jié)吃粽子的風俗在魏晉時代已經(jīng)盛行,周處的《風土記》已有“仲夏端午,烹鶩角黍”的記載。唐宋時代,粽子已成名食,不僅為皇宮所喜愛,而且成為民間市場和一般百姓家中的美食。唐都長安有專門制作經(jīng)營粽子的店鋪,還“ 將粽揍( 堆)成樓閣、亭子、車兒諸般巧樣”以吸引顧客,“ 百索粽”還是唐代皇帝賞賜臣下的名食。到宋代,端午粽子種類更多。明清時代,粽餡也豐富起來,有蜜糖、豆沙、豬肉、松仁、棗子、胡(核)桃等;清代乾隆年間還出現(xiàn)了火腿粽子。今天,粽子已經(jīng)成為超市和民間市場的美味食品,每逢端午節(jié),更是到處“風和角黍香”,傳統(tǒng)文化和諧地保留在現(xiàn)代生活之中。
端午節(jié)是孩子們的節(jié)日,他們大清早起來,就穿上漂亮的新衣,佩戴上婆姨們在節(jié)前為他們制作的黃布虎、猴子、彩粽等吉祥物,和四鄰小孩子在一起交談、攀比,看誰的佩戴多,誰的最好看。端午節(jié)這天,新婚的女兒女婿要“回娘家去戴草帽”,吃端午飯。端午飯的主食是粽子,熱騰騰的箬葉粽香味四溢,饞得人直流口水,席間談天說地,笑語歡聲,粽子拌白糖、蜂蜜,品味出生活的甜蜜溫馨。爺爺?shù)呐d致來了,居然和孩子們互猜起謎語來:
珍珠白姑娘,許配筆葉郎,
穿衣去洗澡,脫衣上牙床。
三角四楞長,珍珠肚里藏,
要吃珍珠肉,解帶扒衣裳。謎底就是“粽子”。端午又是“女兒節(jié)”,這一天“飾小女盡態(tài)極妍,已嫁之女亦各歸寧,呼是日為女兒節(jié)!保 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端午節(jié)(女兒節(jié))歸寧之俗,含有孝敬父母長輩、回娘家看看之意。女兒回婆家時,娘家要給女兒、女婿贈送雨傘或草帽,以示關愛;還要帶一些粽子給婆家的人,一則表示親家的友情,二則也是包粽本事的顯示。
端午節(jié)粽子的故事5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nèi)容,感受游戲的快樂。
2、養(yǎng)成仔細傾聽的習慣,能用語言清楚連貫的表達。
3、體驗節(jié)日的快樂氛圍。
活動準備:
PPT、3只粽子。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今天劉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故事,猜猜看可能是什么故事呢?
2、出示PPT,幼兒猜測故事內(nèi)容。
小結:猜了那么多,都很有可能哦,到底是個什么故事呢?我們來看看。
二、欣賞故事
1、出示故事名字《粽子里的故事》
——吃過粽子嗎?什么味道的?(豆沙、肉、蛋黃)
小結:原來粽子里面可以包各種各樣的餡兒,那你們知道什么時候要吃粽子呢?
2、簡單講述粽子的來歷:每年的農(nóng)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jié),這一天我們要吃粽子。這是我們中國人的節(jié)日,大家要記住哦。
3、——那么《粽子里的故事》會講些什么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4、分段觀看PPT,欣賞故事,(在密密的樹林里——也就不能把找來的故事講給小朋友們聽了。)
——那怎么辦呢?(幼兒討論)
——看看老奶奶是怎么做的。
5、繼續(xù)欣賞故事(老奶奶采來一把箬葉——誰就能講出有趣的故事來。)
——原來奶奶把故事包在粽子里,誰吃了粽子,誰就能講故事。
6、松鼠圖片
——誰來了?小松鼠來干什么,小松鼠吃了粽子講出故事了嗎?
小結:小松鼠吃了粽子,可是“吱吱吱”的講不出來
7、狐貍圖片
——小狐貍吃了粽子能講出故事來嗎?
小結:小狐貍吃了粽子,“哩哩哩”的講不出來。
8、繼續(xù)欣賞故事(接著——只好搖搖頭。)
小結:小動物雖然吃了粽子,但它們不會講話,講不出故事,怎么辦呢?真著急。
9、繼續(xù)欣賞故事(小松鼠,小狐貍——她一定把這些故事講給小朋友們聽。)
小結:粽子里面藏了很多故事,小女孩吃了粽子,把故事講給小朋友聽。
三、“吃”粽子
1、——老奶奶的粽子里有故事,劉老師帶來的粽子也很神奇,來吃吃劉老師帶來的粽子,講講劉老師粽子里的故事。
2、出示粽子一:聽話(“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講故事”。)
——誰聽見了奶奶用了哪兩樣東西包粽子?(箬葉、米)
——誰能把故事里說的什么樣的米、什么樣的箬葉講清楚?
3、出示粽子二:悄悄話(“我愛你”)(“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講故事”。)
——悄悄話是什么意思?(輕輕講,用心聽)
。ā獮槭裁磿䝼麇e?悄悄話是很難的,要用心聽、仔細聽、游戲才能玩下去,我們等會兒到教室里繼續(xù)玩。)
4、出示粽子三:祝福(互相)(“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講故事”。)
——我們馬上要離開幼兒園,離開我們的好伙伴,上小學去了,那你有什么祝福的話要跟好朋友說嗎?
——你收到了什么祝福?你祝福了誰?
四、延伸
——孩子們,再過幾天就是端午節(jié)了,回到家,和奶奶一起吃吃粽子,聽奶奶講講故事,也可以把你的'故事講給奶奶聽。
教學反思:
通過這樣多種感官的活動,幼兒才得到了收獲。同時,也知道了什么是提供各種材料,讓幼兒實踐操作;顒咏Y束前,孩子們都很開心。我想他們的開心不是因為他們吃到了粽子,而是他們自己操作了、探索了、發(fā)現(xiàn)了;并通過自己的多種感官了解了活動的主要目的。
小百科:
據(jù)統(tǒng)計,端午節(jié)的名稱在中國所有傳統(tǒng)節(jié)日當中叫法最多,達二十多個,如有龍舟節(jié)、重午節(jié)、端陽節(jié)、重五節(jié)、當五汛、天中節(jié)、夏節(jié)、五月節(jié)、菖蒲節(jié)、浴蘭節(jié)、女兒節(jié)、午日節(jié)、地臘節(jié)、正陽節(jié)、龍日節(jié)、粽子節(jié)、五黃節(jié)、詩人節(jié)、屈原日、躲午節(jié)、解粽節(jié)、端禮節(jié)、五月初五、五月當午等等。唐代以前常用的名稱是“五月初五”,唐以后,“端午”便取代“五月初五”等別稱,一躍成為主流的稱呼。
端午節(jié)粽子的故事6
相傳,這些民俗活動是為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屈原是楚國三閭大夫、詩人,由于奸臣誹謗,昏庸的楚王不但不采納他聯(lián)齊抗秦的主張,反而放逐了他。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的國都。相傳,屈原投汨羅江后,當?shù)匕傩章動嶑R上劃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尸體。
為了寄托哀思,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y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fā)展成粽子。
端午節(jié)粽子的故事7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jié)。我們受張奶奶的邀請,去她家過端午節(jié)。
到了張奶奶家,我一看,好多客人呀!看來今年的端午節(jié)的氣氛挺濃厚的。過了一會兒,張奶奶把飯菜都做好了。一大桌子的菜可真豐盛,雞鴨魚肉應有盡有。這一次的主題當然是粽子啦,這粽子可是張奶奶自己包的。我拿了一個粽子,剝開外面的粽葉,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哇!好好吃!蜜棗的、肉餡的',味道真是好。大家坐在一起開心地吃著、聊著。今天是端午節(jié),我們決定再去買粽子。超市里的粽子都快要賣完了,我們買的是豆沙粽和肉粽,我們還買了些好吃的皮蛋,那皮蛋可是松花皮蛋,特別好吃。
在回家的路上,我覺得這一天的端午節(jié)讓我充滿了幸福感,因為這一天我特別快樂!
今天是端午節(jié),我們準備著要包粽子!
一大早我就和媽媽來到菜市場買要包粽子的材料。買完來包了,我學著媽媽先將兩張棕葉相疊,折成漏斗裝,再放入調(diào)好的餡料放好后用棕葉裹緊再用繩子綁緊。這樣就包好了,我按照媽媽做的一步一步做,慢慢的我也會包了。
我們把包好的粽子拿去煮,過一會兒,新鮮美味的粽子就出爐了,嘗試了粽子真好吃!
今天是端午節(jié),怪不得粽香四溢!
今天,奶奶也從菜市場買了許多粽葉和糯米,以及肉和蝦。
我也幫忙包粽子,這粽子可真難包啊!要先折一個漏斗形的東西,但地下不能有口,然后再把糯米放下去。我突然發(fā)現(xiàn)我包的粽子怎么裝也裝不滿,呀,原來是底下漏洞了!
好不容易,所有粽子都包好了,又放到蒸爐里蒸,很快,粽子就出爐啦!
端午節(jié)粽子的故事8
農(nóng)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jié),民間有吃粽子的習慣,傳說是為了紀念楚國大臣的。
是我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他積極主張楚國聯(lián)合齊國,抗擊秦國,他的意見沒有被采納,反而被罷了官,發(fā)配到邊遠的地方。
楚國快要滅亡時,農(nóng)歷五月五日這天,投汨羅江自殺。
屈原投江后,楚國人民為了不讓江里的魚蝦鱉蟹吃屈原的尸體,就往江里投好吃的食物。這樣年復一年,人民為了紀念這位愛國詩人,每逢端午節(jié)那天,便把食物投到江里祭祀屈原。
一天晚上,有一位老人在夢里夢到屈原,就問他:“我們給您投去那么多的食物,您吃到?jīng)]有?”屈原說:“你們送給我的飯,都讓那些魚蝦鱉蟹吃了。”老人問“怎樣才不會被他們吃掉呢?”
屈原說:“你們用竹葉把飯包起來,做成菱角形的尖角粽子,它們以為是菱角就不敢搶著吃了!
第二年的端午節(jié),人們就照著屈原說的`話,向汨羅江里投下尖角粽子?墒,過了端午節(jié)后,屈原又給老人托了個夢,說:“謝謝你們給我送來了那么多粽子,我吃到了。但大多數(shù)仍是被魚蝦鱉蟹吃了!
老人問屈原:“還有什么辦法呢?”
屈原說:“送粽子的船要打扮的樣子,因為魚蝦鱉蟹屬龍管轄,它們不敢吃龍王的東西!
從那以后,年年端午節(jié)那天,人們劃著龍船到汨羅江送粽子。
端午節(jié)吃粽子的故事(二);
端午節(jié)粽子的故事9
老人們說,端午節(jié)是門前懸掛的艾草,菖蒲,可以驅鬼辟邪,求得平安;青年們說,端午節(jié)是河上的一條條龍舟,可以盡情展示自己;小孩子們說,端午節(jié)是腰上掛著的一個個香袋,每一個都裝有一個童趣的心。只要擁有過她的人,哪怕只聽過她的故事,都會有刻骨銘心的感覺,我又豈能例外。
端午節(jié)是我們這塊神州大地上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到了那時,可熱鬧了!人人門前懸上艾草,掛上鐘馗,有的地方還有賽龍舟,但這些還是吸引不了我,我最喜歡吃粽子,爸爸對我說,端午節(jié)包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屈原在遭到不公正待遇的時候,不愿離開生他養(yǎng)他的故土,為了祖國,為了民族,投江殉國。我想,愛國主義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是凝聚國家和民族團結支柱,屈原精神的偉大,在于他心憂天下,忠貞不渝的愛國主義精神。
包粽子首先要有箬葉。媽媽對我說,箬葉要到山上采,山上會有箬葉樹,我和伙伴們,大人們一塊兒去采箬葉,山上有人工栽種的箬葉樹,所以我們不用瞎瞄瞎撞,直接去采就行了。我每次都會與伙伴們競賽,看誰采的多。箬葉采回家后,還得用剪刀剪去箬葉的兩端,放在水里泡個一天半會兒的,才能包!有了箬葉還不行,還得有糯米和餡料,我家是吃葷的,所以當然是去買肉了!
肉買來后,一切都準備好了,只欠"媽媽"這陣東風了!媽媽包粽子前,當然要先把糯米攪勻,再依次放下三勺鹽,兩勺醬油,兩勺味精,一勺辣椒粉,接著,才可以包。媽媽把箬葉折成三角形,流下一個空洞,先放一半糯米,再放下餡兒,然后又把糯米添滿,再將箬葉包在糯米上,用線一綁,就形成了一個枕頭形。我看著媽媽做了許久,做得糯米沒了,餡料空了,才停下來。停下來后,我望著一個個粽子,真是直流口水呀!就催著媽媽快點煮幾個,可媽媽說,一時半會兒也煮不熟,叫我先出去,我看著都直流口水,又怎么肯出去呢但媽媽一定要我先出去玩會兒,我只得依依不舍地離去。來到街上,我見到許多伙伴也在街上,我一問才知道,他(她)們也和我一樣,都是被媽媽"趕"出來的。我們各自說著想象中自家的粽子應該是多么多么的好吃!
過了一會兒,我們各自懷著滿腔喜悅回家了。早就唾沫流了"三尺"的我飛一般跑回家,一到門前就聞到了一陣陣撲鼻而來的香味,馬上跑到廚房,早就把一路跑回家的疲勞拋到九霄云外了。我一看盤中正冒香氣和熱氣的粽子,也不管燙不燙,隨手抓起一個,還真燙,我一下子把粽子扔到這只手,一下子把粽子拋到那只手,一下子又這只手抓抓,一下子又那只手撓撓,可我畢竟是皮肉之軀,太燙了也受不了,就把粽子用衣服包起來,再用小刀將粽子切開,一下子香噴噴的氣味撲鼻而來,我饞的一下子禁不住咬了一口,啊,回味無窮!我馬上跑到街上,一會兒跑到這家,一會兒跑出那家,一會兒又蹦進了另一家,相互品嘗著,各自分享著自己的喜悅!
科技在發(fā)達,時光在飛逝,但端午節(jié)吃粽子習俗不會變。此時它將在神州大地上永遠流傳下去,越來越旺盛……
1、粽子應趁熱吃,加了油脂、肉、蛋黃的粽子更不宜冷吃,對于消化能力差的人來說尤其要注意。有些質(zhì)量差的糯米在冷后會有變硬現(xiàn)象,五谷雜糧粽子冷后的回生現(xiàn)象更明顯。
2、粽子屬于主食,三餐都可以吃,早餐甚至更合適。因為早餐通常食欲不振,飲食數(shù)量較少,清香溫熱的.粽子吃起來又方便,又讓人心情大好,一上午感覺都很幸福。
3、素粽子的熱量沒有傳說中那么高,但畢竟屬于糧食,吃了粽子就要相應減少米飯、饅頭、面條等主食,否則會帶來過多的淀粉引起體重上升,還可能過于飽脹引起消化不良。此時一般來說吃一個大粽子減一小碗米飯即可。
4、粽子不宜作為一餐當中的唯一食品,一定要配一些菜。因為消化快,血糖上升迅猛,下降也比較快。一旦餓了,會感覺餓得特別強烈。如果多吃些蔬菜來配合,吃粽子之后就不會有這么強的饑餓反應。糖尿病人更要注意,因為他們的血糖控制能力本來就差,特別容易大起大落。
5、熱糯米本身雖然好消化,但和油膩的配料混在一起,比如肥肉、蛋黃等,此時一部分消化能力差的人可能會感覺胃里脹滿,或者感覺太膩食欲不振。所以消化不良的人吃粽子宜選清爽的北方小棗粽子,也不宜配太油膩的菜。對于容易長包暴痘的人來說,此時高血糖反應的糯米本身就不能多吃,更不宜配過多的紅肉類、油炸食品和過辣的菜。蔬菜、豆制品和白肉最宜。
6、胃酸過多的人吃甜粽子可能不舒服,有燒心感,這是因為糯米會刺激胃酸分泌。吃咸味的粽子略好一些,先吃較多的綠葉蔬菜再吃粽子,也會好一些。
端午節(jié)粽子的故事10
端午節(jié)是古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始于中國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端午節(jié)的吃粽子主要源于紀念屈原
據(jù)《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lián)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jié)也稱詩人節(jié))。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y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fā)展成粽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jié)與粽子
粽子是端午節(jié)的美食,因其最初包裹黍米形似尖角,所以又稱角黍。傳說是為祭祀屈原而制作的,但是經(jīng)過學者考證,“粽子是先民們祭祖與祭谷神求豐年的兩種原始宗教文化崇拜形式的產(chǎn)物,并非始源于祭屈原。” 可見粽子的出現(xiàn)要早于屈原。其實在漢代已經(jīng)有對粽子的明確記載,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卷七米部云:“稷,蘆葉裹米也!本呆。南朝梁時吳均的《續(xù)齊諧記》記載:“ 屈原五月五日投淚羅水,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子貯米投水以祭之。漢建武中,長沙區(qū)曲忽見一士人,自云‘ 三聞大夫’,謂曲日:‘ 聞君當見祭,甚善。常年為蛟龍所竊,今若有惠,當以楝葉塞其上,以彩絲纏之。此二物,蛟龍所憚!榔溲浴=裎逶挛迦兆黥,并帶楝葉、五花絲,遺風也”。引文記載的是東漢光武帝建武(公元25—56 ) 年間,屆原的魂魄向長沙人區(qū)曲叮囑祭品的事情,這段記載的傳說色彩過于濃厚,我們不敢確信它一定發(fā)生在漢代。引文中粽子是以祭品的形式出現(xiàn),后人往往把它作為粽子形制的最早記錄, 后世食用的粽子, 形制與其相差無幾。引文中談到了兩種不同形制的粽子,一種是用竹簡貯米,另一種是用大的植物葉包裹,然后用彩絲纏繞,古人認為彩絲有驅邪的作用。
這兩種形制在后世一直并存,因后一種容易煮熟或蒸熟而且便于攜帶,所以流傳更廣。這里說到用楝葉包裹粽子還需要具體分析,《爾雅·翼》 卷九“ 楝”字注云:“宗懔引《風俗通》 , 以為‘獬豸食,原將以信其志也 ’。”獬豸是先秦楚人崇拜的一種獨角神羊,據(jù)說能分辨曲直,充當審判獸,又能決猶豫,定吉兇。信其志就是能滿足尊奉者的愿望。在楚人看來用楝葉包裹粽子就能夠驅趕蛟龍,而事實上古人食用的粽子是不用楝葉包裹的,因為楝葉的子與葉子都含有毒素,古人利用它來制造殺蟲劑。《齊民要術》引《風土記》注云:“用菰葉裹黍米,以淳濃灰汁煮之,令爛熟,于五月五日夏至啖之。粘黍,一名粽,一名角黍,蓋取尚相裹, 未分散之 時象也。” 端午正處于一年節(jié)氣中陰陽交替的時節(jié),(陰歷五月初五,陽歷一般在五月底到夏至之間) 此時氣候陰陽還不分明,故有包裹未散之義。到西晉時期,人們把粽子煮熟食用,而且五月五與夏至都可以食用!肚G楚歲時記》云:“夏至節(jié)日,食粽。” 注日:“ 按周處《風土記》謂為角黍。人并以新竹為筒稷,棟葉插( 頭),五彩系臂,謂為長命縷”從注文可以看出,夏至節(jié)食用的是竹筒式的`粽子,并舉行一些驅鬼避惡的活動。由于夏至與端午在時間上大致相近, 所以許多習俗的內(nèi)容是重疊的。
唐代人制做的粽子不僅花樣多,而且非常精致,有九子粽、百索粽、庾家粽子、粉團粽子等, 九子粽就是用彩線將九個粽子扎在一起, 唐玄宗在《 端午三殿宴群臣》詩云:“ 四時花竟巧, 九子粽爭新! 唐代筆記小說《 酉陽雜俎》 卷七說:“ 庾家粽子, 白瑩如玉。” 在唐代 ,端午這一天宮廷的供膳中就有粽子,《唐六典》 卷一五記載光祿寺為百官供膳, “ 五月五日加粽壹”, 唐代還有射粉團角黍的游戲, 即把制成的粉團角黍盛置在精致的盤中, 輪流用細小的小弓,架上箭,射盤中的粉團粽子,射中者勝,可食;射不中則要受罰。此游戲在宮廷和長安貴族間流行?梢,到了唐代,端午節(jié)食粽子的習俗已經(jīng)在北方流行,宮廷貴族與普通市民都已把粽子作為端午的節(jié)慶食品了。
【端午節(jié)粽子的故事】相關文章:
端午節(jié)粽子的句子02-13
端午節(jié)粽子的做法02-24
端午節(jié)吃粽子12-30
端午節(jié)粽子文案02-17
端午節(jié)包粽子吃粽子風俗作文通用10-25
關于端午節(jié)粽子的句子03-31
寫端午節(jié)粽子的句子04-15
端午節(jié)有關粽子的句子08-17
端午節(jié)的習俗包粽子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