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端午節(jié)習俗
端午節(jié)的節(jié)日風俗
風俗1:吃粽子
古時為祭祀投江的屈原,荊楚之人農(nóng)歷五月五日會煮糯米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為恐魚吃掉,人們想出用粽葉包米,外纏彩絲。后來,吃粽子就成了端午節(jié)的風俗。在老北京,粽子用江米、黃米、小棗做成,俗稱“二米粽子”。系粽子則用馬蓮草,也是北京特產(chǎn)。
風俗2:掛艾草
端午節(jié)當天,人們會在院門前和房檐下掛艾草或菖蒲,因為二者皆為中草藥,蚊蟲害怕這種味道,能起到驅(qū)蚊的效果。
因為菖蒲的葉子形狀似劍,古人稱之為“水劍”,說它可“斬千邪”。人們便會把菖蒲刻成“小人兒”、“小葫蘆”等形狀,掛在兒童脖子上,以求吉利。也會掛在門楣,起到驅(qū)魔祛鬼的效果。
風俗3:賽龍舟
傳說楚國人借劃龍舟驅(qū)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王作楫說,古人賽龍舟時在終點設(shè)了魚標、鴨標、鐵標,誰拿到這3個標就獲得了冠亞季軍。為了讓參賽者從遠處看到終點,古人還會在3個標上用錦緞打上蝴蝶結(jié)。
風俗4:吃五毒餅
端午節(jié)臨近夏至,天氣越來越炎熱,細菌滋生,人容易中暑生病,古人于是食用五毒餅消病強身。五毒指蝎子、蛤蟆、壁虎、蜈蚣、蛇,古人將它們的形象蓋在餅上,餡兒也是“五餡”:櫻桃、荸薺、桑葚、黃杏和江米藕。據(jù)說,吃了五毒餅可以增強抵抗力,滅蟲免災(zāi)。
風俗5:斗百草
古時人們到端午節(jié),會結(jié)伴去郊外采藥,采藥途中會斗草玩,逐漸形成習俗。王作楫介紹,參與游戲的兩人會持草相對站立,雙手各持一草或花莖的兩端。游戲開始后,二草相勾,雙方各自把草向自己方向拉,誰的草或花莖被對方拉斷誰為輸。
風俗6:收五毒
端午節(jié)時,女孩要在胸前別上“繒子”,據(jù)說這種用彩色絲線縫制、樣子跟粽子類似的布藝可以驅(qū)邪避惡。男孩則在頸上掛一個葫蘆,里面收進“五毒”圖案,意思是“收”了五毒。
風俗7:貼葫蘆花
老北京人喜歡葫蘆,因為葫蘆是“福祿”的.諧音。古時人們會用紅色毛邊紙剪成葫蘆,里面包括“五毒”圖案,稱為“葫蘆花”,五月一日貼出,五月五日午時摘下扔掉,稱為“扔災(zāi)”。
風俗8:點雄黃酒
老北京人在端午節(jié)還有點雄黃酒的習俗,會把酒在男孩的額頭上寫“王”字,在女孩的頭上點五個點,人們認為,這樣蚊蟲蒼蠅會被雄黃酒解決,驅(qū)邪避害。
端午節(jié)來歷和傳說
一說端午起源于春秋時,為紀念晉人介子推。春秋五霸之一的重耳(晉文公)曾落難逃亡,介子推跟隨。沒有食物了,介子推割自己的股肉煮食予重耳。重耳復(fù)國后,賞賜隨從,介子推獨無所得,與母親隱居綿山(今山西介休東南)。重耳請他出山,他終不肯出。于是重耳燒山,介子推抱木而被燒死。于是重耳為紀念他,規(guī)定晉國以五月五日為寒食(不用火)之節(jié)。
東漢邯鄲淳《曹娥碑》則說,端午節(jié)是起源于吳人紀念伍子胥:“五月五日,時迎伍君!蔽樽玉惚M忠于吳,反被吳王夫差殺害,拋尸于江,靈魂不死,化為錢塘江江濤之神。故吳越人民以其死之“五月五日”為紀念節(jié)日。
《會稽典錄》則記浙人之俗,認為端午是為了紀念漢代之孝女曹娥:“女子曹娥,會稽上虞人,父能弦歌為巫。漢安帝二年五月五日于江沂濤迎波神溺死,不得尸骸。曹娥年十四,乃緣江號哭,晝夜不絕聲七日,遂投江而死。”浙人為紀念曹娥,乃稱端午為“女兒節(jié)”。
但是流傳影響最廣的,自然還是端午節(jié)紀念屈原說。此說始見于梁吳均《續(xù)齊諧記》:“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羅水,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子貯米投水以祭之!
端午節(jié)別稱
1、粽子節(jié):自古以來,吃貨從來不會缺席,提到端午就想到粽子,因此也就有了這個直截了當?shù)拿挚?/p>
2、端陽節(jié):午為“陽辰”,午月中的第一個午日,這一天時為仲夏,也是登高踏青的好天氣,因此也有“端陽節(jié)”之稱。
3、龍舟節(jié):端午節(jié)也是上古時代,先人以龍舟競渡的形式祭祀龍神的節(jié)日,來源于部族的圖騰祭祀。
4、正陽節(jié):端午節(jié)從中國傳入到越南以后,在越南,五月初五就稱為“正陽節(jié)”。
5、屈原日:端午也是紀年屈原在這一天投江的日子,紀念屈原的愛國情懷,因此也有屈原日之稱。
6、解粽節(jié):這源自于端午的小游戲,端午食粽,粽葉長短各不相同,解下粽葉長者為勝,因此有“解粽節(jié)”之稱。
7、夏節(jié)、五月節(jié):這個名稱就與端午的時節(jié)密切相關(guān)了,五月五日為仲夏之日,過后氣溫上升,因此得名。
8、重午節(jié):古時以天干地支為紀年,端午節(jié)最初為干支歷的五月五日,第五月即為“午”,雙午為之“重”,因此端午節(jié)也稱“重午節(jié)”。
9、端禮節(jié):在湘南地區(qū),五月五日,家家戶戶都會在門上掛上艾葉,驅(qū)除蚊蟲,洗禮身心,古代因蚊蟲而感染瘧疾的幾率非常高,而且難以醫(yī)治,古人相信這樣可以驅(qū)除疾病,安全度過夏季。因此端午也稱端禮。
10、五黃節(jié):古時,端午節(jié)除了吃粽子以外,還有食五黃的傳統(tǒng),即:黃鱔、黃魚、黃瓜、咸蛋黃和黃酒。因端午一天,陽氣至盛,天氣悶熱,氣血不暢,因此食五黃調(diào)順理氣,健脾潤肺,讓心脈暢通。
11、龍日節(jié):龍日節(jié)是一個非常古老的稱呼,與龍舟有關(guān),最開始端午節(jié)是源于吳越部族紀念龍神的日子,龍是吳越的部族圖騰,而仲夏五月五日,既是蒼龍飛天的時節(jié),蒼龍主火,次日陽氣鼎盛,因此也被稱為龍日節(jié)。
12、沐蘭節(jié):端午時為仲夏,也是熱病高發(fā)的一個季節(jié),而端午也是一味中草藥,沐浴可去濕除熱驅(qū)邪
13、浴蘭節(jié):民間有用端午草沐浴的風俗,因此端午又稱“浴蘭節(jié)”。
14、菖蒲節(jié):這個名字的由來,也是因為民間風俗,菖蒲被認為有驅(qū)邪鎮(zhèn)宅的作用,古時端午家家戶戶都會在門上掛上菖蒲,以求福澤平安。
15、躲午節(jié):古時少數(shù)地區(qū),認為五月為不祥之月,因此在端午這一天,父母都會把家中孩童送至遠方親戚躲避災(zāi)厄,因此稱“躲午”。
16、地臘節(jié):道教學術(shù)中,一年分為五臘,五月五日即地蠟,《赤松子章歷》“五月初五名地臘,此日五帝會于南方三炁丹天!痹诘澜虒W說里,臘日屬良辰吉日,適合祭祀先祖,以求去福報平安。
17、當五汛:當五汛這個別稱,是從古代沿海城市流傳下來的,在現(xiàn)代上海地區(qū),還保留著這個對端午的別稱,五月當午,潮汐高漲,因此這個名字也保留至今。
18、女兒節(jié):“五月女兒節(jié),系端午索,戴艾葉、五毒靈符!蓖粘黾薜呐釉谶@一天都會紛紛回娘家探親,因此端午節(jié)也稱“女兒節(jié)”
19、天醫(yī)節(jié):古人以天醫(yī)節(jié)祭奠黃帝、岐伯,相傳黃帝詢問岐伯,因此有了醫(yī)術(shù),中醫(yī)也有“岐黃之術(shù)”的別稱,這一天,民間會用露水和朱砂混合,點于孩童的額上或腹部,用以驅(qū)邪祈福之意,后來到端午也有這樣的習俗,這個名字也因此成為端午的別稱。
20、天中節(jié):《西湖游覽志余·卷二十·熙朝樂事》:是因為午日太陽行至中天,達到最高點,午時尤然,故稱之為天中節(jié)”。而端午傳到日本,也被成為“男兒節(jié)”,因此天中陽氣旺盛,因此得名。
端午節(jié)為什么吃粽子
端午節(jié)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傳說,當秦軍攻破楚國都城之后,因無力救國而痛心不已的屈原選擇了寫下絕筆《懷沙》,抱石投江自盡。人們得知此事,紛紛來到江邊劃船打撈,卻一無所獲。為了不讓江中的魚蝦吃掉他的身體,人們紛紛拿來米團投入江中。后來,就形成了吃粽子的習俗。
據(jù)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粽屬于“籺”的一種,籺是人們在逢年過節(jié)時用來拜神祭祖的貢品,逢年過節(jié)做籺拜神祭祖是古老的傳統(tǒng)習俗;t有很多品種,不同的節(jié)日會做不同的籺,粽籺是端午節(jié)拜祭神靈祖先的貢品。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堿”,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即為廣東堿水粽。
“粽”字本作“糉”,歷史上跟粽子沾邊兒的文字記載,最早大概見于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將之解釋為“蘆葉裹米也”。西晉新平太守周處所寫的《風士記》,則明確提到了“角黍”一詞:“仲夏端五,方伯協(xié)極。享用角黍,龜鱗順德!濒赵缭诖呵镏熬鸵殉霈F(xiàn),最初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到了晉代,粽子成為端午節(jié)的節(jié)慶食物。
端午節(jié)吃粽子代表什么寓意
1.寓意中舉
在古代的時候,想要出人頭地,就一定要參加科舉考試,并且能夠取得比較好的成績,也叫做中舉,中舉之后就可謀得一官半職,能夠取得事業(yè)上面的成就。因此在端午節(jié)的時候,家家戶戶吃粽子,其實有一舉高中的意思,因為粽子的“粽”和“中”諧音,所以端午節(jié)會吃粽子,尤其家里高科考的人,一定會吃粽子。
2.光宗耀祖
在古代家庭顯赫,如果有一些政績的話,是能夠光宗耀祖的。而粽子的“粽”和光宗耀祖的“宗”是諧音,有些相似,所以希望吃了粽子以后,家族的人能夠獲得一些成就,一些名利,能夠做到光宗耀祖。所以端午節(jié)吃粽子,不僅是品嘗它的美味,更重要的是取個好兆頭,希望吃了粽子之后,能夠帶來好運,能夠有所作為,能夠光宗耀祖。
3.紀念偉大詩人屈原
端午節(jié)的由來就是為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當年屈原因為國家滅亡所以就投江自殺了,非常的悲壯,世人也覺得十分可惜痛心。為了能夠紀念這個偉大的詩人屈原,于是家家戶戶都用粽葉和糯米包成粽子投入江中,讓魚兒去啃食,這樣就不會侵害屈原的尸體,保護屈原的軀體。所以端午節(jié)這天大家都會包粽子吃粽子,來紀念先人。到了今天仍舊不會忘記祖先的付出。
【端午節(jié)習俗】相關(guān)文章:
端午節(jié)的習俗04-15
鄂州的端午節(jié)習俗09-27
端午節(jié)的習俗與傳說02-24
端午節(jié)的來歷和習俗12-08
端午節(jié)有什么習俗06-21
端午節(jié)的由來及習俗大全06-21
端午節(jié)貴州的風俗習俗06-07
端午節(jié)的習俗作文精選5篇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