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级毛片大全,毛片一级在线,毛片免费观看的视频在线,午夜毛片福利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山西過年的風(fēng)俗

時間:2022-08-16 14:20:14 春節(jié) 我要投稿

山西過年的風(fēng)俗

  山西人,你還記得每年過年時故鄉(xiāng)的必備曲目嗎?合家團圓的年夜飯,紅火熱烈的年俗,是埋藏在心里最深處的溫暖。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山西過年的風(fēng)俗相關(guān)資料,歡迎閱讀!

山西過年的風(fēng)俗

  山西過年的風(fēng)俗1

  撣檐塵

  在山西,從臘月下旬起至除夕,家家戶戶都要大掃除,用長柄掃帚撣掉屋頂四角及墻上灰塵、蛛網(wǎng),稱“撣檐塵”。

  撣檐塵是個隆重的事情,兒時是要一起幫忙的。老話曰“越撣越發(fā)”,在安徽話中,“塵”與“陳”諧音,所以也叫“撣陳”,寓意撣除“晦氣”。同時,這一階段,人們都要剪指甲、理發(fā)、洗澡、拆洗被褥、擦洗器皿,干干凈凈,辭舊迎新。

  祭灶神

  農(nóng)歷臘月二十三,俗稱“小年”,傳說這日是“灶王爺上天”之日,家家戶戶要“送灶”、“祭灶”。這天晚上,每家每戶或祀灶神于堂,更多的是在貼著灶神像的廚房灶頭上,供上好魚好肉、蛋餃、酒、果,十分豐富。

  備年貨

  進入臘月,賢惠的媽媽們要開始購置起年貨了,糖果、瓜子、開心果、水果以前都是過年必備的零食,現(xiàn)在買的東西比以前更高檔,各種堅果、包裝零食,應(yīng)有盡有。

  年前的一兩個星期,山西各大超市都會比往常擁擠太多,采購年貨是過年的一項重要準備工作。小編小時候最盼望的就是聽說要買年貨,興奮到流淚!因為可以一直吃,吃到春節(jié)。

  添新衣

  每到過年,山西人都講究穿新衣,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買新衣服。舊時講究直接讓裁縫做,全家上下,全身上下都是新的,也有送舊迎新的意思。這是小編小時候最為之興奮的事了!

  民間以紅色象征吉祥,所以兒童大多穿著大紅色衣服,年輕女性也滿身紅艷,連外婆也系著大紅裙。所以,在新年來臨之前,一定要準備好新衣服。走親訪友,把自己打扮得優(yōu)雅一些,精神一些,一年到頭精氣神滿滿。

  放高升

  在山西,大年初一凌晨,家家戶戶要做的第一件事是爭先恐后放“開門炮”,放鞭炮也稱“放高升”,非常形象,也十分討喜,步步高升,全城在一片爆竹聲中,送舊迎新。

  所以,年前就要把煙花爆竹準備好。小孩子也喜歡買一些小鞭炮,捂著耳朵不敢放。躲躲閃閃,隨著“蹦”的一聲,歡笑聲一片,滿是童年的歡樂。

  貼春聯(lián)

  春節(jié)期間,多數(shù)人家有貼春聯(lián)、貼年畫的習(xí)慣。不同的年畫代表著不同的寓意,比如:貼在水缸上,象征年年有余(魚);貼在米囤上,象征五谷豐登;客堂上懸掛福祿壽三星圖,象征子孫滿堂、長命富貴。

  有些講究的人家不喜歡買現(xiàn)成的,覺得少了一分味道,可以去街上,師傅現(xiàn)場手寫春聯(lián),也會有懂書法的鄰居大爺免費給寫。

  年夜飯

  除夕之夜的一頓年夜飯,越來越被山西人看重的。吃年夜飯也有許多講究,對山西人來說,餃子、肉圓、魚是必不可少的。

  肉圓象征團圓。這天吃的每一道菜,都有討口彩的叫法,圖個吉利。比如:一般不將魚吃光,叫做年年有魚(余)……

  壓歲錢

  除夕晚上,家長有給孩子壓歲錢的習(xí)俗,所以每逢過節(jié),要準備好壓歲錢。以前用的銅錢,中有方孔,用紅繩將錢幣貫穿起來,放置在床腳,驅(qū)避邪惡。

  現(xiàn)在都流行直接給紅包了,這應(yīng)該是孩子們最開心的時候,每年盼著盼著就只等這一刻!有多少人和小編一樣,小時候的壓歲錢都上交了呢!

  山西過年的風(fēng)俗2

  一、太原南郊——過年過足兩個月

  從臘月初一起,太原南郊村里家家戶戶就都開始進入了過年的準備過程,這一天,家家都要炒五谷,就是把玉米、小麥、高粱、黃豆、瓜子等放在鍋里炒熟,以此祈求來年五谷豐登不生蟲害。五谷炒好后,孩子們把自己的小口袋裝得滿滿的,然后整個村子地串門,互相交換著嘗嘗哪家媽媽的手藝最好,炒出的五谷又香又酥……炒五谷的香味和著孩子們的歡笑,回蕩在村莊上空,輕輕地拉開了年的序幕。

  臘月三十,過年的高潮已醞釀到了極致,除夕下午家里的男主人會扛著大掃帚,認真地把屋前的大院掃得干干凈凈,而在他身后的屋子里,心靈手巧的女人,會用粉紅、金黃、翠綠、天藍、濃紫等色彩艷麗的紙張,剪出網(wǎng)狀鏤空、帶有穗子的五色紙,形狀像是一朵盛開的花,在除夕傍晚,這些美麗的“花朵”就會被粘貼在對聯(lián)、院墻、福字、堂屋等顯眼的位置上。當天的年夜飯是不吃餃子的,餃子包好了,年初一早上煮來吃,這叫做吃“連年飯”,大約是取衣食豐足,一年連一年的意思吧。

  正月初一,真正的年來到了,一整天,村人都會四處游走拜年。正月初二,在我們這里是在外的游子歸家祭祀先祖的日子。正月初三,是出嫁的女兒回娘家的日子。正月初五,又叫破五,人們?nèi)挤糯罅繜熁ū瘢硎酒瞥^年期間的眾多禁忌。家鄉(xiāng)有句俗語叫“不出正月都是年”,整個正月里,所有人家都會不斷走親戚或款待親友,處處都是歡聲與笑語。

  二、太原河西——羊肉餃子年味足

  提起春節(jié),讓老太原人最念念不忘的應(yīng)該還是大年初一的那頓羊肉餃子。

  為了這頓餃子,人們往往提前半年就開始準備。七月炎夏時節(jié),有經(jīng)濟能力的人家便會開始挑選羊。這選羊還別有一番講究。據(jù)老一輩太原人講,這羊不能肥不能瘦,不能幼不能老,而要選骨骼剛長成、身上還沒開始長肉的“架子羊”。選好了羊,就要在院子里圈一個只夠一只羊容身的羊圈,把“架子羊”趕進去后,只需好吃好喝地喂養(yǎng)就可以了。這樣,一直到大年三十。半年前的“架子羊”此時已長得膘肥體壯,人們磨刀霍霍的時機也就到了。宰了羊,羊肉會被剔出來,而羊頭、羊蹄和羊皮都會被另外放置起來。

  年三十晚上,羊頭、羊蹄和羊皮便成了當晚的主角。家中的長輩會拿出一個祭盤,將羊頭和四個羊蹄按整羊的樣子擺好,然后用整張的羊皮將祭盤蒙住,只露羊頭和四個羊蹄。隨后,便是祭拜天地神的儀式。簡單的儀式過后,祭盤便留在神龕上,直到整個新年過去。

  而剔下來的羊肉會在守歲的時候端出來,這時已有人將羊肉剁碎,并加好佐料。于是整個除夕夜,便是一家老小圍坐在熱乎乎的炕頭,歡歡喜喜包羊肉餃子。大年初一的第一頓飯便是帶著家鄉(xiāng)味道的羊肉餡餃子。

  三、左權(quán)——豆腐頭腦和面茶

  春節(jié)要守歲,要吃餃子,還要放炮。故鄉(xiāng)在晉冀交界,春節(jié)風(fēng)俗和多數(shù)北方地區(qū)幾乎沒有什么區(qū)別。但有兩樣習(xí)慣,卻是在外地很少見到的。

  一個是大年初一早上天亮之前吃頭腦。頭腦是山西名吃,用黃芪、羊肉、長山藥、黃酒等制成,傳說由傅山發(fā)明,算是一種滋補食品。但故鄉(xiāng)的頭腦卻很簡單,只是用豆腐和粉條同炒,吃時撒蔥末。但為什么這樣吃,爺爺奶奶輩的人也說不上來。其它地方很少有大的節(jié)日專吃炒豆腐的風(fēng)俗,似乎只有蘇南人有冬至吃大蔥炒豆腐的習(xí)慣,但一個在蘇南,一個在晉中,應(yīng)該只是巧合吧,說不上有什么淵源。

  另一個是大年初二早上喝茶。廣東一帶有喝早茶的習(xí)慣,左權(quán)也叫早茶,但只是在大年初二暢喝,而茶也不是廣東習(xí)慣的茶市,而是用小米面和玉米面混和后炒成的一種“面茶”,加水煮開,滿屋子有一種特別的香味。面茶里還要煮素餃子和豆腐條,總之都是素食,絕無半點葷腥。曾經(jīng)問過很多人,只知道河北一帶有這樣的炒面茶法,但沒有人說得清正月喝面茶的來歷和講究。

  四、盂縣——點燃年草迎年神

  大年初一的清晨,家家戶戶都要舉行一個儀式——迎神,大約是早上五點,天還沒有亮,人們點燃提前一天準備在院子里的年草,其實就是一些莊稼的秸稈,這與山西好多地方不同,盂縣也是產(chǎn)煤大縣,可是卻不是用煤燒旺火,而是燒年草,期望通過這個儀式,驅(qū)除往日的煩惱與不幸,祈禱來年五谷豐登,同時也寄托了人們對新的一年的所有美好的憧憬。

  這堆年草大約能燒半個鐘頭左右,在這半個鐘頭里,全家老小都得起來,穿好新衣戴好新帽,然后大聲向自家的長輩們道“過年好”,仿佛新的一年的運道都在這新年第一縷陽光到來之前的祝福聲里了。每一個接受祝福的人,都會有一年的好心情,好運氣。

  然后是家里成年的男人們,開始燃放爆竹,這幾乎是各家同時開始,剎那間,金蛇狂舞,銀舌騰空,一派火樹銀花。于是新的一年的第一個黎明來到了,一元復(fù)始,萬象更新,新的希望洋溢在人們的臉上。

  天亮了,一家人相伴三五成群地出去給本家族的人拜年,走在街上,無論碰到誰,都是三個字的問候“過年好”,原先晚輩給長輩們拜年是要磕頭的,現(xiàn)在伴隨著移風(fēng)易俗,這個跪拜的儀式免了,可是新春的祝福一點也沒有少,鄉(xiāng)親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這時的祝福才最合時宜,最有力量。

  趕到快八點的時候,出門拜年的人,陸陸續(xù)續(xù)回來,家里已經(jīng)熬好了土豆豆腐的素頭腦,煮好了熱氣騰騰的餃子,當然還有滿盤滿碗兒的各式佳肴,新年的第一頓飯就緒了,懷揣著每個人真摯的祝福,吃飯的胃口當然會格外地好。

  五、鄉(xiāng)寧——棗花饃饃送親友

  鄉(xiāng)寧的春節(jié),承繼了整個晉南熱烈、濃重的風(fēng)格。按照鄉(xiāng)寧的傳統(tǒng)習(xí)俗,正月初一到初五是不許動火做飯的,因此人們要在春節(jié)前把面食準備好。但現(xiàn)在“不生火做飯”的習(xí)俗已經(jīng)改變,但在年前準備面食的風(fēng)俗還是保存了下來。

  蒸“棗花饃”是家家戶戶最開心的事兒,春節(jié)期間蒸年棗花饃不僅供自家食用,它還是正月拜年走親戚時的主要饋贈禮物。因此蒸饃時,在數(shù)量上要比平時多得多。在農(nóng)村,街坊鄰居,三五合伙兒,互相幫忙,往往一戶人家要蒸上一整天,待到天黑時,戶均一百二十多個棗花饃也就蒸成了。棗花饃分為兩種,即“大饃”和“小饃”!按箴x”是給比自己輩分大的親友準備的,“小饃”是給平輩親友準備的。棗花饃的樣子像一把金“如意”,美味自不必說!皸椈x”,和鄉(xiāng)寧人的“年”貼得最近。紅棗和面粉,誰家都有,做成棗花饃,最普通卻最有年味兒。

  六、壽陽——送出窮土過大年

  農(nóng)歷正月初一,是我國古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歷來為人們所重視。在壽陽縣,人們習(xí)慣在大門左右寄放紅紙條裹的黑炭,相傳紅紙代表秦瓊,黑炭代表尉遲敬德,意即“辟邪”。除夕,這里家家通宵不眠,謂之“熬年”。次日凌晨早起的人們?nèi)纪、放鞭炮、拜尊長、吃餃子、喝頭腦。飯后出拜鄰居長輩,人人見面互相慶賀。在初一至初四這四天當中,掃地土不外倒,到初五清晨才一并倒出,被稱為“送窮土”,北鄉(xiāng)人稱“送五窮”。

  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又名“燈節(jié)”。屆時,壽陽家家張燈結(jié)彩,村村鼓樂喧天,從正月十四開始城鎮(zhèn)高搭牌樓,花燈齊懸。各商行店鋪門前遍壘“塔塔火”。男女游街串巷,謂之“走百病”。正月十六,村村繞歌鼓吹,扮有雜戲。有的還鬧“風(fēng)公雞”,也叫“攆虛耗”、“逐瘟”。

  正月十四至正月十六三天內(nèi),該縣縣城設(shè)有燈官衙門,燈官坐八抬明轎,模擬縣官出巡,燈官似小丑,滑稽幽默,妙趣橫生,對衙門多有諷刺。在該縣南鄉(xiāng)松塔一帶,十五清晨點旺火,放鞭炮,謂之“接半神”。正月廿謂之“小填倉”,其活動與正月初五“送五窮”相似。到正月廿五謂之“老填倉”,即畫地作倉囤狀,放上五谷,壓之以石,象征倉盈囤滿,豐衣足食。

  七、廣靈——全村出動迎喜神

  一年一度春節(jié)到,歲歲年年風(fēng)俗同。廣靈縣過年時有留接年飯、喝糖水、點旺火、供家神等許多獨特的風(fēng)俗習(xí)慣,而家家戶戶最重視的一項風(fēng)俗莫過于過大年迎喜神了。在當?shù)亓鱾髁松锨甑恼f法是,只有焚香磕頭迎了喜神,一年到頭才會財旺、運旺、人丁旺。

  每年喜神降臨的時間由一些懂得易經(jīng)、八卦的'老先生推算,大約在每年初一到初五的某一天。這一天上午,家家戶戶的大人小孩都要穿戴一新,牽上騾、馬、牛、羊等走出家門迎喜神。傳統(tǒng)的迎接方法不但要焚香、磕頭、燒紙錢,而且要大放鞭炮,默默祈禱,這樣喜神才會跟著回家。近些年來,隨著社會不斷進步,除了一些上了年歲的老人還會按部就班地遵循以前的程序迎喜神,大多數(shù)年輕人到了那一天雖然也要出門迎喜神,但不再向老人一樣中規(guī)中矩,放了鞭炮,鞠個躬也就了事,并且不再帶家畜迎喜神,而是帶著汽車、拖拉機、農(nóng)用三輪車、摩托車、電動車等。

  沿襲了多年的迎喜神風(fēng)俗,除了有“迎接喜神進家門,保佑全家福財旺”的象征意義之外,這一天還是全村人的一個大集會之日。一般各村都會形成一個比較固定的迎喜神地點,全村的老老少少都會走出家門到此迎喜神。在這特定的時間地點,在外工作的、常年臥病的、不愛出門的都能遇上,大家除了互相噓寒問暖,說些恭喜的話之外,還會七嘴八舌談?wù)撜l家的日子越過越好,誰家的孩子考上了大學(xué),誰家的年過得講排場。這一天有個共同的禁忌就是誰都不能說不吉利的話。

  年輕人還會相互來比誰的新衣服好看,有檔次,誰家買了汽車,誰拿上了手機,誰換了摩托車。這一天還是大家看新媳婦的日子,村里前一年娶回的新媳婦,在外工作的人帶回的新媳婦,這天都要出門迎喜神,鄉(xiāng)親們也就可以肆無忌憚地欣賞,老婆婆、姑娘、嬸子們還會對新媳婦品頭論足。近中午時,全村人才會在歡笑聲中依依不舍地散去。

  山西過年的風(fēng)俗3

  糖燒肘子

  糖燒肘子是山西風(fēng)味宴席中的優(yōu)質(zhì)甜菜,作為春節(jié)家宴的壓軸戲。

  原料:豬肘1500克、棗(干)20克、蓮子30克、大蔥20克、姜15克、冰糖30克、花椒10克、蜂蜜15克、八角5克、鹽6克、料酒30克、植物油120克

  做法:

  1.豬前肘子用鐵叉串上,用明火把肘子表皮均勻地?zé)?/p>

  2.豬肘燒呈黑色并起小泡時放入開水中浸泡至肉皮回軟,約30分鐘;

  3.浸泡回軟后用竹刷刷去糊皮后沖洗干凈,保持皮面美觀完整;

  4.刷洗干凈后入開水鍋加蔥段、鮮姜片及料酒,大火燒開,用小火煮至七成熟;

  5.豬肘煮熟取出去骨,瀝干水分,趁熱抹上一層蜂蜜水(15克蜂蜜加120克清水調(diào)和),然后風(fēng)干表皮備用;

  6.炒鍋上火,放入油燒到七成熱時下入加工好的肘子,并馬上用大漏勺扣上(防止飛濺油點燙人),炸制;

  7.炸制肘皮表面成棗紅色時撈出瀝干油;

  8.豬肘瀝干油后放入開水中泡至回軟破開,皮朝下放砧板上,打成2厘米見方的花刀深至肉皮,不要傷皮,皮朝下托入大碗中,保持肘子原狀;

  9.蓮子洗凈加清水沒過,放入冰糖,上籠蒸透取出;

  10.大紅棗洗凈去兩頭,用筷子通去棗核,呈筒狀;

  11.把蒸好的蓮子鑲嵌在大紅棗中;并逐個圍在肘子的四周;

  12.裝好碗的肘子加入冰糖、花椒、八角、蔥段、姜片,上籠大火蒸爛(約1小時)取出,扣入大盤中,保持主配料的原形;

  13.凈勺上火加清水50毫升和其余冰糖熬成汁,用蠶豆水淀粉打少許芡,成為濃厚的糖汁;

  14.調(diào)勻好的糖汁淋在肘子和紅棗上即成。

  油炸春卷

  過年吃春卷以圖吉祥如意,消災(zāi)去難。山西人過年菜上不會少了這一道美食,春卷下鍋炸至金黃,外皮酥脆,內(nèi)餡松軟,這道過年菜是老少都喜歡的。

  原料:面粉、油、鹽、包菜、豬肉、香菇、粉絲

  做法:

  1.普通面粉和。ǖ群隣畛硪恍,加鹽和油少許。徹底均勻了后,醒2個小時左右。

  2.平底鍋燒熱(中等溫度),鍋離開火,用刷子蘸面糊在鍋內(nèi)刷上一圈。再把鍋放回火上,等看著顏色發(fā)白了就是熟了,揭起即可。3.粉絲提前用水泡發(fā)。香菇提前用水泡發(fā)切碎待用。泡發(fā)的粉絲切碎。

  4.包菜適量,洗凈后下鍋內(nèi)焯熟,切碎,擠掉多余的水份,豬肉剁碎,加少許香油,拌勻成餡。

  5.把春餅皮平鋪在案板上,放入春卷餡。包成長條扁形,封口處用稀面糊粘住封緊。

  6.炒鍋內(nèi)倒入花生油,待油溫六成熱時,將春卷放入鍋內(nèi)用中火炸。

  7.炸至兩面呈金黃色即可。

  清蒸魚

  “無魚不成席”自古就是民間傳統(tǒng),山西人的過年菜當然也少不了魚,而且必須是全魚,有些地方年夜飯桌上的魚只能看,不能動,要大年初一才能吃,大家都希望自己的生活“年年有余”。

  原料:鱸魚、啤酒、鹽、蔥、姜絲、蒸魚豉油

  做法:

  1.鱸魚去鱗去內(nèi)臟清洗干凈,然后在背部輛邊各劃一刀深至將近1/2處。

  2.澆上啤酒、抹點鹽腌制15分鐘,蔥洗凈切細長絲待用。

  3.姜切絲,腌制好的鱸魚肚子內(nèi)塞入姜絲,魚身擺上蔥段,燒開水,入鍋蒸8分鐘左右。

  4.取出,將汁倒掉,然后將蔥也去除,淋上蒸魚豉油,重新撒上蔥段,將植物油燒熱后澆上即可。

  燒肉

  山西人的傳統(tǒng),過了臘月二十三,家家戶戶都要蒸燒肉,炸丸子。年夜飯上,當一大盆油滋滋的燒肉端上桌,像一盆金燦燦的大元寶,好口味加上好彩頭。所以,燒肉是山西必備的過年菜之一。

  原料:

  做法:豬肉、料酒、花椒、八角、蔥、姜、蒜、蜂蜜

  1.用刀將肉皮刮干凈,切成10-15厘米見方的塊,入開水鍋汆凈撈出。

  2.放到有料酒,花椒,八角,蔥姜蒜的湯鍋中煮至八分熟,用筷子輕輕捅一下即可穿透,煮前用線繩將肉塊打十字綁緊。

  3.將煮好肉塊涼涼,煮肉湯放置一邊。

  4.肉皮的部分抹上蜂蜜,放入八分熱的油鍋中就能聽到剎的一聲響,炸一小會,拌掩鍋蓋,用筷子翻滾幾下。

  5.炸至金黃色時撈出,放入肉湯鍋里。看到肉皮上起了小泡,燒肉就基本做好了,可以冷凍起來。

  6.將燒肉切片,再放上蔥姜蒜,花椒,八角,少許醬油,將煮過肉的湯澆在上面,上鍋蒸半個小時。

  涼拌豬皮凍

  逢年過節(jié)山西人一定要自己動手熬制豬皮凍,這道菜也是山西過年菜種必備的涼菜之一。

  原料:豬皮、鹽、生抽、花椒、生姜

  做法:

  1.豬皮放入燒沸的水中煮5分鐘,取出沖洗干凈,刮掉白色的部分拔干凈毛,切成方塊。

  2.加入除鹽和生抽之外的全部材料,用大火煮開。

  3.沸騰后,維持大火力10分鐘,撇干凈表面的浮沫,這樣豬皮凍才會非常透明。

  4.轉(zhuǎn)小火前,把陳皮撈出,這樣既能保留的陳皮的香味,又不會發(fā)苦。

  5.小火煮1個半小時,加生抽和鹽,開大火煮10分鐘。最后撈出全部佐料。

  6.把純凈的皮凍湯,分裝進盒子,加上水分的蒸發(fā)正好是三個盒子的量。

  7.放進冰箱冷藏一夜。

  山西過年的風(fēng)俗4

  山西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fā)祥地之一,也是中原漢民族與北方少數(shù)民族碰撞交融的文化區(qū)域,獨特的地理文化生態(tài)孕育了特色鮮明的春節(jié)節(jié)日民俗。

  山西分為晉北、晉中、晉南、晉西、晉東南五大文化亞區(qū),各地區(qū)春節(jié)民俗活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內(nèi)涵深邃。

  晉北是漢族與北方少數(shù)民族沖突交融之地,農(nóng)耕與游牧在這里碰撞匯聚,春節(jié)民俗呈現(xiàn)出一種“混搭風(fēng)”。晉中是農(nóng)商文化區(qū),明清晉商成為稱雄全國的商幫,商業(yè)經(jīng)濟的繁榮為春節(jié)民俗活動提供了堅實的經(jīng)濟支撐,晉中的春節(jié)期間有熱鬧的社火表演,精彩紛呈,形式多樣,兼具北方的雄奇豪放和南方的柔和細麗,具有貫通南北之大氣。晉南為古河?xùn)|地區(qū),古老的神話傳說、原始的祭祀崇拜、神秘的儺舞表演在這里延續(xù)。晉西呂梁山區(qū)道教文化盛行,柳林縣元宵節(jié)的“盤子會”,臨縣、方山各縣的傘頭秧歌就是此種文化的藝術(shù)展演。晉東南為古上黨地區(qū),它位于巍巍太行山脈,培育出了古老神奇的社火藝術(shù),春節(jié)里以祈求各路神靈為中心的迎神賽社活動在村落鄉(xiāng)鎮(zhèn)上演。

  晉北春節(jié)民俗

  晉北主要指山西北部一帶地區(qū),處于桑干河、滹沱河和黃河流域的交錯地帶,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盆地間隙分布,F(xiàn)在行政區(qū)劃具體指大同、朔州、忻州三市,共包括29個縣區(qū)。晉北地處邊塞要地,歷史積淀深厚、民族文化交匯融合,長期以來形成了農(nóng)耕、游牧、邊塞、軍事、佛教相互交融、包容并蓄的文化特征。

  晉北社火體現(xiàn)了獨特的“古軍事”文化特征,如朔州“踢鼓秧歌”,它源于武術(shù)競技中的“太祖洪拳”,108人扮作梁山好漢除惡揚善。其中一幕是這樣的:李逵從城樓上跳下,打開城門,救出眾好漢,梁山眾英雄甩膀亮勢,踢一腳立勢剛強,打一拳七步難防。再如火流星,亦稱“耍火炭”“火蛋舞”。流星技藝由原始狩獵工具“流星索”發(fā)展而成,它由舞者將一根繩索橫放于頸后,手握繩中央,繩頭兩端各系彩珠或小碗狀的鐵絲籠頭,內(nèi)裝木炭或棉絮浸油后點燃,舞起來像兩個火球在夜空中旋轉(zhuǎn)飛舞,故稱“火流星”。白天耍時,碗內(nèi)盛水,雙碗在空中飛旋而滴水不漏,稱為“水流星”。

  晉北春節(jié)民俗還有著鮮明的佛教文化色彩,如臘八節(jié)傳說、打冰人習(xí)俗等。春節(jié)期間,晉北有些地方民眾還會在寺廟擺放供品,找僧道代替本人向佛祖祈求新年福運。五臺山是佛教圣地,寺院在臘八節(jié)要施舍臘八粥;現(xiàn)在五臺山作為旅游景區(qū),還會舉辦五爺廟廟會。五爺廟建于清代,面積不大,卻是五臺山名氣最大、香火最旺的地方。春節(jié)期間,山西境內(nèi)甚至全國各地來此朝拜的信眾接踵而至,尤其是正月初一、十五,善男信女爭相前來。

  晉北煤礦資源豐富,點旺火是當?shù)卮汗?jié)期間的特色節(jié)俗。每逢除夕和元宵節(jié),家家戶戶院落門前都要用大塊煤炭壘成一個塔狀旺火,以圖吉利,預(yù)祝全年興旺好運。旺火搭建一是要選煤講究,精心將原煤切割成方塊;二要造型美觀,最終的形狀是又黑又亮的寶瓶,保證燃燒時不塌陷,壘好后的旺火,遠遠望去,猶如碩大的花苞,吉祥喜慶,象征來年日子紅紅火火;三要逐年增高,壘“旺火”時,盡量比往年高一些,喻意一年比一年好。此外,煤礦各單位還要組織團拜等儀式。

  晉中的春節(jié)民俗

  晉中位于山西省中部,包括太谷縣、祁縣、平遙縣、靈石縣和介休市等11個市(縣、區(qū)),東依太行,西傍汾河,北與省會太原市毗鄰。晉中自古名家輩出,特別是明清時的晉商聞名海內(nèi)外,如實業(yè)家喬致庸、渠本翹、票號創(chuàng)始人雷履泰等。晉中是晉商文化區(qū),坐落著許多氣勢恢宏的商賈大院,如喬家大院、常家莊園、王家大院、曹家大院(太谷三多堂)等。

  晉中地區(qū)春節(jié)民俗文化呈現(xiàn)出商業(yè)化特色,一些在外地經(jīng)商的商人將其他地區(qū)的習(xí)俗帶入家鄉(xiāng),如太谷宮燈,民間俗謠唱道:“南莊的架火、太谷的燈,徐溝的背棍、鐵棍愛煞人。”每到年節(jié),商人們從外地帶回宮燈,掛于自家的門庭之上,以此顯示富貴,互相攀比,宮燈越掛越多,規(guī)模越來越大,形成了商戶們正月掛燈、游燈、比燈的燈節(jié)習(xí)俗。宮燈主架用名貴木材制成,周圍鑲嵌有彩繪玻璃,造型精致美觀,下方四周佩裝彩穗,顯得豪華氣派。

  社火表演中的“沈老爺坐轎”與晉商有關(guān);太谷餅也與晉商關(guān)系密切。太谷餅,原名甘餅,始制于清咸豐年間,那時太谷富商云集,生活奢華,太谷城南溝子村的一家餅鋪老板為迎合富商口味,反復(fù)實踐,制成甘餅,這種餅甜而不膩,酥而不碎,軟香可口,成為當?shù)靥厣称贰?/p>

  晉南春節(jié)民俗

  晉南位于山西省南部,主要指山西省臨汾和運城兩個地區(qū),位于汾河流域南端,東依太行山余脈,西靠呂梁山脈,緊臨黃河。這里還是歷史上的河?xùn)|之地,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文化底蘊深厚,山西蒲劇就發(fā)源于晉南黃河岸邊的蒲州鎮(zhèn),著名的歷史文化名人有關(guān)羽、“三王”(王通、王績、王勃)、聞喜裴氏、薛仁貴、柳宗元等。晉南人文傳說豐富多彩,如堯舜禹故事、蚩尤傳說、牛郎織女傳說、趙氏孤兒傳說、薛仁貴傳說等,不勝枚舉,引人入勝。此外,一些標志性的節(jié)俗文化空間,如洪洞大槐樹、運城解州鎮(zhèn)關(guān)帝廟、萬榮榮河鎮(zhèn)后土廟、芮城永樂宮等也都在晉南。總體來看,晉南春節(jié)民俗農(nóng)耕文化特點突出,與當?shù)氐臍v史人文精神緊密相扣。

  晉南農(nóng)業(yè)民俗特色鮮明,春節(jié)習(xí)俗體現(xiàn)著祈求風(fēng)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的求吉心理。春節(jié)期間,浮山百姓特意蒸制花饃來供奉神靈,其中別具特色的是棗山、棗糕、石榴饃等。晉南春節(jié)文藝形式多樣,有匼河背冰、跑鼓車、蒲劇等。背冰是匼河古會上一項古老而奇特的民俗活動,數(shù)九寒天,青年男子頭裹紅巾、赤裸上身,只穿一條短褲,背著冰冷的大冰塊,手中敲著鼓與銅鑼,它象征著勇猛,是古時尚武精神的現(xiàn)代展演,是不畏嚴寒、敢于擔(dān)當?shù)姆欠矚舛,是民眾心中蓄積已久的力的迸發(fā)和美的享受。跑鼓車最初是軍戶遺民在節(jié)日閑暇時消磨時光、強身健體的競技活動,后來逐漸成為正月里的固定表演項目。跑鼓車的車為木質(zhì)大輪車,鼓因為所屬院社不同而各異,表演前,整個村子分為東院、南院、西院、西北院和中院,各院推選出德高望重之人作為表演組織者,由組織者選擇年輕力壯的小伙子來拉鼓。跑鼓車蘊含著深厚的人文精神,它昂揚激情,蓬勃進發(fā),表現(xiàn)出當?shù)孛癖姷念B強剛毅、彪悍威猛與樂觀奮進的精神風(fēng)貌。

  晉東南春節(jié)民俗

  晉東南,顧名思義指山西的東南部地區(qū),包括長治市與晉城市。長治古稱上黨,位于山西省東南部,因其地勢險要,自古以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素有“得上黨可望得中原”之說。上黨地區(qū)多山,早在上古時代,傳說神農(nóng)氏炎帝就曾在這里嘗百草、馴養(yǎng)牲畜、發(fā)展原始農(nóng)業(yè)。中國文學(xué)史上最著名的上古神話,如女媧補天、神農(nóng)采五谷、大禹治水、后羿射日、精衛(wèi)填海、愚公移山等,都在這里留下了遺跡與傳說。晉東南留存有一些古樸的廟宇,供奉著富有地域歷史文化特征的神祇,如“湯王廟”“二仙奶奶廟”“三嵕廟”等。

  晉東南的春節(jié)民俗中比較有特點的有迎神賽社和秧歌。迎神賽社是春節(jié)期間舉辦的社火活動之一。襄垣、武鄉(xiāng)秧歌起源于明末清初,農(nóng)民在田間勞動時唱出心里久久壓抑的悲情苦衷,最初形成了一種稱之為“挑高”的秧歌,由二人對唱,一手搖著響鈴,一手拿著雨傘,見景生情,即興編詞,你唱我和,二人競唱,聲調(diào)越挑越高,后來,挑高秧歌與當?shù)孛耖g曲藝唱腔滲透,出現(xiàn)了一種“干板秧歌”;大約到了清乾隆年間,又發(fā)展成有一把“呼胡”伴奏、說唱故事人物的“地圪圈”(廣場)秧歌。清末時,這種秧歌廣泛流布在襄垣的北、中部和武鄉(xiāng)的東部,從此,襄垣秧歌與武鄉(xiāng)秧歌就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許多地方把這兩地的秧歌形式統(tǒng)稱為襄武秧歌,如今襄武秧歌經(jīng)過了多方面的改進,以演唱現(xiàn)代生活內(nèi)容為主。

  此外,晉東南春節(jié)期間的八音會、跑馬排也別具特色。跑馬排是陽泉市娘子關(guān)鎮(zhèn)下董寨村春節(jié)期間特有的競技活動。每年的正月十六上午,下董寨村民都會模擬古代快馬加鞭傳遞公文、呈報軍情的場景,在村子中央的青石古街上騎馬縱情狂奔,競爭比試。下董寨的跑馬獨特之處在于馬背無鞍韂,馬腹無腳蹬,僅憑騎手坐穩(wěn)馬背抖韁驅(qū)馬馳騁。這樣高難度的危險動作,對下董寨人來說卻手到擒來,無論是十多歲的童稚少年還是60歲的花甲老人,都能上馬一展自己的英武雄姿。娘子關(guān)流傳著一句俗諺,“寧肯一夜不睡覺,也不能誤了跑馬看熱鬧”,方圓百里的人們都在這天慕名而來一睹跑馬風(fēng)采,各大媒體也對這一盛大的民俗活動競相報道,跑馬排已為越來越多的人所知曉。

  晉西春節(jié)民俗

  晉西是指山西省的西部地區(qū),主要指呂梁市,位于呂梁山脈的中段,西邊緊臨黃河、直面陜西,東南靠近汾河。晉西處于呂梁山脈和黃土高原重巒疊嶂的山區(qū),偏遠、交通不便,傳統(tǒng)風(fēng)俗與歷史文化保存較好,一些古有的民俗文化受現(xiàn)代文明的沖擊影響較小,所以這里的春節(jié)民俗在許多方面具有特殊意義。總體而言,道教信仰在晉西非常突出,代表性的就是北武當山,素有“三晉第一名山”之稱,供奉真武大帝,因此當?shù)卮汗?jié)民俗具有濃郁的道教文化色彩,一些代表性的春節(jié)民俗如盤子會、醮紙、傘頭秧歌等,其儀式內(nèi)容都與道教文化傳統(tǒng)有關(guān)。

  柳林盤子會也叫天官會會、人口會會,每逢春節(jié),各村都要在公地上搭設(shè)盤子、擺出九曲,特別是正月十五,人們圍著盤子祭祀過后,堆煤塔、扭秧歌、吹嗩吶、轉(zhuǎn)九曲,可達四五萬人。

  文水縣一帶春節(jié)期間要搭建神棚,也稱壇壇,主要是用木隔扇搭成像房子似的堂帳,祭祀供奉十殿閻君,并掛著逝者過金橋、銀橋的圖像,還有一些地獄的內(nèi)容,上面印有生前作惡者上刀山、下油鍋等情節(jié)。從正月十四至十六,當?shù)孛癖妵@壇壇進行各種社火表演,祭神安神,目的在于規(guī)勸世人要積德行善,不做壞事。

  晉西還有一些獨特的春節(jié)民俗,臨縣傘頭秧歌、中陽剪紙、孝義皮影木偶、九曲黃河陣等,其中孝義皮影、汾孝秧歌、中陽剪紙、孝義碗碗腔等民間藝術(shù)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山西過年的風(fēng)俗5

  初一

  大年初一第一件重大的活動就是凌晨點旺火接神。接神時,男性家長率幾個子孫端上事先擺好的供盤香表,到院中點燃旺火,眾男子磕頭叩首接神。

  天亮后祭祀神位和祖宗。家長帶領(lǐng)全家依次給各神位點蠟、敬香、擺供、敬酒,三跪九拜。設(shè)在院中的天地神謂之全神,神龕上書“天地三界十方萬靈真宰”,供品最豐富。晉西北地區(qū),習(xí)慣擺五盤炒菜、五盤涼菜、五盤干鮮水果、五盤油炸小吃、五盤特制花饃,取五福來臨之意。祭祖畢,當場按輩分大小,晚輩依次向長輩拜年。

  拜年是春節(jié)活動中重要的習(xí)俗。拜年可分為家拜、近拜、遠拜等形式。家拜是一家人中小輩給長輩磕頭,如今多數(shù)地方是鞠躬行禮。近拜是給本村未出五服的長輩拜年,進院要先拜神祖,然后給長輩磕頭。遠拜是本村親朋好友間的互拜。

  正月初一禁忌頗多。說話都說吉利話,做事要特別小心謹慎,忌打碎碗碟。萬一失手打碎碗碟,不要說話,悄悄將碎片撿起來扔到井里或窖里,意為破財不外流。如今,無論年節(jié)或平時,遇到失手打碎碗盤的,都會不失時機地說幾聲“歲歲(碎碎)平安”。晉北地區(qū)春節(jié)這一天忌挑水。晉南一些地方卻講究春節(jié)或初二要從外面挑一擔(dān)水回家,象征著招財進寶。

  初二

  初二開始走親戚。晉北和晉中多在初二回娘家,晉南多在初三。大同一帶則有正月初一接待女婿的習(xí)俗。晉南的新絳,初二是娘家去看望出嫁的閨女的日子,去時抬著食籮,擔(dān)上食盒。一籮油食,一籮饃,禮品很重,尤其第一年,花樣齊全,相當排場。婆家取禮極輕,如果沒有公婆就不取油餅,有則取。油餅表示敬老;囟Y一般也是回饃。

  萬榮農(nóng)村視初二為鬼節(jié),《萬榮縣志》載:“二日,新喪之家,親戚咸來燒紙,女家特送錁串懸門首,鄰里皆送錁紙,名曰‘首節(jié)’!庇械娜思乙虿蝗虜嚁_對新喪親人的思念之情而停止拜年,今萬榮縣人初二仍不出門拜節(jié)而在家祭祀。晉中祁縣也有出嫁女子初二祭去世父母之習(xí),故不能在這天回娘家拜年。初三是看舅的日子,甥男甥女去舅家看望姥姥和舅父母。

  初五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也稱之“送窮節(jié)”。晉西北地區(qū)許多村落,太陽出來要掀起炕席,打掃炕土倒掉,稱為“送窮”。晉東南則習(xí)慣將爛衣破衫扔到院墻外。晉南民間傳說古代顓頊時期,閭中生下一男孩,穿上新衣就哭鬧,不是撕破新衣就是故意在屎尿中打滾,人皆呼其為“窮子”。所以晉南有些地方在這天掏院廁將糞送出門外,稱“送窮子”。

  過了初五,春節(jié)期間所有禁忌開始解除。破五以后人們開始干活,過年的氣氛日漸稀疏,所謂“五日年下”即是指此。

  大同春節(jié)習(xí)俗

  大同地區(qū)煤炭資源比較豐富,它與當?shù)厝说囊率匙⌒斜厝灰l(fā)生各種聯(lián)系。因此,煤的作用遠在古代就已滲透到風(fēng)俗民情之中,其中生旺火就是當?shù)氐囊环N風(fēng)俗習(xí)慣。

  每逢春節(jié)除夕晚上,家家戶戶院落門前都要用大塊煤炭壘成一個塔狀,名曰旺火,以圖吉利,祝賀全年興旺之意。里面放柴,上面寫個大紅字條"旺氣沖天"。等午夜十二點,鞭炮齊鳴之時,將旺火點燃。點燃后,火苗從無數(shù)小孔中噴出,狀若浮圖,既御寒,又壯觀。大人孩子們圍起一圈,有的做游戲,有的放鞭炮,男女老少都要來烤火,以圖"旺氣沖天"。孩子們也可以走街串巷觀察評論火堆大小,誰家的火堆大,著的旺,誰家的旺氣也大。正如清朝《大同縣志》所述:"元旦,家家鑿炭伐薪壘壘高起,狀若小浮圖。及時發(fā)之,名曰旺火,即省城達達火也。"

  如今,生旺火之風(fēng)俗習(xí)慣,在大同又有發(fā)展。不但在過年時生,就連平日辦婚喪大事或者重大節(jié)日時都生,有的是在冬季為了取暖;有的是在夏季以圖吉利。若論旺火規(guī)模之宏大,造型之講究,當以懷仁旺火為最。它有四大特點:一、選煤精良。在元宵節(jié)前預(yù)選優(yōu)質(zhì)原煤,用機械或者人工挖掘出來,再精心切割成整齊方塊;二、造型美觀。必須聘請高明師傅將旺火壘成底小、肚大、頂尖、內(nèi)空的寶瓶形狀,只有這樣,才能達到燃燒凈盡而旺火不塌;三、逐年增高。為了達到一年勝似一年之喻意,要求壘砌旺火時,每年都要比前一年增高一些,具體增高的尺寸大小,則由主人心中的期望而定;四、規(guī)模龐大。每年懷仁縣城內(nèi)街道都要壘砌五六十座巨大旺火,其中最大者用80噸煤壘成,高達三丈,可謂規(guī)模龐大。

  太原春節(jié)習(xí)俗

  生活中有節(jié)日,節(jié)目中有民俗;風(fēng)俗使節(jié)日代代傳承,節(jié)日使生活五彩斑斕。舊時,太原地區(qū)月月有節(jié)日,而最隆重、最熱鬧,風(fēng)情最濃厚的要數(shù)過年了。

  舊歷年的正月初一日,民間稱過年,為區(qū)別于公歷元旦,后來又稱過大年。舊日,臘八節(jié)過后,太原人就忙著準備過年了,氣氛一日濃似一日。二十三日祭灶王,二十四日為大掃除之日,俗稱“胡打掃日”。從這天以后,年事準備工作達到高潮。過去太原有一段謠諺:“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趕做活,二十七去趕集,二十八糊貼扎,二十九去打酒,三十日包餃子!保ㄙN扎,指各種對聯(lián)、年畫、窗花、門神等)天天有事做,日日有安排,一直忙到除夕下午,再將室外打掃一遍,即開始整點新衣帽,包餃子,準備迎神的香、燈等物品。

  除夕之夜,各家通宵不眠,俗稱“鏖歲’”。雞鳴之時,開始焚香、燃燈、擺供品、放花炮、接神、祀祖,然后合家互相拜年。兒童向長輩叩頭拜年,長輩則賜以壓歲錢,以取吉利。按照傳統(tǒng)習(xí)慣,太陽出來之前就要吃罷早餐。早飯之后,出門拜年,親者登堂,疏者投刺,途中相遇,作揖點頭,互道吉祥話語,無非“恭賀新禧”、“恭禧發(fā)財”、“一年如意”之類。

  商戶人家在過年期間對財神的祭祀最為虔誠。清末以前,每年三月十五和七月二十二為祭祀財神之日。民國以后僅在過年時于錢垛、錢柜或?qū)TO(shè)神位神龕致祭,焚香燃炮,供以雞、鴨、豬、羊。祭罷財神,方赴有買賣往來的各商戶家中拜年。

  舊日過年,時間拖得很長,一直持續(xù)到二十五日天倉節(jié)之后。初五日俗稱破五,民間俗言“破五不出門”,初六利出行,到初六商家舉行開市,居民方始探親。初七俗稱人日,俗言是日天晴氣朗則利人口繁衍。初八黃昏后祭星神,于院內(nèi)點燈七盞,象征北斗七星,面北奠拜,以取一年順遂吉利。初十俗稱“十不動日”,相傳是日老鼠娶親。十三到十六為元宵佳節(jié),幾日之內(nèi),夜間燈火輝煌,社火秧歌,熱鬧非常,俗稱“燈節(jié)”。二十俗稱“小添倉”,二十五為“老添倉”,東西米市設(shè)立倉官神位,眾往致祭,燃放火花。過了天倉節(jié),新春期間的熱鬧方告結(jié)束。

  郊縣農(nóng)家過年較之都市別有風(fēng)情。晉陽一帶,除夕要壘旺火、捆旺草,門上插柏葉。旺火用炭塊壘成塔狀,子夜鐘聲響過,點燃旺火,通村照亮,象征日子過得“旺火”。年初一,有吃煮南瓜的風(fēng)俗。謂“吃翻身瓜”。在年終時,用小米煮熟,盛在碗內(nèi),用以祭祀祖先,俗稱“隔年撈飯”。初五灑掃庭院,清理垃圾,俗稱“掃窮上”。

  在古交山區(qū),春節(jié)期間的活動最為豐富。于除夕夜張掛祖先神幛,族內(nèi)各戶均要送供品一份,當年內(nèi)生男孩之家要供雞一只,生女孩之家要供酒一壺。初三上午,全族相聚共祭祖先,晚輩給長輩叩頭,俗稱“盤輩數(shù)”,然后歡聚一堂,食用供品。下午,送神幛于村口,面向祖塋,焚香叩頭,鳴放爆竹,俗謂“送神’”!案裟険骑垺敝着c晉陽多有不同,年終日用小米半碗煮熟,撈在碗內(nèi),上擺核桃一枚,供于皂君神位,一直到過了二月初二,方倒出曬干,攪在糞內(nèi),俗言可以蟲災(zāi)。正月初五為“送窮日”。于初四下午清掃室內(nèi)庭院,五日拂曉將臟士送到村外,燒香三柱,鳴放爆竹,表示送走窮氣。這一日的飯食為蒸莜面或蒸饅頭,俗謂“餾窮氣”。正月初十清晨,在院內(nèi)供獻莜麥面制成的谷穗狀食品,焚香敬紙,燃放爆竹,禱告天地,祈求五谷豐登。一些地方則須先稱好五谷各一份,以紙包好,同時供于院內(nèi)。供后復(fù)稱,如某種糧食份量增加,俗謂是年收成最好。這一風(fēng)俗事象,俗稱“接籽頭”或“搶籽頭”。到正月十五,除進行燈節(jié)活動外,還有送瘟神的習(xí)俗。各村在五道廟或十字路供瘟神牌位,壘塔塔火,供以油面和饅頭;顒娱_始,敲鑼打鼓,抬一筐籮逐戶收集一把五谷糧食,從衣服上撕一條布或棉絮和按每戶人數(shù)剪的紙人,置于瘟神牌位前。下午,將牌位及收集的物品送到村外,燒香放鞭炮,以火燃燒,意謂送走瘟神,人畜平安,百病不生。正月二十五添倉節(jié)時,俗用谷面或軟米面捏成倉官爺、谷囤、糧倉及各種家畜家禽形狀的燈若干盞,內(nèi)包煮熟的紅棗豆子,燈芯用細谷梗裹棉花制成。入夜,燈內(nèi)注油,將糧倉燈放在存糧處,牛燈放在牛圈窗臺,雞燈放在炕頭,狗燈放在門上邊,貓燈放在墻角等,一一點燃。倉官爺燈高五寸許,頭戴紅纓帽,左手執(zhí)簸箕,右手拿斗,騎著馬,馬身上馱若干口袋。將倉官爺燈放置碗內(nèi),飄浮在水甕內(nèi)。放時要念:“倉官爺爺飲馬來,銀錢糧食(或麻子、黑豆)馱著來,麻子炸了油,黑豆喂了牛!币源似蚯箫L(fēng)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

  清徐縣一帶的習(xí)俗,于年節(jié)之前準備祭品“棗山”(用面加棗蒸熟)。灶神之前供糯米粉制作的供品,長方形,分十二格(有閏月加一格),每格栽棗一枚,俗曰“谷根”。另一種供品用小米飯一盆,上加一枚柿餅和棗,俗稱“隔年撈飯”。溫飽之家還供以全牲之羊、豬頭以及水果、核桃、柿餅、油面(用起面炸成)、黏之類。元日迎神與他處不同。按時憲書所載明的喜神方位,用柏葉、石炭撿到長竿上,矗立于屋上,同時用紅紙貼于新帚放到屋上。供神的屋前用紅紙條加十字于石炭上,兩塊石炭之間夾以百束香,點燃,俗稱“嫩香”,表示敬迎一切吉神。元宵節(jié)的文藝活動從正月十四日開始,各村踩高蹺、跑旱船、推花車、舞龍燈、壘塔塔火、打秋千、游九曲,一些大村集鎮(zhèn)還有背棍、鐵棍、桌棍、抬閣,扮演各種戲曲人物故事上街表演,制作精巧,裝飾華美,舞技優(yōu)美動人。

  不僅都市鄉(xiāng)村,各廟宇在過年時亦熱鬧非凡。晉祠各廟于五更大門洞開,張燈結(jié)彩、燒積薪、迎神,設(shè)餅餌棗梨祭祀。

  舊日過年,太原一地尚有許多風(fēng)俗故事,表現(xiàn)出那時人們的忙亂、繁瑣、迷信心態(tài)。

【山西過年的風(fēng)俗】相關(guān)文章:

山西的過年風(fēng)俗02-13

山西過年風(fēng)俗06-07

山西過年的風(fēng)俗特色02-18

山西過年時的風(fēng)俗02-17

山西各地過年風(fēng)俗03-05

山西過年有哪些風(fēng)俗02-27

法國的過年風(fēng)俗02-14

南通的過年風(fēng)俗01-26

安徽過年的風(fēng)俗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