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恩施春節(jié)的風俗
漫長的學習生涯中,大家對知識點應該都不陌生吧?知識點是知識中的最小單位,最具體的內(nèi)容,有時候也叫“考點”。為了幫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識點,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湖北恩施春節(jié)的風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土家族節(jié)日
恩施州各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眾多,由于受到族際間的相互影響,頗為雷同或相似,但因各民族文化傳統(tǒng)差異,其歷史來源、傳說和活動內(nèi)容,又各有其特點。全州各民族群眾除過漢族的一些傳統(tǒng)節(jié)日外,仍保留著自己的一些傳統(tǒng)節(jié)日。
土家族除過趕年、女兒會、社日、牛王節(jié)外,獨具特色的還有擺手節(jié)。
趕年!摆s年”就是提前過年,比漢族過年提前一天,即月大臘月二十九,月小臘月二十八,是土家族最隆重、祭祀活動最豐富、民族特色最濃厚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清《鶴峰州志》載:“土戶覃田二姓,土司時于除夕前一天祀神過年,合多仍之。”可見此俗由來已久。關于趕年的來歷,在民間流傳著種種傳說,但都與民族歷史、戰(zhàn)爭有關。其中最廣泛的傳說是:明嘉靖年間,倭寇侵擾東南沿海,嘉靖皇帝調(diào)湘鄂土兵去征剿,限定時間趕到東南沿海。由于軍令緊急,土家族人只好提前過年,送子弟兵奔赴抗倭前線,保衛(wèi)祖國神圣領土不受侵犯,于是形成了過趕年的習俗。
擺手節(jié)。過去,土家人祭祀祖先和土王,于正月初三至十五,到土王祠“擺手”。土司時期的敬土王、祀祖先的節(jié)日活動殘存形式,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前夕,只在來鳳的極個別偏僻的土家村寨可見,F(xiàn)在,正式將這一節(jié)慶活動命名為“擺手節(jié)”,作為全州四大民族節(jié)日之一。
社日。農(nóng)歷二月初二為社日。社,土家族傳說是土地神生日。土地神是管田土、生育五谷的神。敬奉土地神,實則是遠古對土地崇拜的遺痕。這一天,家家戶戶要做蒿菜粑粑,殺雞,備酒,敬土地神。由于土地神是主管田土、生育五谷的神,所以在這天很注重觀天氣陰晴,預兆蕎麥的收成。諺語云:“土地公公曬出汗,一升蕎麥打一石;土地公公打把傘,一升麥子收一碗;土地菩薩打了傘,蕎麥光稈稈!惫释巍秮眸P縣志·風俗志》云:“二月初二日,城鄉(xiāng)皆祭社祈谷!边^社這天,新墳要舉行“謝墳”祭祀活動,請巫師至山上,在安葬未滿三年的新墓前,擊鼓鳴鑼,放爆竹,燃香燒紙錢,向墓內(nèi)灌朱砂、茶葉,祭社地畝龍神,對地畝龍神收留亡人入土安歇、保佑子孫興旺致謝,故又名“謝土”。
苗族節(jié)日
恩施州境內(nèi)苗族節(jié)日,除“苗年”較有特色外,其他節(jié)日均與漢族和土家族相似。
苗年。苗族過兩個年,一個為客家年(大年),一個為苗年(小年)?图夷昙创汗(jié),較簡單。過苗年則隆重,時間是正月初一后的逢戊或子。為什么過苗年,有的說為了紀念祖先逃兵荒,有的說為了慶祝收獲。過苗年這天晚上不能見血,不能講血,不能講話,事先約好一個院子同時睡,都不講話,直到雞叫才解禁。此間,人人著華麗的服裝,家家備有臘肉、魚、雞、鴨諸種,酒和粑粑必備。男人喜狩獵,女人多趕寨,過去常跳猴兒鼓舞,現(xiàn)在只敬祖先。從大年初一到過苗年為止,苗家人不準吃外邊的東西(包括親友苗年期間拜年送的禮物),不燒坡上的柴草,不進別人的屋,不能見血,不能講話,不能吹風打哨,否則就會觸犯祖先,驚動家神,引進惡鬼。但各地苗年習俗不盡相同。
侗族節(jié)日
恩施州境內(nèi)侗族的節(jié)日較多,但多與其他民族相同。除“重年”外,“三月三”“六月六嘗新節(jié)”也較有特色。
重年。侗族每歲要過兩次年,謂之“重年”!爸啬辍钡男问接袃煞N:祖籍貴州、廣西的侗族在除夕的大清早于門外匆匆吃幾口飯,表示過了年,到了除夕,全家再吃一次合米飯,是為團年。祖籍湖南的侗族于除夕日晨吃青菜稀飯,不忘祖宗苦難,下午做豐盛宴席再吃團年飯。侗族團年須舉行祭禮儀式,即在開席前,先叫飯、祭酒,然后在火鋪邊角燒香紙。祭祖后,才正式團年。在過重年期間,侗族有放路燭和鬧年鑼的習俗。放路燭是為了迎接已故的祖宗與家人共度新年,從除夕開始,到正月十五給祖宗送行結束。鬧年鑼是鄂西侗族獨具的春節(jié)游藝活動,時間是除夕至正月十五的晚上。每晚,各寨從寨邊到寨內(nèi),架鑼賽響,喜慶豐收。
三月三賽歌節(jié)。又叫玩山節(jié),農(nóng)歷三月除三舉行!叭氯笔窍矘返娜兆,訪親會友,傳古頌今,買賣交易,熱鬧非凡。屆時,紅妝艷抹的青年男女結伴賽歌、觀歌,覓尋情侶。清末、民國時期,此節(jié)在宣恩的長潭洗馬坪、曉關、桐子營、覃家坪、八臺、西坪、龍?zhí)逗、板栗園、上洞坪、沙道溝、沙坪、藥鋪、椿木營和恩施市的石灰窯、鶴峰縣的中營坪等地頗為盛行。
六月六嘗新節(jié)。又叫曬譜節(jié)。侗族在農(nóng)歷六月初六這一天,用成熟的包谷、瓜菜辦宴席,在神龕前敬奉祖先。禮畢后由長輩先嘗,全家同桌嘗新慶賀。一部分侗族把這一天叫曬譜節(jié),節(jié)日這天同族長輩聚會曬譜書,并會餐慶賀,敬奉祖先。現(xiàn)在,宣恩縣中間河姚復旦曬書臺石坪遺址尚存。
飲食類
喝雞湯
過年喝雞湯對于湖北的鄉(xiāng)親們來講,是必不可少的。雞湯象征著“清泰平安”,新年第一餐喝雞湯,能給家人帶來好運與祝福。分食雞肉的也很有講究,當家做主的人要吃雞骨頭,表示“出人頭地”;主要勞動力則吃雞爪,表示“新年抓財”;被寄予厚望的年輕人吃雞翅,寓意著“展翅高飛”。
水煮蛋
在沙市、荊州一帶,新一年吃第一餐有個奇特的風俗,那就是吃荷包蛋,這意味著新的一年里,家人都能“實實在在,吉祥如意”。不僅是自己家人,有朋友和親戚來了,也要加入吃蛋行列,并且數(shù)量要加到2個,選蛋也有講究,須是煮得很嫩、能透過蛋白看見蛋黃的荷包蛋,寓意著“銀包金,金纏銀,得金得銀”,新一年大家都財源滾滾、大吉大利。這里提醒大家不要貪吃雞蛋黃哦,尤其是膽固醇高的親們~
白蒿菜
新的一年第一頓飯,湖北秭歸有些地方會吃油炸白蒿,取其諧音“百好”,圖個好彩頭,不過這還是第一次聽說白蒿還能油炸后食用,貌似是用白蒿加雞蛋、面粉、水,放在油鍋炸。但我知道白蒿可以用來做蒿菜粑粑,皖南地區(qū)有這個傳統(tǒng),將糯米和白蒿磨成粉后,加入臘肉、酸筍等內(nèi)餡,做成一個個胖嘟嘟的包子。不過他們是清明節(jié)前后吃,秭歸人則在春節(jié)就開動了。
糍粑
湖北各地過年都要吃糍粑的,這已經(jīng)是一個普遍的事實了。但是這里面還有一個奇特的習俗由來或許大家不知道。在以前,湖北新年頭三天是不讓煮生米的,必須吃去年留下的剩飯菜,因為剩飯不好吃,逐漸演變成吃面條和糍粑了。在孝感,家里來了拜年客,一定要以糍粑招待,俗語中有“拜年拜年,糍粑發(fā)裂”。可見糍粑在春節(jié)的重要性,看到糍粑就想到過年,一種莫名的小興奮~
三全菜
湖北武漢人以前過年時,年夜飯桌上絕對少不了“三全”、”三糕“、”三丸“,這三全分別指的是“全雞、全魚、全鴨”、“全糕指的是”魚糕、肉糕、羊糕“、”三丸指的是“魚丸、肉丸、藕丸”。有無丸不成席、無魚不成席、無湯不成席一說,F(xiàn)在大家喜歡在桌中央放一口火鍋,放完鞭炮,全家人圍團坐,熱氣騰騰吃年夜飯,真的很開心!
禮節(jié)類
除夕夜
湖北人以前過年時,男人一定要在除夕當天,挑水把水缸蓄滿,至少要夠家人使用3天,這叫“福水長流,子孫富足”,有自來水后,該習俗無形廢止。女人則無論再忙,也要給家人做好鞋子,象征“過年穿新鞋(Hai),喜事一起來”。然后要將牲畜喂飽,囑咐狗不要亂吠,以免嚇跑財神。天亮前吃飯,“越吃越亮”,全魚不能動筷,因為要“年年有余”。
拜年
跨完年就開始拜年了,年初一拜父族,年初二拜母族,年初三拜妻族。年初三以后拜親友要先拜那些比自己有錢有勢的,這叫“人往高處走”,表示自己在新的一年會步步高升。但是在孝感,人民信奉的又是“拜年無大小”,來者皆是客。
討吉利
中國人過年最愛討吉利,湖北人也不例外。除夕夜要貼對聯(lián)是必須的,還有換門神,以前的門神的形象是古代勇士成慶的畫像,到唐朝換成了秦瓊、尉遲恭大將兩名將軍,納福迎祥。孝感人還以初一這天聽到的飛禽叫聲來判斷新年的生產(chǎn)情況的習俗。五更鳥先叫就宜于養(yǎng)鴨;鵲先鳴宜于養(yǎng)雞;天亮時麻雀噪飛就是豐年;人們還認為初一聽到狗群吠不是好兆頭。除夕之夜12點的時候,還要把一個做好的金元寶模型送到門外,代表在新的一年里會招財進寶。
避禁忌
以前的人們很在意過年時不要觸犯一些禁忌。比如說大年初一到初三不能掃地,否則會把好運掃出門外;不能與人爭吵,也不能說臟話,不然新一年運氣會不好;打碎杯碗后要說“歲歲平安”。不能洗衣,因為碼頭被水神封鎖,任何人都不能去動…總之就像仙桃地區(qū)民間歇后語一樣:初一拜年——揀好話說。
【湖北恩施春節(jié)的風俗】相關文章:
湖北省恩施的春節(jié)風俗02-06
2016湖北恩施春節(jié)旅游攻略02-08
湖北的春節(jié)風俗02-06
湖北荊州春節(jié)風俗02-06
湖北荊州春節(jié)的風俗02-06
湖北的過年風俗03-10
湖北過年風俗03-07
關于湖北恩施旅游攻略分享02-25
湖北春節(jié)的風俗習慣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