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婁山關憶秦娥讀書筆記
《憶秦娥·婁山關》是一首慷慨悲烈、雄沉壯闊的詞,作者是毛澤東!稇浨囟稹渖疥P》的讀書筆記應該怎么寫?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怼稇浨囟稹渖疥P》讀書筆記,歡迎大家閱讀。
《憶秦娥·婁山關》讀書筆記篇1:
合唱團在排合唱《婁山關》,我閑著無事,翻開了《毛澤東詩詞全編》,仔細學習了毛澤東的這篇《憶秦娥。婁山關》,頗有感受。
一九三四年十月,紅軍撤出江西,開始長征。由于:"左"傾機會主義者在飯圍剿中的一系列錯誤,給中央蘇區(qū)造成了很大的損失,最后不得不撤出江西根據地。紅軍戰(zhàn)士英勇奮戰(zhàn),前撲后繼,沖破了敵人的重重封鎖,經江西、廣東、湖南、廣西、貴州,渡過烏江天險,于一九三五年一月占領了貴州北部的遵義城。
婁山關,位于貴州境內,在遵義與桐梓之間,是由貴州進入四川的要道。婁山關又名太平關、婁關、大婁關,海拔一千四百米。
“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
一個下霜的早晨,西北風猛烈的刮著,月亮還沒落下,萬里長空傳來大雁的叫聲。
“西風烈”,凜冽的'西北吹的正猛,這句點明了當時的時令氣候和環(huán)境。“長空雁叫霜晨月”,高爽的天空不時傳來幾聲雁叫,四周顯的肅穆與靜謐,月亮還掛在天幕上,草葉樹枝上布滿著白霜。給我們描繪出一幅冷寂的畫面。
“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
紅軍腳踏濃霜,頭帶曉月,馬蹄聲、軍號聲隨風斷斷續(xù)續(xù)。
“霜晨月”,這句是詞律上規(guī)定的“疊韻”,即重復前句的后三個字。用在這里加強了凝重、肅穆的氣氛。
“碎”,破壞,不完整,不連續(xù)。指馬蹄與山路碰擊發(fā)出的在西風吹動中依稀可以聽見的聲音。
“咽(ye耶)”本指聲音發(fā)不出來,這里指悠遠的軍號的聲音在猛烈的西風中斷斷續(xù)續(xù)地飄蕩,顯然這軍號不是沖鋒號,而是調兵號,號聲由很遠傳來,有時順風,有時逆風,聽起來時強時弱,時隱時現。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別說雄偉的婁山關真像鐵那樣堅固,現在我們英勇的紅軍戰(zhàn)士,正邁開大步從它頭上垮過去。
“雄關”,雄偉險要的關隘,這里指婁山關。
“漫道”,別說,休說。
“從頭越”。兩層意思:
一、攻克婁山關后,紅軍就從這“一夫當道,萬夫莫開”的關隘上大踏步地走過去;
二、盡管革命道路曾經受到許多挫折,但是從這里開始,紅軍將打開一個新局面。
“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從山頭上跨過去,舉目四望,青山翠嶺、巔連起伏,猶如波濤洶涌的海洋,夕陽的光輝是那樣的鮮紅。
“從頭越”,是詞格要求“疊韻”所在,但是這里前后兩個“從頭越”,字面相同,而內涵卻有不同。
前者說過關,豪邁地勝利地從山頂上跨過去;后者是過關后所思所想,新的又長證開始了。
緊接著,詞把讀者的眼光引向眼前“如!钡纳n山和“如血”的殘陽,給人無盡的聯(lián)想。
經過戰(zhàn)斗的洗禮,硝煙過后,大地沐浴在紅色的光照中,蒼山鍍上了殘陽的光輝。這景面中的光亮喻示著光明與樂觀,給人以豪壯感。
作者用“如血”寫殘陽,不禁使我們想到紅軍戰(zhàn)士浴血的戰(zhàn)斗。
從放開的視野看,未來的道路還很長,還有如海的蒼山,還有多少艱苦的戰(zhàn)斗。這“殘陽如血”給我們一種浴血奮戰(zhàn)、壯懷激烈的凝重感。
讀著毛澤東的這篇《憶秦娥。婁山關》,似看見一個偉人,站在高高的山巔上,俯瞰著蒼茫的世界。
《憶秦娥·婁山關》讀書筆記篇2:
近日出差,冬日傍晚,飛機降落時,往窗外一看,薄暮冥冥,遠山若隱若現,夕陽柔弱成暗紅。腦海中飄過一句話:蒼山如海,殘陽如血。這大概就是最好的寫照吧?不由地細細品味起詩句的出處來:
《憶秦娥·婁山關》
西風烈,
長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馬蹄聲碎,
喇叭聲咽。
雄關漫道真如鐵,
而今邁步從頭越。
從頭越,
蒼山如海,
殘陽如血。
這首詞是主席較為出色的作品之一,雖然知名度不如兩首<<沁園春>>,卻一直是我的最愛。作品作于1935年2月,當時紅軍剛剛取得了婁山關戰(zhàn)斗的勝利,這是長征以來的第一個大勝仗,也是遵義會議之后的.首次大捷。婁山關位于貴州省遵義城北婁山的最高峰上,建立在險峻的山峰之間,地勢極為險要,《貴州通志》說它“萬峰插天,中通一線”。由此可以想像戰(zhàn)斗之慘烈,正如開頭的“西風烈”三字所描繪出的凄厲悲壯。然而困難是暫時的,革命是樂觀的,即便關山漫漫,長路艱險,但已定下要“從頭越”。其時,主席已經42歲,人到中年,作為一個從小抱負遠大、才華不凡的人,卻一直受到排擠和打壓,現在終于“大器晚成”地確立了自己的領導地位,是否已經做好準備待從頭收拾舊山河?面對前途之兇險,以及湘江慘敗之后只剩三分之一的隊伍,當登上婁山關,極目四望,或許也要生出英雄蒼涼之感慨 。
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有些句子已經被今天的我們所熟悉,特別是結尾的兩行,應當也屬主席頗為得意之作。因為詞牌<<憶秦娥>>本身就比較難填,相傳為李白所創(chuàng),后人幾乎只能仰望。李白的<<憶秦娥>>最后兩行:西風殘照,漢家陵闕。對此,國學大師王國維曾評論道:“寥寥八字,遂關千年登臨口。”個人以為主席足以憑蒼茫壯闊之象直追李白,同時更具雄奇悲壯,如若大師能晚生50年,是否也會在<<人間詞話>>中留下一筆呢?
時值主席誕辰120周年,在網上隨便翻閱了主席的其它詩詞作品。發(fā)現由于近年的社會變遷,對其詩詞的爭論和非議增多了不少,從“抄襲說”、“代筆說”、“韻律錯誤說”,到“用詞粗淺說”,甚至將其與“雖是胡兒,偏愛風騷”的金海陵王完顏亮相提并論。對此只能呵呵了,至少有爭論就說明沒有被遺忘吧。畢竟,隨著歷史的遠去,思想的多元,所有人終將走下神壇。語錄已被塵封,思想也未必符合時代發(fā)展,但還有些精神值得我們去緬懷,有些才情值得我們去欣賞。
《憶秦娥·婁山關》讀書筆記篇3:
莽莽婁山怒潮奔,
千軍萬馬狀若林。
壁立劍峰天外指,
云中揮詩振三軍。
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憶秦娥·婁山關》是毛澤東寫于1935年的一首慷慨悲烈、雄沉壯闊的詞,通過在戰(zhàn)爭中積累了多年的'景物觀察,以景入情,情中有景,從內到外描寫了紅軍鐵血長征中征戰(zhàn)婁山關的緊張激烈場景,表現了作者面對失利和困難從容不迫的氣度和博大胸懷。
《憶秦娥·婁山關》讀書筆記篇4:
仲夏夜我和朋友游南京玄武湖,想找著據說是唐代詩人李白曾三次夜晩獨自游湖而寫下:“空余后湖月,波上對瀛洲!鼻Ч沤^句的地方和感覺。地方是找著了,而因為陰天無月,盡管湖上碧波仍然蕩漾的可愛,而終究覺得對不上“波月映襯著空中月亮再對瀛洲”的詩情畫意而有點遺憾。
李白與南京緣分很多,在南京夫子廟他寫有《鳳凰臺上鳳凰游》一詩,也很燴炙人口,后人將其間那句稱為絕唱都無可爭議。
我翻看王國維著的.《人間詞話》,他稱李白有一首《憶秦娥》:“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樂游原上清秋節(jié),咸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而其末寥寥的八個字,可視為千古絕唱,其“以氣象勝,遂關千古登臨之口”,后來的文人騷客不敢再吟同樣的題材。
但我又翻看公木著的《毛澤東詩詞鑒賞》,公朩說毛澤東詩《憶秦娥。婁山關》:“西風烈,長空咽叫霜晨月,霜晨月,馬啼聲碎,喇叭聲咽。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躍,從頭躍,滄山如海,殘陽如血!逼淠┑摹吧n山”八字與李白的“西風”八字并觀:“一衰颯,一豪壯”前者難掩傷感之情,而后者唯見壯釆之風,就以“氣象論”毛詞是高于李詞的,而“千古登臨之口”的確也是“關”不住的。
而依筆者拙見,“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幾百年。”不同時代,有不同的精彩吧!
[婁山關憶秦娥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1.讀書筆記大全:小學生讀書筆記例文
2.讀書筆記是什么及讀書筆記的種類
3.《飄》讀書筆記
4.《紅巖》讀書筆記
5.《花田半畝》讀書筆記
6.簡愛讀書筆記精選
7.讀書筆記合集
8.名著《簡愛》讀書筆記
9.讀書筆記的方法
10.100字讀書筆記
【婁山關憶秦娥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經典讀書筆記11-25
《史記》讀書筆記(精選)07-18
《國學經典》讀書筆記07-19
名著讀書筆記07-21
《匆匆》讀書筆記07-24
2022讀書筆記11-02
經典文學讀書筆記11-27
大學讀書筆記11-28
《家》讀書筆記11-24
《活法》讀書筆記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