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讀書筆記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體會呢?需要寫一篇讀書筆記好好地作記錄了。那么讀書筆記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音樂讀書筆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音樂讀書筆記1
童話故事總能使讀者受到一些啟迪,從而思想得到升華,所以深受人們喜愛。《布勒門的音樂家》這個童話選自享譽世界的德國格林兄弟的《格林童話》,蘊涵著浪漫的想象,幽默的諷刺,真摯的情感。一頭驢、一條狗、一只貓和一只公雞因為年老體弱而受到了主人們的厭棄和迫害,它們沒有消極地等厄運的降臨,而是從無情的主人家逃離出來接伴而行,懷者美好的希望,準備到布勒門市去當音樂家。他們團結合作,戰(zhàn)勝了一群強盜,過上了美好的生活。童話贊美和褒獎善良的動物們的團結勇敢、聰明機智、自立自強的'優(yōu)秀品質,諷刺嘲弄了強盜們的無知和懦弱,讓人明白美好的生活就要用勇氣和智慧去抗爭、奮斗,命運可以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文章的語言淳樸、幽默,通俗易懂,富有趣味性和民間特色。
音樂讀書筆記2
我最喜歡的一首歌是神秘園之歌。。
我覺得這是一首訴說生命的歌曲。訴說著生命的悲傷的,靜靜的訴說著生命的真諦,同時也訴說著生命的神秘!
一開始在鋼琴的序曲中,憂傷的把我?guī)肓艘环N無盡的遐想,對于生命的一種憧憬和崇敬油然而生。
在草地上,靜靜的聆聽大自然的風聲,風聲是那么的溫柔,不帶一絲的狂暴,輕輕的撫摸著你的內心,請用心去感覺,風像是在說“你是大自然的奇跡,請珍惜你自己,你是生命的奇跡,請用你的真心來聆聽生命的贊歌”風輕輕的從耳旁吹過,訴說著生命的憂傷,這些訴說能夠觸動你的生命,觸動你的靈魂!
小提琴的聲音出現了,憂傷又充滿了悲情!
一根一根的琴弦波動著我的心,我的心隨著琴弦來跳動,顫抖。對于未知的自己是一種茫然。我像是一粒沙子,是生命長河中千千萬萬的沙粒中的一粒,正在經歷大浪淘沙,命運的洗禮。這是命運的贊歌,還是命運的悲歌。我能夠預見未知的'自己嗎?我能夠經受的住這個生命的洗禮嗎?未來的路上有好多的未知,我們總是要學會堅強的起來去面對生命的考驗!
琴弦不斷的撩動我的心,高潮時的那種無盡的悲傷,我試著把這首歌翻譯,那是生命的序曲,沒有任何任何的一絲外界的污染,是那么的簡單,單單純純,沒有世俗,沒有雜亂的東西去污染,就是簡簡單單的一種訴說而已。那么純凈,純凈的沒有一絲的瑕疵。
我能夠用什么畫筆來在自己的生命的畫紙上描寫東西呢?內心其實有一種恐懼,因為這幅畫是不能夠用橡皮擦來擦的,畫上了就畫上了,再也無法倒回去擦掉了,所以當我們畫這幅畫的時候小心翼翼的,心中充滿了幻想,也充滿了恐懼。
在小提琴的旋律中,夾雜著鋼琴那簡單的叮叮咚咚,低沉,像是沉重的喘息聲。又像是壓在自己身上的那一個個責任,壓得我們喘不過氣來。命運就是那樣的捉弄人,生命中又太多的不如意,太多的東西讓我們嘆息,我們身上背負了太多的東西。什么時候才能卸下這些東西,輕輕松松的走完自己的一生,那是我們的渴望。但是我們是人,來到這個世界上就是要承擔很多東西,你要背負著一件一件的東西,隨著時間的推移,一步一步的卸下你的擔子,到最后你卸完了,你就會覺得無比的輕松,這就是人的一生的過程?嚯y之后才會有幸福和甜蜜,就像旋律中,高潮過后,那種生命的歇斯底里的顫抖過后就是平靜,每個人都在自己命運的長河中掙扎,不想被那命運的長河所淹沒,所以我們要不停的游啊游啊,直達到達目的地,人的一生就是這樣的。
旋律慢慢的減弱,但是那一聲聲的嘆息也慢慢的在減弱,隨風消逝了。留給我們的是無盡的遐想空間
請你,靜靜的躺著,靜靜的聽著這首生命的序曲吧!
音樂讀書筆記3
隨著世界課程改革的浪潮,我國基礎教育課程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就;A教育課程改革試驗己走過幾年的歷程。在這幾年的時間里,廣大音樂教師積極參與課程改革實驗,在教學中扎實實踐新課程理念,使音樂課堂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課堂變得豐富多彩,充滿了動感和活力。但是,作為一名音樂教師,課改中出現的一些重形式,輕內容的問題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重視。
第一、重學習評價的外在鼓勵,輕評價功能的內在發(fā)揮。
課改提倡多鼓勵學生,以此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自信心,這樣不少老師便片面認為,課堂教學上鼓勵的力度越大,學生學習積極性便會越高,因而在音樂課堂上頻繁出現了老師“號召”同學們“掌聲鼓勵”,同學們就一起伸出小手拍著,“棒棒,你最棒!”,同學回答問題正確時,老師評價同學也只是僅限于“你真棒!”,“你真勇敢”……這些表揚方式,使得音樂課堂上掌聲不斷,“你真棒”的贊揚聲不絕于耳。這些年的音樂教學經驗告訴我,這種外在激勵,在學生一開始接觸時,都會視為一種動力,一種鞭策,但是長此以往,鼓勵者會變成一種機械動作,被鼓勵者也會習以為常,而起不到鼓勵作用。心理學研究表明,過多的外在鼓勵,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內在的持久的學習興趣,也不利于學生良好品質的發(fā)展!兑魳氛n程標準》中指出:“音樂課程評價應通過科學的.課程評價,有效地促進學生發(fā)展,激勵教師進取,完善教學管理,推動音樂課程的建設與發(fā)展;應有利于學生了解自己的進步 ,發(fā)現和發(fā)展音樂的潛能,建立自信,促進音樂感知表現和創(chuàng)造等能力的發(fā)展!庇纱宋覀兛梢钥闯觯抡n改提倡鼓勵學生,并不意味著就是要在課堂上說幾句簡單的贊揚語,做幾個贊揚的動作,而是要使評價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特別是要促進學生健康人格的發(fā)展。
第二、重現代技術的形式,輕師生自身潛能。
《音樂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師應努力掌握現代信息技術,利用其視聽結合,聲像一體、形象性強、信息量大、資源寬廣等優(yōu)點為教學服務。要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校、家庭和
社區(qū)運用電腦網絡方面所蘊藏的巨大教育潛力,引導學生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學習音樂!币虼嗽S多學校甚至上級業(yè)務部門評價一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是否實踐了新課程理念,一個重要的指標,就是在教學中是否使用了多媒體課件,以至于出現許多音樂教師都喜歡在電腦上做文章的現象,本來用大歌片、小黑板可以解決的問題,卻不惜一切代價,請人、聘人,動用一切可以動用的力量制作多媒體課件。一個人授課,后面千軍萬馬為其服務。而效果呢?教學實踐表明,如果在條件,設備不具備的情況下,完全可以充分發(fā)揮師生的自身潛能,利用自身優(yōu)勢,創(chuàng)作性的開展教學,同樣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重學習過程,輕“三個維度”的有機整合。
一位教師在執(zhí)教唱歌課《誰唱歌》時,為了最大限度實際效果地體現以聽為主的教學手段和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地位,便采用了先讓學生聽范唱兩遍,接下來讓學生跟琴模唱兩遍,接下來便是讓學生小組討論創(chuàng)編歌詞、小組討論創(chuàng)編動作、小組討論如何用打擊樂器伴奏、小組合作創(chuàng)作繪畫作品……一節(jié)課表現看來學生是能動起來了,氣氛也很活躍,但最后的檢測結果卻令人失望:老師要求同學們用最優(yōu)美的歌聲演唱歌曲,結果是只聽見老師的琴聲、老師的歌聲,卻不聞學生優(yōu)美的歌聲,更談不上準確的唱準時值……造成這一結果的主要原因,不外于老師對如何唱好本歌曲引導少,只注意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的形式表現!兑魳沸抡n程標準》中指出:“音樂課程目標是通過教學及各種生動的音樂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發(fā)展音樂感受與鑒賞能力,表現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提高音樂文化素養(yǎng),豐富情感體驗、陶冶高尚情操!边@段話指出了我們過去的課程存在的問題:過分注意知識傳授,忽視了學習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形成。課改就是要改變這一現狀,但這決不意味著我們在教學中可輕視知識的傳授、技能的培養(yǎng),而是要使“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有機整合,即“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成為學生學習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的過程。”
第四、重學生主體地位,輕教師作用。
據我的觀察和理解,現在周邊許多學校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音樂教師平時上音樂課單憑錄音機、一本音樂課本執(zhí)教的現象(公開課除外),上課環(huán)節(jié)不外于老師操縱錄音機學生
自己聆聽歌曲,學生自己跟唱歌曲,一遍又一遍,最后是學生自己在錄音帶的伴奏下唱歌曲,表演歌曲,學生唱了整整一節(jié)課,至于難點、重點的樂句根本談不上用琴來聽辨、賞析、體驗!痘A教育課程改革納要(試行)》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庇纱宋覀兛梢哉f,新課程實際過程中,師生應互為主體,學生與教師的關系應該是互動的、融洽的,在和諧中不斷共同發(fā)展。在新課改中,教師己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yōu)閷W生發(fā)展的促進者、引導者,新課程在各個方面都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的作用應獲得新的提升,而不是下降。作為學生發(fā)展的組織者、引導者,教師應創(chuàng)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和知識結構體系,為學生提供實施適當的引導,讓學生找準切入點。只有這樣,教師才能與學生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fā)、相互補充,才能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fā)展,從而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fā)展。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目標是:“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弊屛覀?yōu)檫_到這一目標而共同努力吧!
音樂讀書筆記4
我和爸爸媽媽一起讀了格林童話中的《布勒門鎮(zhèn)上的音樂家》,故事中有四種動物,分別是老驢、老狗、老貓、老公雞,它們都是因為老了不能做事了才被財主趕出了家門,它們商量一起到布勒門鎮(zhèn)上去當音樂家。 它們越走越累,肚子也越來越餓,在路上它們到一家農舍,農舍里有一桌好吃的`食物,一幫強盜正坐在那兒吃喝,驢想出了一個好點子,驢對老狗、老貓、、老公雞說:“我們這樣........于是它們站在一起大叫在加上可怕的影子,把強盜嚇跑了,它們吃著可口的食物,它們吃飽了飯各自找了一塊地方很快就睡著了,早上它們收拾好了農舍,找了幾件樂器開了一場家庭音樂會,它們決定在這里長期住下來,從些它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這些財主太貪心了,它們老了以后不應該把它們趕走或吃掉。最后它們用自己的智慧自由地幸福的生活著。
音樂讀書筆記5
音樂學習,就像其他學科的學習一樣,可用一般的學習理論為依據進行考察,從中來看它如何適應兒童學習的總體學習計劃。從學習領域來說一個便利的音樂學習的方法可從三個領域考察發(fā)展,即認知領域、技能領域和情感領域。所謂認知領域就是涉及知識和事實的世界以及知識的應用與理解。認知學習可用語言的闡述,它是明顯的和可測量的。而技能領域涉及行動技能的世界,是身體和精神的結合。對情感領域的了解和困難頗多。涉及到感情、敏銳、態(tài)度和價值判斷。總體來說,這些對于兒童了解生活是很重要的。在發(fā)展全面的音樂能力的時候,也要強調認知領域和技能領域的能力。音樂是高度綜合的藝術,它發(fā)展人們的全部三個領域,但把它強調情感的發(fā)展作為首要作用。
如今藝術得到了普遍的注意和研究,它不僅對人們有益,而且它們引進學校課程后還改善了閱讀、科學等“基礎教學”學科。在學校中,藝術教學計劃的新發(fā)展也使得藝術課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過第三章學習理論與音樂學習了解到布魯納關于認知理論為我們提供的一個可以用于音樂教育實踐的理論框架。布魯納十分重視認知發(fā)展的研究。他強調說:“一個教學理論實際上就是關于怎樣利用各種手段幫助人成長和發(fā)展的理論!痹谒磥恚J知發(fā)展是討論教學問題的基礎。在教學時,如果忽視認知發(fā)展以及它的各種制約因素和可能利用的機會,那確實是會出餿主意的。由此布魯納提出來三個系統(tǒng)或模式,人們也通過這個三個系統(tǒng),從內心展示了他們對世界的體驗。這三個系統(tǒng)是表演系統(tǒng)、圖像或意象系統(tǒng),以及符號系統(tǒng)。以上三種再現表象期是相互聯系的。人的智力發(fā)展始終會沿著這三種表象系統(tǒng)的順序前進。
教育過程的核心在于創(chuàng)造條件和提供幫助,使兒童的認知發(fā)展從表演式再現表象到映像式再現表象,到象征式再現表象。布魯納也指出,這三個再現表象期之間是怎樣過渡的,“這仍是一個有爭議的尚難解答的問題!痹谒磥,沒有教學理論的`認知心理學是元的放矢,忽視兒童認識發(fā)展的教學理論也將是一無所得。
布魯納關于動機思想對音樂學習的另一個方面也具有意義,他提出了學習的內在動機理論。布魯納強調,在認知學習過程中要注意兒童學習的心理傾向和動機。這是教學活動成敗的異常重要因素。他認為動機分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好奇心”、“競爭力”、“認同”、 “互惠性”都是促使兒童學習的時間會更長、效果會更好。因此,教師要充分注意促進兒童學習的內在動機,它們比“獎賞”、“競爭”等外在動機更重要。因為內在動機促使兒童學習的內在動機。
兒童的智力、身體與情感發(fā)育的一般特點可能是一致的,但是,兒童的認知發(fā)展并不是受年齡的絕對限制,在很大程度上,教育條件會影響兒童的認知發(fā)展。教師要善于對兒童的能力做出判斷,按個別情況和參考社會的預測標準來估計兒童的需要和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好奇心也隨之增加,我們要把這種好奇心引導到積極的學習中去,一邊是學習達到滿意的程度。兒童加入集體后,開始對其他文化感興趣,也容易選擇成年人做樣板,這就意味著我們也是需要始終保持著對音樂的鉆研精神,起帶頭作用。在教育的過程中我們要適當的表演與批評,給予支持與關愛。同時要注意兒童在音樂方面生理成長特征。
音樂讀書筆記6
音樂學習,就像其他學科的學習一樣,可用一般的學習理論為依據進行考察,從中來看它如何適應兒童學習的總體學習計劃。從學習領域來說一個便利的音樂學習的方法可從三個領域考察發(fā)展,即認知領域、技能領域與情感領域。所謂認知領域就是涉及知識與事實的世界以及知識的應用與理解。
認知學習可用語言的闡述,它是明顯的與可測量的。而技能領域涉及行動技能的世界,是身體與精神的結合。對情感領域的了解與困難頗多。涉及到感情、敏銳、態(tài)度與價值判斷?傮w來說,這些對于兒童了解生活是很重要的。在發(fā)展全面的音樂能力的時候,也要強調認知領域與技能領域的能力。音樂是高度綜合的藝術,它發(fā)展人們的全部三個領域,但把它強調情感的發(fā)展作為首要作用。
如今藝術得到了普遍的注意與研究,它不僅對人們有益,而且它們引進學校課程后還改善了閱讀、科學等“基礎教學”學科。在學校中,藝術教學計劃的新發(fā)展也使得藝術課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過第三章學習理論與音樂學習了解到布魯納關于認知理論為我們提供的一個可以用于音樂教育實踐的理論框架。布魯納十分重視認知發(fā)展的研究。他強調說:“一個教學理論實際上就是關于怎樣利用各種手段幫助人成長與發(fā)展的理論!痹谒磥恚J知發(fā)展是討論教學問題的基礎。
在教學時,如果忽視認知發(fā)展以及它的各種制約因素與可能利用的機會,那確實是會出餿主意的。由此布魯納提出來三個系統(tǒng)或模式,人們也通過這個三個系統(tǒng),從內心展示了他們對世界的體驗。這三個系統(tǒng)是表演系統(tǒng)、圖像或意象系統(tǒng),以及符號系統(tǒng)。以上三種再現表象期是相互聯系的。人的智力發(fā)展始終會沿著這三種表象系統(tǒng)的順序前進。
教育過程的核心在于創(chuàng)造條件與提供幫助,使兒童的認知發(fā)展從表演式再現表象到映像式再現表象,到象征式再現表象。布魯納也指出,這三個再現表象期之間是怎樣過渡的,“這仍是一個有爭議的尚難解答的問題!痹谒磥,沒有教學理論的認知心理學是元的放矢,忽視兒童認識發(fā)展的教學理論也將是一無所得。
布魯納關于動機思想對音樂學習的另一個方面也具有意義,他提出了學習的內在動機理論。布魯納強調,在認知學習過程中要注意兒童學習的心理傾向與動機。這是教學活動成敗的異常重要因素。他認為動機分內在動機與外在動機!昂闷嫘摹、“競爭力”、“認同”、“互惠性”都是促使兒童學習的時間會更長、效果會更好。因此,教師要充分注意促進兒童學習的內在動機,它們比“獎賞”、“競爭”等外在動機更重要。因為內在動機促使兒童學習的內在動機。
兒童的智力、身體與情感發(fā)育的一般特點可能是一致的,但是,兒童的認知發(fā)展并不是受年齡的絕對限制,在很大程度上,教育條件會影響兒童的認知發(fā)展。
一種錯覺,就是絕對音高辨別能力比相對音高鑒別能力要更重要。事實上,比較音絕對高鑒別能力與相對音高鑒別能力就與比較蘋果與橙子一樣,是沒什么意義的.。絕對音高與相對音高的辨別實際上是兩個不同的,但是卻互補的技術,都是可以通過后天的訓練達到的。
絕對音高鑒別就與用眼睛分辨顏色一樣,當聽到一個音的時候,具有音高鑒別能力的人不需要調音器就可以告訴你這個音是什么。甚至有的人可以說出這個音是以什么頻率的a作為標準音的。
經過觀察,我發(fā)現,具有音高鑒別能力的人以學西洋樂器的為主,尤其是學鋼琴的。而相對音高的鑒別,就是可以通過耳朵,聽出音程關系,也就是說,具有相對音高鑒別能力的人不一定可以聽出一個和弦里的每個音高,但是可以分辨出和弦的類型,比如說“大三和弦”一類。
通常我們在調音的時候,調地一根弦主要是跟標準音對,第二根弦的時候,我們往往會聽與第一根弦的音程關系來做調整,這就是相對音高鑒別的一個很常見的應用。那么,兩樣技術怎么合作呢?簡單來說,相對音高鑒別可以告訴你和弦的性質,而決對音高鑒別可以告訴你和弦具體的位置是什么。
也許,有的人會有疑問,“如果一個人掌握了絕對音高鑒別,不是可以很輕松地找出聽到的音程關系嗎?”實際上并不是這樣的,有的人可以聽出不同的音高,卻分辨不出和弦的種類,和弦的類型與其說是一種樂理概念,更多是一種感覺。就好比我們學語言,筆畫構成了一個個我們熟悉的字,就好像音符構成了我們熟悉的音程,可是字只有放在句子里才會有準確的含義,就好像和弦,只有在樂句里才有含義。
有的人認為絕對音高辨別比相對音高辨別更為重要與直接,事實上不然,音樂不是由單個的音符組成的,相對音高辨別能力可以讓你在聽到音樂的第一瞬間,分辨出音樂的旋律性。
以《無窮動》為例,能夠辨別決對音高的人聽《無窮動》會聽到很多升升降降的音,而只能夠辨別相對音高的人,可能會發(fā)現中間有些部分其實是一個轉調。
相信很多人也有這樣一中經歷,聽一首歌,很好聽,很喜歡,然后自己拉著玩,這是因為我們的相對音高辨別關系幫我們確定了旋律,但是當我們找到樂譜一看,似乎我們并沒有找對調,這就是沒有決對音高辨別能力的缺點了。
這兩種能力,聽起來很高深,但是都是可以通過訓練達到的。
音樂讀書筆記7
在音樂教學中,以人為本的新教學觀是現代教學觀念的核心。學習者是整個課程的核心,是一種通過學生主動學習來促進主體發(fā)展的一種教學思想和教學方式,其實質體現了現代教育特征。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醒青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睂W生的學習興趣是求知的心奮感與成功感的結晶,是教師不斷引趣、啟發(fā)、練習、創(chuàng)造、反饋的過程中形成和發(fā)展的。教師在教學中讓學生通過說、聽、唱、做、想等多項活動,把學生從簡單低級的趣味性階段,引向求知的樂趣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教學需要,創(chuàng)設合乎實際的教學情境,引導不同層次的學生通過聽、視等多種途徑積極參與教學過程,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方法。
如果說“聽”是引導學生對音樂形象的初步聯想,那么“視”就是把這一聯想進一步深化到具體形象。音樂離不開聽,但又不能僅僅停留在聽覺階段。因為音樂總是在表現和探索并形成一定的意境。如果過分強調音樂是聽覺的藝術,排除干擾專心的聽,這只是注重了音樂藝術本身的個性。如果能運用各種輔助手段,多元化的幫助學習者消化、吸收音樂,這就注重了音樂與其他藝術的聯系?梢蚤_闊學生的音樂視野、理解多元文化。這些與音樂相關的領域、相互溝通、彼此強化。
教育心理學家認為:如果學習者能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更準確,更能有效的把握學習對象。如動態(tài)的、視覺沖擊等參與音樂的感知與體驗,收效會不錯。因此,采用視聽結合的教學模式更能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發(fā)散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有一項調查顯示:視聽與只聽獲得的收益,視聽明顯大于只聽效果。而視聽結合的教學模式,最重要的是學生積極的參與。新的課程中也給學生留下了很大的想象與參與空間。
第一,角色轉換
即以學生為本位,改變以往被動的角色,讓學生承擔一定的課題,給學生以發(fā)揮的空間。組織學生生機勃勃的參與。帶給學生以快樂。使課堂內充滿笑聲。學生設計,教師的補充。師生共同討論。教學容量大,學生印象清晰、受益匪淺。
第二,設疑
這是教師有目的有選擇地向學生提出問題。設疑是為了啟發(fā)學生探索的欲望,這是為了一步步引導學生通過探索找到正確的答案!耙伞笨梢允轻槍虒W重點而設,也可以是為解決教學難點而設,還可以為啟發(fā)誘導加深印象而設。
第三,教學目的
音樂教學的根本目的不只是讓學生在課內多聽幾首好的作品,而是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利用有限的教材去激發(fā)學生欣賞音樂興趣的火花。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動力,學生有了這種動力就可以利用多余課內教學時間的多少倍,去尋找比音樂課堂內多若干倍的音樂作品。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把內容與注意力重點放在過去是被中西文化的闡釋或演繹,而這些東西雖具歷史性,然而歷史感太沉重,與現代生活的藝術相隔的時間太過久遠,無法跟上時代的脈搏。無法跟上學生前進的腳步與需要。如將視聽的教學模式貫穿于教學中,注重學生的創(chuàng)新潛能開發(fā),強調他們的創(chuàng)新性,使學生不僅聽到聲音,同時能欣賞到形象,從而陶冶性情,加深對學習音樂的愛好。
愛因斯坦曾說過:“在學校和生活中,工作中最重要的動機是工作中的興趣,是工作獲得結果時的樂趣,以及對這種結果的社會價值的認識!彼,我們作為基本教學中的一員,要不斷創(chuàng)設出符合時代需求,符合學生發(fā)展需要的新思路。
為了充實自己,圍繞音樂名師工作室的合唱課題,寒假期間,我專成買了楊鴻年老師的'《童聲合唱訓練學》。從中,學到了關于合唱的不少知識。
隨著人們文化素質的不斷提高以及少年兒童文化生活的需要,童聲合唱藝術作為一種高雅的音樂藝術形式在我國也得到了蓬勃的發(fā)展。天籟般優(yōu)美動聽的合唱,可以引導少年兒童步入豐富多彩的音樂世界,培養(yǎng)良好的音樂感知能力,童聲合唱團的成立對普及音樂教育、促進少年兒童全面發(fā)展。從6周歲開始至12歲屬童聲期。此階段孩子的吸氣量已增大,語言能力增強,聲帶發(fā)育已開始具有彈性,音域逐漸增寬,音量逐漸增大,音色的可塑性增強以及對音準的掌握也比較靈敏!锻暫铣柧殞W》這本書針對小學階段的孩子,分九大章詳細的從多方面介紹了童聲的類別及訓練問題,合唱中的呼吸訓練,合唱中的發(fā)聲訓練,合唱中的共鳴訓練,合唱訓練的基本內容,合唱的音準訓練,合唱中的吐字與咬字,如何處理合唱音響平衡問題等內容。
給我感受最深刻的是第一章第二節(jié)的關于訓練問題:
一、怎樣算是良好的歌唱
正確的演唱姿勢、正確的呼吸(氣息)支持、正確的起聲、準確的母音狀態(tài)(母音色彩)、圓潤的音色、豐滿而集中的共鳴位置、清晰的語言、準確的感情表達。
良好的歌唱前提是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歌唱的過程是以心理感受為基礎,以心理狀態(tài)引導和控制生理狀態(tài)的運動過程。
二、合唱訓練中的幾個對立統(tǒng)一關系
呼吸與發(fā)聲的對立統(tǒng)一(即氣與聲的對抗)、發(fā)聲與吐字的對立統(tǒng)一(即聲與字的結合)、氣、聲、字與行腔的對立統(tǒng)一(其中包括聲與情的對立統(tǒng)一),只有解決好這幾個對立統(tǒng)一關系,才能說得上是正確的歌唱,對獨唱、重唱、合唱都是如此。
1、起聲本身就是氣與聲的對抗,起聲動作正確與否直接影響歌唱的表現力,所以向合唱團提出:“發(fā)音有點,線隨點延”的要求就是這個道理。
2、從藝術角度來看,歌唱本身是線條的運動,并不是孤立地演唱一系列母音,所以就存在聲與字的結合問題。
3、在歌唱中無論是氣、聲、字都不能離開對作品內容與感情的表達。有生命力的歌唱,都是在橫向線條旋律的運動中進行的。
以上是我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的一些小收獲,對于合唱排練我所需要的知識還有很多。需要我們自己探究,名師其實就在我們身邊,就在與我們成長的一本本書中。讀書可以進一步豐富我的專業(yè)知識技能,在以后的日子。
音樂讀書筆記8
夢想是羅盤,給船舶導引方向;夢想是船舶,載著你出海遠行;夢想是船帆,總是揚起希望;夢想使你微笑地觀察生活;夢想使你堅定地留下一串串腳印……是!生活因夢想變得充實,生活因夢想變得精彩,人生也因此而變得快樂,變得幸福。
一次偶然的機會,讓我對流行歌手這個職業(yè)心生羨慕。記得那一次,我和媽媽及媽媽的幾個同事去北京旅游。那天晚上,我發(fā)現正在開一場演唱會,喜歡音樂的我也央求媽媽買了門票進去。剛進門,一陣陣搖滾音樂立刻挑動了我的心弦;一聲聲鏗鏘的歌聲、一波波震耳欲聾的歡呼聲、吶喊聲,在整個會場上空久久繚繞。我的心靈被這壯觀的場面所震撼了。那歌聲滲入我的皮膚,進入了我的靈魂,如同一雙翅膀帶著我的身體在音樂的世界里展翅翱翔…… 我的心里也有一顆種子被埋下,正貪婪地吸吮著無盡地營養(yǎng)并開始生根、發(fā)芽——我想成為一名歌手。
一次,我邊看譜子邊練發(fā)聲。自認為已經練得非!巴昝馈钡奈易砸詾槭牵R虎了事。兩天的時間,我突然發(fā)現昨天還練得不如我的那部分同學已經“趕超世界大國”了,現實版的“龜兔賽跑”讓我恍然大悟,于是我開始堅持不懈地練。同時,也努力地學習一些基礎的`音樂知識和技巧,每次和爸爸媽媽去爬山,我都會在大山上大聲地練習;每天晚上我都會跟著新聞聯播的主持人練習普通話;每當周末,部分同學都在外面玩耍時,我卻把自己關在屋子里練習歌唱、彈琴……
“經歷一番風霜苦,自有梅花撲鼻來”。今年的1月12日,正好媽媽她們學校要舉辦一個隆重的藝術節(jié),主題歌曲為《明日歌》,由于爸爸是這次藝術節(jié)的“總導演”,在他的推薦下,學校的領導們一致決定讓我來主唱,這讓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和興奮。我每天廢寢忘食地背歌詞、哼旋律、練發(fā)聲……終于,在藝術節(jié)頭一天,我圓滿地完成了錄音任務,這讓我感受到了無尚的榮光,也更加堅定了我學習音樂的信念。
假如真的有那么一天,我成為了一位歌手,我要為家鄉(xiāng)獻上我的歌,為中國獻上我的歌,為世界獻上我的歌,我要讓我的歌聲傳遍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滲進每一個人的心靈,讓他們和我一起分享這快樂的世界。
遠大的夢想是實現人生目標的動力。如今,正是我們揚起夢想風帆,掌握使命船舵,啟航駛向未來的關鍵時刻。讓我們乘上夢想之舟,在生命的海洋中揚帆遠航吧!
音樂讀書筆記9
課堂評價是指在一堂課的教學活動中,對被評價者的言語和行為做出的一種即時性評價,是一種信息的反饋形式。教師可以利用這些反饋,不斷調整教學活動與教學目標之間的偏差,從而達成教學的預期效果。藝術學習比一般的知識學習更強調個性化的特征,它更關注學生在藝術活動中如何發(fā)揮自己的主動性、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等,倡導個性化的藝術學習方式,藝術教學中的課堂評價更是一門“藝術”,教師只有及時針對課堂變化或問題,給以及時的評價、反饋,才會更有利于把握學生學習的發(fā)展動向,促進其藝術能力的發(fā)展。
在長期的教學實踐和聽課中,我發(fā)現課堂呈現的評價并不那么精彩。如何讓課堂教學中的評價能真正有效起來,讓評價“藝術”起來?近年來,我在藝術課堂教學中針對評價中出現的問題及解決方法進行了摸索與實踐。
一、“教師評價”的問題所在及解決方法
我們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想通過評價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激活課堂,以此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但評價的語言和獎勵過于簡單及單調,如,“你真棒”“你真聰明”不絕于耳;“小紅花”處處開;“小星星”漫天飛。日子久了,學生也膩煩了,提不起興致。隨著學生素養(yǎng)的提高,漸漸地能體味出那些“簡單評價”的空洞、蒼白。
其次,有時我們教師評價不夠客觀。學生對于學習材料的反應往往是多元的。新課標要求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要求;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提倡學生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地理解。我們既要注重人文性,關注人的情感個性,又要堅持科學性,實事求是,做到科學與人文的整合。由于個體的差異性,教師對于學生的見解要做認真地分析,進行客觀的評價,不能用同一個評價尺度;又因為他們畢竟是學生,理解不可能沒有偏頗,所以教師應該引導糾偏。在課堂教學中,對于學生反饋的信息,教師要善于扮演“公正法官”的角色,及時給予精確恰當的“判決”,從而使學生能對自己的學習效果和能力有一個科學、正確的估計,進而明確不足,找出努力的方向。
只有來自教師客觀的、有針對性內容的語言評價和教師飽含真誠、欣慰的微笑、點頭、贊許等,才能成為學生學習內在的、長久的、不竭的動力。
此外,別忽視對“后進生”的激勵性評價。后進生有一個很突出的心理障礙是缺乏自信。對于后進生的每一次發(fā)言,每一次表演,每一個微小的進步,教師的激勵性評價顯得尤為重要。記得一位平時不善于表現的同學在我提出要求后手微微動了動,兩眼看著老師可又避開了老師的目光,我敏銳地發(fā)覺了,于是用充滿希望的語氣說“今天老師非常高興地看到一位同學也要演唱了,讓我們聽一聽!”他站起來輕輕地唱了一句,有些緊張,偷偷地看了老師一眼,聲音低了下去。我趕緊評價:“多好聽的聲音哪!來,讓你的勇氣為歌曲增輝!”這位同學的激動可想而知,自信心也高漲起來,成功地完成了歌曲的演唱,其他同學也不由地報以熱烈的掌聲。
教師要善于從學生的反饋信息中,敏銳地捕捉到其中的閃光點。平時表現較差的學生開口了,哪怕還很稚拙,也應給予熱情肯定。我想,如果我們用火熱的語言去溫暖學生,他就能放射出生命的活力;我們用如陽光般的溫暖讓他生根發(fā)芽,他們就會綻放出生命的花朵。
二、“學生評價”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在新課標背景下課堂中交流越來越多,學生的評價是否合理呢?他們的評價方法恰當嗎?不少老師能給學生以準確的評價,但往往忽略了讓學生做出評價。因此我們要引導學生做出自己的評價。這種評價首先能讓學生了解到正確評價別人的方法,注意說話的語氣,既要表明自己的觀點,又讓人容易接受。其次可以引導學生針對不同的觀點發(fā)表自己的想法,這樣做往往能激起同學之間熱烈的討論,甚至論戰(zhàn),極大地調動起學生表現的欲望。
我發(fā)現以往學生評價時應用的語言簡單、沒有層次變化,例如,評同學的演唱用“響亮或不響亮”“好不好”“有感情還是沒感情”,到了評價同學真正優(yōu)秀的表現時,還是用這些語言,缺乏感性的東西。因為沒有什么深度和廣度,學生的理解、思維、表達并沒有得到較好的發(fā)展。
經分析,我發(fā)現問題大多出在老師自己身上:
第一,教師對評價的功能理解不透。
第二,教師的教學藝術性不高。
針對發(fā)現的問題,我采取了以下做法:
首先拓展學生評價的對象,可以是學習伙伴、自己,還可以是教師或音樂作品及作品中的角色;可以是態(tài)度、情感,也可以是學法、過程和結果。
其次,教給學生“評價”的方法:
A、先肯定,再指出不足進行補充,或提出反對意見,或提出挑戰(zhàn),總之要學習關注別人的學習情感。
B、評價態(tài)度要誠懇,語言要真誠,如:“我想對XXX說……”“我覺得你演得真好,可如果讓我來,我還會這樣演……”“我的想法跟XXX的不同,我認為……”。
在評價時,語言不能簡單、空洞,如:響亮、有感情等,而要具體,有針對性。如:"聽了你的演唱,我好像看見……”“你創(chuàng)編的節(jié)奏讓我有想跳舞的感覺……”“我覺得……會更好,因為……”。通過這樣的引導、訓練,課堂上的評價會朝著精彩的趨勢發(fā)展。
三、“評價時機”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教育是用心點燃心”,恰當地運用課堂評價就能點燃學生心中的希望之火。在強烈的評價意識和明確的評價目的的`基礎上,一般地說,評價以激勵為主。老師臉上露出驚喜的笑容,向學生豎起大拇指熱情地說“你真善于動腦筋,這段旋律真有創(chuàng)造性”。聽了這樣熱情的鼓勵,這位同學小臉發(fā)紅,兩眼放射出興奮的光,學習的積極性更加高漲,同時也引發(fā)了其他同學的學習熱情。
但如果過分強調評價,在藝術課堂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應用評價的話,會將評價和個性化的學習活動割裂,使課堂評價陷入機械化。經過認真地思索,我發(fā)現并不是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都要評價,其實不少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去體驗、感悟,促使學生經歷一個傾聽、分析、判斷和積極做出應對(主動地稱贊或反對,挑戰(zhàn)或質疑)的“學”的過程,而評價只是學生“學”的過程中一種自然的反應。
因而,我在平時的教學中依據教學內容和學情,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學”中及時捕捉多方面的信息,大膽主動地做出各種應對,其中包括評價。這樣的評價就不會顯得機械、呆板,反而為課堂增添了活力,有利于學生藝術素養(yǎng)的提高。
在評價過程中,要注意融入情感教育,做到心誠意切,對學生高度負責。教師在評價中除了用熱情洋溢的語言,還可以抓住時機使用準確的肢體語言:一個鼓勵的目光,一個親切的微笑,一個有力的動作,為學生的一次演唱而陶醉,為學生的一次發(fā)言而領頭鼓掌,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師是多么欣賞自己,同學是多么佩服自己。我相信,恰如其分的肢體語言,讓它順其自然地出現,會讓一切“盡在不言中”!
真實、真摯、真情的課堂評價會促進民主的課堂氣氛,有利于營造師生愉快交流的心理氛圍,如果精彩的課堂如同師生的智慧共同烹調的一場“盛宴”,那藝術化的“評價”就是那佐餐中必不可少的調料,使課堂生輝,讓師生回味。
音樂讀書筆記10
迫不及待的拜讀了林遙作家詩集《俠音》,我很少關注詩歌文學之類,更別說古典文學,偶爾瞻閱下,也只是浮光掠影罷了。
但從第一輯"山河悲歡" 開始,就被《黃河》這首詩深深吸引住了,整首宏偉壯觀、大氣豪邁,白衣俠客氣宇軒昂、玉樹臨風。很佩服林遙作家大膽的運用各類修詞.讓人不輕易間穿越到浩浩蕩蕩的歷史洪流中。白衣俠客歷游黃河、敦煌、蒙古、西藏、遼東、江南、天山、邊關、巴蜀、長安等諸多名勝和地域,每到一處都詮釋著歷史文化、個人際遇、愛情的思考和感嘆。
遐想自己幻作清嬌霓裳伴隨白衣俠客經游萬丈狂瀾的'黃河、神奇富麗的敦煌、 景色秀麗的江南、烽火連三的邊關,花天錦地的長安...彼此依靠將那斑駁歷史完全體驗在山河之間,來完成一段浪漫而熾烈的愛情。
在第二輯的逝水殘韻中的“昭君魂”、“醉唐朝“詩歌中,感受到俠客在撫琴佐酒吟詩,雨衣們輕歌縵舞,來宣泄戰(zhàn)火四處時的無奈。“手揮五弦“詩集中更多浮想俠客在不同生活場景中的生活軌跡。想是在清塘月色下故園的游子、想是在高原上,祈禱的人群圍著火神中來享受自然陽光、想是背倚在菩提樹下的再次輪回、想是稀落著雨的江南古鎮(zhèn)那個賣花人……
而第三輯“席卷西風“'愛情詩歌像是當代“情書“,作者對愛情的渴望、執(zhí)著、樂觀。既浪漫又甜蜜,可以看得出作者對愛人濃濃的愛意。讀到此時不時還偷笑,心想作者還真是個情場高手呀!
非常感謝林遙作家贈于此書。讓我受益匪淺。
音樂讀書筆記11
《音樂教學新視角》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個系列叢書,是《中國特級教師文庫》中的一本,由教育部師范教育司組編,可見其后面強大的師資陣容隊伍,這套系列從書。特級教師是國家為了表彰特別優(yōu)秀的中小學教師而特設的一種既具先進性,又有專業(yè)性的稱號,多年來許多特級教師把他們對教育教學的思考和實踐經驗整理成文或撰寫成專著發(fā)表,出版,為推動我國中小學教育教學水平提供很好的材料。本書的作者吳文漪,系江蘇吳江人,1994年評為特級教師,北京市東城區(qū)燈市口小學音樂教師,音樂課程標準課題組成員,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和中國音樂心理學學會會員。20xx年被聘為人民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音樂實驗教材(小學)的副主編。在四十多年的教學生涯中,他潛心音樂教育的實踐與研究,逐步形成了“以欣賞中中心的綜合音樂教學”和“文化中的音樂教學”的教學特色,在我翻 看了幾頁后立即意識到這位特級教師這個稱號絕不是“水”的,含金量極高。從心理學,教育學,文學,史學等各個方面對本書進行了深入淺出地闡述,生動詳實地講解,給人以意猶未盡的暢快。
《音樂教學新視角》全書共有十個章節(jié)。在前言部分,作者就直面主題:音樂教育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才能,更重要的通過音樂教育培養(yǎng)具有綜合文化素質、全面發(fā)展的人才。他借用管建華在《世紀之交:中國音樂教育與世界音樂教育》一書中指出的那樣,“從當前發(fā)達國家的音樂教育來看,已經不把美育,技術作為音樂的目標,音樂教育的目標主要放在人的發(fā)展上”。這一觀點打破了音樂作為教育的附屬這一不全面的'觀點,把音樂提升到了一個更為重要而具體的位置之上。作者提出人的情感與豐富的文化知識有著密切的聯系,文化知識越豐富,情感也越豐富,人的素養(yǎng)也就越高,音樂教師不能僅滿足于專業(yè)知識的提高,還要重視文化知識的提高,特別是文學知識,因為文學與音樂的聯系十分密切。另外如美術,歷史,哲學,政治,自然科學等知識都應該懂一些,這樣才能豐富自己的情感。柏拉圖在《理想國》中說過:“受過良好音樂教育的人,可以敏捷地看出一切藝術作品和宇宙事物的丑陋,很正確地加以厭惡;而一旦瞧見美的事物,就一定會贊賞它們,很快樂地把他們吸收到心靈中,作為息的滋養(yǎng),因此也變成了高尚和優(yōu)美的性格。”可見藝術文化對塑造人格有著重要的意義,以上這些觀點給予每一位愛樂者都有很大的啟發(fā)。 書中的一些觀點解開了我心中多年的疑惑,也許是自己認識太淺薄了一直沒有搞明白什么是審美,認為審美只不過是人們口頭上高喊的優(yōu)雅的口號,真正做起來其實是很抽象的,在本書中第10頁處作者就 “音樂審美到底怎樣來提升音樂的價值”?
這個問題解開了我多年的疑惑: “音樂是聽覺藝術的另一個含義是,只有把音樂的音響轉化為人的審美過程,才能實現音樂的全部意義”的確如些,很多人說自己對音樂沒有感覺,不來電,那是因為在音樂中,人是一種客觀的形式,如果沒有審美主體人去接受她,音樂也就失去了他自身存在的意思與價值,這需要欣賞者具備必須的音樂知識和欣賞能力,這樣才能將物質的聲音轉化為具有內在精神表現力的音樂。作者尤其提到了,聽覺表象積累,社會實踐和豐富的文化知識是音樂思維的基礎,音樂思維對激發(fā)情感,豐富想象力,提高智力和記憶力有著重要的意義。這些讓我們意識到音樂對人自身的更深層成長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這本書在細細品讀后,感受到了此書不同其它以往的音樂類書籍:他擺脫了以往純粹的案例教學,投入了更多的人文理念來充實書的內涵,在閱讀的過程中給人以更深層次地文化思索,對于那些喜愛文學的音樂教師會更容易產生共鳴。以往的著作基本上從理論到理論,從技術到綜合地編寫,過于抽象,平庸;那些以案例為主的教材則缺乏理論性,經驗大于與科學,無法讓人產生深刻的反思;而《音樂教學新視角》這本書則更多地從音樂與文學方面來闡述,對于喜愛文學的教師來說更能激起共鳴,同時給重視音樂技能忽視審美教學的老師來說有給予了深刻的啟示,無論從理論層面還是實踐教學來說都是非常值得推薦的音樂人文類書籍。
音樂讀書筆記12
這個很榮幸的參加了領雁工程中小學教師培訓,使我學到了很多東西,也有很多深刻的體會。而我今天要寫的讀后感,就是在培訓上推薦的一本書——《中小學音樂教育》,它是一本綜合性的音樂期刊,它包括音樂理論、音樂作品、音樂教育、學術交流等等豐富的內容。其中的文章不僅開闊了我的專業(yè)知識層面,提高了我的音樂技能,更重要的是對我的教學思想產生了更深遠的影響,使我對新課改背景下的音樂教育工作有了新的認識,結合自己的教學情況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下面我談談讀后的感想。
目前,大部分老師已經注意到了培養(yǎng)學生自主能力的重要性,但有些時候還難免存在著機械式填鴨的做法,公式化的教學使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感受不到參與和思考的樂趣,自然會影響教學效果。在音樂課堂上,視唱練習是一個薄弱的環(huán)節(jié),也是我一直頭疼的問題,畢竟我們學校的學生都是沒有任何基礎的.樂理知識,所以對于這塊的教學,我想應該要重點抓。之前看過很多優(yōu)秀教師的教學,他們習慣的做法是先進行輔助的節(jié)奏練習,告知學生們歌曲中的重難點,這樣做的優(yōu)點是能讓學生盡快地掌握歌曲,但缺點是學生預先知道教學重點,很難活躍起來,甚至沒有興趣。我認為在教學過程中想辦法引導學生發(fā)現、解決能力的問題,效果會更好。
音樂課堂上對學生恰當的評價是激勵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的重要手段。對素質好的學生,因為它們的成功率比較高、自信心比較強,評價他們的學習可以嚴格一點,有利于促進他們更加勤奮,對于素質較弱的學要捕捉他們的閃光點,這樣可以激發(fā)他們的自信心,促進了他們的參與意識。
所以,我覺得結合以上三點來力求創(chuàng)把自己的教學提上一個臺階,而且要有創(chuàng)新,并且創(chuàng)新型的教師就應該主動反思、勤于反思。
音樂讀書筆記13
俗話說:“若給學生一碗水,自個必有一桶水”。作為一名小學教師,在暑假期間,更應該充實自己,待開學時更加優(yōu)秀的面對學生。充實自己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讀書,趁著假期,我讀了由王艷芳老師寫的《給音樂教師的建議》。里面剪短但具有代表性的課堂真實小故事,使我看到了原來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也正是成千上萬小學老師同樣面對的問題,王老師的解決方法也讓我受益良多。
紅色的封皮,薄厚正好的書讓人一拿到手就有趕緊讀下去的欲望!督o音樂教師的建議》記錄了一位從教二十多年的'小學音樂教師在教育教學生涯中的探索和感悟。她的音樂課上得非常鮮活靈動、貼近孩子、富有特色。書中一個個突發(fā)奇想的小妙招,一個個鮮活的故事,實踐性和操作性很強,非常實用,從中我們也看到這位教師的教育智慧和對孩子的愛心。
李鎮(zhèn)西老師為本書作序,序中有這樣一句話:我的書,你也可以寫。我這里所說的“也可以寫”,有個前提,那就是首先踏踏實實地做——做好每一天的教育。然后,用筆忠實地記錄自己的教育生活,包括自己的教育行為、故事、感悟,等等。只有做得精彩,才能寫得精彩;而精彩地寫,又能促使我們更加精彩地去做。
書中編輯了王老師的日常教學教育教學案例,分為五輯。第一輯穿越心靈的歌唱——暢享音樂;第二輯一切行動聽音樂——課堂管理;第三輯潤物無聲育桃李——德育滲透;第四輯帶上小耳朵出發(fā)——名曲賞析;第五輯徜徉在音樂的天堂——音樂活動。這些案例,涵蓋了德育滲透的、課程資源拓展的、音樂課堂管理等方面。每個案例也配了簡短的教學反思,這些反思也只是心靈雞湯式的思考導引。上海的陳璞老師點評此書贊道:從研究的角度來看,這樣的一種研究是一種敘事研究方法,屬于“質”的研究,這也是一線音樂教師比較容易入手的研究途徑。這樣的研究,要是從單個的案例來看,其本身的價值與對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推動力是有限的,但如果能像王老師一樣,在堅持中跋涉,在快樂中探索,“量變”最終能引起“質變”。這本書,印證了一名普通的小學音樂教師,同樣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成為一名優(yōu)秀音樂教師,乃至于成為一名音樂名師。
看完王老師的書我還有一些啟發(fā),音樂課就是音樂課,要讓孩子和語文數學課有明顯的區(qū)別體驗,我們不必拘泥于音樂課本,要以學生為中心,結合課堂實際情況上好每一節(jié)課,照顧到每一個孩子的感受和表現。比如在書中王老師上來一節(jié)別開生面的音樂課,因為一場“不期而遇的暴雨”,由于安全起見,多媒體不能用了,王老師就以這場“暴雨”為主題,發(fā)散學生思維,上了一節(jié)編創(chuàng)課。在課堂上編創(chuàng)不經使孩子們發(fā)散思維,鍛煉合作能力,而且想展示自己,有特長的同學還彈奏了有關暴風雨的鋼琴曲,孩子們發(fā)動大腦,用自己喜歡、熟悉的曲調來替換歌詞表達現在的心情,一堂音樂課好不熱鬧!孩子們不但鍛煉提升了音樂創(chuàng)編的能力,而且每個人都可以充分表達自己,特別開心。
剛工作的時候,學校單位要求每位老師每周都要寫教學反思或者教育小故事,記錄本周的工作,我當時很煩惱,覺得平時的課時那么多,課后作業(yè)比學生的還多簡直是煎熬,但是看了王老師的這本書我改變了這種膚淺的想法,在王老師的每一個課堂小片段后面,都有一小段自己的課后反思。名師尚且如此,更何況我們這些青年教師呢?實踐出真知,但是也要善于反思和總結,只是一味的埋頭去做還不行,還要回過頭去想、去思考,去總結。
上課有《問好歌》,下課有《再見歌》,還有《安靜歌》,“起立”“坐下”也都用音樂來表達,學生們除了學唱歌,還能聽故事、做游戲……這樣的音樂課哪個孩子不喜歡呢?我要深刻反思自己,在認真上好課本上指定的課程以外,多幫助孩子們開拓視野,讓音樂課堂充滿了創(chuàng)意和快樂!
音樂讀書筆記14
《中小學音樂教育》,它是一本綜合性的音樂期刊,它包括音樂理論、音樂作品、音樂教育、學術交流等等豐富的內容。其中的文章不僅開闊了我的專業(yè)知識層面,提高了我的音樂技能,更重要的是對我的教學思想產生了更深遠的影響,使我對新課改背景下的音樂教育工作有了新的認識,結合自己的教學情況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下面我談談讀后的感想。
一、激發(fā)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注重引導參與。
一節(jié)課的教學效果與孩子的心理狀態(tài)有著密切的聯系。生動有趣,引人入勝的教學,既能激發(fā)孩子們的學習熱情和求知興趣,也能促進學生深入思考,使學生自始至終以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和旺盛的精力參與活動。興趣能集中孩子的注意力,能推動學生不懈地學習。在音樂教學中,激發(fā)興趣的導入方法很多,故事法、游戲法、情境法、討論法、投影法等等,但根據所教的內容做到新穎別致,豐富多彩,運用得好會使學生產生獲取知識的興奮狀態(tài),這樣孩子們對音樂課就會產生濃厚的興趣。
二、培養(yǎng)興趣,調動參與
目前,大部分老師已經注意到了培養(yǎng)學生自主能力的重要性,但有些時候還難免存在著機械式填鴨的做法,公式化的教學使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感受不到參與和思考的樂趣,自然會影響教學效果。在音樂課堂上,視唱練習是一個薄弱的環(huán)節(jié),也是我一直頭疼的問題,畢竟我們學校的學生都是沒有任何基礎的樂理知識,所以對于這塊的
教學,我想應該要重點抓。之前看過很多優(yōu)秀教師的教學,他們習慣的做法是先進行輔助的節(jié)奏練習,告知學生們歌曲中的重難點,這樣做的優(yōu)點是能讓學生盡快地掌握歌曲,但缺點是學生預先知道教學重點,很難活躍起來,甚至沒有興趣。我認為在教學過程中想辦法引導學生發(fā)現、解決能力的問題,效果會更好。
從目前音樂教學現狀看,大多數老師都已注意課堂上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能力。但個別還存在著“滿堂灌”的現象,這樣學生處與機械接受理解的地位,體會不到參與之樂,思維之趣,成功之悅。視唱教學一直是音樂教學的一個薄弱環(huán)節(jié),在進行視唱練習時,以往的做法是:教學生認清唱名,視唱前就做一些輔助性的節(jié)奏練習等。如介紹歌譜的.旋律特點,該注意的某些音樂符號,歌曲中重難點拎出來做預備視唱練習,反復練習直到“學會”。這樣做的優(yōu)點是學生對于歌譜的認識和音樂理論知識由陌生和困難逐步了解學會,弊端是學生由于預先知道了教學中的重點,課堂氣氛很不活躍,甚至沒有興趣,建議教師在教學中嘗試引導學生提高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及時評價,積極參與
音樂課堂上對學生恰當的評價是激勵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的重要手段。對素質好的學生,因為它們的成功率比較高、自信心比較強,評價他們的學習可以嚴格一點,有利于促進他們更加勤奮,對于素質較弱的學要捕捉他們的閃光點,這樣可以激發(fā)他們的自信心,促進了他們的參與意識。
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生動活潑地、主體地得到發(fā)展,是素質則其人教育的靈魂。興
趣是學習的情感因素,參與是學習的行動因素”。興趣是參與的“向導”,參與是吹遍興趣之花的春風。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把握好興趣和參與這一對孿生的姐妹,其實質就是要確立好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音樂教學中重視對學生學習的評價是激勵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的催化劑。對素質好的學生,因為它們的成功率比較高、自信心比較強,評價他們的學習可以嚴格一點,有利于促進他們更加勤奮,對于素質較差的學要捕捉他們的閃光點,如個別五音不全的學生,他歌唱得不好,但吹口琴、吹豎笛、敲打擊樂比較好,教師應及時的評價“很不錯,以后還要多練!奔ぐl(fā)了后進生的自信心,促進了后進生的參與意識。在教師的幫助下,使學生們在不同的起跑線上自我完善。
所以,我覺得結合以上三點來力求創(chuàng)把自己的教學提上一個臺階,而且要有創(chuàng)新,并且創(chuàng)新型的教師就應該主動反思、勤于反思。
總之,《中小學音樂教育》以豐富的課堂教學形式表達出來,很好地幫助了我們音樂教師整理教學思想,提升了教育理念,并積極探索與實踐的結合,特別注重把教學理論和研究成果運用于實際教學,指導教學工作,同時也注重將教學經驗總結上升到理論層面。讀了此雜志,讓我感觸很深,留給我思考的也很多
音樂讀書筆記15
教師,不能不讀書,因為唯有書香能致遠;教師,不能不讀書,因為學生時刻在進步!}記
《走在行知路上》是鄉(xiāng)村教育家楊瑞清先生所著。書中平白的話語,平實的文字,平常的生活,平凡的崗位,就像楊先生質樸的話語一樣平易近人,然而書中許多教育的故事讓我久久不能遺忘,像《八顆柿子樹的故事》、《夏令營中是較量》、《校園、花園、果園》、《守住寧靜》等深深地感染著我、激勵著我。
從楊瑞清先生那些樸實的話語中我著實感到這位鄉(xiāng)村教育家的不平凡:畢業(yè)時,原本有機會留在城里的他,卻主動和同學一起要求到最苦最偏僻的鄉(xiāng)村小學當教師;“升遷”為的團縣委副書記,卻硬是“辭官”回到五里小學:“適合做青年團工作的人不少,不缺我一個,扎根鄉(xiāng)村教育的人不多,不能再少我一個!睆倪@句話中,我深深體會到楊瑞清先生對農村教育的執(zhí)著與熱愛。
探尋楊瑞清先生的成長歷程,我深刻地感覺到,行知小學的'成功之路,使我看到了堅忍不拔的信念力量,正是陶行知思想對他的深刻影響,正是他對陶行知思想的執(zhí)著,才會讓他選擇到偏僻農村,三十年如一日地實踐著自己的教育理想。我們每個老師在剛邁出校門時,都曾懷抱著美好的教育理想,但隨著時間推移、歲月流轉,這份理想已是慢慢變淡,漸去漸遠,甚至不復存在,于是我們每天所從事的教學便成了工作,不再是一份事業(yè),而以這樣的心態(tài)對教育,只能出現職業(yè)的倦怠。楊瑞清的成功,在于他對教育的美好追求,在于他但他始終如一地堅持,面對行知小學辦不下去的挫折也不曾放棄,在困難前面,他選擇了迎難而上,一種對教育的忠誠不渝地堅持。
在書中,楊瑞清始終把賞識教育和樹立孩子的自信心作為教育一個重要原則。在他的言談中時時會出現兩個詞:舒展和自信。他強調,教育要關注學生一生的生命狀態(tài),要培養(yǎng)學生對美好事物的感受能力、對幸福的感受能力。讓他們感覺到通過自己的誠實勞動,讓自己這一輩子幸福起來。他還在書中告訴我們,教育的本質是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不僅愛孩子,還要愛孩子的家長,愛社區(qū)的老百姓,愛國家,愛人類。教育就是要引導學生愛同學、愛父母、愛老師、愛社會,讓每個生命都成為“愛的源泉”。
楊瑞清先生在演講中發(fā)出了這樣的名言:農村教師可以不進城,可以不提拔,也可以不發(fā)財,但是不可以不自信,不可以不快樂,不可以不成長。他還把教師的成長歸結為20字成長準則:躬于實踐,勤于讀書,善于交友,精于思考,樂于動筆。
當楊先生把一所在中國有千千萬萬個默默無聞的五里小學辦成蜚聲國內、譽滿國外的知名學校后,明確地提出京浦口區(qū)行知小學的學校目標:“上千農家子弟健康成長的現代校園;上萬社區(qū)農民終身學習的精神家園;眾多城市學生盡情體驗的鄉(xiāng)村田園;無數有識之士熱情共建的文化樂園”。
楊瑞清,這位走在行知路上最前沿的領路人,除了留給我們太多的感動和敬佩外,還留給了我們對行知思想的深刻理解和對行知思想的具體實踐,也同時留給了我們對教育、對工作、對事業(yè)、對自己的思考,如何做一名新時期的教師,他已經用自己的真實行動給了我們最好的回答。盡管我們還會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面臨許多的困難和挫折,但只要我們自信、執(zhí)著和堅持,相信信念的力量,就一定會尋找到教育的“烏托邦”,收獲理想的教育,辦出學生幸福、家長滿意、社會認可的人民教育,讓我們所有的島城孩子都能享受最優(yōu)質的教育,成為品學兼優(yōu)的社會有用之才!
【音樂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讀書筆記11-12
經典讀書筆記11-25
音樂的說說02-14
讀書筆記匯編11-02
童年讀書筆記11-05
簡愛讀書筆記精選10-18
哈姆雷特讀書筆記11-03
《楊家將》讀書筆記01-23
讀書筆記的寫法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