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讀書筆記通用15篇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讓我們好好寫份讀書筆記,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么你真的會寫讀書筆記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目送讀書筆記,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目送讀書筆記1
在朋友家小聚,在其書房看到龍應臺女士所著的《孩子你慢慢來》,為其所寫的溫情的親情和坦率的詞匯所感染,于是果斷借閱,讀后意猶未盡,發(fā)現(xiàn)這是她系列人生書作的第一冊。于是四處尋找第二冊、第三冊,偶然在一個高鐵站等車時在車站書店發(fā)現(xiàn)了龍應臺女士所著之人生三書《目送》,于是欣喜之中果斷買下。
這本書共有散文七十三篇,有人曾認為它就是二十一實際的《背影》,作者以獨特的、深邃的視角對父母之情,兄弟朋友之愛,對兒子之念進行闡述和描寫。在她的筆下,寫到她的父親用廉價的小貨車送她第一次去大學任教時因羞于自己的小貨車掉頭而去的背景,愧于父親癱瘓時因忙于工作而未能在醫(yī)院伺奉父親而留下父親低垂的背影,以及對父親的去世,她目送父親的棺木在推入火葬場的背景;對于她的母親的逐漸老去,甚至已經(jīng)不太記得她的女兒的名字和容貌,作者陪著她母親去陽明山旅游,第一次帶她去坐了捷運快車,看著她母親坐在凳子上拍照時時亮卻迷離的眼睛,她看到了旁邊另外一個老人的背影,母親的形象變得更加嫻靜,更加清晰,也更加孤單,作者于是花了更多的時間去陪伴她日益衰老的母親;更是陷入母親坐火車時記掛著“家”而嚷著“天黑我要回家”凄然聲音的深思:母親要回的.家,不是空間,而是一段時光。
對于孩子,作者如世間的萬萬母親一樣,目送著兒子的背影慢慢長大,目送著兒子的背影從蹣跚學步到步入學堂、從兒子剛入學堂時的怯怯眼神而不斷回望到十六七歲時埋怨母親管束太多而毅然離去留下不再回頭的背影,到上了大學之后,甚至是連同坐一臺車時兒子也是戴著耳機聽著只有他一個人呢能聽的音樂,留下他高高瘦瘦的背景在公交車開走前的公交站臺。于是,慢慢的,慢慢的了解到,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她的緣分今生今世就是在不斷的目送他的背景漸行漸遠。父母永遠都是站立在小路的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對于幸福,她說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時時恐懼;幸福就是尋常的日子依舊;幸福就是你早上看著她的背影揮手說再見的人,晚上又平平安安的回來了;幸福就是你還有時間等著頭發(fā)白了、背已駝了、用放大鏡艱辛讀報的父母,他們還能走到街角買兩副燒餅油條回家再叫你起床。所以,時間,總是無法停留,就如數(shù)不清沙漏里邊的沙子還有多少粒,也聽不見沙漏流沙的速度能否不在加快,但是唯一可以百分百確定的是,那沙漏不停的在漏、不停的在漏。
是的,生活的壓力,壓得我們有了逃避回家冠冕堂皇的理由,對于我們日漸老去的雙親,我們真正花了多少時間和精力在他們身上,我們能夠給予他們的又有多少時間和精力,我們能夠給予的往往只有逢年過節(jié)的回去聚首,甚至是偶爾的幾通電話,父母給予我們的卻是無微不至的關愛,無窮無盡的牽掛。孝道是我們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立人之本,莫要等“子欲養(yǎng)而親不在”,莫等閑,不管工作有多忙多累,想想父母送你出去讀書時因揮別而吃吃不能放下的手臂,想想父母在你毅然決然轉身離開時隱蘊在眼眶中的淚水,多陪陪父母,因為留給我們的時間真的不多。對于孩子,我們如自己的父母一樣,開始注視這孩子成長的背影或歡欣或憂傷,我們能交給他們的也是自己逐漸逝去的時光,所以,教育孩子,善待父母,以身作則,從心做起......
目送讀書筆記2
龍應臺在《目送》這本書里寫下這么一句話:“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
初讀這本書,一開始我也不太明白這句話的意思,但當我?guī)啄旰笤倌闷疬@本書,這句話卻最令我感慨萬千。不知道是際遇的輾轉,還是思想的沉淀,讓我對這本書深深懷念。
想起這幾年走過的路,路上的人、事、物,像是一部漫長的電影。劇中情節(jié)跌宕起伏,或是平淡如流水,我都這么堅持著走過來了。而我也是帶著這種信念過好每一個當下,是激勵,也是經(jīng)驗,F(xiàn)在,每當在學?吹叫逻M來的初中生,我都忍不住喟嘆。一方面是感嘆逝去的如歌歲月和年輪的蒼老;另一方面,卻想起那時初出茅廬的自己,天真單純,膽小脆弱。
剛離開家的孩子,看起來是那么可憐、無助,遇到困難動不動就哭,第一個想到的總是父母?墒牵@是她邁向成長的第一步,畢竟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父母不會陪我們一輩子,誰也無能為力。那時她還不懂偽裝,傻得不能再傻,最真心的話三言片語就被所謂的好朋友騙去,得到最多的也只是欺騙和背叛。她就一直想著:為什么交個朋友這么難?然后再一次地相信,再一次地被傷害……最后在眼淚中才真正明白:這就是生活,這就是成長。
有時候回到家向父母訴說,還沒開口,眼淚早已放任成滂沱。一瞬間,那些過去的委屈,難過,像是噴涌的泉水,怎么都止不住。時至今日想起,也都十分酸楚,我不知道在別人的成長史中,有著怎樣波濤洶涌的故事,但在我心里,那是我前所未有的經(jīng)歷,也是我在今后的.日子里最珍貴的寶藏。在那時我就明白,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過。
如今,我已是一名正式的高三學子,眼下等著我的是高考。路途上伙伴眾多,而真正能陪伴自己的卻沒有一個,父母也已然不能給我們更多的幫助了,唯一能做的就只是認真學習,努力完成自己想要完成的事。因為這是夢想,只有靠自己一步一步積累,才能鑄就新的輝煌和高度。
有些路,只能一個人走。
目送讀書筆記3
初次看到這本書,是在朋友家做客,就放在她的枕邊。隨手翻開來看,恰好看到那篇。文章結尾說到: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頓時,眼角融化,因為內心的觸動。于是,隨即便也去買來讀。
確實,《目送》吸引了我,對親人,對家庭,對生活,這些我們天天要面對的,我們已經(jīng)熟悉到視而不見,忽略不計的,讓我們喜歡也讓我們無奈的一切的一切,龍應臺作了真切的描述,觸動了人性的柔軟,善良和美好。當然更多的是共鳴,因為她所提出的正是我們這一代人所共同面臨的問題和困境,我在欣賞美文的同時,似乎也在討教對人生、對社會、對親人如何交往的真知灼見。
這些年來,漸漸懂得,不論自己做多大的努力多少的'嘗試,在父母心中,就如龍應臺所寫,依舊是“背影漸行漸遠”。人,得于父母賜之生命,本來就是新的個體開展一段新的旅程,總歸是要自己往前走。他們至多只能陪著走一段,將我們渡過初始的跌宕流域,然后便在那渡口,開始無望而甜蜜的目送和等待。子女也須知道,這是回不了頭的單程旅行,所能做的,只有感恩了。
在閱讀這本書過程中,你不得不敬佩龍應臺觀察的精細,對父母,對孩子,對生活中的種種人和事,因為她是用心在體驗這一切。她的文筆優(yōu)美而細膩,將這些生活中的點滴娓娓道來,那些情感也如流水般涌出筆端,躍然紙上。在閱讀過程中,你也不得不敬佩龍應臺概括的精到,我們必須抓緊時間享受我們和親人在一起的感覺,否則一切將漸行漸遠,一切都不可復制。在閱讀過程中,你也不得不敬佩龍應臺人格魅力,你會不自覺地在她的引領下忘卻這世上的所謂正事,大事,要事,把目光聚攏到自己身邊的人和事上,而這些正是你應該關注的正事,大事,要事。
目送讀書筆記4
我看臺灣女作家龍應臺的一本書《目送》,《目送》中的龍應臺在兩個身份間游走,向左是作為父母的女兒,目送“前一代”的老去。向右是作為子女的母親,目送“下一代”的青春。龍應臺以自己的經(jīng)歷告訴我們要化解橫梗在三代人之間的沖突或矛盾,不僅需要善孝,也應該更多地嘗試去尊重家人。
我對其中的《目送》一篇感觸最深,“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蔽液透改浮⒑⒆雍臀抑g又何嘗不是這樣的!我們常以為父母老了,背佝僂、牙不能咬、腳不能走、車不能開、高跟鞋不能穿,都是理所當然,恰如當年父母在面對我們青春叛逆期時那樣的模樣,以自己之心度親人之腹,用溫柔封堵合理的訴求,一切,還堂而皇之冠之以“愛”的名義。讓父母們“繳械”的理直氣壯,父母,不能因為“老”,而失去必須的注視與尊重。也許是歲月增長,人的心也越來越容易憂傷。曾經(jīng)視若無睹的東西,在不知不覺中,也在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跡。越來越開始在乎起父母越來越多的皺紋,也更開始擔憂起孩子越走越遠的腳步。
孩子離開我們,獨自在外打拼,做父母的又何嘗舍得,只愿孩子將來終能明白,現(xiàn)在的付出是為了更美好的未來。因為做兒女的要明白,在父母的有生之年,讓他們的眼睛多點落在兒女的面孔上,而不是含淚看著兒女漸行漸遠。做父母的也要明白,孩子不是你的附屬物,“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你能給孩子的只是精神上的慰藉和支持,讓他學會獨自體會孤獨、挫折、失敗等種種坎坷,學會與人分享努力過后的豁然開朗和欣然喜悅,這才是真正的愛,因為“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過。因此,在有限彼此擁有的時間內,無需因“下一代”特定時期的共通行為而落寞和酸楚,學會尊重于青春的肆意,因為尊重他們,就是尊重曾經(jīng)的自己;蛟S,若干年后,那時的他們也會像現(xiàn)在的我們一樣發(fā)現(xiàn),其實父母過街時伸過來的手,肥肥短短厚厚,很暖很暖。
這真的是一部好書,寫的那么細膩、真實、感人、有哲理,好像每一段話,每一件事,都發(fā)生在我們身邊,我們每個人也都曾或多或少經(jīng)歷過。我們每個人在這里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這里的“我”又是多少個我們的寫照。這本書與其說是龍應臺對自己生活的回顧和反省,到不如說是照出了我們每個人的成長歷程,照出了我們生活中所忽略的最珍貴的事物,那就是愛。
目送讀書筆記5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的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訴你,不必追!赌克汀
正值人生的大好春光,有大筆的時間可供揮霍和享受,重頭來過。有那么一群人嚴厲地指責你,不厭其煩地勸阻你,苦口婆心地教育你,在你看來,荒誕,不可理喻,甚至充斥著可笑。你躲,他找;你逃,他追。你對他們的任何一句話都聽不下去,他們太煩了,太嘮叨了,你覺得他們是錯的,他們的言談舉止,令你面上無光。你討厭他們。
你向人生的大道邁步走,他們站在大道的另一段無可奈何:因為,你向他們擺手:不必追。
恰巧,這就是我。
恰巧,在我人生最迷茫的這段日子,我碰到了它——《目送》。父親的離去,母親的失憶,兒子的叛逆,她焦頭爛額,卻讓我看到了一個母親最真實的后悔,心疼和關心。她并沒有強行說教,她只是把她人生中犯的錯誤心平氣和地寫了下來,僅此而已。
很平凡的調子,就像生活的'細水長流,一首淺淺的歌,悲喜都看不出來了,過去了,便過去了吧。并沒有刻意地論述什么,也沒有空喊口號,叫人一定要做到什么。只是默默的,默默的……時間似乎停住了,那一刻,給了我無限的思考天地,我并沒有執(zhí)意去領悟什么,只是緩緩地,緩緩地……然后,我發(fā)現(xiàn)自己做錯了,不過,現(xiàn)在還來得及,于是,我笑了。
我做錯了,我錯解了他們的關心,我對他們不屑一顧,大吼大叫,我和他們唱反調。我后悔了,我回去了,我趕上了,然后受益終生。
你會發(fā)現(xiàn),他們強逼著你做的事情,十有八九都對你有益。這所有不中聽的話語,都幫到了你大忙,孩子,他們只是盡他們所能,想讓你不走他們之前走過的彎路,少吃點苦頭哇。于是你大驚而折返,長吁一口,他們還在,他們依然關心著你,你并沒有遲到,也并沒有來不及,你趕上了親情這趟列車——它還在等著你。
我不再那樣做了,那樣會傷他們的心。我應該關心他們,他們付出太多太多了,我希望他們的臉上能擺托生活壓力所帶來的陰影,充滿向日葵樣的美好。
我知道,我終究還是會站在目送的街頭望著你們離去,可是,那時,我定不會后悔和失望,滿滿的愛意充溢在心里,因為,這是我們的緣分,下輩子,我們依然會重逢在一起,共迎風雨!
目送讀書筆記6
細雨婆娑,老樹抽出新芽,枯木又開花,光陰讓四季走了一輪又輪,也讓父親眼角長出皺紋,讓母親挽起的青絲混雜了白發(fā)。在光陰的故事里,每個清晨都氤氳著母親煮早餐的溫柔,在時光堆砌的大房子里,一磚一瓦都
是父親堆砌的堅毅,在未來的圖騰里,一筆一畫是我對父母的承諾。曾經(jīng),我也像龍應臺筆下的兒子安德烈焦躁,孩子氣,任性,我有過無不及,當我學會站在父母的位置思考,去感受到父母對我那份深深的寵愛時父母卻已日漸老去,在生命的長河上將與我漸行漸遠直至生死兩隔。時間是一只藏在黑暗中的溫柔的手,在你一出神一恍惚之間,物走星移。我親愛的'父親和母親滿懷期待目送著我在成長路上行走,蹣跚學步到穩(wěn)步單車,咿呀學語到出口成章,黃發(fā)垂髫到青絲及腰……我愿時光是個善良的人,讓我有生之年能讓父母幸福,我愿時光是個魔術師,能撫平父母臉上的皺紋讓白發(fā)變?yōu)踅z,我愿時光能慢一些。
無論過去多少年我依舊會記得大雨滂沱的那個夜晚母親撐著傘來接我,漆黑的夜幕里,滴答的雨聲里,母親微涼的手牽著我往家的方向走去。多少年后依舊記得父親厚實的手牽著我肉嘟嘟的小手走在傍晚的田埂,夕陽把
我們一大一小的影子拉的很長很長……我站在記憶的這端看著往事里的片段,目送著母親牽著長發(fā)微濕的我穿過雨幕消失在黑夜中,目送著父親帶著小小的我在夕陽下越走越遠消失在地平線那邊……
目送讀書筆記7
細雨婆娑,老樹抽出新芽,枯木又開花,光陰讓四季走了一輪又輪,也讓父親眼角長出皺紋,讓母親挽起的青絲混雜了白發(fā)。在光陰的故事里,每個清晨都氤氳著母親煮早餐的溫柔,在時光堆砌的大房子里,一磚一瓦都是父親堆砌的堅毅,在未來的圖騰里,一筆一畫是我對父母的承諾。
曾經(jīng),我也像龍應臺筆下的兒子安德烈焦躁,孩子氣,任性,我有過無不及,當我學會站在父母的位置思考,去感受到父母對我那份深深的寵愛時父母卻已日漸老去,在生命的長河上將與我漸行漸遠直至生死兩隔。時間是一只藏在黑暗中的`溫柔的手,在你一出神一恍惚之間,物走星移。我親愛的父親和母親滿懷期待目送著我在成長路上行走,蹣跚學步到穩(wěn)步單車,咿呀學語到出口成章,黃發(fā)垂髫到青絲及腰……
我愿時光是個善良的人,讓我有生之年能讓父母幸福,我愿時光是個魔術師,能撫平父母臉上的皺紋讓白發(fā)變?yōu)踅z,我愿時光能慢一些。
無論過去多少年我依舊會記得大雨滂沱的那個夜晚母親撐著傘來接我,漆黑的夜幕里,滴答的雨聲里,母親微涼的手牽著我往家的方向走去。多少年后依舊記得父親厚實的手牽著我肉嘟嘟的小手走在傍晚的田埂,夕陽把我們一大一小的影子拉的很長很長……我站在記憶的這端看著往事里的片段,目送著母親牽著長發(fā)微濕的我穿過雨幕消失在黑夜中,目送著父親帶著小小的我在夕陽下越走越遠消失在地平線那邊……
目送讀書筆記8
讀了龍應臺的這篇“目送”,心里有一陣酸楚。雖然文章在述說著自己的故事,但我卻覺得里面寫的那兒子就是我的影子。從小到大,從上學到上班,從欲走還留到不再回首,諸不知每一次的啟程,都有一對關切的眼神在背后凝視著。是因為越來越獨立了,還是越來越忙碌了,甚至有時連再見都沒說就走。 “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景漸行漸遠。” 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在書的前半部分看到這句的時候,對于“目送”這個詞,對于此間深意,原來并沒有完全了解透徹。原來,人生就是一場目送的過程。少時,是父母看你漸漸長大,羽翼漸豐,目送著你的背影,無論從距離上還是心理上,都離他們越來越遠。等到自己有了家,有了孩子,等到自己也慢慢年歲漸老,父母一天天皺紋和白發(fā)增多,牙齒慢慢掉完,聽力和視力變壞,脊背慢慢佝僂起來,力氣越來越小,卻越來越小心翼翼地渴望你的細心注視的時候,你才會發(fā)現(xiàn),“目送”的角色換了過來。你在他們生命的后期,看著他們慢慢與周圍的人變得陌生,慢慢不敢再走入人群,甚至慢慢遺忘了你的樣子卻還記得你少時的名字;你看著他們一天天變得衰弱,連站也站不穩(wěn),手不再靈活,什么都拿不起來,回到需要照顧的嬰兒時的狀態(tài)。再想想他們操勞一生,如今變成這個樣子,你會是怎樣的心酸?
你會開始在打電話的時候,想竭力地聽清楚從他們嘴里喃喃而出的不甚流利、不甚清晰的話語;你會想看到他們喊你的名字,對著你笑;你會希望他們在長久呆坐、不發(fā)一語的時候,跟你說一句完整的`話;你會想看到他們直直地站在陽光下,如以前那般大聲念著曾經(jīng)最喜歡的那首詩??可是,你明知道,他們一天天衰弱下去,就像將要燃盡的蠟燭,只剩最后的一簇小火苗在風里飄忽,而你卻無能為力,只能看著它在你面前慢慢熄滅,看著那最后一抹青煙就這么消散在空氣里,再也觸摸不到??
蠟燭燃盡了,仿佛你這大半生心理上的依靠就不見了。那盞燭光,清晰地留在心里,讓你有勇氣,繼續(xù)自己的旅程。袖說,不要感悟這樣深吧,看得人難受。是的,當我看完這書的時候,也是那樣揪心得難受。可是,我們不也一樣要看著他們變老么?那么,就在還能夠的時候,多給他們一些注視吧。因為,總有一天,我們也得要有勇氣象他們一樣,看著自己慢慢變老。
雞痤,咋樣,老郭真??
目送讀書筆記9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边@句話是我看這本書的初衷。
不喜歡離別,更不用說目送,無論是送與被送?傆X得親友離別很難過,這個送別的形式更讓人傷感。所以我遠行是很少讓人來送的,我害怕在我的一個轉身會看到落淚的雙眸;我也很少去送別人,我恐懼自己那種無奈的不舍。但龍應臺讓我對目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目送》中的孩子告別母親,一個人踏上那條每個人必經(jīng)的道路。在告別的時候,母親目送著孩子漸行漸遠的背影,站在斑駁小路的`這一端,看著背影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眼睛里流露的風霜是歲月留下的痕跡。她舍不得孩子去受苦,去接受歲月的洗禮。母親太懂得這條路上的艱辛,當年的她也向往過,義無反顧過,然而也跌倒過,流淚過,但,不后悔。如今她只能放手,讓孩子自己走,因為——
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
我是準備要一個人踏上征途嗎?
前邊的孩子轉身離開的時候眼中有不舍,有對前方未知事物的畏懼,但更多的是喜悅憧憬和睥睨一切的自信。他面帶微笑邁出了第一步,留給母親一個“不用追”’的背影。哪怕前方荊棘遍地,被扎得遍體鱗傷,也絕不回頭。
這條路上的艱辛,只有自己懂;這條路上的風景,也只有自己欣賞才能會心一笑,這條路上的果實,只有自己采摘才更覺得甘美,這條路的盡頭,也只有在別人最后的目送中,自己走。
世間大小小起起落落的事,最后還是沉寂于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目送》所描寫的都是人們所經(jīng)歷的,所以能引起人們的共鳴。讀《目送》總有想流淚的感覺,為逝去的或正在遠去的親情,挽留不住的是匆匆的生命腳步,能留下的就是記憶;讀《目送》懂得了對于生命,最好的態(tài)度不是挽留,而是珍惜;讀《目送》有些更深的感悟:再多的遺憾不舍都不過是生命的過程,我們只能往前走,用現(xiàn)在來填補過去的空白和傷口,帶著愛和釋懷與生命和解。
書的封面是大塊大塊深深淺淺的綠,這是大自然的顏色。時間在流逝,物是人非,只有足下的這片土地沒有變。這片綠濃得化不開,誠愿一切都好,一起解開這個世界的綁起的結。
目送讀書筆記10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訴你:不用追!弊x龍應臺的《目送》,文筆華美又犀利,深邃而感傷,用一字一句打理起難以裝裱的往昔,回首處皆成難以忘懷的風景——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
《目送》里的七十三篇散文,字字珠璣,從父親的猝然長逝、母親的失智衰老到兒子的疏離淡漠、朋友的關懷牽掛,再到兄弟的相依扶持,從孤獨和脆弱到失敗和放手,從纏綿悱惻到絕然虛無,龍應臺寫盡了幽微,如燭光冷照山壁。
作者視角所及之處,有萬商云集的生動,有貧弱者舉步維艱的酸澀。古老暗深的巷子,漂泊駝背的少年,耄耋修鞋的老人,作為下層市民生活的一個微小切面,片段式的畫面一幀幀構成老城街頭巨幅的生活布景,權力地位的差距橫亙成不可逾越的鴻溝,硬生生地把他們拽向了社會的底層,難以翻身,不見天日。
我看到生活在作者的筆下飄搖著美麗,平民在不為人知的角落活得豐盛而莊重。我們總要直面命運的殘忍,獨對生活的蕭索,被這個世界打磨得光明磊落。
作者用散文的方式,沉淀著生命的悲歡離合。她娓娓道來,溫情的語言,慈悲的筆調,母親形銷骨瘦的輪廓,惶惑不安的神情,每一筆都極盡刻畫,細致描摹,伴隨著每一次哄勸寵溺的口吻,直抵心臟,發(fā)人深省。縱然歲月讓他們活成了雞皮鶴發(fā)的樣子,至少還有雪泥鴻爪的印跡供他們在人生遲暮時咀嚼回味。
讀龍應臺的文字,溫柔低回的筆觸,字里行間飽蘸了憐憫與深切,是對今時畫面的描摹,也是對往昔歲月的喟嘆,那么懊悔,那么傷感,讓讀的人滿心不忍,仿佛要落下來淚來。記憶里閃閃發(fā)光的零碎片段,父親威嚴昂揚的面容,寬厚溫暖的掌心,母親熟悉柔軟的懷抱,有意無意的`碎語,最終都化作一抹翩若驚鴻的悵然。
《目送》里包含著鮮少的第二人稱視角,親切自然得仿佛要感同身受,無法忽視每一次凝視、每一個神情背后凜冽的愴然。從懷念母親的年輕、陪父親參加同學會開始,空氣里盡是記憶發(fā)酵的味道,急促而濃烈,細細密密地從遙遠的年代趕赴這一場生死之約,生怕錯過與這個世界的最后一面。
春蒸秋嘗的平凡歲月,該如何去目送這場靜默盛大的別離;晴耕雨讀的單薄時光,要如何承載起黃泉碧落天人永隔的蒼涼。
呆滯的凝視,熾熱的目光,垂死的回望,在將來的某一天,我們都要遍數(shù)經(jīng)歷。極力地想要拖拽著時間疾行向前的腳步,想要留住和他們有關的一切,無論是精致深沉的,還是瑣碎冗雜的,掛不斷的電話,說不盡的絮語,希望生命的劇幕不要落下,曲終人散的那一天永遠都不要到來。
“媽媽是那個搭了'時光機器'來到這里但是再也找不到回程車的旅人。”而我們,又何嘗不是呢。
生命越往后,想要責怪的人就越少,因為明白生活的不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身不由己。我們終將讀懂別人不經(jīng)意流露的風霜,也會對自己的顛沛流離心疼輾轉。
與君百歲,終須一別。
每每想到這八個字,我們怎么能不溫柔。作者豐盈飽滿的情感,變換獨特的視角,使我們懷著悲憫的眼光去看待這個世界。一個背影,一次回首,都有了溫度,所有的情緒都變得柔軟起來,所有的不順遂都能夠莞爾一笑,嫣然無方。此后,千山暮雪,長亭短亭,當不吝惜溫柔悲憫,永遠天真赤誠。
我們總是喜歡極盡渲染描繪一個時代的蓬勃野心,卻忽視它帶給我們的悲憫與愛,平凡生命的呼嘯與堅持。面對遺憾和不舍,我們只能一直往前走,不辜負,不回頭。也相信歲月會風平悲愴和蒼涼,每身孤獨都擁抱共鳴。抑或疏遠寡淡,抑或各自為安,世界不曾寬容,愿所有的遺憾都能釋懷,所有的希冀都能抵達。
歲月恩慈,余夢可溫。翻過《目送》的最后一頁,窗外,花枝春滿,驚鴻照影。
目送讀書筆記11
封面并不出彩,但奇怪的是,這本書總在我面前滑落,我不得不一次一次從地上把它拾起來。候機時間尚有余,我翻開了這本書。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边@是我第一眼看到的文字,當場就挪不開腳步,眼淚嘩嘩地流下來。
還能追什么呢?還能追回爸爸媽媽嗎?甚至連他們的背影也不曾記得是什么模樣。
最近總會這樣,無端地就傷感起來,意識到時眼淚已流了一臉。姐姐跟我說她也是這樣“也許,過了媽媽的百天就好了吧!苯憬阏f。
可我不知道我什么時候能夠痊愈,有很深的無助感,特別是遇到讓我糾結的事情的時候,這種感覺就特別強烈。最記得有一次跟媽媽講一件我不太占理的'事,本以為媽媽會有什么相左的意見的,誰知道媽媽一點不考慮別人的感受,毫不猶豫地站在我的一邊,根本一點原則性都沒有,所想的只有一點就是我的孩子不能受委屈。這才知道,世間真的只有爸爸媽媽才會這樣無條件地,無原則地愛自己的孩子。
目送讀書筆記12
對于龍應臺的了解是由她的《目送》一文。后來才知道,《目送》是一本散文集。集子里,滿滿的都是作者對于人生的感悟。其中龍應臺將對親人真摯、又很復雜的情感表達得十分真實。
朱自清在《背影》中寫道,因看到父親為自己擔心操勞的背影而油然而生的心酸;龍應臺則寫了兩種背影。一種是目送父親離開人世,另一種則是看著兒子慢慢長大。漸漸只能遠望兒子高大的'背影。文章抒發(fā)的是一種不舍,卻又不得不舍的心情。作者身為人子,身為人母,經(jīng)歷了大半輩子,回首往事,內心泛起點點漣漪。
“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在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碑斪髡哔康匕l(fā)現(xiàn)當年的小男孩已經(jīng)長成大人、自己也無法隨時隨地的陪在兒子身邊了,心里有幾分落寞。
全文的感情基調有些壓抑,語言卻十分真誠。如今我們也生活在父母庇護的翅膀下。卻未曾報答過什么,小時候我們總自顧自地一往直前,好像探險之路絲毫不艱險,我們去忘了回頭看看保護著我們的父母。我們快要在社會中變得獨立,在將來又會目送我們的孩子。或許真的像龍應臺所說的那樣,我們間的緣分就是在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中行漸遠——記得回頭看看關心我們的人。
這本集子里更有作者內心的獨白——由這個社會聯(lián)想到的。對于任何事情的相信與不相信,都沒有絕對的說法。說愛國、歷史、文明、正義、理想、愛情、?菔癄的永恒都讓人不可相信,揭露出社會的黑暗面后話鋒一轉,提出:雖然我們改變不了過去,干可以控制未來。哪些我們不相信的東西其實有他自己的定律。使得文章一下子明朗起來。作者經(jīng)歷了許多、想要教會我們的是超脫的看待這個塵世。的確,有時候需要的是繼續(xù)往前走,而有時,需要停下來。正如“相信與不相信之間,仿佛還有令人沉吟的深度!边@便是我們的生活:相信了便是這樣,不相信便非得刨根問底,親身試驗?傊,我們每個人都要有信心地做事,而不要拒絕困難、甚至拒絕生活……
……
這本書自始而終,像是人生的一個輪回。將人間酸甜苦辣一一嘗遍。
目送讀書筆記13
《目送》對于我來說就像是一抹清新的淡綠,淡得那么不起眼,無形之中卻又一種那么深的魔力吸引著我拿起它,接著我便一口氣讀完了它。關于《目送》我有太多的話想說,因為它的明媚、深邃、憂傷,它的美麗。
《目送》寫了父親的逝去,母親的老去,兒子的離去,朋友的牽以及兄弟相攜。他的筆觸極盡幽微就像是那燭光冷照的山壁一般。慢慢地我明白了目送其實不僅僅是眼睛的目送,還有幾許心靈層面上的東西。
我慢似乎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這段話發(fā)自龍應臺的肺腑。我想,無論是誰,看到這段動人心弦的文字,心都會怔住。作為父母的子女,作為子女的父母,彼此的'身份,是在一生之中一次又一次的目送中完成轉換。龍應臺說這就是生活和生命的本真。
回想以往,更多的時候,是爸爸媽媽,在目送著我們一步一步走遠,背影一點一點模糊。
暑假,我參加了夏令營。雖然要離開家半個月,我卻沒有絲毫傷感,反而開心地手舞足蹈。我?guī)缀跏菙?shù)著日子盼著那天的到來,沒有半點即將要離開父母應當有的難過與憂愁。盼著,盼著,那一天終于姍姍來遲,我也終于踏上了夏令營的旅程。這天,我大步流星地走在前面,完全忽視了父母以及他們不舍得眼神。我與我的新朋友興奮地討論著這次活動,不知為什么感受到兩道熾熱的目光凝望著我的背影,仿佛要看穿我,卻又那么柔和;蛟S,是爸爸媽媽吧。或許,他們在等待著我的回頭,哪怕是僅僅一瞥吧?墒,我一次都沒有?煲綄嬍伊耍壹泵膵寢屖种心没貢,閃入門內,倏忽不見。父母該離開了,顯得有些落寞不舍,我并沒有發(fā)現(xiàn)那么。現(xiàn)在,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識到,他們的落寞與不舍,或許與我的背影有關吧。或許,這轉瞬即逝的半個月,在他們眼中卻是如同半個世紀之久。
時間正踏著宇宙的秩序疾步而來,我們親愛的父母終究會掛上一個共同的名字——老人。春來秋去,光陰荏苒。過不了幾年,他們的發(fā)會白,牙將掉,臉上會呈現(xiàn)出皺紋。
父母早已和我們牽扯起情緒,纏繞成關系,氤氳成感情,和我們打成一個死結,如影之隨行。
趁著父母還在,好好愛他們,好好回報他們,好好珍惜他們。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他們的背影漸行漸遠離我們遠去后,不要那時才后悔當初沒有好好愛,好好回報,好好珍惜。
所以現(xiàn)在回首,向目送你的生命感恩,向你終要目送的生命問好。
目送讀書筆記14
在這個快節(jié)奏的時代,迫于生活的壓力每天匆匆忙忙,很少有意識靜下心來讀幾本好書。很感謝西城區(qū)團委發(fā)起的青春西城讀書會活動,讓我有意識的每個月讀幾本書,然后和一起愛書的朋友分享,高談闊論。
20xx年,新的一年,第一個月讀的書是《目送》,臺灣著名作家龍應臺所寫的人生三部曲第三部。
也只是讀了《代序》部分,就喜歡上了這本書。
有的.人喜歡一個人去旅行,有些人喜歡和朋友一起旅行。一個人旅游自由,率“步”而為,興之所至,心向往之。如果和朋友一起旅行,不免要顧及朋友。
年少的時候總喜歡一個人徒步旅行,走走停停,看鄉(xiāng)間的人情風貌,有時候也和坐在路邊的老大爺聊上一整子,有時候遇到對自己有所感觸的景色,也會駐足思索,有時候思索人活著為了什么?有時候思索自己平日里的所行所為有什么不足的地方?
后來,當青年的時候,我往山的外面走,看到了更大的世界,我開始喜歡和朋友一起旅行。面對紛繁復雜的世界,有時候我會拉著朋友的衣襟的一角-衣角。只顧看風景,不必理會方向的問題,不必理會會不會走失。因為關系還不到愛情所以還沒有牽手,因為怕把自己走丟了所以拉著朋友的衣角。就這樣晃蕩著去了很多地方。一直覺得和真心的朋友一起旅行是一種享受,我們可以不必有應酬的回話,只是聽朋友說,然后進入思索狀態(tài),或者肆無忌憚的在朋友面前做一番長篇大論。
當青年再往后旅行,走的地方多了,和不同的朋友旅行,開始自己做向導,不在牽著衣角走了,而是牽著別人。覺得我們已經(jīng)長大,雖不說做老大,但是旅行的時候要照顧隊里的新朋友,畢竟爬山、探秘山谷,還是需要一個經(jīng)驗豐富的人來做領隊。
走著走著,旅行也成了人生。
目送讀書筆記15
兒子長大了,母親依然目送他離開,就像曾經(jīng)她的母親目送她走遠。父親老了,走了,女兒想要抱起他,再走一次塵世的路,就像她的兒子,總會有一天“在小路轉彎的地方”目送她的老去。這是一場輪回,一場目光和
生命的輪回。兒子的疏離不可避免,父母的老去無法抵抗,他們的離開不能停,而你我不必追。
“你怎么都不來看我,你什么時候來看我?”記憶衰退的母親認不出自己的女兒,電話里一遍遍重復:“你是誰?你是我的女兒?”但她知道她“只有一個女兒”。
女兒陪母親買衣服、做按摩,給母親涂指甲油玩。長長的夜,空蕩蕩的街,女兒牽著母親散步。母親已看不懂寫著安慰話語的.便條,母親衰老得手背只剩一層皮,母親一遍又一遍回到四十年前的記憶。韶華逝去,時光不
返,但她的女兒,還是那個誰也奪不走的女兒。
“你放我走,我要回家。天黑了我要回家!”母親撥開女兒的手,恐懼溢滿深陷的眼睛。她要回到她的舊時光。舊時光里,她的家在小溪盡頭、群山深處,那兒有一座傳下幾代的房子,開著叫不出名字的野花。田里種著
豆,楊梅和桃子掛在樹上,曬辣椒的竹篾子靠在井邊。
可是她再也回不去了。
她聽不出女兒的聲音,她只知道電話那端是她“喜歡的人”。母親很幸福。就像女兒說的: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時時恐懼……幸福就是,尋常的日子依舊。
兒子已經(jīng)長大,不再黏在媽媽胸口上聽故事,不再跟著媽媽到處爬,像一只小狗。兒子已經(jīng)長大,耳朵上掛著耳機,手插進口袋,眼神里是冷淡和不羈,像極了這個年齡的我們。兒子不會表達,母親能夠理解;兒子拙于
親昵,母親全部寬容。兒子會教給母親怎樣做飯,節(jié)日里發(fā)一封笨拙的信函,居然也,像極了這個年齡的我們。
中年人就是這樣,目送著兒女長大、離開,轉身再目送父母的衰老、離去。這份悲傷里夾雜著惆悵和歡欣,于是他們寫出文章,給兒女以啟迪,給父母以緬懷。兒女和父母,一個是愛,一個是恩。一個是全然付出不求回
報,一個是全然回報也報答不完。但不管怎樣,中年人的安慰,是早晨背起書包上學的兒子和挎上菜籃出門買菜的母親,晚上還會平安完整地回來。
【目送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目送》讀書筆記01-03
《目送》的讀書筆記01-20
《目送》讀書筆記06-14
目送讀書筆記04-08
《目送》讀書筆記01-14
目送讀書筆記11-16
目送讀書筆記摘抄01-02
目送優(yōu)秀讀書筆記02-26
《目送》讀書筆記摘抄12-23
《目送》讀書筆記范文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