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有感
讀完一本書以后,你有什么體會呢?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F(xiàn)在你是否對讀后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讀《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有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有感1
這個暑假,我看了張德芬老師的書《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讀完很興奮,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欣喜之余不由得贊嘆張德芬老師的智慧,能夠如此系統(tǒng)的統(tǒng)合各家方法,整合梳理出層次脈絡清晰的“心想事成”的方法,而且把這些方法放在一個天方夜譚似的童話里分享給我們,讀起來輕松愉悅、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強。 本書大致內容是關于一個農(nóng)夫阿南為迎娶公主踏上了一段尋求“秘密”的旅程,在一個神秘學院學成“心想事成”的方法之后又遇見了“心想事成”的創(chuàng)始人“王子”,在“王子”的指引下,他最終學會了心想事成的真正的秘密,而他也明白了,其實他真正所愛的人并非公主,而是那個對他無微不至的宮女。 書中的許多值得思考,領悟的話。例如書中提到了我們總是忽視心靈的力量,忽視了這個有形的世界其實是受無形世界的操控的,而且我們沒有養(yǎng)成培養(yǎng)自己內在世界的習慣,甚至還充塞了很多錯誤的信念在我們的潛意識中。 作者認為心想事成應該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本事,只是有許多障礙和誤區(qū)導致我們心想而事不成。心想事成的陷阱就是我們常常不知道要付出什么代價,有時候只是一心的追逐自己的.目標,卻沒有想到這個目標其實并非自己心里真正想要的。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希望有一盞阿拉丁的神燈,心里想著什么,吹一下神燈,結果就會如愿以償。這是多么美妙的好事啊!其實,這盞神燈就是我們的信念,是內心真正迫切渴望實現(xiàn)的愿望。我們有了堅定不移的信念,內心才會生出源源不斷的力量,指引著我們的方向,指導著我們的行為,我們才有勇氣克服各種困難,最終心想事成,得到內心真正想要的。人生本沒有意義,是我們每一個人賦予了它不同的意義和價值,才有了多姿多彩的人生。所以確立你的人生目標,也就是你的信念,在追求的過程中,不斷地檢驗和審視,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尊重自己的感覺,最后就能品嘗到心想事成的幸福! 書中還有些話也印入我的腦海: 成功是一種習慣,失敗和平庸也不過是一種習慣。你要看到自己的不良習慣,然后下定決心去轉變它們。 真正的勇者,是能夠征服自己的人。 清除層層的內在阻礙后,心所向往的東西,會毫不費力地來到你我的生命中。 不要去管你的思想,只要去察覺你的感受就好了。
在文章的最后,作者還寫了這么一段話:你不可能經(jīng)由一個沒有喜悅的旅程,而到達一個喜悅的終點。我非常感動于這句話,它告訴我們,不管此刻在人世間,你追求的是什么,在過程中保持一顆喜悅的心情,那么你心所向往的東西就會更不費力地來到你的生命中。
讀《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有感2
我們都有自己的心愿與夢想,但卻不知如何實現(xiàn),總覺得你的人生在繞沒有意義的遠路,那么《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將會是一份屬于你的地圖,。本書講述的是22歲的阿南巧逢美貌的公主招親,誰能學會甚美國的鎮(zhèn)國之密,并帶回山城國,公主就嫁給誰。阿南因為懂得遇到事情要沉著冷靜,所以能夠克服重重困難來到甚美國。但是當局者迷,陌生的世界讓阿南不知所措,不過也從中學會了心想事成的秘密,并收獲了真愛?赐辍队鲆娦南胧鲁傻淖约骸罚闶欠癜l(fā)現(xiàn)“心想事成”應該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能力呢?但是,為什么那么多人心想事不成,甚至事與愿違呢?關鍵在于我們忽視了心靈的力量,也忽視了這個有形世界其實是受無形世界操控的。其實,真正阻止我們成功的,并非我們不懂或不明白的事,而是我們深信不疑,其實不正確的事情或是觀念,這是我們最大的阻礙。
從小,我們在鄰居,父母親友,老師同學當中,吸取了許多訊息和看法,由于從小它們就深埋在我們的潛意識中,已經(jīng)變成了所謂的信念。我們沒法去檢視它們的有效性與實用性,因此一直無意識地受它們控制,進而影響了我們的一生。多年前,英國有一個馬戲團失火,燒死了幾頭大象。后來收拾善后時,有人發(fā)現(xiàn)那些大象只是被一根細繩拴在一根細的木桿上面,但是它們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火苗上身,也不會邁出那一步。 這個慘劇發(fā)人深省, 就某種程度和某些方面來說,我們無異于這些從小這被細繩給捆綁住的大象。所以,我們的舊信念,就象舊衣服一樣,都過時了。它不過就是些舊思想罷了,何必抱著不放?如果能夠慢慢解除我們的人生模式,我們的生命能量就會很順暢。換一種角度看人生,加一點幽默感,我們的日子會更好過的。如果能夠掃除我們內心的障礙,直接與生命的源頭接上,那么,每個人都可以恢復我們與生俱來的心想事成的能力。
讀《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有感3
臺灣作家張德芬的《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是《秘密》的進階版,是對它的進一步解讀。
全書構思十分巧妙,在描述一個童話故事的同時將朗達·拜恩的“發(fā)愿—感恩—接受”細化為“信念—思想—情緒—行動—結果”。在讀《秘密》時,感覺有些章節(jié)寫的過于唯心。在張德芬的書中這些玄妙的章節(jié)都變成了可操作、可執(zhí)行的思維指南,如果把《秘密》看成一輛車的宣傳彩頁,《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就是這輛車的說明書。
先來介紹我印象最深的“幸福操”。在“走出受害者模式”一篇中寫一位農(nóng)家女,幼年遭父親拋棄,母親每日咬牙切齒的埋怨父親,她長大后也怨天尤人,最終逼走了自己的老公。而她改變自己狀態(tài)的方法就是做這套操:1、雙手伸直向前,十指相扣,用手臂畫8字,嘴巴大聲說:我為我的幸?鞓坟撠;2、左手放右耳,右手放左耳,從上到下摩擦耳朵邊緣,重復說:我為我的幸?鞓坟撠煟3、用左手肘觸碰右膝蓋,用右手肘觸碰左膝蓋,口中大聲說:我為我的幸?鞓坟撠煟4、雙手疊放在心口上,虔誠的說:我為我的幸?鞓坟撠。
這種方法其實可以簡化為在做任何運動時心里默念:我為我的幸福快樂負責。這絕不是唯心主義,確確實實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身體確實會帶動心靈。多少次在我迷茫、躊躇、困頓時,就會去運動。我在生產(chǎn)之后身材臃腫、精神不振、戾氣滿胸,是持續(xù)運動帶我的心靈走出沼澤,運動半年后開始堅持讀書,隨后又開始寫讀書筆記整理自己的思想,去粗取精、披沙揀金。在運動時給自己心理暗示的效果尤其顯現(xiàn),在奔跑時告訴自己努力向上,在做操時提醒自己幸?鞓罚仍诳措娨暬虺燥垥r的效果好的多。在跑圈有句話是這樣說的':沒有什么事兒是十公里解決不了的,如果有,就再來十公里。
張德芬是臺灣首席心靈作家,這是我第一次讀她的書,感覺還不錯。其實年齡越大,修心越重要。王德爾有句名言:老年人相信一切,中年人懷疑一切,青年人什么都懂。身為一個油膩中年人,我確實對青年時從不質疑的一些信念產(chǎn)生了諸多疑惑,因為在這些理念指導下的行為曾讓我在生活面前撞的鼻青臉腫。可人生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如果一個人能越過越好、持續(xù)成長,那么之前犯的錯誤和遇到的危機,就會變成改變的原因和機遇,從而不再為先前懊悔。所以日常持續(xù)修心,更新自己的信念,按照“信念—思想—情緒—行動—結果”的模式去做,自然會心想事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