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遙遠的清平灣》讀后感1000字
上世紀80年代描寫知青的作品中,不乏著筆于知青生活的苦難的作品,但是還有一批作家能在那段艱苦歲月中回歸到最原始淳樸的農(nóng)民生活,在祖國最廣闊的農(nóng)民土地上思考人生。史鐵生的《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就是這樣一部作品。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我的遙遠的清平灣》讀后感1000字,歡迎閱讀~
篇一:《我的遙遠的清平灣》讀后感1000字
任何時候都不必把責(zé)任推卸給歷史,光輝與悲愴都是人民創(chuàng)造的,以后的路還是要靠我們自己走,
在文中,作者經(jīng)過十年的積淀,終于將這些不能忘卻的記憶寫出來,用平實而爛漫的筆法描繪了一幅令人憧憬的插隊生活畫卷,體驗到的是生命的苦難,表達出的卻是存在的明朗和歡樂,照亮的反而是我們?nèi)找嬗陌档膬?nèi)心。清平灣這篇古老而貧瘠的土地中,發(fā)掘出人性的冷暖溫馨。
遙遠的清平灣",但讀了令人感到,清平灣實在并不遙遠,它就在作者的心里,在讀者的眼前。那一道道的黃土高坡,那一群群慢慢行進的牛群,那一孔孔窯洞中住著的婆姨娃娃,那整天價唱個不停的破老漢,都讓人覺得那么親近,甚至嗅到了那里的黃土味。破老漢是個為新中國的建立出過力的人,他曾跟著隊伍一直打到廣州,若不是戀著家鄉(xiāng)的窯洞,他就不是現(xiàn)在這個拿一很樹枝趕著牛,走一路唱一路的破老漢了,也不會讓他的留小兒吃不上白肉,穿不上條絨襖了。這些當(dāng)年老革命根據(jù)地的鄉(xiāng)親們?nèi)赃^著窮日子,他們最大的愿望就是"一股勁兒吃白饃饃了。老漢兒家、老婆兒家都睡一口好棺材。"留小兒羨慕城里人啥時想吃肉就吃,不明白為什么北京人不愛吃白肉。太多的太多都令現(xiàn)下青年費解···佩服當(dāng)時放棄城里無憂慮的生活,爭先的到荒蕪的農(nóng)村,
肚子填不飽,不停的自由回蕩的民歌。
文中沒有看到尖銳苛刻般的悲愴,映入大家眼前的卻是明朗樸素的黃土生活。體驗到生活中并不能每件事都是你想像中的美好,太多的不得而不是你想要的,逆來順受還是擁有民主般抗議?在我們這些市井小民來看是不能左右的。倒不如安分于己,化悲憤為動力做得更好。每天上班下班庸碌的為了生活的父親們,都不是這樣嗎?心中太多的苦悶不能跟子女盡訴,自己的煩惱不能一一加諸于別人分享。只能靠自己的雙手把它解決掉。拋掉了個人的苦悶和感傷,從清平灣那些平凡的農(nóng)民身上看到了美好、純樸的情感,看到了他們從苦難中自尋其樂的精神寄托,看到了堅韌不拔的毅力和頑強的生命力。使那些還沉湎在個人創(chuàng)傷中,咀嚼著生活曾一度帶給他們的苦果,將那場運動單純地視為煉獄般的苦難的知青們,從舊日的傷口上面抬起頭來,思考一下生活的錘煉畢竟還留給我們一些別人永遠無法悟到的真諦;為那些祖祖輩輩生存在這塊土地上的幾億農(nóng)民想想,我們是否應(yīng)該為此做些什么?即使有些遙遠。這就是史鐵生的清平灣帶給我們的一些聯(lián)想。
耳邊回蕩著破老漢唱出的民歌,那調(diào)兒是深沉的、厚重的,有一份悲哀也有一份雄渾。那里的土地和那里的人民,就像小說里寫到的老黑牛一樣,為了讓臥在身下熟睡的小牛犢睡得更香甜,在勞累了一天之后,仍然掙扎著喘著粗氣站立著。這就是我們民族的精神、民族的脊梁。
篇二:《我的遙遠的清平灣》讀后感1000字
上世紀80年代描寫知青的作品中,不乏著筆于知青生活的苦難的作品,但是還有一批作家能在那段艱苦歲月中回歸到最原始淳樸的`農(nóng)民生活,在祖國最廣闊的農(nóng)民土地上思考人生。史鐵生的《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就是這樣一部作品。
史鐵生筆下的清平灣,日子雖然清貧,但是人與人之間流淌的感情卻是最最豐沛的。在“我”病倒的時候,隊長會給我端來珍貴的白饃;看到“我”腰腿生病,大家把最機要卻相對輕松的喂牛工作分給“我”;破老漢會把兩個說書的瞎子老鄉(xiāng)引回自家窯里,拿出剩下的干糧給他們吃,全村人還出錢請兩個瞎子唱了一回書。其實,破老漢自己都吃不飽飯,哪里會有所謂的“剩下的干糧”呢?遙遠的清平灣里,連牛都是格外善良的。半夜里,專橫的老黑牛怕壓到身下的小牛犢,站著,喘著粗氣,卻始終不敢臥下。這就是清貧但是永遠溫情脈脈的清平灣。
每次讀《我的遙遠的清平灣》,我都會被文章散發(fā)的淡淡的哀愁氣息所吸引,一如當(dāng)初讀《邊城》時的體會。在陜北的那個叫清平灣的小山村里,在見不到真正的平坦的塬地的黃土高原上,在那片古老而貧瘠的土地上,勤勞質(zhì)樸的人們沒有過多的奢望和要求。破老漢和鄉(xiāng)親們的愿望就是“一股勁兒吃白饃饃”,“老漢家、老婆兒家都睡一口好棺材”。每當(dāng)寫到老漢用破鑼似的嗓子唱起“崖畔上開花崖畔上紅;受苦人過得好光景”時,那豪放而又憂愁的曲調(diào)仿佛就回蕩在我的耳畔。用他們的話說,“人愁了才唱得好山歌”。陜北的民歌都有一種憂傷的調(diào)子,陜北的漢子們心里熬煎得受不住了,就放開嗓門唱一段。什么時候才能唱出紅火快活的山歌呢?作為革命老區(qū)的陜北,大家都懷念當(dāng)年紅軍到陜北的日子,“吃也有的吃,燒也有的燒”。破老漢不是那種糊糊涂涂、只知干活吃飯睡覺的老式農(nóng)民,他曉得現(xiàn)今上頭的事“都是那號婆姨鬧的!”曾經(jīng)眼見著就要過上紅火的日子,現(xiàn)在卻仿佛背道而馳越走越遠了,也怪不得唱的歌都是悲傷的調(diào)子了。透過知青們的眼睛與筆桿,我們看到了仍然在那片土地上默默生存辛勤勞作著的人們,他們善良且極其容易滿足,但正是這種純樸與善良讓我們心酸,因為他們值得更好的生活。這些世世代代辛勤勞動的人們,什么時候才能真正過上好日子呢?
十年后,雙腿萎縮早已不能行走的史鐵生,用筆記錄下了他當(dāng)年的這段知青生活。比常人更加坎坷的人生經(jīng)歷,讓他能夠從那段艱辛的生活中汲取前行的勇氣。那些從苦難中自
尋其樂的人們,一定給他無法行走的人生提供了繼續(xù)前進的力量。堅韌不拔的毅力和頑強的生命力,是史鐵生向我們展現(xiàn)的,也是清平灣的鄉(xiāng)親們帶給史鐵生的吧。
文章的結(jié)尾寫道,留小兒真的攢夠了盤纏來北京,也有錢給爺爺買二胡了。清平河水依舊在流,紅犍牛還健朗地活著。破老漢依舊成天“瞎唱”,只是悠悠的山歌里終于不再只有憂愁。善良勤勞的人們終究還是過上了好日子,這是鄉(xiāng)親們留給我們的信仰。
史鐵生真的回不去清平灣了。只是我相信,清平灣并不遙遠,它一直靜靜地在他心里流淌著,也蜿蜒進了我們心里。
【《我的遙遠的清平灣》讀后感1000字】相關(guān)文章:
讀《我的遙遠的清平灣》有感11-27
遙遠的村莊讀后感03-23
《遙遠的風(fēng)鈴》讀后感11-26
遙遠的風(fēng)鈴讀后感03-07
曹文軒《橡樹灣》讀后感05-15
《遙遠的救世主》的讀后感06-07
《遙遠的風(fēng)鈴》讀后感6篇09-13
遙遠的救世主讀后感09-07
遙遠的村莊讀后感2篇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