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级毛片大全,毛片一级在线,毛片免费观看的视频在线,午夜毛片福利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教育中的心理效應》讀后感

時間:2024-10-19 12:42:00 讀后感 我要投稿

《教育中的心理效應》讀后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你想知道讀后感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教育中的心理效應》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育中的心理效應》讀后感

《教育中的心理效應》讀后感1

  這個寒假,閑來無事,我又拿起了于永正先生的《我的教育故事》。再讀這本書,仍舊令我心潮澎湃,忍不住與大家分享:

  他在書中提到:朗讀法是教語文的根本之法。朗讀的意義,怎么評價都不為過。朗讀融語言的吸納與表達于一體,既是內(nèi)化語言的途徑,也是訓練表達的有效手段。同時朗讀,又是培養(yǎng)語感的最好途徑。一個人的語感一旦強了,他的'聽說讀寫活動就會進入自動化的狀態(tài),一聽就懂,一看就明,出口成章,下筆成文。

  這段話強調(diào)了朗讀的重要性,關(guān)于這一點,我在培育站這個大集體中深有體會。記得上學期的時候,我們開展了每周一誦活動,每周都要朗讀一篇文章,并請其他老師進行點評。學期末的時候,我又參加了培育站的誦讀展示,這段時間我們又開展了全文誦讀。這些形式多樣的誦讀活動,無不顯示著朗讀的重要性。我也在這些活動中不斷豐富知識,提高著自己的閱讀水平。用于老師的話說,教語文其實很簡單,就是教讀書,教寫字,教寫作,關(guān)鍵是教師自己要喜歡讀書寫作。

  記得于永正老師也這樣說過:小學語文要廣積糧,不要深挖洞,要重視積累。課堂上多引導學生朗讀,盡量少些講解分析。還要多閱讀,擴大知識面,課標要求的150萬字的課外閱讀量是底,要保住。這樣語文一定能學好。是啊,統(tǒng)編版五年級下冊就安排了名著單元,中國的四大名著都在其中。四大名著的文學價值固然不用我多說,就是其龐大的閱讀量都夠?qū)W生啃上一段時間。如此看來,加大學生的閱讀量真的是非常有必要,特別是伴隨著新教材的改版,學生的閱讀量上不去,其語文素養(yǎng)也很難形成。

  當然,學生的閱讀量要提高,教師的閱讀自然就變得更加重要,我會在新教材的引領(lǐng)下,認真閱讀,潛心教學,向著明亮的前方,繼續(xù)前行!

《教育中的心理效應》讀后感2

  對于一個走上班主任崗位已有幾年光陰的人,像我,雖然積累了一定的教育教學經(jīng)驗,但是,面對著班里40多個不同個性的學生,如何才能達到良好的教育與管理效果,這是我時刻都在思考的問題。在探索期間,我有幸拜讀了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劉德儒等著的《教育中的心理效應》一書,書中結(jié)合了大量的事例來把那些高深的心理學理論生活化,讓讀者一下子就消解了閱讀這本書可能產(chǎn)生的嚴肅感,使讀者從心理上一下子親近了這本書。同時,對每一條效應的闡述,作者一般都是先講一個與本效應有關(guān)的事例,然后從心理層面上具體分析“闡述這條效應的概念”作用,最后作者再例舉一個教育教學生活中的事例具體說明該怎么運用這樣一條效應。雖說這是一本介紹心理學知識的書,但是作者的這種講述方法既給讀者一種輕松閱讀的愉悅感又使讀者獲得一種理性的提升。

  在我看來,這既是一本非常實用的工具書,同時又是一本非常生動的教學案例,他把晦澀難懂的心理學規(guī)律、效應和法則用淺顯的語言、生動的故事、有趣的實驗以及案例來介紹,閱讀時能使讀者激活自己熟悉的知識經(jīng)驗,從而受到智慧的啟迪,使原本覺得很“玄”的心理學知識,很容易就和自己的實際工作掛上鉤。一篇篇文章讀下來,在學習到新的心理學知識的同時,常常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

  作者所選出的這64條效應都具有現(xiàn)實的意義。掌握記憶規(guī)律可使學生輕松學習;明白思維定勢可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思考,幫助學生突破思維定勢的局限;明白首因效應和近因效應的利弊,可告誡我們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學會全面、正確地認識與了解學生,不會“一葉障目”;讀讀“禁果效應”、“南風效應”、“霍桑效應”、“扇貝效應”、“圖形-背景現(xiàn)象”,就會知道增加學生的積極行為,減少學生的消極行為,原來竟有那么多的訣竅;理解“馬太效應”、“互悅機制”“自己人效應”“霍桑效應”等,教師就能恰當?shù)靥幚碜约号c學生之間的關(guān)系,建立師生良好的互動機制;知道什么是習得性無助、什么是社會助長和社會干擾,我們就能夠針對學生的問題對癥下藥……

  教育是一門偉大的藝術(shù),要想掌握這門藝術(shù),必須掌握教育中的大量規(guī)律。心理學是描述規(guī)律的科學,教育自然要遵循科學,所以,學習教育中所出現(xiàn)的心理效應,對我們今后開展教育教學工作具有極大的適用性:

  一、它能夠使我們的教育工作更具科學性。

  當面對學生群體時,我們的工作更多地從群體心理的角度來分析,如研究群體去個性化現(xiàn)象和群體極化現(xiàn)象,而在面對單一的學生個體時,個體的差異更多地被納入我們的考慮范圍,我們的教育也才能夠更好地體現(xiàn)“因材施教”這個理念。劉儒德老師著的心理效應一書中主要針對的就是個體的心理效應,而且舉例極其詳盡,這對我們今后工作有極大的借鑒作用。在面對學生個體事件的剖析時,我們就可以準確地分析學生的心理,在教育措施上有的放矢,使自己的工作更具科學性,更加切合學生心理特點,更加切合教育教學規(guī)律。

  二、它能夠使我們的教育工作更加人性化。

  學生的行為是通過學生的心理反映出來的,所以要想管理好學生的行為、糾正學生的行為,首先要從他們的心理入手。學生的行為出現(xiàn)偏差,歸根到底是他們的心理認知出現(xiàn)偏差,“解鈴還須系鈴人”,只有熟知學生心理的老師,才知道怎樣做才能夠?qū)W生的心理拉回正常的軌道,還原他們正確的認知,而這種過程,是空洞的說教和反復的批評所不能達成的,需要的是以愛與關(guān)懷為主旨的'正確的引導。只有這樣,教師才能贏得學生的尊重,學生才能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做;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成功地走進他們的心靈世界,發(fā)現(xiàn)他們巨大的潛能,不斷鼓勵,使他們朝著真、善、美方向發(fā)展。在書中,劉儒德教授用到了泰戈爾的一句話:“神的巨大權(quán)威是在柔和的微風里,而不在狂風暴雨中!边@句話告訴我們,教師要想在教育中樹立威信,必須使自己的工作更加人性化,而掌握教育中的心理學,就是一種最便捷的方法。

  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這么一句話:“一個好的教師,是一個懂得教育學和心理學的人!苯處煿ぷ鞯姆睆托裕驮谟谒粌H僅關(guān)注教學,更關(guān)注學生身心健康的發(fā)展與素質(zhì)的培養(yǎng),所以,把心理學應用到教育過程當中,是現(xiàn)實的需要,也是時代的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以這本書為指導,繼續(xù)深入研究教育中的心理學,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許艷華)

《教育中的心理效應》讀后感3

  古人云:“過猶不及,事緩則圓“,外界刺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則會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逆反的心理現(xiàn)象,這便是“超限效應”,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心理學上的“超限效應”很多,如教學中的心理超載現(xiàn)象(上課喜歡拖堂,作業(yè)布置過多或課堂認知超載等)以及批評教育和賞識教育中的“超限效應”。借此,我想著重聊聊如何規(guī)避批評教育中的“超限效應“。

  批評的“超限效應”時有發(fā)生。批評學生時,我們老師和家長總是很心急,想要急切地糾正孩子身上的'問題,因此往往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復批評,最后使孩子極為不耐煩,從而產(chǎn)生逆反心理。其實每個孩子都是希望得到老師和家長的關(guān)注和表揚,當孩子挨批時,可能內(nèi)心已接受長輩們的正確觀點,并下決心進行改正,但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地說教,其厭煩心理就會呈幾何級數(shù)增加,說不定因而演變成反抗心理。曾經(jīng)教過的一個孩子跟我聊到自己離家出走的緣由是父母總是在他面前翻舊賬,父母總是看不到他的改變,最后他索性就不改變甚至變本加厲。在批評教育中,作為班主任要把握好教育的“度”,切忌大肆渲染,上綱上線。我們要講究“布白”的藝術(shù),正如中國繪畫講究“疏可走馬(即布白),密不透風”,有了“布白”才能產(chǎn)生美感。適當?shù)亓酎c“布白”,讓他們自己去思考、去反省。

  我認為班主任在批評教育中應遵循三條原則:適度原則、及時原則、公正原則。給予學生以適度的教育:一是批評“量刑”適度,做到既不能“量刑”太重(否則學生不服、逆反抵觸),也不能“量刑”太輕,起不到教育作用。二是選擇合適的場合。老師要選擇合適的批評場合,盡可能避人耳目,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前不久新聞報道一位家長和班主任在走廊上當著同學的面批評一位男生,這位男生自尊心受挫轉(zhuǎn)身翻過走廊欄桿縱身一躍結(jié)束了自己的生命。這樣的慘劇則是因為批評時沒有選擇合適的場合,及時原則是指教育要做到及時、迅速。老師在學生犯錯后的第一時間內(nèi)給予處理,這不僅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也能使“事態(tài)”得到及時控制。公正原則是指同樣的情況應同等地對待。班主任對犯了錯誤的學生進行處罰教育時,只有一視同仁,秉公處事,不偏不袒,不能因為偏愛某位學生則對其放寬規(guī)則,否則則會使得教師的權(quán)威受挫,得不到學生的信服。只有公平公正學生才能從內(nèi)心接受批評、教育。它最能體現(xiàn)班主任的威信,更易被當事學生接受。所以說批評要把握好“度”。如果批評“過度”就會產(chǎn)生“超限效應”,如果“不及”又達不到既定目的。

  因此批評過猶而不及,只有把握合適的度,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教育中的心理效應》讀后感4

  忙里偷閑,認真拜讀了領(lǐng)導推薦的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劉儒德編著的《教育中的心理效應》一書。里面數(shù)以百計的心理效應對我們方方面面的工作都有善意的提醒,讀了這本書之后我驚喜地發(fā)現(xiàn),平時的日,嵤略瓉矶加行睦硇拇嬖冢@本書好像洞悉我們的一切心理活動,把所有的現(xiàn)象用不同的心理效應歸納了出來,同時指引我們?nèi)绾稳プ觥?/p>

  著名作家馬克吐溫在教堂聽牧師演講的故事早已家喻戶曉,但這個令人忍俊不禁的故事心理學家稱之為超限效應。回憶自己的`教育教學生活,我們何嘗不是再犯如牧師同樣的錯誤呢?當學生無意或有意做錯事時,當學生因粗心經(jīng)常出錯時……為了確保他能夠記住并且不再犯同樣的錯誤,于是不厭其煩、不辭辛苦、苦口婆心的講解這樣做的危害……而學生則聽之任之,收效甚微。讀罷《給學生留點空白——超限效應》一章,心中豁然開朗。殊不知,超限效應在我們的教育生活中作祟。是啊,學生犯了錯,如果我們寬容他,理解他,少批評,變換角度、方法,點到為止,適當?shù)牧酎c空白,讓他們自己來思考、反思,或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超限效應告訴我們對學生的批評應有度,在表揚學生時更要把握一定的尺度,否則會過猶不及。表揚,對學生的發(fā)展有積極作用,但是,表揚也要適當,要注意度,過度的表揚可能會出現(xiàn)反面的效果。

  同樣在課堂教學上同樣也應避免超限效應——認知超載。 如果老師上課拖堂、布置作業(yè)太多,就會犯認知超載的問題。這些不應隨時提醒我們調(diào)整教學思路、改變教學理念嗎?

  《教育中的心理效應》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導學育人的對策寶典,它更為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提供了理論依據(jù),讓我們少走彎路,為我們指點迷津,《教育中的心理效應》已儼然成了我們的良師益友,更是我不可多得的枕邊書。

《教育中的心理效應》讀后感5

  近段時間,我認真拜讀了劉儒德教授的《教育中的心理效應》這本書。他把晦澀難懂的心理學規(guī)律、效應、法則用淺白的語言、生動的故事、有趣的實驗以及鮮活的案例來介紹、來詮釋,并將它們分為教學、教育、管理三部分。閱讀時,能讓自己先前凝固的知識經(jīng)驗活躍起來,從而生成新的理解,受到智慧的啟迪和心靈的潤澤。

  印象最深的就是其中的南風效應。開篇劉教授就給我們送上一則富有哲理的`寓言故事,故事講的是南風和北風比賽威力,比賽的項目就是看誰能把行人身上大衣脫掉。北風首先發(fā)威,一上來就拼命地刮,寒風凜凜刺骨,結(jié)果人們?yōu)榱说钟环獾那忠u,把大衣裹得更緊;南風則徐徐吹動,頓時風和日麗,行人因此覺得春暖上身,始而解衣,繼而脫掉大衣,南風獲得了勝利。

  南風之所以獲勝,就是因為它順應的人的內(nèi)在需要,使人的行為變?yōu)樽杂X。這種以啟發(fā)自我反省、滿足自我需要而產(chǎn)生的心理反應,就是南風效應。

  這個寓言深刻地告訴我們,感人心者莫乎情,說服往往勝于壓服。這讓我想到了我們的教育,我們班里的孩子,特別是那些在成長道路上經(jīng)常犯錯誤的孩子更適合運用南風效應。

  記得上學期放生在班里的一件事,一天下午,我剛到教室門前的樓道口,一位女生來到我面,著急地對我說:“老師,今天上午我剛帶到教室的一本《查理九世》沒了!

  “什么時候發(fā)現(xiàn)沒得?”我追問道。

  “今天上午,我做完課間操回來一看就沒有了。”

  “什么?上午丟的,怎么不早給我說呢?”

  “你的新書寫名字了嗎?”

  她若有所思的說:“還沒來得及寫呢?”

  我心想:上午能及時給我說,還好找到,這下午才說怎么找呢?正在糾結(jié)時,忽然靈機一動,就將錯就錯吧!一看學生都到齊了。我心平氣和地說:“同學們,今天上午,小玉的一本《查理九世》找不到了,可能有一位同學撿到了這本書,正急于還給丟失的同學,可是打開書一看,里面沒有寫名字,不知道還給誰?暫時自己先看看。也怪小玉沒有寫名字,要不早就有熱心的同學把書送給你了。你要想看,就抓緊時間看然后送給小玉!

  第二天,奇跡真的發(fā)生了,上午第二節(jié)課后,小玉跑過來,高興地說:“老師,我的書回來了!蔽倚南耄寒敃r如果刮起“呼呼的北風”只能引起那個孩子對立的情緒、恐懼心理,我就和那個孩子之間就隔了一堵厚厚的墻,既不利于改正錯誤,更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就是這“暖暖的南風”,它看起來平淡無奇,卻觸及了孩子的心靈;聽起來缺乏力度,卻能在孩子心里留下一份溫暖,增添一份感動。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古語有云:“教者也,長善而救其失也。”“數(shù)起一過,不如獎其一長!泵鎸Ψ稿e的孩子,讓我們多一份寬容和尊重,多一份平和與鼓勵,多一份耐心和智慧。讓“一縷縷悠悠的南風”喚醒孩子內(nèi)心的良知,這不正是教育的真諦嗎?讓我們記住劉儒德教授的這句名言:世界上沒有垃圾,只有放錯了地方的財富。

《教育中的心理效應》讀后感6

  《教育中的心理效應》是北京師范大學劉儒德教授的著作,由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劉儒德教授是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教育心理學、信息技術(shù)與學習心理等方面的研究。

  1、U形記憶——系列位置效應

  如果學習材料中各部分的位置不同,學習效果也就不同。前攝抑制和倒攝抑制。系列位置效果告訴我們,要把重要的事情安排在開頭和結(jié)尾的部分。

  一年之計在于春,一天之計在于晨。告誡同學們要在最重要的時間做最重要的事情。老師在課堂的開始和結(jié)尾要講重要的內(nèi)容。處理重要的事情。學生要重視一節(jié)課的開頭和結(jié)尾。

  2、首因效應

  信息呈現(xiàn)的順序影響了人的看法,先呈現(xiàn)的信息比后呈現(xiàn)的信息有更大的影響作用,這個現(xiàn)象叫作首因效應,也叫第一印象效應,它是指第一次接觸人或事物形成的印象對人們后來的認識起到了先入為主的作用。這種印象不易改變,甚至會左右對后來獲得的新信息的解釋。

  3、近因效應

  在總體印象形成的過程中,新近獲得的信息比原來獲得的信息影響更大,這個現(xiàn)象就叫近因效應。多年不見的朋友,在自己的腦海中印象最深的,其實就是臨別時的情景;兩個學生本來相處得很好,甲對乙關(guān)懷備至,可是卻因最近一次“得罪”了乙,就遭到乙的痛恨。這都是近因效應的表現(xiàn)。

  首因效應和近因效應的.啟示:作為一名教師,上好第一課很關(guān)鍵。力爭給學生一個好的第一印象,以便為以后實施教育奠定基礎(chǔ)。

  在教學中設(shè)置好課堂導入和課堂小結(jié),力圖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

  4、遺忘曲線

  不要等墻倒塌再來造墻。

  5、超限效應

  對一件事一而再再而三的重復,超過人的有限范圍,就會新生厭煩。作為教師,應盡量避免超限效應在批評中出現(xiàn)。教育要講究“布白”藝術(shù)。中國繪畫講究“疏可走馬,密不透風”!笆杩勺唏R”指的就是“布白”。有了“布白”,才能產(chǎn)生美感。教師在平時與學生的交談中要點到為止,適當?shù)亓酎c“布白”,讓他們自己去思考、去反省。對學生的批評更應該點到為止,切不可“宜將剩勇追窮寇”,要運用科學民主的方法去建造一架溝通的心靈之橋,惟其如是,才能使成長中的學生把教師視作自己信得過的良師益友,從而甘愿接受其教育,心理得到健康發(fā)展。

《教育中的心理效應》讀后感7

  以前經(jīng)常抱怨教育學心理學太抽象,而且太枯燥無味,又沒什么用處!好多概念性的東西也不知道在教學實踐中怎么應用,但是看了這本書以后有點改變我觀點。他用淺白的語言、生動的故事、有趣的實驗以及鮮活的案例來介紹、演繹那些嚴肅的、科學的心理學規(guī)律、效應和法則,書中精心挑選了64條心理學的規(guī)律和效應,分為教學、教育和管理三個部分。閱讀此書,激活了我本身的知識經(jīng)驗,激發(fā)了我探究的興趣,一個一個故事看下來,一個一個效應讀下來,感覺自己在學習心理學知識的同時,頓時豁然開朗了許多,受到了智慧的啟迪,心靈的震撼。

  第一個看到的心理效應是系列位置效應,主要講的是老師讓學生出來背書,學生只記得開頭結(jié)尾,中間老是忘。其實這個故事背后隱藏的東西還與心理學中,大家都知道的首因效應,近因效應有關(guān)。結(jié)合我們平時的教學,《系列位置效應》告訴我們:

  1、老師在課堂開始和結(jié)尾要講重要的內(nèi)容,處理重要的事情。只有最重要的`事情才能占據(jù)最重要的時間。

  2、學生要重視一節(jié)課的開頭和結(jié)尾。不要讓上課的前10分鐘在找練習本的過程中度過,也不要讓快下課的后10分鐘在想象課后如何玩耍中度過。

  3、背誦文章、單詞時要經(jīng)常變換開始位置。

  4、每次學習時間不能太長,合理安排學習材料的順序。

  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超限效應”。它是指刺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從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逆反的心理現(xiàn)象。在我們的日常教育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類似的現(xiàn)象。如:老師上課拖堂、用同樣的方式反復傳授同一內(nèi)容、放學時學生都準備收拾書包了老師還在不停地布置作業(yè)、對學生犯下的錯誤一次兩次地批評教育……這樣做其結(jié)果卻是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減少了,學習效率降低了,而學生對于老師的重復批評教育不但沒有反省和改正,反而出現(xiàn)了逆反心理。

  作為教師,在教育和教學中都要注意避免“超限效應”。教學中應該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而不是一味地填塞。教育學生時也要盡量避免超限效應在批評中出現(xiàn)。當學生犯了一次錯,只能批評一次。千萬不要對同一學生的同一件錯事,重復同樣的批評。如果一定要再次批評,也千萬不要重復同樣的方面、同樣的角度、同樣的批評語句,應該換個角度進行批評,這樣學生就不會覺得同樣的錯誤一再被“窮追不舍”,厭煩心理、反抗心理就會隨之減低。中國繪畫講究“疏可走馬,密不透風”!笆杩勺唏R”指的就是“布白”。而教育也應該講究“布白”的藝術(shù),注意“度”,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反省。就如我們成語“過猶不及”、“適可而止”、“物極必反”,其實正是“超限效應”的最好詮釋。

  這本書就是從理性的層面上保證我們的教育行為充滿智慧。我將常!皽毓识隆,利用心理學的知識使自己在教育教學中更進一步!

《教育中的心理效應》讀后感8

  說心里話,對于心理學的書籍,是排斥的,總覺得理論、道理一套套,既枯燥無味又晦澀難懂。抱著這樣的心態(tài)閱讀劉儒德教授的《教育中的心理效應》,沒想到卻被“圈粉”。讀完許久,內(nèi)心是歡喜的,時不時在課堂上“露一手”,運用一下,有意外的驚喜,也圈了不少“學生粉”:“老師,您看的那本是什么書?怎么這樣厲害!”

  一、思——推己及人

  與朋友聊天,聽她分享學校的趣事。她說最佩服他們校長,能把每周例會變成老師們期待的“學會(學習的機會)”。會議開始,他會把一周的工作及各部門所應配合落實作了布置;會議的結(jié)尾一般針對工作中的不足予以剖析,提出建設(shè)性意見;而會議過程中,則是用輕松幽默的方式與老師對話或分享他個人的所學所思所想。每次會后,老師們均能各司其職,高效高質(zhì)量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聽完以后,竊以為,這只是他們校長的個人魅力。直到讀完《教育中的心理效應》才知道,他是遵循了心理學上的“系列位置效應”:把最重要的事情安排在開頭和結(jié)尾的部分。這就是他效率又高,又讓人期待的原因吧。

  于是,教學中,我也嘗試著在課堂開始和結(jié)尾要講重要的內(nèi)容,處理重要的事情,只有最重要的事情才能占據(jù)最重要的時間。上課的前10分鐘一定要盡快進入學習狀態(tài),不能在檢查作業(yè)、回顧批評中度過。課堂上,合理安排學習材料的順序,保證每次學習時間不會太長。久而久之,課堂教學變得有效、高效,學生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興趣倍增,也能從學生嘴里聽到“數(shù)學學習很輕松很快樂!”

  二、悟——反思運用

  心理學上的“超限效應”表明:人接受任務(wù)、信息和刺激時,存在一個主觀的容量,超過這一容量,人就不愿意認真對待這些任務(wù)了——過量的作業(yè),不僅達不到好的教學效果,而且還會適得其反,讓學生產(chǎn)生厭學情緒。也許短期學生的成績有所提高,但時間一長帶給學生的.什么呢?那就是“物極必反”、“欲速則不達”!反思自己的教學,是布置大量的作業(yè),認為只有反復練習才能掌握所學的知識,還是只給學生適量的作業(yè),以便于鞏固當日所學?答案不言而喻。

  教育也要講究“布白”藝術(shù)。中國繪畫講究“疏可走馬,密不透風”。“疏可走馬”指的就是“布白”。有了“布白”,才能產(chǎn)生美感。回想平時與學生的交談,嘗試點到為止,適當?shù)亓酎c“布白”,讓他們自己去思考、去反省。運用科學民主的方法去建造一架溝通的心靈之橋,而不是“宜將剩勇追窮寇”。惟其如是,才能使成長中的學生把教師視作自己信得過的良師益友,從而甘愿接受其教育,心理得到健康發(fā)展。去年,“臨危受命”當了一個相對調(diào)皮的班級班主任,一個月時間過去,有個孩子問我:“老師,為什么您不用生氣,卻可以讓班級變得安靜有序,讓同學們變得自覺自律?”我說,因為老師讀了一本書,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于是就有了開頭孩子好奇的問題,他們想知道老師到底讀了什么書。我想,這就是書籍的魅力,也是學習的動力!

  三、行——授人以漁

  數(shù)學知識本身是一個龐大的邏輯體系,在這個體系中,各種知識間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數(shù)學教材內(nèi)容的編排是根據(jù)知識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循序漸進進行。教學中,我養(yǎng)成了一個習慣,每個單元的知識學習,都會在新課前撥出兩分鐘回顧梳理前一節(jié)課的知識,這原本是一個無意識的舉動,卻不知收獲頗豐!有一個跟崗的老師和我談了她的感受:就像是鐵鏈中的小小的鏈扣,把知識串聯(lián)起來,環(huán)環(huán)相扣,溫故知新。小細節(jié),大智慧!

  驚喜之余,也從書中找到存在的道理。

  德國心理學家烏申斯基曾說過:“不要等墻倒塌了再來造墻!边@句話生動地描繪了遺忘曲線應用的精髓——及時地復習。遺忘規(guī)律要求我們學習之后要立即進行復習,加強記憶,并且以后還要再復習,但復習時間的間隔可以逐漸增加。學習的第一天后進行每一次復習,三天后再復習一次,下一次的復習可以安排在一周之后,以此類推。復習就是溫故而知新,“溫故”是形式,“知新”才是最終的目的,要在追溯陳舊中發(fā)掘新意。當然,復習不是依靠機械的重復、簡單的記憶,每次重復應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重點,這樣每次重復才會有不同的感受和體會,才會獲得更深的認識。教師對教學做到及時反思,并引導學生有規(guī)律地復習,學生對知識的認識也就在這種不斷的重復中得到升華。

  從來沒有一次像讀這本書一樣,讀得很慢,很細,好像有一種力量總是牽住我的思緒,讓我不自覺地就回憶起身邊的那些教育教學案例,對號入座,時而開心,時而激動,時而遺憾,時而感同心受。我深深地體會到,一個老師懂得心理學,并且在教育教學時善于運用,將會事半功倍!

  一本好書就是一杯好酒,《教育中的心理效應》這本書正是一杯好茶、一杯好酒,它值得我們?nèi)ゼ毤毱肺丁⒙j釀。

《教育中的心理效應》讀后感9

  依稀記得幾年前的業(yè)務(wù)考試,考試前,單位通知要考《教育學》和《心理學》的內(nèi)容,為了順利過關(guān),每天不得不啃那些難懂的、干澀的文字,本就不喜歡讀書的我,更是被打敗了,不讀這些書還好,每次一拿出來就如同催眠曲一樣,困意馬上來襲,眼睛困澀的睜也睜不開?荚嚱Y(jié)果可想而知,凡是牽涉到這兩個內(nèi)容的習題,我基本靠蒙。

  至此,《心理學》《教育學》一類的書成了我的噩夢,但凡是看到此類書籍,我就會繞道而行!督逃械男睦硇肥峭岽蛘谀硨毶腺I的一本書。那天閑來無事,就在網(wǎng)上逛書城,無意間看到這本書,鬼使神差翻看評論,沒想到閱讀過這本書的人給這本書很高的評價,普遍反應本書通俗易懂,很多人被劉儒德教授順利圈粉,于是就網(wǎng)購了此書。

  這本書的確跟我以前接觸到的心理學方面的書籍不一樣。沒有抽象的道理,讀起來一點也不晦澀難懂,本書用一個個鮮活的案例、生動的故事、有趣的實驗,用極盡淺白的語言描述了66條心理學的規(guī)律和效應,讓我明白了教育的規(guī)律,還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

  舉一個經(jīng)典的例子,說到心理學,心理建構(gòu)是越不過去的,“魚就是魚”的童話就是典型的建構(gòu)主義。有一條魚,它聽說陸地上有很多有趣的事兒,只因無法脫離水的擁抱,而無法實現(xiàn)想了解了解的心愿。它的好朋友青蛙知道了這件事,就把它在陸地上看到的景象向魚匯報:人、鳥和奶牛。魚沒有見過這些事物,只能根據(jù)青蛙的描述進行想象,在它的`頭腦中每一樣東西都帶有魚的形狀,只是根據(jù)青蛙的描述稍作調(diào)整:人被想象成了用尾巴走路的魚;奶牛是長著乳房的魚;鳥是長著翅膀的魚。這就是建構(gòu)主義。即在原有知識經(jīng)驗的基礎(chǔ)上進行重新組裝,構(gòu)造起對新知識的理解。

  由此,我終于明白為什么說見多能夠識廣;也知道了同樣的問題,為什么不同的孩子理解的不一樣;萬事皆有因。這本書中像這樣生動有趣的案例比比皆是,我一邊讀一邊用他指導我的工作和生活。

  就拿班主任工作來說吧,有時它確實需要講點藝術(shù)。在班主任經(jīng)驗交流會上有一個老師談到她的管理藝術(shù)時說,列舉了這樣一個例子:在接班第一天,班級里亂成一團,她沒有大聲呵斥,也沒有厲聲制止,而是馬上找了一段輕音樂,在班里播放,不到一分鐘,班里就安靜下來,同學們的心情也很快平復,上課時我們都心情愉悅,那節(jié)課上得非常順利。試想一下,如果她不這樣做,而是采取另一種辦法:看到亂成一鍋粥的教室,她大發(fā)雷霆,惡語相加,批評有時會上癮,會控制不住,越說越多,最后估計也能達到讓學生安靜的目的,在接下來的上課環(huán)節(jié)老師和學生心情都會一團糟,結(jié)果也會可想而知。

  不久前讀過這么一則寓言,講的是南和北風比賽威力,比賽的項目就是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北風首先發(fā)威,一上來就拼命刮起凜冽的寒風,冷風刺骨,行人為了抵御北風的侵襲,把大衣越裹越緊;輪到南風了,他則不緊不慢,徐徐吹動,頓時變得風和日麗,行人覺得溫暖如春,就解衣敞懷,慢慢就脫掉了大衣,最終南風獲得了勝利。

  不難發(fā)現(xiàn),兩件事兒性質(zhì)一樣,這是巧合嗎?答案是NO!這本書告訴我這是——南風效應。何謂南風效應?就是以啟發(fā)自我反省、促使喚醒內(nèi)心良知、滿足自我需要而產(chǎn)生的心理轉(zhuǎn)變,被稱為南風效應,有時也被稱作溫暖法則!傲佳砸痪淙,惡語傷人六月寒!边@種效應同樣適用于生活。夫妻雙方生活在一起,經(jīng)常會有很多生活瑣事,處理不好就會雞飛狗跳,一個很小很小的事情可能就會成為引爆戰(zhàn)爭的導火索,多多采用南風法則:不排斥、不強力、不對抗。就會收到奇效。

  我們都聽過陶行知四顆糖的故事,在孩子犯過錯后,陶行知先生沒有責備,沒有諷刺,也沒有體罰,他用四顆糖果讓學生一步步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他還發(fā)掘出了四個優(yōu)點,守時、尊重人、正義感、勇于認錯。這就像那溫暖的南風,拂過學生心靈的土壤,留下一份溫暖,一份感動。

  前段時間我卻做過一件北風做的事情,現(xiàn)在想起來還追悔莫及:在社團活動時,拉丁舞社團兩個領(lǐng)舞的女生,跳著舞嘴里還含著棒棒糖,外露的小棒肆無忌憚地左右跳動,學校里有明文規(guī)定不準攜帶零食進入校園,你們偷偷帶進來也就罷了,居然還在上課的時候吃,居然還這么目無法紀,怒火攻心,我三步并作兩步,到女生面前,怒目而視,她們快速把吃了一半的棒棒糖裝在了口袋里,這樣看來,她們是明知故犯!不知者不罪,我更加生氣,厲聲呵斥,并要求每人寫一份500字的檢討書,第二天一早就交給我。

  到了第二天下午,兩人還沒有把檢討書送來,居然挑戰(zhàn)我的權(quán)威,你們不來,我去!到班里給她倆要來了檢討書,自此,一見我就問候“老師好”的學生少了兩位,她倆見到我早就躲得遠遠的了。過失一旦產(chǎn)生,縱使你有萬般方法去補救,它終究會留下一道傷疤。我意識到,老師越強硬,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越會激發(fā)學生產(chǎn)生一種本能的保護意識,他們就會本能地產(chǎn)生一種“自我保護”的防御。在習習南風溫暖的包圍下,學生反而會慢慢地卸下“盔甲”,向老師敞開心扉。

  這本書好像有一種神奇力量,它總是能牽住我的思緒,讓我不自覺地回憶起身邊的那些教育教學案例,對號入座,時而開心,時而激動,時而遺憾,時而感同心受。我深深地體會到,一個老師懂得心理學,并且在教育教學時善于運用,將會事半功倍!

  “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yī)愚!钡高@本小書能夠拂去我內(nèi)心的塵埃,讓我不再愚鈍。

《教育中的心理效應》讀后感10

  我女兒小時候不愛吃蝦,你跟她怎么說,這多么有營養(yǎng),總不見效。一次,我們吃醬爆香螺,用牙簽一個一個挑著吃,她非常感興趣,吃了很多,我們非常高興;貋硪院,我買了一盒牙簽,每次吃蝦的時候,給她用牙簽扎著吃,漸漸地,他特別喜歡吃蝦 。

  原來只是這樣做了,沒有考慮太多,在讀了《教育中的心理效應》之后,才知道原來這就是心理效應在起作用,這就是牙簽效應,其本質(zhì)就是改換一種新穎的方式,滿足人類求新、求異的思維需求,以獲取較好的效益。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自覺不自覺地受到一些心理效應的影響,甚至也在自主不自主地運用一些心理效應來處理問題。盡管我們不是心理學家,但是,在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中,掌握并運用一些有效的心理效應,對孩子能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因為只有心與心的交流、心與心的碰撞才能真正打開孩子的心扉,才能觸及到靈魂深處。

  在讀了《教育中的心理效應》中的“鲇魚效應”后,我感悟頗多。

  鲇魚效應——挪威人愛吃沙丁魚,尤其是鮮活的沙丁魚,漁民們?nèi)缒軐⒒畹纳扯◆~帶到市場,不僅能吸引人們爭相購買,而且還可以賣出高價。為此,許多漁民雖然想盡了辦法,但總不成功。然而有一條漁船讓沙丁魚成功地活了下來,由于該船船長將其視為秘密,不準船員外泄,所以外人一直不知道其做法。待他去世后,奧秘才被揭開。原來他們在魚槽中放了一條以沙丁魚為食的鲇魚,當剛捕撈上船的沙丁魚放入魚槽后立即發(fā)現(xiàn)了鲇魚,非常緊張,于是左沖右突,跳躍不停,這么一來,沙丁魚活蹦亂跳地被運回漁港,從而使人們大飽口福,也使?jié)O民有了豐厚的回報。這就是著名的“鲇魚效應”。

  科學家計算過,倘若地球上的魚一年之內(nèi)產(chǎn)的魚仔都能成活,都能順利長成成魚,可以把地球上江湖河海都塞滿,然而事實卻不是這樣,從魚仔到成魚,要經(jīng)歷千百次的自然和自身的淘汰。最優(yōu)秀的和最適應的才能留了下來。自然界要維持其自身的平衡功能,都是在各種壓力下完成的,否則生物就會逐步退化。孩子的成長也應該如此,當有的愛對孩子來講是不愿承受的負擔時,就可以要求在孩子不同的年齡里承擔不同的責任,適當、適時的壓力也是孩子成長的強大動力。

  現(xiàn)在的孩子為什么這么脆弱,這是因為我們進行的激勵教育和挫折教育做得的不夠,以此培養(yǎng)的“吃苦耐勞”精神以及面對挫折的忍耐能力太差。據(jù)英國報紙推銷站聯(lián)合會統(tǒng)計,全英國約有50萬送報童。稍大一些的中學生打工也是尋,F(xiàn)象,而且都得到家長的支持。大家想一想,在我國是什么情況呢?

  小孩學習自我監(jiān)控能力的培養(yǎng),僅僅從說教的角度來進行,往往難以奏效。自我監(jiān)控能力,說到底,就是小孩抵抗失敗,抵抗挫折,達到自我管理的能力,因此,以挫折教育為突破口,提升小孩的學習自我監(jiān)控能力,不失為一種新的'策略。

  挫折教育根本實質(zhì)就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讓小孩在不斷碰到失敗,感受失敗,克服失敗的過程中,逐漸養(yǎng)成心胸開闊、靈活勇敢、堅毅頑強對抗挫折的品質(zhì)。這種品質(zhì),是意志的體現(xiàn),是成熟的表現(xiàn),是成功的呈現(xiàn)。這種品質(zhì)的養(yǎng)成,必須要在師長的有意識的指導下,周密的安排下,持之以恒地訓練,才有可能培養(yǎng)起來,鞏固下來。

  一道難題的解決,往往需要用許多時間,花費許多精力。這個過程,是一個艱苦勞動的過程,沒有堅韌的耐力是難以完成的。因此,出些有一定難度的智力題,讓小孩去攻堅、去考究,不失為一個挫折教育的好方法,

  例如,一位教師給學生出示了下面一道題:

  “有8個人在一起過生日,主人要求用3刀將蛋糕分成8份,而且每份都要均等,請問該怎樣切才行?”

  選取10位被老師公認怕做難題的學生,讓他們?nèi)ス裕梢哉埥虅e人,可以查閱資料。2天后,發(fā)現(xiàn)有9位學生做了出來,不管采用什么方法完成,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感覺,就是難題并不是想像中的那么可怕,只要想辦法,耐心地去探索,就一定能克服困難,獲得成功。

  俗話說,斗勇不如半智。而要戰(zhàn)勝挫折,則必須智勇雙全。勇,是勇氣斗志、決心;智,是智慧、機靈、創(chuàng)造力。我們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迎難而上的堅強信念,而且要培養(yǎng)他們運用創(chuàng)造的方法,機智地克服困難。

  我們都聽說過《詹天佑》的故事,作為一名愛國的工程師,詹天佑對修筑京張鐵路的任務(wù),絕對有誓死完成的決心,但怎樣才能在那么短的時間內(nèi),克服那么多的困難,順利完成修路工作呢?成了困擾詹天佑的最大問題。詹天佑毫不畏縮,冷靜思考,運用他非凡的創(chuàng)造力,巧妙利用中間兩端同時開鑿法,迅速鑿好了居庸關(guān)隧道;面對八達嶺青龍橋段坡陡的地形,首創(chuàng)“人”字形鐵路,順利拿下這一難關(guān)。正是由于詹天佑既勇又“智”,才克服種種挫折,完成中國歷史上第一條自行設(shè)計、施工的鐵路。

  創(chuàng)造力不單能幫助學生沖破挫折的困擾,更重要的是它還能預防挫折,減少學生的挫折感。因為一個有創(chuàng)造力的學生,他成功完成各種任務(wù)的機會要大得多。

  請看下面一個設(shè)計:

  “對象:小學中年級學生

  主題:買東西

  內(nèi)容:馬鈴薯150克,鐵釘50克,感冒通1盒,電腦用小風扇1個,《格林童話》1本,給一張公交車用IC卡充值50元。

  給予錢財:130元”

  讓學生運用自己能力,通過乘公共汽車、走路、問路等方法,分別到不同商店,買好上述東西。當然,在出發(fā)前要做好安全教育,授予他必要的求生、防御技能。出發(fā)后,父母或老師可以采用暗地跟蹤的方式,觀察小孩完成任務(wù)的經(jīng)歷。

  很明顯,這個任務(wù)對一名小學中年級的學生有一定難度,他克服困難的過程,就是一個很好面對挫折,沖開挫折的過程。除了買東西訓練外,還可以設(shè)計取東西,找東西,問東西等多種形式的任務(wù)完成訓練。

  彈簧只有在力的作用下才能顯示其能量的大小,對孩子而言,適當?shù)膲毫,才會激發(fā)起他的斗志。本真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是不需要、甚至是要無情淘汰弱者的,我們的社會也如此,要增強自己的競爭力就必然經(jīng)歷挫折和困難,而這些往往是以壓力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的。

  還是給孩子來些具有“生態(tài)”意味的鍛煉吧!

《教育中的心理效應》讀后感11

  每月的青年教師讀書心得交流是我們相互學習取長補短的良好契機,3月份的讀書交流很多優(yōu)秀教師與大家分享了自己的讀書體會,同時也進一步加深了自己對這本書的理解。《教育中的心理效應》這本書把晦澀難懂的心理學的規(guī)律、效應和法則用淺顯的語言、生動的故事、有趣的實驗以及案例來介紹,閱讀時能讓我激活自己熟悉的真實經(jīng)歷,在沒有讀過這本書之前對這些突發(fā)情況總有這樣那樣的困擾,讀了這本書后里面的很多心理學知識以及指導讓我感受到智慧的啟迪。以下是我對這部分內(nèi)容的一些心得體會。

  1、思維定勢——柳暗花明又一村

  思維定勢也稱慣性思維,是指在實踐中獲得的穩(wěn)定的、定型化了的思維方式。例如書中提到的一個事例:小明的爸爸有3個兒子,老大叫大樂,老二叫二樂,那老三叫什么呢?由于思維定勢很多人的答案會是三樂,但正確答案應該是小明,因為題目中明確說到小明的爸爸有三個兒子。因此可見思維定勢對問題解決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我們一旦形成了習慣的思維定勢,就會習慣地順著定勢的思維去思考問題,不愿也不會轉(zhuǎn)個方向、換個角度想問題。

  事有本末,物有終始。歸根結(jié)底還是思想決定行為,之所以有習慣,是因為養(yǎng)成了慣性思維。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思維定勢的影響也是無處不在,比如學生經(jīng)常受做題經(jīng)驗的影響,照搬或機械套用某個公式或解題辦法而常常張冠李戴或者舍近求遠。因為最先得到的信息會在我們的腦子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由此而產(chǎn)生的“第一印象”就像沉入海底的錨一樣,把我們的思維固定起來。因此教師應當創(chuàng)設(shè)能夠提供自由思維空間的情境,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思考,打破定勢的影響。

  2、連鎖塑造效應效應——小步子,大目標

  書中講到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對恩愛的夫妻,丈夫從不愿意做家務(wù),為此妻子很是苦惱。有一天,妻子受到高人的啟發(fā),終于用一個巧妙的辦法改變了丈夫。那到底是什么方法呢?其實很簡單,就是有一天妻子上班前把米洗好,放進電飯煲里。而下班時她故意晚回家一會兒,并給丈夫打電話“我現(xiàn)在不能回家,你只需要插上電源,我們就能及時吃到晚餐了。”丈夫覺得這很簡單,就爽快地答應了。妻子回到家后熱烈的擁抱了丈夫,并對他的行為大加夸贊。

  這樣過了一段時間后,妻子又把米洗好,但是不放進電飯煲,要求丈夫放進電飯煲并插上電源。丈夫覺得這并不以前麻煩多少,于是每天還是按妻子的吩咐把飯煮好。慢慢的妻子留下的工作越來越多,而且每次都會因為丈夫小小的進步大加夸贊。于是丈夫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了自己的行為,同時也潛移默化的改變了對做家務(wù)的態(tài)度,每天主動地承擔了許多家務(wù)。故事中妻子的做法在心理學上就叫“連鎖塑造效應”。它的原理很簡單,就是在訓練之前我們首先要把大目標分解成若干個小目標,被訓練對象每完成一個小目標我們都要及時對其進行獎勵,獎勵可以是物質(zhì)的,也可以是精神的,通過獎勵促使其最終完成大目標。

  這一原理在教學中的應用:很多學生貪玩,不能安靜坐下來學習,針對這種情況不妨利用連鎖塑造。開始時,只讓他學習10分鐘,完成后,允許他做15分鐘他喜歡的事情作獎勵。經(jīng)過一段時間,他已經(jīng)能夠堅持10分鐘學習之后,就要求他連續(xù)學習15分鐘,如能達到,就讓他自由活動10分鐘或者其他獎勵。這樣逐步要求,使他不斷增加認真學習的.時間,逐步使他能夠堅持較長時間認真學習。適當利用這一原理可以學習新的行為、消除已有的不良行為。

  當老師覺得學生的某個習慣很不好需要糾正時,或者是希望培養(yǎng)學生的某一個好習慣,就應該根據(jù)學生的情況制定一個他稍稍努力就能達到的一個個小目標,這樣逐漸進步,慢慢地接近你和學生都想達到的那個大目標。一個人的習慣行為是在長期的生活中逐漸形成的,因此,不良的習慣行為不會一下子就消除;健康的行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要有對學生進行長期連鎖塑造的觀念,有意識地一步步的培養(yǎng)與鞏固孩學生的行為習慣,千萬不可急于求成。

  瀏覽這本書時無意看到書中書簽上有這樣一句話好的教師都是出色的自我教育者,這本書無疑給了我很大的幫助,希望在這本書的伴隨與指引下我能一步一步更加成熟。

《教育中的心理效應》讀后感12

  沉錨效應是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個教育心理名詞。初看書時,接觸到這個名詞,覺得它怎么會和教學扯上關(guān)系呢?仔細閱讀了劉教授的書,認真聽了他的講座后,才發(fā)現(xiàn)這個名詞看似陌生,其實和我們的教學息息相關(guān)。在日常教學中,我們會經(jīng)常用到它。

  沉錨效應它會有正負兩種作用產(chǎn)生。我們要想辦法避開它帶來的負面效應。記得三上《習作2》時,讓寫一篇文章介紹一下自己的長處或本領(lǐng),選擇自己最得意的一方面寫下來。在寫之前的前一天,我布置了一項作業(yè),讓學生寫出自己的優(yōu)點、長處,并讓家長也寫出了對孩子的評價,主要也是優(yōu)點。第二天上作文課時,我先檢查了一下他們完成的情況,然后問他們,如果一個人說他跑得快或力量大,你信不信?學生說,不信,也可能半信半疑。這個時候就需要舉兩個具體的事例來證明他跑得快或力量大。我又挑了三位同學站起說說自己的長處是什么,通過哪件事來證明。為了讓他們更有思路,我又讀了兩篇范文,然后讓學生開始寫。一節(jié)課四十分鐘,有三十四個同學完成了習作,四個同學課下完成了。后來我批改草稿時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孩子寫得較為成功,但有七、八個同學寫得幾乎和范文一樣,顯然思維受到了束縛,也許是他們認為范文比自己構(gòu)思的好,就記得格外清楚,范文中的成語、比喻句也用上了。如果在考場上,這樣的作文也未必不好,但這顯然不是我這節(jié)作文課想要的結(jié)果。我想看到的.是他們自己的創(chuàng)作,原生態(tài)的作文。但讀范文又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可以讓他們的思路更寬闊,也可以學學別人的新穎的構(gòu)思、開頭和結(jié)尾。

  后來,我在第一節(jié)課除了評講前一次作文和本次作文要求外,擠時間讀了三、四篇范文,在擴寬他們思路的同時,也強調(diào)要會把自己的觀點用通順生動、形式新穎的句子寫出來,或者把別人的東西化作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可以借鑒范文的形式,不要照搬范文的內(nèi)容。這樣強調(diào)引導之后,像后來的習作:用上合適的象聲詞寫一篇文章,XX的自述,寫得都很成功,雷同作文已很少出現(xiàn),有的同學寫作時還能模仿范文寫個題記,三部曲等。在作文課堂教學中,錨要拋好,同時還得提前預設(shè)好可能會出現(xiàn)哪些不良反應,及早避開,提高課堂效率比辛苦的補課要強得多!

  在日常教學中,除了運用自己吸取和積累的優(yōu)秀經(jīng)驗外,還得不停的學習、創(chuàng)新,不能因循守舊。要不斷成長,永遠做一棵慢慢成長的樹,做一棵永遠成長的蘋果樹!于是我們就可以以一棵正在成長的大樹的身份來言傳身教也正在成長的小樹!

《教育中的心理效應》讀后感13

  拜讀劉儒德教授的《教育中的心理效應》一書,讓我有啞然失笑、豁然開朗的感覺。書中的案例,在我們的教育工作中屢見不鮮。劉儒德教授把晦澀難懂的心理學的規(guī)律、效應和法則用淺顯的語言、生動的故事、有趣的實驗以及案例娓娓道來,層層剖析,讓原本很“玄”的心理學知識,和我們的實際工作掛上了鉤,激活了我熟悉的知識經(jīng)驗,受到了智慧的啟迪。這本書為我們提供了64條心理學的規(guī)律和效應,并將它們分為教學、教育和管理三部分,適用于教師不同方面的工作。通覽全書,感慨良多,歸納如下:

  一、教學方面

  1.課堂藝術(shù),注重“雞尾酒酒會效應”:教師在課堂上的講課要注意生動性、直觀性、語調(diào)的抑揚頓挫和身體語言的豐富,如此才能長時間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自己成為學生的注意對象,不讓自己成為學生交頭接耳時的注意背景。此外,教師了解每個學生的個性,熟悉與他們有關(guān)的事物,成為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guān)的人,而不是凌駕于他們之上的權(quán)威符號,就能變成學生過濾不掉的聲源。

  2.作業(yè)布置,注意“超限效應”:“題海戰(zhàn)術(shù)”在一定程度上的確可以起到好的效果,但心理學表明:人接受任務(wù)、信息和刺激時,存在一個主觀的容量,超過這一容量,人就不愿意認真對待這些任務(wù)了——過量的作業(yè),不僅達不到教學的目的,而且還會適得其反,讓學生產(chǎn)生厭學情緒。

  3.u形記憶:學習材料所處的位置不同,學習效果也不同,前面內(nèi)容對后面內(nèi)容的干擾叫做前攝抑制;中間部分同時受到了前攝抑制和后攝抑制,因而,中間部分記憶效果最差。而且,學科之間也會相互抑制,材料性制約相似,抑制越嚴重。世界上沒有讓我們過目不忘的“記憶丸”,只有在最重要的時刻安排最重要的事情、學習最重要的內(nèi)容效率才會更高,才會更有收獲。

  二、教育管理方面

  1.教育要講究“布白”藝術(shù)。中國繪畫講究“疏可走馬,密不透風”!笆杩勺唏R”指的就是“布白”。有了“布白”,才能產(chǎn)生美感。教師在平時與學生的交談中要點到為止,適當?shù)亓酎c“布白”,讓他們自己去思考、去反省。

  2.巧妙運用“禁果效應”、“南風效應”、“霍桑效應”、“扇貝效應”、“圖形-背景現(xiàn)象”、“配套效應”,“羅森塔爾效應”增加學生的'積極行為,減少學生的消極行為。

  “四顆糖的故事”是陶行知先生巧用南風效應的經(jīng)典事件!皵(shù)其一過,不如獎其一功”“教者也,長善而救其失也!睂Ψ稿e誤的學生,多一份寬容和尊重,讓其自發(fā)自醒,教育是一門對人性理解的藝術(shù)和技術(shù)。

  3.師生交往之道---“互悅機制”。卡耐基的成功說明,“互悅機制”可以產(chǎn)生奇跡!坝H其師,而信其道!

  4.“暈輪現(xiàn)象”告訴我們要實事求是,全面地掌握學生的信息,切忌一葉障目、以偏概全;“馬太效應”在提醒我們絕不能讓“好生好對待,差生差對待”的現(xiàn)象在我們的身邊發(fā)生!斑B鎖塑造”可用來矯正學生的行為,也類似于教學中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原則:“跳一跳,摘果子”。

  5.教育無小事。西方流傳著一首民謠:丟失一個釘子,壞了一只蹄鐵;壞了一只蹄鐵,折了一匹戰(zhàn)馬;折了一匹戰(zhàn)馬,傷了一位騎士;傷了一位騎士,輸了一場戰(zhàn)斗;輸了一場戰(zhàn)斗,亡了一個帝國。聽完這個民謠大家會是一笑而過,還是可能有人會想到了什么?其實這就是我們經(jīng)常說的“蝴蝶效應”。所以作為學生身心成長的教育者,要謹記“教育無小事”留心教育中的蝴蝶效應。在我們的教育過程中,老師的一個燦爛笑臉、一句贊揚話語、一種習慣性行為,都有可能在孩子心里產(chǎn)生巨大的“蝴蝶效應”,成為孩子生命中意想不到的支點。

  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我想應該充分解讀這本“教育辭典”,巧用教育中的心理效應的巨大魅力,爭取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教育智慧。教育中的問題紛繁復雜,教師們常常會有手足無措之感,有了這本書作良師益友,相信我們的心里會更加敞亮一些,我們的工作也會更加有成效。

《教育中的心理效應》讀后感14

  由學生轉(zhuǎn)變?yōu)橐幻處煛俏胰松幸粋重大轉(zhuǎn)折點!我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帶著一顆赤誠的心踏走了工作崗位,來到學校,在這個全新的環(huán)境里,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老師們身上那獨有的特點!站在講臺上,面對著一張張陌生的,但是充滿著天笑臉的孩子們的臉,讓我有一股莫名的、向上沖的沖勁!但是,老師教育工作的對象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為達到教育發(fā)展的需要,建立新型的師生關(guān)系,必須了解學生心理,這時,我閱讀了劉儒德著的《教育中的心理效應》一書,它如黑暗中的一盞明燈,教會我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如何與學生進行對話交流,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劉儒德老師在《教育中的心理效應》中每講到一個教育心理的原理或規(guī)劃時著先講一則寓言或小故事,以此來引導對這一原理,規(guī)則的講解,每讀畢一節(jié),有一種令人振奮、心悅神怡之感,這將在我今后教學中有很大幫助,我主要以教師地位的轉(zhuǎn)換角度來淺談我的感受。

  “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新時期教育要求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與教師相比,學生是不成熟的,處于發(fā)展中的人。因此,學生的成長有待于教師的幫助、指導,教師應是學生自我發(fā)展的促進者,理想追求的指路人、心理困擾的排憂者。學生的人生發(fā)展、精神狀態(tài)、成長以及智慧審美價值的生存方面,更需要教師用自己全部的熱情、聰明才智和人格魁力去感染、激勵和喚醒。而在傳授知識方面,教師要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領(lǐng)著學生走向知識,變學生的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參與創(chuàng)造。

  教師應是學生學習的協(xié)助者。師生交往的學習是一種民主性學習,教師不再是控制者,知識的權(quán)威,學生不再是服從者,被動的接受者。雙方都處于平等地位,擁有完整生命的人。在交往中,教師與學生相互新生彼此的個性,自由交換意見。“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獨特體驗”、“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加以鼓勵”、“教師將越來越少地傳授知識,而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他將越來越成為學生的學習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參與者,一位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矛盾的,而不是拿出現(xiàn)實真理的人……”支持學生在實踐中增長才干,成為學生的合作者、支持者。

  教師還應善于傾聽學生的聲音。由于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迅速,每個人的生存壓力也逐漸增大,特別是青少年,他們面對紛繁復雜的世界,更是迷茫,無所適從。這就是需要教師擁有一顆善于傾聽的心,有一雙善于傾聽的耳朵。所以說“教育的過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傾聽和應答的過程,傾聽愛教育者的述說是教師的責任”。

  傾聽學生的想法,洞察這些想法的由來,鼓勵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和質(zhì)疑,了解彼此的想法后再引導學生彼此豐富和調(diào)整自己的`理解,這是傾聽的藝術(shù)。這種傾聽不只是關(guān)注學生的學習,更可以關(guān)注學生健康的人格成長。通過傾聽,了解學生內(nèi)心的真實世界,適時調(diào)整教育手段,可以做到事事功倍的效果,“作為一個真正傾聽著的教師必定是這樣的;他懷著深深的謙虛和忍耐,以一顆充滿柔情的心,張開他的耳朵,滿懷信心和期待地迎接那些稚嫩的生命之音。這樣的傾聽,植根于生命的活力,潛藏著創(chuàng)造的活力,它的全部目的無非在于:為了在空中綻放花朵,凝結(jié)果實”。

  教學相長,教師也是一名學習者。師生交往中的學習是終身性的學習。教師與學生都是終身學習者。對于教師來說,一方面隨著網(wǎng)絡(luò)和信息時代的到來,大眾傳媒的擴大、流行、社會文化層次的大幅度提高,學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擴大,學習已不再是唯一的知識來源;而知識卻是教師行使權(quán)力的基礎(chǔ)、依據(jù)。因而,教師面對瞬息萬變的社會,必須不斷地學習、充電、更新知識,實現(xiàn)知識的傳遞。另一方面,教師面對的是極富變化,不斷發(fā)展的學生,教師只有把自己視為一名持續(xù)學習者,才能不斷反思自己的觀念、態(tài)度、策略、行為等方面,并加以改進,完善自我,才能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托爾斯泰曾說:“如果教師只有對事業(yè)的愛,那么,他是一名好教師,如果把對教育帶來的愛和對學生的愛融為一體的話。他將是一名完美的教師”。研究教育中的心理效應,促進教學,教育的成功源自于對學生最大的熱情。

《教育中的心理效應》讀后感15

  前一段時間,買來幾本關(guān)于心理學的書,想要彌補一下自身在這方面的不足。除去大學時必修過這門課程以及進行教師招聘備考時“惡補”過相關(guān)知識,我已經(jīng)很多年沒有接觸過心理學了。而如果突然間再去啃那些高深艱澀的心理學專著,我大概會霧里看花、不知所云。這次選的幾本書,雖然是心理學相關(guān)書籍,但結(jié)合著大量生動、具體的案例,尤其與家庭教育或?qū)W校教育密切貼合,讀來沒有障礙,輕松舒暢。

  當初在茫茫書海選書時,之所以挑中《教育中的心理效應》,其實主要因為它是“大夏書系”中的一本。前前后后誤打誤撞買來許多大夏書系的書,每一本都很喜歡,這一本也不例外。疫情仍然沒有消散,宅在家中是閱讀的好時機。讀完第一遍后,回想到書中提到的“莫等墻倒再造墻”,趁著記憶還溫熱,又抓緊時間復習了一遍,并且整理出幾頁讀書筆記,心中感到充實、踏實。

  主編劉儒德教授在《代序·魚就是魚》中說,這個故事對建構(gòu)主義的核心要義作出了最為直接的表達、形象的注解。如果對這句話進行延展,就可以概括整本書給人的感受。書中精心挑選出66條心理學規(guī)律和效應,將它們分為教學、教育和管理三部分,適用于教師工作的多個方面。而通讀此書的過程中,我不僅初步理解和學習了如何在教育教學和班級管理中更好地融入心理學要素,同時結(jié)合書中提到的幾個心理學概念對自身行為與內(nèi)心進行了重新的審視,產(chǎn)生了許多不同的思考。

  德西效應說明,當外加報酬和內(nèi)感報酬兼得的時候,人的工作欲望不僅不會增加,有時反而降低,甚至變成二者之差,也就是外加報酬抵消內(nèi)感報酬。教師在獎勵和表揚學生時應該運用“獎勵內(nèi)部動機為主”原理,使學生更關(guān)注自己的成長,而不是一些額外的“蠅頭小利”。如果過度講究表揚或報酬,甚至會損害學生原有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當然,教師也可以通過巧妙地運用德西效應、調(diào)控獎勵來消減、消除學生的某些不良行為。有些地區(qū)和學校千方百計“引誘”教師讀書與寫作,很多時候卻成效一般。這種自上而下的、甚至是行政上“強迫”的成長并沒有從根本上激發(fā)教師的成長愿望和主動性,甚至那些所謂的“誘餌”,比如如何如何加分、頒發(fā)何種等級的證書等,會讓教師產(chǎn)生反感和抵觸,效果自然可想而知。無論學生還是教師,想要真正獲得成長,都需要從內(nèi)里尋找源泉與動機,否則只能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配套效應也值得每一位教師深思。我們每一天、每一堂課、每一段言語、每一個眼神都是在給學生“一件睡袍”。如果我們給他的是積極的、鼓勵的、充滿陽光的睡袍,那學生很可能會用自身良好的行動來搭配這件睡袍;如果我們給他一件頹廢的、懊喪的、長滿虱子的睡袍,那他也很可能會用糟糕的表現(xiàn)來呼應這件睡袍。一個人說,“如果想要我們的孩子或?qū)W生成為什么樣,那就先把他夸成什么樣!边@句話雖然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但更加值得我們反思。我們在教養(yǎng)孩子與教育學生的過程中,不妨不吝嗇地給予學生更多“優(yōu)質(zhì)睡袍”,比如鼓勵的話語、關(guān)切的眼神或者悄悄豎起的大拇指。當然我們也要提防自己或者學生走入過度配套的`惡性循環(huán)。

  情緒ABC理論對我的觸動也很大。尤其延遲開學的這段時間里,每每接到“線上教學”的通知要求或是看到相關(guān)的報道,都會引發(fā)自己的反感與焦慮。是這些真實存在的事實引發(fā)的我的焦慮與不安嗎?根據(jù)情緒ABC理論來理解的話,并非如此。引發(fā)我情緒波動的其實是我對這件事的看法與評價。我內(nèi)心里不認同、甚至抵觸這種現(xiàn)象。我認為小學階段的教學任務(wù)并沒有緊迫、嚴峻到必須爭分奪秒進行線上教學的程度,這段延長的假期里,孩子們可以在家里自由地閱讀、做手工或是學家務(wù),而不必巴巴地守著手機或電腦“學習”。當我根據(jù)這個理論進行自我對照時,我對這個理論有了更深的理解,也為緩解自己的緊張與焦慮找到了出口與路徑。

  這本書對我來說讀得算是比較快的,而且比較有癮。書中沒有板起嚴肅的學術(shù)面孔跟我們故作高深地講解那些心理學科學規(guī)律、效應和法則等,而是結(jié)合了充足有趣味又有意義的“故事”,向我們娓娓地講述。那些經(jīng)典的心理學實驗、貼切的教育情境豈不就是一個個精彩的小故事嗎?我在讀的時候便被深深地吸引,想要繼續(xù)讀下去、不停地讀下去。這整本書就像在用親和、明了、生動的語言向讀者描繪一個個關(guān)于心理學的故事。這些故事不是籠統(tǒng)的、模糊的,是面向教育的,是指向教學的,是幫助教師的,明確又清晰。

  這本書清淺暢達,甚至我們不能說讀它是在讀“心理學”。書的封皮上寫著“教育藝術(shù)”四個字,或許更貼切吧?傊彝ο矚g這本書——大概很少有人能夠抵擋得了故事的魅力吧。

【《教育中的心理效應》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教育中的心理效應》讀書筆記01-06

《教育中的心理效應》讀后感04-28

教育心理效應心得體會04-20

《教育中的心理效應》讀后感(常用5篇)02-11

《教育中的心理效應》讀書心得體會04-04

教育心理效應心得體會9篇06-01

《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心得05-29

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讀書心得03-16

戀愛中女人的錯誤心理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