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 推薦度:
-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 推薦度:
-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讀《曾國藩家書》有感(優(yōu)選15篇)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領(lǐng)悟呢?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曾國藩家書》有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曾國藩家書》有感1
讀過這本書后,讓我認識到一個傳統(tǒng)的儒家文化的正面價值,儒家文化的包容性、儒家文化的彈性、儒家文化的活力。
曾國藩是近代中國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是從清朝官吏到現(xiàn)代很多人都崇拜的主要偶像之一。青年時代的毛澤東就曾說過:“愚于近人,獨服曾文正!笨梢娫鴩绊懼蟆
曾氏家族,向來治家極嚴,也很有章法。曾國藩受家風熏陶,對弟也要求極嚴,并諄諄加以教誨。他的家庭教育指導思想中,有許多可取之處。諸如在教弟讀書、做學問、勤勞、儉樸、自立、有恒、修身、做官等方面,都繼承和發(fā)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曾國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體現(xiàn)在他寫給兒紀澤、紀鴻以及諸弟的家書中。曾國藩的家書,共有330多封,是歷史上家書保存下來最多的一個。全書分為治家類、修身類、勸學類、理財類、濟急類、交友類、用人類、行軍類、旅行類、雜務(wù)類,共10大類。
曾國藩是最好的兒子,能使父母寬心;是最好的哥哥,教導和照顧弟妹,體貼入微;曾國藩更是仁慈的父親,是兒女的好榜樣。他的家書講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養(yǎng),值得每個人一讀。大多數(shù)官宦之家,盛不過三代,而曾氏家族卻代代有英才,出現(xiàn)了像曾紀澤、曾廣均、曾約農(nóng)、曾寶蓀、曾憲植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詩人、教育家、科學家和高級干部。
曾國藩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然他小時候的'天賦卻不高。有一天在家讀書,對一篇文章重復不知道多少遍了,還在朗讀,因為,他還沒有背下來。這時候他家來了一個賊,潛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讀書人睡覺之后撈點好處?墒堑劝〉,就是不見他睡覺,還是翻來覆去地讀那篇文章。賊人大怒,跳出來說,這種水平讀什么書?然后將那文章背誦一遍,揚長而去!賊人是很聰明,至少比曾先生要聰明,但是他只能成為賊,而曾先生卻成為毛澤東主席都欽佩的人:一個資質(zhì)平平的人,在意志力的推動下,可以達到什么樣的高度。
我不期望我能做多大的官,賺多少薪水。但我將好好學習曾先生的長處,努力為社會、為企業(yè)、為家庭做出更多的貢獻。
讀《曾國藩家書》有感2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最顯赫和最有爭議的人物,其一生惡名與榮譽參半,既有“中興第一名臣”的美稱,又有“賣國之賊”、“曾剃頭”的惡名。他作為一位儒丈,卻能善始善終,成為時人推祟的處世圣人,他家族興旺,成為了每個成功者爭相效仿的楷模;他作為一位完善的成功者,給后人留下了用之不竭的人生經(jīng)驗。換句話來說,曾國藩在近代中國是一位影響力很大的人物,他的人生,他的智慧廣為流傳,乃至于他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代人必知的品牌。
青年毛澤東對他這位有名的老鄉(xiāng)評價甚高,歷數(shù)古代帝王無贊語,獨服曾文正公,著名革命家章太炎對曾國藩的評價最為客觀,稱之為“譽之則為圣相,讞之則為元兇”。梁啟超曾驚嘆:“如無曾文正毅力,必為失敗之人”。這些都歸于曾國藩一生中的十三套學問中能流傳后世的一套——《曾國藩家書》
曾國藩最有影響力的100封家書中,每篇都是膾炙人口,每句話都耐人品味。曾國藩受家風熏陶,對子弟也要求極嚴,并諄諄加以教誨。他的家庭教育指導思想中,有許多可取之處。諸如在教子弟讀書、做學問、勤勞、儉樸、自立、有恒、修身、作官等方面,都繼承和發(fā)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曾國藩是最好的兒子,能使父母寬心;是最好的哥哥,教導和照顧弟妹,體貼入微;曾國藩更是仁慈的父親,是兒女的好榜樣。他的家書講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養(yǎng),在骨肉親情日漸淡漠、鄰里親戚形同陌路的現(xiàn)代社會里,確實有勸世化俗的價值,值得每個人一讀。
其中一篇——對其弟們勸學的之道。簡述了:讀書之道,早上知道了真理,到了晚上就是死了也無遺憾,要做到這點,十分不容易。聞道,必須是真的理解了,而且非常信奉,我們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心中已經(jīng)沒有把握,有怎么能聞道呢?
“唯學問遠過古人,乃可評譏古人,而等差其高下”。學問之道,不可輕率地區(qū)評價或譏笑古人,只有在堂上的人才能評判堂下之人的曲直是非。而現(xiàn)在那些講理學和漢學的人,動不動就貶評漢唐儒家,這都狂妄的不自量力的陋習。善于學習的人應(yīng)該對古人的書籍,逐一品讀,不能妄加評論。只有學問遠遠超過了古人,才可以譏評古人,排列古人的高下位置,才是學問之道。
“從政要學曾國藩,經(jīng)商要學胡雪巖”,對于《曾國藩家書》的博大精深,精妙絕倫的語錄,本人雖是淺讀,但卻收益良多,讓我也懂得了生活學習之道,時刻謹記:為學之道,最要虛心。
讀《曾國藩家書》有感3
古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理想,細讀《曾國藩家書》,讓我感受到這句話其中的深意,仿佛是在與一位滿腹經(jīng)綸的長者對話,書中一行行細膩的文字,一封封深情的信件,讓我感受到了曾國藩為人處世的智慧和人格魅力。
對于自身,他注重講德,講求誠心、正意、修身、齊家的道理,努力做到不負父母生養(yǎng)之德。他終其一生都在嚴格要求自己,體察人才,一直都心存善念。從他的家書中,不難看出他不斷完善自己的品德,每天都要用小冊子記錄自己的想法和失敗教訓,以便及時克服。他“吾日三省吾身”,在自省中謹言慎行、孝順父母、疼愛兄弟,成為后人學習的典范。我們時常懶散,在一件事情上即使是有了去實現(xiàn)的想法,最終卻做不到知行合一。因此,我們要用高標準要求自己,講德行、講孝心,嚴于律己、寬以待人。
對于工作,他盡心盡力。欲成大事者,一定要有大格局、大氣魄。做一件事情,要心思縝密、注重細節(jié)、全神貫注,自始至終不松懈。人沒有恒心,做任何事都不會有成就。作為一名法律工作者,我們的工作是神圣的,我們要不斷提升自身素質(zhì),在工作中遵規(guī)守紀、安分守己、踏實做人、干凈干事。對當事人負責到底,心中時刻記得群眾,耐心傾聽群眾的訴求和心聲,幫助人民群眾解決好各種法律問題。時刻講職業(yè)道德、家庭美德、社會公德,做有品位、有品質(zhì)、有品德的人。
對于學習,曾國藩在《致諸弟》中提到讀書的重要性和讀書的方法。關(guān)于讀書與修身養(yǎng)性,他教育兒子和兄弟子侄讀書要勤勉,安于居家苦學,堅持早起,擁有恒心。他勉勵兄弟自立課程,還為他們設(shè)立了課程表,從早到晚,從讀書到寫字再到修身養(yǎng)性,詳細至極。作為青年干警,我們始終要注重增強理論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強化系統(tǒng)性、條理性,不斷提高自身思想文化素質(zhì)。在學習書本上知識的.同時,更要運用到實踐中,和同事討論學習,互幫互助,努力做到學有所思,學有所悟,學有所用。同時對照標準要求,針對自身存在的問題進行認真剖析,做到從心靈深處查找自己認識上的不足,從工作態(tài)度中查找工作落實上的不足,從生活態(tài)度中查找在自身要求上的不足。
《曾國藩家書》中處處洋溢著德行、慎獨、親情、友情,這就是我們所缺失的東西,學習這本書中的內(nèi)容,我們也會少幾分浮躁和狂熱,多一些寧靜與安逸。
讀《曾國藩家書》有感4
今年初有幸購買了一部關(guān)于晚清名臣曾國藩的書籍,也閱讀了其中的一些內(nèi)容。由于時間關(guān)系,沒有全部讀完。下面只好介紹一下《曾國藩家書》這部分內(nèi)容,以及讀這部分的大概體會和感受。
被稱為晚清"第一名臣"的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歷史人物,中國自古就有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之說,而真正能夠?qū)崿F(xiàn)者卻寥若晨星,曾國藩就是其中之一。青年毛澤東在1917年致黎錦熙的長信中寫道:“愚于近人,獨服曾文正!笔Y介石更是把曾國藩奉為終生學習的楷模,他經(jīng)常向兒子蔣經(jīng)國講述他學習曾國藩的心得體會,一再叮囑蔣經(jīng)國要終生學習研究《曾國藩家書》!对鴩視肥窃鴩臅偶,近1500封,是曾國藩一生的主要活動和其治政、治家、治學之道的生動反映。曾氏家書行文從容鎮(zhèn)定,形式自由,隨想而到,揮筆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蘊育真知良言,具有極強的說服力和感召力。盡管曾氏留傳下來的著作太少,但僅就一部家書中可以體現(xiàn)他的學識造詣和道德修養(yǎng),從而贏得了"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稱譽,并成為中國封建社會最后一尊精神偶像。在《家書》中,曾國藩主要和他的親人談了修身、治家、勸學、交友、從政等這樣一些內(nèi)容。
在修身上,曾國藩可謂深有心得。首先,曾國藩一生強調(diào)立志,他常說:“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彼麨樽约簩懴伦毅懙溃骸安粸槭ベt,便為禽獸;不問收獲,但問耕耘!痹谄浼視医讨,立志之論甚多。曾國藩原先嗜好吸水煙,后來他要戒絕,但也不太容易,他對其弟說:“自戒潮煙以來,心神彷徨幾若無主。遏欲之難,類如此矣!不挾破釜沉舟之勢,詎有濟哉?”曾國藩硬是憑律己的`毅力將煙戒絕。他說:“我欲仁,斯仁至矣。我欲為孔孟,則日夜孜孜,惟孔孟是學,人誰得而御我哉?”從某個層面上,曾國藩執(zhí)著于事功,但也說明了立志的重要性。他說:“古稱金丹換骨,余謂立志即丹也!
關(guān)于立志,曾國藩還在家書里提到:“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與之量,有內(nèi)圣外王之業(yè),而后不忝于父母所生,不愧為天地之完人。”總之,就是要按照修齊治平的理論,為社會干一番事業(yè),成為封建社會的一代圣賢。他還向人表示:“君子當以不知堯舜周公為憂,當以德不修、學不講為憂。”其次,他主張反省。一個人德行的進步,與意志堅定與否、與知識淵博程度高低有密切關(guān)系,但是也與能否時刻反省自己有直接關(guān)系?v觀家書,曾國藩一生在反省上最下功夫,后世對其多有稱道,認為曾國藩德行的長進是由于立志和求知,也是由于其反省的次數(shù)多,并有改過的勇氣。特別地,曾國藩崇尚堅忍實干,不僅在得意時埋頭苦干,尤其是在失意時絕不灰心,他在安慰其弟曾國荃連吃兩次敗仗的信中說:“另起爐灶,重開世界,安知此兩番之大敗,非天之磨煉英雄,使弟大有長進乎?諺云:?吃一塹,長一智。?吾生平長進,全在受挫辱之時。務(wù)須咬牙勵志,費其氣而長其智,切不可徒然自餒也!
再次,為人應(yīng)謙虛。鑒于歷史和現(xiàn)實的經(jīng)驗教訓,曾國藩從保全自己和調(diào)整與周圍人際矛盾出發(fā),主張言行謙謹。在給兒子的一封信中他提出舉止要穩(wěn)重,說話要謙虛謹慎,更要其“終身牢記,無一刻可忽”。他認為,為人要渾厚。關(guān)于“渾”,他說,“大約與人紛爭,不可自求萬全處;白人是非,不可過于武斷。此渾字最切于實用耳!边@就是說,在是非曲直的問題上,不可自以為是,必須給自己和對方留有余地。
修身養(yǎng)性的最高境界是“慎獨”,這在家書里也有提及。另外關(guān)于勤儉方面的內(nèi)容也隨處可見。曾國藩重視修身,以至于不惜舍身衛(wèi)道,正是由于立志、反省等修養(yǎng),才具備了同時代人不具備的一些精神素質(zhì)。
在讀書問學上,曾國藩主張經(jīng)世致用,即學以致用。他在《與諸弟書》中闡釋了“格物致知”、“即物窮理”的理論。他說:“格物,致知之事也。誠意,力行之事也。物者何即所謂本末之物也。身、心、意、知、家、國、天下,皆物也;天地萬物,皆物也;日用常行之事,皆物也。格者,即物窮其理也。如事親定省,物也,究其所以當定省之理,即格物也。事兄隨行,物也。究其所以當隨行之理,即格物也。”讀書要有恒心。曾國藩以自己讀書的心得告訴各位兄弟,做學問的方法有很多,但集中起來卻離不開“有恒”二字。他提出讀書當“主敬”、“靜心”、“早起” 、“讀書不二”、“讀史”、“寫日記”、“日知其所亡” 、“日無忘所能”、“謹言”,并且提出讀書持“專注”和“有恒”四字。他認為只有如此,方可稱其為真正意義上的讀書人,真正的讓讀書成為養(yǎng)生養(yǎng)氣之術(shù)。
家書家書,最重要的是和家人的關(guān)系和交流。曾國藩在家中的角色大致可以歸納為三種:父母、兄弟、子女;三大境界:“孝”、“勸”、“教”。曾國藩雖身為朝廷命官,但凡家中嫁娶婚喪之事,無不是征求過父母之意見,方作出決斷;當父母離開人世之時,雖手中大權(quán)在握仍不忘記講求孝道,在家丁憂以明孝義,即使在太平天國運動爆發(fā)被朝廷委以重任之時,仍然不忘記寄書至家中表達對父母的思念之情。曾國藩在家中身為長子,在當時“長兄為父”的時代曾國藩在家中所充當?shù)牟粌H僅是長兄的角色,在一定意義上還有父親的成分。他以“勸勉兄弟勤學修身”為至上,以告誡“兄弟間當和睦,方可興家望族”為重點。曾國藩深曉得“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因此他時常勸解兒女“有才無德者稍遠其人,有才有德者,師之友之可也”。每個人在一生中都會經(jīng)歷三大階段:幼年、中年、老年,充當三種角色:子女、手足、父母。在這本書里,讀者可以兒女之身份去體會如何才能做成一位孝子,以兄弟的身份體味如何盡到一個做兄長的職責,以父母的身份感受如何才能做一個稱職的家長。
儒家思想伴隨著中華文明不斷豐富完善,可貴的是儒家能夠?qū)⑺枷虢䴘欂灤┑饺藗兊木唧w行為規(guī)范中去,形成了完成的體系,內(nèi)容與形式完美統(tǒng)一,取得了統(tǒng)治性的主流地位。我們不主張“復古”,但中華文明之所以能傳承至今,獨步世界,就不能否認我們傳統(tǒng)文化的先進性的一面。我們不應(yīng)該全面就收,更不應(yīng)該全面拋棄,而應(yīng)該取其精華,傳承、豐富、發(fā)揚。隨著價值多元化的發(fā)展,當今社會面臨著道德低線淪陷、教育體制的功利化、社會責任感普遍卻失等一系列危機,讀讀曾氏家書,或許能使我們在面對大到政治腐敗,小到家庭、個體間的漠視。富二代,拜金女、啃老族、低俗文化泛濫等一系列社會問題的時候迷失方向的我們重心找到人生行進的道路,使我們的心靈得到一次洗禮。
讀《曾國藩家書》有感5
《曾國藩家書》是曾國藩的書信集,成書于清咸豐年間19世紀中葉)。《曾國藩家書》記錄了曾國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達30年的翰苑和從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內(nèi)容極為廣泛,是曾國藩一生的主要活動和其治政、治家、治學之道的生動反映。曾氏家書行文從容鎮(zhèn)定,形式自由,隨想而到,揮筆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蘊育真知良言,具有極強的說服力和感召力。盡管曾氏留傳下來的著作太少,但僅就一部家書中可以體現(xiàn)他的學識造詣和道德修養(yǎng),從而贏得了"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稱譽,并成為中國封建社會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曾國藩是晚清一位極具爭議的人物,既有“中興第一名臣”的美稱,又有“賣國賊”的惡名。近百年來對他的評價毀譽參半、褒貶不一。但是無論是欣賞他的人還是鄙視他的人,都對他所撰寫的《曾國藩家書》推崇備至。時至今日,民間還流傳著“為官要學曾國藩,經(jīng)商要學胡雪巖”的說法。而《曾國藩家書》也不僅僅是一部記錄家常的書信集,還是一部蘊含著為人處世、持家教子的人生智慧書。家書一部,修身、齊家、治國,用心良苦!戎馬卅年,立功、立德、立言,光耀后世!在當今社會,教子成材一直是困擾天下父母的最大難題,很多孩子因為成績不好就會被貼上“笨小孩”的標簽。一百多年前的曾國藩,小時候也被看作是不會讀書的“笨小孩”。
公元1825年的一個夜晚,有一個14歲的'小男孩正在點燈苦讀。此時這戶人家的房梁上趴著一個賊,他就打算等這戶人家的燈都熄了,趁著黑燈瞎火他好下來偷東西。這主意是沒錯,這想法也沒錯,可問題是底下讀書這孩子他特別的笨。他在底下背《岳陽樓記》,磕磕巴巴就是背不下來。倒騰來倒騰去,十幾遍下來小偷都基本上會背了。這個小偷最后實在忍不住了,“噌”的從房梁上跳下去了,劈手把他手里的書奪過來,往那個桌上一扔:“瞧你個笨樣,你說這文章有什么難背的?”小偷一張口,就把《岳陽樓記》背了一遍。說完了袖子一甩滿臉激憤地揚長而去,東西也不偷了。很遺憾,我們不知道這個聰明的賊叫什么名字,但是有幸的是,我們知道這個笨小孩他叫什么名字,他當時名字叫曾子城,這個名字大概我們都不熟,但他后來改了個我們都特熟的名字,就是曾國藩。
《曾國藩的家書》內(nèi)容簡介
《曾國藩家書解讀》講述了:正如人生成長的階段不可超越一樣,生活的歷練與世事的洞明是獲取生活智慧和人生體悟的煉獄,更是走向人一生通達化境的必要旅程。跟隨曾氏的朝圣之旅,感受一個生命的人生軌跡,參透一種人性的生命智慧,熱愛生活的人都能從中找到你我正在尋覓的思想捷徑。
讀《曾國藩家書》有感6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一位重要的歷史人物,被稱為晚清“第一名臣”,更有甚者推崇其為“千古完人”。他整頓吏治、倡導科學,使腐敗的滿清王朝又茍延了60年。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樣影響深遠。作為中國近代地位顯赫而又最有爭議的一位人物,其所著的《曾國藩家書》行文形式自由,隨想而至,揮筆自如,在平淡家常事中蘊含著真知良言。盡管曾國藩著作留傳下來的很少,但僅一部家書足以體現(xiàn)他的學識造詣和道德修養(yǎng),從而贏得了“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稱譽。
曾國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體此刻他寫給孩子以及親友的家書中。曾國藩的家書,共有330多封,是歷家書保存下來最多的一個。全書分為治家類、修身類、勸學類、交友類等10大類。曾國藩家族,向來治家極嚴,也很有章法。曾國藩受家風熏陶,對子弟也要求極嚴,并諄諄加以教誨。他的家庭教育指導思想中,有許多可取之處。如在教子弟讀書、做學問、勤勞、儉樸、自立、有恒、修身等方面,都繼承和發(fā)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曾國藩是的兒子,能使父母寬心;是的哥哥,教導和照顧弟妹,體貼入微;曾國藩更是仁慈的父親,是兒女的好榜樣。他的家書講述人生夢想和道德修養(yǎng)。他每日記日記,將一念之差、一事之失,都記于當天的日記里,對自我的錯失,毫不留情,并且還和好友互相傳看,以到達監(jiān)督的作用。在骨肉親情日漸淡漠、鄰里親戚形同陌路的現(xiàn)代社會里,確實有警醒世人的作用,值得每個人一讀。古語云:盛可是三代。而曾國藩家族卻代代有英才,出現(xiàn)了像曾紀澤、曾廣均、曾約農(nóng)、曾寶蓀、曾憲植等一批的外交家、詩人、教育家和科學家。
曾國藩是中國傳統(tǒng)儒家文化培育出來的最為優(yōu)秀的成功者。儒家文化要求人們進取地應(yīng)對人生,投入社會,在有限的生命期間里,使自我的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得到的發(fā)揮。在全球經(jīng)濟越來越趨向于一體化的時候,民族的文化認同以及民族自尊心的建立就顯得尤其迫切和重要。僅有對自我嚴格訓練,才能培養(yǎng)出較高的本事和素養(yǎng),應(yīng)對世界。
一、曾國藩的成功之道
人生在世,幾乎都渴望成功,誰都不愿意做一個失敗者。對于曾國藩的歷史評價,至今或許還有分歧,但他是一個成功者,應(yīng)當是不爭的事實。他修身立志,儲才養(yǎng)望,奠定了成就事業(yè)的基礎(chǔ)。
曾國藩的修身表此刻:為人表里一致,內(nèi)心的一切都能夠公之于眾。有恒心,生活有規(guī)律,飲食有節(jié),起居有常。在嚴格修身的同時,為自我樹立一個的遠大志向。曾國藩充分利用時間,發(fā)奮苦讀,博覽群書,如諸子、兵書、水利等方面實學書籍,以此完善充實自我的知識結(jié)構(gòu),為做事而儲備真才實學。
二、曾國藩對今人的啟迪
中國人喜歡歷史。這種喜歡,除因歷的人物和事件能帶來一種欣賞樂趣外,還因為歷史能給人以啟示和教益。曾國藩認為,讀書,一要有志氣,二要有膽識,三要有恒心!昂恪弊顬橹匾,學無止境,若不持之以恒,必定半途而廢。讀書如此,做人做事也應(yīng)當如此。
(一)普通人照樣能夠成就事業(yè),改變命運的關(guān)鍵在自我奮斗。曾國藩成為后世榜樣的根本原因就在那里,他的成功激勵了千千萬萬沒有依靠、沒有財富的普通人家的子弟的上進心。毛澤東可作為這方面的典型的例子,毛澤東在一師讀書的時候,與教師楊昌濟談到自我的務(wù)農(nóng)之家時,楊昌濟“以農(nóng)家多出異材,引曾國藩、梁任公之例為勉之。”此話對毛澤東的鼓勵是相當大的,F(xiàn)今保存的由湖南出版社出版的毛澤東《早期文稿》中有一處提到了曾國藩,對曾國藩表示出很大的敬意,最有名的一句話便是“愚于近人,獨服曾文正”。青年時期正是人的夢想和抱負的構(gòu)成期,曾國藩的言行對青年時代的毛澤東確實產(chǎn)生了很大的激勵作用。
(二)教育之本是提高人的'綜合素質(zhì)。中國的教育,從古至今都是應(yīng)試教育,過去人讀書的目的是為了求功名,有了功名之后便能夠做官,此刻人讀書的目的是為了考大學、考博士,有了學位后便好去求職,應(yīng)試教育的負面是:培育出來的人缺乏應(yīng)對復雜多變社會的本事,缺乏成就事業(yè)所必須具備的其他的相關(guān)知識。曾國藩在進京后的不少家書中,都要那幾個迷戀科舉考試的弟弟從科舉中走出來,去讀一些于身心學問有益的書。而他卻更加身體力行,拜師訪友,求學問道。因為有了這個過程,曾國藩才有了一個學問和人格的升華,為他日后的事業(yè)打下了厚實的基礎(chǔ)。
人的綜合素質(zhì)是做人的根本,如果把人的一生在社會上的生存比作一門學問的話,技能則如同專業(yè)知識,綜合素質(zhì)則好比基礎(chǔ)理論,基礎(chǔ)理論扎實雄厚,相關(guān)的專業(yè)則較為容易掌握。此刻的社會變化得快,專業(yè)門類越來越多,人在學校里的專業(yè)學習決不可能都學到,到了社會后要適應(yīng)社會的變化,其立身之本則在人的綜合素質(zhì)上,這是其一,還有更重要的是,人類的事業(yè)只能是人格完美的人才能擔當?shù)闷。人的綜合素質(zhì)的高下,在事業(yè)成就的大小中起著更為重要的作用。
曾國藩具有高深的學問素養(yǎng),毛主席曾評論他:是一個“辦事(干出事業(yè))兼?zhèn)鹘?留下思想學說)之人”。他一生勤奮讀書,推崇儒家學說。他被認為是中國近代最終一個集傳統(tǒng)文化于一身的典型人物,他的成功給我的啟示是:處在變革時期而浮躁不安的中國人,依然需要來自本民族文化的滋潤。這種啟示,因為同源同種同血脈的緣故,而顯得更親切,更實用,也更有效。正如魯迅先生所說:惟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惟有他發(fā)揚起來,中國才有真提高。
讀《曾國藩家書》有感7
曾國藩生于清代,早年的他并不聰慧,命運多舛。但他憑著自己的努力,成為了晚清重臣。他的智力雖然不如別人,但他時刻檢省自己。一點點努力,堅持了幾十年。對后代的教育,曾國藩也是如此。連一個有些愚笨的人都能靠自己的努力成功,我們這些人有什么借口不勤奮呢?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能走捷徑,一定要腳踏實地。
在曾國藩平叛有功后,被升為了二品大員,但他卻保持低調(diào)謙虛;在滿朝文武都以天朝上國自居的時候,曾國藩卻在學習西方的知識,為晚清中興做出巨大貢獻。謙虛,讓我們不斷進步,不因為自己取得了一點成就而沾沾自喜,目中無人;謙虛,讓我們不斷進步!皾M招損,謙受益”,謙虛,讓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
曾國藩雖為晚清重臣,但他認為“窮”乃“善身”之道,并以此教育后代。如果一個人或一個家庭不懂節(jié)儉,最終一定會走向敗亡。就像我們不能互相攀比鞋子,書包等。應(yīng)該一切從簡,好好學習。不然會因為攀比而變得荒廢學業(yè),一天到晚只關(guān)心物質(zhì)。要勤儉自律,在物質(zhì)生活上主動跟貧寒之士一樣,能做到這些的人,將來就有可能成大器。
曾國藩之所以能做到立德,立功,立言,是因為他知道“人敗皆因懶,事敗皆因傲,家敗皆因奢”的道理。我們也要學習他勤奮,謙虛的'優(yōu)點,一點點的進步,成為更好的自己。但是也不要過度的去謙虛,過度的謙虛會讓人失去很多鍛煉的機會。
有些人讀了這篇文章后可能會認為,“那我一定要成為第二個曾國藩”之類的,卻不知道有些東西不要過度地去追求,過度的去追求,也是一種“奢”。不需要做得像孔子,王陽明和曾國藩那樣,只要去盡自己所能就好了。
讀《曾國藩家書》有感8
提到清代名臣,很多受電視連續(xù)劇影響,第一反應(yīng)就是紀曉嵐、劉墉甚至還有想到和珅的?墒菤v史上,尤其是晚清歷史上,有個人不能不提,那就是曾國藩。
曾國藩何許人也,開國領(lǐng)袖以往以“獨服曾國藩”作為評價。在晚清歷史上,曾國藩也被奉為晚清四大名臣之首。八十年代之后,關(guān)于曾國藩的評價,逐漸客觀,這個歷史人物在民間逐漸“活了過來”。
想要了解一個人物,沒有比看他作品更好的了。曾國藩最為出名的便是《曾國藩家書》,這封涵蓋治政、治軍、治家的'家書,擁有“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美譽。
因為讀書活動,我又將這篇家書拿來讀了一遍。曾公的家書,行文從容淡定沒有絲毫矯揉造作,尤其是普通家常之中蘊含真知灼見,最有感染力。
整篇讀下,字字句句都是回味無窮。例如“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淺顯易懂之中,包涵大道至簡。
例如,“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惶煜鹿沤裰湃,皆以一傲字致敗”。
例如,“行事則不激不隨,處位則可高可卑”。
好的書則是這樣,發(fā)人深省。好的道理也是這樣,震撼人心。每每翻閱這些書籍,感覺精神都被洗禮一遍。再回首日常事情,竟然感覺無比通達,事事清晰。
或許一本曾國藩家書,不能帶給人官運亨通,不能帶給人奇淫巧技。然而這本書如同一趟旅行,讓你在封建社會最終一尊偶像的精神世界游歷一遍。畢竟在我們有限的生命中,身體和精神,總要有一個在路上吧。
讀《曾國藩家書》有感9
曾國藩,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晚清重臣,著名軍事家、理學家、政治家、書法家、文學家,湘軍創(chuàng)立者和統(tǒng)帥者,晚清散文“湘鄉(xiāng)派”創(chuàng)始人。由于其實現(xiàn)了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完成了立功、立德、立言的“三不朽”的偉大事業(yè),被譽為“中興第一名臣”、“中華千古第一完人”。
縱使曾國藩取得了如此驕人成績,并不是因為多么天賦異稟,而是在于一個勤字!对鴩視沸奚砥幸痪湓捔钗矣∠笊羁蹋骸澳芮谀芫矗奕擞邢戎,愛因斯坦也說過成功等于百分之99%的汗水加1%的天賦。聯(lián)系到實際工作和生活中來,我們會發(fā)現(xiàn)生活中或者工作中,我們經(jīng)常巴不得想以最快的速度解決問題,有時候就是一種“完成任務(wù)”的心態(tài),以至于不顧實際完成的效果,以次充好,重復勞動,工作效率低下,而且工作技能也得不到提高。因此,我們必須克服惰性,努力做到曾國藩所說的手勤、腳勤、口琴、腦勤、事勤,相信勤能補拙,堅持到底一定會有不一樣的'結(jié)果會出現(xiàn)。
《家書》敬、恕有云“聞有逆耳之言,當平心考究一番”,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戒。隨著我們的知識、閱歷、經(jīng)驗的不斷豐富,做事情也會更加有信心和決斷,但是事物總是“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同的角度會有不同的答案,我們必須保持謹慎、客觀、包容的態(tài)度去看待和處理問題,不僅豐富自己的思路,還能是事情更加圓滿的得以解決。
《家書》挺忍有云“受不得窮、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世事紛擾,前路不知道有多少坎坷崎嶇,委屈在所難免,但是越是委屈,越是歷練胸襟、成就自我的最佳機會。委屈的時候,你所做和所為也是展示的個人修養(yǎng)和風度,為自己的人生積累不一樣的財富。著眼于復雜的實際工作和生活之中,我們經(jīng)常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委屈,伴隨著會有各種埋怨和指責,但是靜下心來,其實此時一個忍字就可消了無窮災(zāi)禍,一個足字 即可省了無限營求!昂涂上嗽梗套阃藶(zāi)星”。不論如何,為人處世,盡一份心,做一日事,不要過分計較成敗得失,路還很長,放眼遠方,踏實腳下,如是即可!
讀《曾國藩家書》有感10
讀《曾國藩家書》,從第一封家書開始,筆者就被書里濃濃的親情味所感染。隨著閱讀的深入,這位被譽為“清朝第一中興名將”的形象在筆者心里徹底被改變了。
一封封看似聊著居家困難的家書,字里行間蘊含的是對祖父母、父母、兄弟、妻兒、親朋好友的濃濃的`掛念、敬重、關(guān)心、關(guān)心之情,每一封家書都洋溢著濃郁親情?吹墓P者都想讓時光倒退幾十年,重新回到僅靠書信聯(lián)系的時代。
如今人們,就應(yīng)說是趕上了好時光。隨著信息技術(shù)的高速開展,人與人之間的間隔無論多遠,都好似在咫尺之間,都能夠通過信息、微信、網(wǎng)絡(luò)進展隨時隨地的交流。電子通訊技術(shù)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現(xiàn)代人能夠說已經(jīng)辭別了原始的信紙、信封。但是,無論如何方便快捷,總覺得少了一點感覺。
讀著《曾國藩家書》,不由自主的就想起了十幾年前自己寫信讀信的情景。那一封封透著墨香和紙香味的信,讀起來,感覺特親切特溫馨,信中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活靈活現(xiàn),都栩栩如生,仿佛寄信者就坐在自己身旁。
讀著親朋好友的來信,感受到的是寄信者那份濃濃的親情友情。如今,無論是接還是看信息,總覺得少了一點韻味和感覺。當今時代,隨著信息技術(shù)的高速開展,人與人之間的間隔無論多遠,都好似在咫尺之間,都可以通過短信、微信、網(wǎng)絡(luò)進展隨時隨地的交流。
但是,無論如何方便快捷,總覺得少了一點感覺。不知道現(xiàn)在的年輕人有多少人寫過信,回想起學生時代,自己也成寫過信收過信,那一封封透著墨香和紙香味的信,讀起來,感覺特親切特溫馨,信中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活靈活現(xiàn),都栩栩如生,仿佛寄信者就坐在自己身旁。
讀《曾國藩家書》有感11
假期中我讀了《曾國藩家書》這本書,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歷史人物,被稱為晚清“第一名臣”。他整頓吏治、倡導科學,其所著的《曾國藩家書》隨想而至,在平淡家常事中蘊含著真知良言。
曾國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體現(xiàn)在他寫給孩子以及親友的家書中。曾國藩的家書,共有330多封,是歷史上家書保存下來最多的一個。全書分為治家類、修身類、勸學類、交友類等10大類。曾國藩家族,向來治家極嚴,也很有章法。曾國藩受家風熏陶,對子弟也要求極嚴,并諄諄加以教誨。如在教子弟讀書、做學問、勤勞、儉樸、自立、有恒、修身等方面,都繼承和發(fā)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讀書曾國藩一向強調(diào)讀書的重要性,認為讀書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氣質(zhì),他在致諸弟的信中反復提到讀書的重要性和讀書的方法。教育兒子和兄弟子侄讀書要勤勉,安于居家苦學,堅持早起,擁有恒心。
在講到怎樣讀書時,他在一封信中寫到“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學問無盡,不甘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看天,皆無識也。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彼銊钚值茏粤⒄n程,還為他們設(shè)立了課程表,從早到晚,從讀到寫,從史到經(jīng),從讀書到修身養(yǎng)性,詳細至極。
很多人讓孩子讀書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走上仕途,但曾國藩卻不愿孩子做官。他在寫給兒子紀鴻的信中曰:“余不愿為大官,但愿為讀書明理之君子。勤儉自持,習勞習苦,可以處樂,可以處約,此君子也!焙芏嗳思议L讓孩子讀書是為了讓孩子通過考試入“仕途”,為自己和家人長臉面,謀福利。殊不知,我們的讀書理念培養(yǎng)出了很多有文化沒有教養(yǎng)的`自私自利的人,只注重學習分數(shù)忽略做人的教育使很多孩子喪失了自我約束的能力,不能不說這已經(jīng)成為社會的悲哀。
待人幫助鄰里族人是曾氏家族的傳統(tǒng)門風。
盡管曾國藩在京生活曾一度很窘迫,靠借錢度日過年,但仍舊寄錢給族人以資助。在談到為什么接濟親戚族人時,曾國藩寫到“家中之債,今雖不還,后尚可還,贈人之舉,今若不為,后必悔之!”“君子之處順境,兢兢焉常覺天之過厚于我,我當以所余補人之不足,君子處薔境,亦兢兢常覺天之厚于我,非果厚也,以為較之尤薔者,而我固已厚矣。古人所謂境地須看不如我者,此之謂也!钡拦饽觊g,曾國藩越四級而超升,托叔父將黃金十兩兌錢送與最親最苦之人。節(jié)儉用度,置義田以濟貧民,捐銀修祠堂。
曾國藩在家書中教育子女和諸弟過日子要能勤能儉,略有結(jié)余,有人做官“侍鄰里不可不略松,而家里不可不守舊”。與眼下很多為富不仁,到處顯擺甚至胡作非為的官宦子弟與富家子弟的行為相比,是何等的天上地下!交友俗話說:“千金難買是朋友,朋友多了好走路”,曾國藩十分注重交友待人的原則,尤其是他的“八交九不交”值得我們學習。
八教是指與以下八種人交朋友:勝己者;盛德者;
去圍著;
肯吃虧者;
直言者;
志趣廣大者;
惠在當厄者;
體人者。九不交是指避免與以下九種人交友:志不同者;諛人者;
恩怨顛倒者,全無性情者;
愚人;
落井下石者;
德薄者;
好占便宜者。
曾國藩在京為官,從不肯輕受人惠,情愿別人占他的便宜,斷不肯占別人的便宜,在《家書中》,他多次告誡子侄親近良友、對待朋友必信必誠、患難與共勿留遺憾、勿與權(quán)貴相交、不可輕取人才等。
讀《曾國藩家書》有感12
修身之道
“慎獨則心安”,慎獨心里自然會平靜,從而達到養(yǎng)心,以此來提升自我修養(yǎng),這就是我們很多人很難做到內(nèi)心安靜,所以你一定要找到解決方法;“內(nèi)而專靜統(tǒng)一,外而整齊嚴肅”,內(nèi)心做到專一純靜,外貌整齊嚴肅,每日出門就像去見貴賓,這是敬的氣象,想想自己每次出門有沒有做到嚴肅,還是邋里邋遢。你身邊外在嚴肅的人是不是屬于比較成功那一類,這都是有原因的;“古來言兇德致敗者約有二。涸婚L傲,曰多言”,曾國藩這里非常直接指出導致失敗的通病,一個是驕傲,一個是話多,想必我不解釋大家心里也很明白,這兩點要始終引以為戒。
勸學之道
曾國藩始終強調(diào),讀書要有志、有識、有恒,不應(yīng)滿腹牢騷,“蓋無故而怨天,則天不許;無故而尤人,則人必不服”,無緣無故向老天抱怨,老天也不會答應(yīng),去責怪別人,他人也很難信服。所以遇到問題,一定要反思自己,而不是到處抱怨;另外也指出“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敗”,普通人失敗原因只有一個——懶惰,有才的人失敗原因只有一個——驕傲,想想你是哪一種。
持家理財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這點大家應(yīng)該都深有體會。也給我們指出,“無論治世亂世,凡一家之中能勤能敬,未有不興者,不勤不敬,未有不敗者”無論在亂世還是盛世,如果這一家勤快沒有不興旺的,反之,沒有家庭不敗落的。如果你現(xiàn)在是有家之人,可以對照自己是屬于前者,還是后者,大概心里就明白了;同時,也總結(jié)了不同層次的家庭后代興旺的情況,“凡天下官宦之家,多只一代享用便盡,商賈之家,勤儉者能延三四代;耕讀之家,謹樸者能延五六代;孝友之家,則可綿延十代八代”,如果你現(xiàn)在只屬于普通一代人,那么后代的興旺可以從你開始;如果你是官宦之家,那么你就要開始警惕了。
交友之道
曾國藩認為交友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擇交是第一要事,須擇志向遠大者”,選擇交朋友是首要的事,而且一定要選擇有遠大志向的人,“一生之成敗,皆關(guān)于朋友之賢否,不可不懼也”因為好的朋友也關(guān)乎著自己的一生成敗,不能不掉以輕心;“求友不專,則博愛而不親”,另外交友的`原則是要專一,要不然時間久了也會不親近,
處世之道
首先,“情緣人占我的便益,斷不肯我占人的便益。不可輕取人財”,這些至今還在流通的道理,曾國藩早已將人性琢磨透了,這點我們一定要謹記;其次,“凡畏人,不敢妄議論者,謙謹者也,凡好譏評人短者,驕傲者也”,一般敬畏別人的人都不會私自評論他人,這些謙虛謹慎的人;而那些喜歡譏笑評價別人短處的人,都是些傲嬌之人。所以一定要管好自己的嘴巴,閉卻是非之口。最后,“所貴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人無完人,難能可貴在與人交往中,你喜歡一個人的時候,也要知道他壞的地方;你討厭一個人的時候,也要知道他好的地方,這兩種人在我們生活中太常見了,不能喜歡他他就是什么都對的,不能討厭他他什么都是錯的。
讀《曾國藩家書》有感13
因為陜大在線的活動,我有幸讀到了《曾國藩家書》這本書。被稱為晚清"第一名臣"的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歷史人物,中國自古就有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之說,而真正能夠?qū)崿F(xiàn)者卻寥若晨星,曾國藩就是其中之一,他整肅政風、倡學西洋,開啟"同治中興",使大廈將傾的清王朝又茍延了60年,其功業(yè)無人可以效仿,而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樣影響深遠、澤被后人。梁啟超說:“曾文正者,豈惟近代,蓋有史以來不一二睹之大人物也已;豈惟我國,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物也”,而青年毛澤東在1917 年致黎錦熙的長信中寫道:“愚于近人,獨服曾文正!
《曾國藩家書》是曾國藩的書信集,,是曾國藩一生的主要活動和其治政、治家、治學之道的生動反映。曾氏家書行文從容鎮(zhèn)定,形式自由,隨想而到,揮筆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蘊育真知良言,具有極強的說服力和感召力。盡管曾氏留傳下來的著作太少,但僅就一部家書中可以體現(xiàn)他的'學識造詣和道德修養(yǎng),從而贏得了"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稱譽,并成為中國封建社會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曾國藩是最好的兒子,能使父母寬心;是最好的哥哥,教導和照顧弟妹,體貼入微;曾國藩更是仁慈的父親,是兒女的好榜樣,至今190余年里,其后世子孫中大師級人才輩出,遍布海內(nèi)外。思其原因,曾國藩的家教或許給出了答案。他的教育思想,主要體現(xiàn)在他寫給兒子紀澤、紀鴻以及諸弟的家書中,共有數(shù)百封,是歷史上家書保存下來最多的一個。全書分為修身、勸學、治家、理財、交友、為政、用人、養(yǎng)身、軍事諸篇,值得細細品讀。
其中的修身勸學交友篇,對我們當代大學生大有裨益,而理財為政等篇目也會對我們?nèi)蘸蟮慕挥焉钣猩顪Y影響,曾國藩的家書,并非只是簡單的報平安道家常的書信,而是抱著極大的責任心和對后輩的殷殷期盼之情,他將自己的見識簡介毫無保留的傳授給子弟,給后人留下了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在修身篇中他說“凡人作一事,便須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見異思遷,做這樣想那樣,坐著山望那山”“刻刻思自立自強,但于能達處尚欠體驗,于不怨尤處尚難強制”,勸導小輩做事需有識有志,要有恒心,且要常做悔悟。在勸學篇,他反復告誡要讀書,“讀書貴精!,學業(yè)之精深,全在一個專字,他聽說就九弟立志練書法,“日日習字,甚有長進”,心中不勝歡喜,他還說“不怕進得遲,只要中得快”,反對淺嘗輒止,世上的大工程,都是靠長期不斷的點點滴滴功夫積累而成,荀子在《勸學》中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道理淺白簡單,關(guān)鍵在于難以堅持,曾國藩的一生,其實也是驗證了這一名言,所以對于我們來說,做事“有恒”,是最重要的一點。而在交友篇,曾國藩說道拜師交友最在一“!保f“求師不專,則受益也不入;交友不專,則博愛而不親”,另外,他也告誡大家,須親近良友,所謂益者三友,是友直,友諒,友多聞,這些名言,在如今也仍舊適用。
《曾國藩家書》是為人處世之典范,修身養(yǎng)性圭臬,可謂字字珠璣,值得我們細細品讀,相信每位同學讀后都會有自己的體悟。
讀《曾國藩家書》有感14
家書,在我的印象里是無聊、無趣的。因為我在高中曾看過《傅雷家書》,不過沒有看完。在那本書得來的印象就是這樣的。我無法理解其中的奧妙,或許是文化修養(yǎng)未夠,未能感受其中真義。當我拿起這本書是我也想是否它也是這樣的呢?在這本書里我倒是到了不同的東西,或許是心境不同了吧!
曾國藩,中國近代政治家、軍事家、理學家、文學家,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并稱“晚清四大名臣”,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他一生奉行為政以耐煩為第一要義,主張凡事要勤儉廉勞,不可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禮治為先,以忠謀政,在官場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曾國藩的崛起,對清王朝的政治、軍事、文化、經(jīng)濟等方面都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曾國藩的倡議下,建造了中國第一艘輪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學堂,印刷翻譯了第一批西方書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學生?梢哉f曾國藩是中國現(xiàn)代化建設(shè)的開拓者。他是實現(xiàn)了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事業(yè)的“中華千古第一完人”。
這樣一位大人物的確讓我敬佩。首先,是他寫家書的習慣。家書連續(xù)不斷,事無巨細,一一向家中兄長,長輩或小輩道來,且家書涉及的內(nèi)容寬泛。有家中小事,問安好;也有時叮囑小輩讀書,關(guān)心親人病痛以及生計問題;也有國家大事,政治上的及軍事上的這是我欣賞的,當今社會,有幾人能時時與家人聯(lián)系,哪怕僅僅是報平安?峙旅慨敿胰舜螂娫拋頃r我們會想:真煩,我又不小了,怎么那么啰嗦。我們愿意給同學打電話,聊聊今天發(fā)生的事,聊聊我們的心情。但卻忽略了最關(guān)心我們的家人。經(jīng)常聽到有人說,家是我們溫暖的港灣。但是是否每個人都珍惜了呢?生活遭遇挫折、我們感到迷茫時,毫無疑問我們會想到我們的家人;但我們是否知道,我們的家人不僅想成為你的'依靠還希望能了解你的生活,平淡或精彩。煩惱或喜悅。念叨只是因為在乎、因為珍惜,我們也該學習曾國藩,不能時時寫信,但至少要常常電話聯(lián)系。告訴我們的家人,我們的生活,我們過得好。同時也了解家人們的近況,是否安然,是否遇到煩心事。這樣,我們才不至于淡漠,失去那份真心。才不會在失去后才幡然醒悟,原來我們失去了我們最珍貴的親情。
除此外,曾國藩在家書中教了我們許多道理。很多我頗為贊同。他家書中提到“四第、六弟考試不知如何?得不足喜,失不足憂,總以發(fā)憤讀書為主”,這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頗為相似。人生得得失失不可避免,我們應(yīng)該看淡。但在如今這個高速發(fā)展的社會,人們習慣地追求功名利祿,為此擠破頭顱也在所不惜。一朝成功得到,便得意忘形,失去最真的自己,從而變得面目全非;更有甚者如“范進中舉”般癲狂,實在不值得。然而一日失去,失望襲來甚至徹底絕望,從而走向極端,從此一蹶不振或選擇輕生。這無疑是一悲劇,美好人生就此葬送。因此,我們該學習“得不足喜,失不足憂”這一精神品質(zhì)。我們面對人生時應(yīng)“發(fā)憤”,在得到時,淡然接受,因為努力后得到是應(yīng)該的;在失去時,不忘告誡自己,生活本就曲折,無需悲傷,只需繼續(xù)“發(fā)憤”。以此鍛造波瀾不驚的處世心態(tài)。
家書中亦提到“吾人為學,最要虛心”、“傲氣既長,終不進功,所以潦倒一生,而無寸進也。”、“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氣,力戒自滿,毋為人冷笑,乃有進步也!钡鹊。我們亦常說“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的確,我們應(yīng)充分了解自己的局限性。所謂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怎可以四角天空忖度寬廣蔚藍天空?盛氣凌人、傲氣十足只是無能者的偽裝,最終也不過欲蓋彌彰,丑態(tài)百出。常常自居高位,不思進取,怎有所成?我們唯有戒驕戒躁,腳踏實地地努力,不怕他人嘲笑,不輕易附和他人,專心于學問上,才能學有所成。雖說如此,但在這個浮躁的時代,幾人真正潛心修煉?我們總是向往著這光怪陸離的社會,霓虹燈閃爍著它的光輝,于是我們?nèi)滩蛔「S大流,享受一時歡樂,忙忙碌碌,最后才知只是平平庸庸。而后才知成大事要修心,在誘惑中巋然不動,專注于學識研究。向往精神世界的升華。
曾國藩在寫給他父親的信中說“唯不耐久思,思多則頭昏,故常冥心于無用,優(yōu)游涵養(yǎng),以謹守父親保身之訓”。雖然他是因身體原因不能久思,但也道出了思考的重要性。在現(xiàn)今社會,人們都過著快節(jié)奏的生活,忙忙碌碌,連睡覺的時間都不夠,更別說思考了!可是我卻覺得思考是一件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事。不思考,或許我們就陷入死胡同里去了,但若我們能在閑時稍加思考,我們就能悟出許多真理。在閑適的午后,坐在操場角落,仰望蔚藍天空。想著那些讓我們煩亂的事。憶起過去,還記得那些遺憾,心終難平。但終是過去,便學著回憶剖析自己,錯在哪兒了呢?那一步走錯了呢?隨后幡然醒悟,原來一切都有蹤跡,便知道從此珍惜,不再重蹈覆轍,努力把未來走好。想著最近的煩惱,望著天空,看云卷云舒,感受著風兒輕輕拂過,看著形形色色的人,有開心的、有傷心的、有面無表情的。于是懂得,生活也不過如此,困難、挫折會有,我們無法抉擇,但我們可以選擇面對它們的態(tài)度。不用太憂心、不用太難過,淡然處之,一切都會過去,也會好起來,我們要選擇微笑面對。笑著,因為困難也是美好生活的一部分,困難也有別樣魅力。想著我們的未來,或許迷茫、或許不安,但只要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而后只顧風雨兼程。他人異樣眼光不要緊,只要是心中夢想。能讓自己的心膨脹,感覺到成功便好。我們不為他人眼里的成功,之為我們心中的光輝。
曾國藩的家書中智慧、真理無數(shù),不同的人有不同感悟,而我只是淺薄地談了我對某些問題的想法。雖不一定成熟、正確,但卻是我珍惜的點點心靈顫動。
讀《曾國藩家書》有感15
有關(guān)曾國藩,在中國近代史上是一個很顯赫也是一個很有爭議的人,有關(guān)他的家書,卻是在平淡的.家事中蘊含著真知良言,也是研究曾國藩其人及這一時期歷史的所研究重要資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梢娫鴩麡O影響之大。我很早以前就很想讀讀《曾國藩家書》,但有時候因為一些事而擱淺,這次的黨員上學活動,我最后得以靜下心來閱讀。
曾國藩生前毀譽參半,他是“中興第一名臣”,但也頂著“賣國賊”的惡名。他創(chuàng)建創(chuàng)辦了中國最早的洋務(wù)國營企業(yè)安慶內(nèi)軍械所,是洋務(wù)派的非常重要代表人物,但他也在“天津教案”中殺人割地,開了“就地正法”的先河,背負罵名。但他也成就了“從政要學曾國藩,經(jīng)商要學胡雪巖!钡拿烂瓕τ跉v史人物的評價,我們不能文明史脫離當時的歷史條件,是對曾國藩這樣的學識很高的人物,是絕不能妄下評語的。
【讀《曾國藩家書》有感】相關(guān)文章:
讀《曾國藩家書》心得07-18
讀《曾國藩家書》有感05-15
讀《曾國藩家書》有感1500字07-27
讀《曾國藩家書》有感(精選21篇)08-19
曾國藩家書讀書筆記03-02
《曾國藩家書》讀書心得01-29
曾國藩家書讀書心得12-29
曾國藩家書心得體會01-07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