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级毛片大全,毛片一级在线,毛片免费观看的视频在线,午夜毛片福利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

時間:2024-06-20 11:24:57 讀后感 我要投稿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15篇(薦)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但是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15篇(薦)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1

  《親愛的安德烈》是臺灣作家龍應臺與兒子安德烈寫的三十六封信!他們經(jīng)過寫信的方式,敞開心扉,了解彼此!

  在很多時候,我們期望能夠擁有自我的空間,不被束縛。其中有一段對話令我感同身受,“你好嗎?”“好啊�!薄皩W校如何?”“沒問題”……

  是的,這是一個兒子與母親之間乏味的對話。我們長大了,總認為自我是個獨立的“人”了!

  可是,我們沒有想過父母,他們很愛我們,很期望我們之間有更多的了解,并經(jīng)過有效地溝通來增進彼此的感情,也期望走進我們的內(nèi)心,能夠更加了解我們。

  正如龍應臺所說:“我明白他愛我,可是,愛,不等于喜歡,愛,不等于認識。愛,其實是很多不喜歡,不認識,不溝通的借口。因為有愛,所以正常的溝通仿佛能夠不必了�!笔前�,安德烈已經(jīng)十八歲了,不再像個小孩子一樣黏著媽媽了,他長大了,也變的獨立了……

  是的,在和青少年孩子的溝通問題上,天下的媽媽大概都是相同的。我的媽媽也不例外。上了初中,因為離家較遠,所以我不得不住校。離開了溫暖的家,不能每一天和父母朝夕相處,所以每一天晚上的電話成了我和媽媽的必修課。

  開始的時候,我們也如龍應臺和安德烈一樣�!敖袢赵鯓訕�?”“挺好的�!薄皩W校生活還適應嗎?”“十分適應”……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我意識到了這種對話的蒼白無力。本來我與媽媽之間的溝通就是為了了解彼此,可是此刻這樣的簡短對話,既還原不了我們的真實生活,也供給不了任何我需要的幫忙,對我們來講都毫無意義。猶如雞肋一樣,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有一次周末回家,在飯后的閑聊時間,恰巧媽媽和我談及了相同的問題。原先,我們兩個心里都有著同樣的感受!媽媽因為捕捉不到我真實的生活信息,而感到無助和不安;我也因為逃避問題,而過于敷衍,流于套路,沒有真實勇敢地表達自我。

  經(jīng)過這次談話,我也認識到我在和媽媽的溝通中存在不少問題。我想:下次和媽媽電話溝通時,我會如實說明我在學校的真實情景,即便媽媽跟我談些我不想說的事,我也會端正態(tài)度,耐心回答!媽媽也說以后要多看到我的努力和提高。經(jīng)過這次談話,我們改變了溝通的策略。媽媽每次打電話會更加關(guān)注我的感受,開場白變成了:“今日感覺怎樣樣?”這樣的問話,讓我感覺很簡便,沒有被逼迫,被隨意評判。于是我更加愿意多向媽媽講一些我在學校的'生活狀況。大多數(shù)時候媽媽只是默默傾聽,偶爾有一些問題,媽媽也會供給一些自我的觀點和角度。每當這個時候,媽媽雖然沒有給我供給一個解決問題的辦法,可是總會讓我豁然開朗。我們的通話時間也比以往長了許多。媽媽也會把自我每一天的所見所聞,生活的高峰低谷告訴我,使得我的住校生活不再單調(diào)乏味。我們的對話資料不再蒼白無力,逐漸變得充實起來。我們也開始真正走進對方的生活,世界和心靈!

  在這個世界上,有哪一個父母會不愛孩子?我們在長大,他們也會隨著時光的流逝不再年輕。我們要好好珍惜和父母在一齊的時光,多與他們溝通交流!

  就是這樣,龍應臺母子倆敞開心扉!龍應臺認識了人生里第一個十八歲的人,安德烈也第一次認識了自我的母親!

  我相信,經(jīng)過這樣的談話,我和媽媽的溝通會越來越順暢!媽媽也會重新認識她人生里第一個十三歲的我,我也會更加深入了解我的媽媽!這更會增進我們的感情和相互欣賞。因為愛就是溝通的理由!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2

  1)相差三十歲的兩代人,不同東西文化差異,母親與兒子共同的36封家書。

  2)一本歷時三年母與子之間的溝通認識的家書。

  3)適合年輕人和父母一起閱讀的書,類似的家書文章還有《傅雷家書》。

  龍應臺《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母與子之間共同努力,三年時間重新認識對方。

  龍應臺與安德烈,兩代人三十歲的相差,兩種中西文化的差異,他們卻又是母親與孩子之間簡單的關(guān)系。36封家書,母子兩代人的心靈碰撞,中西不同文化對他們個人思想意識的影響。

  因龍應臺是作家,她筆下的思考和想法在與普通父母相似對孩子關(guān)愛之外,更多的是個體獨立的思考與認識,與安德烈長達三年時間通過36封家書,建立起彼此親密的關(guān)系,兩者都隨著時間推移重新認識并理解彼此。

  安德烈是85年出生,年齡上比我這樣的九零后大出幾歲,龍應臺與安德烈的重逢是在分開四年之后,安德烈早已是18歲的少年。而對于我們18歲同樣是新的開始,想著總算可以脫離父母去遠方求學,或是隨心做自己喜歡的事。18歲的我們總自我感覺良好,覺得自己有新的想法和認識,某一方面有會挑戰(zhàn)父母的管教。安德烈家書中提到的他的觀點和看法,有很多的確與年輕的我們相似,而他媽媽龍應臺給出的答案和建議,對我們自身也是有益的。

  其實,很羨慕安德烈有這樣一位好的媽媽,用母愛的方式去“套”住孩子,愿意在青春期的時候再次放低自己,重新認識長大的孩子。她是一位可愛的媽媽,也很偉大。同時覺得這無疑是一本好的教育書,喜歡一個媽媽可以與成年的孩子如此溝通討論。

  比我小三歲的弟弟在青春期的時候同樣叛逆,以前一個聽話懂事,會時常與我和家人說說笑笑的弟弟,最終變得沉默不語,獨來獨往,而熱衷他覺得對的事兒,卻和他的朋友們侃侃而談。真希望我老弟也看看這本書,可他總是“嫌棄”我沒事寫寫畫畫。

  我想,每個人都會孤獨,有時常常在想弟弟怎么如此喜歡張國榮,或許也是因為一份孤獨,別人無法走近,無法理解,當他在下一個路口轉(zhuǎn)彎,清秀輪廓淡淡,你看著他的.瘦瘦高高的背影,只是感嘆——長大了!不必再追上了,他的孤傲是青春的憂傷,憂傷的氣息,漸行漸遠的是回不去的童年,而讓我如此懷念的卻是手拉手的親密,我親愛的弟弟,到底還是滿滿當當?shù)脑诤酢?/p>

  青春期的大男孩,19歲高高瘦瘦的個頭兒,清秀輪廓分明,可,我怎么也讀不懂你的心,我抓不住過去的時光;19歲的你一路向前,跳躍著自己青春步伐,我在你身后眺望著你前進,高高低低的背影,我既然覺得有一絲漠然,冷冷的表情,輕盈地轉(zhuǎn)身,下一個路口我再尋不到你的背影,最后的視線消失了,仿佛在告訴我——“這段路我自己走,你不必再追了”。親愛的弟弟,我還要等待多久,才能回到小時候手拉手的模樣,我還要守望多久,才能看到你陽光般的微笑。你,離我們遠了。

  同樣對于比我小好幾歲的九零后弟弟來講,我是不好評價他們這些小年輕,亦或者是父母也不好評價,每個時代不同,生活的態(tài)度與方式也不同,各有各的所愛,各有各的自信,對于這些小的90后,我想只能站在他們的角度,用“愛”去關(guān)心他們。希望他是優(yōu)秀的人。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3

親愛的爸媽:

  您們好!

  說實話,信的第一句便把我糾結(jié)壞了。我該問好嗎?這樣的正式,會不會讓你們緊張?我該稱“您”們嗎?這樣的尊敬,是不是不符合我們相處的日常?我該稱“你”們嗎?這樣的隨意,怕不怕在外人面前“沒面子”?唉,三個問句,將自己連細枝末節(jié)都要糾結(jié)猶豫的天性暴露無遺,也揭示了,我對你們其實沒那么了解。(爸媽,我決定用“你們”,這是我真實的聲音)

  爸媽,你們知道龍應臺和安德烈嗎?知道他們間有書信往來嗎?絕對不知道!不用問了!我們間的談話,僅限于衣食住行,尤其以“餓冷渴”為最。我們幾乎不談政治、歷史、文化的東西,這些東西,與爸爸有關(guān)、與媽媽有關(guān)、與我有關(guān);但是,與爸、媽和我,無關(guān)。嗄?什么意思?天曉得!

  當然,我們會一起吃飯、看新聞、越來越少的逛街散步,你們也會問起我的工作、關(guān)心我的身體以及未來的打算等等,但都被我三言兩語“打發(fā)”,或者岔開話題。機智如我,尷尬如我們。我知道,我們都潛藏著對彼此的愛意,但要說出、表達出,總覺得難以適從,叫人好生羞澀。典型的中國式父母和中國式兒女。

  爸爸媽媽,為加深了解,讓我來采訪一下你們:

  問題一:爸媽,你們年輕時有過夢想嗎?是什么呢?如今已經(jīng)年過半百,夢想實現(xiàn)了嗎?

  問題二:你們過往這幾十年,最驕傲的事是什么?最委屈的事是什么?

  問題三:你們都不曾讀過大學,感到可惜嗎?

  問題四:如果有一次乘坐“時光機”的機會,你們最想到哪個時間點?是過去,還是未來?抑或,你們?nèi)狈︖@樣的想象力?

  問題五:我的外公外婆、爺爺奶奶,是你們兒時的第一個偶像嗎?你們覺得,你們是我兒時的`偶像嗎?你們有偶像嗎?任何領(lǐng)域都好。

  問題六:你們的女兒,也就是我,令你們自豪嗎?叫你們難過嗎?自豪與難過,孰輕孰重?你們對我的期許是什么?往昔二十多年,我達到過嗎?

  問題七:你們最好的朋友是誰?保持聯(lián)系嗎?你們?nèi)绻墼谝黄�,會聊什么�?/p>

  問題八:爸媽,你們因為什么而結(jié)婚?

  問題九:爸媽,你們平常交流,除了兒女子孫,還有什么?

  問題十:爸媽,喜歡網(wǎng)上購物嗎?

  問題十一:如果你們?nèi)ヂ眯�,會去哪里�?/p>

  問題十二:對于未來,你們向往的生活是怎么樣的?半生浮沉的你們,現(xiàn)今又恐懼什么?

  ……

  爸爸媽媽,我對你們有許多好奇的問題,希望你們能回答,又擔憂你們看到,勾起唏噓和傷懷。

  唉,鄭板橋至理名言:難得糊涂!別回答了,距離才產(chǎn)生美,就繼續(xù)糊里糊涂生活吧!

  不孝女

  敬上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4

  第一次知道龍應臺這個人是在高考優(yōu)秀作文素材里,她對兒子的一句話“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quán)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弊屛矣∠笊羁獭�

  說來慚愧,一開始,我以為龍應臺女士是個男的,當知道她有如此成就的女性時,內(nèi)心的敬仰之情更甚,也使我萌生了看這本書的想法。這本書主要是講述了龍應臺和安德烈的'書信來往內(nèi)容,她們之間的交流異于常人,卻親于常人。如果你認為她們的書信主要圍繞家庭親情就發(fā)錯特錯了,相反,她們更像兩個獨立人格圍繞各種問題的探討,這一舉動不僅使她們母子關(guān)系升溫,還進行了一場思想與交流的碰撞。

  說實話,對于龍應臺和安德烈之間的這種通過書信的方式進行溝通交流的方法是很羨慕的,畢竟,這種幸福不是人人都有的。我的媽媽在她青年那段時間當過一名人民教師,是具備雙方書信交流的條件,但是由于時間和觀念的原因,所以,這種交流方式也是不太現(xiàn)實的。但是,這并不代表,我和媽媽之間沒有互相溝通和交流。也許是因為是女孩子,所以我是和媽媽比較親一些,有什么事都喜歡和我媽說,以至于有時候感覺就像閨蜜一般親密,但是有一些比較敏感的話題還是對媽媽有隱瞞的,哈哈哈。我覺得我現(xiàn)在的性格以至于說價值觀都是受到我媽媽的影響,而爸爸也許是不善言辭,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慢的也能從細微的細節(jié)中看出了爸爸的關(guān)愛,也許,父愛總是不善言辭,到飽涵深情。

  致親愛的爸爸媽媽,

  我愛你們(難以出口,卻深藏于心)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5

  “媽媽,你和我說話的方式,還是把我當作……小孩看待,你完全無法明白我是個……成人,你給我足夠的自由,是的,但你知道嗎?你一邊給,一邊覺得那是你的‘授權(quán)’或‘施予’,你并不覺得那是我本來就有的天生的權(quán)利!對,這就是你的生態(tài)啊。也就是說,你到這天都沒法明白:你的兒子不是你的兒子,他是一個完全獨立于你的‘別人’!”拿起《親愛的安德烈》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這樣一段話,瞬間一種強烈的共鳴撲面而來。的確,我們這個年齡段的人,總是會有很多自己的思想,想著走自己的路,選取自己的品味,在搞自己的'游戲,并總是在心底高呼:“媽,你能不能明白,我們要自己出去探索。”這便是我們心中的獨立。

  而我是從何時開始變得上述般反叛的,具體自己也說不清楚�;蛟S是我產(chǎn)生“這么大的人同母親還太親近,代表著本身人格獨立性不夠完整”的觀念開始的。只記得去年自己當選“蠡中年度十大人物”后,家里沒人知道,直到頒獎的前一天晚上,母親才因我的一句話“明天的頒獎典禮我是獲獎者之一”而得知。“什么?你?你申請了?怎樣沒和我們商量?”那一刻望著母親驚愕的表情,心底卻莫名地涌起一種快感,這是這么多年來我第一次自己做決定,而且是一次成功的決定。于是每每當我想起這一經(jīng)歷,嘴角便會情不自禁地揚起一絲得意的笑。然而當我讀到書里第三十四封信中龍應臺應對兒子的獨立宣言時的“慘狀”,這抹淺笑滿滿的凍結(jié)、封存。

  從未想到原來作為母親的她們,應對這樣的言語與場面是這般“無法應付”。那一刻,我首次于她們的角度開始試想。一開始的自己,只是個柔軟地躺在母親懷里的小嬰兒,大聲地啼哭,傻氣地笑,流著口水親切地叫著媽媽。然而,隨著時刻的推移,我悄然成長,一點點地變得成熟,一點點地追求獨立,然后毅然地奔向那個未知的世界。這一切都在母親的眼里,而她只能遠遠地站在身后,惆悵地望著我的背影,在遙遠的地平線上變得越來越小……

  或許,在她心里依舊清晰地記得,那個柔軟地躺在自己懷里無助啼哭的嬰兒時代的我,而我卻仿佛一夜之間變得亭亭玉立,說話干脆,做事自信,又不拈人,并且叛逆地表示,我沒話想和她說。這個時候,一旁的母親真得會很心痛吧。

  此時再回想自己,在這羽翼還未豐滿之際,就早已想方設法地追求“獨立”,是否的確疏忽甚至在無形中傷害了有著中國“保護式”教育心理的母親。

  一番沉思之后,目光再一次回到手中的書上。書的封面,是英俊的安德烈沉思的樣貌。驀然發(fā)現(xiàn)再叛逆的孩子,在母親面前,其實仍然只是一個孤獨成長的少年,一個應對學習、情感、生活常常困惑,卻發(fā)奮地去適應和排解的少年,一個擁有和自己一樣血液的優(yōu)秀、感性、率真、誠實、幽默的可愛少年。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6

  《親愛的安德烈》這本書主要是作者龍應臺和她的兒子安德烈之間的36封書信,母子倆分隔兩地,一個在臺灣,一個在德國。文化的差異、時空距離使得他們的關(guān)系變得日益陌生。母親渴望關(guān)心孩子,了解孩子,但孩子長大了,作為一個成年人,開始有自己的見解與思考,使得母子間隔閡越來越大,她不曉得該如何掌握住她與兒子之間的聯(lián)系。為了改善這一情況,她邀請兒子安德烈以通信方式與她合寫一個專欄,通信內(nèi)容涉及兩人對歷史的看法,對東西方文化差異的理解,對社會的思考等等一系列反映兩代人、不同地區(qū)的人不同的思維方式,讀來耐人尋味。

  其中最令我感動的`篇章是《給河馬刷牙》,內(nèi)容是安德烈對他的母親說:“我?guī)缀蹩梢源_定我不太可能有爸爸的成就,更不可能有你的成就。我可能會變成一個很普通的人,有很普通的學歷,很普通的職業(yè),不太有錢,也沒有名。一個最最平庸的人�!倍垜_回答:“對我最重要的,不是你有否成就,而是你是否快樂。我也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quán)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當我們所有做父母的看著自己的孩子逐漸的長大成人,心中都是由衷的高興的,但說真的對他們的憂慮也是在慢慢增加的,因為他們進入青春期后會變得非常的自尊、敏感和叛逆,對父母語重心長的建議和忠告表現(xiàn)出強烈的反感和不以為然,這些都會讓父母感到擔憂和痛苦,不可否認,年代不同了,條件不同了,社會價值觀變化了,兩代人之間的代溝是客觀存在的,青春期出現(xiàn)的叛逆性也是正常的。多么希望我們做父母的都能靜下心來好好地讀一讀這本《親愛的安德烈》,看看安德烈快樂的生活,學學龍應臺那樣貼心的母親,面對一個叛逆的青春期孩子時,用盡可能不傷及他感情的措辭去限制他的錯誤舉止,用盡可能讓他感覺到信任的委婉語言給他的生活和學習帶去幫助和指導

  從這本書中,我看到了對孩子的尊重和肯定是多么的重要。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7

  “我們是兩代人,中間隔個三十年。我們也是兩國人,中間隔個東西文化。我們原來也可能在他十八歲那年,就像水上浮萍一樣各自蕩開,從此天涯淡泊,但是我們做了不同的嘗試——我努力了,他也回報以同等的努力。我認識了人生里第一個十八歲的人,他也第一次認識了自己的母親�!薄队H愛的安德烈》的主人公之一龍應臺,作為一個母親,她這樣說。

  看了這本書,我不由自主地跟隨他們書信的印跡,開始了一段心靈之旅。

  這本書感動了無數(shù)被“親子”之間隔閡與沖突深深困擾著的讀者,為兩代人溝通交流帶來了全新的思維和方法。

  是啊,在我們的周圍,有多少人像他們母子一樣無法聚在一起。有的母親為了生存離家棄子,外出打工賺錢,孩子成了留守兒童;有的母親因為意外事故或是疾病纏身,離開了孩子,親人再也無法相守;有的孩子尚未成人便外出打拼,早早地脫離了母親的陪伴。所以,現(xiàn)在的孩子與母親之間的相處時間越來越少,距離也越來越遠。漸漸地,母親已不再是最懂孩子的那個人,她已經(jīng)漸漸遠離了孩子的心。

  母親龍應臺與兒子安德烈共同找到一個透著天光的窗口,透過36封電子家書,兩代人開始了“打開天窗說亮話”。他們通過書信訴說著自己的生活、學習與工作,有玩笑話,有關(guān)心與在乎,但更多的是相互坦誠的交流。

  我想,對于許多人來說,書信也許是最好的交流方式。在36封家書里,讓我最有感觸的是第四封信——《年輕卻不清狂》。這封信是安德烈寫給龍應臺的,里面講述了他十八歲的生活。他的十八歲也正是我們所向往的自由、無憂無慮的生活,那是一種沒有大人管教的有些放縱的時光。對此,龍應臺在回信中給予了理解:“玩,可以說是天地之間學問的根本”,“玩,也同樣是在達成一個集體的意志”。但她也同樣給予了提醒:“走進人生的叢林之后,自由卻往往要看你被迫花多少時間在閃避道路上的荊棘�!薄畛恋哪笎蹪B透在每個字眼之中。

  愛,這個字眼對我們來說,無非就是家人、朋友給予的溫暖與體貼,它更多的來自于家人。在看完《親愛的安德烈》之后,我才明白,當兩個無法經(jīng)常待在一起的母子,對愛的理解也是完全不同。

  而且,即使是長久相處在一塊的母子,其中的代溝也赫然存在。就如現(xiàn)在的我和媽媽,我們每天都會見面,這樣的無間無疑是件讓人羨慕的、特別幸福的事情。有時我也會惹媽媽生氣,平時別看我大大咧咧的,但每當事情過后,當時覺得理直氣壯的我,內(nèi)心其實還是很后悔,都希望下次自己有更好的表現(xiàn),讓媽媽覺得欣慰。

  是啊,隨著時間的流逝,成長中的我們漸漸明白,父母為我們付出了太多太多,可我們卻總是忽視他們的辛苦,把這些無私的奉獻看成理所當然。捫心自問,我們?yōu)楦改缸隽耸裁�?時間的變遷,帶走了父母還來不及揮霍的年輕,留下的卻是無盡的滄桑。感恩,理解,支持,幫助……趁我們現(xiàn)在還與母親在一起,好好溝通,別讓母子關(guān)系再次生疏。

  在人生這個過程中,盡管我們要遭遇未知的艱難險阻,盡管不可能一帆風順,但我們要珍視親情,善于溝通,把父母豐富的人生經(jīng)歷分享,讓我們更深刻地理解生命中的真、善、美! 愛,只是十個筆畫、兩個拼音拼成的一個字,只是四個字母組成的一個單詞。但正是這個簡簡單單的字,卻蘊涵著很深的含義。不能輕易看待任何一個平凡的事物,或許就是因為平凡,才讓我們的生活變得不再平凡。

  愛,是一場心靈之旅。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寒假,讀了龍應臺與兒子安德烈合作寫的《親愛的安德烈》一書,受益匪淺。整本書我讀出了兩個詞,尊重和自由。 龍應臺對兒子的尊重和兒子與母親交談的自由,頗讓我們感動與羨慕。我們常說,對待孩子要像對待自己的'朋友一樣,可是能做到的家長又有多少?龍應臺女士在這36封家書中給我們做出了榜樣。記得書中這樣敘述到,龍應臺非常討厭自己的兒子吸煙,每當他吸煙的時候,都想狠狠地訓斥安德烈,但終于還是忍住了,理智告訴他,安德烈已是成年人,他有選擇的權(quán)利。而我們做家長的和龍女士所區(qū)別的,就是我們面對這樣的行為,常常忍不住訓斥孩子,甚至對他們大打出手。因為我們恐懼,恐懼孩子走彎路,恐懼孩子走向我們所不希望的道路。這也是我們中國人甚至亞洲的傳統(tǒng)教育方法�!丢毩⑿浴芬晃闹袑懙溃� 一天,一些中國大陸記者來采訪龍應臺,她的二兒子菲利普恰好在跟前。朋友剛離開,菲利普便說道:“媽,你有沒有注意到一個女的華人朋友的特征?”

  他說,“就是當他們要問我什么問題的時候,他們的眼睛是看著你的,而且就站在我面前,卻用第三人稱‘他’來稱呼我。” 從這可以看出,在我們中國,甚至亞洲傳統(tǒng)思想中,孩子無論多大,在父母跟前都是孩子。這也是我們做父母的常常不尊重孩子的原因之一,因為這種思想是根深蒂固的。

  其次,龍應臺女士對于孩子的尊重還表現(xiàn)在,能夠以一顆平常心對待孩子的“平庸”。作為中國的家長,我們常常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無形當中,便給孩子施加了壓力。在我們周圍,有很多孩子和安德烈一樣,害怕自己的平庸,害怕自己所獲得的成就達不到父母的期望值。這里,很喜歡龍應臺女士給安德烈的這樣一段話與家長們共勉:

  “對我最重要的,安德烈,不是你有否成就,而是你是否快樂,而在現(xiàn)代的生活架構(gòu)里,什么樣的工作比較可能給你快樂?第一,它給你意義,第二它給你時間�!�

  這兩句話使我醍醐灌頂,因為我也是一名家長,我也渴望自己的孩子以后能夠不平庸,但是對于不平庸的意義,我理解的很狹隘,能上一流的大學,能有一份非常體面的工作。并沒有考慮到孩子真正喜歡的是什么?其實,正如龍應臺女士對安德烈說的“平庸是跟別人比,心靈的安適是跟自己比,我們最終極的負責對象,安德烈,千山萬水,走到最后還是‘自己’二字。” 其次,這本書給我的另一個沖擊就是安德烈在母親面前是自由的。從書中可以看出來,安德烈,想談什么就談什么,毫無顧忌,就像對待自己的同伴。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平等對話。即使說得有些過分,有些無禮,對方也不會因此而大發(fā)雷霆。記得,第14封信,《秘密的、私己的美學》中,安德烈在和媽媽討論音樂,說了這樣一段話:

  “拿著曲子和同樣有興趣的朋友分享,大伙一起聽,然后會有無窮無盡的討論,討論歌詞里最深刻的隱喻,和最奇怪的思想觀念,那真是不可言傳的獨特經(jīng)驗——我不能給你解釋,因為那種經(jīng)驗是只為那一個時刻和氣氛而存在的,就如同那些歌曲本身,不可言傳而獨特�!�

  又在結(jié)尾時這樣寫道:“我不知道你要怎么回復我這封信,因為你不是樂迷,但是,MM,你‘迷’什么呢?你的寫作,或者文學,所帶給你的,是不是和音樂所帶給我的一樣,一種獨特的、除了你自己之外沒有人能窺探的一種秘密的、私己的美學經(jīng)驗?”

  這哪是和媽媽對話呀,這就是和同齡人自己最要好的朋友在探討自己的隱私。

  真好,通過這樣的對話形式母親認識了人生里第一個十八歲的兒子,兒子也第一次認識了自己的母親。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3

  龍先生的《孩子你慢慢來》中的安安才幾歲,一個剛開始做母親的媽媽充滿欣喜和好奇的看著兒子的成長,歲月悠悠,可愛的安安已長成親愛的安德烈,在《親愛的安德烈》中,母子的書信交流,龍應臺對正處于叛逆的青春期孩子的教育給我深刻的啟示。

  讀了龍應臺的《親愛的安德烈》,我有一種找到了知音的感覺,更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書中那些關(guān)于父母與子女的關(guān)系的描寫,那些在我獨到的見解令我耳目一新,書中那個既有成人的老道,又不乏孩子的偏激,既睿智幽默,又不失天真爛漫的安德烈更是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在此書中作者討論的話題包羅萬象,例如對感情世界的迷惑、自我價值的追結(jié)、對全球化的看法及討論,也有讀者的回應引申出人省思的議論。不僅動人,而且滌蕩人的胸懷啊!

  現(xiàn)實生活中,孩子的教育問題令多少人有一種難以名狀的壓抑?身為教師的我也不知道如何去觸動孩子的心靈,《親愛的安德烈》中母子之間的睿智對話,觸及了我的神經(jīng)。

  從這本書中,我看到了對孩子的尊重和肯定是多么的重要:菲力浦在第34封信《獨立宣言》中總結(jié)歸納出一個非常精辟的結(jié)論:歐洲人看人是看年齡的,只要滿十四歲了,連老師也要用“您”來稱呼學生。但是,中國的家長和老師卻往往忽略孩子的年齡,而是刻意的去強調(diào)輩分、尊卑,不管孩子是不是已經(jīng)長大了,只要站在爸爸、媽媽或是老師身邊,他的身份就永遠只能是“孩子”,永遠不能得到尊重,永遠只能選擇服從。難道在中國人眼里,孩子只能算一個成人們隨身攜帶的物件?中國人之所以不肯尊稱一個14歲以上的少年為“您”,僅僅是為了保全那點少的可憐的面子嗎?順著菲力浦的遭遇探究下去,我又發(fā)現(xiàn)了一點,那就是中國的父母在夸贊孩子時總是對他的父母說:“你的兒子真厲害!”,“你的女兒真棒!”……諸如此類,真是可笑,這到底在夸誰呢?由此看來,在東西方在對待孩子的觀念真的有著巨大的差異。

  其中最令我感動的篇章是《給河馬刷牙》,內(nèi)容是作者安德烈對他的母親說:“我覺得我將來的事業(yè)一定比不上你和爸爸……,要接受一個事實,那就是,你有一個極其平庸的兒子�!倍垜_回答:“對我而言,最重要的不是你是否有成就,而是你是否快樂。我要你用功讀書,不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能擁有有選擇的權(quán)利……”“平庸”是跟別人比,“心靈的安適”是跟自己比。

  我們最終極的負責對象,千山萬水走到最后,還是“自己”二字。讀完這一段,龍應臺對要求兒子讀書的精辟詮釋,帶出另一種想法,“用功讀書”其實是讓自己有更好、更多的選擇權(quán)。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而不是為了謀生,這才會在心中產(chǎn)生成就感,而成就感會給我們快樂。為了傳遞這一信息,我也特意讓女兒也讀一讀這本書,特別是對于龍應臺關(guān)于“讀書”的精辟見解,我們母子之間還進行了一次討論:想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就必須具備一定的競爭能力,就必須努力學好本領(lǐng)。為了將來的快樂,今天必須用功讀書�?磥怼坝霉ψx書”并不是我們中國孩子的“專利”,我們崇羨的西方人要用功讀書。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8

  這天讀了《親愛的安德烈》。

  這些書信最初的愿望是龍應臺想借此走入十八歲的兒子的內(nèi)心世界;正因她發(fā)現(xiàn),她和兒子,幾乎已經(jīng)無話可說。那個曾讓她擁抱,讓她親吻,讓她牽手,讓她牽腸掛肚、頭發(fā)有點汗味的小男孩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那個冷冷的看著她,愛她卻不喜愛她的安德烈。她無法忍受和兒子成為了這樣有愛、但卻彼此不認識不了解不喜愛的人。

  我們都知道,這樣的事情發(fā)生在兩代人之間,還是異國的兩代人之間,而且是好長時刻沒有生活在一齊的異國的兩代人之間,其實是很自然的。

  我的安安哪里去了?可愛的安安哪里去了?小鳥長大了,總會要單飛的;翅膀硬了,自然也就不那么溫順。這個問題就好像在問,小雞仔長大了,它金燦燦、毛茸茸的樣貌哪里去了?我鬢發(fā)蒼蒼了,二十歲的青春容顏哪里去了?

  答曰,隨時刻去了。

  父母終歸就是父母。是那個生育他,教育他,扶持他,影響他的人;是那個怕他饑,憂他寒,為他千里擔憂的人;是那個愿意為他付出太多太多,以他的快樂為自己最大的快樂。

  孩子終歸是孩子。是那個感恩父母的無私奉獻和良苦用心的人,是那個愿意用自己的寸草心來報答父母的三春暉的人。他真切的愿望是,等有一天我長大了,要讓父母正因我而更加幸福。

  但父母沒法強求自己必須會成為孩子的朋友和知己。就像我們沒法強求何一個人成為自己的知己一樣。正因年齡,父母不會熱衷于同樣的事情,正因經(jīng)歷,你走過的路他還沒有起步。因此孩子自有他們興趣相投的玩伴,志同道合的朋友,心有靈犀的知己。而對于父母,卻是從全心依靠到慢慢分離,交集越來越少,觀念愈發(fā)迥異。小鳥長大了會單飛,它要去的地方父母不曾涉獵,孩子長大要獨立,他的想法在父母看來難免會不可思議。父母只是那個巢,而不可能是它飛行的旅伴。每個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最終要成就的是——“我之為我”。

  因此不好試圖清晰孩子的'每一個念頭,不好追問他還有多少自己不知道的秘密,否則就會陷入一種愛得深太想問,但知道問了會換來抗拒和逃離的傷感境地。

  有時候父母總是認為,自己經(jīng)歷了鳳凰涅盤得來的真經(jīng),必須得讓孩子如視珍寶的珍藏玩味,否則他就要費時刻走彎路受折磨,還可能荒廢一生甚至遭受到致命的打擊,這怎能不讓父母揪心憂慮?

  不知道一個先知先覺的人總在身邊指點會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哪怕你自己也明白所說的一切道理其實都是廢話,生活需要每一個人獨立地慢慢經(jīng)歷,反復周折,才能體驗。哪怕你的愿望只是告訴他最后不好倒下去,要站起來,那都是奢侈的。有沒有你總是諸葛亮的感覺?他有沒有先讀感情小說再談戀愛的感覺?他會不會覺得自己始終被動且后知后覺?

  有時候父母也會把愛和占有混為一談。安德烈是變了,但媽媽沒有說于他自己而言,他是變得更浮躁更煩惱了更墮落了?還是更踏實了更成熟更快樂了?媽媽關(guān)心的只是她不能再享有擁抱親吻那個可愛的小男孩的感受了!愛就期望占有,占有就是一種限制,愛期望回報,回報就是一種索取。愛,有時候也會變成侵犯,既然是侵犯了,就不可能真正視對方獨立平等不可強求不可冒犯。是不是老覺得我是對他好,就能夠理直氣壯?是不是還覺得,我是愛他的,就能夠肆無忌憚?而對于被愛的人,其實常常不愿把愛自己的人定義為侵略者或者入侵者,于是便寧肯整天整天和朋友泡在一齊,不得不應對父母的時候,就帶上耳機。還記得《黑天鵝》里那份母愛嗎?

  龍應臺的《目送》,寫的還是太傷感了。說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就是眼看著這個自己深愛的孩子越走越遠,而且他的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有時候父母總是不計代價的付出,孩子走遠了,又覺得無限荒涼和凄然。其實每個人都知道,在我們的心里,沒有人能代替父母的位置,他們對我們的付出,對我們的愛,我們其實全都牢牢的記在了心里。我們也愿意用最大的愛去回報,只是,請允許我用自己的方式。我愿意把我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拿來讓我的媽媽過上相對充裕的生活,去享受自己想要的精神或物質(zhì),這樣我會得到一種莫大的快樂和滿足;但我不愿意聽她嘮叨一分鐘,我覺得這不是不愛,只是正因我們不是能在語言交流上取得愉悅的人。如果說她在說,我在聽,我不違心的告訴你,那僅僅是出于禮貌和孝敬。

  當然,我覺得龍應臺和安德烈,也有些其他的原因。

  比如說,龍應臺從政。我是有點很難明白一個母親和兒子的書信談論的都是國家大事,世界,國家,民族,公平,自由,正義,很像是政治家們在探討議論人類的發(fā)展,時局的走向;這跟我看《傅雷家書》的感覺不太一樣。我想對龍應臺來說這可能是職業(yè)習慣思維定勢,但對安德烈來說,他只是個人主義的自由慣了的年輕人,有幾分熱情,幾分牽強,就很難說清了。

  比如說,也有安德烈的原因。父母都是有成就的名人,而且長時刻不在身邊,從小過著優(yōu)裕的生活,十幾歲周游了半個世界。我們能夠想象這樣的孩子是獨立、自由、無憂而任性的人。他會放縱自己沉迷于自己的喜好,比如說朋友、音樂、足球、啤酒,而不愿意拿一點點時刻來敷衍任何人。

  我不知道透過這樣的方式,他們是否到達了最終的目的,消除了心靈上的隔離;還是只是一個母親一次有些癡心有些偏執(zhí)的發(fā)奮,其實在我的心里,我覺得可能沒有。

  要隨時刻去的東西,即使你追憶的再辛苦,它也是不會回來的。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9

  初中接觸的第一本課外書,就是龍應臺與安德烈合著的《親愛的安德烈》。

  與其說是課外書,我認為應該是隔代母子的心靈成長對話,35封家書呈現(xiàn)了母子兩代人心靈的碰撞以及中西不同文化對個體思想意識的影響。進過三年漫漫長路的書信對話,龍應臺“認識了人生里第一個十八歲的人”,安德烈“也第一次認識了自己的母親”。里面的內(nèi)容包括了書信中進行著弭平兩代人之間代溝的努力;探討了母子對新與舊、左派與右派、流行文化與人文關(guān)懷的看法,體現(xiàn)了母子不同的世代價值觀。里面的某些內(nèi)容篇章讓我覺得比較深奧,卻又讓我去每個字地反復琢磨,體會其中。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龍應臺寫給安德烈的《哪里是香格里拉》。

  這篇文章講了龍應臺與菲利普來到香格里拉,卻看見了與自己想象中不一樣的香格里拉,反映了現(xiàn)在的自然環(huán)境被人類商業(yè)化的現(xiàn)象。文中,龍應臺用許多語言描繪著美麗的天堂香格里拉,對香格里拉充滿了期待,比如在跟菲利普介紹時是這樣說的:“中國西南,是滿身長毛耗牛吃草的地方,是野花像地毯一樣厚,鋪滿整個草原的地方,是冰河睡了醒不了的地方。”把香格里拉描繪得如夢似幻,讓我也不禁向往。當龍應臺迫不及待想去看草原時,她是這樣說的“到了中甸,我迫不及待想去看草原,‘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地見牛羊‘那無邊無際的'草原�!爱旪垜_帶著憧憬去看草原時,卻看到了“難看的房子”——收費處。她那天一樣大的草原,竟然就圈在那柵欄內(nèi)!她就像一個用最高速度往前沖刺的運動員撞上一度突然豎起的墻“天一樣大的草原,地一樣老的湖泊,日月星辰一樣長長久久的野花,青草怒長無邊無際的山谷,也被圍起來,收門票,——

  哎,可真超過了我能忍受的限度!“龍應臺對商業(yè)化的譴責全都在這里,卻又十分形象,讓我也不禁感嘆:這世上還有最原始的地方嗎?龍應臺又見到了:”墨色的松林圍著一泓透明的水,水草在微風里悠悠蕩漾,像是一一年來連一只小鹿都沒碰過,洪荒初始似的映著樹影和山色�!叭绱嗣利惖暮路鹱屛抑蒙砥渲校粌H是這些,這一片香格里拉的土地,聽說都被納入聯(lián)合國的文化一場保護區(qū)了。龍應臺想拍照,被喝止:先交錢!讓我們都很是無奈,能怪他嗎?

  最后,“幾個僧人坐在香油錢箱旁邊,數(shù)鈔票,鈔票看起來油膩膩的�!庇湍伳仯虡I(yè)化使得僧人都唾延三尺。為什么在第三世界,“開發(fā)“等于”破壞“?由國家的力量進行開發(fā),就等于用國家的力量進行破壞,那種破壞,是巨大的。

  它使我們經(jīng)濟發(fā)展,同時也使我們的環(huán)境受到破壞。

  這就是商業(yè)化,一種讓我們又愛又恨的商業(yè)化。

  且哪里才是一個真正的地方呢?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10

  再次打開龍應臺女士的人生三書之二——《親愛的安德烈》,突然多了些許滋味,這不同于以往的感受。我不知道這是我年齡增大的原因呢?還是家有小升初孩子的關(guān)系?

  這些天疲于奔波在孩子小升初的途中,想盡設法地想為她爭取盡可能適合她的又相對師資比較好的學校�?墒钦労稳菀�,一次次的失敗與糾結(jié)之中,突然讀到龍女士給安德烈的信中“給河馬刷牙”的章節(jié),有種釋然的感覺。

  文中,安德烈告訴媽媽,他說:“媽,你要清楚接受一個事實,就是,你有一個極其平庸的兒子。”安德烈認為自己平庸,是較之于自己的父母。他覺得自己很難有父母的成就,又擔心平庸的自己讓父母失望。他的內(nèi)心應該是無奈的,甚至是有些沮喪的�?梢哉f,沒有一對父母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平庸的,包括我,也是!至少,我覺得我的孩子在某一方面,是優(yōu)秀于別的孩子的。但是,升學是個嚴峻的現(xiàn)實,孩子某一方面的特長并不是衡量優(yōu)秀的唯一標準,升學需要權(quán)衡綜合,在現(xiàn)實面前,我們不得不妥協(xié),不得不接受事實。所以,我們要積極地去調(diào)整自己的心態(tài),讓孩子在既定的環(huán)境中接受平庸,但又不甘于平庸,人最怕的是給自己框框子,我們要勇于去突破。

  “青年成長是件不容易的事,大家都知道;但是,要抱著你、奶著你、護著你長大的母親學會‘放手’,把你當某個程度的‘別人’,可也不容易啊�!边@是龍應臺女士的原話,我讀著卻覺得是那樣的酸爽,這也確實是身為人母的我的內(nèi)心寫照。孩子在慢慢地長大,在慢慢地轉(zhuǎn)身,在慢慢地離我們遠去,學會放手,幽雅地轉(zhuǎn)身。他們有他們的世界,兩代人之間,隔著近三十年的距離,這差距或許不亞于隔著牛郎織女的銀河吧!

  龍應臺還寫道“我也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quán)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的確,孩子的成就與否,并不是作為父母追求的最終目標。身為父母,我們希望我們的孩子是快樂的,是幸福感滿滿的。在若干年以后,她有能力從事自己喜歡的職業(yè),能游刃有余地解決碰到的問題,我想,這就是我們最大的幸福了。

  真如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一樣,世界上也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孩子。我們在敢于接受孩子平庸的同時,也不忘繼續(xù)發(fā)展她的優(yōu)勢,揚長而避短,讓她不斷地去歷練。成長的道路從來就不是一帆風順,只要肯努力,總會有進步。

  孩子的路還很長,我只愿是那個幸福的守望者,靜等花開。孩子,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11

  當我看完《親愛的安德烈》時,我總有一種想再讀一遍的感覺。《親愛的安德烈》是一位中年母親和她已成年的兒子在三年多的時間里寫的36封信。讀了里面的信,總是讓我感慨萬千。

  “我要認識這個十八歲的人”,這是龍應臺與兒子安德烈寫信的初衷。起初安德烈根本不想和他母親說話,只是為了錢才寫信,因此他們有不同的寫信心態(tài)。即使安德烈并不是真的想寫一封信,但龍應臺想深入兒子的內(nèi)心,想自身和安德烈的關(guān)系得到緩和,想認真研究兒子。然而,母親細膩的話語,也讓安德烈產(chǎn)生了翻天覆地的轉(zhuǎn)變。到最后,安德烈寫信只為了和母親交流。當然,他們對彼此的認識越來越深。

  龍應臺的一些地方,讓我感覺很深刻,面對兒子的不耐煩和不想說,她沒有使用逼的辦法。盡管她自身寫的幾行字只換來了兒子的只言片語,但她還是用每句話引導著兒子,希望安德烈能多說幾句。她只是想認識她的兒子,多么偉大的母愛。

  所有的父母都是一樣的,他們?yōu)槲覀兏冻隽撕芏�。即使他們�(nèi)找沽骱�,時刻操心,但對于孩子們,他們有過什么可抱怨嗎?我們都知道如何尊敬父母,安慰他們。然而,在平常的生活中,誰總能想到這些,并經(jīng)常做到。

  父母對我們的照顧,我們會把它當成嘮叨,充耳不聞。有時還會和父母頂嘴。我們長大了,只和朋友們一起玩,只享受自身的美好時光,卻總是忘記撫養(yǎng)我們、為我們著想的父母,他們在一天天變老。我們能給予父母的最好回報就是和花更多的`時間和他們在一起,和他們聊聊天、說說笑。

  想到這,我不禁感到羞愧,我有時使我的父母難過,使他們傷心。從現(xiàn)在開始,我會控制自身的情緒,多體諒父母的,多幫他們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盡量不讓父母操心。

  《親愛的安德烈》讓我看到母愛的呈現(xiàn),有父母的地方就是家,是無論你身在何處都永遠陪伴著你的地方。

  父母,多好。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12

  段塵封約近20年的往事,一曲飽含深情的愛歌,一封令人深思的家書,這位母親終究還是走進了兒子的世界。20多年成長的蛻變感動了、碰觸了、滋潤了歷經(jīng)世事滄桑的母親最柔潤的心,無法言說的情感綴入紙筏,留在筆尖,牽伴了這最熟悉的陌生人。

  最忘不了的還是母子之間那場慷慨激昂的文化之爭。

  安德烈說,MOM,臺灣與香港在我認為是缺少文化底蘊的地方,匆匆奔走工作替代了生活閑暇享受快樂之美好;狼吞虎咽替代了品味美食文化之樂趣;生活物質(zhì)化替代了理想化精神化的歡怡……我享受德國帶給我的激情澎湃,熱愛各國友人一起啤酒、咖啡、音樂等一切對生活的“貪圖”模式,閑適的下午茶,愛好的互相增進,我享受這片靜沃的土地帶給我的文藝氣息,讓我能夠停下腳步慢慢品嘗生活的味道。

  龍應臺說,親愛的安德烈,媽媽很高興聽到你與我交流內(nèi)心對生活的想法,我們能夠站在同一高度談論社會性話題,這思想的進步令人欣慰。如你說所,德國確實很浪漫很會生活,可這并不意味著臺灣缺失文化,所謂的文化是流傳千古代代相傳所積淀的一種思想認知模式,不同的地域都有其無可替代的文明,不見得快節(jié)奏的生活,臺灣香港人就很厭惡,相反他們沉醉于這般充實忙碌的'生活。香港購物天堂也不是浪得虛名,這背后凝聚了多少人心血和汗水,我們沒有理由自然也沒有立場去評判哪一個更好�?觳臀幕�,高頻率生活,抑或浪漫文藝都有其獨一無二的專屬味道。

  是啊,生活本就是多元化的,每個人心中都有著對文明文化不同的見解與認知,我們能夠做的也不過是傾聽內(nèi)心的聲音,追隨自己的所謂文明去沉淀、去厚積薄發(fā)罷了。

  龍應臺說,所謂的母子,不過是父母看著孩子的背影漸行漸遠,轉(zhuǎn)過身,肚子流下一行清淚�!赌阏娴牧私饽愕暮⒆訂�?》告訴我們,父母給予了生命,就應任其飛翔,在他迷途時,指點迷津,父母不能強制孩子留在身邊,用所謂的愛結(jié)束了愛。有時,不是孩子離不了父母,不過是父母離不了孩子,沒有方向沒有動力。倘若,我們中國的父母愿意俯下身和孩子站在同一高度,作為朋友來探究這個世界,又怎么會有那么多的紛爭。

  聽得最多的是“根據(jù)我的經(jīng)驗”、“過來人”,也許你是對的,可并不一定是孩子想要的,經(jīng)驗如時裝一樣,也會過時的。我們不妨學習一下龍應臺和安德烈,用一封封家書避免了矛盾,增進了感情,體現(xiàn)思想的高度與深度。

  也許你有一封信,或是于你的,或是給你的,幫助你傾訴世界,尋回塵封已久的感情,把內(nèi)心最真實的想法記錄下來,給愛你和你愛的人一個平臺,去暢聊社會,暢聊人生。

  也許你有一封信,或是精彩紛呈的,或是干枯無味的,明白生活的真正含義,懂得珍惜我們擁有的。心若向陽,思想便不會黑暗,以火熱的心向未來奔去,把背影留給世界。

  也許你有一封信,或是對話時空,或是論道天地,把思想的高度達至巔峰,把生命的感悟貫徹心田,坦誠相對,心心交流,夢、愛、理解豈會遠哉?

  作為兒女的我們,動手抒寫一封家信,道一聲感謝又何妨?作為父母的你們,俯身聆聽,道一聲理解又何難?言而總之,讓我們走進彼此的世界,喚醒塵封的溫情。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13

  這本書是我在一個朋友的打印店書架看到的,本來等待打印投標文件,無意間發(fā)現(xiàn)了本書,一看是龍應臺和兒子安德烈的36封書信及部分讀者的反饋,我立刻來了興趣,征求老板意見后帶回,用一周的時間閱讀完了本書,感覺有很多自己的影子。

  本書的書信來往時間20xx年至20xx年,當時的安德烈是18歲到21歲,也就是成年后和母親龍應臺的心靈交流。內(nèi)容看似簡單,但里面有很多需要我深思的問題。我看到前幾篇的時候就有一個沖動,我的兒子現(xiàn)在14歲為什么要等到18歲呢?我現(xiàn)在就可以和他進行書信交流,省得有正面的沖突,我當晚在自己的公眾號就發(fā)表了近期的目標。隨后給兒子寫了第一封信,其實在這之前我也寫了很多關(guān)于兒子的文章,我也不認為兒子這個年齡是多么的叛逆,唯獨讓我苦惱和不知所措的是兒子每周回來寫作業(yè)的拖沓,為了這個問題我和愛人也溝通了多次,也和兒子溝通了多次,每次兒子都承諾,但每周都和之前一樣到出家門的那一刻才完成。

  老公對兒子也很無奈,我也不知道如該何處理這個難題,我想利用書信的形式和他溝通,是不是他更容易接受呢?我?guī)е蓡栠€是動筆寫了第一封信。內(nèi)容也是我困惑的問題及我對他的`期望,期待兒子每周能有兩個小時和他獨處的機會。

  其是在兒子10歲—14歲我每年也專門給兒子寫一篇我認為的人生哲理及祝福。上個月公司讓每個部門上報1篇以上家書,有幸看到領(lǐng)導寫給自己兒子的信,讓我很是佩服,不論從文字還是語氣都覺得自己寫的太婁了,拿不上桌。

  從20xx年12月18日寫第一篇文章到現(xiàn)在我的文章超過300篇,已經(jīng)足夠出兩本書了,我現(xiàn)在的目標也越來越清晰,10年后或者5年真的會出自己的書,不論有沒有人讀者,我都要堅持,畢竟是屬于我自己閱歷。我所寫的東西是為了讓自己釋放壓力,一種情緒的疏通。已經(jīng)把寫作變成了一種習慣,并且每次書寫完心情都特別的舒暢,內(nèi)心得到的釋放,我喜歡寫作帶給我的這個愉悅。

  親愛的安德烈一書中有很多我現(xiàn)在對兒子同樣的做法,也有龍應臺說到自己14歲因為從農(nóng)村到城市上學第一次體育課扔鉛球遭到老師嫌棄,同學的嘲笑。我也同樣在14歲的時候從農(nóng)村來到城市,上課第一天課堂上老師問問題的時候我用很土的老家話回答惹得全班同學哄堂大笑,從此我在課堂上再也不回答問題。我曾對自己的出身,在農(nóng)村長大,不會說普通話等自卑,確切來說對自己本人自卑。這么多年來一直都在壓抑這種自卑,直到20xx經(jīng)過一年的學習和分享,我才從自卑中慢慢走出來,看見自己的過去,現(xiàn)在,將來。是農(nóng)村的經(jīng)歷才成就了現(xiàn)在的不認輸,懂得堅持,知道終身學習才是最直接和有效得改變自己得方式。

  通過本書讓我領(lǐng)悟到另一個道理,孩子只是我身體的一個小分子,出生前我需要萬般得呵護。出生后就要慢慢學會放手,從吃奶到現(xiàn)在的獨自面對,他都能處理的很好,我沒必要用我的生活的方式來要求他,他的人生他做主,他的世界他創(chuàng)造。當我做好自己就行了,如果需要關(guān)注他,我可以和他商量,用他喜歡的方式和他相處,可以成為最好的朋友,只要在他需要的時候給他一個肩膀依靠,其實父母就是孩子航行歸來的彼岸。

  我不知道我和兒子的通信能堅持多久,但只要我想和他溝通,我只管寫就好,回不回信看孩子自己,畢竟手長在他的身上,我不能綁架他做他不愿意做的事情。

  對兒子我決定放下,認可,接納,用愛擁抱他。

  對自己我也決定認可,接納,用知識來滋養(yǎng)自己。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14

  用了很長時間細品龍應臺與兒子安德烈的合著《親愛的安德烈》。兩年前,兒子購得此書,推薦與我。由于頸椎原因,一直沒能讀盡。近幾日,端起此書。這本書用母子間互通的三十六封家書來抒發(fā)母子情,同時又將兩代人的相左勾畫的淋漓盡致。其實對于我來說,看到這本書著實晚了些。所以我把此書的觀感記錄下來,告知有需要者。

  媽媽與兒子的隔空交流,不僅在文字上、感情上、思維上,更是兩代人的融合,是青春期遇上更年期,一個十八歲的孩子疾呼:“媽媽,我能感到苦悶,表示我還活著,但為什么我總覺得找不到自己,原來這就叫迷失?”“我想要嚎啕大哭,但我沒有眼淚,我想要逃走,但我沒有腳,我想要狂吼,但我沒有聲音。

  兒子,我好像死在你陰冷的影子里�!鼻啻旱牟▌�,使他迷茫。我們每個人何嘗沒有過這樣的情形呢?而書中的母親更是對兒子的所作所為不理解。她認為本該刻苦學習的時段,卻突然間出現(xiàn)那么多的變故,成為“一個我不認識的人,他在想什么,怎么看事情,在乎什么不在乎什么,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他為什么這樣做,那樣做,什么使他尷尬什么使他狂熱,我的價值觀和他得價值觀距離有多遠……我一無所知�!弊鳛槟赣H的我們又何嘗不是如此經(jīng)歷呢?

  其實,母親對子女的愛不等于喜歡,更不等于認識。正常的溝通不能因為愛而省略。多少個父母和孩子的溝通出現(xiàn)過嚴重的問題。曾幾時,我面對高中的兒子也是一籌莫展。慈母的愛凍結(jié)在終年累月的嘮叨和沉默里,好像藏著一個疼痛的傷口,沒有紗布可綁。面對高中緊張的`學習,兒子卻依戀上網(wǎng)絡,幾近節(jié)省伙食開銷,用午休和晚休的時間,鉆進網(wǎng)吧。

  這還得感謝“大智若愚”的友情提醒,使我第一次偷看了兒子的qq日志。他思想的起伏之嚴重令我窒息,我不知所以。之后便是沉默,便是小心翼翼。這也真成了可望溝通卻沒了語言。平日的嘮叨戛然而止。若當時看到這本書,也便像黑夜海上的旗語,被我這只小船看見,豁然開朗,遇見了方向�?墒菦]有,我在黑夜的航船上摸索,不是很順利的溝通,只能用最笨的辦法搬家陪讀,切斷一切入網(wǎng)吧的時間,在我的降服中告一段落。兒子很優(yōu)秀,也很現(xiàn)實,曾幾何時,他也留給我一封信,現(xiàn)在?狗旁諂椒康某樘肜鎩?春筧夢藝鵓。信讓龍應臺母子三年海上旗語,如星辰凝望,如月色滿懷,更如冰水融?……

  龍應臺曾用“清狂”二字形容兒子青春期變化,而我要用“傲滿”來形容現(xiàn)在的孩子們,“清狂”絕非“輕狂”�!拜p狂”含舉止輕佻之意;“清狂”則謂:放蕩不羈。杜普《壯游》詩:“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蘇東坡時:“老夫卿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我相信他所寫的就是清狂。而“傲滿”不只是“驕傲”,更不是“充溢”,而是自大、自戀、自清、自狂。

  對于母親,對于孩子,都應該認真仔細的閱讀這本書。讀后會令你清新明了,母子相處之道能少走不少的彎路。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15

  最早知道龍應臺,是讀到她的那篇《中國人,你為什么不生氣》。后來有一年的婦女節(jié),百家講壇做了一期節(jié)目叫《女人說話》,包括葉廣芩、張抗抗、李銀河在內(nèi)的許多知名女性都做了講座,龍應臺講的是自己在擔任文化部部長的經(jīng)歷。四年前,我買到《孩子,你慢慢來》一書,幾年間不知讀過多少遍,而且還向身邊的很多媽媽做了推薦。后來又從一期《讀者》上了解到龍應臺出版了新書《親愛的安德烈》,在網(wǎng)上尋尋覓覓了好久,終于買到了。

  把《孩子,你慢慢來》和《親愛的安德烈》放在一起看,感覺很有意思。前面書中的安安,是個長著一頭鬈發(fā)的小男孩,睜著一雙好奇的大眼睛,等著媽媽把這個世界一一介紹給他;而后面書中的安德烈已是一個十八歲的大小伙子,有自己的思想和生活。母子之間隔著三十幾年的歲月,隔著中西方文化,龍應臺覺得:兒子愛她,但并不喜歡她。為了重新認識長大了的兒子,也讓兒子了解自己,龍應臺邀請安德烈以通信的方式和她共寫一個專欄,以書信的方式進入對方的生活、世界和心靈。

  《親愛的安德烈》一書里面收入的即是龍應臺和安德烈的三十多封書信,說實話,里面涉及到政治的內(nèi)容,我讀不太懂,但我感動的`是一個母親對于已經(jīng)成年的孩子漸行漸遠的那份不安,那種迫切想要溝通與了解的心情。對于母親,兒子有著太多的不認同,大到世界觀、價值觀、生活態(tài)度,小到穿著打扮;母親又何嘗不是如此?

  怎樣消除這樣一種隔閡?龍應臺的選擇是一方面堅守自己的陣地,一方面主動出擊,通過書信與安德烈討論問題、交流認識,尋求有效的溝通。這對于我們做父母的是一種很好的示范,我們不能要求孩子去了解、認同我們的過去,小時候被自己的父母叫到跟前,聽他們憶苦思甜,被他們諄諄教導時,我們不也是那樣的抵觸嗎?今天輪到我們做父母,同樣沒有特權(quán)讓孩子聽自己說,讓孩子按自己的模式去生活和思考。

  《于丹〈論語〉心得》里面有這樣一段論述:“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盡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你就越成功�!�

  說起來輕松,做起來何其艱難!“安德烈,青年成長是件不容易的事,大家都知道;但是,要抱著你、奶著你、護著你長大的母親學會放手,把你當某個程度的別人,可也不容易啊�!饼垜_如是說。

  三年的通信,龍應臺得以了解安德烈,而安德烈從一開始的漫不經(jīng)心,到后來逐漸明白了MM這樣做的意圖,而且發(fā)現(xiàn)自己“其實還蠻樂在其中的”。

  我在想,龍應臺做為一個有名的學者,做為一個對世界、對社會、對生活保有警覺、保有體察的母親,她能給予孩子一種引領(lǐng);然而,平凡、渺小如我們,眼看著孩子在一天天長大,自己卻感覺還是個心智尚不成熟的孩子,又能給孩子些什么呢?想起來不免心慌啊。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龍應臺作品《親愛的安德烈》簡介10-11

親愛的安德烈心得體會04-16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筆記(15篇)12-08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09-23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11-09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07-14

《親愛的安德烈》的讀后感04-26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02-26

讀親愛的安德烈有感01-13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心得03-29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15篇(薦)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但是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15篇(薦)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1

  《親愛的安德烈》是臺灣作家龍應臺與兒子安德烈寫的三十六封信!他們經(jīng)過寫信的方式,敞開心扉,了解彼此!

  在很多時候,我們期望能夠擁有自我的空間,不被束縛。其中有一段對話令我感同身受,“你好嗎?”“好啊�!薄皩W校如何?”“沒問題”……

  是的,這是一個兒子與母親之間乏味的對話。我們長大了,總認為自我是個獨立的“人”了!

  可是,我們沒有想過父母,他們很愛我們,很期望我們之間有更多的了解,并經(jīng)過有效地溝通來增進彼此的感情,也期望走進我們的內(nèi)心,能夠更加了解我們。

  正如龍應臺所說:“我明白他愛我,可是,愛,不等于喜歡,愛,不等于認識。愛,其實是很多不喜歡,不認識,不溝通的借口。因為有愛,所以正常的溝通仿佛能夠不必了�!笔前�,安德烈已經(jīng)十八歲了,不再像個小孩子一樣黏著媽媽了,他長大了,也變的獨立了……

  是的,在和青少年孩子的溝通問題上,天下的媽媽大概都是相同的。我的媽媽也不例外。上了初中,因為離家較遠,所以我不得不住校。離開了溫暖的家,不能每一天和父母朝夕相處,所以每一天晚上的電話成了我和媽媽的必修課。

  開始的時候,我們也如龍應臺和安德烈一樣�!敖袢赵鯓訕�?”“挺好的�!薄皩W校生活還適應嗎?”“十分適應”……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我意識到了這種對話的蒼白無力。本來我與媽媽之間的溝通就是為了了解彼此,可是此刻這樣的簡短對話,既還原不了我們的真實生活,也供給不了任何我需要的幫忙,對我們來講都毫無意義。猶如雞肋一樣,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有一次周末回家,在飯后的閑聊時間,恰巧媽媽和我談及了相同的問題。原先,我們兩個心里都有著同樣的感受!媽媽因為捕捉不到我真實的生活信息,而感到無助和不安;我也因為逃避問題,而過于敷衍,流于套路,沒有真實勇敢地表達自我。

  經(jīng)過這次談話,我也認識到我在和媽媽的溝通中存在不少問題。我想:下次和媽媽電話溝通時,我會如實說明我在學校的真實情景,即便媽媽跟我談些我不想說的事,我也會端正態(tài)度,耐心回答!媽媽也說以后要多看到我的努力和提高。經(jīng)過這次談話,我們改變了溝通的策略。媽媽每次打電話會更加關(guān)注我的感受,開場白變成了:“今日感覺怎樣樣?”這樣的問話,讓我感覺很簡便,沒有被逼迫,被隨意評判。于是我更加愿意多向媽媽講一些我在學校的'生活狀況。大多數(shù)時候媽媽只是默默傾聽,偶爾有一些問題,媽媽也會供給一些自我的觀點和角度。每當這個時候,媽媽雖然沒有給我供給一個解決問題的辦法,可是總會讓我豁然開朗。我們的通話時間也比以往長了許多。媽媽也會把自我每一天的所見所聞,生活的高峰低谷告訴我,使得我的住校生活不再單調(diào)乏味。我們的對話資料不再蒼白無力,逐漸變得充實起來。我們也開始真正走進對方的生活,世界和心靈!

  在這個世界上,有哪一個父母會不愛孩子?我們在長大,他們也會隨著時光的流逝不再年輕。我們要好好珍惜和父母在一齊的時光,多與他們溝通交流!

  就是這樣,龍應臺母子倆敞開心扉!龍應臺認識了人生里第一個十八歲的人,安德烈也第一次認識了自我的母親!

  我相信,經(jīng)過這樣的談話,我和媽媽的溝通會越來越順暢!媽媽也會重新認識她人生里第一個十三歲的我,我也會更加深入了解我的媽媽!這更會增進我們的感情和相互欣賞。因為愛就是溝通的理由!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2

  1)相差三十歲的兩代人,不同東西文化差異,母親與兒子共同的36封家書。

  2)一本歷時三年母與子之間的溝通認識的家書。

  3)適合年輕人和父母一起閱讀的書,類似的家書文章還有《傅雷家書》。

  龍應臺《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母與子之間共同努力,三年時間重新認識對方。

  龍應臺與安德烈,兩代人三十歲的相差,兩種中西文化的差異,他們卻又是母親與孩子之間簡單的關(guān)系。36封家書,母子兩代人的心靈碰撞,中西不同文化對他們個人思想意識的影響。

  因龍應臺是作家,她筆下的思考和想法在與普通父母相似對孩子關(guān)愛之外,更多的是個體獨立的思考與認識,與安德烈長達三年時間通過36封家書,建立起彼此親密的關(guān)系,兩者都隨著時間推移重新認識并理解彼此。

  安德烈是85年出生,年齡上比我這樣的九零后大出幾歲,龍應臺與安德烈的重逢是在分開四年之后,安德烈早已是18歲的少年。而對于我們18歲同樣是新的開始,想著總算可以脫離父母去遠方求學,或是隨心做自己喜歡的事。18歲的我們總自我感覺良好,覺得自己有新的想法和認識,某一方面有會挑戰(zhàn)父母的管教。安德烈家書中提到的他的觀點和看法,有很多的確與年輕的我們相似,而他媽媽龍應臺給出的答案和建議,對我們自身也是有益的。

  其實,很羨慕安德烈有這樣一位好的媽媽,用母愛的方式去“套”住孩子,愿意在青春期的時候再次放低自己,重新認識長大的孩子。她是一位可愛的媽媽,也很偉大。同時覺得這無疑是一本好的教育書,喜歡一個媽媽可以與成年的孩子如此溝通討論。

  比我小三歲的弟弟在青春期的時候同樣叛逆,以前一個聽話懂事,會時常與我和家人說說笑笑的弟弟,最終變得沉默不語,獨來獨往,而熱衷他覺得對的事兒,卻和他的朋友們侃侃而談。真希望我老弟也看看這本書,可他總是“嫌棄”我沒事寫寫畫畫。

  我想,每個人都會孤獨,有時常常在想弟弟怎么如此喜歡張國榮,或許也是因為一份孤獨,別人無法走近,無法理解,當他在下一個路口轉(zhuǎn)彎,清秀輪廓淡淡,你看著他的.瘦瘦高高的背影,只是感嘆——長大了!不必再追上了,他的孤傲是青春的憂傷,憂傷的氣息,漸行漸遠的是回不去的童年,而讓我如此懷念的卻是手拉手的親密,我親愛的弟弟,到底還是滿滿當當?shù)脑诤酢?/p>

  青春期的大男孩,19歲高高瘦瘦的個頭兒,清秀輪廓分明,可,我怎么也讀不懂你的心,我抓不住過去的時光;19歲的你一路向前,跳躍著自己青春步伐,我在你身后眺望著你前進,高高低低的背影,我既然覺得有一絲漠然,冷冷的表情,輕盈地轉(zhuǎn)身,下一個路口我再尋不到你的背影,最后的視線消失了,仿佛在告訴我——“這段路我自己走,你不必再追了”。親愛的弟弟,我還要等待多久,才能回到小時候手拉手的模樣,我還要守望多久,才能看到你陽光般的微笑。你,離我們遠了。

  同樣對于比我小好幾歲的九零后弟弟來講,我是不好評價他們這些小年輕,亦或者是父母也不好評價,每個時代不同,生活的態(tài)度與方式也不同,各有各的所愛,各有各的自信,對于這些小的90后,我想只能站在他們的角度,用“愛”去關(guān)心他們。希望他是優(yōu)秀的人。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3

親愛的爸媽:

  您們好!

  說實話,信的第一句便把我糾結(jié)壞了。我該問好嗎?這樣的正式,會不會讓你們緊張?我該稱“您”們嗎?這樣的尊敬,是不是不符合我們相處的日常?我該稱“你”們嗎?這樣的隨意,怕不怕在外人面前“沒面子”?唉,三個問句,將自己連細枝末節(jié)都要糾結(jié)猶豫的天性暴露無遺,也揭示了,我對你們其實沒那么了解。(爸媽,我決定用“你們”,這是我真實的聲音)

  爸媽,你們知道龍應臺和安德烈嗎?知道他們間有書信往來嗎?絕對不知道!不用問了!我們間的談話,僅限于衣食住行,尤其以“餓冷渴”為最。我們幾乎不談政治、歷史、文化的東西,這些東西,與爸爸有關(guān)、與媽媽有關(guān)、與我有關(guān);但是,與爸、媽和我,無關(guān)。嗄?什么意思?天曉得!

  當然,我們會一起吃飯、看新聞、越來越少的逛街散步,你們也會問起我的工作、關(guān)心我的身體以及未來的打算等等,但都被我三言兩語“打發(fā)”,或者岔開話題。機智如我,尷尬如我們。我知道,我們都潛藏著對彼此的愛意,但要說出、表達出,總覺得難以適從,叫人好生羞澀。典型的中國式父母和中國式兒女。

  爸爸媽媽,為加深了解,讓我來采訪一下你們:

  問題一:爸媽,你們年輕時有過夢想嗎?是什么呢?如今已經(jīng)年過半百,夢想實現(xiàn)了嗎?

  問題二:你們過往這幾十年,最驕傲的事是什么?最委屈的事是什么?

  問題三:你們都不曾讀過大學,感到可惜嗎?

  問題四:如果有一次乘坐“時光機”的機會,你們最想到哪個時間點?是過去,還是未來?抑或,你們?nèi)狈︖@樣的想象力?

  問題五:我的外公外婆、爺爺奶奶,是你們兒時的第一個偶像嗎?你們覺得,你們是我兒時的`偶像嗎?你們有偶像嗎?任何領(lǐng)域都好。

  問題六:你們的女兒,也就是我,令你們自豪嗎?叫你們難過嗎?自豪與難過,孰輕孰重?你們對我的期許是什么?往昔二十多年,我達到過嗎?

  問題七:你們最好的朋友是誰?保持聯(lián)系嗎?你們?nèi)绻墼谝黄�,會聊什么�?/p>

  問題八:爸媽,你們因為什么而結(jié)婚?

  問題九:爸媽,你們平常交流,除了兒女子孫,還有什么?

  問題十:爸媽,喜歡網(wǎng)上購物嗎?

  問題十一:如果你們?nèi)ヂ眯�,會去哪里�?/p>

  問題十二:對于未來,你們向往的生活是怎么樣的?半生浮沉的你們,現(xiàn)今又恐懼什么?

  ……

  爸爸媽媽,我對你們有許多好奇的問題,希望你們能回答,又擔憂你們看到,勾起唏噓和傷懷。

  唉,鄭板橋至理名言:難得糊涂!別回答了,距離才產(chǎn)生美,就繼續(xù)糊里糊涂生活吧!

  不孝女

  敬上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4

  第一次知道龍應臺這個人是在高考優(yōu)秀作文素材里,她對兒子的一句話“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quán)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弊屛矣∠笊羁獭�

  說來慚愧,一開始,我以為龍應臺女士是個男的,當知道她有如此成就的女性時,內(nèi)心的敬仰之情更甚,也使我萌生了看這本書的想法。這本書主要是講述了龍應臺和安德烈的'書信來往內(nèi)容,她們之間的交流異于常人,卻親于常人。如果你認為她們的書信主要圍繞家庭親情就發(fā)錯特錯了,相反,她們更像兩個獨立人格圍繞各種問題的探討,這一舉動不僅使她們母子關(guān)系升溫,還進行了一場思想與交流的碰撞。

  說實話,對于龍應臺和安德烈之間的這種通過書信的方式進行溝通交流的方法是很羨慕的,畢竟,這種幸福不是人人都有的。我的媽媽在她青年那段時間當過一名人民教師,是具備雙方書信交流的條件,但是由于時間和觀念的原因,所以,這種交流方式也是不太現(xiàn)實的。但是,這并不代表,我和媽媽之間沒有互相溝通和交流。也許是因為是女孩子,所以我是和媽媽比較親一些,有什么事都喜歡和我媽說,以至于有時候感覺就像閨蜜一般親密,但是有一些比較敏感的話題還是對媽媽有隱瞞的,哈哈哈。我覺得我現(xiàn)在的性格以至于說價值觀都是受到我媽媽的影響,而爸爸也許是不善言辭,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慢的也能從細微的細節(jié)中看出了爸爸的關(guān)愛,也許,父愛總是不善言辭,到飽涵深情。

  致親愛的爸爸媽媽,

  我愛你們(難以出口,卻深藏于心)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5

  “媽媽,你和我說話的方式,還是把我當作……小孩看待,你完全無法明白我是個……成人,你給我足夠的自由,是的,但你知道嗎?你一邊給,一邊覺得那是你的‘授權(quán)’或‘施予’,你并不覺得那是我本來就有的天生的權(quán)利!對,這就是你的生態(tài)啊。也就是說,你到這天都沒法明白:你的兒子不是你的兒子,他是一個完全獨立于你的‘別人’!”拿起《親愛的安德烈》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這樣一段話,瞬間一種強烈的共鳴撲面而來。的確,我們這個年齡段的人,總是會有很多自己的思想,想著走自己的路,選取自己的品味,在搞自己的'游戲,并總是在心底高呼:“媽,你能不能明白,我們要自己出去探索。”這便是我們心中的獨立。

  而我是從何時開始變得上述般反叛的,具體自己也說不清楚�;蛟S是我產(chǎn)生“這么大的人同母親還太親近,代表著本身人格獨立性不夠完整”的觀念開始的。只記得去年自己當選“蠡中年度十大人物”后,家里沒人知道,直到頒獎的前一天晚上,母親才因我的一句話“明天的頒獎典禮我是獲獎者之一”而得知。“什么?你?你申請了?怎樣沒和我們商量?”那一刻望著母親驚愕的表情,心底卻莫名地涌起一種快感,這是這么多年來我第一次自己做決定,而且是一次成功的決定。于是每每當我想起這一經(jīng)歷,嘴角便會情不自禁地揚起一絲得意的笑。然而當我讀到書里第三十四封信中龍應臺應對兒子的獨立宣言時的“慘狀”,這抹淺笑滿滿的凍結(jié)、封存。

  從未想到原來作為母親的她們,應對這樣的言語與場面是這般“無法應付”。那一刻,我首次于她們的角度開始試想。一開始的自己,只是個柔軟地躺在母親懷里的小嬰兒,大聲地啼哭,傻氣地笑,流著口水親切地叫著媽媽。然而,隨著時刻的推移,我悄然成長,一點點地變得成熟,一點點地追求獨立,然后毅然地奔向那個未知的世界。這一切都在母親的眼里,而她只能遠遠地站在身后,惆悵地望著我的背影,在遙遠的地平線上變得越來越小……

  或許,在她心里依舊清晰地記得,那個柔軟地躺在自己懷里無助啼哭的嬰兒時代的我,而我卻仿佛一夜之間變得亭亭玉立,說話干脆,做事自信,又不拈人,并且叛逆地表示,我沒話想和她說。這個時候,一旁的母親真得會很心痛吧。

  此時再回想自己,在這羽翼還未豐滿之際,就早已想方設法地追求“獨立”,是否的確疏忽甚至在無形中傷害了有著中國“保護式”教育心理的母親。

  一番沉思之后,目光再一次回到手中的書上。書的封面,是英俊的安德烈沉思的樣貌。驀然發(fā)現(xiàn)再叛逆的孩子,在母親面前,其實仍然只是一個孤獨成長的少年,一個應對學習、情感、生活常常困惑,卻發(fā)奮地去適應和排解的少年,一個擁有和自己一樣血液的優(yōu)秀、感性、率真、誠實、幽默的可愛少年。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6

  《親愛的安德烈》這本書主要是作者龍應臺和她的兒子安德烈之間的36封書信,母子倆分隔兩地,一個在臺灣,一個在德國。文化的差異、時空距離使得他們的關(guān)系變得日益陌生。母親渴望關(guān)心孩子,了解孩子,但孩子長大了,作為一個成年人,開始有自己的見解與思考,使得母子間隔閡越來越大,她不曉得該如何掌握住她與兒子之間的聯(lián)系。為了改善這一情況,她邀請兒子安德烈以通信方式與她合寫一個專欄,通信內(nèi)容涉及兩人對歷史的看法,對東西方文化差異的理解,對社會的思考等等一系列反映兩代人、不同地區(qū)的人不同的思維方式,讀來耐人尋味。

  其中最令我感動的`篇章是《給河馬刷牙》,內(nèi)容是安德烈對他的母親說:“我?guī)缀蹩梢源_定我不太可能有爸爸的成就,更不可能有你的成就。我可能會變成一個很普通的人,有很普通的學歷,很普通的職業(yè),不太有錢,也沒有名。一個最最平庸的人�!倍垜_回答:“對我最重要的,不是你有否成就,而是你是否快樂。我也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quán)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當我們所有做父母的看著自己的孩子逐漸的長大成人,心中都是由衷的高興的,但說真的對他們的憂慮也是在慢慢增加的,因為他們進入青春期后會變得非常的自尊、敏感和叛逆,對父母語重心長的建議和忠告表現(xiàn)出強烈的反感和不以為然,這些都會讓父母感到擔憂和痛苦,不可否認,年代不同了,條件不同了,社會價值觀變化了,兩代人之間的代溝是客觀存在的,青春期出現(xiàn)的叛逆性也是正常的。多么希望我們做父母的都能靜下心來好好地讀一讀這本《親愛的安德烈》,看看安德烈快樂的生活,學學龍應臺那樣貼心的母親,面對一個叛逆的青春期孩子時,用盡可能不傷及他感情的措辭去限制他的錯誤舉止,用盡可能讓他感覺到信任的委婉語言給他的生活和學習帶去幫助和指導

  從這本書中,我看到了對孩子的尊重和肯定是多么的重要。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7

  “我們是兩代人,中間隔個三十年。我們也是兩國人,中間隔個東西文化。我們原來也可能在他十八歲那年,就像水上浮萍一樣各自蕩開,從此天涯淡泊,但是我們做了不同的嘗試——我努力了,他也回報以同等的努力。我認識了人生里第一個十八歲的人,他也第一次認識了自己的母親�!薄队H愛的安德烈》的主人公之一龍應臺,作為一個母親,她這樣說。

  看了這本書,我不由自主地跟隨他們書信的印跡,開始了一段心靈之旅。

  這本書感動了無數(shù)被“親子”之間隔閡與沖突深深困擾著的讀者,為兩代人溝通交流帶來了全新的思維和方法。

  是啊,在我們的周圍,有多少人像他們母子一樣無法聚在一起。有的母親為了生存離家棄子,外出打工賺錢,孩子成了留守兒童;有的母親因為意外事故或是疾病纏身,離開了孩子,親人再也無法相守;有的孩子尚未成人便外出打拼,早早地脫離了母親的陪伴。所以,現(xiàn)在的孩子與母親之間的相處時間越來越少,距離也越來越遠。漸漸地,母親已不再是最懂孩子的那個人,她已經(jīng)漸漸遠離了孩子的心。

  母親龍應臺與兒子安德烈共同找到一個透著天光的窗口,透過36封電子家書,兩代人開始了“打開天窗說亮話”。他們通過書信訴說著自己的生活、學習與工作,有玩笑話,有關(guān)心與在乎,但更多的是相互坦誠的交流。

  我想,對于許多人來說,書信也許是最好的交流方式。在36封家書里,讓我最有感觸的是第四封信——《年輕卻不清狂》。這封信是安德烈寫給龍應臺的,里面講述了他十八歲的生活。他的十八歲也正是我們所向往的自由、無憂無慮的生活,那是一種沒有大人管教的有些放縱的時光。對此,龍應臺在回信中給予了理解:“玩,可以說是天地之間學問的根本”,“玩,也同樣是在達成一個集體的意志”。但她也同樣給予了提醒:“走進人生的叢林之后,自由卻往往要看你被迫花多少時間在閃避道路上的荊棘�!薄畛恋哪笎蹪B透在每個字眼之中。

  愛,這個字眼對我們來說,無非就是家人、朋友給予的溫暖與體貼,它更多的來自于家人。在看完《親愛的安德烈》之后,我才明白,當兩個無法經(jīng)常待在一起的母子,對愛的理解也是完全不同。

  而且,即使是長久相處在一塊的母子,其中的代溝也赫然存在。就如現(xiàn)在的我和媽媽,我們每天都會見面,這樣的無間無疑是件讓人羨慕的、特別幸福的事情。有時我也會惹媽媽生氣,平時別看我大大咧咧的,但每當事情過后,當時覺得理直氣壯的我,內(nèi)心其實還是很后悔,都希望下次自己有更好的表現(xiàn),讓媽媽覺得欣慰。

  是啊,隨著時間的流逝,成長中的我們漸漸明白,父母為我們付出了太多太多,可我們卻總是忽視他們的辛苦,把這些無私的奉獻看成理所當然。捫心自問,我們?yōu)楦改缸隽耸裁�?時間的變遷,帶走了父母還來不及揮霍的年輕,留下的卻是無盡的滄桑。感恩,理解,支持,幫助……趁我們現(xiàn)在還與母親在一起,好好溝通,別讓母子關(guān)系再次生疏。

  在人生這個過程中,盡管我們要遭遇未知的艱難險阻,盡管不可能一帆風順,但我們要珍視親情,善于溝通,把父母豐富的人生經(jīng)歷分享,讓我們更深刻地理解生命中的真、善、美! 愛,只是十個筆畫、兩個拼音拼成的一個字,只是四個字母組成的一個單詞。但正是這個簡簡單單的字,卻蘊涵著很深的含義。不能輕易看待任何一個平凡的事物,或許就是因為平凡,才讓我們的生活變得不再平凡。

  愛,是一場心靈之旅。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寒假,讀了龍應臺與兒子安德烈合作寫的《親愛的安德烈》一書,受益匪淺。整本書我讀出了兩個詞,尊重和自由。 龍應臺對兒子的尊重和兒子與母親交談的自由,頗讓我們感動與羨慕。我們常說,對待孩子要像對待自己的'朋友一樣,可是能做到的家長又有多少?龍應臺女士在這36封家書中給我們做出了榜樣。記得書中這樣敘述到,龍應臺非常討厭自己的兒子吸煙,每當他吸煙的時候,都想狠狠地訓斥安德烈,但終于還是忍住了,理智告訴他,安德烈已是成年人,他有選擇的權(quán)利。而我們做家長的和龍女士所區(qū)別的,就是我們面對這樣的行為,常常忍不住訓斥孩子,甚至對他們大打出手。因為我們恐懼,恐懼孩子走彎路,恐懼孩子走向我們所不希望的道路。這也是我們中國人甚至亞洲的傳統(tǒng)教育方法�!丢毩⑿浴芬晃闹袑懙溃� 一天,一些中國大陸記者來采訪龍應臺,她的二兒子菲利普恰好在跟前。朋友剛離開,菲利普便說道:“媽,你有沒有注意到一個女的華人朋友的特征?”

  他說,“就是當他們要問我什么問題的時候,他們的眼睛是看著你的,而且就站在我面前,卻用第三人稱‘他’來稱呼我。” 從這可以看出,在我們中國,甚至亞洲傳統(tǒng)思想中,孩子無論多大,在父母跟前都是孩子。這也是我們做父母的常常不尊重孩子的原因之一,因為這種思想是根深蒂固的。

  其次,龍應臺女士對于孩子的尊重還表現(xiàn)在,能夠以一顆平常心對待孩子的“平庸”。作為中國的家長,我們常常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無形當中,便給孩子施加了壓力。在我們周圍,有很多孩子和安德烈一樣,害怕自己的平庸,害怕自己所獲得的成就達不到父母的期望值。這里,很喜歡龍應臺女士給安德烈的這樣一段話與家長們共勉:

  “對我最重要的,安德烈,不是你有否成就,而是你是否快樂,而在現(xiàn)代的生活架構(gòu)里,什么樣的工作比較可能給你快樂?第一,它給你意義,第二它給你時間�!�

  這兩句話使我醍醐灌頂,因為我也是一名家長,我也渴望自己的孩子以后能夠不平庸,但是對于不平庸的意義,我理解的很狹隘,能上一流的大學,能有一份非常體面的工作。并沒有考慮到孩子真正喜歡的是什么?其實,正如龍應臺女士對安德烈說的“平庸是跟別人比,心靈的安適是跟自己比,我們最終極的負責對象,安德烈,千山萬水,走到最后還是‘自己’二字。” 其次,這本書給我的另一個沖擊就是安德烈在母親面前是自由的。從書中可以看出來,安德烈,想談什么就談什么,毫無顧忌,就像對待自己的同伴。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平等對話。即使說得有些過分,有些無禮,對方也不會因此而大發(fā)雷霆。記得,第14封信,《秘密的、私己的美學》中,安德烈在和媽媽討論音樂,說了這樣一段話:

  “拿著曲子和同樣有興趣的朋友分享,大伙一起聽,然后會有無窮無盡的討論,討論歌詞里最深刻的隱喻,和最奇怪的思想觀念,那真是不可言傳的獨特經(jīng)驗——我不能給你解釋,因為那種經(jīng)驗是只為那一個時刻和氣氛而存在的,就如同那些歌曲本身,不可言傳而獨特�!�

  又在結(jié)尾時這樣寫道:“我不知道你要怎么回復我這封信,因為你不是樂迷,但是,MM,你‘迷’什么呢?你的寫作,或者文學,所帶給你的,是不是和音樂所帶給我的一樣,一種獨特的、除了你自己之外沒有人能窺探的一種秘密的、私己的美學經(jīng)驗?”

  這哪是和媽媽對話呀,這就是和同齡人自己最要好的朋友在探討自己的隱私。

  真好,通過這樣的對話形式母親認識了人生里第一個十八歲的兒子,兒子也第一次認識了自己的母親。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3

  龍先生的《孩子你慢慢來》中的安安才幾歲,一個剛開始做母親的媽媽充滿欣喜和好奇的看著兒子的成長,歲月悠悠,可愛的安安已長成親愛的安德烈,在《親愛的安德烈》中,母子的書信交流,龍應臺對正處于叛逆的青春期孩子的教育給我深刻的啟示。

  讀了龍應臺的《親愛的安德烈》,我有一種找到了知音的感覺,更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書中那些關(guān)于父母與子女的關(guān)系的描寫,那些在我獨到的見解令我耳目一新,書中那個既有成人的老道,又不乏孩子的偏激,既睿智幽默,又不失天真爛漫的安德烈更是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在此書中作者討論的話題包羅萬象,例如對感情世界的迷惑、自我價值的追結(jié)、對全球化的看法及討論,也有讀者的回應引申出人省思的議論。不僅動人,而且滌蕩人的胸懷啊!

  現(xiàn)實生活中,孩子的教育問題令多少人有一種難以名狀的壓抑?身為教師的我也不知道如何去觸動孩子的心靈,《親愛的安德烈》中母子之間的睿智對話,觸及了我的神經(jīng)。

  從這本書中,我看到了對孩子的尊重和肯定是多么的重要:菲力浦在第34封信《獨立宣言》中總結(jié)歸納出一個非常精辟的結(jié)論:歐洲人看人是看年齡的,只要滿十四歲了,連老師也要用“您”來稱呼學生。但是,中國的家長和老師卻往往忽略孩子的年齡,而是刻意的去強調(diào)輩分、尊卑,不管孩子是不是已經(jīng)長大了,只要站在爸爸、媽媽或是老師身邊,他的身份就永遠只能是“孩子”,永遠不能得到尊重,永遠只能選擇服從。難道在中國人眼里,孩子只能算一個成人們隨身攜帶的物件?中國人之所以不肯尊稱一個14歲以上的少年為“您”,僅僅是為了保全那點少的可憐的面子嗎?順著菲力浦的遭遇探究下去,我又發(fā)現(xiàn)了一點,那就是中國的父母在夸贊孩子時總是對他的父母說:“你的兒子真厲害!”,“你的女兒真棒!”……諸如此類,真是可笑,這到底在夸誰呢?由此看來,在東西方在對待孩子的觀念真的有著巨大的差異。

  其中最令我感動的篇章是《給河馬刷牙》,內(nèi)容是作者安德烈對他的母親說:“我覺得我將來的事業(yè)一定比不上你和爸爸……,要接受一個事實,那就是,你有一個極其平庸的兒子�!倍垜_回答:“對我而言,最重要的不是你是否有成就,而是你是否快樂。我要你用功讀書,不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能擁有有選擇的權(quán)利……”“平庸”是跟別人比,“心靈的安適”是跟自己比。

  我們最終極的負責對象,千山萬水走到最后,還是“自己”二字。讀完這一段,龍應臺對要求兒子讀書的精辟詮釋,帶出另一種想法,“用功讀書”其實是讓自己有更好、更多的選擇權(quán)。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而不是為了謀生,這才會在心中產(chǎn)生成就感,而成就感會給我們快樂。為了傳遞這一信息,我也特意讓女兒也讀一讀這本書,特別是對于龍應臺關(guān)于“讀書”的精辟見解,我們母子之間還進行了一次討論:想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就必須具備一定的競爭能力,就必須努力學好本領(lǐng)。為了將來的快樂,今天必須用功讀書�?磥怼坝霉ψx書”并不是我們中國孩子的“專利”,我們崇羨的西方人要用功讀書。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8

  這天讀了《親愛的安德烈》。

  這些書信最初的愿望是龍應臺想借此走入十八歲的兒子的內(nèi)心世界;正因她發(fā)現(xiàn),她和兒子,幾乎已經(jīng)無話可說。那個曾讓她擁抱,讓她親吻,讓她牽手,讓她牽腸掛肚、頭發(fā)有點汗味的小男孩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那個冷冷的看著她,愛她卻不喜愛她的安德烈。她無法忍受和兒子成為了這樣有愛、但卻彼此不認識不了解不喜愛的人。

  我們都知道,這樣的事情發(fā)生在兩代人之間,還是異國的兩代人之間,而且是好長時刻沒有生活在一齊的異國的兩代人之間,其實是很自然的。

  我的安安哪里去了?可愛的安安哪里去了?小鳥長大了,總會要單飛的;翅膀硬了,自然也就不那么溫順。這個問題就好像在問,小雞仔長大了,它金燦燦、毛茸茸的樣貌哪里去了?我鬢發(fā)蒼蒼了,二十歲的青春容顏哪里去了?

  答曰,隨時刻去了。

  父母終歸就是父母。是那個生育他,教育他,扶持他,影響他的人;是那個怕他饑,憂他寒,為他千里擔憂的人;是那個愿意為他付出太多太多,以他的快樂為自己最大的快樂。

  孩子終歸是孩子。是那個感恩父母的無私奉獻和良苦用心的人,是那個愿意用自己的寸草心來報答父母的三春暉的人。他真切的愿望是,等有一天我長大了,要讓父母正因我而更加幸福。

  但父母沒法強求自己必須會成為孩子的朋友和知己。就像我們沒法強求何一個人成為自己的知己一樣。正因年齡,父母不會熱衷于同樣的事情,正因經(jīng)歷,你走過的路他還沒有起步。因此孩子自有他們興趣相投的玩伴,志同道合的朋友,心有靈犀的知己。而對于父母,卻是從全心依靠到慢慢分離,交集越來越少,觀念愈發(fā)迥異。小鳥長大了會單飛,它要去的地方父母不曾涉獵,孩子長大要獨立,他的想法在父母看來難免會不可思議。父母只是那個巢,而不可能是它飛行的旅伴。每個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最終要成就的是——“我之為我”。

  因此不好試圖清晰孩子的'每一個念頭,不好追問他還有多少自己不知道的秘密,否則就會陷入一種愛得深太想問,但知道問了會換來抗拒和逃離的傷感境地。

  有時候父母總是認為,自己經(jīng)歷了鳳凰涅盤得來的真經(jīng),必須得讓孩子如視珍寶的珍藏玩味,否則他就要費時刻走彎路受折磨,還可能荒廢一生甚至遭受到致命的打擊,這怎能不讓父母揪心憂慮?

  不知道一個先知先覺的人總在身邊指點會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哪怕你自己也明白所說的一切道理其實都是廢話,生活需要每一個人獨立地慢慢經(jīng)歷,反復周折,才能體驗。哪怕你的愿望只是告訴他最后不好倒下去,要站起來,那都是奢侈的。有沒有你總是諸葛亮的感覺?他有沒有先讀感情小說再談戀愛的感覺?他會不會覺得自己始終被動且后知后覺?

  有時候父母也會把愛和占有混為一談。安德烈是變了,但媽媽沒有說于他自己而言,他是變得更浮躁更煩惱了更墮落了?還是更踏實了更成熟更快樂了?媽媽關(guān)心的只是她不能再享有擁抱親吻那個可愛的小男孩的感受了!愛就期望占有,占有就是一種限制,愛期望回報,回報就是一種索取。愛,有時候也會變成侵犯,既然是侵犯了,就不可能真正視對方獨立平等不可強求不可冒犯。是不是老覺得我是對他好,就能夠理直氣壯?是不是還覺得,我是愛他的,就能夠肆無忌憚?而對于被愛的人,其實常常不愿把愛自己的人定義為侵略者或者入侵者,于是便寧肯整天整天和朋友泡在一齊,不得不應對父母的時候,就帶上耳機。還記得《黑天鵝》里那份母愛嗎?

  龍應臺的《目送》,寫的還是太傷感了。說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就是眼看著這個自己深愛的孩子越走越遠,而且他的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有時候父母總是不計代價的付出,孩子走遠了,又覺得無限荒涼和凄然。其實每個人都知道,在我們的心里,沒有人能代替父母的位置,他們對我們的付出,對我們的愛,我們其實全都牢牢的記在了心里。我們也愿意用最大的愛去回報,只是,請允許我用自己的方式。我愿意把我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拿來讓我的媽媽過上相對充裕的生活,去享受自己想要的精神或物質(zhì),這樣我會得到一種莫大的快樂和滿足;但我不愿意聽她嘮叨一分鐘,我覺得這不是不愛,只是正因我們不是能在語言交流上取得愉悅的人。如果說她在說,我在聽,我不違心的告訴你,那僅僅是出于禮貌和孝敬。

  當然,我覺得龍應臺和安德烈,也有些其他的原因。

  比如說,龍應臺從政。我是有點很難明白一個母親和兒子的書信談論的都是國家大事,世界,國家,民族,公平,自由,正義,很像是政治家們在探討議論人類的發(fā)展,時局的走向;這跟我看《傅雷家書》的感覺不太一樣。我想對龍應臺來說這可能是職業(yè)習慣思維定勢,但對安德烈來說,他只是個人主義的自由慣了的年輕人,有幾分熱情,幾分牽強,就很難說清了。

  比如說,也有安德烈的原因。父母都是有成就的名人,而且長時刻不在身邊,從小過著優(yōu)裕的生活,十幾歲周游了半個世界。我們能夠想象這樣的孩子是獨立、自由、無憂而任性的人。他會放縱自己沉迷于自己的喜好,比如說朋友、音樂、足球、啤酒,而不愿意拿一點點時刻來敷衍任何人。

  我不知道透過這樣的方式,他們是否到達了最終的目的,消除了心靈上的隔離;還是只是一個母親一次有些癡心有些偏執(zhí)的發(fā)奮,其實在我的心里,我覺得可能沒有。

  要隨時刻去的東西,即使你追憶的再辛苦,它也是不會回來的。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9

  初中接觸的第一本課外書,就是龍應臺與安德烈合著的《親愛的安德烈》。

  與其說是課外書,我認為應該是隔代母子的心靈成長對話,35封家書呈現(xiàn)了母子兩代人心靈的碰撞以及中西不同文化對個體思想意識的影響。進過三年漫漫長路的書信對話,龍應臺“認識了人生里第一個十八歲的人”,安德烈“也第一次認識了自己的母親”。里面的內(nèi)容包括了書信中進行著弭平兩代人之間代溝的努力;探討了母子對新與舊、左派與右派、流行文化與人文關(guān)懷的看法,體現(xiàn)了母子不同的世代價值觀。里面的某些內(nèi)容篇章讓我覺得比較深奧,卻又讓我去每個字地反復琢磨,體會其中。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龍應臺寫給安德烈的《哪里是香格里拉》。

  這篇文章講了龍應臺與菲利普來到香格里拉,卻看見了與自己想象中不一樣的香格里拉,反映了現(xiàn)在的自然環(huán)境被人類商業(yè)化的現(xiàn)象。文中,龍應臺用許多語言描繪著美麗的天堂香格里拉,對香格里拉充滿了期待,比如在跟菲利普介紹時是這樣說的:“中國西南,是滿身長毛耗牛吃草的地方,是野花像地毯一樣厚,鋪滿整個草原的地方,是冰河睡了醒不了的地方。”把香格里拉描繪得如夢似幻,讓我也不禁向往。當龍應臺迫不及待想去看草原時,她是這樣說的“到了中甸,我迫不及待想去看草原,‘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地見牛羊‘那無邊無際的'草原�!爱旪垜_帶著憧憬去看草原時,卻看到了“難看的房子”——收費處。她那天一樣大的草原,竟然就圈在那柵欄內(nèi)!她就像一個用最高速度往前沖刺的運動員撞上一度突然豎起的墻“天一樣大的草原,地一樣老的湖泊,日月星辰一樣長長久久的野花,青草怒長無邊無際的山谷,也被圍起來,收門票,——

  哎,可真超過了我能忍受的限度!“龍應臺對商業(yè)化的譴責全都在這里,卻又十分形象,讓我也不禁感嘆:這世上還有最原始的地方嗎?龍應臺又見到了:”墨色的松林圍著一泓透明的水,水草在微風里悠悠蕩漾,像是一一年來連一只小鹿都沒碰過,洪荒初始似的映著樹影和山色�!叭绱嗣利惖暮路鹱屛抑蒙砥渲校粌H是這些,這一片香格里拉的土地,聽說都被納入聯(lián)合國的文化一場保護區(qū)了。龍應臺想拍照,被喝止:先交錢!讓我們都很是無奈,能怪他嗎?

  最后,“幾個僧人坐在香油錢箱旁邊,數(shù)鈔票,鈔票看起來油膩膩的�!庇湍伳仯虡I(yè)化使得僧人都唾延三尺。為什么在第三世界,“開發(fā)“等于”破壞“?由國家的力量進行開發(fā),就等于用國家的力量進行破壞,那種破壞,是巨大的。

  它使我們經(jīng)濟發(fā)展,同時也使我們的環(huán)境受到破壞。

  這就是商業(yè)化,一種讓我們又愛又恨的商業(yè)化。

  且哪里才是一個真正的地方呢?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10

  再次打開龍應臺女士的人生三書之二——《親愛的安德烈》,突然多了些許滋味,這不同于以往的感受。我不知道這是我年齡增大的原因呢?還是家有小升初孩子的關(guān)系?

  這些天疲于奔波在孩子小升初的途中,想盡設法地想為她爭取盡可能適合她的又相對師資比較好的學校�?墒钦労稳菀�,一次次的失敗與糾結(jié)之中,突然讀到龍女士給安德烈的信中“給河馬刷牙”的章節(jié),有種釋然的感覺。

  文中,安德烈告訴媽媽,他說:“媽,你要清楚接受一個事實,就是,你有一個極其平庸的兒子。”安德烈認為自己平庸,是較之于自己的父母。他覺得自己很難有父母的成就,又擔心平庸的自己讓父母失望。他的內(nèi)心應該是無奈的,甚至是有些沮喪的�?梢哉f,沒有一對父母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平庸的,包括我,也是!至少,我覺得我的孩子在某一方面,是優(yōu)秀于別的孩子的。但是,升學是個嚴峻的現(xiàn)實,孩子某一方面的特長并不是衡量優(yōu)秀的唯一標準,升學需要權(quán)衡綜合,在現(xiàn)實面前,我們不得不妥協(xié),不得不接受事實。所以,我們要積極地去調(diào)整自己的心態(tài),讓孩子在既定的環(huán)境中接受平庸,但又不甘于平庸,人最怕的是給自己框框子,我們要勇于去突破。

  “青年成長是件不容易的事,大家都知道;但是,要抱著你、奶著你、護著你長大的母親學會‘放手’,把你當某個程度的‘別人’,可也不容易啊�!边@是龍應臺女士的原話,我讀著卻覺得是那樣的酸爽,這也確實是身為人母的我的內(nèi)心寫照。孩子在慢慢地長大,在慢慢地轉(zhuǎn)身,在慢慢地離我們遠去,學會放手,幽雅地轉(zhuǎn)身。他們有他們的世界,兩代人之間,隔著近三十年的距離,這差距或許不亞于隔著牛郎織女的銀河吧!

  龍應臺還寫道“我也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quán)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的確,孩子的成就與否,并不是作為父母追求的最終目標。身為父母,我們希望我們的孩子是快樂的,是幸福感滿滿的。在若干年以后,她有能力從事自己喜歡的職業(yè),能游刃有余地解決碰到的問題,我想,這就是我們最大的幸福了。

  真如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一樣,世界上也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孩子。我們在敢于接受孩子平庸的同時,也不忘繼續(xù)發(fā)展她的優(yōu)勢,揚長而避短,讓她不斷地去歷練。成長的道路從來就不是一帆風順,只要肯努力,總會有進步。

  孩子的路還很長,我只愿是那個幸福的守望者,靜等花開。孩子,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11

  當我看完《親愛的安德烈》時,我總有一種想再讀一遍的感覺。《親愛的安德烈》是一位中年母親和她已成年的兒子在三年多的時間里寫的36封信。讀了里面的信,總是讓我感慨萬千。

  “我要認識這個十八歲的人”,這是龍應臺與兒子安德烈寫信的初衷。起初安德烈根本不想和他母親說話,只是為了錢才寫信,因此他們有不同的寫信心態(tài)。即使安德烈并不是真的想寫一封信,但龍應臺想深入兒子的內(nèi)心,想自身和安德烈的關(guān)系得到緩和,想認真研究兒子。然而,母親細膩的話語,也讓安德烈產(chǎn)生了翻天覆地的轉(zhuǎn)變。到最后,安德烈寫信只為了和母親交流。當然,他們對彼此的認識越來越深。

  龍應臺的一些地方,讓我感覺很深刻,面對兒子的不耐煩和不想說,她沒有使用逼的辦法。盡管她自身寫的幾行字只換來了兒子的只言片語,但她還是用每句話引導著兒子,希望安德烈能多說幾句。她只是想認識她的兒子,多么偉大的母愛。

  所有的父母都是一樣的,他們?yōu)槲覀兏冻隽撕芏�。即使他們�(nèi)找沽骱�,時刻操心,但對于孩子們,他們有過什么可抱怨嗎?我們都知道如何尊敬父母,安慰他們。然而,在平常的生活中,誰總能想到這些,并經(jīng)常做到。

  父母對我們的照顧,我們會把它當成嘮叨,充耳不聞。有時還會和父母頂嘴。我們長大了,只和朋友們一起玩,只享受自身的美好時光,卻總是忘記撫養(yǎng)我們、為我們著想的父母,他們在一天天變老。我們能給予父母的最好回報就是和花更多的`時間和他們在一起,和他們聊聊天、說說笑。

  想到這,我不禁感到羞愧,我有時使我的父母難過,使他們傷心。從現(xiàn)在開始,我會控制自身的情緒,多體諒父母的,多幫他們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盡量不讓父母操心。

  《親愛的安德烈》讓我看到母愛的呈現(xiàn),有父母的地方就是家,是無論你身在何處都永遠陪伴著你的地方。

  父母,多好。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12

  段塵封約近20年的往事,一曲飽含深情的愛歌,一封令人深思的家書,這位母親終究還是走進了兒子的世界。20多年成長的蛻變感動了、碰觸了、滋潤了歷經(jīng)世事滄桑的母親最柔潤的心,無法言說的情感綴入紙筏,留在筆尖,牽伴了這最熟悉的陌生人。

  最忘不了的還是母子之間那場慷慨激昂的文化之爭。

  安德烈說,MOM,臺灣與香港在我認為是缺少文化底蘊的地方,匆匆奔走工作替代了生活閑暇享受快樂之美好;狼吞虎咽替代了品味美食文化之樂趣;生活物質(zhì)化替代了理想化精神化的歡怡……我享受德國帶給我的激情澎湃,熱愛各國友人一起啤酒、咖啡、音樂等一切對生活的“貪圖”模式,閑適的下午茶,愛好的互相增進,我享受這片靜沃的土地帶給我的文藝氣息,讓我能夠停下腳步慢慢品嘗生活的味道。

  龍應臺說,親愛的安德烈,媽媽很高興聽到你與我交流內(nèi)心對生活的想法,我們能夠站在同一高度談論社會性話題,這思想的進步令人欣慰。如你說所,德國確實很浪漫很會生活,可這并不意味著臺灣缺失文化,所謂的文化是流傳千古代代相傳所積淀的一種思想認知模式,不同的地域都有其無可替代的文明,不見得快節(jié)奏的生活,臺灣香港人就很厭惡,相反他們沉醉于這般充實忙碌的'生活。香港購物天堂也不是浪得虛名,這背后凝聚了多少人心血和汗水,我們沒有理由自然也沒有立場去評判哪一個更好�?觳臀幕�,高頻率生活,抑或浪漫文藝都有其獨一無二的專屬味道。

  是啊,生活本就是多元化的,每個人心中都有著對文明文化不同的見解與認知,我們能夠做的也不過是傾聽內(nèi)心的聲音,追隨自己的所謂文明去沉淀、去厚積薄發(fā)罷了。

  龍應臺說,所謂的母子,不過是父母看著孩子的背影漸行漸遠,轉(zhuǎn)過身,肚子流下一行清淚�!赌阏娴牧私饽愕暮⒆訂�?》告訴我們,父母給予了生命,就應任其飛翔,在他迷途時,指點迷津,父母不能強制孩子留在身邊,用所謂的愛結(jié)束了愛。有時,不是孩子離不了父母,不過是父母離不了孩子,沒有方向沒有動力。倘若,我們中國的父母愿意俯下身和孩子站在同一高度,作為朋友來探究這個世界,又怎么會有那么多的紛爭。

  聽得最多的是“根據(jù)我的經(jīng)驗”、“過來人”,也許你是對的,可并不一定是孩子想要的,經(jīng)驗如時裝一樣,也會過時的。我們不妨學習一下龍應臺和安德烈,用一封封家書避免了矛盾,增進了感情,體現(xiàn)思想的高度與深度。

  也許你有一封信,或是于你的,或是給你的,幫助你傾訴世界,尋回塵封已久的感情,把內(nèi)心最真實的想法記錄下來,給愛你和你愛的人一個平臺,去暢聊社會,暢聊人生。

  也許你有一封信,或是精彩紛呈的,或是干枯無味的,明白生活的真正含義,懂得珍惜我們擁有的。心若向陽,思想便不會黑暗,以火熱的心向未來奔去,把背影留給世界。

  也許你有一封信,或是對話時空,或是論道天地,把思想的高度達至巔峰,把生命的感悟貫徹心田,坦誠相對,心心交流,夢、愛、理解豈會遠哉?

  作為兒女的我們,動手抒寫一封家信,道一聲感謝又何妨?作為父母的你們,俯身聆聽,道一聲理解又何難?言而總之,讓我們走進彼此的世界,喚醒塵封的溫情。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13

  這本書是我在一個朋友的打印店書架看到的,本來等待打印投標文件,無意間發(fā)現(xiàn)了本書,一看是龍應臺和兒子安德烈的36封書信及部分讀者的反饋,我立刻來了興趣,征求老板意見后帶回,用一周的時間閱讀完了本書,感覺有很多自己的影子。

  本書的書信來往時間20xx年至20xx年,當時的安德烈是18歲到21歲,也就是成年后和母親龍應臺的心靈交流。內(nèi)容看似簡單,但里面有很多需要我深思的問題。我看到前幾篇的時候就有一個沖動,我的兒子現(xiàn)在14歲為什么要等到18歲呢?我現(xiàn)在就可以和他進行書信交流,省得有正面的沖突,我當晚在自己的公眾號就發(fā)表了近期的目標。隨后給兒子寫了第一封信,其實在這之前我也寫了很多關(guān)于兒子的文章,我也不認為兒子這個年齡是多么的叛逆,唯獨讓我苦惱和不知所措的是兒子每周回來寫作業(yè)的拖沓,為了這個問題我和愛人也溝通了多次,也和兒子溝通了多次,每次兒子都承諾,但每周都和之前一樣到出家門的那一刻才完成。

  老公對兒子也很無奈,我也不知道如該何處理這個難題,我想利用書信的形式和他溝通,是不是他更容易接受呢?我?guī)е蓡栠€是動筆寫了第一封信。內(nèi)容也是我困惑的問題及我對他的`期望,期待兒子每周能有兩個小時和他獨處的機會。

  其是在兒子10歲—14歲我每年也專門給兒子寫一篇我認為的人生哲理及祝福。上個月公司讓每個部門上報1篇以上家書,有幸看到領(lǐng)導寫給自己兒子的信,讓我很是佩服,不論從文字還是語氣都覺得自己寫的太婁了,拿不上桌。

  從20xx年12月18日寫第一篇文章到現(xiàn)在我的文章超過300篇,已經(jīng)足夠出兩本書了,我現(xiàn)在的目標也越來越清晰,10年后或者5年真的會出自己的書,不論有沒有人讀者,我都要堅持,畢竟是屬于我自己閱歷。我所寫的東西是為了讓自己釋放壓力,一種情緒的疏通。已經(jīng)把寫作變成了一種習慣,并且每次書寫完心情都特別的舒暢,內(nèi)心得到的釋放,我喜歡寫作帶給我的這個愉悅。

  親愛的安德烈一書中有很多我現(xiàn)在對兒子同樣的做法,也有龍應臺說到自己14歲因為從農(nóng)村到城市上學第一次體育課扔鉛球遭到老師嫌棄,同學的嘲笑。我也同樣在14歲的時候從農(nóng)村來到城市,上課第一天課堂上老師問問題的時候我用很土的老家話回答惹得全班同學哄堂大笑,從此我在課堂上再也不回答問題。我曾對自己的出身,在農(nóng)村長大,不會說普通話等自卑,確切來說對自己本人自卑。這么多年來一直都在壓抑這種自卑,直到20xx經(jīng)過一年的學習和分享,我才從自卑中慢慢走出來,看見自己的過去,現(xiàn)在,將來。是農(nóng)村的經(jīng)歷才成就了現(xiàn)在的不認輸,懂得堅持,知道終身學習才是最直接和有效得改變自己得方式。

  通過本書讓我領(lǐng)悟到另一個道理,孩子只是我身體的一個小分子,出生前我需要萬般得呵護。出生后就要慢慢學會放手,從吃奶到現(xiàn)在的獨自面對,他都能處理的很好,我沒必要用我的生活的方式來要求他,他的人生他做主,他的世界他創(chuàng)造。當我做好自己就行了,如果需要關(guān)注他,我可以和他商量,用他喜歡的方式和他相處,可以成為最好的朋友,只要在他需要的時候給他一個肩膀依靠,其實父母就是孩子航行歸來的彼岸。

  我不知道我和兒子的通信能堅持多久,但只要我想和他溝通,我只管寫就好,回不回信看孩子自己,畢竟手長在他的身上,我不能綁架他做他不愿意做的事情。

  對兒子我決定放下,認可,接納,用愛擁抱他。

  對自己我也決定認可,接納,用知識來滋養(yǎng)自己。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14

  用了很長時間細品龍應臺與兒子安德烈的合著《親愛的安德烈》。兩年前,兒子購得此書,推薦與我。由于頸椎原因,一直沒能讀盡。近幾日,端起此書。這本書用母子間互通的三十六封家書來抒發(fā)母子情,同時又將兩代人的相左勾畫的淋漓盡致。其實對于我來說,看到這本書著實晚了些。所以我把此書的觀感記錄下來,告知有需要者。

  媽媽與兒子的隔空交流,不僅在文字上、感情上、思維上,更是兩代人的融合,是青春期遇上更年期,一個十八歲的孩子疾呼:“媽媽,我能感到苦悶,表示我還活著,但為什么我總覺得找不到自己,原來這就叫迷失?”“我想要嚎啕大哭,但我沒有眼淚,我想要逃走,但我沒有腳,我想要狂吼,但我沒有聲音。

  兒子,我好像死在你陰冷的影子里�!鼻啻旱牟▌�,使他迷茫。我們每個人何嘗沒有過這樣的情形呢?而書中的母親更是對兒子的所作所為不理解。她認為本該刻苦學習的時段,卻突然間出現(xiàn)那么多的變故,成為“一個我不認識的人,他在想什么,怎么看事情,在乎什么不在乎什么,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他為什么這樣做,那樣做,什么使他尷尬什么使他狂熱,我的價值觀和他得價值觀距離有多遠……我一無所知�!弊鳛槟赣H的我們又何嘗不是如此經(jīng)歷呢?

  其實,母親對子女的愛不等于喜歡,更不等于認識。正常的溝通不能因為愛而省略。多少個父母和孩子的溝通出現(xiàn)過嚴重的問題。曾幾時,我面對高中的兒子也是一籌莫展。慈母的愛凍結(jié)在終年累月的嘮叨和沉默里,好像藏著一個疼痛的傷口,沒有紗布可綁。面對高中緊張的`學習,兒子卻依戀上網(wǎng)絡,幾近節(jié)省伙食開銷,用午休和晚休的時間,鉆進網(wǎng)吧。

  這還得感謝“大智若愚”的友情提醒,使我第一次偷看了兒子的qq日志。他思想的起伏之嚴重令我窒息,我不知所以。之后便是沉默,便是小心翼翼。這也真成了可望溝通卻沒了語言。平日的嘮叨戛然而止。若當時看到這本書,也便像黑夜海上的旗語,被我這只小船看見,豁然開朗,遇見了方向�?墒菦]有,我在黑夜的航船上摸索,不是很順利的溝通,只能用最笨的辦法搬家陪讀,切斷一切入網(wǎng)吧的時間,在我的降服中告一段落。兒子很優(yōu)秀,也很現(xiàn)實,曾幾何時,他也留給我一封信,現(xiàn)在?狗旁諂椒康某樘肜鎩?春筧夢藝鵓。信讓龍應臺母子三年海上旗語,如星辰凝望,如月色滿懷,更如冰水融?……

  龍應臺曾用“清狂”二字形容兒子青春期變化,而我要用“傲滿”來形容現(xiàn)在的孩子們,“清狂”絕非“輕狂”�!拜p狂”含舉止輕佻之意;“清狂”則謂:放蕩不羈。杜普《壯游》詩:“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蘇東坡時:“老夫卿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我相信他所寫的就是清狂。而“傲滿”不只是“驕傲”,更不是“充溢”,而是自大、自戀、自清、自狂。

  對于母親,對于孩子,都應該認真仔細的閱讀這本書。讀后會令你清新明了,母子相處之道能少走不少的彎路。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15

  最早知道龍應臺,是讀到她的那篇《中國人,你為什么不生氣》。后來有一年的婦女節(jié),百家講壇做了一期節(jié)目叫《女人說話》,包括葉廣芩、張抗抗、李銀河在內(nèi)的許多知名女性都做了講座,龍應臺講的是自己在擔任文化部部長的經(jīng)歷。四年前,我買到《孩子,你慢慢來》一書,幾年間不知讀過多少遍,而且還向身邊的很多媽媽做了推薦。后來又從一期《讀者》上了解到龍應臺出版了新書《親愛的安德烈》,在網(wǎng)上尋尋覓覓了好久,終于買到了。

  把《孩子,你慢慢來》和《親愛的安德烈》放在一起看,感覺很有意思。前面書中的安安,是個長著一頭鬈發(fā)的小男孩,睜著一雙好奇的大眼睛,等著媽媽把這個世界一一介紹給他;而后面書中的安德烈已是一個十八歲的大小伙子,有自己的思想和生活。母子之間隔著三十幾年的歲月,隔著中西方文化,龍應臺覺得:兒子愛她,但并不喜歡她。為了重新認識長大了的兒子,也讓兒子了解自己,龍應臺邀請安德烈以通信的方式和她共寫一個專欄,以書信的方式進入對方的生活、世界和心靈。

  《親愛的安德烈》一書里面收入的即是龍應臺和安德烈的三十多封書信,說實話,里面涉及到政治的內(nèi)容,我讀不太懂,但我感動的`是一個母親對于已經(jīng)成年的孩子漸行漸遠的那份不安,那種迫切想要溝通與了解的心情。對于母親,兒子有著太多的不認同,大到世界觀、價值觀、生活態(tài)度,小到穿著打扮;母親又何嘗不是如此?

  怎樣消除這樣一種隔閡?龍應臺的選擇是一方面堅守自己的陣地,一方面主動出擊,通過書信與安德烈討論問題、交流認識,尋求有效的溝通。這對于我們做父母的是一種很好的示范,我們不能要求孩子去了解、認同我們的過去,小時候被自己的父母叫到跟前,聽他們憶苦思甜,被他們諄諄教導時,我們不也是那樣的抵觸嗎?今天輪到我們做父母,同樣沒有特權(quán)讓孩子聽自己說,讓孩子按自己的模式去生活和思考。

  《于丹〈論語〉心得》里面有這樣一段論述:“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盡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你就越成功�!�

  說起來輕松,做起來何其艱難!“安德烈,青年成長是件不容易的事,大家都知道;但是,要抱著你、奶著你、護著你長大的母親學會放手,把你當某個程度的別人,可也不容易啊�!饼垜_如是說。

  三年的通信,龍應臺得以了解安德烈,而安德烈從一開始的漫不經(jīng)心,到后來逐漸明白了MM這樣做的意圖,而且發(fā)現(xiàn)自己“其實還蠻樂在其中的”。

  我在想,龍應臺做為一個有名的學者,做為一個對世界、對社會、對生活保有警覺、保有體察的母親,她能給予孩子一種引領(lǐng);然而,平凡、渺小如我們,眼看著孩子在一天天長大,自己卻感覺還是個心智尚不成熟的孩子,又能給孩子些什么呢?想起來不免心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