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地壇》讀后感精選[15篇]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總結呢?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我與地壇》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我與地壇》讀后感1
早起是陰沉的天,想到這個周末什么有意義的事情都沒做就煩,于是便在百般無聊與寂寞中看了史鐵生寫的《我與地壇》,看完后我不禁同情史鐵生的遭遇。
《我與地壇》中寫到,史鐵生當時的脾氣壞到了極點,經(jīng)常無端無緣發(fā)了瘋似地跑出家門,自己一個人悄悄地躲在地壇里,不讓母親找到,回到家里也不說話。他的母親一閑下來便會到地壇來找躲著的史鐵生,悄悄地看著他。她視力不好,經(jīng)常要找好一會兒才能找著躲著的史鐵生。史鐵生呢,躲起來也不說話。他往往先看見了母親,卻把頭看向一邊,接著母親找到了他,然后悄悄地走了。還有一次,史鐵生躲在很茂盛的矮樹叢下面,母親連著找了半個小時也找不著。聽著那急迫的腳步聲,史鐵生不以為然,就讓母親仿佛沒有盡頭地繼續(xù)找,什么時候看到也不管,母親什么時候找著了走了也不知道。
史鐵生這樣躲著母親,幼時的我也曾這樣“躲著”母親。
記得那次,我請母親帶我去超市,母親不肯,我便大哭,可是母親還是無動于衷。發(fā)現(xiàn)沒有效果后我急了,這時父親剛好給母親打電話,我便發(fā)了瘋似地一把奪過手機就跑,爬到那高高的`由一個一個箱子堆成的“小山”上想躲起來。小時候的我沒有什么愛好,老家那邊有許許多多大小不一的紙箱子和貨架,我便往那箱子上爬,在兩個箱子之間來回跳,跳出感情了,便摔出血來了也不管,也便練就了我這一身猴子似的本領。過一會兒,我不見了,躲進了箱子與箱子之間的狹縫中。母親看不見我,便一邊大喊一邊找我。那時我心里正在賭氣,躲在縫隙里想,誰讓你不帶我去?我就不讓你找到,哼!不知道過了多久,媽媽用了無數(shù)種方式,暴力威脅也好,苦肉計也好,獎勵法也好,我依然躲著不出來,最后她喊累了,我也消氣了,便也不躲了,干脆爬出來。至于后來是平安解決了還是挨鞭子了,我也不記得了。
現(xiàn)在回想過去,我跟史鐵生一樣,心里充滿了懊悔。當時陪母親的時間那么多,我卻一點兒也不知道珍惜?墒乾F(xiàn)在呢?再也回不去了,就連再“躲”也不符合一個初中生的行為了。史鐵生悟了,我也悟了!爸挥鞋F(xiàn)在痛苦的時候,才會想起要珍惜以前的美好時光!
《我與地壇》讀后感2
我讀過許多書,而在暑假里我讀了一本對我來說非常特別的書,或者說的做好的書。那就是史鐵生先生的《我與地壇》
這本書講了作者雙腿癱瘓后,心情十分失落,就搖著輪椅進入了家附近的地壇。也就是從那天開始,他就和上下班一樣,別人上班他就搖著輪椅進入,別人下班他便搖著輪椅回家,不論嚴寒或酷暑。
后來,他的母親便鼓勵他寫作,他便認真的寫了起來。母親愛花,可自從他的雙腿癱瘓后,種的花全死了……
他寫過許多的小說,可是都沒有出版。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寫的.小說終于獲獎了,可是他的母親卻已經(jīng)不在了,如果她在,一定會非常高興的。自此以后作者開始走好運。但是好像每個人都是這樣的,身體缺什么就最想要什么,他想踢足球,打籃球和游泳……其中最想做的是田徑。
讀完這本書,我有很大的啟發(fā)。人在遇到困或者人體殘疾后,不能退縮,不能被困難打倒,而要向著光明的未來繼續(xù)前進。因為說不定什么時候努力著你就成功了!
《我與地壇》讀后感3
在夏日炎炎里,《我與地壇》這本書給我一段靜下心來思考的時間。
書的作者,也就是史鐵生,在人生中最狂妄最血氣方剛的時候失去行動能力,只能終日在輪椅上度過。碰上這事的第一反應是什么?絕望,抱怨,不知不覺傷害關心自己的人。史鐵生一開始也是這樣,他急于找一個地方躲避,那就是地壇。
首先,史鐵生想表達的有對母親的歉意。如文中所述,我們看見一個小心翼翼,不知如何與兒子交流的母親?上菚r他沉浸在自己的迷茫,憤怒里,沒有顧及母親。他已經(jīng)無法彌補這個,但我們可以。事項我們是否也曾這樣,遇到過挫折,只哀怨命運的不公,沒有注意到母親不知如何安慰我們,怕一開口又傷到我們的痛楚,只得在一旁默默關注,安慰自己“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在母親面前,我們可以放下一切,不要倔強羞澀,傾訴對象不是自己的心,彼此交流,這樣的機會為什么不好好珍惜?還有那么多可以讓母親為我們驕傲的日子,為什么不好好珍惜?
其次,書中說道“就命運而言,休倫公道”?梢钥闯,史鐵生認為命運是十分強勢的,只能按照他說的走下去。但有句話說,命運只有一條,選擇卻有無數(shù)。史鐵生自己也做出選擇。面對癱瘓,他最終還是找到生命的`美,釋然。要知道,面對挫折許多人選擇的是扼殺自己的生命。通過他我懂得,命不是自己一個人的,要學會為在乎自己的人著想。一心想著死亡就是不尊重生命。
最后,我認為讓史鐵生冷靜下來的還有地壇的那一群人?粗鴱娘L華正茂的情侶一起走向年老,聽著年輕人練的歌,長跑男人交談,感嘆同樣受命運之苦的兄妹……這讓他感受到生命的意義,世界上還有那么多接觸到的事,實在沒必要悲嘆,活著已是最好。我想,這些景象我們不必在遇到困難時再發(fā)現(xiàn),在生活間隙中,我們應多留意生活的美好,在真正受難時激勵自己。
感謝這本書給我的其實,也讓我更加尊重史鐵生先生!
《我與地壇》讀后感4
“十五年前的一個下午,我搖著輪椅進入園中!边@是《我與地壇》的開始。這本書是史鐵生的著作,講述了史鐵生待那園子里(地壇)所發(fā)生的事、所想的東西,以及對生活的感悟……
“歷史的每一瞬間,都有無數(shù)的歷史蔓展,都有無限的時間延伸,我們生來孤單,無數(shù)的歷史和無限的時間國破碎面成片斷!斑@又是一句《我與地壇》里的話,待輕輕的、淡淡的筆墨中,它似乎輕如鴻毛,又似乎重于泰山。這一句句普通、簡短的話語,好像不值得一提,可它們訴說了一個人的故事,一個悲傷中透著歡樂的故事,把它們串待一起就成了一個人的一生,一個人簡單卻艱難的一生。
“晚上,朋友們走了,待小臺燈幽寂而又喧囂的光線里,我開始想寫點什么……”,孤獨,這里有孤獨,也有希望,史鐵生也幻想過有一個健美的軀體,和我們一樣有不可完成的心愿,就像一個癱瘓了的人突然站起來,開始跑步那樣荒謬。但這個心愿從來沒有破滅過,史鐵生用自己的著作“走路”,他的成就足以讓他“飛”上藍天,看著人間的一事、一物。
“我希望即有一個健美的軀體,又有一個了悟人生意義的靈魂,前者可以祈望上帝的恩賜,后者卻必須待千難萬苦中靠自己去獲取……,因為人活著必要有一個最美的夢想!蹦愕.夢想是什么?這是簡單又樸素的一個問題,這個問題的答案永遠不一,我的夢想和史鐵生一樣當一個作家,感悟人生,為孩子們寫出最美的故事,領著他們走上成功的道路。對于有些人來說,夢想是一個不足一提的事,待他們眼里夢想只是一個夢,一個不會實現(xiàn)的虛幻的夢。你們可曾想過,沒有目標是一個多么可怕的事?待它身后努力、奮斗,即使夢想最終沒有實現(xiàn),但你也成功了,回過頭看去,待你流過的汗水、灑下血痕的地方,是否有你的成就?
《我與地壇》講述了一個人的一生,一個不平凡的人生。待字里行間中透著憂傷,待憂傷中有著另一種感情——歡樂。待它的指引下我們會向著夢想前行,過我們這簡單而復雜的一生。
《我與地壇》讀后感5
或許是對這位正值壯年,本應大展宏圖,卻突遭雙腿癱瘓打擊,但用文字記錄下自己的痛苦、迷茫甚至絕望的作家的好奇與同情,我一直樂于讀他——-史鐵生的文章。
他的文章中有不少是寫他的母親。自然而然的閱讀。有意無意的在他的文章中尋找契合點。一個身體走入絕境的人,在冥想和回憶中,寫盡了生之曲折。
最先接觸到的是他的《我與地壇》。名字雖看似與地壇有關。但更多得是寫他的母親。在他失去雙腿的那段時間,他郁悶、逃避、心灰意冷,終日獨自一人推著輪椅到地壇去。在老樹下或荒草邊或頹墻邊默坐、呆想。然而這卻給母親出了一個難題。她知道他心里的苦悶,知道不該阻止他出去走走,但她又擔心他。有時,史鐵生在園子里呆得太久了,母親就會來找他。對于他的出行,母親無時無刻不在驚恐擔憂,正如作者所說“許多年以后,我才漸漸明白,母親這是在自我安慰,自我禱告。是給我的暗示,是懇求與囑咐。只是在她猝然長逝以后,我才有余暇設想,當我不在家的那些漫長時間,她是怎樣心神不定坐臥難安,兼著痛苦與驚恐與一個母親最低限度的祈求!睂τ谑疯F生的母親來說,她有一個長到二十幾歲忽然癱瘓的兒子。她情愿把痛苦加注在她自己身上。她小心翼翼的顧忌著史鐵生悲痛的心,即使那時的她正身患肝病,卻更加擔憂孩子的未來和他的'心結。
然而就在史鐵生快要撞出一條路的時候,她卻忽然熬不住了,匆匆離去時只有四十九歲。直至母親猝然長逝,史鐵生才開始清醒。對于母親,自己所表現(xiàn)出來的倔只留下了悔恨,沒有絲毫驕傲。那時的史鐵生還太年輕,他被命運沖昏了頭腦,一心以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個人,殊不知兒子的不幸在母親那里時要加倍的。而母親在臨終前,仍念叨著她那有病的兒子和還未成年的女兒。連最后一面也沒有見著,只留給作者無盡的傷痛和懷念。
母親的去世,也許是史鐵生最大的遺憾。在她去世后,她艱難的命運、堅忍的意志和毫不張揚的愛讓人動容。作者所刻畫的“母親”形象深入人心,就像世上千千萬萬的母親一樣。我也會從中讀懂史鐵生的懺悔與悔恨,在生活中不留遺憾。
《我與地壇》讀后感6
說實話,讀過汪曾祺散文的輕逸瀟灑,讀過梭羅散文的自然空廓,讀過林清玄散文的空靈明澈,卻從未讀過史鐵生那般的痛苦中尋求解脫的掙扎。那么痛,又那么輕,像生命一樣。痛苦中,輕盈仿佛就在那求死的一念之間。輕盈里,卻藏滿了屬于生命的那一份沉甸甸的重量,重到肩背被壓彎,重到靈魂都要破碎,重到親手將它抬起的那刻世界都在為你而歡呼和嗟嘆。
“我常覺得這中間有著宿命的味道:仿佛這古園就是為了等我,而歷盡滄桑在那兒等待了四百多年!
地壇里有作者對生命的全部思考。平凡人匆匆路過這荒蕪的園子,四百年的時光,卻未曾讓這園子衰敗。我想正是這匆匆過客們的生命印記賦予這座人類文明的產(chǎn)物能夠歷久彌新的生命力。這里來過一對中年夫妻,園子看著他們由中年步入晚年,見證歲月流逝。這里來過一對兄妹,感情那么深厚,卻抵不過一句命運,將愛變得那么難那么難,背負著世人的指指點點,哥哥將癡傻的妹妹抱起,抱起血脈里鼓動的親情,抱起生命里那一份沉重。這里來過一對母子,那是四年來好多好多個太陽落下的日子,母親滿懷焦灼地尋找著自己的兒子,找到了便在樹影下看兩眼然后轉(zhuǎn)身離去,找不到便仍然獨自憂心和害怕,而她的兒子正看著日影為殘缺不全的身軀而疼痛不已,他們的`目光追隨著不知誰的背影,殊不知是生命中的陰影籠罩著他們。
在這里,在地壇,在這樣一個荒蕪卻沒有衰敗的園子里,命運的齒輪推著平凡的人們向前再向前。
宿命的味道那么濃烈,讓每個人都透不過氣來。
史鐵生在地壇里絮絮寫下那些痛苦的心情,那些掙扎的歷程,似乎滿滿都是陰霾?晒饷饕廊粡暮诎档膴A縫中透過,刺痛人們的雙眼。
“先別死,再活著試試看”
“看來差別永遠是要有的。看來就只好接受苦難——人類的全部劇目需要它,存在的本身需要它?磥砩系塾忠淮螌α!
或許接受命運是我們的必然選擇,或許接受苦難也是我們的必然選擇。來人間走一趟,就是將酸甜苦辣咸都嘗遍。
史鐵生將所有苦難寫成命運對他的修煉,其間有萬千苦楚,他卻掙扎著學會安然接受,然后再將平淡日子里的思考寫成文字,為這個紛擾的世界留下一點哲思,留下一點痕跡,然后再如一滴水匯入大海一般,消失在這廣袤的世間。
這其中我最愛那篇《好運設計》。作者用一整篇文章去塑造一個完美的人生。一個人生來榮華富貴、身體健康、天賦異稟,直到成人都順風順水。似乎他應該是最滿足于現(xiàn)狀最滿足于自己的一個人。但我們不禁要想,一個人若事事如意事事順遂,從未遇到苦難,也從未遇到挫折,那他究竟因何成材?即便他已成材,志得意滿無所求之人,又如何擁有進取心再往前沖往前跑向前看?又怎么會有進一步的成就。似乎人生總要有苦難?墒菗碛兄T多苦難的人生又怎能算作“走了好運”?那么“好運設計”似乎又變成了一紙空文?
“所以你不能失去距離,不能沒有新的企盼和追求,你一時失去了距離便一時沒有了路途,一時沒有了企盼和追求便一時失去了興致和活力,那樣我們勢必要前功盡棄,那道陰影必會不失時機地又用無聊、用乏味、用膩煩和麻木來糾纏你,來惡心你”
然而作者告訴我們,要有“距離”。萬事萬物,都不可過滿,始終保持一段與“夢想”的“距離”。距離產(chǎn)生追尋,距離讓我們渴望靠近,渴望讓我們勇敢地去奮斗,奮斗不息讓我們的人生擁有非凡的意義。
在這樣一個風起云涌的時代里,我們背負著希望、壓力、挫折、苦難、比拼、榮譽……
生活就像一個巨大的泥淖,讓我們失去掙扎的力氣,甘心沉淪。然而《我與地壇》告訴我們,苦難不可避免,正是因為苦難,所以我們擁有了與夢想的“距離”,也擁有了追逐與改變的勇氣。
《我與地壇》讀后感7
“我常覺得這中間有著宿命的味道,仿佛這古園就是為了等我,而歷經(jīng)滄桑待那兒等待了四百多年!睅е环N淡淡的惆悵,《我與地壇》拉開了序幕。它沒有華麗的詞藻,也沒有家破人亡般的悲哀,但卻如此震撼我;蛟S這個殘廢一生的人躲待和他一樣的孤獨的古園是那么偏執(zhí)又平凡,但細讀過文章,才會明白,這是一個己進中年的人對年少時故作悲傷的慚愧,是對這個不幸卻也幸運的人生的`豁然接納。
我感觸最深的是“快樂待細微處萌生”。待狂妄之年忽然殘廢的作者雖然無力看見波濤洶涌,但處待寂靜的地壇,他看見了循者亙古不變的路途到來的太陽,飛的悠然自得昆蟲,甚至被太陽照的金燦燦的空氣。這些是多么平常的啊!平常到它們就靜靜的待待我們的身邊,而我們卻無暇瞧他們一眼它們有多美好。我們總待抱怨著成績不夠好,零花錢不如別人的多,我們的父母為什么那么古板,生活的節(jié)奏怎么那么快,還有,我為什么不快樂。
合上書,我靜靜想,有多久沒有獨自待自然中慢慢走。還記得上一次是待初二,我放學一個人沿車的線路走回了家,那次,我驚訝地發(fā)現(xiàn)原來路邊有賣風箏、布鞋的小店,有古色古香的店面,還有一抬頭能看見的片片綠蔭。平時我大概不是待車上發(fā)呆,就是和同學談天說地,有那么多美好的事物,待車窗外一閃即逝,我從未發(fā)覺,也無心去尋找,自然也不會懂得更廣的快樂。
快樂待細微處萌生。我想這世界上并不乏美好,只是我們那雙本會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閉上了,是太累了或是再也不愿睜開了,那么,沉下心讀讀石鐵生的《我與地壇》吧,他雖然身有殘疾,卻因此更有暇待細微處體會到自然的樂趣,還有深沉的母愛,最后悟出了人生的真諦。讀后待感動的同時也去郊外走走吧,沐浴待干凈的陽光里,好好地微笑吧。
《我與地壇》讀后感8
《我與地壇》是史鐵生的散文代表作,是他十五年來搖著輪椅在地壇思索的結果,文章中飽含了作者對人生的感悟,對親情的謳歌,樸實的文字間洋溢著作者心靈深處的情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優(yōu)秀作品。
史鐵生在二十一歲時因腿疾回北京住院,從此他再沒有站起來,在人生最狂妄的年齡忽地失去了雙腿。這慘痛的災難降臨到了他頭上,對一個年輕的生命來說如雷轟頂。用他自己的話說是“曾一連幾個小時專心致志地想關于死的事情”,在經(jīng)歷了一次次心靈與死神的斗爭之后,他最終拒絕了死亡。是母親的愛喚起了他的意志,他決定把自己的心變成一片沃土,母親已在這片沃土上灑下了第一把種子。然后,是一對老夫婦、一個唱歌的青年、女教師、長跑運動員、弱智的女孩……無數(shù)次給作者鼓勵和感動的人無心地創(chuàng)造了一片生命的森林,作者在這里找到了生命的意義,堅強地走了過來。
然而,面對挫折和苦難,有些人卻選擇了親手扼殺自己的生命:作家莫泊桑用裁紙刀割開了自己的喉嚨;西班牙作家馬利亞諾?拉臘的住宅里響起了沉悶的槍聲;德國劇作家克萊斯特和陪伴著他的妻子一起自殺;中國當代詩人海子在留下一句“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后,臥軌自殺……這些事實讓人觸目驚心,追其根源是對生命的不負責,對生命的不重視,其留給世人的只有感嘆和惋惜。
生命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都只有一次,對于這僅有的一次,我想我們應該好好把握。誠然,人生難免有許多坎坷,但這不應成為逃避生活的理由,又有哪個人的一生是一帆風順的呢?與其悲傷痛苦,草率結束自己的生命,何不將它看作是生活賜予我們磨練自己的機會呢?不經(jīng)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正是有了這些磨練,才使我們體味到人生的樂趣。我們應該懂得熱愛生命,重視生活的磨練,體驗友愛、負責、學會珍惜自己,省悟生命的意義與價值。古人尚知“留須蓄發(fā)”,謂之“父母所賜”,我們當代青年又豈能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尊重生命,是一個生命最起碼的責任;尊重生命,是一個生命對他的母親的敬重。
作者樸實的一句話應當成為名言:“兒子的一切苦難,在母親那里都是加倍的!边@讓人的腦海里立即涌現(xiàn)出朱自清散文里父親去買橘子的背影,也讓我想到母親戴著花鏡坐在燈下為我織毛衣,深夜里為我掖被子的情景,我們應該懂得親情。自己了卻了生命,逃離了痛苦,卻把痛苦轉(zhuǎn)移到母親身上。難道,我們的母親天生就是來為我們承擔苦難的?難道,你真的忍心你的母親注定成為世界上最痛苦的母親?難道,你真的愿意讓你的母親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獨自哭泣?母親深深地愛著我們,為了自己的孩子,默默奉獻著自己的一生,她為我們這些孩子做的太多了,而我們又能為母親做些什么呢?即使我們不是為了自己活,也算是為了愛我們的母親,報答我們的母親而活下去,否則會把她的心傷透的。
哪個母親愿意看到一個年輕的生命慢慢凋零?但是有時,她也不敢直說出來,怕刺激了孩子。史鐵生天天在輪椅上過著,他的母親為了他不再受到傷害,便讓“跳”“跑”等字眼在嘴里消失了。我們也應該為這一細節(jié)而感動,那是一種默默的偉大的母愛。
史鐵生沒有放棄自己的生命,頑強地走了過來,文壇上多了一個新秀。當他的第一篇文章被發(fā)表的時候,他想與母親分享快樂,但母親沒有留下過什么雋永的誓言,或要恪守的教誨,只是讓他活下去,簡簡單單真正做到善待生命。作者感受到了母親堅忍的意志和毫不張揚的愛。很遺憾的是,他的母親再也不知道了,已經(jīng)永遠在天涯守護著他。
我們的生活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在很多東西失去后才懂得珍惜,才知道他的珍貴,但有時已經(jīng)晚了。對待自己的父母更是如此!皹溆o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引自《韓詩外傳》),何必要讓自己感到悔恨時才醒悟呢?還是父母在身邊的時候,對他們好一點,狼且有反哺之事,何況人呢?且父母在乎的也不是你對他們多好,而是希望你過得好。文中作者多次問到:“我為什么要活著?”我在自己內(nèi)心深處回答的是:為了母親,為了親人,為了自己的夢想,為了自己未盡的責任。
其實史鐵生在文中不但寫了自己感受到的母愛,還有老夫妻間的恩愛,兄長對弱智女孩的關愛以及作者對女工程師的敬愛等等,這些豐富的感情足以升華人的心靈,拉近人的距離,溫暖社會關系,這些都是生命的意義,都是讓人堅強的理由。文中充滿了對生命意義的思索,對生命目標的探尋,鼓勵人們善待生命,善待生活。
我想到了我們生活的社會。現(xiàn)實中忙忙碌碌的人們生活在緊張繁重的壓力下,市場條件下對利益和物欲的追逐,開放形式下不良生活方式的侵襲,社會陰暗面的擴張,一些西方文化對我國優(yōu)良傳統(tǒng)的顛覆,使人思想日益狹隘浮躁,忘乎所以者有之,悲觀厭世者有之,自暴自棄者有之,頹廢墮落者亦有之。與二三十年前相比,與那種全社會上下團結,民心穩(wěn)定的積極局面相比,我們的社會將要何去何從?
在迷茫而不知所措,失去目標甚而開始沉淪的時候,更突顯出優(yōu)秀文化的導向作用。教育是傳播弘揚這種文化的方式,而優(yōu)秀的作品就是這種文化的最佳載體。史鐵生的這篇文章發(fā)人深省,它能感化和糾正那些近乎迷失的心靈。
同時,還告訴我們對待突來的不幸要冷靜地思考,不要魯莽行事。有時候,自己的反思和醒悟比別人的提醒更起作用。史鐵生在突然失去雙腿時,脾氣變得很暴躁,喜怒無常,對生活的希望越來越渺茫,經(jīng)過在輪椅上年復一年地沉思默想,他度過了絕望而狂躁的青年時光,也成熟了他中年的深厚思想,意識到那樣做都無濟于事。于是,他選擇了冷靜思考。
其實,冷靜是一種規(guī)格很高的品質(zhì)。莊子說:人莫鑒于流水,而鑒于止水。意思是要對一個人做出判斷,觀其動不如視其靜。自古以來,心如止水、寵辱不驚、以不變應萬變等等說法,都表現(xiàn)了對寧靜、冷靜心態(tài)的某種崇敬。史鐵生思考過怎樣生也思考過怎樣死,說到生的時候,他有那么多山重水復的煩惱和柳暗花明的喜悅,講到死的時候他事無巨細從心態(tài)、方式到裝裹和墓地,全都娓娓道來更談笑風生……我們從史鐵生的文字里看得到一個人內(nèi)心無一日止息的起伏,同時也在這個人內(nèi)心的起伏中解讀了冷靜和坦然。
正是因為他很好地做到了冷靜思考、坦然面對生命,才使他頑強地走了過來,而沒有魯莽地選擇死亡。這些讓我聯(lián)想到了年初,云南大學學生殘忍地殺害了四位同窗好友,魯莽地解決了問題,而殺人的原因竟是打牌時發(fā)生了爭執(zhí)。這個發(fā)生在校園,發(fā)生在受過高等教育學生身上的案件震驚了全社會,也給我們的教育敲響了警鐘,人們不禁要問,他為何如此漠視生命?為什么不能冷靜地思考,合理地處理問題呢?我想這就牽扯到大學教育的問題了:大學在對學生進行技能、知識培訓時,尤其要注重精神領域的錘煉與鍛造,將理性與德性高度的融合,使走向社會的'每一個學生懂得愛、理解愛,懂得付出,正確的面對生命和生活,培養(yǎng)一個具有健全人格的學生給予社會。這也是建立一個和諧、積極、進步、寬容的人文環(huán)境的基礎。
《我與地壇》就起著文化導向的作用,它贊揚偉大的母愛,號召人們思索人生,增進對社會的關懷,給人們引導了正確的方向。如果文化的導向出現(xiàn)偏差時,給全人類帶來的災難是何其的深重——二戰(zhàn)期間的德國,有多少文化和思想領域的學者淪為納粹思想的走卒,為納粹的思想搖旗吶喊?所以說,在“育人”方面《我與地壇》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現(xiàn)在,我們國家正處在改革開放變革時期,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和差異性日益增強,青年學生的思想相當活躍,思想上的困惑和疑難問題也不少。比如,怎樣看待社會生活中存在的這樣那樣的矛盾和問題;怎樣處理國家發(fā)展和個人成才的關系;怎樣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明素質(zhì)等等,這都需要教育和引導的。青年人的思維最終將決定國家的發(fā)展方向,因此,在學校尤其是在大學里大學生中大力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十分必要,要堅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優(yōu)秀的作品鼓舞人,使青年學生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樹立遠大理想,矢志報效祖國,推動我們的民族再次騰飛。在這些方面,《我與地壇》都給予我們了警示——要勇敢面對挫折,正確對待人生,不要輕言放棄,要懂得理解,要堅強等等,有很好的引導作用。
史鐵生的文章讓人學會了感恩,學會了堅強,學會了正視。也讓我們進行了一次對心靈的搜索和對生命的詰問,對生命的意義又加深了理解。
《我與地壇》讀后感9
史鐵生老師的文字,是我一直想讀卻不敢讀的。他把絕望的處境寫的透徹心扉,把我不敢仔細琢磨的事情,分析的鞭辟入里。
23歲的我,因為強直性脊柱炎臥病在床,行動困難,讀過這本書的前幾篇文字就放下了,我不能接受從此往后的人生就是這般的苦痛,生活再也會不變得容易了,我不愿意聽他講人生的哲思,只覺得殘忍。
而如今,增長了幾年的閱歷,又經(jīng)歷了幾次病痛,再次拿出這本書來讀,不知心里是否會有不同的滋味。
內(nèi)容討論
史鐵生老師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了,我在此不再贅述。他的文字,質(zhì)樸真摯,像與我談心的朋友,也讓我清晰地感受到,這文字是經(jīng)過打磨的,一字一詞都是精挑細選的。怪不得這樣的文章會被選進語文課本,只可惜當年并不懂其中的美,只記得抄寫輔導書上的內(nèi)容梗概和作者簡介。
我不常讀散文,總覺得這種文體的意圖不夠明確,有時候通篇讀下來,虛無縹緲,不知表達了個什么思想。前段時間讀三毛的《送你一匹馬》,這種感覺尤其強烈。但史鐵生老師的文章不同,我能明確地感受到他的哲思,有散文之形,卻也有觀點之神。
這本書的兩個章節(jié)讓我讀來感慨頗深:《我與地壇》和《好運設計》。
《我與地壇》記述了作者患病后在地壇的古園里消解壓抑、沉思人生的十五年的日子。
古園的沉靜、包容,似乎讓人更容易安下心來,看到時間,看到自己。他時而聊到自己的園中所見,時而聊起自己的母親,也會談談他對命運和苦難的看法。
很多道理,我也知道,但卻還是會時常抱怨,為什么偏偏是我呢?為什么一定要在我最狂妄的`年紀打擊我呢?
讀過這一篇散文,我實實在在地懂得了該去“認命”,所謂認命,不是不再反抗,而是去接受現(xiàn)實,知道這些所謂苦難,是必修的課程,是罪孽也是福祉。命運是不公平的,不容置疑的,前路的困難,我照單全收,而我的堅韌,誰也別想奪去。
死亡,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我們的每一步都走在回去的路上,而現(xiàn)在,能活一天,就不要白活。就命運而言,休論公道。
《好運設計》是一篇有趣的文章,作者任憑想象,去設計一種好運的人生。這一篇的文字風格,也是輕松、趣味橫生的,描繪了幻想中的美好的童年、美妙的戀愛等等。
何為“好運人生”呢?在我看來,作者想說的是一種得以平衡的人生。極端順遂和極端痛苦的人,都是不幸的。在人生的諸多方面,最理想的情況是,好的壞的,都要經(jīng)歷一點。沒有痛苦和磨難就無法襯托出幸福感。如作者所寫:
“既有博覽群書并入學府深造的機緣,又有浪跡天涯獨自在社會上闖蕩的經(jīng)歷;既能在關鍵時刻得良師指點如有神助,又時時事事都要靠自己努力奮斗絕非平步青云;既飽嘗過人情友愛的美好,又深知了世態(tài)炎涼的正常!
對我來說,自己的人生已經(jīng)算是好運人生了。我想做到的事,雖然不是一帆風順,但通過自己的努力也可以做到;我想成為的樣子,雖然不是完美無瑕,也在漸入佳境。生活的磨礪讓我不再自大的認為,我將總是最優(yōu)秀的那個人,讓我學會了傾聽和理解。
在科學的迷茫之處,在命運的混沌之點,人惟有乞靈于自己的精神。不管我們信仰什么,都是我們自己的精神的描述和引導。
讀這本書時,我時常想起另一個曾給我力量的人,他的名字叫做程浩。在知乎剛起步時,有這樣一位用戶,他稱自己是“職業(yè)病人”,因為從出生起就沒能下地走過路,父母就為了他的病四處奔走。醫(yī)生說他活不過5歲,可他走到了20歲。
活著,對于他來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心臟衰竭、腎結石、腎積水、膽囊炎、肺炎、支氣管炎、肺部感染等等,都是生命里的?。
他喜歡讀書,喜歡寫作,與我不同的是,他每打一個字,都很艱難。在他去世以后,家人把他寫的小說和散文集成一本書,出版發(fā)行。讀到小說的最后,“未完待續(xù)”四個字,讓我難過了很久,他一定在另一個地方,繼續(xù)寫著這篇小說吧……
他曾經(jīng)寫道:“真正牛逼的,不是那些可以隨口拿來夸耀的事跡,而是那些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微笑的凡人!
這句話一直記在我的筆記里。每當想到他,我就會覺得,這樣的人生,雖然短暫,但是卻熠熠生輝。
但是太陽,它每時每刻都是夕陽也都是旭日。當它熄滅著走下山去收盡蒼涼殘照之際,正是它在另一面燃燒著爬上山巔布散烈烈朝輝之時。那一天,我也將沉靜著走下山去,扶著我的拐杖。
一些回憶
在無知前路險惡的時候,人往往擁有難以復刻的勇氣。身無鎧甲,走入那個長夜,一旦墜入黑暗,跌了跟頭,就再也難如當時,天真地去幻想自己有一天會像健康的人一樣,過正常的生活。23歲那年,是我出國留學的第一年,我想過很多次自己第一次回家時的場景,要變得更優(yōu)秀,要讓家人看到我的成長,要讓他們不后悔自己選擇。然而,我第一次回國,是坐在輪椅上的,陌生的機場地勤人員,把我推給了來接我的家人。
我不能動,不能擁抱他們,腳踝、膝蓋都是腫的,每動一下都是刺骨的錐痛,發(fā)著低燒,因為生活不能自理已經(jīng)好多天沒能洗澡了。我低下頭,不想讓他們看見我的眼淚止不住得在流。
住在風濕科的人,普遍都是高齡患者,我床頭的電子顯示器上寫著“23歲夏青”。所以我格外清楚的記得,這一切發(fā)生在我23那年,因為那個數(shù)字太刺眼了。
住院時,我每天最期待的事,就是打針、吃藥。因為每打一針,每吃一片藥,我的狀況都會變得更好,就離回去上學更近了一步。雖然在治療期間,我和家人也很多次懷疑,以我的身體狀況,在國外的學業(yè)是不是還能繼續(xù),但休息治療了半年后,因為醫(yī)生、家人、朋友的幫助,我還是幸運地回歸了正常的生活,得以完成在德國的學業(yè),只不過看醫(yī)生成為了我的家常便飯。在寫碩士論文時,因為眼睛和腎臟的頻繁感染,我真的以為,這是谷底了,我再也站不起來了?墒菂s還是一步一步熬過來了。所以我很珍惜現(xiàn)在來之不易的生活。曼德拉說:“當事情完成之前,它總是看似不可能”。我想,痛苦的經(jīng)歷,是成長,也是勛章吧!
希望以后的自己更注重身體和心理的健康,也可以做一個在困境中保持微笑的普通人。
《我與地壇》讀后感10
“只是到了這時候,紛紜的往事才在我眼前幻現(xiàn)得清晰,母親的苦難與偉大在我心中滲透得徹底!敝挥械搅四亲铌P鍵的一刻,人的心才會有所覺悟,但是到了那時,一切都晚了,我們已無力挽回。
對每個人而言,生命只有一次。對于這僅有的一次,我們應該要學會積極地、好好地把握它。對于每一堂課,每一次任務,每一項作業(yè),我們都要積極地面對它,而不是刻意地去躲避。選擇逃避,總有一天你會為此流出悔恨的淚水!
死對我們來說是必然的!叭藦某錾哪且豢唐穑鸵呀(jīng)在逐步走向死亡!币虼宋覀兏鼞搶W會合理安排時間,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加充實,而不虛空。作者史鐵生從地壇這個特定的環(huán)境中,感悟了人的生死只是上帝或自然法則的一種安排,通過深沉的哲學思考,滲透了生命的真諦,完成了一次最艱難的思想飛躍,變得不再畏懼死亡,而是能坦然地迎接死亡這一現(xiàn)實。
所以,他最終振作起來了。上帝為他關上了一扇門,而他卻用自己的毅力與正確的態(tài)度打開了一扇窗。這種頑強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在我看來,這篇文章是作者發(fā)給人生的一封感謝信,他試圖通過這次寫作來回顧自己以往的生活,尤其是雙腿殘廢之后,那段艱難的歲月,陪伴他的人或物。作者是幸運的人,當時的情景很容易就可以聯(lián)想到,二十出頭的青年,意氣風發(fā),正是大展才華,揮灑青春的年紀,就這樣癱了,出行不方便那到是次要,而在內(nèi)心的憤慨與寂寥是常人無法體會的',于是他暴戾,陰郁。
然而,他的頭腦還是清醒的,他努力的克制自己,于是他遇到了地壇,也可以說是地壇找到了他,亙古不變的景象轉(zhuǎn)化為內(nèi)心的震撼,遍地的蕭條,卻讓內(nèi)心孤獨的他找到了心靈的家園,于是他愛上了這里,這里的一切仿佛是專門為他設計的,寧靜,空曠,沒有人來打攪,他可以靜靜的坐在那,抑或看書抑或發(fā)呆,于是,先前的躁動便被地壇這寬宏的大氣所吞噬,可以說,這使心靈的沉淀。
可嘆的是,作者忘記了,他不是棄兒,在他痛苦的時候還有一個人比他更痛苦,那就是他的母親,年輕卻飽受苦難的兒子,行動不方便,內(nèi)心煩躁,卻偏偏一個人去了那荒蕪的地壇,作為母親,怎能不擔心,但只能待在房間干等,內(nèi)心的煎熬卻在激烈的進行,她沒有錯,但此刻卻在默默忍受兒子給自己的懲罰,母愛是寬容的,兒子的安全才是她現(xiàn)在最擔心的。
回憶過往,當年那個自暴自棄的少年已經(jīng)長大,于是他緬懷著那段時光,在那艱難歲月中對生命的理解,以及母親給予的關愛與啟發(fā),地壇里他自省,彌漫著濃郁的人生況味,但那只說明過去,現(xiàn)在,作者有了自己的理解:幸福之路永遠掌握在自己手中。
《我與地壇》讀后感11
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辈诲e的,書能帶給我們很多東西。這些天,我讀了史鐵生的一本書,名字叫《我與地壇》。這本書是史鐵生在雙腿癱瘓時寫的,它記敘了史鐵生在癱瘓后遇到的種種事情,抒發(fā)了作者內(nèi)心的各種感想。史鐵生在逆境中萌發(fā)了創(chuàng)作的欲望,使他對生活充滿希望、充滿激情。
我對書中的一篇文章感觸最深,它的名字叫《我與地壇》。講述作者親身經(jīng)歷的故事和他對這些事的感悟。首先講述了走進地壇的經(jīng)歷。因為作者在最狂妄的年齡上殘廢了雙腿,他無意中進了地壇,這樣一個寧靜的去處。為他的的心靈打開了一扇窗戶,讓他用心去感受世間萬物,思考生命,再用文字把這一切描述出來。心靈的.窗戶讓人用希望與樂觀接納一切,發(fā)現(xiàn)世界的繽紛和美麗。接著作者還講述了自己和母親之間的故事,作者在雙腿癱瘓后脾氣暴怒無常,母親知道他心中的苦悶,卻不敢和他說話,而作者卻經(jīng)常和她大吵大鬧,不理解他的母親。但是在他母親去世后,他才明白了母親的良苦用心,愧疚不已。雖然他雙腿癱瘓,但是上帝給他打開了心靈的窗戶,讓他懂得了感恩。讓他理解了母親,感謝她所付出的一切,并讓他懂得:有些東西只有失去了才知道有多珍貴。心靈的窗戶讓人懂得感恩,學會愧疚,學會表達愛。文中還講述了一對兄妹的故事,妹妹是一個弱智的孩子,只有哥哥真心地對她好。她被欺負的時候,她的哥哥趕走了那些壞人。作者認為假如世界上沒有了人所不喜歡的事物,剩下的那些健康、漂亮、聰慧、高尚就顯得毫無意義了。在這里,上帝又給史鐵生打開了一扇思想的窗戶,讓他暢想這個世界。思想的窗戶讓人們對世界有了自己的想法與感悟。
讀完史鐵生的這本書,我不禁又想到了另一個人——海倫·凱勒。她在十九個月的時候,就失去了光明和聲音,但是她接受了生活的挑戰(zhàn),以驚人的毅力面對困境,終于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她通過自己的努力,掌握了多國語言,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大學教育的盲聾人,她頑強的毅力深深地打動了我。海倫·凱勒與史鐵生一樣,在一開始面臨不公的命運時,他們都曾有過憤怒、有過悲傷,但他們并沒有一直在抱怨命運,而是繼續(xù)頑強地活下去,和命運作抗爭。他們雖然各自身體上都有殘缺,但是都有著自強不息的精神,這一點讓我很敬佩。上帝給他們關上了門,也打開了窗。推開窗戶雖然有著艱辛,但在窗戶背后,收獲的是美好與快樂。
在史鐵生的這本書中,沒有對命運的抱怨與憤恨,更多的是用一種平淡的、樸素的語言述說著故事。上帝雖然給史鐵生關上了門,讓他雙腿癱瘓,但是卻給他打開了思想的窗戶與心靈的窗戶,并賦予了他寫作的能力。上帝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你在一個地方失意,在另一個地方可能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失去的同時,也意味著得到。不要只看到別人的光彩,而忘記他們背后的付出。每個人不是隨隨便便就會成功的,光彩的背后都會有無數(shù)的艱辛和淚水。有時候,窗戶是靠自己推開的,你可以去發(fā)掘自己的潛能,相信自己,堅定目標,夢想一定會實現(xiàn)。
其實我們每個人又何嘗不是有這樣的處境呢,小時候父母在外地上班,一年回不了幾次家,只有我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是個名副其實的“留守兒童”,我非常羨慕那些有父母陪伴與呵護的孩子?墒俏抑栏改傅男羷谑亲屛夷苡幸粋更好的物質(zhì)條件,所以我沒有哭鬧,而是把這份思念化作學習的動力,用學習成績來回報父母的付出,也把玩耍的時間用來閱讀,從那時起我喜歡上了閱讀,沉浸在文字的海洋里,我體會了不一樣的樂趣。
比起那些命運多舛的的人說,我們則要幸運的多,我們要堅信,命運由自己掌握,“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付出一定會有回報,只要堅定信念,就一定會到達夢想的彼岸。
《我與地壇》讀后感12
《我與地壇》是一本由史鐵生所寫的散文集,主要講述了作者與地壇的相處經(jīng)歷,以及這些經(jīng)歷對作者生活態(tài)度和人生哲理的深刻影響。讀完這本書,我深有感觸,下面是我的一些觀點和感想。
首先,我認為這本書深刻反映了作者對生命和命運的思考。作者在年輕時遭受了重創(chuàng),一度陷入深深的絕望中,但地壇這個場所讓他學會了如何面對生命的不如意,如何與命運抗爭。這種堅韌不拔的精神和對生命的敬畏之情,讓我深受感動。
其次,這本書讓我認識到,每個人的人生都有其獨特的價值和意義。在作者看來,地壇不僅僅是一個公園,更是一個充滿生命力和哲理的地方,它見證了作者從絕望到希望,從失落到重生的過程。這讓我明白,每一個人的人生都有其獨特的價值和意義,我們應該珍惜每一個經(jīng)歷,從中汲取力量和智慧。
此外,這本書也讓我反思了自己的生活態(tài)度。作者在文章中描述了自己與地壇的相處方式,以及自己如何通過觀察地壇中的'各種生命現(xiàn)象來思考人生的意義。這種自我反思的過程讓我意識到,我們應該多關注身邊的事物,從中領悟生活的真諦。
最后,我想談談這本書對我的人生啟示。它讓我明白,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難時,我們需要保持樂觀、堅韌和不屈的精神。只有通過不斷的努力和堅持,我們才能戰(zhàn)勝困難,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同時,這本書也讓我認識到生命的可貴和脆弱,我們應該珍惜每一天,過好每一個當下。
總的來說,《我與地壇》是一本充滿哲理和啟示的書,它讓我更加珍視生命,更加關注身邊的事物,更加堅定自己的信念。我相信這本書將會對我未來的人生道路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
《我與地壇》讀后感13
讀過《我與地壇》,領悟到了不同尋常的人生,肢體殘疾的史鐵生,有著超乎常人的意志,他的堅持感動著我,雖然失去雙腿的他有過失落,有過暴躁,可還是有充實人生。
作者思考著自己的人生,生死觀,親情一系列比較觸動我們心靈的事情都顯示在史鐵生的筆下。
他在二十歲的時候就失去雙腿,面對迷茫的生活和自己現(xiàn)在如此不幸,看著在地壇公園來來往往的行人,看著他們健全的雙腿,再看看自己那陪伴自己一生的輪椅,心中憤怒之情不禁油然而生,是啊,那對于一個心靈受傷的人來說是一種多么大的打擊,可是,他并沒有因為世界對他的不公而放棄自己的生命。再想想我們的身體健健康康,生活在幸福的家庭里,可還是有人經(jīng)常對父親發(fā)脾氣,可是,現(xiàn)在想想,史鐵生遭受的困難和打擊,我想,我們連發(fā)脾氣的資格都沒有。好好珍惜現(xiàn)在那擁有的生活,不要等失去了再來后悔。
史鐵生的痛苦,在他的母親身上是加倍的,但母親一直理解兒子,尊重兒子,面對著一個在最狂妄的年齡上失去雙腿的兒子,內(nèi)心是如何的痛苦,為了孩子能在心靈上有一份寬慰和自由,她不惜自己承受心靈上的“痛苦”和"恐懼",可能只有天底下作為母親的人最明白,偉大是一種無私愛,造化弄人,在史鐵生第一次獲獎的日子里,他是多么希望母親還活著,多么希望母親可以多夸她兩句,用自己的成績給母親小小的安慰。
人們常常希望追求絕對的公平,渴望永恒的利益和無憂無慮的幸福。然而,史鐵生告訴我們,這是不可能的。真正的人生并非只有熱和一個人所擁有的.。它是充滿了無憾和遺憾的。
人世間最真情,是無私,最不求回報的便是母愛,在史鐵生的筆下,熱情的贊揚著偉大的母愛。在我們生活中母親也是如此,在點點滴滴中都有母親的身影,我們的母親也在為我們付出著她的一切,所以,多關心她一點,她也會累,也會有離開我們的一天,所以,趁著還沒有完全失去孝順媽媽的時間里,多關心她一點,我們不能太自私,只想這自己,從而忽略了身邊的最愛。
時間過得很快,把握現(xiàn)在,給自己的媽媽一份真正屬于她的愛,因為沒有任何東西是不求回報的。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生活中,我們要學會感恩,身邊的人為我們做出了太多太多,我們也只能用感恩讓他們得到快樂和安慰。
《我與地壇》讀后感14
散文記敘了作者從青年到中年時自己以往經(jīng)歷過的一些事。他先講了那座令自己畢生難忘的“伴侶”——地壇。這是座被棄廢的古園,作者的家就在旁邊。作者總是認為這是一種緣分——地壇等著自己出生,又等到自己活到最狂妄的年齡時猛地殘廢了雙腿。
殘廢對作者來說,無疑是一大打擊。在那段陰暗的日子里,地壇成了作者第二個家。作者經(jīng)常在地壇里苦思冥想,自己為什么要出生已頹廢到極點的作者甚至想過死。之后,作者又想通了關于出生的問題,他安心下來,不再為生和死煩惱。
接下來就是怎樣活的生存問題了,作者又天天去地壇,在老樹下或荒草或頹墻旁,去默坐,去呆想,去窺看自己的靈魂。常常一坐,作者就坐了好多個時辰。那段時間,作者的母親變得十分痛苦。她明白把作者悶在家里結果會更糟,可又擔心作者獨自一人在地壇里想些什么。有一次,作者發(fā)現(xiàn)忘帶了什么東西,又回到到家。作者發(fā)現(xiàn)母親依舊是一副送自己走得動作。只是,那時作者并沒有發(fā)現(xiàn)母親的痛苦與煎熬。等到母親逝世后,作者才從母親的一句話中體會到:“出去活動活動,去地壇看看書,我說這挺好!弊髡咦罱K明白,這句話其實是母親的自己安慰,是暗自的禱告。可惜,這時母親已永遠離開了作者。
在后面的時間里,作者又先先后后地遇到了一些人。每遇到一個人,作者都有不一樣的感觸。在這漫長的期間里,作者又想到了生存問題。于是,他開始動手寫作。在他正寫得熱火朝天時,他卻又想到死的`問題。一個朋友對作者說:“你不能死,還得寫呢,還有好多好作品等著你去寫呢!币驗檫@句話,作者又想通了問題。他又有了活下去的信心。
史鐵生這場經(jīng)歷真是令我印象深刻,他在絕望中自暴自棄,之后又醒悟過來?此坪唵蔚倪^程卻給作者帶來了無限的煩惱和痛苦。作者身上那股永不言敗的精神值得我們認真學習。
《我與地壇》讀后感15
聽說《我與地壇》主要討論如何面對死亡,之前一直覺得死亡太遙遠,直到爺爺去世,看了爺爺?shù)倪z體,至今難以忘記,那浮腫,那面無血色,并且在火化場待了一下午,聽著其他人的故事。頓時發(fā)現(xiàn)死亡離我們很近。當時就想著,要找到《我與地壇》來看看。幾年過去了,最近才拿起來讀,讀后頗有不少共鳴。
本書可以說為史鐵生的自傳,重點回顧了他截肢前后的生活,特別是截肢后,對死亡的思考。
其中我的夢想和好運設計的這兩章,闡述了人生的意義以及對死亡思考:我希望既有一個健美的軀體又有一個了悟人生意義的靈魂,前者可以祈望上帝的恩賜,后者卻必須在千難萬苦中靠自己去獲。豢啾M甘來才是最為關鍵的好運道……,人逃不過一死,所以過程才是我們每個人擁有的,過程精彩的人是無法被剝奪的,死神也沒有辦法;夢想使你迷醉,距離就成了歡樂;追求使你充實,失敗和成功都是伴奏;當生命以美的形式證明其價值的時候,幸福是享受,痛苦也是享受!^程賦予生命的意義,在于年能創(chuàng)造這過程的美好與精彩,生命的價值就在于年能夠鎮(zhèn)靜而又激動地欣賞這過程的美麗與悲壯;……過程在到處繼續(xù),在人間、在天堂、在地獄,過程都是上帝的巧妙設計。
整個春天,直至夏天,都是生命力獨享風流的季節(jié):春天就要張揚,春鳳從不入睡,天地間充斥著生的豪情,風里夢里也全是不屈不撓的欲望。那時百花都在交媾,萬物都在放縱,蜂飛蝶舞、月移影動也都似浪言浪語。在青春年華,在純真和勇敢的張揚歲月,一個正在成形的男子,能量要釋放,呼喊期待著回應;力量兇猛,精力旺盛,才華橫溢一天二十四小時都是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
作者卻截了肢,絕大多數(shù)人都無法承受著這打擊,想起高考后的骨折經(jīng)歷,雖然不似作者這嚴重,但這打擊的時間點和對旺盛精力的釋放訴求是一致的,因此,對此感同身受。
對母親的描寫感觸頗深,摘錄共享。
1)對母親的回憶,年輕時的不管不顧,根本不會顧及母親的煎熬,待到能理解之時,才明白:兒子的不幸在母親那兒總是要加倍的……這樣一個母親,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親。當一位作家說寫作最初的動機是為我母親,為了讓她驕傲,頓時淚目。
2)作者回去看望母親的故居那段感觸,寫得精彩絕倫:母親十九歲,未來其實都已寫好了,站在我四十六歲的地方看,母親的一生已在那一陣喜慶的嗩吶聲中一字一句地寫好了,不可更改。那嗩吶聲,沿著時間,沿著陽光和季節(jié),一路風塵雨雪,傳到今天才聽出它的哀婉和蒼涼!耄耗琼敾ㄞI順著這河岸走,鑼鼓聲漸漸遠了,嗩吶聲或許伴母親一路,那一段漫長的時間里她是怎樣的心情?一個人,離開故土,離開童年和少年的夢境,大約都一樣,……顧不上別的,單被前途的神秘所吸引,在那神秘中描畫幸福與浪漫……
【《我與地壇》讀后感】相關文章:
我與地壇閱讀心得04-21
史鐵生的《我與地壇》心得04-12
閱讀《我與地壇》心得04-12
閱讀我與地壇心得05-14
《我與地壇》閱讀心得05-12
《我與地壇 》教學設計06-02
我與地壇讀書筆記12-11
《我與地壇》讀書筆記11-13
《我與地壇》讀書筆記11-02
我與地壇讀書筆記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