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國志讀后感 推薦度:
- 讀《三國志》有感 推薦度:
- 讀《三國志》有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三國志》讀后感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你想知道讀后感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國志》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三國志》讀后感 篇1
《三國志》是一部記載蜀、魏、吳三國的歷史著作,是我們研究三國時期歷史的重要歷史文獻資料!度龂尽肥顷悏鄹F盡半生的心血結(jié)晶,客觀的還原了歷史的本來面貌,是我們學習歷史的不可多得好材料。
說到《三國志》,我們不得不說一下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度龂萘x》與《三國志》兩者的區(qū)別就在于,前者是根據(jù)后者的歷史原型,藝術(shù)性的改編而成的!度龂萘x》中的很多歷史事件存在著虛構(gòu)成分,李代桃僵的事情常有發(fā)現(xiàn)。如“溫酒斬華雄”的精彩篇章的歷史故事原型其實是孫堅,而不是關(guān)羽。咋們再回到《三國志》。陳壽根據(jù)史實著書,認真考量,對歷史的點評也做到客觀公允。我認為這才是他能夠完成這樣歷史巨著的最大原因。對三國的興衰都進行了系統(tǒng)而獨到的分析,蜀國的滅亡跟諸葛亮之死有最大的關(guān)系,是最顯著的標志;吳國的衰敗跟吳國的內(nèi)耗有著很大的關(guān)系,責任最大的人就是孫權(quán),因他晚年的殘暴才致使吳國的衰;魏國雖然統(tǒng)一了三國,但也難逃滅亡,走向轉(zhuǎn)折點就是曹爽的伐蜀失敗和幼主的'繼位。陳壽的這些分析非常到位,完全符合歷史事實,做到了客觀。
三國人物中,陳壽認為曹操是“超世之英杰”,諸葛亮是“臥龍”,孫權(quán)有“勾踐之英才”,劉備是英雄,虎臣中有張飛、關(guān)羽、程普、黃蓋……良臣中有董允、陳震、薛綜……良將有張遼、樂進等,《三國志》中對每個人的特點都做了介紹,也為后世提供了相當有內(nèi)涵的歷史創(chuàng)作文獻資料。
同樣,《三國志》的不足之處也相當明顯,對有些歷史事件的描寫相當簡略,內(nèi)容不夠豐滿,顯得不是那么充實。我想,這可能是作者在了解歷史事件有限的情況,尊重事實,不添加任何主觀描述的結(jié)果吧。但這完全不妨礙這是一部偉大的經(jīng)典著作。
《三國志》讀后感 篇2
《三國志》是我在寒假的時候爸爸推薦我看的一本書,沒看時我感覺《三國志》與《三國演義》沒什么區(qū)別,讀完后我發(fā)現(xiàn)這兩本書的題材是完全不一樣的。
《三國志》是一本以歷史為題材的小說,它主要寫三國時期的歷史變遷。提到三國很多人都會第一想到是諸葛亮,可它給我印象最深的卻是另外兩個英雄—張飛、關(guān)羽。
書中張飛在長坂坡那段給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從中看出張飛的.勇猛,雖然他有勇無謀,但他重情重義的品質(zhì)著實令人佩服。他為了劉備的安全,不顧自身安危,率領(lǐng)二千騎兵在長坂坡抵抗曹軍百萬雄兵,雖只有二千騎兵,可誰知張飛一吼震天下,竟嚇得曹軍無一人敢向前一步。雖然結(jié)果讓我無法接受,但張飛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說完了張飛,那就來談?wù)劥蠹叶己苁煜さ挠小拔涫ァ敝年P(guān)羽吧。在大家的印象中一般都是他在戰(zhàn)場上的英勇身影,而他留給我最深的卻是他在軍營中的那段“刮骨療毒”的經(jīng)歷。關(guān)羽曾被毒箭射中,傷口雖已痊愈,可一到陰雨天氣,左臂仍會有疼痛感,經(jīng)醫(yī)生診斷說需要“刮骨療毒”。關(guān)羽聽罷,果斷伸出左臂,與將士們一邊喝酒下棋,一邊刮骨療毒,臉上談笑風生,沒有一絲痛苦。果然啊!“武圣”之名絕非浪得虛名。他的那種堅強,那種毅力是值得我們好好學習的。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讀完他們的故事,對于這結(jié)果我無一不感到惋惜,但我們可以學習他們的精神,成為當世“豪杰”。
人,“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三國志》讀后感 篇3
《三國》有別,英雄亦有不同。作為一部國別體書籍!度龂尽芬云浜啙嵉恼Z言,嚴肅的用詞使得歷史的嚴肅又添幾分,歷史的肅穆可謂在這體現(xiàn)得非常全面。相較于《三國演義》的話這篇文章就現(xiàn)得骨感了!度龂萘x》具有很好的觀賞性和閱讀性。作為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肯定有其過人之處。
讀了《三國演義》后就發(fā)現(xiàn)其內(nèi)容非常豐富,構(gòu)思也猶為巧妙,人物編排,情節(jié)設(shè)計,遣詞造句都很考究。特別是與《三國志》相比較后就更凸顯這些優(yōu)勢了。例如“三顧茅廬”這一情節(jié):《三國志》中“凡三往,乃見”如此寥寥幾字就帶過了,表現(xiàn)極為枯燥。而《三國演義》則就不同了。在此情節(jié)作者洋洋灑灑寫了近五千字,文章就被充實得豐富了,增添了文章的可觀賞性、可閱讀性,帶給讀者極為深刻的印象。人物描寫頗為細膩:如此章節(jié)中對諸葛亮此人的`描寫:“孔明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帶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之概!边@一外貌描寫讓諸葛亮的形象躍然于紙上,和《三國志》枯燥、骨感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度龂萘x》與《三國志》在真實性方面有區(qū)別。《三國演義》是七分真實,三分虛假的,雖然豐富了情節(jié)內(nèi)容但同時對歷史的真實性還是差些準確又如人物方面,《三國演義》中曹操的形象被丑化了,顯然不符歷史,諸葛亮的形象被神化了,這顯然有失歷史真實性,給后人誤導(dǎo),影響人們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認識與評價。
《三國演義》其實是一副連環(huán)畫或者說是一部電影,那生動的場面猶如親眼所見,親耳所聞,親身所感,那硝煙的戰(zhàn)火彌漫在這書中,這不是一部電影又是什么呢? 三國,那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三國,那莊嚴肅穆的歷史;三國,那充滿韻味的讀本。真可謂是三國有別,英雄不同!
《三國志》讀后感 篇4
《三國志》中對老將黃忠的死只有寥寥數(shù)語:明年卒,追謚剛侯。
所以,我們永遠也無法得知黃老將軍死前的.遺言,我們不知道他是厭倦了亂世沙場還是惋惜自己不能繼續(xù)在沙場征戰(zhàn),回顧一生,不知他是否還有什么遺憾。
關(guān)于黃忠,史書的記載并不多,我們可以做個簡單的回顧。
黃忠字漢升,南陽人,曾在劉表手下做中郎將。曹操攻克荊州后,在長沙太守韓玄處任職。劉備占領(lǐng)荊州四郡后黃忠投靠劉備,隨劉備入蜀。
黃忠對于蜀漢政權(quán),有兩大功績。
一是在收川戰(zhàn)役中率軍自葭萌關(guān)入成都,沖鋒陷陣,勇冠三軍。劉備攻下益州后,拜黃忠為討虜將軍。
二是在漢中定軍山戰(zhàn)役中擊敗并殺死夏侯淵,立下大功,遷為征西將軍。劉備為漢中王后,拜黃忠為后將軍,賜爵關(guān)內(nèi)侯,與關(guān)羽同列。
諸葛亮贊譽黃忠:
忠之名望,素非關(guān)、馬之倫也。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八月,黃忠去世。有子黃敘,英年早逝,無后。
這里可以說一下,黃忠與關(guān)羽不合在歷史上確有此事,一大原因就是關(guān)羽太高傲,劉備想拜黃忠為后將軍時,諸葛亮就曾對劉備說:
而今便令(關(guān)、黃)同列。馬、張在近,親見其功,尚可喻指。關(guān)遙聞之,恐必不悅,得無不可乎?
也就是說,黃忠的功勞,馬超、張飛親眼所見,所以封黃忠為后將軍,他們不會有意見?墒顷P(guān)羽在荊州,聽到自己與黃忠同列,一定會不高興。
事實也正如諸葛亮預(yù)料的那樣,當關(guān)羽得知自己與黃忠同列后,生氣地說道:
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于是關(guān)羽不愿意接受劉備的封賜,還是費詩一番勸解,關(guān)羽才最終接受。
以上,便是黃忠的一生了。
《三國志》讀后感 篇5
這個寒假讀了一本叫《三國志》的書,讀完后我有一種激情澎湃的心情。
《三國志》記載了從漢獻帝初平元年,軍閥混戰(zhàn)起,前后共計九十年的歷史。其中,魏書三十卷,蜀書十五卷,吳書二十卷,共六十五卷,在斷代史中別創(chuàng)一格。由于陳壽寫的《三國志》,意務(wù)簡潔,裁制有余,文采不足。三國時期,國家四分五裂,戰(zhàn)火紛飛,百姓不能安居樂業(yè)。然而,這樣一個亂世,卻出現(xiàn)了那么多偉岸的英雄人物,如:神機妙算的諸葛亮、能文能武的周瑜、義重如山的關(guān)羽、英勇善戰(zhàn)的趙云、勇猛無比的張飛、求賢若渴的劉備、奸詐過人的曹操......真是正如蘇軾所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在三國這個英雄輩出的年代,大家都為自己的目標奮斗著,努力著,不曾放棄過。我們應(yīng)該學習他們這種可貴的精神,不怕困難與挫折,勇往直前,這樣才能最終走向成功!
這本書寫了許多英雄人物,先來說說我最喜歡的陸遜吧!他是揚州吳郡吳縣華亭人士。大家可能對他還不熟悉,但是大家應(yīng)該知道“火***連營”吧!是的.,在蜀國大將關(guān)羽、張飛相繼死后,劉備特別生氣,率大軍伐吳。在這千鈞一發(fā)之際,陸遜沒有驚慌失措,而是非常冷靜地面對,調(diào)兵遣將,最終用火攻以少勝多,打敗了蜀軍,在三國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一筆。
風云變幻,刀光劍影的三國時代,文爭武斗,英杰輩出.三國鼎立,終歸于晉,激烈動蕩之后,那一幅幅蕩人心弦的畫面凝固遠去,成為歷史的瞬間.這個時代,是五千多年中華文明中短暫的一瞬,卻又是讓人心馳神往的精彩一幕。
《三國志》讀后感 篇6
記得小時候,第一本書看的就是三國演義曹操的陰險狡詐,孫權(quán)的運籌帷幄,劉備的求賢若渴,關(guān)羽過五關(guān)斬六將,給我留下太多太多的印象。
可是從我買了一本《三國志》讀完后,絕對曹操整個人的印象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讓我對曹操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應(yīng)該是作者陳壽的對曹操的評價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nèi),攬申、商之法術(shù),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yè)者,惟其明略也。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從這句話里我們明白曹操是一個胸懷天下,志向高遠的人,不及原來的惡,這才使曹操能夠平定河北,匈奴,冀州等24地,并且我個人認為曹操比劉備更加希才,單于于曹操在北方大戰(zhàn)幾年,但單于投降曹操后,曹操不但沒有殺單于,卻將單于全家都封為列候。
剛剛講了半天,都是講曹操的希才,我現(xiàn)在再講講曹操的樂光態(tài)度,曹操在平定冀州后,在冀州城頭嘆息,我出征8年,各地只有富家子弟才能上學,國家怎么能強大,于是下令在他所站領(lǐng)的任何地方都辦學,給廣大學生免費上學,可你要知道,曹操當時已占領(lǐng)18個州,上百個縣,要是在每個縣都辦學,那費用,可以使整個國家的百姓一年內(nèi)人人吃上飯,曹操卻是怎么做,國庫都錢都用光了,所以人都想放棄了,可曹操沒有,他每天上朝依然面帶笑容,最后他居然從他自己家拿出了辦學的錢。
我們也應(yīng)該學習曹操,的樂觀態(tài)度,說不定壞事會變成好事,是總有兩面型的,希望大家都能天天保持著了觀的態(tài)度。
《三國志》讀后感 篇7
以前要了解三國時代的歷史,就讀《三國演義》?墒侨龂鴼v史并不是《三國演義》記載的那樣,于是我就買了本《三國志》,想要了解真實的三國歷史。
《三國志》是記述書東漢末年到西晉統(tǒng)一間這段歷史的一部史學名著,他技術(shù)的主要是魏、蜀、吳三國的歷史,故稱《三國志》。《三國志》是一部紀傳體國別史,詳細記載了從魏文帝黃初元年到晉武帝太康元年的六十年歷史。
作者陳壽四十八歲時開始著手整理三國史事,先后?成《魏書》、《蜀書》、《吳書》,所以稱為《三國志》!段簳酚伞凹o”和“傳”兩部分組成,紀包括武帝紀、、明帝紀、文帝紀、三少帝紀四篇。傳以后姬傳為首。《蜀書》、《吳書》只有傳沒有紀。
最讓我印象深刻人物是周瑜。在《三國演義》里,周瑜是個嫉賢妒能的.偽君子,還很陰險,幾次想把劉備和諸葛亮干掉,卻都沒成功。但《三國志》中的周瑜卻是個正義凜然的真君子。吳國其他大臣都極力勸說孫權(quán)投降曹操,只有周瑜和魯肅勸說孫權(quán)聯(lián)合劉備共抗曹操這證明周瑜和魯肅的眼光比其他的大臣的眼光要遠。周瑜還把曹操跟吳國決戰(zhàn)的弊端一一說清,使孫權(quán)抗曹的決心更加堅定了。這說明了周瑜在考慮問題時很仔細,細致,一點蛛絲馬跡都不放過。他在赤壁之戰(zhàn)中用火攻破了曹操的連環(huán)船;在南郡以臥床不起為誘餌,把曹仁吸引過來,然后一口“吃掉”。這說明了周瑜在軍事造詣上很有成就。只可惜在前往巴丘的路上病死了,死時才三十六歲。陳壽稱贊周瑜“出人之眾表,實為奇才也!
陳壽在尊重史實的基礎(chǔ)上,以簡練、優(yōu)美的語言為我們繪制了一幅幅三國畫面,這本書不僅是史學著作,也是文學著作!
《三國志》讀后感 篇8
《三國志》全書一共六十五卷,《魏書》三十卷,《蜀書》十五卷,《吳書》二十卷。《三國志》名為志其實無志。魏志有本紀,列傳,蜀,吳二志只有列傳,陳壽是晉朝朝臣,晉承魏而得天下,所以《三國志》尊魏為正統(tǒng)。東晉(漢晉春秋)則以劉備為正統(tǒng)!度龂尽窞椴懿、曹丕、曹睿分別寫了武帝紀、文帝紀、明帝紀,而《蜀書》則記劉備、劉禪為先主傳、后主傳。記孫權(quán)稱吳主傳,記孫亮、孫休、孫皓為三嗣主傳。均只有傳,沒有紀。 三國志
《三國志》位列中國古代二十四史記載時間順序第四位,與《史記》(司馬遷)、《漢書》(班固)、《后漢書》(范曄、司馬彪)并稱前四史?偟母攀
《三國志》主要善于敘事,文筆也簡潔,剪裁得當,當時就受到贊許。與陳壽同時的夏侯湛寫作《魏書》,看到《三國志》,認為也沒有另寫新史的必要,就毀棄了自己本來的著作。后人更是推崇備至,認為在記載三國歷史的一些史書中,獨有陳壽的.《三國志》可以同《史記》、《漢書》等相媲美。因此,其他各家的三國史相繼泯滅無聞,只有《三國志》還一直流傳到現(xiàn)在。南朝人劉勰在《文心雕龍·史傳》篇中講:“魏代三雄,記傳互出,《陽秋》、《魏略》之屬,《江表》、《吳錄》之類,或激抗難征,或疏闊寡要。唯陳壽《三國志》,文質(zhì)辨洽,荀(勖)、張(華)比之(司馬)遷、(班)固,非妄譽也!边@就是說,那些同類史書不是立論
《三國志》讀后感 篇9
《三國演義》寫了三個國家的興衰史,從桃園三結(jié)義至三國歸晉共經(jīng)歷了五個時期,便是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群雄割據(jù),三分天下和天下歸晉。但這僅僅是小說 不能帶表歷史。
《三國志》當然也是寫的這些,不過是以人為題,還有就是他是歷史。
這些過程我就不說了,最主要的我想談?wù)勛约簩θ龂囊恍┱J識和看法。
在三國這段悠久的歷史中,我一直有一個疑問:到底周瑜是不是像羅貫中所說的小肚雞腸和陰險狡詐呢?為此,我查閱了很多資料,直到讀了一下三國志,我才明白:周瑜在歷史中不是像在《三國演義》里的一樣。他很年輕就掛帥上陣,孫策還臨終托故給他。可見他在吳軍中的形象有多么好。哪為什么羅貫中要把他寫得那么壞呢?原來是羅貫中對諸葛亮有種寄托,把周瑜寫壞點可以村托出諸葛亮的好。這下子,本來周瑜沒有這件壞事變成了有這件壞事,本來周瑜有這件好事變成了沒有這件好事。你們說他慘不慘!羅貫中覺得這樣子還不夠,還要把諸葛亮再神話一下,就又多了些火燒新野、草船借箭等羅貫中編出來的.故事。這下可好,《三國演義》的影響力大了,人們就把《三國演義》當成了歷史,漸漸忽略了《三國志》。從人們口里傳出來的就只有周瑜的一些或自己本身或羅貫中編上去的一些壞毛病,而沒有了羅貫中的好了。
我覺得,在熟讀小說《三國演義》的同時,不妨也來讀讀原汁原味的歷史《三國志》。
《三國志》讀后感 篇10
三國志是我比較喜歡的一本書,因為它里面既真實也很生動,我最喜歡的人物是曹操。我看完以后就感覺這書,每一個細節(jié)都很詳細、具體。
里面我發(fā)現(xiàn)了很多歷史上的黑幕,諸葛亮在三國演義里面所向披靡,八卦陣、出師表更是輝煌,但是在真實歷史上陳壽沒有過多的去描寫諸葛亮,而且我還發(fā)現(xiàn)諸葛亮是屢戰(zhàn)屢敗,周瑜也沒有想象的.笨,而且特別的聰明孫堅、孫權(quán)的很多步妙棋都是周瑜幫忙的。
我最喜歡的角色——曹操,看完三國演義后,再看三國志以后就會對它感到有一種很佩服的感覺。曹操在三國演義里被寫的很兇惡、殘害百姓、一位奸雄,但是他確實如此嗎?百姓們都很愛戴它,曹操是一位很偉大政治家、軍事家、作為一位詩人可以說,也是很有才氣的。七步詩的曹丕是誰教育出來——曹操,他沒有想象的兇惡,反而很友善。為什么三國演義會如此貶低曹操抬高劉備,其實只是因為南宋想找一個借口而已。
三國志從某些意義角度來說,沒有三國演義那么吸引人。它里面太真實了沒有很大的趣味性,有很多三國演義里虛構(gòu)的故事或傳說都沒有。赤壁之戰(zhàn)里沒有借東風之類的故事,曹操只不過是輸給了瘟疫和水土不服。三英戰(zhàn)呂布三國志里沒有后來我翻了很多資料最后發(fā)現(xiàn)但是人物實力,距離相差太遠了。
三國志有點偏向與陳壽個人觀點,但是大部分還是事實,對人物的觀點存在一些偏見,我對三國志還有一點很好奇就是,三國志的精彩程度為什么不進四大名著。三國志有一點比較有意思就是全書沒有一個到字。
《三國志》讀后感 篇11
《三國志》中,我最欣賞的則是曹操。曹操在那個諸侯稱雄的年代,可謂是天下罕見的全才。
他文武雙全,官拜驍騎校尉(僅次于將軍),足見其勇略。董卓進京,不少滿口仁義的漢室棟梁對董卓的`惡行是敢怒而不敢言。唯有曹孟德,不惜背上諂媚小人的罵名,懷揣兵刃,棲近董卓身旁,意欲為國除賊。須知,若刺董成功,自己也將身首異處。曹孟德此舉,足見其大智大勇。
刺董失敗后,曹操輾轉(zhuǎn)奔波,經(jīng)過數(shù)年的苦心經(jīng)營,他已有十萬兵甲。而后,瞅準時機,親率勁旅迎獻帝回朝,定都許昌。有人認為曹操乃大漢國賊,以挾天子之便,掌控天下?墒钱斈晔随(zhèn)諸侯討伐董卓時,除了曹操與孫堅力戰(zhàn)西涼軍外,其他諸侯哪一個不是坐觀成敗,以圖漁利?獻帝出逃,袁紹、公孫瓚,甚至是漢室宗親的劉表,都未營救圣駕。只有曹操急行軍數(shù)百里前去護駕。
縱觀曹孟德的功績,滅二袁,亡呂布,平西涼,收漢中。所行無一不是完成漢廷的一統(tǒng)大業(yè)。雖然曹孟德的文治武功,冠絕天下。但當他掃平北方時,已是烈士暮年。他急于在死前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怎奈心有余而力不足,故有赤壁之敗。然而兵敗赤壁,卻決定了曹操此生是無法完成平定天下的宏愿的。于是他精心治理轄內(nèi)的軍政,為繼任者平定四海奠定基礎(chǔ)。
盡管對于曹操的忠奸,世人褒貶不一。但我始終認為,曹操乃國之大賢,掃平四海,使得萬民安居樂業(yè)。這便是我看《三國志》時的一些讀書心得體會。
《三國志》讀后感 篇12
本書主要講述三國時期,諸葛丞相死后,魏國的變遷,以及魏國如何滅蜀。當然,也講了劉禪的愚蠢等等。在這本書里,作者塑造了一個又一個愛國者,有甘于為國家所壓倒的人,有只為自己利益著想的人,還有陰險狡詐的人。在里面,司馬遷是一個優(yōu)秀的政治家,但在很多人眼里,他是一個陰謀家,但在我眼里,司馬遷并不像別人想象的那么糟糕。因為一個國家的當權(quán)者必然是有些“陰謀”的。如果他真的這么單純,那就站不住腳了。更何況,司馬遷還沒有當上皇帝。想要當皇帝,就必須更加重視。只有這樣,才能成為皇帝。比如,李世民不也是從玄武門發(fā)動兵變,殺了自己的弟弟,逼迫自己的父親退位以獲得皇位嗎?更何況他還是二皇子,為什么人們只稱贊李世民,卻不稱贊司馬遷呢?這是我讀《三國志》時的疑問。
在《三國志》中,作者寫了劉備時代的一些英雄的后裔。雖然我不知道這些是不是真的.,但我知道有幾個絕對是真的:劉禪(劉備的兒子,“大名鼎鼎”的昏王誰不知道)、諸葛瞻(他的兒子)諸葛丞相的國文七品卷一中的《戒律》證明了諸葛瞻的真實存在)。
說實話,里面的劉禪確實是昏庸無能的。他整日尋歡作樂,不顧朝政,以身體不適為由,整天在后宮玩耍。
他根本不關(guān)心魏軍攻打自己的國家,但他也不是完全絕望,至少在多次得到消息的時候他必須要挽救,但這時候又一個該死的太監(jiān)跳出來阻止他,說沒關(guān)系,他打不過我們,蜀國就這樣滅亡了。
這本書真的很好,真心希望更多的人能讀到這本書。我所說的只是海的一角,真正的精彩還沒有表達出來。
《三國志》讀后感 篇13
《三國志》是由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代的斷代史,同時也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有人說過:“你我他,無論喧囂與寂寞,一切都將成為歷史。”泱泱華夏二千多年的傳承,在我看來,沒有任何國家的歷史能與他相提并論。史學家把整個中國演變的菁華,立著于書,流傳至今。其中,《三國志》是史書中的經(jīng)典之作。
我有幸閱讀這本苦澀,嚴謹,簡練,讓人有些摸不著頭腦的史書。說它苦澀,是因其簡練。在《曹操本紀》中,陳壽寫赤壁之戰(zhàn)寥寥幾筆帶過,你根本無法讀出那帆船蔽日,飛火漫天的恢弘場面。后來的裴松之為《三國志》做注,大概也是出于簡練的原因吧。陳壽能恪守史書不虛美,不隱惡的特點,勾勒出一個個生動鮮明的歷史形象:統(tǒng)兵能力強卻又剛愎自用的關(guān)羽,富國強、御兵弱的諸葛亮,具有完美高尚品格卻受“忠漢”局限的士大夫代表荀!桓齦隼史人物在他的筆下顯現(xiàn)的不只是人物的'生平,連內(nèi)心的活動與政治思想都完美地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其筆沒有華麗的辭藻,卻能抓住要害,切入實際。但受各方面的影響,也會有曲筆,甚至張冠李戴。
《三國志》的另一特點是對正義、善良、忠君、堅韌等一系列優(yōu)秀品質(zhì)的贊揚與向往。陳壽父親獲罪被諸葛亮處死,而陳壽卻能在《三國志》為其單獨立傳,并給予諸葛亮高度評價?梢,有“良史之才”的陳壽,在寫《三國志》是秉承公正、正義的態(tài)度下筆的。而且在傳記結(jié)尾處,陳壽會寫出自己對人物的評價與看法。這些語段,使陳壽自己也化身成一個讀者,敘說自己的見解與讀者交流。
古人語:“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三國志》是本精煉卻又冗長的史詩。我所理解的僅僅是大海中的一滴水,這部文化瑰寶需要停下來細細品味。
《三國志》讀后感 篇14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三國這個亂世,群雄逐鹿,人才輩出。其中,它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我并不喜歡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他把曹操寫的那么陰險狡詐,和《三國志》中的曹操截然不同!度龂尽防锏牟懿偈且幻麃y世之中的英雄,足智多謀,我覺得他并沒有像《三國演義》中的“寧叫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反而,他是一個很講情義的人。關(guān)羽上次戰(zhàn)敗,不僅與劉備走散,還落到了曹操手中。曹操擺出大量的好處請求關(guān)于能歸降于他,但關(guān)羽沒有答應(yīng),堅持要去找劉備。過了幾天關(guān)羽走了,只留下了一封信。曹操看見后,非但沒有派兵去將關(guān)羽追回來,發(fā)呢讓他去找劉備,可見他是一個惜才且講情義的人。
一個國家的興亡,除了要有一個賢明的君王,其次,一個足智多謀,忠心耿耿的謀士對一個國家來說也是很重要的。就像諸葛亮,他一心為劉備出謀,使得蜀國的實力日益壯大起來。火燒赤壁、七擒孟獲,他不驕不傲。街亭失守,他卻自降三級。劉備死,后主劉禪繼位?芍T葛亮非但沒有篡位。反而更加忠心地輔佐劉禪,才總算穩(wěn)定了三分天下的.局面。可謂是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他這種為國家,為社會做出貢獻的精神值得我們宣揚和學習。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崩云驚濤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每當聽到這首詞,我的腦子里就會浮現(xiàn)出三國時將士廝殺的情景——那是一個真正的三國!
【《三國志》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三國志讀后感02-10
三國志的心得體會01-13
讀三國志有感06-05
讀《三國志》有感07-27
看三國志讀書心得05-05
讀三國志有感10篇06-05
讀《三國志》有感8篇07-27
讀《三國志》有感(8篇)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