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論語》有感15篇(精品)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于自己的讀書感悟,是時候?qū)懸黄x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赡苣悻F(xiàn)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論語》有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讀《論語》有感1
從我們咿呀學語開始,論語就出現(xiàn)在了我們的身邊,從小學開始朦朦朧朧地誦讀,到初中的耳熟能詳,到高中的一知半解,論語可以說是我們的老朋友了,但我們卻從來沒能真正了解它的意義,就像每天見面時都打招呼的朋友,但也僅僅是打了招呼,只是眼熟罷了。而在機緣巧合之下,我選修了張老師的《論語》和孫老師的《傳統(tǒng)文學修養(yǎng)》,這兩門課促使我重新拿起論語,讓我重新認識了這位老朋友,重新認識了皮囊之下的有趣靈魂。
在老師的幫助下,我對論韻進行了更深層次的挖掘,從簡單的倫理道德規(guī)范深
入到了人心和人性的本質(zhì),在探查到本質(zhì)之后我才感到耳目一新,恍然大悟。人心由本性心和世俗心構成。本性心是指孝悌之心、誠心、反省之心,它重在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是人之初性本善的體現(xiàn);而世俗心則是真與假、善與惡、美與丑、苦與樂的并存。這點醒了我,在深入理解《論語之前》,我從未想要認真考慮人的本心是怎么一回事,我甚至一度懷疑人性本惡,而老師們的講解點醒了我,讓我明白了我看待問題的局限性,我只是看到了人的世俗心,而沒有看到人的本性心,我只看到了人性后天之惡,卻沒有看到人性先天之善,感謝老師糾正了我狹隘的觀點。
《論語》中有很多關于本性心和世俗心的論證,“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等是在勸說人們保持本性,去追逐更高等級的美德;《論語》中也有很多關于世俗心的論述,“巧言令色,鮮矣仁”,“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世俗心的美丑善惡便體現(xiàn)出來,有人從世俗之惡,巧言令色,甘為小人,有人從世俗之善,孝順善學,志為君子。但我們每個人都是世俗中人,不是什么超脫世外的神仙圣人,人的.世俗心和本性心是一體的,我們在看待人時不能將這兩心割離開,不能過分的只強調(diào)本性心
或者世俗心,否則我們看到的就不是完整的人。
李翱的《復性書》中講道:“人之所以為圣人之,性也;人之所以惑其性者,墮也!逼渲小靶浴本褪侵溉酥拘孕,“墮”就是指人之世俗心。從前我不理解人的世俗心和本性心,我總是悲觀地以世俗心來揣測他人,我認為人們幫助他人、投身于公益,都是有利可圖的,不是為了自身的利益,誰愿意花多余的精
力和金錢去做那些對自己沒有利益的事情呢?而在深入學習論語后,我明白了人之初,性本善,真的有人愿意犧牲自己去幫助他人,尤其是這次疫情,有很多人愿意伸出援手,真的有人愿意舍己為人。
重讀《論語》使我受益頗深,它讓我重新認識了孔子,也讓我重新認識了自己。在這里我想向大家推薦周潤發(fā)主演的《孔子》,真是合適的演員出演了合適的角色,周潤發(fā)主演的孔子使孔子這個圣人形象多了一絲人間氣息,也一改古文中嚴肅、為天下奔波的士大夫形象,增添了一份溫柔和藹,多了一分心系天下蒼生的慈悲。在《傳統(tǒng)文學修養(yǎng)》課上,老師也曾放映過,但由于時間問題并未完完整放映,想要了解孔子的同學可以重新觀看一下這部電影。
讀《論語》有感2
中國古代,有很多很好的書籍,這個寒假,我讀了《論語》。
《論語》是孔子與他的弟子的一些言論,被他的弟子寫了下來,里面有很多有著大道理的名句,我給大家講一講吧。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句告訴我們,學習后溫習、珍惜友誼、別人不了解自己而自己不生氣,都是很好的。2、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边@句說明君子講道義而小人只顧私利。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边@句話告訴我們要好學。
這本書對我們幫助很大,幾乎每一句都有用處。我在每一天的放學后總要把今天語數(shù)英科的`學習內(nèi)容、課堂筆記都看一遍,因為“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時在玩的時候,我不愿去干一件事情,比如重活,其他人都可能會推給別人,而我則因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倍约合朕k法做出來。有時我不小心做錯事了,別人批評我,我不會去頂嘴,因為“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論語》是一本很有用的書,能讓我們在生活中變得更文雅、更君子一些,還能讓我們有一個好成績,我們值得讀。
讀《論語》有感3
古人說“半部《論語》治天下”,從論語的洋洋萬言中,每個人都可以讀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有人讀出了“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的矢志不渝,有人讀出了“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钡闹t虛,而我讀論語,更多的則是像看到一個長者坐在一群年輕人中間,同他們暢談自己的人生感悟,試圖讓他們懂得:人應該如何度過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天,作為一個平凡人,應該如何過好自己的人生。
《論語》所傳遞的第一個生活的要訣,便是保持平和的心態(tài)。生活中常常能見到讓你不順心的事情,看到比你富有的人,看到比你生活的更好的人,往往就會失去心理平衡。二千年前的孔子也曾經(jīng)遭遇貧窮,當他走到鄭國的時候,糧食都斷了,他的學生不高興的問他,怎么君子也會窮呢,他淡定的回答,君子可以安于貧窮,而小人則會因為窮而作亂。這份安于貧窮的心境至為難得,而他之所以能夠安于貧窮,正是因為心中有道德的力量,使他能夠在貧窮中找到心靈的支點,才不至于失去平和心態(tài)。孔子并不掩飾對富裕生活的向往,他坦誠的說:“如果能夠發(fā)財,那么即使去做辛苦的事情,我也愿意!钡膊⒉粡娗螅骸叭绻l(fā)不了財,那么我就去做我所喜愛的工作!边_致幸福的路徑有很多,金錢并非途徑,關鍵在于內(nèi)心的快樂。他贊賞他的學生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鳖伝厥钦嬲芽鬃拥娜松^貫徹到自己的身心之中了,能夠在物質(zhì)的清貧之外,找到自己心靈的安穩(wěn)和快樂,因為他們的喜怒并不依賴于外物,而存在于內(nèi)心的安詳與平和。在《侍坐》一篇中,他讓幾個徒弟各述其志,對那些看似遠大的抱負,他置之一笑,而當曾點淡然說出自己的人生愿望只是在春風中與童子嬉戲時,他卻贊許的點頭。可見孔子在內(nèi)心并不真的認為君子必須治國平天下,人生最終的追求,仍然是要歸結到內(nèi)心的平靜,要能夠體味到平凡生活的幸福,而這些,其實都取決于心境。
人應該如何生活呢?孔子給出的第二個答案便是“愛”。讀過《論語》的人都知道,孔子最看重的東西似乎是“禮”,如何宴請賓客,如何侍奉國君,所以禮節(jié)他都一板一眼、嚴謹無差,并認為禮樂是治國安邦之本。但孔子又說:“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梢娫谒磥,沒有仁愛的根基,禮也是無用的。這點孔子曾反復闡述。尤其是對父母之愛。他談論孝,人人都說孝就是奉養(yǎng)父母,而他卻說如果不能從心底里敬愛父母,這又與飼養(yǎng)犬馬有何區(qū)別?事實上,也只有基于真誠的親子之愛,才有可能達到真正的孝道。當別人向他請教治喪之禮時,他簡潔的回答:“與其易也,寧戚”,與其在面子上搞得隆重,不如從心底里真的為逝者悲傷,一場充滿愛的喪禮,才是對死者真正的尊重。其實,不論是古今中外,對于任何人來講,愛都是人生的境界,也是人們能夠達致幸?鞓返碾A梯,不懂愛的人便不會懂得生活。但今天的孩子呢,他們受過更好的早期教育,很多孩子比那個時候更聰明更靈巧,卻很少看到他們對父母的體諒和感激,父母盡所能給了孩子一切,卻獨獨忘記教會孩子如何去愛他人讓孩子覺得接受別人的關愛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而愛的缺失,不僅僅會讓孩子在今后的集體生活中遇到種種挫折,更重要的是,心中沒有愛的人,無法體會到生活中的快樂。因此,真誠的仁愛之心,是孔子反復向他的學生所強調(diào)的,這也應該是古今中外教育的永恒中心。
人活在世上快樂與否,很重要的因素,取決他能否在人際交往中得到快樂?鬃訌娬{(diào)在人際交往中,要保持自己人格和心靈的獨立性。他用一句話為這個原則做了闡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即告訴人們,與朋友之間,不管相處的多投合多愉快,也不用強求兩人觀點完全一樣。一個具有完整人格的人,應該能夠保持內(nèi)心精神世界的獨立。也只有這樣的人,才能獲得他人的尊重,進而獲得真正的友情。當受到他人傷害的時候,他不贊同無原則的以德報怨,因為善待對自己壞的'人,實際就是怠慢了真正對自己有恩德的人,所以他認為應該“以直報怨,以德報德”。這也是做人原則性的體現(xiàn)。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要有自己的堅持和原則,這點說來容易,但它需要個人有足夠的判斷力,有足夠強大的內(nèi)心世界,才能夠知道什么是自己應該堅持的,什么是可以包容的,什么是應該反擊的,這一切的前提,便是個人具有精神上的獨立性。最能體現(xiàn)這種獨立性的,便是那句著名的“不怨天、不尤人”,這是一種充分自我負責的態(tài)度。有了精神的獨立性,便能夠在任何情況下獨立承擔其自己的責任,而不是從外界或他人身上找借口,也只有這樣的人,才能在逆境境中奮發(fā)而起,不論外界條件是貧是賤,是亂世還是太平,他都能找到自己的出路。
“溫故而知新”聽起來很簡單,孔子為什么說做到了這一點就可以做老師了呢?其實細想一下,要真正做到這一點并不容易。很小的時候我們就讀過《狗熊掰棒子》的寓言,在學習上要想不像狗熊掰棒子那樣掰一個丟一個,就得經(jīng)常溫習舊的知識,在此基礎上再做到不斷地學習新的知識,而不是止步不前,故步自封。我們每天學習一個漢字,掌握一個英語單詞,每月讀一本有益的書,這樣做并不困難,如果能長期堅持,不忘舊知,學習新知,幾十年后必然博學多才。這體現(xiàn)了孔子“學而不厭”的教育主張,也符合當前提倡終身學習的理念。
我感覺《論語》和其它經(jīng)典的不同在于,它關注的是所有平凡人的平凡生活,告訴人們應該怎樣去生活才能夠達致幸福,它是溫暖人心的。而如何生活,是我們每個人在學習其它各種知識之前最應該學習的,因為它關乎一個人是否能具有健全的人格,是否能擁有充實的內(nèi)心世界。在今天這個充滿了誘惑和選擇的年代,孔子的生活之道值得我們?nèi)ビ眯母形颉?/p>
讀《論語》有感4
中國古學博大精深。儒、墨、道、法四家學派將中國人民從千百年的水生火熱之中解救出來。其中儒家學派是我最喜愛的一家學派,它讓我受益匪淺。
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是孔子,又名孔夫子,他名丘,字仲尼,山東魯國人。他可是人類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他與弟子編纂的《論語》被流傳千百年,將知識以及人間道理向世界各地傳播。當翻開一些語文課本,你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
“天不生夫子,萬古如長夜!边@正是世人對孔夫子的贊揚。
在讀完《論語》后,我深有體會,其中有幾條孔子語錄讓我銘記在心。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這一句我們都耳熟能響,這句語錄后來也變成了成語——擇善而從。我們的漫漫人生路上,總會遇到那么幾個人,可沒有人是完美的,他們各有所長,也有缺陷。我們該怎樣向他們學習呢?我們要從他們的`身上找到他們的優(yōu)點,并向他們學習;找到他們的缺點,看看自己有沒有這些缺點,在將這些缺點改正。這不正是學習的好方法嗎?
“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笨瓷先ミ@句話好像不關學習什么事,其實道出了一部分學習真諦,學習不能求快,要慢一點,穩(wěn)穩(wěn)當當?shù)囊徊揭徊綄W,不能一口氣吃成胖子,學習太快反而會讓知識更快流失;在我們學習時,不能因為休息一會這樣的小利而暫時停止學習,這樣子學習是會讓自己更加“貪圖小利”,如果面前是一個巨大的誘惑呢?所以我們要從一開始就抗拒小利,認真休息。這難道不是學習的道理嗎?
“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一句是我最喜歡的一句,我都到這句話時就肯定,孔子一定是一個重視學習方法的一位長者。在學習時,我們會學到很多知識,但如果我們不去反復地溫故它,也許有一天,這些知識就慢慢離你而去;在生活中,我們周圍的朋友,家人都會給我們提一些建議,無論是好的還是不好的,我們都要虛心接受他們的建議,這樣才會成長進步;當你小有名氣時,定當還有人不太了解你,這時我們需要的是一個君子的表現(xiàn),我們要表現(xiàn)得平靜一點,讓別人一看就知道自己是一個有學問的人。這難道不是學習的好表現(xiàn)嗎?
孔夫子知道的知識是多少呢?猶如那滔滔江水吧。
《論語》所帶來的道理數(shù)之不盡,孔夫子流傳的學習精神也不會殆盡。我們應當感謝《論語》帶來的知識,更應當感謝孔夫子編纂了這篇千古長論。
讀《論語》有感5
在《論語·憲問》中有這么一句話:“不怨天,不尤人!彼拇笠馐牵龅酱煺刍虺隽藛栴},不埋怨天命,也不責怪別人。這僅有六個字的一句話,告訴我們的卻是一種待人處事的深刻哲理,所以,我們應更深的去體會它其中的含義。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這么一些人,他們一遇到困難、挫折或麻煩,就牢騷滿腹,埋怨上天不給自己好運氣,抱怨他人有過錯,可就是不自查自己有什么過錯和責任。這就是典型的怨天尤人的表現(xiàn)。而孔子卻認為,我們應當“不怨天,不尤人!边@實際上就是把對自己的要求提高到一個更嚴格的標準上,即苛責的應該是自身。
記得我曾經(jīng)有過這樣一次經(jīng)歷。有一次,省里舉行作文大賽,我也報名參加了。我非常認真的對待這次比賽,用了一個星期來構思,還上網(wǎng)、翻書查閱了很多資料,并用了三個小時認真地寫了這篇文章。當我拿到學校給同學們看時,大家也是嘖嘖稱贊,我心里比吃了蜜還甜。原以為這篇文章可以受到老師的好評,但很可惜的是,老師僅僅給了我85分。當我看到這個灼眼的分數(shù)是,心里“咯噔”一下,隨即,一種沉重的失落涌上心頭?粗鴦e的同學拿著90分、95分、97分的作文歡呼雀躍時,我的心情跌落谷底。我很郁悶,也非常想不通:為什么我這么用心寫的作文老師會覺得有問題,為什么?而后,在當天下午的一節(jié)班會課上,老師講到這么一句話:“我們在生活中,應學會‘不怨天,不尤人’,當事情不是依你所想時,先不要怨天、怨地、怨別人,先好好反思自己,問題到底出在哪里……”聽了這番話,我覺得心里很慚愧,為我在作文得了低分時抱怨老師而慚愧,為沒有反思自己的錯誤而慚愧。我當即拿出我的作文,仔細的看了5遍,發(fā)現(xiàn)我的措辭、結構安排等方面存在著缺陷;我又詢問了老師后,決定再寫一篇。真沒想到,這篇作文竟獲得了作文大賽的二等獎!我很感謝這句“不怨天,不尤人”,它不僅讓我獲得了榮譽,更令我明白了待人處事的深刻道理。
這句話不僅在我的身上得到了驗證,在古今中外的很多名人身上也可以體現(xiàn)。海倫凱勒——一位被世人廣為傳頌的偉人,被評為20世紀美國十大杰出人物之一,她用失明的雙目、失聰?shù)碾p耳譜寫了燦爛的生命樂章!當命運向她伸去可怕的魔爪后,她怨天尤人了嗎?沒有。她用她堅強的意志,克服先天的不足,嚴格要求自己,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yǎng),終于成為一位影響全球的傳奇女性!從《星光大道》走出的歌手楊光,雖然是從來沒有見過陽光為何物的盲人,但他卻用歌聲唱出了對人生幸福的.追求與熱愛。他同樣沒有埋怨上天的不公,沒有埋怨父母給他的殘缺的身體,憑著自身的努力,實現(xiàn)了自己人生的價值……試問:我們相對一些身體有殘缺的人們,有著健康的身體,充沛的精力,那么我們還有什么理由去埋怨生活的不公呢?
我還讀過這樣一個故事,它講的是一位名牌大學生因求職屢屢碰壁,想要跳海結束自己年輕的生命,但被一位老者救下的故事。這位老者在最后的勸說時所說的話讓我頗為感動:“一粒沙掉到沙堆中就很難再找到,但一粒珍珠掉到沙堆中,卻更能令它顯得熠熠生輝!彼,我們不論在工作上還是生活中,如果遇到不順或障礙、阻力,首先應從自身找出結癥所在,而不是抱怨沒有合適的機會,沒有賞識自己的“伯樂”。當我們真正做到“不怨天,不尤人”時,我們就會蛻變成那顆美麗的珍珠,很多的難題就會迎刃而解。
讓我們記住這句話——“不怨天,不尤人”。用平和的心態(tài),去面對人生百態(tài),不斷提高自身素養(yǎng),成為生活的強者!
讀《論語》有感6
云游書海,翻閱古籍,經(jīng)典無處不有,中華文化之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令世人驚嘆不已,儒學作為中華民族的精神瑰寶,影響著世代炎黃子孫,讀其《論語》,滲透人生真諦,學會處事原則。
讀《論語》,懂待人接客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句流傳自今的名句從小就教導著我們要善對朋友,禮貌待人,人生在世,朋友是我們最不可缺少的,正是因為有了朋友,我們的生活才不會那么單調(diào),我們的生命才不會那么枯燥,而與朋友相處,我們又應該做到什么呢?就如《論語》所道,我們應該以熱情樂觀的態(tài)度去對待朋友,這樣,友情才會更加珍貴,朋友才會伴你一生。讀了《論語》,讓我以后會以更真誠的態(tài)度去對待朋友,讓我更珍惜那些來之不易的友情。
讀《論語》,知生活智慧
《論語》道:圣人千慮,心有一失;愚人千慮,必有一得。再偉大的人物考慮問題,都會有不周全的地方,然而再笨的人思考問題,也可能會想出一引起有益的意見,就如契訶夫所說:大狗叫,小狗也叫,小狗不應該因為大狗的存在而不敢叫,在生活,我們不能因為自己某些方面不如他人,就放棄自己,就夫去自信,即使我們沒有別人聰明,我們也應該勇敢地面對每一個問題,不怕愚昧,只要勇氣。像貝多芬一樣,即使雙耳失聰,也用心靈譜寫奇跡;像愛迪生一樣,即使失敗多次,也用智慧帶來光明;像海倫·凱勒一樣,即使身體殘疾,也用毅力戰(zhàn)勝病魔,永遠的相信自我,超越自我,就一定可以做到。
讀《論語》,解學習人生
學習乃人生之大事,而方法又是學習的心臟,《論語》就告訴了我們“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學習要思考才會得以升華,才能從中提取珍寶,我們要把學習和思考結合在一起,才是學習最高的境界,學習不只是學習,而是給予我們一個思考的大舞臺,展現(xiàn)的`大世界,所以,結學與思兩者融為一體,是《論語》給予我的,也是告訴天下每一位學者的。
小小《論語》,給予我人生大大的智慧,收錄著的不只是經(jīng)典,更是精神與靈魂的結合體,讀《論語》,感世間百態(tài),悟人生真諦。
讀《論語》有感7
論語為孔子后人及其弟子所撰寫,它不似同時期名著道德經(jīng)有老子為其編著的邏輯和寫作結構,徑直由平常與弟子的對話而組成,在字里行間中透露著生活,人生,行為,政治的哲理,較之于道德經(jīng)所需的文學素養(yǎng)論語采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相較于老子的`“個人熏陶”孔子的“成功”也不為之過。
想來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也實屬事出有因,畢竟法家過于嚴酷,墨家過于功利,道家過于仙風道骨。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奔;“當他父親在世的時候,要觀察他的志向;在他父親死后,要考察他的行為;若是他對他父親的教誨長期不加改變,這樣的人可以說是盡到孝了。”此為孔子之孝道
子曰“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知之為不知,不知為不知,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guī),博學而篤志,切問近而思”。此為孔子之學道。
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有便佞,損矣!贝藶榭鬃又挥延^。
子曰“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贝藶榭鬃又松^。
生亦有所用,死亦有所過,肆意,流逝!吧仙迫羲。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睅子诘溃^圣人。
讀《論語》有感8
最近,我讀了《論語》。
《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集結,成書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經(jīng)典之一。其內(nèi)容為做人之道,涉及政治。教育。文學。哲學等方面,集中反映了孔子“仁”和“禮”的思想,是一部惠澤后世的禮儀之書,仁義之書?鬃邮谴呵飼r期魯國人,我國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儒家思想的創(chuàng)始人。《論語》是“四書”之一,是古代讀書人必讀的書籍。隨著儒家思想受到歷朝君主的推崇,逐步成為正統(tǒng)和主流,孔子和他的論述對思想界,對知識分子乃至整個中國社會都發(fā)揮越來越深的影響,人們也將孔子稱為“圣人”?鬃铀岢摹叭柿x”,所主張的修身之道,以及他的智慧哲學有著許多積極的意義,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論語》中所蘊涵的道理數(shù)不勝數(shù),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我對這句話的理解是:溫是溫習。復習的`意思,故則是以前學的知識見聞,新是新的體會。發(fā)現(xiàn)。認識,總的意思就是:孔子說“在溫習舊知識的時候,能有新體會。新發(fā)現(xiàn),這樣的人可以當老師了!
我不禁想到“溫故而知新”是孔子認為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學習方法,學生在學習了新的知識后,要經(jīng)常溫習,因為學習是個不斷實踐的過程,要反復溫習才能牢固地掌握所學的知識,對所學的知識熟練了,才能進行思考,舉一反三。
《論語》,當你每次“溫故”時都會“知新”。
讀《論語》有感9
論語是一本好書,它錄有古代名人給我們后人留下的名言警句,我們中國人都應該去看。
這本書告訴我們做人的基本道理,正是這些意義深刻的道理,才有我們中國那么多聞名中外的名人。其中,我最喜歡孔子說的一句話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意思是君子在貧窮的時候依然保持節(jié)操,小人只會胡作非為。讀了這句話,娃娃不禁感慨萬分,立誓要做一個君子。
我要學習孔子的仁德、君子之范、好學、有堅持到底的精神的'品質(zhì)。我要學習李密的孝順。我要學習管仲的聰明。還要學習顏回、范仲淹的吃苦耐勞這些名人的高貴品質(zhì)受人敬仰,讓人深有感觸。
孔子、曾子、老子讓我們記住這些名字吧!讓我們從小做起,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讀《論語》有感10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每當我朗誦起《論語》時,都會感嘆古人的智慧。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多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她經(jīng)歷過多少榮辱悲歡,多少興衰成敗,留下了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文化,有書法、皮影、戲劇等,數(shù)不勝數(shù)。
《論語》是眾多父母要求孩子閱讀的書籍,可見《論語》多么受重視。當然,我的`媽媽也不例外。三年級時,媽媽不辭辛勞地把我送到椒江去讀《論語》,天天讀,一天讀六小時。那段時間雖然很枯燥,但我卻漸漸喜歡上了《論語》,因為它能使我感覺到古人的智慧。一句句論語,是孔子一生做人的道理,他告訴我們“要像君子一樣,不能和小人一樣”;一句句論語,是孔子總結出來的學習道理,他告訴我們“學了的知識要鞏固復習,這樣也可以當老師了”;一句句論語,是孔子讓我們明白做人要有禮貌的道理,“禮儀要能夠斟酌損益最可貴”……《論語》可以讀得抑揚頓挫,也可以讀得有聲有色,總之,讀《論語》會給你帶來不同的感受。
其中,我最喜歡“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這句話。這句話的意思是:君子心胸寬闊坦然,而小人,也就是沒有品德的人,卻每日煩惱纏身。它告訴我,要做君子不做小人,難道有人想做每日煩惱纏身的人嗎?不會有的。這也使我想起曾經(jīng)歷過的一件事。
一個中午,我們班邱同學小心翼翼地拿著水杯,放在我的桌子上,擰開杯蓋。只見他將水倒進杯蓋里,不知怎么就灑在了我的練習本上,濕了一大片。我一下子怒了,對他喊道:“你怎么這么不小心,毛手毛腳的。”等會兒練字時,墨水寫到上面就會染開,根本看不清字跡,老師評等級時就會差一等。我心中的怒火越燒越猛,真想發(fā)泄一下。我環(huán)顧了一下四周,發(fā)現(xiàn)了目標——邱同學!我想要好好“教訓”他,于是,氣勢洶洶地向他走去,正要向他開啟“嘮叨”模式時,心中卻蹦出了“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這句話。不行,我要做君子,我要包容他,不然《論語》就白讀了。我慢慢壓下心頭怒火,回到了座位上。
如今,《唐詩》、《論語》、《大學》等這些中國經(jīng)典著作已經(jīng)流傳到了國外,外國人很佩服中國古人的智慧,有些國家甚至建起了孔子學院。外國小孩都背起了中國古代文學著作,那我們身為名副其實的中國人,是否更應該捧起古人智慧的結晶?我們身為祖國的花朵,更應該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弊屛覀兎e極行動起來,閱讀《論語》,汲取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讓閱讀《論語》在校園里蔚然成風。
讀《論語》有感11
在一個涼風習習的早晨,我坐在書桌旁,打開了一本叫《論語》的書,并開始我津津有味的國學閱讀過程。國學的閱讀是個艱辛的過程,沒想到幾個簡單的中國字的組成,竟包含了如此深奧的道理。我通過一字一句的理解,總算讀完了這第一篇文章,同時我也明白了一個道理:不能只依據(jù)利益做事,不然的話就會招來許多怨恨。
這篇文章主要講了,大哲學家孔子以前這樣告誡一些有貪財欲望的人:“放于利而行,多怨!边@句話的意思是:如果你只追求利益,而看不到良好道德品質(zhì)方面的東西,就會遭到許多人的討厭和怨恨。
我將這篇文章的注解及故事看完后,不僅想到,只依據(jù)利益做事,這卻是現(xiàn)代社會上很容易發(fā)生的一種現(xiàn)象。由于金錢和地位對事物的.侵蝕和沖擊,讓許多浮躁的人禁不住如此誘惑,便拋棄優(yōu)良的傳統(tǒng)及道德修養(yǎng),品質(zhì)上出現(xiàn)瓦解現(xiàn)象,漸漸地開始不停地抱怨,慢慢的唯利是圖。今日何不然!所以我們做事不能只講利益,還要看做這件事是否在道德的準繩上,是否對大多數(shù)人是有好處的。
想到這里,我不禁面紅耳赤。記得有一次秋游,我同學讓我?guī)退I一支棒冰,他在搞衛(wèi)生,我答應了。但是由于天十分熱,在買回來的路上,我忍不住將他的棒冰也吃掉了,這種見利忘義的行為,讓我吃到了苦頭,這位同學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不再不理我,也不愿意幫我。
《論語》中的這篇文章使我懂得了一個幾千年前古人都知道的道理,這也是我們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是國學的精華和魅力。幾千年的中華傳統(tǒng)是通過國學世代繼承下來的,所以我們要繼續(xù)將國學深入的理解,將優(yōu)良傳統(tǒng)發(fā)揚光大。
讀《論語》有感12
《論語》讀后感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身為中國人,不但要關注當代文化,更應該回顧由我們的祖先從生活中感悟到的心得。
由于我學識尚淺,只能品讀一些短小易懂的古文,但也一樣受益匪淺?鬃討撜f是中國儒派的創(chuàng)始人了,他的《論語》記錄了他的一些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言論,大多關于學習,最適合我們小學生閱讀。《論語》中有一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告訴我們,學習知識并不僅僅是學習一遍,更重要的是要經(jīng)常溫習,鞏固知識。同時,要把學習當作一個充實自己的過程,懷著愉快的'心情去對待它。另一句“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币苍趶娬{(diào)溫習舊知識的重要性,還要求每一次都能有新體會、新發(fā)現(xiàn)。
從表面上看,要“溫故知新”很困難,但只要你換一個角度去想,總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而我們也從過程中獲取了更豐富的經(jīng)驗?鬃拥倪@學習方法古今通用,也是現(xiàn)代教育人士提倡的。通過細讀《論語》,僅閱兩句話,就收獲了這一學習方法,難道那些對古文不屑一顧的人還不刮目相看嗎《論語》中有一段“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敝v的是積累的重要性。
只有積累一撮撮不起眼的泥土,時間長了才能成為一座山,到時風雨自然興盛了。只有積累一滴滴的水,才能匯聚成深淵,蛟龍自然來了。只有積累每一件小小的善事,長期不斷,也就養(yǎng)成了品德,心靈也自然升華了。只有積累一步半步,才能走到千里之外。只有積累每一股細流,才能形成江海。不就是用舉例的方法告訴我們,腳踏實地地積累每一份看似渺小的知識、經(jīng)驗,最后就擁有了相當龐大的實力,成功自然會尾隨而來了嗎《論語》只大家別以為,孔夫子的《論語》像一座大雪山,只有那些專業(yè)人士才能攀上去,其實不然。
在我看來,《論語》更像一碗熱騰騰的雞湯,喝下去后讓心靈得到一次洗滌,不,應該用一次升華?鬃拥摹墩撜Z》很少由長篇大論,每一則都很簡練。因為無言也是一種教育,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論語。陽貨》)這句短語就是最好的敘述。
讀《論語》有感13
《論語》是一本家喻戶曉的名著,這個暑假,我又重新溫習了一遍。
《論語》中分每一句話都蘊含著深刻的道理。有的給予了我們?nèi)松l(fā)的啟示,有的讓我們學會了如何與人相處。
要會善于學習,就要不恥下問,《論語》中有一句話:“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嘗從事于斯矣。”這是曾子曾經(jīng)說過的話,含義是:一個人他自己是有能力的`,還向沒什么能力的人請教,一個人很有學問,還向?qū)W問少的人請教。我想:一個人內(nèi)心有智慧,敏感多思,愿意好好地去領悟知識,愿意“不恥下問”,以獲得更多的知識,這不過是一種難得的態(tài)度嗎?就像生活中,小孩子的眼光定是與大人不同的,稍向天真爛漫的小孩子學習,也說不定能給人啟發(fā)。曾經(jīng)有人問一位學者,你是在哪兒學到最有價值的東西的?結果大家以為最有價值的答案是:幼兒園,這就是孔子和他學生眼中的“學習知道”吧!
孝敬之道也在《論語》中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了,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亦!币馑际牵阂粋人孝敬父母,卻喜歡觸犯上級,這樣的人是很少見的。的確,孝敬父母和尊重上級不是一個含義嗎?———細心為別人呢著想,有的時候,我們可能會因為父母的訓斥而感到委屈,但仔細想想,其實父母是為我們好。其實,孝敬不一定是讓父母豐衣足食,為他們多著想一點,就算是最好的孝敬了。讀完這句話,我回想平時為父母做過的事,更深一層地理解了孝敬的含義。
《論語》,這本擁有無窮奧妙的書,帶給了我們無限啟發(fā),告訴了我修身養(yǎng)性的道理,作為一個小學生,我們應該遵循孔子的道德思想,爭取在學習生活中取得更大的進步!
讀《論語》有感14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身為中國人,不但要關注當代文化,更應該回顧由我們的祖先從生活中感悟到的心得。由于我學識尚淺,只能品讀一些短小易懂的古文,但也一樣受益匪淺?鬃討撜f是中國儒派的創(chuàng)始人了,他的《論語》記錄了他的一些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言論,大多關于學習,最適合我們小學生閱讀。《論語》中有一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告訴我們,學習知識并不僅僅是學習一遍,更重要的是要經(jīng)常溫習,鞏固知識。同時,要把學習當作一個充實自己的過程,懷著愉快的心情去對待它。另一句“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币苍趶娬{(diào)溫習舊知識的重要性,還要求每一次都能有新體會、新發(fā)現(xiàn)。從表面上看,要“溫故知新”很困難,但只要你換一個角度去想,總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而我們也從過程中獲取了更豐富的經(jīng)驗?鬃拥倪@學習方法古今通用,也是現(xiàn)代教育人士提倡的。通過細讀《論語》,僅閱兩句話,就收獲了這一學習方法,難道那些對古文不屑一顧的人還不刮目相看嗎?《論語》中有一段“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敝v的是積累的重要性。只有積累一撮撮不起眼的泥土,時間長了才能成為一座山,到時風雨自然興盛了。只有積累一滴滴的水,才能匯聚成深淵,蛟龍自然來了。只有積累每一件小小的善事,長期不斷,也就養(yǎng)成了品德,心靈也自然升華了。只有積累一步半步,才能走到千里之外。只有積累每一股細流,才能形成江海。不就是用舉例的方法告訴我們,腳踏實地地積累每一份看似渺小的知識、經(jīng)驗,最后就擁有了相當龐大的實力,成功自然會尾隨而來了嗎?《論語》只是眾多經(jīng)典古文中較優(yōu)秀的一部,經(jīng)常品讀古文,不僅可以使我們擁有更豐富的知識,還教會我們學習、做人,它們難道不是我們的文化老師嗎?
我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了《論語》這本書。
在書中子曾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飯,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這句話的意思是:孔子說:“顏回的品質(zhì)是多么高尚呀!一簞飯,一瓢水,住在破陋地小巷子里,別人都忍受不了這種窮困清苦,可是顏回卻沒有改變他好學的樂趣,顏回的品質(zhì)是多么的高尚呀!”是呀,在現(xiàn)在生活安逸,收入不斷增加的今天,人們不是住在高樓就是住在大廈里,還有誰愿意住在那破陋的`小巷子里呢?就算是住在小巷子里的話,也不會像顏回那樣好學的。所以我們應該多向顏回學習。
子還曾曰:“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言,失言。知(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边@句話的意思是:孔子說:“可以同他談的話,卻不同他談,這樣就是失掉了朋友;不可以同他談的話,卻同他談,這就是說錯了話。有智慧的人既不失去朋友,也不會說錯話!痹谖覀兊默F(xiàn)實生活中,也常常會有這樣的事發(fā)生,以前甲和乙是一對好朋友,有一次甲生病沒來上學,晚上放學時,老師讓乙把學校發(fā)的通知告訴甲,可是乙回家后卻只顧自己玩,沒有去告訴甲。甲知道后就再也不理乙了。以前有兩個人是鄰居,有一在,一人問另一人要不要一起去旅游,另一個想也沒想就同意,可是回家后他的媽媽不同意他去玩,于是他立即改變了主意,不愿意和鄰居去旅游了。
從這兩句話中,我懂得了,做人應該說話算話,不應該出爾反爾!《論語》里面的知識真的值得我們學習。
讀《論語》有感15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薄白釉唬簽檎缘,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边@一個個子曰當中串起來的是孔子儒家的經(jīng)典學說,是流芳百世的為人處事之道。
自秦始皇時期,百家爭鳴,到漢武帝推崇儒家學派,這期間的光陰歲月將儒家學說沖洗得愈發(fā)光彩照人。春秋時期,孔子開壇講座,將儒學推入鼎盛,《論語》便在這無數(shù)次的錘煉之中如同蚌殼里的珍珠一般誕生。
《論語》全書一共二十篇,字字珠璣,圍繞著一個“仁”字展開論述。哲學,政治,教育,倫理,文化等方面,無一不滲透著“仁”在其中的深刻內(nèi)涵。我想,這便是儒家吸引眾多學子,擁有眾多擁戴者的原因吧。
那么何為“仁”呢?孔子認為,“仁”是自身的一種品質(zhì),是君子不可缺的精神,而要稱得上是仁德的人,更是在各個方面都要謹言慎行,匡正自己。像“先行其言而后從之”。“君子不器”等等,諸如此類的觀點,只不過是千萬品質(zhì)中的`九牛一毛。
現(xiàn)實生活中,我認為稱得上君子的人幾乎沒有,因為君子已經(jīng)相當于一個完美的存在,而人都是有瑕疵的,就像玉一樣,沒有人能說這塊玉是絕品,只能說為精品,所以我們所謂的君子就像是反比例函數(shù)一樣,只能無限靠近x,y軸,卻永遠也不會重合。
但是難道永遠不重合就干脆連靠都不靠了嗎?顯然不是的。開口向上和向下的二次函數(shù)代表了兩個不一樣的人生。開口向上明明知道永遠延伸到不了盡頭,但是卻拼命的努力上進著,這應該就是我們的人生,開口向下的,卻一味地墮落,所以最后連起點也夠不到。
除去仁之外,孔子也尤為重視孝道。對父母!案冈凇币坝^其志”,“父沒”要“觀其行”,并且“三年無改于父之道”,這樣就算是孝道了。全書中關于孝道從不同方面做了很多論述,在我看來,“孝”這個字說容易也容易,說難也不簡單。
一個“子”上面加個“老”的上部分,構成“孝”,如果你認為“孝”就是每個月甩給父母幾千塊錢,美其名曰是報答父母,還不如說是在還債。而早在幾萬年前的孔子都知道,“事父母”要“能竭其力”也就是要用心,竭盡自己的力量。這正是我們千千萬萬的子女們?nèi)鄙俚摹?/p>
《論語》是千年精華的薈萃,它就像天上的太陽,在很久以前就指引照亮著人們,千百年后依然光輝閃耀,不曾被歲月所塵封。
【讀《論語》有感】相關文章:
讀論語心得01-29
讀論語的心得05-14
讀《論語》的心得05-17
讀《論語》有感07-03
讀《論語》有感(經(jīng)典)09-07
讀《論語》有感05-18
讀論語有感07-01
【精品】讀《論語》有感07-15
讀于丹《論語》有感04-14
【薦】讀論語有感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