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安娜卡列尼娜》有感
當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這時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哦。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安娜卡列尼娜》有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讀《安娜卡列尼娜》有感1
假設,安娜內心能淡定、平和,不艷羨俊男靚女的純真愛情;假設,安娜能夠理智洞悉愛情的真相,并能控制自己的欲望;那么,她的人生走向會是另一番景象,只可惜,人生沒有假設,沒有重來,只能是現場直播。
她出身貴族,有高貴的身世;她容貌美麗,閉月羞花;她的丈夫卡列寧身居官場高層,位高權重,愛她如心肝。她若能正視自己的種種優(yōu)勢資源,珍惜別的女人打拼一輩子也得不到的東西,她會享盡人間最美的生活。
她身為貴族夫人,在家相夫教子,在外交往的是社會名流。一日三餐有廚師御做,家務有仆人打掃,兒子有家庭教師管教,出門有四駕馬車伺候。這樣優(yōu)越的生活,并沒有讓安娜幸福滿足,而是讓她的心靈日漸寂寞空虛。
誠然,安娜與卡列寧之間年齡相差過于懸殊,心靈溝通會有障礙,安娜在卡列寧身上沒有嘗到愛情的滋味,這是她婚后的的遺憾。沒什么就想什么,缺什么就想得到什么。這是人類的天性。安娜的生活里缺少愛情,那么愛情就會像天上的月亮一樣神秘而美好。安娜體內的荷爾蒙讓她內心躁動不安,她的人生中,即使不出現沃倫斯基,也會出現別的什么斯基。這是青春的宿命。愛情的故事注定要在安娜身上發(fā)生。如果安娜能適可而止,品嘗到愛情的滋味之后,看穿愛情的真相,及時收手,保全卡列寧一個完好的面子,她還是有機會獲得卡列寧的'原諒的。只可惜她被愛情燒昏了頭腦,置自己的家庭兒子于不顧,毅然與情夫遠走國外,以為愛情可以滿足她一切的需要。當激情退卻,燒昏的頭腦漸漸恢復理智,她才發(fā)現她賴以寄托的愛情也漸漸遠去。開始時的美好變成了彼此的怨恨和指責。
同樣的,《包法利夫人》中的包法利夫人愛瑪雖說不像安娜那樣出身名門貴族,但她的家境殷實,父親是個農莊主,家有仆人和雇工。從小和安娜一樣受過良好的教育,都對愛情充滿美好的幻想。用現在的話說,她們都屬于有文化的文藝女青年,內心的欲望永遠深不可測。愛瑪嫁給了包法利這個鄉(xiāng)村醫(yī)生,婚后的生活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家里也有女傭和仆人,愛瑪也和安娜一樣過著悠閑地相夫教子的生活。可她并不知足,她向往上流社會燈紅酒綠歌舞升平的浪漫生活,嫌棄包法利的平庸和無能。與包法利夫人相比,安娜所擁有的上流社會的生活正是愛瑪所艷羨的生活,但是安娜知足了嗎?如果愛瑪得知安娜的遭遇,她會怎么想?
安娜和愛瑪,這兩個女人內心共同缺乏的是愛情的滋潤。她們都對愛情充滿渴望和向往。當她們認為真正的愛情來臨,她們選擇的都是奮不顧身,飛蛾撲火般的投入到情人的懷抱。只不過安娜比愛瑪幸運,沃倫斯基是真心愛她,而羅多爾夫則是情場高手玩玩而已,根本不是真心愛愛瑪。
不管怎樣,既然人生只有一次,愛也就愛了。如果能夠及時反省自己,不再繼續(xù)玩火,可能命運會重新改寫。
安娜和愛瑪被內心的欲望所控,無法自拔。最后,安娜眾叛親離,愛瑪債臺高筑,已無力回天。
作家蕭伯納曾說:“人生有兩大痛苦:第一是得不到;第二是已經失去!
安娜的痛苦在于失去的痛苦,原本她隨娘胎而來的榮華富貴,別人一生都無法得到的東西,她生來就有,財富美貌,地位名譽。為了得到愛情,她失去了兒子、失去了家庭、失去了名譽、失去了財富,失去了她原來所擁有的一切,同時愛情也變淡消失。愛瑪的痛苦源于得不到的痛苦,她向往愛情,為情人不惜投擲大量金錢,租豪華賓館,恣意享樂,以為得到了她向往的愛情。但是她卻遇到了愛情的騙子。在她需要幫助的時候,那自稱愛她的男人確離她遠遠。
她們的結局都一樣,都選擇了自殺。一個臥軌,一個服毒。是無度的欲望之火燒盡了她們的心靈,逼迫他們走向毀滅,走向死亡。
人活著不能沒有欲望,因為欲望能使人不斷進取,社會才會不斷進步。人又不能完全被欲望所控,如何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欲望,這應該是每一個人用智慧去思考的問題。
假如人生可以重來,我想安娜和愛瑪絕不會再為愛情赴湯蹈火,去用生命換取海市蜃樓般的愛情。
假如人生可以重來,安娜一定會審慎處理與沃倫斯基的感情,尊重卡列寧的地位和榮譽,相夫教子,與卡列寧白頭到老。
假如人生可以重來,愛瑪也不會為了幾句甜言蜜語就相信一個男人,她一定會珍愛包法利給他提供的衣食無憂的生活,平平淡淡過好每一天。
從托翁到福樓拜,從安娜到愛瑪,二百年的世事滄桑,我們從來就沒有失去過安娜和愛瑪,她們就活在我們中間,每每捧起名著品讀,總能看到安娜和愛瑪在現實生活中活躍的身影。愿普天下的安娜和愛瑪能多一些理性,多一些清醒,珍愛自己所擁有的,圓滿地走好的自己人生之路。
讀《安娜卡列尼娜》有感2
每個人對愛情都很憧憬,想著愛情的美好,但是愛情不一定是自己想要的那種,所以我們不要太沉迷于愛情里。
愛情固然美好,就像絢爛的花朵,它可能是人一生的向往,擁有一個人一生的快樂和幸福,但在不輕易間它卻將安娜帶入痛苦的深淵,就像飛蛾撲火一樣在愛情中灰飛煙滅。
安娜原本期盼和弗倫斯基過著幸福的生活,她才有了勇氣,對她來說他就是希望和寄托,而弗倫斯基呢?他似乎只是一種征服感,就像獵人戰(zhàn)勝猛獸一樣,這種愛談不上偉大。安娜對愛情的渴望讓她忘卻了苦惱,愛情的力量就是如此強大讓她沖破世俗。安娜才決定投入新生活—————和弗倫斯基在一起。
不過,安娜是一個母親,對兒子的牽掛,對兒子的愧疚與罪惡是她陷入了矛盾和痛苦。她對生活和理想失去了信心,失望的她最終以自己的方式結束了生命,尋求心靈的安靜。
當迎面撲來的火車碾過她的身軀是,不知安娜是否后悔她的一生就這樣結束,她被世俗嘲笑和譏諷,她完全追求的愛情也將粉碎,經過心靈的折磨,她以死來證明對社會的反抗,對真愛的執(zhí)著。(我很是佩服)
我敢相信在現在的社會安娜這種形象還會受懲罰,我們企盼的和平人性,我想懷疑是否還存在。在哪?但安娜還是沒有對現實妥協,她,一個柔弱的她還是沒有對現實妥協,她,現在需要的大概是無痛苦,無干擾的生活吧,但現實給不了。
愛情是什么?對安娜來說,她又是否得到過?她所追求的是和她在一起不拋棄她,在任何時候都在背后永遠給她依靠的'人,但她卻得不到。
火車從她身上駛過,發(fā)現她只是一個脆弱的女子,她無力抵制。因為她決定死亡,一個常人無法亂下的決定。在孤獨的身軀背后我還看到一個孤獨的靈魂,來時一人,去時一人。孤獨是這個女人的結局,悲慘是這個女人的宿命。
火車駛過時,輕輕地,不要打擾安娜安靜的生活。
看了安娜卡列寧娜對愛情還會那么盲目嗎?你還會那么執(zhí)著的追求愛情嗎?有時候緣分到了,就能收獲你想要的愛情。
讀《安娜卡列尼娜》有感3
伏倫斯基和安娜的靈魂屬于兩個不同的精神世界。他們雖然一見鐘情,但他們貌合神離,相距遙遙,根本不可能融合在一起。當安娜孤獨無助的時候,伏倫斯基選擇了逃避,他想要回到他以前的那種花花世界。對生活和理想徹底失望的安娜選擇了自殺。她生活在巨大的壓力之中,已承受太多的悲哀與不幸。她需要身體的無痛苦和靈魂的`無干擾。她用她的方式尋求到心靈的完全寧靜。
讀完這本書,我仿佛感到安娜正在某個角落里,懷著滿腹的渴望和決絕的目光看著我……我想,我終會擁抱,帶著同樣滿懷的情,擺脫所有的現實,去與她一起起舞長空。
風中之燭在風中搖曳,微弱的亮光照亮四周,最終在黑暗之中黯然消逝。安娜·卡列尼娜,這個美麗而又孤獨的靈魂,在無盡的遺憾之中香消玉。
安娜的愛情雖然沒有得到完美的結局,但她永遠都是我所知道的最美的女人,永遠駐留在我的心中。
讀《安娜卡列尼娜》有感4
安娜毋庸置疑是美麗的,她如同蕪草叢中的奇葩,她的美不僅僅溢于言表,更富于內心,她心地善良,感情熱烈真摯,一種嫵媚卻真誠,充滿活力而且輕盈,聰明又懂分寸的美。她熱情感性,八年不懂感情的生活,使她在遇到真愛時能夠不顧一切,斷然放下名譽家庭甚至兒子。安娜,她追求屬于自己的感情,她正直不放蕩。當她一經理解弗龍斯基的感情以后,她勇敢地向丈夫跟舊生活決裂,她說:“我知道了我不能再欺騙自己,我是活人,罪不在我,上帝生就我這樣一個人,我要感情,我要生活!彼非笳鎿吹母星,她也曾對弗龍斯基說:“愛,我因此不喜愛那個字眼,就正正因它對于我有太多的好處,遠非你所能明白的。她是真誠單純的,愛變愛的轟轟烈烈,無所遮掩,寧玉碎,不肯容忍自己欺騙。
卡列寧,這個官僚制度的化身,他在生活中孜孜以求的只是勛章和官爵。在他看來,他之因此需要一個家庭,并非出于感情的需要,而是正因他在仕途上少不了這樣一個點綴品。
這么一個冷酷的政界高官,一個從小便是孤兒不懂得愛只會追逐名利的人,一個讓安娜八年后想起便會哆嗦的丈夫!他是現實卑劣的,為了前程娶下毫無感情基礎的妻子,冷漠對待安娜與自己唯一的兒子。他,無疑不能給安娜帶來她所心心念念的感情。他和安娜的結合,在我看來,自始至終都是個錯誤。安娜心中對感情的渴求與可列寧的冷酷無情完全無法磨合。因此,安娜之后才會如飛蛾撲火式的深愛弗龍斯基,正因他能帶給她所謂的感情。
我想在我看來安娜是勇敢的,她始終不悔自己選取的道路:“假使一切要從頭再來,也還是會一樣的!彼梢暷前噘F族男女墮落虛偽的.生活,在劇院里她向整個社交界抬起了高傲的美麗的頭。愛,只有簡單筆畫,卻比想象復雜。安娜跟弗龍斯基的感情,到最后能夠說只是單行線。
安娜性格自身有著不可彌補的局限性,她曾對弗龍斯基說:“你要明白,自從我愛上你以后,在我一切都變了。在我只有一件東西,一件東西————那就是你的愛!”“一切都完了,我除了你以外甚么都沒有了。請記住這個吧!”她變成了攀扶在弗龍斯基這棵樹上的一條青藤,樹倒藤亡。弗龍斯基成了她生活中和全部好處,一旦失去他的愛,她的生命便不可挽回地灰飛煙滅。但是之后弗龍斯基對她的愛已愈走愈遠。她內心永無休止的矛盾與痛苦,她對生活對自己目前處境的迷惘與恐懼。她的生活,她的信仰和她的追求都找不到一個平衡的支點,找不到前進的方向,她本能地反抗一切,又本能地忍受著一切的沖擊。她愛得愈深便愈沒有安全感。到了最后,她甚至被迫使用一般上流婦女使用的靠姿色與服裝去吸引弗龍斯基的視線。企圖牽住他日益冷淡的感情。
安娜,這個美麗而又孤獨的靈魂,在無盡的遺憾之中香消玉殞。人都是為期望而活,正因有了期望,人才有生活的勇氣。而感情,最絢爛的花朵,人生最完美的禮物,最大的快樂和最大的幸福最終將安娜帶入了痛苦的深淵。如同飛蛾撲向野火,注定這場感情要將她毀滅。安娜正因羨慕光明,愛上了外表俊美,內心空虛的伏倫斯基。對感情,對幸福的無限渴望是她忘卻了一切煩惱和恐懼,在幻想之中只為了感情而活。而一種虛妄的狂熱也籠罩了弗龍斯基,他對安娜一見鐘情,沉迷于她的美麗和獨特氣質,但更為重要的是,他與安娜的特殊關聯帶給他有一種征服感,榮辱感。這種虛榮之心決定了他對安娜的感情十分膚淺。而安娜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新的生活中,弗龍斯基對她來說,就是她所有的期望和寄托,就是她的一切。這種純潔無暇的愛使伏倫斯基自慚形穢,推動著他不得不重新認識與安娜的關聯,對自己的膚淺和輕率表示自責,并在精神上強迫自己進一步愛這個女生。被愛是一種多么了不起的幸福,快樂始終贈與那些無私的愛者。但是,“水滿則溢,說盈則虧”,這個世界從來只有更美,而沒有最美。而最靠近完美的一刻,就是最容易走向相反的時刻。始終靠幻想活著的人終會有幻滅的一天。
當迎面撲來的火車碾過安娜輕柔弱的身軀,突然發(fā)現,原來人是如此脆弱。人真正脆弱的不是肉體,而是人的靈魂。當被寄托所有的感情消失不見,若愛最后只是單行,一切都失去了好處。
讀《安娜卡列尼娜》有感5
傍晚,我斜臥在窗前,臺燈的光輝與耀眼的星輝交相呼應。我輕輕翻過手中的書,仿佛有絲絲墨香傳來,而我如蝴蝶般翩飛在文字的綠蔭下,落葉輕輕劃過水面,在我的心湖激起片片漣漪……
這是一本曠世奇作,其中的許多雋語讓人體味悠長,主人公安娜的悲慘命運也使我感概。
猶記她的首次出場,是那般優(yōu)雅的貴婦人,她的心仿佛由水晶雕琢,天真而善良。即使她努力掩飾,卻依然無法遮蔽她內心深處的活躍與生機勃勃,她渴望自由而真誠的生活。這樣的她如何不讓人喜愛,就連我都陶醉在她的光芒下了。
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她漸漸變了。也許是因為愛,也許是因為內心的譴責,也許是因為無力的惶恐,她的美麗竟失去了魔力。她整天無所事事,胡思亂想,內心惶恐的思緒暴露在陽光下,發(fā)芽滋長,充溢心扉。她對弗隆斯基的愛如煙霧般鋪天蓋地,像牢籠束縛著雙方的心靈。不知何時,她的愛已不是愛,而是占有,且那般卑微。最終,她也因為這撕裂的靈魂,在錚錚聲中,與泥土融為一體,墜入死亡的深淵。
她短暫的一生是個悲劇,但這份悲劇的發(fā)生又能怪誰呢?她本身就是矛盾的結合,她厭惡上流社會的'虛偽,卻無法放棄奢華光鮮的生活;她厭惡自己與弗隆斯基的相愛,卻陶醉在愛情的滋潤中;她厭惡丈夫的冷漠無情,卻又對他懷著所謂的歉疚之心。如果只是如此罷了,也沒有什么。但她做過最錯的事卻是將愛情當作生命的唯一,她將靈魂攤開在弗隆斯基面前,讓那份神秘蕩然無存。神秘是人一生中最美麗的風景,它引領著人們前行,當神秘不在,探索的樂趣便不在,終究會使愛情枯萎,產生厭惡,導致雙方心神俱疲。
安娜其實也只是這個時代的犧牲品罷了。新理念與舊思想的沖撞,讓許多人茫然,不知所措。在這種情形下,只有少數人能夠獲益,大多數人只能作為時代變遷的火藥,將自己傷得體無完膚。而在這個過程中,一種力量逐漸壯大,等待一個特殊的時機,引領思想的變遷,社會的改革。這些在沖撞中犧牲的人,例如安娜,的確是可憐的,但更多的是一種必然。這是世界的需要,也是生命進化必須經過的路程。
我們都是在霧里前行的人,背后的一雙大手,操縱著我們的命運……
作者以安娜這個人物作為切入點,從安娜悲劇的一生進行分析,并且結合小說的歷史悲劇,最終得出自己的感慨與結論——安娜的悲劇是時代的悲劇,是時代的犧牲品。
讀《安娜卡列尼娜》有感6
作者:列夫·托爾斯泰安娜是美麗優(yōu)雅溫柔聰慧的貴族少婦,伏倫斯基是英俊瀟灑聰明多金的高貴武官。他們相遇在莫斯科火車站,他對她一見傾心,瘋狂熱烈地追求她。他們陷入不倫之戀中不能自拔。安娜最終臥軌自殺,為愛情和自由獻出了生命。文學史上不乏為愛情和自由奉獻所有的動人女性形象,但安娜這朵嬌艷脫俗的玫瑰無疑是最經典的,也是最深入人心的。如果只是講述一段簡單的不被世俗接受的愛情故事,這部作品不會被譽為社會百科全書式的杰作。與安娜這一條線索同時進行的是列文,作為貴族地主,他在面對當時農村劍拔弩張的矛盾危機時,進行了不懈改革與探索,志在解決當時的社會矛盾。從莫斯科到外省鄉(xiāng)村,150多個鮮活的人物,生動再現當時的社會矛盾。
關于俄國文學我們很容易想起兩個人:一個是陀思妥耶夫思基,代表俄國的深度;另一個則是托爾斯泰,代表俄國的廣度。托爾斯泰的三部代表作創(chuàng)造了他文學生涯的巔峰,《安娜?心崮取肪褪瞧渲兄弧
“幸福的家庭都是想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边@句家喻戶曉的名句即出自于《安娜》。因這部著作這句經典的名言還引發(fā)出“安娜?夷崮仍瓌t”:一件事情要成功有許多必定的要素,缺一便將會導致失敗,并且這些要素各自獨立。
托爾斯泰站在富有正義感的貴族知識分子角度審視俄國社會與人生,以一個女子安娜為中心,引發(fā)起一場高廣度的思考。
小說主要給我們呈現出三種典型的家庭模式:安娜的不幸家庭,烈文的幸福家庭,介于二者之間的安娜的哥哥的家庭。三種家庭的背后隱藏著不同的人格、人心、人性、人們對權利地位對個性解放的選擇和追求,同時也反映出俄國當時政治社會人文的真實面貌。由小及大,像一個擴視鏡一樣一點點展現出一部大格局的場面,由表及里,像一個外科醫(yī)生一樣用手術刀一層層深入病理的主心骨。橫豎的轉向充滿了矛盾和混亂,一個不變的東西就是托爾斯泰的絕對的真誠,這也是這部作品帶給我們的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關于烈文的幸福家庭并不是童話般的完美不真實。它是一場歷經曲折波瀾的心路,而且這些波折將一直不停息的跟隨著他們的一生。畢竟,幸福是一場修行。
托爾斯泰的一生經歷過兩個階段:悔改性主前和悔改性主后。托爾斯泰晚年時寫過一段肺腑之言:“我一生中曾是個不折不扣的虛無主義者,不是個社會主義革命者,而是什么都不信。后來信仰臨到我,我相信了耶穌的道理,整個生命經歷了一場翻天覆地的大改變。我不再絕望,反而嘗到喜樂,是連死亡也不能奪去的.!绷椅牡男叛鲋泛屯袪査固┍旧肀憩F得尤為相似。當面臨農村破產進行土地改革的種種困境的掙扎中,他在宗教信仰中獲得從容與淡然。
人生的一切變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陰暗和光明構成的。烈文如此,安娜亦是如此。
我們歌頌安娜崇高的人格追求。贊嘆她渾身煥發(fā)的美麗的生命元氣和青春活力。欽佩她極其珍視自己的愛情,不愿意像其他貴婦人一樣,偷偷摸摸當情婦,以喪失個性的人格尊嚴來獲得上流社會的默許。暫且看看作者用怎樣的筆觸來描寫這位迷人的少婦:“她那穿著簡樸的黑衣裳的姿態(tài)是迷人的,她那戴著手鐲的圓圓的手臂是迷人的,她那掛著一串珍珠的結實的頸項是迷人的,她那松松的卷發(fā)是迷人的,她的小腳小手的優(yōu)雅的輕快的動作是迷人的,她那生氣勃勃的、美麗的臉蛋是迷人的!币贿B毫不保留的用了六個“迷人”,相必作者是用一種盡滿的方式表達安娜的迷人?墒撬旧斫^不是個神人的化身,她一方面吶喊著“我要愛,我要生活”,另一方面在宗教的管制下又承認自己是一個有罪的女人。
水滿則溢,月滿則虧。這個世界只有更美,沒有最美。而靠近完美的一刻,也是走向相反的時刻。所以,安娜必須選擇自殺。
安娜和烈文同在宗教的影響下獲得截然不同的人生結局。當宗教成為教條,它就變成可怕的殺人的利劍,當宗教成為一種信仰它就是救贖人的魔法。事物的復雜性在于此,世間的多樣性亦是如此。
成功和失敗也只是相對的,我們在不斷尋找一個個成功的獨立要素時只是不斷地靠近成功,可誰又能確切地知道到底有多少種多少個獨立要素呢?
終將歸于平靜。即使如此,人們從不乏兜兜轉轉地尋找,因為生命總該有它盛華的絢爛才不枉這一場赤條條來去無牽掛。
讀《安娜卡列尼娜》有感7
相信凡是讀過或者接觸過托爾斯泰作品的人,都會被他的文學作品深深吸引。這位頗具傳奇的文化巨匠通過自己的作品全面展示著19世紀的俄國風貌。其展現的社會畫面之廣闊,蘊含的思想之豐饒,融匯的藝術、語言、哲學、歷史、民俗乃至自然科學等各種知識之廣博,常常令人欽嘆不已。
在托爾斯泰全部作品中,《戰(zhàn)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是三個重要的里程碑,也是他的三部代表作品。《安娜·卡列尼娜》在這三部代表作中有著極其特殊的重要性,它是三部巨著之中藝術上最為完整的一部,并且體現了托氏思想和藝術發(fā)展道路的過渡與轉變,可以稱之為代表作中的代表作。據了解,托爾斯泰寫《安娜·卡列尼娜》的社會背景是在新舊交替的歷史時期。那個時期關于家庭的悲劇層出不窮,一幕幕殘忍的畫面接連展現在他眼前,而一個婦女因為愛情問題而臥軌自殺的'消息,更是使他感到震驚和難過,這也是他創(chuàng)作《安娜·卡列尼娜》的原因之一。
在課上我們了解了托爾斯泰的幾部作品,當老師在講解《安娜·卡列尼娜》這部小說時,還讓我們看了由美國華納兄弟影片公司出品并由美國女星蘇菲·瑪索主演的電影《安娜·卡列尼娜》。但是電影畢竟是電影,不能像文字一樣將人物的思想與心理描寫的特別細致,所以我特意又找來《安娜·卡列尼娜》這部作品來細細品味。
《安娜·卡列尼娜》這部書中有著兩條幾乎是平行的線索,我們甚至可以將之看成是兩個劇場:一個是以安娜為中心,一個以列文為中心。而中間,全仗奧布郎斯基一家的連接,才使一部書不被分成兩部。
讀《安娜卡列尼娜》有感8
飛蛾撲火,義無反顧。他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一點,并且全力地去追求。愛情充斥著全部的生活,仿佛生命中的其它再無意義,列文也好,伏倫斯基也罷,為之著迷,為之傾狂。
可能一錯之后,便再回不了頭。越來越多的碰面,幽會。培特西夫人家的狂熱,賽馬場的驚慌,直至那個黑夜,安娜眼中的光!皭,他也會懂愛嗎?太遲了,一切都太遲了!笨袑庍@個強有力的政治家,第一次感到軟弱無力,束手無策。像一頭公牛,馴服地垂下頭,等待著他已感到的高舉在他頭上的利斧。
我承認奧勃朗斯基說的有一定道理。嫁了一個你不愛的人,沒有愛情,也不知道什么叫愛情,卻結了婚,但這事木已成舟。后來你愛上了一個不是你丈夫的男人,這是很不幸,但依舊是木已成舟。這事被你丈夫知道,他饒恕了你,這是現況,現在的問題是:你能不能再跟你丈夫生活下去?
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橐鍪且环莩兄Z,責任,將兩個獨立的生命緊緊的聯系在了一起。一段愛情尚有開始,維系與結束,何況婚姻。倘若不愛,為何不在一開始便坦誠相告。既然決定選擇了那塊貝殼,就不應該抱著挑選的心態(tài)再去海邊。
安娜選擇放棄一切,放棄丈夫,兒子,遠走高飛。離不離婚,得不得到他人認可都無所謂。只要有那份愛情,只要他還愛她。伏倫斯基選擇放棄仕途,自毀前程。盡管這在他以前是從來不敢想的,但他確確實實做了。他不是那種不渴望功名的軍官,與他同期的謝普霍夫斯科依連升兩級,獲得了青年將軍難到手的獎章。他羨慕,但為了安娜的愛情,他愿意放棄。
拒絕塔什干那項迷人而危險的任務,照伏倫斯基以前的看法,是可恥的,是辦不到的。但現在的他可以毫不猶豫地拒絕,上級對他的.行為稍有不滿,他便立刻辭職。
維特式的狂戀,互相毀滅對方的生活,甚至生命,只為了證明我愛你。這,還是愛情嗎?激情終有退去之時,夢幻總會回到現實。列文與伏倫斯基一般,甚至更甚,神魂顛倒,他覺得他和他的幸福就是整個生存的主要目的,也可以說是唯一目的。他什么也不想考慮,什么也不想打算。有了愛情與幸福,其他什么他都不在乎。
可吉娣不一樣,她知道列文在鄉(xiāng)下有他心愛的事業(yè),即便她根本不理解列文所做的事,即便她根本不想去理解。但這并不影響她認為這事業(yè)是很重要的,她知道他們的家將安在鄉(xiāng)下,所以她拒絕去國外,想開始他們的生活。
相似的人,相似的故事,卻如此諷刺。即便安娜再有風韻,側臉的弧線,舉杯的姿態(tài),一切都好似精心修飾。伏倫斯基知道她是有意這樣做,可是偏偏感到無趣,越發(fā)的渴望自由和外面的世界。厭倦,猜疑,互相終會怨起對方。無法避免,激情褪去,當時所做的事一件件都會顯現出來,好的,不好的,愿意的,不愿意的,沖動的,后悔的。
我還很清晰的記得,安娜對伏倫斯基說:我能要求您怎樣,我只想求您不要拋棄我。不,我要的是愛情,可是它沒了,這一切都無關緊要了。撕心裂肺,空中樓閣,又能如何。我一直在想,如果當時卡列寧少一點虛偽,安娜多一點決心,伏倫斯基多一點責任,故事會不會好一些。
夜,一片漆黑,玻璃上映著另一個世界。只聽得風吹樹木簌簌,山川一時寂寥。
讀《安娜卡列尼娜》有感9
當巨大的車輪碾過你的脊背,不知你是否有淚水淌下,后悔曾經忽略的、唾棄的或是執(zhí)意想要擁有的。我始終是心疼你的,安娜。為了你的單純、瀟灑與優(yōu)雅,我不惜用上整個夏天,沉淪于你,卻眼睜睜看著你拋卻幸福,變得無理取鬧、自私自利,一步一步,走向痛苦的深淵。我的心很疼,好似自己也與你一道,遍體鱗傷過后,還是可笑的執(zhí)著。但哪怕如此,你依舊是一個讓人怦然心動女子。
所謂心動,是在于你執(zhí)著追求愛情,追求自我,是在于你如此自主獨立的.個性,擁有不同于其它女子的人格魅力。如若與沃倫斯基相戀的是基蒂,一切將有可能顛覆嗎?我想不會,你向來那么自主,渴望愛情,又怎會拘泥于卡列寧那惺惺作態(tài)的男人之下,我相信,你定會活出自己的精彩。但看著你的自主,慢慢演變成自我,我有些費解,實在不想承認你如此完美之下,卻有致命的缺陷。你希望世界圍著自己轉,哪怕這只是一種潛意識,卻在冥冥中定了結局:你會得到你所追求的,卻也會得到一些以至于無法挽回的傷痛。
沃倫斯基是高貴聰明的,卻也是世俗的。你選擇他,他卻無法與過去斷絕,直到后來,他早在精神上放棄了你,卻因良心與責任無法做到。你的性格與他真是矛盾,他迷戀你的獨立、優(yōu)雅氣質,但卻忽略了你有的自我。為了“困住”沃倫斯基,你甚至吝于再施舍些母愛給小安娜,不由讓人嘆息遺憾,怎么,你再也回不到從前的安娜了嗎?基蒂與你,截然不同。對于沃倫斯基拒絕了基蒂小姐,我是抱有同情的。但慢慢地我確是釋然了,不由開始慶幸她的好運。幸虧基蒂未曾死纏爛打,而是接受了善良可靠的列文,獲得了一段無可挑剔的婚姻。列文讓人欣賞,他關心農民,積極向上。且總抱有美好幻想,的確,他最后都做到了,只靠自己的腳踏實地。基蒂可以與他一起,實屬幸運。
只是,基蒂對愛情有憧憬,卻不敢放手角逐,只是羨慕你的優(yōu)雅、不凡氣質。說得不好聽,便是膽怯。由此可看,你真的不曾失去過什么,但或許也只有你在臥軌的一剎那,才會明悟,你的“放手一搏”,是多少女子不敢想象的,你的失去,是為追求所鋪墊的,真的就微不足道了,想想,還有什么好矛盾的呢?我以為,當你以臥軌這樣一種讓人震撼的方式走了,全文也該走入尾聲。但奇異的是,基蒂與列文的美好才是結尾。托翁還是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充滿愛的世界。他們倆,的確是個典范。
在錯誤中不斷自我反省、自我改造、自我升華,最后完美結合,頓時給人以一種熱淚盈眶的沖動,愛情這種虛無縹緲的,還是普普通通來得實在。或許有人會斥責不解于你后來的自私,哪怕是我也費解。你應懂得對自我的適當節(jié)制,太放縱就顯得瘋狂,你去臥軌的途中,有否想過孩子們?哪怕一次,也會讓你放棄這個念頭。不要盲目地自我,有時候你真應該懂得自我反省身處何種生存環(huán)境,他人不會無端寵著你、一直愛戀你。
但是,人做不到完美,你能勇敢追求自己的愛情,哪怕代價是生命,便是上升到了一個高度。安娜,你不曾失去過什么,我寧愿相信你一切的美好。因為,我們都一樣,所有的,會隨時間過去。而你,依舊在。泰戈爾如是說,生如夏花之燦爛而死如秋葉之靜美。
讀《安娜卡列尼娜》有感10
人們常說,有1000個讀者就有1000個哈姆雷特;而關于安娜這個形象,自其誕生以來,也可以是每個人,不一樣時代、不一樣階層的人都有不同的觀點。
我們應該要全面的深入的分析她的性格,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能只片面的贊美或是批判。安娜是一個性格極其復雜,極其矛盾的形象,有她積極、進步的方面,也有她消極、落后的一面。
安娜聰慧、典雅、質樸、活躍,是個有很高文化教養(yǎng)的貴族女孩。在俄國貴族資產階級社會里,她象草叢中的奇葩,單純、沉靜、從容、高貴,無論在什么樣是場合出現都是美艷絕倫的。
她活躍的精神世界,她悠閑恬靜,她的美貌、聰明和良好的教養(yǎng),都深深打動了對安娜一直懷有成見的列文,使他不由地在內心里贊嘆道:“這是怎樣一個女人!”“一個多么出色、可愛、逗人憐惜的女人!”“這個活人身上帶著一種新鮮的動人心魄的風度!薄巴勗捠且环N樂事,而傾聽她的談話更是一種樂事。”短暫的會面,便使列文依依不舍地離安娜而去時,他“又望了望那幅畫像和她的姿影,他感到對她發(fā)生了一種連他自己都覺得驚訝的一往情深的憐惜的心情!
安娜的美不只是表現在言表,內心更好,她心地善良,單純自然,對不幸的人懷著深厚的同情。她對受了欺騙的杜麗表現了無限的關切、溫柔、真摯、善良和友愛的感情。這樣一位優(yōu)美的女性,她所追求的不過是真摯的愛情與母愛,可她的追求從一開始就注定了無盡的悲劇結局。
安娜是一個誠實、勇敢、正直、有高度人格尊嚴感的女性,當她接受渥倫斯基的愛情以后,她就再也不能容忍自己原來的“虛偽與欺騙”的生活處境了。她勇敢地向丈夫跟舊生活決裂,她說:“我知道了我不能再欺騙自己,我是活人,罪不在我,上帝生就我這樣一個人,我要愛情,我要生活!彼且粋正直的女人,她追求真摯的愛情,她曾對渥倫斯基說:“愛,我所以不喜歡那個字眼,就正因為它對于我有太多的意義,遠非你所能理解的!卑材葤暝谫F族社會虛偽的污泥里,很想得到解脫,她追求“真正的人的生活”,在她心目中,婦女不是被玩弄的對象,她們是活生生的人,有感情,有渴望,有人格,有尊嚴。她將自己的追求寄托在真摯的愛情里,企圖尋到一條道路來徹底解放自己和人格,這種愛并不是抽象的概念,也不是至高無上的目標,是有著極其深刻的內涵,她不惜犧牲自己的一切,包括她的家庭、名譽、社會地位、還有她最深愛的兒子。
作家描繪安娜體態(tài)和精神之美。安娜的美,對作品主題表達、情感抒發(fā)和故事情節(jié)的推動發(fā)展都是有重要作用的。
魯迅說過,悲劇就是將美麗的東西撕毀給人看。如果沒有安娜的震撼人心的美,就沒有渥倫斯基跟安娜的愛情,便沒有卡列寧家的破裂,更沒有安娜悲劇結局一百年來帶給人們深深的震撼!
安娜悲劇的主要原因源于對真摯愛情的追求,這個跟上流社會虛偽的道德觀念違背了。
首先表現在她與丈夫卡列寧的矛盾斗爭中,屬于彼得堡官僚集團的卡列寧是個殘酷無情的沙皇官僚制度的化身。他在生活中求的只是勛章和官爵,在他看來,他需要一個家庭,并非出于愛情的需要,而是因為他在仕途上少不了這樣一個物品。安娜一再,卡列寧“不是男子,不是人,他是木偶”,是“一架官僚機器,當他生氣的時候簡直是一架兇狠的機器”。“想得到功名,想升官,這便是他靈魂中所有的東西!“至于高尚的理想,對文化,對宗教的愛好,這些都不過是為了升官的許多敲門磚罷了”。在安娜心目中,卡列寧是個虛偽的人,安娜說,“他樂于游泳在虛偽里,正象魚在水里游泳一樣!笨袑庍@種冷漠、虛偽、一心想升官的思想,他那種讓人不喜歡的性格,是安娜所不能容忍的,安娜痛切地感到婚后“八年來”,卡列寧摧殘了活在她“體內的一切的東西”。安娜說:“他甚至一次也沒有想過我是一個需要愛情的活的女人!边@一種無愛的家庭,由一開始結合就埋下了巨大的危機,而當“維特式”的熱情的渥倫斯基一出現,安娜心中的壓抑已久的感情就爆發(fā)了。她再也不能容忍卡列寧式的“虛偽與欺騙”,不顧一切,犧牲一切地與渥倫斯基結合了。
把安娜逼死的是整個上流社會而不只是卡列寧一個人。安娜的不貞,在上流社會本是很多的'。不同的是,她們能“單純地甚至快活地”過雙重甚至多重的“愛情”生活,而感情真誠、嚴肅認真的安娜只能“從悲劇的方面”去看這種生活,感到虛偽,可恥,無法忍受。培脫西慫恿渥倫斯基追求安娜,渥倫斯基的母親也贊許兒子在安娜身上取得的成功,但是當她們看到這并非一場社交界司空見慣的風流韻事,而是認真的愛情時,立刻當做大逆不道。安娜不見容于上流社會,不是由于她的“紅杏出墻”,而是由于她居然公開這種愛情,公然對貴族社會虛偽的道德觀念挑戰(zhàn),在這個社會里,莉蒂亞自詡為“社會的良心”,無恥的培脫西們竟是這個社會的“精華的精華”,卡列寧是整個社會的“支柱”,這樣的社會不可能給予安娜正當的生活要求的肯定與人格尊嚴的承認。安娜悲劇的根源就在這罪惡的社會。
安娜自身性格的矛盾是悲劇內在因素。
一方面,安娜是勇敢的,她一直不后悔自己選擇的道路:“假使一切要從頭再來,也還是會一樣的!彼梢暷前噘F族男女墮落虛偽的生活,在劇院里她向整個社交界抬起了高傲的驚人美麗的頭。另一方面,安娜性格自身就面對社會,她勇敢地挑明自己對自由愛情與獨立的要求。她變成了攀扶在渥倫斯基這棵樹上的一條青藤,樹倒藤亡。渥倫斯基成了她生活中和全部意義,一旦失去他的愛,她的生命便不可挽回的灰飛煙滅。她渴望渥倫斯基尊重她的感情,把她當作朋友和知已,不是情婦。但她沒有意識到更不知道怎么樣才能爭取到這種平等與恒久的愛情,她像一只迷途的羔羊,一切都縱在渥倫斯基的手里,每一次口角之后都嚇得渾身發(fā)抖。
她愛得愈深便愈沒有安全感。到了最后,她被迫使用一般上流婦女使用的靠姿色與服裝去吸引渥倫斯基的視線。企圖牽住他日益冷淡的愛情。
愈是臨近悲劇的結局,安娜的內心矛盾沖突就越是復雜,深刻,尖銳。她一會兒恨得那么深沉,一會兒又愛得那么熱烈;一會兒她表現得那么堅強勇敢,一會兒又顯得那么軟弱怯懦;一會兒她覺得自己有一千個理由值得驕傲,一會兒又感到自己屈辱卑下;一會兒她期待得那么殷切,一會兒又失望得那么可憐;一會兒充滿了生的歡樂,一會兒又幻想著死的恐怖——她的內心永遠充滿了驚濤駭浪,她愛得那樣深切,卻又愛得那樣痛苦。她覺得自己釀造了一切罪過,又覺得一切罪過吞筮了她!如此一個豐滿凸出、鮮明生動的形象,成了作家筆下一種永遠驚人的藝術力量。
安娜的矛盾還在于母愛與情愛之間的取舍抉擇,她一生只愛兩個人——謝遼沙與阿克歷賽,她對杜麗說:“我只愛這兩個人,但是難以兩全,我不能兼而有之,但那卻是我唯一的希望!卞忮虽讉愃够埃阉械膼鄱純A注在兒子謝遼沙的身上,兒子曾經是她生活的全部意義,她全身心地愛著謝遼沙,甚至連離開他一刻都不行。愛情與母愛乃是一個女子正當的生活權利,冷酷無情的社會卻把它們分裂對立起來,作為陷害安娜的工具,逼她走上悲劇的絕路。
愛情的幻滅是悲劇的直接原因。為了愛情,安娜幾乎犧牲了一切,換來的結局卻是失望和憎恨。安娜企圖通過愛情擺脫“虛偽與欺騙”的上流社會,渥倫斯基卻使她陷入了另一個新的更虛偽更欺騙的處境中,他以自己的方式表達了貴族資產階級的虛偽,自私與冷酷無情,這個罪惡的社會就是通過他,最后把安娜逼上悲劇的絕境。如果說安娜從前在跟卡列寧的關系上犯了一個可怕的錯誤,那么現在,她在與渥倫斯基的關系上卻犯了一個更大的錯誤。她對渥倫斯基估計過高,期望過大。她以為他能帶她逃離“虛偽與欺騙”的社會,可是她不可挽回地錯了,他帶給她的永無止境的痛苦矛盾與恐懼,遠遠超過他帶給她的生之欲望與歡樂。
他的愛情消失后,安娜便被逼上了悲劇的絕境,她控訴這一切:“全是虛偽,全是謊話,全是欺騙,全是罪惡!”……安娜的悲劇命運體現了生活自身的邏輯,同時揭發(fā)和揭示了沙皇俄國特別是它的上流社會的和黑暗。作家用人信服的藝術力量表現了安娜的死是安娜的必然結局。她被逼上絕路,是社會的罪過;她的死,更是對黑暗社會的一個反抗,她對自由愛情的追求,對真摯誠懇的向往,對自身人格解放的渴求,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特別是在今天追求個性解放的時代,這種悲劇給我們的啟示,更是深遠的。
【讀《安娜卡列尼娜》有感】相關文章:
安娜卡列尼娜簡介07-20
安娜·卡列尼娜簡介02-21
《安娜卡列尼娜》讀書筆記01-12
安娜卡列尼娜讀書筆記01-26
《安娜.卡列尼娜》的讀書筆記11-22
《安娜卡列尼娜》讀書筆記01-13
《安娜卡列尼娜》讀書筆記范文12-02
安娜卡列尼娜讀書筆記(精選16篇)10-20
安娜卡列尼娜讀書筆記11篇01-19
讀安娜卡列尼娜有感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