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干法》讀后感 推薦度:
- 《白鵝》讀后感 推薦度:
- 《圍城》的讀后感 推薦度:
- 《紅鞋》讀后感 推薦度:
- 教子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北京人讀后感(通用5篇)
當(dāng)品讀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這時候,最關(guān)鍵的讀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你真的會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北京人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北京人讀后感 篇1
北京人是人類的祖先,從猿到人,是一個身體機能不斷進化的過程。物質(zhì)文明演變得更為繁榮富強。然而中國社會的吃人文明是在倒退,愈演愈烈殘忍地吞噬一代代人的自由靈魂。劇作家曹禺以北平一個封建沒落的士大夫家庭的破敗景象及各代人的遭遇折射出封建禮教必將被根除的社會現(xiàn)象。腐朽的北京人躺進了棺材,突破束縛的北京人踏上新的大道。
話劇細(xì)致地描寫了一個頹廢寒愴的大宅門情景。將曾家的各色人物鋪陳開來。文清、愫方、曾霆和瑞貞坐在翹翹板的中間,他們在彷徨,渴望掙扎出桎梏,跳出狹窄的門檻。袁家父女及“北京人”坐在一邊,他們是前者的救贖,率真自由地生活。另一邊是曾皓和思懿。他們用繩索套著中間的人兒,用自私、虛偽的行為禁錮著他們。在第一幕中翹翹板大體保持平衡,有微小的浮動,并沒有決定性瞬間的出現(xiàn)。各色人物內(nèi)心在復(fù)雜波動,對外行動都極力隱忍。
《北京人》中的人物形象都塑造得十分立體,是封建家庭中的典型人物。不得不說的是愫方,她是一個較為傳統(tǒng)的女性。愫方善良、優(yōu)雅、懂得忍讓,這樣一個德才兼?zhèn)涞拿篮门詤s始終得不到幸福。她將自己的青春年華耗在一個將死之人上,一是出于道義,更多的是為了她對曾文清那份無望的愛情。一直到文清卑微地回來,她認(rèn)識到自己的愛情終結(jié),她不愿再讓自己困在牢籠里。她鼓起勇氣和瑞貞一起去追求新生活。愫方不是中國封建社會中那些逆來順受的婦女形象,她在時代變遷的大潮中,逆流而上,完成對于自我的救贖。與愫方產(chǎn)生鮮明對比的便是曾思懿這個婦女形象。她是劇中不折不扣的線索人物。她對曾家三代人的悲劇命運有直接的影響。作為兒媳,她不遵循孝道。只知一味從曾皓手中奪取實權(quán)。作為妻子,她從未做到善解人意,控制丈夫、欺負(fù)愫方,讓她得到內(nèi)心巨大的病態(tài)滿足。作為母親,他在曾霆和瑞貞眼里顯然成了一個專制可怕的人。自己的婚姻沒有幸福,她也讓兒子的婚姻沒有希望。曾思懿雖干練、有本事,為人卻是刻薄、專制而不自知,摧毀他人和自己。江泰這個女婿是個蠻有趣的人物,第二幕開始,從他和眾人的對話中看得出這是個口才極好、一針見血、講究生活品質(zhì)的人。這也是他身上最不缺而僅有的優(yōu)點。他看明白曾文清的性格缺點,想保住岳父的棺材信誓旦旦去借錢,到頭來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一些小細(xì)節(jié)鋪墊未來這些人的命運!氨本┤恕背霈F(xiàn)時,除了瑞貞,其他人都有些驚嚇,襯托出瑞貞掩藏的反抗性,她將跳出這個圍欄!霸謮撼龅臍g欣,大人似的走向書齋”顯現(xiàn)曾霆被壓抑的童真。這些小情節(jié)暗示他們終將成為兩條平行線,分道揚鑣,兩人不可能會被綁定一輩子。曾皓的死撐、自私,對家庭控制大權(quán)被媳婦奪取,表明他將失去極力守護的一切。曾家這壺水不斷在加熱,將有沸騰爆破的一天。
北京人讀后感 篇2
“如果你愛他,就把他送到紐約,因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紐約,因為那里是地獄!边@是《北京人在紐約》這部經(jīng)典作品中最廣為流傳、最深切、最讓人沉思的一句經(jīng)典語句。這句話被標(biāo)識在《北京人在紐約》這本書的封面,可見它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
當(dāng)我第一次看到這句話時,心中便悄然升起一個大大問號,難道這句話不矛盾嗎?連我小時候都可以寫出這樣的語句來,難道作者就這水平?可是,在我讀完這部小說時,我知道我錯了!我懂得這也許是曹桂林先生在美奮斗十多的最大感想,充分概括了中國第一批赴美淘金的人們在國外生活的事業(yè)與情感歷程。
在我所知,這部小說還被改為了電視劇版《北京人在紐約》,并且受到了人們的一致好評。的確,這部小說無論是語言方面的功力,還是情感方面的交流都能夠深深吸引人們的眼球,引起共鳴,給人的心靈來一次徹頭徹尾的救贖。
從古至今,美國的西方文化傳統(tǒng)與中國的東方文化就是截然不同的。中國是行義的生存,而美國則是利己的主義,由此可見,這是兩條永不相交的平行線。中西方價值觀有著巨大的差別,首先體現(xiàn)在人們對金錢的不同認(rèn)知上。在踏上美國這片令人向往的國土之前,王起明、郭燕夫婦對人對事都抱著萬分的熱情,并且是典型的、具有傳統(tǒng)觀念的中國人,這些傳統(tǒng)的思想在他們的腦海中可謂是根深蒂固。雖然他們也急切需要金錢,但他們僅僅把它當(dāng)作是一種促進自身事業(yè)發(fā)展的方法,一種精神有寄托、生活有著落的經(jīng)濟基礎(chǔ)。他們對于金錢甚至一切的美國文化可以說是一概不知。
但從實質(zhì)上說,金錢文化就代表這美國文化的本質(zhì),就像小說曾非常貼切地道出了美國文化的內(nèi)涵“這就是美國文化,赤裸裸的拜金文化!庇辛隋X就有了一切,沒錢就意味著失去一切,甚至生命和感情,可以看出金錢在美國已然成為一種文化。為了充分理解這一點,小說的開頭姨媽借錢這事給他們夫婦兩上了生動的一刻,讓他們初來這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就感到世態(tài)炎涼、幻想破碎。姨媽不是把他們接回家里熱情款待,而是當(dāng)晚就把他們?nèi)拥搅似茽到無法想像的地下室里,還隨手扔給了他們九百美元的債務(wù)。這一場景,足夠讓他們回味一輩子,且受教一生。然而,最諷刺的、也是最升華的地方就是小說的最后,王起明又給了幫助撫養(yǎng)他女兒的恩人鄧衛(wèi)上了同樣一課。因此,可以說這種做法與中國的金錢價值觀是完全相悖的。所以,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下,想要維護自己的高傲自尊是沒有一絲可靠性的。
最終,在不同文明的碰撞下,王起明也變成了當(dāng)初自己所鄙棄的冷漠無情的一類人。他們身處的歲月價值觀的動蕩,注定了他們想“活在美國”的信仰只是湊合在一起,隨時破碎。
北京人讀后感 篇3
《北京人》,曹禺憂傷藝術(shù)的高峰之作,以舊社會沒落的官宦之家為舞臺,展示了作者對舊生活的批判和新生活的向往。劇情安排精巧,節(jié)奏適中,實為不可多得的藝術(shù)佳作。然而,人物塑造卻是本篇敗筆之一。
居中是男女主角,愫方與文清,感情糾葛作為線索貫穿全劇。重中之重就是對他們的刻畫,但曹先生卻讓他們的性格迷失在了復(fù)雜的劇情結(jié)構(gòu)中。在后幾幕又想令人物性格閃耀,于是又夾雜大量將是音、場景,顯得頗為不自然,只是人的糾葛,為何要與不相干的物產(chǎn)生過多相連?更失敗的,是令演員進行過多面部變化。試問,曹先生視力并不好,偌大一個劇院,曹先生想必是未曾坐在角落里看過話劇吧?人能獲得信息最快的途徑,在劇院中,除了語言就是肢體動作。而本劇人物動作變化,尤其是主要人物,似乎過于單薄、小氣——僅僅是絆嘴,沒有過于轟動的效果。人物的掙扎沒有超脫自己,只是罵,只是論,愫方文清也都只沉浸在二人世界,多少沖突與怨恨甚至不能推動兩人的憤怒前進。人物糾結(jié),觀眾一起糾結(jié),一場戲以如此方法將人帶入,令人哭笑不得。
這一切都指向作者的出身。他出生在家道中落的官僚家庭,僅此已很難讓他融入社會底層,他自己也被囚在封建禮教的鐵籠中。學(xué)生生活令他接觸新思維,而他卻更墜入自我世界之中——既然出不去,那不如沉于幻想。冠在他頭上的知識分子名號,令他妄圖將自己與大千人民區(qū)別開來——這只是知識分子的溫婉,那些年知識分子特有的溫婉:不敢踏出一步,而又害怕著死在象牙塔中,進是黑暗,退亦是黑暗,于是想要停在玄關(guān)。
然而這又有什么錯呢?只因他是一個人,渴望未來,希望活著的人。某種意義上來說,《北京人》一劇的糾葛,其實已是他邁出的勇敢一步,將自己的痛苦抽出來給大家看。確實是懦弱,但哪里有不懦弱的人?只要踏出一步,我們就應(yīng)鼓掌。掌聲或許能驅(qū)散前路黑暗。
北京人讀后感 篇4
內(nèi)容摘要:他們是一群顯貴后代,當(dāng)榮華尊耀隨時光層層褪盡,他們便不知所措。時光悄然改變,他們?nèi)匀还淌匾挥。那在顯貴時代養(yǎng)成的種種陋習(xí)轉(zhuǎn)身變?yōu)閮疵偷暮淖,食盡這個家族。然而對于北京城,卻是無絲毫影響,它仍然向前走著。這個家族只是在自取滅亡,自行銷毀,留下的已殆盡。
關(guān)鍵詞:沒落,京味,壓抑,真諦
故事簡介:
這是一個北京家庭內(nèi)部的故事,劇情有些像巴金的《家》,但卻比家更落寞,也更自由。故事以為反映的是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劇情較散。曾皓是曾家的老太爺,但卻并非掌家人。掌家人是他的長媳——曾思懿,一個類似于《紅樓夢》中王熙鳳的人。曾皓年過花甲,行將就木。一心愛面子,將自己將來用到的棺木漆了一遍又一遍。但落魄的曾家已承受不起漆棺木的費用,于是債主杜家一次次催債。在這樣的外部環(huán)境下,內(nèi)部也是岌岌可危。曾皓年紀(jì)愈大,留他的姨侄女愫方在身邊照顧。隨著愫方年紀(jì)近三十還不嫁人,家中人惹起非議。曾家長子曾文清懦弱無為,染上鴉片,與強勢的曾思懿不和。同時又喜歡曾皓身邊的愫方,在生活重壓下不得已出走,但卻無生存能力,回家后吞鴉片自盡。曾霆是曾家長孫,十七歲就奉家命結(jié)婚。后遇上一個研究人類學(xué)的學(xué)者袁任敢的女兒袁園,并產(chǎn)生戀情。但因為妻子曾瑞貞懷孕,袁園搬走而失去了這份戀情。而同時曾瑞貞早年結(jié)婚,深受婆婆虐待,產(chǎn)生反抗思想,墮胎,與愫方一起出走。江泰作為一個老留學(xué)生,原是家財萬貫,因為增加緣故落魄,淪落到到曾家吃軟飯,郁郁不得志,與曾家三女兒曾文彩的關(guān)系時好時壞。最后的最后,諾大的曾家死的死,走的'走,只剩下依然堅持的曾思懿和毫無反抗的江泰,曾文彩以及幾個傭人。
二重壓下的那些人
曾霆,算不上劇中主角。但作為曾家年幼的下一代,不用擔(dān)心世事,可以以幼年而又童真的心來全觀曾家,他的視角是很獨特的。曾霆出生在一個沒落的士大夫家庭里,從小被壓抑,十七歲便與曾瑞貞結(jié)婚。后來遇到研究人類學(xué)的袁任敢的女兒袁園,心思便活了起來。袁任敢算是高知識分子,教育女兒也不用常規(guī)方法,于是袁園活潑青春好動。袁園擁有常齡孩子的所有可愛,她是一股春雨。剎那間便吹進了曾霆的心里,讓曾霆靈魂內(nèi)部原本屬于他的活潑靈動蘇醒。后來,曾瑞貞的懷孕,“父親”這樣的稱號沉沉的壓在十七歲的曾霆身上,曾霆于是收起秉性,痛苦地做起了他的腐朽空洞的的曾家長孫,成了一個小大人。
在第一幕曾霆出場時,作者介紹曾霆時,將他們描述為茫然不知所措像牲畜一樣放在一個婚房里。天復(fù)一天,自書房歸來,背《昭明文選》,臨摹字帖,對干澀的對子,回房間面對不愛的如陌生人一般的妻子,無語睡去。他是一個少爺,行尸走肉般的少爺。一出生就是長滿胡須,邁四方步過活的。然而袁圓的出現(xiàn)讓一切變得那么不同。袁圓不守禮教,曾要求曾霆脫衣服潑水玩。這是極其駭人聽聞的行徑。脫衣服,大膽得讓人咂舌。曾霆于是一點點沖破束縛,一點點擁有活力。像是將被旱死的魚,偶然獲得了幾口水。即將復(fù)活,但也只是幾口水罷了。劇中有一個小配角小柱兒,在第二幕中陳奶媽曾問“誰告訴你的?”,小柱兒“小眼一擠”“你自個兒告訴我的”。這種充滿調(diào)皮而又寂機警的話,曾霆是萬萬說不出的。此后陳奶媽屢次提及鄉(xiāng)下的孩子與曾霆的區(qū)別,感嘆曾霆的不易。種種描寫更能映襯曾霆的悲哀,早早的就失去作為孩子的權(quán)利。
在劇剛開始的時候,曾文清的畫讓耗子咬了。在第二幕中,曾霆問袁圓自己是她的什么時。恰逢一只耗子經(jīng)過,袁圓的話就變成了“你是呀——耗子啊”?此茻o意的話,深想?yún)s是無盡悲意。在曾公館的人誰不是耗子?食盡曾家一分一毫。曾霆長大后,便會蝕盡自己的連帶遇上他的人的幸福與自由。極具戲劇化的一幕是,曾霆對袁圓的求愛信讓袁圓無意看到了。袁圓看不懂請教父親袁任敢,袁任敢以晦澀難懂的理由解釋給女兒袁圓。此時的曾霆應(yīng)是哭笑不得的。求愛信太有古意范兒而未被佳人讀懂。這種代溝,是兩代人的代溝。一代是舊時代人民,古意沉沉,深陷禮教泥潭,一代是新知識人民,朝氣天真,青春無邪;蛟S從潛層意上說,他倆是不合適的。在隨后的談話中,曾霆無意知道其妻曾瑞貞懷有身孕。這巨大的打擊,讓曾霆無所適從。年十七,花季一樣的少年,轉(zhuǎn)身便擁有另一個身份——父親。于是,一個月后,曾霆忘記了對袁圓的戀。袁圓臨走時要把鴿子送給曾霆,曾霆面無表情,點點頭,一個“好”字。無波無瀾,抹卻了他的初戀。從更深層面上,曾霆的心靈空靈無措,已無言可對他曾經(jīng)愛的女孩。表面上的鎮(zhèn)定——虛假,脆弱,卻又無奈,像極他的父親曾文清。不由感嘆昔日在幾口水的救助下已經(jīng)活過來的魚兒,隨著陽光蒸發(fā)掉的最后一口水時,又變得氣息奄奄。壓抑后的沉默,在今后或許像曾文清一樣,逐漸演變?yōu)樽詺!曾霆的麻木過程是士大夫文化的摧殘人的過程。曾霆的將來是曾文清,曾文清的過去是曾霆。所以說,劇中成長的曾霆,是禮教文化熏陶的全程演變。
曾文清作為劇中男一號,軟弱,孤獨,無能和自私成了他的代名詞。在首次出場描寫外貌時,“空洞”“生命的空殼”“過度腐爛的北平文化”熏陶,“精神的癱瘓”,這些詞將曾文清的靈魂高度集中。有人評價說,曾文清與愫方的戀愛,實際上是一個空殼與飽滿血肉的人的戀愛。作為一個士大夫,是家教的悲哀。
在第一幕中曾文清苦惱地對曾思懿說“我不是處處聽了你的話么?你還要怎樣?”如此直白的話,軟弱暴露的同時也是曾文清痛苦無助的心靈的疾呼。被耗子蝕了心愛的畫,也只能“失望的麻木”“解釋也是枉然”,頹廢無所作為,內(nèi)地里卻早已被耗子蝕了心。當(dāng)軟弱使曾文清疲勞不已,自顧不暇時,人的天性之一—自私也逐漸暴露。于是鼓起勇氣離家出走。走了之后,扔下曾家,自己獲得了自由。但作為一個長子,這種做法是對家庭的極不負(fù)責(zé)任,即使是出去謀生,為曾家創(chuàng)造財富與榮華。但退一步說,走?可以。不過曾文清出走兩天后再度偷著回來,囑托愫方一些事情,還拿走了愫方身邊的錢,再度遠行。到這里就不得不鄙視一下曾文清的人品了,回來不是因為想念愛人,而是因為沒錢,真是無能之至。而愫方因為對曾文清的愛,甘愿照顧那些曾文清喜歡與不喜歡的人,例如百般刁難的曾思懿,寧愿受屈辱。這是曾文清對家庭不負(fù)責(zé)后,干的又一件窩囊事。女人,是拿來愛的,不是用來差使的;蛟S在那個時代,女人就是賢內(nèi)助,管家婆。但曾文清既然沒有能力去給愫方完整的愛,就無權(quán)讓愫方為他做任何事情。曾文清思想壓抑了半輩子,終于勇氣反抗思想出走,但外面的生存壓力又讓他不堪重負(fù),再度落寞回府。這像極了小孩子與家中鬧別扭,離家出走。但鑒于不能自立,無奈又回家的歷程。不過曾文清已是個健全的成年人,這種低智商的行為在士大夫身上體現(xiàn),極具意味。但換個角度,曾文清的內(nèi)心定時痛苦萬分。這個士大夫家庭雖然生養(yǎng)了它,但卻一手毀了他。士大夫文化熏陶下養(yǎng)成的一些習(xí)慣,使他知書達理,卻毫無生存技能。一心想要自由的他,在好不容易捉到自由時,突然發(fā)覺自己沒有能力去享受自由。說到底,一定程度上他不是想要自由,而是想擺脫身邊人的糾纏,想要到一個沒有人限制他的自由地。
曾思懿,這個在劇中典型的不能再典型的人物,是時代頗具特色的存在。她是曾公館的當(dāng)家人,個性尖酸刻薄。她是士大夫文化熏陶下的女人,在她的思想中,權(quán)利與金錢是她的生命。曾公館是她一個人的舞臺,她照著士大夫思想導(dǎo)演了這部戲。
在第二幕中,曾老太爺中風(fēng)送醫(yī)院時,老太爺不愿就診西醫(yī),雙手扒著門不愿出門。曾思懿狠心地傷了老太爺?shù)氖,硬生生的將老太爺送出去。?dāng)時的曾公館已是很貧窮,惜財?shù)脑架苍趺丛敢馓湾X就診昂貴的西醫(yī)呢?接下來曾思懿的話讓人著實一驚!胺孔右u,你愿意人死在家里”,“房子要賣”著重的是金錢,“你愿意人死在家里”體現(xiàn)了濃重的風(fēng)水意味。此時老太爺死與不死已經(jīng)不是那么重要了,關(guān)鍵是在死在哪里,是否影響財路。對一個老人,何其寒心;而對曾思懿,一切的一切又是那么理所當(dāng)然。士大夫文化下的人性昭然若揭,躍然紙上。三京味特色
《北京人》描寫的是老北京的一家人。開劇描寫曾家小花廳,選取極具意味特色的物象——玉如意,古瓶,紫檀木桌,佛手,軸畫,瓷缸,墨竹畫,這些側(cè)面表現(xiàn)了老北京人的悠閑生活。而北京房子的那種小卻充實,精巧,極富生活情趣也得到很好體現(xiàn)。同時,老北京的房子極具封閉性,有傭人可供使喚,足不出戶也能體面地生活一輩子。老太爺為自己的棺木花費時間金錢,漆漆就漆了三五十道。好面子,是他們的真實體現(xiàn)。老舍對京人的印象是他們有一種安逸頹廢的思想,重禮儀。不論時代變化如何,沒落貴族的風(fēng)范永遠不丟。曹禺則是很好地抓住了京人細(xì)節(jié)。在曾家這個大家庭中少不了復(fù)雜的人際關(guān)系,如姑老爺,姨侄女等關(guān)系稱呼。傳統(tǒng)落后的習(xí)俗,早婚。等等這些習(xí)慣滲入京人思想,外顯為京人特色。這些不僅增添地方氣息,更加逼真現(xiàn)實。
四那些“北京真諦”們
本劇中的京人們大致是不愁物質(zhì)的,于是精神一旦受到壓迫,就會反思:這個世界究竟發(fā)生了什么?
江泰,曾家姑老爺。曾經(jīng)高貴,因為曾家沒落為平民。醉酒后吐真言:“他會品茶,然而這有什么用?他不會種茶,不會開茶葉公司……請問,有什么用?”江泰很苦悶,一直在尋找致富方法。在精神壓抑下,天天苦嘆,會享受不會賺錢。在這點上,他比曾文清強。確實,士大夫的無為讓他們只會空想,不會實干。“天上遙想,地下妥協(xié)。”享受,是以物質(zhì)為前提的。當(dāng)前提失去,賺錢與享受是無論如何也掛不上鉤的。這算是士大夫在經(jīng)商賺錢方面的總結(jié);蛟S有,例如字畫。那么以一個銅板的價錢賣出去,仍是不能供養(yǎng)家庭,甚至自己。
故事接近尾聲,曾老太爺忍痛決定放棄棺材。江泰以一個留學(xué)生,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的自信,發(fā)表他的“習(xí)慣論”:“您今天死了,睡就漆一道的棺材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沒有棺材睡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這都是一種習(xí)慣!彪S后又列舉多個例子來證明,雖難聽,大不敬,但卻是大實話,大白話。時間可以消磨一個人的脾性,讓原先的陳規(guī)變成一個習(xí)慣。但當(dāng)沉積了五千年的士大夫的堅持碰上現(xiàn)代理論的習(xí)慣論,卻總是難以接受的。江泰作為一個留學(xué)生,這樣的理論是空談也是平常的。但放在舊時代京人家庭中,這也算是新奇出眾的。
曾瑞貞十六歲嫁人,受盡曾思懿的刁難,終于下定決心反抗出走。臨走時,對曾霆說:“多少事情是要拿出許多痛苦才能買出一個”明白”呀!”這句話是曾瑞貞身體力行得出的。人生總免不了幾個坑洼水地,這些地方都滿負(fù)痛苦,痛苦之后就是覺醒。但舊時代人民痛苦一輩子,最終也是沒有明白。曾文清用死來結(jié)束。他無力,也無能去等待這個明白。
最典型的莫過于耗子理論。開劇曾文清的畫讓耗子咬了,曾文清的反應(yīng)則是表明耗子蝕了他的心,連帶他的靈魂。再則袁圓的話“你是呀——耗子啊”暗指士大夫文化熏陶下的下一代曾家掌門人曾霆將來也會成一只蝕人蝕己的耗子。至劇終,曾文清吞鴉片煙致死,跌下床去的沉悶聲,曾老太爺問及什么聲音,陳奶媽哀痛的回答:“耗子,鬧耗子!痹业闹魅讼群鬁S為耗子,極具諷刺意。其實也映射封建傳統(tǒng)文化具蝕人心魄的腐朽力量。五《北京人》與《原野》,郭沫若的《屈原》,《蔡文姬》。相較于郭沫若的《蔡文姬》,《屈原》,曹禺的《北京人》則是要更加生動。《北京人》中諸多神態(tài)描寫,動作描寫,背景描寫等,這些使環(huán)境充實起來,更加烘托出人物的細(xì)膩。或者說,《北京人》使更加敬業(yè)的地方故事,而不是很偏劇本。郭的《屈原》,《蔡文姬》中的背景,劇情等只略加描述,僅給導(dǎo)演提供一個大致場景。人物的神態(tài)也只略提幾下,如驚恐,高興,失望等,十分粗略。所以郭的作品更傾向于劇本,能給導(dǎo)演演員留下極大的想象力空間。以致在閱讀時,人物場景,劇情發(fā)展會單調(diào)無味。當(dāng)人物失去活力時(當(dāng)然,因為蔡文姬,屈原是歷史人物的關(guān)系,形象未免呆板,活力不足),劇情再好也就不重要了。而曹禺的《北京人》則有大不同。極富個性的語言,極盡單板的人物,詳盡的背景,神態(tài)描寫,是表演話劇的束縛,卻更是閱讀的精華。然而,物極必反。在《北京人》中,人物出場時均會詳細(xì)的說明人物性格,及其詳盡,就像解析《北京人》的輔導(dǎo)書一般。其中有一點“精明自負(fù)”是第二幕描寫曾思懿的一個神態(tài),直接點名立場,過于直白,霧朦朧感。詳細(xì),有利于意境營造,但過于詳細(xì)又會破壞意境,就相當(dāng)于聞一多,胡適等人提出的詩要朦朧,不要過于直白一樣。《北京人》有意境,卻又過于直白。
《北京人》中的他們,是禮教下培養(yǎng)出的一批人。他們一生信奉禮教,卻在不知不覺中,丟失了禮教中積極地正面的“仁義禮智信”的品德,只剩錢,面子等消極文化。他們打著禮教士大夫文化,實則丟失了本分。從而演變?yōu)楸容^現(xiàn)實的禮教版本。曾皓的傳統(tǒng)固執(zhí),曾文清的無能為力,曾霆的青春卻又低頭,曾瑞貞與愫方的反抗出走,袁圓的青春活潑……每個人的結(jié)局都不同,他們彼此是彼此的結(jié)局或?qū)怼_@一時代的死來消弭悲劇,下一代用反抗來爭取自由。倚窗遠眺,目光目光盡處必有一座山,那影影綽綽的黛綠色的影,是春天的顏色。周遭流嵐升騰,沒露出那真實的面孔。面對那流轉(zhuǎn)的薄霧,我會幻想,那里有一個世外桃源。在天階夜色涼如水的夏夜,我會靜靜地,靜靜地,等待一場流星雨的來臨…
許下一個愿望,不乞求去實現(xiàn),至少,曾經(jīng),有那么一刻,我那還未枯萎的,青春的,詩意的心,在我最美的年華里,同星空做了一次靈魂的交流…
秋日里,陽光并不刺眼,天空是一碧如洗的藍,點綴著飄逸的流云。偶爾,一片飛舞的落葉,會飄到我的窗前。斑駁的印跡里,攜刻著深秋的顏色。在一個落雪的晨,這紛紛揚揚的雪,飄落著一如千年前的潔白。窗外,是未被污染的銀白色世界。我會去迎接,這人間的圣潔。在這流轉(zhuǎn)的歲月里,有著流轉(zhuǎn)的四季,還有一顆流轉(zhuǎn)的心,亙古不變的心。
北京人讀后感 篇5
我們活著就是這么一大段又凄涼又甜蜜的日子!圆茇摹侗本┤恕。
這里的北京很安靜,永遠吹著冰冷、安靜的曲調(diào)。這里的曾家也很寂靜,住著沒落的封建家庭,供著一群士大夫弟子。他們?nèi)臼芰诉^多的腐爛的北平貴族文化,他們悠閑,雅致,沒有什么謀生的工作,所以有著濃厚的寄生性,慢慢的消磨人的意志。
而男主人公曾文清便是這種沒落文化的產(chǎn)物。他出生在這個所謂的“書香門第”,寂寞時徘徊賦詩,心意恬淡時獨坐品茗,半生都在空洞的忽悠中度過。他絕頂聰明,然而他給予人的卻是那么一種沉滯的懈怠之感!皯杏趧幼鳎瑧杏谒枷,懶于說話,懶于舉步,懶于起床,懶于見人,懶于做任何嚴(yán)重費力的事”。種種對于生命的厭倦和失望致使他懶于發(fā)泄心中的苦痛,懶到他不想知道自己的感覺,懶到能使一個有眼的人看得穿,他是棵萎了的苗子,只剩生命的空殼。
他的沉悶窩氣,拼命的吸著鴉片煙讓我想到了那張病態(tài)的臉——汪文宣,不,他和汪文宣是不同的,至少汪文宣掙扎過、努力過,而他卻只會用吞鴉片煙來慰藉自己那失去靈魂的軀殼。一切脫離軌道的無措讓他對一切變得懶得。
從而他的妻子——曾思懿,那個自命知書達理,精明干練,整天滿臉的堆著笑容。虛偽、自私、多話、猜忌多疑,而自以為慷慨大方的女人。她好在自己造想的權(quán)詐,詭秘的空氣中勾心斗角,言辭間總是顯露得她那種謙和、孝順、仁愛……就是一個封建社會有的“毒婦”。她是悲劇的制造者,她希望擁有最好的,希望自己是主宰,實際上不過是想在這將傾覆的大廈里撈一點最后的晚餐而已。所以她的一切費盡心機的活動只是加速了大廈的顛覆。而她讓我覺得她同樣不幸,即使她是只張牙舞爪的母老虎,但相對于這個吃人的禮教、文化,又何足掛齒呢?
而他們的兒子和媳婦,仿佛是這個破敗貴族文化的“繼承人”。那年輕的,本該充滿生命力的孩子們,失去了本屬于他們的童真,喑啞一般地捱著痛苦的日子,活像一對遭人虐待的“牲畜”?吹贸鏊麄冇憛掃@個家庭,我始終記得當(dāng)曾思懿告訴她兒子自己又懷了孩子的時候逃離家庭的樣子,他雖然還小,但是他對那種將會又有一個陪葬品時的恐慌和憎恨真的是讓我心中一沉。
在這老北京里,明白的北京人應(yīng)該是愫芳。她溫柔,隨性,也因此無可避免的成了曾浩的活拐杖。在曾浩日漸衰頹的暮年里,愫芳是他眼前必不可少的慰藉,也是他半腳步入棺材的“陪葬品”。誰也猜不出她心底壓抑著多少痛苦的思想與愿望,她是緘默不語的。
愫芳在在曾思懿的冷嘲熱諷下,總是低著頭,嘴角總是掛著一抹淺淺的笑(很淡定)。對曾浩這樣的老人,她也是百般照顧,任勞任怨,理由很簡單:“因為她愛文清,愛那個充滿文采、憂郁的文清,她的愛很含蓄,只有在偶爾和文清的詩畫來往中,她才不自知的流露出一點憂郁的情感。”她愛他,這種愛很安靜,就猶如空氣,仿佛在支持著她活下去的信念。她的愛是超越肉體的,即便在文清終于忍受不住,逃離這個封建牢籠時,她沒有選擇和他一起離開。她要留下來,“他的父親可以替他伺候,他的孩子可以替他照料,他愛的字畫我管,他愛的鴿子為他喂,連她不喜歡的人都覺得該體貼,該喜歡,該愛,為著他所不愛的也還親近過的”。這種愛讓她愿意付出一切,包括她的自由。她寧愿困在這個老咯,就為這么一個人,只要想著她,她就覺得快樂,心永遠是暖的,就好像春天一樣,“我們活著就這么一大段又凄涼又甜蜜的日子”。
但是,在我的眼里,就算他和文清相愛,剛開始是文采上的契合和相互吸引,那么至少后來他們的心已經(jīng)隔得很遠了。愫芳的心永遠透著光,平靜的眼神深處透著希望的暖光。而文清已只剩下生命的空殼,抽鴉片煙成了心里向往愛情卻無能為力的慰藉(當(dāng)然不只是愛情,還有許許多多的羈絆)。他們不可能在一起,因為他們不只在現(xiàn)實我生活中有著有形的隔閡,心與心之間也有著不可預(yù)約的鴻溝,個人認(rèn)為他配不上她。
他只求安寧,即使心里也有千百萬個不愿意,但是他沒有保護自己愛的人的能力,他永遠不吭聲,害了自己,同時也苦了別人。他終究有忍無可忍的時候,他終于因為怨恨逃離這個家,但畢竟是折掉羽翼的鳥兒,已經(jīng)無法飛翔了。他終究還是回來了,他的思想已經(jīng)被那封建的思想所侵蝕,他已經(jīng)成了生活的奴隸。,個人認(rèn)為,他在某些方面還是可以爭取一下的:即便他現(xiàn)實生活的不容易,讓他一切都變得懶墮。比如當(dāng)她的妻子專橫,潑辣,冷嘲熱諷時,他是可以拿出一點夫君的威嚴(yán)的。既然他的思想受封建思想的束縛,為什么就不拿出“三從四德”的教條老管制一下他的妻子呢?如果他不敢抵抗,那么他的父親以一個做父親的身份,屈下那年邁的膝蓋時,他不就應(yīng)該以“百善孝為先”的信條來戒煙嗎?為什么到最后還是病態(tài)的死去呢?
整個曾家,就仿佛一個老北京,這里住著傳統(tǒng),被封建思想熏陶的老北京人。但是,我看到了曙光,在這個棺材般的世界里,讓我看到了封建制度腐敗垂死的必然性,從這個封建小家庭震蕩的崩潰的圖景中,看到了新生命發(fā)展的痕跡,看到了新北京人的崛起。他讓我看到了生活的一種規(guī)律,腐朽的走向衰亡,然后在走向新的勝利。愫芳和瑞貞的離開,讓我看到了老北京春天的氣息。新的生活潮流正在沖擊著舊社會的河床,奔向解放和光明。
【北京人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北京人過春節(jié)風(fēng)俗02-08
老北京人的冬季飲食02-03
老北京人過年風(fēng)俗02-17
調(diào)查顯示:北京人均月收入突破2000元03-02
北京人社局:北京企業(yè)職工最低應(yīng)加薪4.5%12-24
2016調(diào)查顯示北京人最愛用支付寶查公積金02-07
2016年最新北京人口計生條例實施細(xì)則解讀02-26
北京人就業(yè)四分之一從“商”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