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隙碎筆》讀后感(精選25篇)
認(rèn)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寫一份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吧。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病隙碎筆》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病隙碎筆》讀后感 篇1
灰蒙蒙的天空下,死氣沉沉的四周長滿了一簇簇帶著尖刺的荊棘,一抹扎眼的鮮紅色在荊棘叢上晃蕩著,那是一只氣球。盡管四周危機(jī)重重,但它依然執(zhí)著地朝太陽的方向掙扎。這是我看完《病隙碎筆》這本書后腦中浮現(xiàn)出的史鐵生的一生。
史鐵生的一生,病痛接連不斷,此病未去彼病又來,讓人感覺他的未來像是一條陰暗而又長滿荊棘的長道,毫無希望可言。但他憑借著自己笑對人生,樂觀向上,苦中作樂的生活態(tài)度像一只帶著希望和夢想的紅氣球艱難地朝太陽的方向飛去。他不屈服于命運,與病魔斗爭,成為自己的主宰者,用自己的雙手書寫自己的未來。
初讀《病隙碎筆》,我將史鐵生的一生比作是一部悲劇。他的兩條腿癱瘓了,雙腎因衰竭而停止了工作,又患上了尿毒癥,似乎人生的不幸都找上了他。醫(yī)院成了他的家,輪椅成了他的腿,疼痛成了家常便飯。我一邊閱讀一邊嘆息,感嘆他的人生怎么這樣苦!細(xì)細(xì)品讀后我才發(fā)現(xiàn)史鐵生雖然是一位躺在病床上的弱者,但他卻是精神世界中的強(qiáng)者;蛟S是因為上帝在為一個人關(guān)上一扇門的同時會為他開啟一扇窗的原因吧!讓這個擁有悲劇人生的人懷有一顆喜劇人的心。他從接踵而來的病痛中懂得了生命的珍貴,滿足的幸福。他用一支筆書寫著他的人生感悟,用理性的文字表達(dá)他對疾病的抗掙,用幽默的語調(diào)述說他對生活的熱愛。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史鐵生用他頑強(qiáng) 的生命力和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重寫了他的人生,我仿佛聽見了他對病魔的吶喊:“來吧,我什么也不怕!”看見他微笑著迎接明天?赐晔疯F生的故事,回頭看看我已走過的時光,讓我不自覺地低下了頭。我擁有他望塵莫及的健康的身體,擁有比他多得多的時間,擁有他羨慕的青春活力,但是我卻讓這些東西沒有用武之地,讓它們在時間的長河里沉眠。我不懂得滿足,常常有了這樣就想要那樣,對自己擁有的東西常常視而不見,總認(rèn)為別人擁有的才是最好的。我常常會感到不公平,認(rèn)為自己是被這個世界拋棄的,殊不知是我自己拋棄了自己。史鐵生的一生如同氣球一樣脆弱、渺小,更何況在他前進(jìn)的道路上布滿了可怕的荊棘,但是他沒有怨天尤人,他用一顆感恩的心去看這個世界,去尋找歡樂和美麗。
這顆紅氣球讓我從過去渾渾噩噩的生活中驚醒,讓我明白珍惜擁有的一切,懂得滿足,即使面前是長滿荊棘的長道,也要努力活出使自己渺小而又脆弱的生命讓世界因為自己的存在而有一點點不一樣的精彩。
暖洋洋的陽光下,生機(jī)勃勃的四周長滿了一簇簇盛開著的玫瑰花。湛藍(lán)的天空中,一顆鮮紅色的氣球在晃蕩中飄著,它將去往繁華鬧市,去往山川湖泊,還是去往田園鄉(xiāng)村……誰知道呢?這是我寫完這篇文章后腦中浮現(xiàn)出的史鐵生的一生。
《病隙碎筆》讀后感 篇2
我一向不喜歡看隨筆的,但史鐵生的隨筆《病隙碎筆》卻一下子吸引了我。
這部作品是史鐵生在重病時躺在輪椅上所寫的。他把他的文字命名為《病隙碎筆》是很有道理的。1998年之后,史鐵生的病情轉(zhuǎn)為尿毒癥,病情一直在惡化。發(fā)展到后來,每隔三天就要透析一次?垦和肝龅乃荒茉谝惶斓哪硞空閑時刻才能動動筆,而大部分時間他都在和病魔作斗爭。他的寫作是不折不扣的病隙寫作。這樣的空隙又是小得可憐的。
很難想象,這樣一個在病床上癱瘓二十多年的的人是怎樣寫作的。在他的《我的地壇》和《務(wù)虛筆記》里我們讀到的是一個唯物論者對于人生對于命運深刻的思考。而就在他的《病隙碎筆》里我們依然看到的是一個堅強(qiáng)的智者對于神性和人生終極意義所做的一次艱苦卓絕而有輝煌壯麗的追問與眺望。讀完這本書,我在思考,史鐵生到底是一個什么人,為什么他的文字里就看不到病的痛苦和陰影呢?
是的,在他的文字里我們絲毫看不到痛苦和陰影,我們看到的是他對生命、信仰、愛情、神性、寫作和藝術(shù)的深刻坦直的思考。在寫作時,他已經(jīng)完全忘記了他是一個重癥病患者,他的思想已經(jīng)完全游離于自己所創(chuàng)造的心魂世界里,“可以這樣說,在史鐵生身上業(yè)已形成了一種堅固的東西,足以使他的精神歷盡苦難而依然健康,備受打擊而不會崩潰”。這種堅固的東西我認(rèn)為就是對文字的熱愛和信仰。在他的《碎筆3》中有這樣一句話:“寫作不過是為心魂尋一條活路,要在汪洋中找到一條船!笔疯F生文中所謂的心魂就是超出或分裂于肉體的思想靈魂。在病床上的他是一個患者,隨時都可能死亡。而在寫作時的他卻是一個人格思想完全健全、能夠靜觀和俯視塵世一切的哲學(xué)家。他認(rèn)為一個人的缺陷殘疾不完美是普通的,困境也并不是絕對的。“殘疾,其最危險的一面,就是太渴望被社會承認(rèn)了,渴望之后又走進(jìn)殘疾”。史鐵生真正認(rèn)識到了這一點,所以他在病痛折磨二十多年內(nèi)從不氣餒妥協(xié),而是心平氣和地完成了他的一部部作品;诖,他就是一個生命的強(qiáng)者,一個有著無限崇高思想的智者,一個可以蔑視一切災(zāi)難和痛苦的先行者!
困在輪椅上的史鐵生的心魂已經(jīng)超出了他的肉體,他不再像常人一般萎縮在自己的病體中,他的頭腦里是另一個世界,開闊而豐厚,精神自我在他的世界里變得如此的高大,他可以“居高臨下俯瞰自己的塵世命運”,可以“冷眼旁觀自己的執(zhí)迷和嘲笑自己的妄念”,可以不被病體限制而天馬行空。他對寫作的執(zhí)著熱愛和信仰戰(zhàn)勝了肉體所遭遇的接二連三的災(zāi)難。盡管如此,史鐵生還是離開了我們。精神性自我再強(qiáng)大,還是無法不讓病魔毀壞他的血肉之軀。堅不可摧的精神縫隙下永遠(yuǎn)流淌著一個智者無奈而高尚的血液。他的《病隙碎筆》帶給世人的將是永遠(yuǎn)的感動和神圣的的金色光輝。他為我們開拓了精神領(lǐng)域的方向,他的精神將鼓勵我們前行,我們將會永遠(yuǎn)記住他,永遠(yuǎn)懷念他!
《病隙碎筆》讀后感 篇3
望著接踵而至的,懷著各種愿望來這里祈福的人們,突然想起了一本書中的一句調(diào)侃:“為求實惠去燒香磕頭念頌詞,總讓人擺脫不掉阿諛,行賄的感覺!眲偛饺敕鹛玫奈业拇_是被佛祖的莊嚴(yán)肅整所震撼了,但不一會兒這種心情就被一種急功近利的欲望所取代了,想來佛家相信只有滅斷諸如貪、嗔、癡的欲望才能使苦難不復(fù)存在,而我們卻恰是為了滿足欲望才來到了佛祖面前,以為自己懷揣的是無比虔誠的心,卻已犯了大忌。好像書上的話是我們真真的寫照,頓覺充滿諷刺。
史鐵生,我反復(fù)地咀嚼著這“鐵生”二字,一個因雙腿癱瘓而投身寫作的人;蛟S上天給了他過多的信任,讓他經(jīng)受著磨難卻依然堅強(qiáng)的活著。很難讓人相信以上對于拜佛這事兒的看法竟出于他的文章。甚至于輕松地說他的職業(yè)就是生病,業(yè)余寫點東西。對于一個有著這樣經(jīng)歷的人來說,沉郁、沮喪才是人們對他的認(rèn)識,可在《病隙碎筆》中,讓我感受到的卻是一顆善良、智慧、自我的心。擁有化苦難經(jīng)歷為人生哲理的本領(lǐng),用一支筆馳騁在依舊充滿生命力的大地。
他說人生是一出充滿矛盾沖突的戲劇。我們都是不能隨意調(diào)換的其中的演員。許多人會看著別人一帆風(fēng)順的高升而感嘆“我怎么這么倒霉!”滿腦子都是平淡如水毫無生氣的劇情,即而繼續(xù)過著無聊的日子,哪天若是碰上件好事還能感嘆一句“我其實很幸運。 辈贿^這樣的時候畢竟少,在一句句的“我怎么.....”“我其實.....”中人生也就落下了帷幕。有人在摸爬滾打了一輩子后或許連我為什么活著也不知道,用盡一生卻始終換不回一個確切的答案!吧咸鞛槭裁创疫@么不公!”在人世走一遭后卻是這樣憤世嫉俗的離開。
但史鐵生說不,上天對每個人都很公平!他雖然剝奪了“我”奔跑的權(quán)力卻讓“我”與生命的真諦更接近,這就是為什么盲人的聽覺總比一般人的伶敏,生命有他的安排,正如司馬遷,孫臏一輩,殘缺的身體阻擋不了他們對生命響亮的回答。好像一根西瓜藤上結(jié)越多的西瓜那么這些西瓜得到的養(yǎng)分就越少,自然收成就不好。生命的道理也正如此,有所得必有所失,上帝在為你關(guān)上一扇門的時候會為你開啟另一扇窗,其實生命的答案就在于我們自己能否堅信我們能活著并頑強(qiáng)的活著,人可消滅,但打不敗,打不敗的才是可貴的對生的意志。
我常常想當(dāng)一個人面對自己身體上的殘疾時得需要多大的勇氣,但看了《病隙碎筆》,我明白了最難的不是要“接受”這個事實,而是在接受這個事實后,又能從心的角度重新站起來,正是史鐵生用不完整的身體撐起的這一片完滿的天空,讓我們這些迷惘,急躁的人找到了一個能真正審視如何活著的機(jī)會,生命給我們每個人的提問都不一樣,怎么樣去回答生命拋給你的問題正是我們對生命的態(tài)度,于是,不再苦苦追問“公平嗎?”“為什么?”我會抓緊每一寸的時間,繼續(xù)、和繼續(xù)的繼續(xù)。
《病隙碎筆》讀后感 篇4
隨著信息時代、網(wǎng)絡(luò)時代、高科技時代的到來,我們的生活節(jié)奏在不斷的被加快。在這快節(jié)奏的生活里我們還能不能找回純真的自我?還能不能沉下心來仔細(xì)思索生命的真諦?最近我讀的一本書—《病隙碎筆》給了我答案。
讀這本書并非偶然,而是出于對其作者—史鐵生的敬慕。一個一生與病魔相伴且始終抱有“職業(yè)是生病,業(yè)余在寫作”并用一篇《我與地壇》感動數(shù)億中國人的人,其作品我相信也是像其人一樣有著品味不盡的內(nèi)涵,于是我與《病隙碎筆》相識。
《病隙碎筆》是史鐵生在生病治療時期的點滴感悟,語言平易近人,苦苦思索著人之為人的價值和光輝,一如既往地思考著生與死、苦難與信仰、寫作與藝術(shù)等重大問題。
當(dāng)我們在抱怨事命運時,史鐵生開篇第一句便給了我們最深刻而徹底的對命運的闡述!八^命運,就是說,這一出‘人間戲劇’需要各種各樣的角色,你只能是其中之一,不可以隨意調(diào)換。”我們常聽說,“人生如戲”,史鐵生把生活比作戲劇,詮釋得十分準(zhǔn)確。生活,原本就是由不同的人,不同的人生,不同的命運來組合的。每個人的命運不同造成了人生的差異,才顯示出生活的五彩繽紛。所以史鐵生承認(rèn)生活存在差異,接受上帝安排的命運,不埋怨上帝對自己的不公。從那些洋溢著陽光的文字里,我們可以看到,對于病痛、殘疾,他并沒有自卑與怨恨,而是以他豁達(dá)樂觀的心態(tài)理智的去面對。一個每隔三天就要做一次透析,躺在透析的床上,看鮮紅的血在透析器里汩汩的走——從他的身體里出來,再回到他的身體里去的人,他如此堅強(qiáng)的活下來,并將他的感悟展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我們還有什么理由抱怨命運呢?
當(dāng)我們在貪生畏死之時,史鐵生卻在設(shè)想他的墓志銘,他說用徐志摩先生《再別康橋》里的一句再合適不過:我輕輕地走,正如我輕輕地來,掃盡塵囂,并說,“既然這樣,又何必弄一塊石頭來作證?還是什么都不要吧,墓地、花圈、挽聯(lián)以及各種方式的追悼,什么都不要才好。讓寂靜,甚至讓遺忘!
曾經(jīng)看著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人,抱有的只是一種同情和心酸,但在看了這本書后,對于他們,又多了一份敬佩。他們有著比我們普通人多出幾百倍甚至是幾千倍的勇氣,這種勇氣,深深地喚起了我們對自身所處境遇的警醒和關(guān)懷。
看一部電視劇可以讓麻木的心靈暫時激蕩一下,而讀這一本好書帶給我的我想怕是對心靈一生的觸動!恫∠端楣P》讓我對生活、對人生產(chǎn)生新的思考!
命運冷酷的催殘他的雙腿,可是他身后有默默為他付出的母親,幾度他想不開,母親便傷心。當(dāng)他在那個地壇進(jìn)行靈魂的洗滌時,母親便在背后默默含淚。當(dāng)回到老家,看見橡樹時便想起那個操勞的母親。母親如繁星在史鐵生黑暗的命運大幕下默默眨著眼睛,如春水般滋潤干涸的心田。那是人間純真的愛。
《病隙碎筆》讀后感 篇5
“生命本無意義,是我使自己的生命獲得了意義!边@句話出自我最喜歡的作家之一——史鐵生。這是《病隙碎筆》中的一句話。他深深地明白,生命使自己寫作的時間越來越少,故而,不論病痛如何折磨自己,他都會盡力擠出時間一次次地喚醒因病痛日漸麻木的心靈、對所在的世界和所處的時代進(jìn)行審視、對生命狀態(tài)和人生意義進(jìn)行思考,于是就有了關(guān)乎人生命運的“成長”“生病”“愛情”“金錢”“生存”“道義”“信仰”“死亡”等的感悟。
他的一生,病痛接連不斷,此病未去彼病又來。但他還是熬了過來,樂觀地對待生活。他說:“生病是生活體驗之一種,甚或算得上一項別開生面的游歷。生病的經(jīng)驗是一步步懂得滿足。發(fā)燒了,才知道不發(fā)燒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體會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詳。剛坐上輪椅時,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豈非把人的特點丟了?便覺天昏地暗。等到又生出褥瘡,一連數(shù)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著,才看見端坐的日子其實多么晴朗。后來又患‘尿毒癥’,經(jīng);杌枞徊荒芩枷,就更加懷念起往日時光,終于醒悟:其實每時每刻我們都是幸運的,因為任何災(zāi)難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個‘更’字!彼宰约旱挠H身經(jīng)歷向我們揭示了生命的意義:我們無時無刻都處于幸運之中,應(yīng)當(dāng)珍惜當(dāng)前的幸運,不應(yīng)該總在失去之后才懂得珍惜。
他用一生找尋的生命意義——生命的意義本不在向外的尋取,而在向內(nèi)的建立。那意義本非與生俱來,生理的人無緣與之相遇。那意義由精神所提出,也由精神去實現(xiàn),那便是神性對人性的要求。這要求之下,曾消散于宇宙之無邊的生命意義重又聚攏起來,迷失于命運之無常的生命意義重又聰慧起來,受困于人之殘缺的生命意義重于看見了路。
“‘人定勝天’是一句言過其實的鼓勵,人是被拋到這個世界上來的才是實情。生而為人,終難免苦弱無助,你便是多么英勇無敵,厚學(xué)博聞,多么風(fēng)流倜儻,世界還是要以其巨大的神秘置你于無知無能的地位!睍械倪@句話深深地激勵了我。他如同一位智者,在我迷茫時給我指引了方向。
他也以另一種方式向我們闡述了––尷尬是一種可貴的能力。因為,反躬自問是一切愛愿和思想的初萌。要是你忽然發(fā)現(xiàn)你處在了尷尬的地位,這不值得驚慌,也最好不要逃避,莫如由著它日日夜夜驚擾你的良知、質(zhì)問你的信仰、激活你的思想;進(jìn)退維谷之日正可能是別有洞天之時,這差不多能算規(guī)律。每當(dāng)我處于尷尬之中,心中多了一份安慰和鼓舞。
人有一種壞習(xí)慣,記得住倒霉,記不住走運,這實在有失厚道。
無疑,史鐵生用他半生的領(lǐng)悟和怒放的生命,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為了自己的理想和事業(yè)不斷地奮斗、不斷地健全自己的靈魂。
讀這本書時,就如同在和他進(jìn)行心靈的對話。他如同你的一個朋友向你講述他的一生。
因此,當(dāng)你細(xì)細(xì)品讀《病隙碎筆》時,自會有另一番感悟。
《病隙碎筆》讀后感 篇6
最近讀完了史鐵生先生的散文集《病隙碎筆》,在我看來,與其說是散文,倒不如說是史鐵生先生的隨筆集,這并不是一個普普通通的集子,而是充滿了對人生的詰問與思考,同時解答著聲明的難題,正如這本書的名字,《病隙碎筆》,簡單明了且直白,這本書中所寫也就是史鐵生先生在長期生病的空隙中的所思所感。之所以喜歡《病隙碎筆》,是因為史鐵生面對跌宕起伏的不公命運時的理智與堅定內(nèi)心,讀完這本書,不禁要感慨史鐵生先生對生活的坦然豁達(dá),樂觀積極的態(tài)度,以及對人生各般事件的大徹大悟的通透感受。
對于史鐵生先生,是誰也不陌生的。從《我與地壇》,到《務(wù)虛筆記》再到現(xiàn)在的《病隙碎筆》。有人評價史鐵生是“一位一生都在死亡邊緣行走的作家”,不得不感嘆,單是疾病帶給史鐵生先生身體上的折磨,便是常人難以忍受的,雙腿癱瘓后,又是腎病又是尿毒癥,而最后也因腦溢血不幸去世,更不用提在心靈,精神方面帶來的打擊。就像在《病隙碎筆》一書中所說的,“四十八年大約有一半的時間用于生病,此病未去彼病又來,成群結(jié)隊,好像都相中我這身體是一處樂園。”
史鐵生先生在《病隙碎筆》中這樣調(diào)侃自己,職業(yè)是生病,業(yè)余寫一點東西。這本書名字為《病隙碎筆》,但其中內(nèi)容與“病”又無太大的關(guān)系,書中所有的文字,更像是一個鮮活健康的靈魂對生命的困惑與苦難的探索,似于一個思考者對于哲學(xué)的最基本問題的探索與辨析,史鐵生先生一直在尋找答案,窮極一生的思索,他雖然殘疾無法行走,卻從未停下過探索的步伐。
印象深刻的是史鐵生先生在《病隙碎筆》中引用的徐志摩的《再別康橋》一句“我輕輕地走,正如我輕輕地來”。記得在過去讀時,從未想過將其與生死相聯(lián)系,只是認(rèn)為是普普通通的一場往來,但在史鐵生先生看來,這便是對生命最好的詮釋,以這一句話作為墓志銘,對于史鐵生先生來說是最合適不過的,輕輕地走正如輕輕地來,掃盡塵囂,不帶走一片云彩。一段渺小的生命,為世界作出改變,哪怕是微小的改變,不失為一種成就,不枉來人間走一趟。
不得不說史鐵生先生是樂觀的。他在書中寫道“生病的經(jīng)驗是一步步得到滿足”,在病痛的折磨中,史鐵生先生并沒有自怨自艾,度日如年,甚至于從此一蹶不振,反而,他不甘于淪為泛泛人海中的渺小一顆,將這些疾病帶來的折磨痛苦轉(zhuǎn)化為思考的動力,在生病的空隙中思索人生的真正奧義。人之生老病死,史鐵生早已看淡,雖然失去雙腿只能依附輪椅的他曾經(jīng)在年少時也有過失意,惱恨上天安排的不公,以至于每天把自己藏進(jìn)地壇,望著地壇的花花草草與建筑物,往來的行人,去深思,去感悟,去真正理解人生的意義……幸運的是,史鐵生終于有了自己對于人生的理解,在《病隙碎筆》中,他也明了了上天的安排,正如史鐵生先生在開篇所講,“所謂命運,就是說,這一出‘人間喜劇’需要各種各樣的角色,你只能是其中一個,不可以隨意調(diào)換。”深諳自己是那個不幸者,領(lǐng)悟透徹之后,也懂得了“一起只好看命運的安排”。
《病隙碎筆》讀后感 篇7
早就聽說史鐵生,僅僅知道他是一名殘疾作家,我想一定是和張海迪、海倫一樣身殘志堅的人物吧,卻從來沒有想過非要看他的作品不可。今年暑假,我認(rèn)真讀了竇桂梅的教學(xué)實錄,最讓我感動的就是竇老師教史鐵生《秋天的懷念》那篇文章,那是第一次為教學(xué)實錄而感動落淚——此前,我只是把名師的教學(xué)實錄當(dāng)作經(jīng)典教案,為賽課、開課而臨時抱佛腳罷了。因此,我便下決心無論如何也要看看史鐵生的作品:《病隙碎筆》!
暑假看了一遍,只覺得文字不多,但很深沉!有些地方生澀難懂,因此只是半半拉拉讀了。
開學(xué)之后,一直忙于教學(xué),也少有閑情讀那本書了。
再讀《病隙碎筆》是在快過半學(xué)期之后,因心情極糟糕無法排解,所以隨便拿本書看看,沒想到卻讓我讀懂了自信——我當(dāng)時最不能擺正的心態(tài)。很清楚地記得那段日子我活得稀里糊涂,整天昏昏然,像被煙霧籠罩,看不清楚前面的路,不知道該往哪里走,也不知道該停在何處,上課的時候,我感覺不到學(xué)生跳動的心,感覺書本離我好遠(yuǎn)好遠(yuǎn)。我不再相信自己,我不再相信自己的眼睛——即使我看見學(xué)生認(rèn)真專心地聽課,我依舊覺得他們是差生!我不再相信自己的教學(xué)風(fēng)格——即使激情四溢也是粗枝大葉,沒什么可圈可點的。那段時間我深刻感受到一個沒有自信的人活著是多么得可憐、可悲。我也深刻地體會到如果一個老師很用感情地教一個看不見任何希望的班級是多么的痛苦!最好的解脫方法該是麻木吧。我很迷惘!
可史鐵生說得好:
重病之時,我總想起已故好友周郿英,想起他躺在病房里,瘦得只剩一副骨架,高燒不斷,潰爛的腹部不但不愈合反而在擴(kuò)展……窗外陽光燦爛,天上流云飛走,他閉上眼睛,從不呻吟,從不言死,有幾次就那么昏過去。就這樣,三年,他從未放棄希望。現(xiàn)在我才看見那是多么了不起的信心。三年,那是一分鐘一分鐘連接起來的,漫漫長夜到漫漫白晝,每一分鐘的前面都沒有確定的許諾,無論科學(xué)還是神明,都沒給他寫過保證書。我曾像所有他的朋友一樣贊嘆他的堅強(qiáng),卻深藏著迷惑:他在想什么,怎樣想
可能很簡單:他要活下去,他不相信他不能夠好起來。從約伯故事的啟示中我知道:真正的信心前面,其實是一片空曠,除了希望什么也沒有,想要也沒有。
但是他沒能活下去,三年之后的一個早晨,他走了。這是對信心的嘲弄嗎?當(dāng)然不是。信心,既然不需要事先的許諾,自然也就不必有事后的恭維,它的恩惠惟在渡涉苦難的時候可以領(lǐng)受。
終于,我讀懂了什么是自信?就是絕望徹底依舊微笑面對!曾經(jīng)以為只因有收獲,才要自信努力地前行,那種努力才是有價值的,現(xiàn)在才明白不是任何努力都有價值,縱使今天你走的這條路是死路,也要學(xué)會微笑地面對!人的一生并不都是圓滿!
感謝這本書,感謝史鐵生,讓我重新面對我自己!
《病隙碎筆》讀后感 篇8
《病隙碎筆》記錄了史鐵生在尿毒癥透析的間隙對人性、愛情、信仰、道德等諸多問題的思考。讀之余,內(nèi)心激蕩,我的靈魂隨著他的靈魂顫動、顫栗,追隨之余也引發(fā)了我深刻的思索。
“痛苦和幸福都沒有一個客觀標(biāo)準(zhǔn),那完全是自我的感受。因此,誰能夠保持不屈的勇氣,誰就能更多的感受幸福。”史鐵生,正如他的名字一樣,鐵生,像鋼鐵般的生長,他不屈的勇氣和堅忍的意志,打動了無數(shù)的人。我相信,追求幸福是每個人都想要的,區(qū)別在于每個人對幸福的定義不同。具體來說,由于每個人的相對價值觀不同,而且沒有一個絕對的價值觀,就是還沒有一個價值觀可以得到大家絕對的認(rèn)同。所以,不同的人對幸福的標(biāo)準(zhǔn)自然是不同的。叔本華認(rèn)為,幸福和快樂是消極和虛無的,而痛苦則是永恒的。這點我很認(rèn)同,我們能夠改變的是對痛苦的態(tài)度,把人生視為歷練的旅程,把痛苦視為理所應(yīng)當(dāng)?shù)拇嬖,這樣我們不會被苦難打倒,反而會像破繭的蝴蝶,涅槃的鳳凰,絢爛。
“睜開白天的眼睛,看到很多人很多事都可憎。睜開夜的眼睛,才發(fā)現(xiàn)其實人人都在苦弱的掙扎,唯當(dāng)互愛。”生活本就不容易,只要在生活,痛苦便隨之而來,而且還在不斷延伸。你的痛苦,我也有,他也有,古人有,今人有,不同地域的人也都有。那只能是以我心,換你心,才不負(fù)這苦痛,才能不負(fù)來這人世走一遭。寫到這里,主題也便明了了,愛是人類唯一的救贖。
“死是一件無需著急去做的事,是一件無論怎樣耽擱也不會錯過了的事,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jié)日!笔疯F生對死有獨到的看法,可能因為他離死神很近,比大多數(shù)人來得更近。他認(rèn)為死亡的只是肉體,而靈魂是永恒的,在飄渺、虛無的境地里飛翔。靈魂不死,是人類最高級的猜想,F(xiàn)在還沒有任何的科學(xué)證據(jù)證明靈魂不死,但是呢,也同樣沒有證據(jù)證明靈魂會隨著肉體而死亡。我自己對這個問題并不執(zhí)著,我不會因為希望靈魂不死,便就相信靈魂不死。所以,我對死亡的態(tài)度是以一顆平和、淡然的心來看,死亡不可避免,我相信肉體死亡之后便無意識了,所以不必害怕死亡之后的事,因為你不會有害怕的感覺了。既然如此,那就是輕輕的來,輕輕的走,在過程中享受精彩的人生。
禪宗中有個詞叫“明心見性”,用心理學(xué)解釋就是讓處在冰山一角下面的無意識盡可能的顯現(xiàn)出來,進(jìn)入意識當(dāng)中;用文學(xué)來解釋就是在人生這幕劇中,盡可能多的做觀眾,而少做演員。真正的英雄,是把這世間看的透徹,而仍然以一顆博愛的心來對待世人。史鐵生,我想,他做到了,他經(jīng)歷了為數(shù)不少的苦難,他的靈魂在高處、遠(yuǎn)處、旁邊冷靜的、淡然的觀察著肉體的他,他的靈魂始終處在觀眾席的位置,看著他的肉體,仿佛那只是一個臭皮囊,關(guān)他史鐵生什么事呢。
我敬重他,敬重他海一般的深沉,山一般的厚重;敬重他深刻的思想,寬大的胸懷;敬重他在朝圣者的道路上的堅定,勇往直前,敬重他一顆悲天憫人的心。
《病隙碎筆》讀后感 篇9
一個偶然的機(jī)會,看到了史鐵生的《病隙碎筆》,剛看了幾頁,已被作者那種寫作與生命完全同構(gòu)在一起的語言所吸引,竟用了能用的全部時間把這本散文隨筆集看完,深深為他那深遂的思想和堅強(qiáng)的意志所感動。
他,一個雙腿癱瘓,雙腎衰竭而停止工作,又患上了“尿毒癥”,人生的苦難幾乎都找上了他,而他,卻在那輪椅上,用生的意志探尋著生命的終極意義;用理性的文筆,甚至是幽默的語調(diào),述說著他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疾病的抗?fàn)?他體驗到的是人生的苦難,表達(dá)出來的卻是存在的歡樂和充實。
他在生病中,領(lǐng)悟出一種很現(xiàn)實的人生觀:生病也是生活體驗之一種,甚或算得上一項別開生面的游歷。生病的經(jīng)驗是一步步懂得滿足。發(fā)燒了,才知道不發(fā)燒的日子多么清爽?人粤耍朋w會到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詳。他后來患了尿毒癥,經(jīng);杌枞徊荒芩枷,使他更加懷念起往日時光,他醒悟到,其實每時每刻我們都是幸運的,因為任何災(zāi)難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個“更”字。
他在談到“精神”時寫道:精神,當(dāng)其僅限于個體生命之時,便更像是生理的一種機(jī)能,肉身的附屬,甚至累贅。但當(dāng)他聯(lián)通了那無限之在,追隨了那絕對價值,他就會因自身的局限而謙遜,因人性的丑陋而懺悔,視固有的困苦為錘煉,看琳瑯的美物為道具,既知不斷地超越自身才是目的,又知這樣的超越乃是永遠(yuǎn)的過程。這樣,他就再不是肉身的附屬了,而成為命運的引領(lǐng)——那就是他已經(jīng)升華為靈魂,進(jìn)入了不拘于一己的關(guān)懷與祈禱。他不甘心命運強(qiáng)加于他的苦難,把心靈托付給筆,把痛苦與煩惱凝聚在筆端,不斷地叩問生命的意義,用支離破碎的身體闡述著健全而豐滿的思想,呼喚光明的到來。他已經(jīng)把寫作融入了自己的生命,他已找到一種方式,以他殘損的身體表達(dá)他美麗的心愿,可以為愛的祈告創(chuàng)造出豐富多彩的乃至獨領(lǐng)風(fēng)流的語言;蛘哒f,他已經(jīng)把自己的生命融入了寫作。
我認(rèn)為《病隙碎筆》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作者體驗到的是生命的苦難,表達(dá)出的卻是存在的明朗與歡樂。在書中,他用睿智的語言,犀利的文筆,把自己的靈魂一一解剖開來,照亮讀者的內(nèi)心,這是一般人不能做到的,而他做到了,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啊。他要為殘疾的肉身續(xù)上一個健全的心途,為隔離的靈魂開放一條愛的通路,他的碎言碎語就是懷著這樣一種崇高的理想開始的。作家韓少功評論《病隙碎筆》說:“《病隙碎筆》幾乎是一個愛好科普知識的耶穌,一篇可以在教堂管風(fēng)琴樂柳中朗讀的童話,是一種在塵世中重建天國的艱巨努力。”
當(dāng)我把書的最末一頁看完,輕輕地把書合上的時候,我覺得意猶未盡,此書的碎語拼湊起來不就是一部生命體驗的百科全書嗎?就好比一個漂亮而好吃的美食拼盤,給人視覺上的享受,精神上的愉悅,又有一定的實用性。當(dāng)我把書的最末一頁看完,輕輕地把書合上的時候,我已經(jīng)被它感動了……
《病隙碎筆》讀后感 篇10
最早知道史鐵生這個名字,源于中學(xué)語文課本里他的一篇文章“我與地壇”,那時候只知道老師要求背誦某些文字非常優(yōu)美的段落,背誦的過程中自己會把那段描寫立體化,在腦海中編織一個個唯美的畫面,還能驚嘆作者在悲慘的境地下對于生活的觀察竟那般細(xì)微。但無法體會一個命運多舛的人要寫出如此輕盈、唯美的文字需要多大的勇氣,內(nèi)心做了多少掙扎與嘆息,才能化悲痛為文字的力量。
再次接觸史鐵生,這個斷腿又罹患尿毒癥的殘疾人,在病中對生命的思考格外深刻,把這些思考集結(jié)成書,就是《病隙碎筆》。其文字流暢,感情真實不做作,好像在寫個體命運的悲慘,又處處透露著抽象的終極關(guān)懷,因為人人都會生病,感冒發(fā)燒、小病小痛之后才知道健康的可貴,所以一個健康人依然能對一個殘疾人寫出來的文字“感同身受”,這大概就是文字之美吧。
在這篇隨筆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對上帝的思考,作者一定是看過《圣經(jīng)》的,所幸自己已將《圣經(jīng)》粗淺讀過一遍,能夠理解他說的那句話:“生活,正如上帝指給約伯看的那樣,從來就布設(shè)了兇險,不因為誰的虔敬就給誰特別的優(yōu)惠”。上帝因為“魔鬼”撒旦的挑撥,想要試探下他眼中的義人約伯對自己的忠誠度,結(jié)果用個各種方式降災(zāi)給約伯,折磨他的肉體、剝奪他的財產(chǎn)、離散他的子女,這個過程中還有約伯的三個好友不斷的勸說約伯,叫約伯離開他的上帝,別再信仰上帝,約伯卻一一回絕了,依然對上帝不離不棄,依然虔誠的信仰上帝。這些行為上帝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撒旦只好悄悄隱退,原來上帝看上的義人果然名副其實。上帝一高興,就把那些原本屬于約伯的幸福統(tǒng)統(tǒng)恢復(fù)。
帶著病體,史鐵生看到了世間的苦痛兇險并不因為自己虔誠祈禱而減少,對別人也一樣,這樣想過之后他就可以釋懷了。這句話擴(kuò)展到普通人身上也一樣,不要對自己不好的遭遇自怨自艾,因為上帝給每個人的關(guān)愛或災(zāi)禍?zhǔn)菬o法回避的。但這好像又有宿命論的嫌疑,且透著極度的悲觀。史鐵生以這個例子來安撫心靈,是在喚醒自己對生活的勇氣。在這個意義上,他又是樂觀的,盡管這種樂觀充溢著悲劇色彩。史鐵生也能對生活抱有希望,我們這個健康人又有什么好抱怨的呢?
但史鐵生只看到上帝降災(zāi)給約伯,卻沒有看到上帝恢復(fù)約伯幸福的一幕,可見有些人注定是上帝的“選民”,有些人注定是上帝的“棄民”,作為上帝的選民,即使會“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但這是上帝有意“降大任于斯人也”,終會“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結(jié)局總歸是好的。而一旦成為“棄民”,則無論如何努力進(jìn)取,如何虔敬的祈禱,都無法擺脫被上帝拋棄的命運。由此我又要說,上帝其實是不公平的。史鐵生只看到上帝公平的一面,是要正視自己的遭際,要安撫受傷的軀體與心靈,可為什么他沒有看到上帝不公平的一面?是無意,還是無奈?真的存在上帝嗎?作文
《病隙碎筆》讀后感 篇11
讀了史鐵生的《病隙碎筆》,我方知道,原來竟然有這么一個人,對外界的事物,對人生,看得那么的通透。
人不可以逃避苦難,亦不可以放棄希望。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很多時候難以避免。那既然如此,何不直面困難。
讀完余華寫的小說《活著》,我驚覺原來苦難不怕多,也不怕夠。苦難可以接踵而至,可以從任何一個時候開始,然后還可以給人源源不斷之感。
可是這又如何?正如老舍先生寫的《四世同堂》里,瑞全要離家走出北京,那晚他問錢默吟,有什么話需要對他說的嗎,老伯伯說:“只有一句話!到什么時候都不許灰心!人一灰心便只看見別人的錯處,而不看自己的消沉墮落!”對這句話印象很深刻,希望其可以像一盞會走的燈,照亮在黑暗里前行的路人,直至黎明破曉,旭日東升。
自卑,歷來送給人間兩樣?xùn)|西:愛的期盼與憤怨的積累。從某一程度看,可能每個人都有自己自卑的地方吧。一自卑,就很容易失去自我。這個時候?qū)凼怯泻艽蟮钠谂蔚模墒菒鄱坏,憤怨也會積累起來,轉(zhuǎn)而一發(fā)不可收拾,很多悲傷的故事也是因為這般而發(fā)生。
其實我們做很多事情,就如同玩游戲。那游戲沒有什么含金量,也沒什么實際意義,然而我們卻成為了癡迷又疲憊的玩客。這和吃力不討好又有什么區(qū)別呢?所以啊,人在無端地浪費時間的時候,應(yīng)該懂得懸崖勒馬,及時醒悟。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留下自己的人生意義。
其實很多時候,平均就等于是一種不公平。比如拿跑步說;在同一起跑線上,有些人跑得很快,有些人跑得很慢,有些人則是中等水平。那如果要求人人都是中等水平,讓快的人慢下來,讓跑慢的人快起來,原來是中等水平的人是保持原來的速度嗎?這種平均是不是太強(qiáng)人所難,在一定程度上是不是太不公平了?
有時候我在想,監(jiān)獄的意義是什么?是復(fù)制仇恨嗎?當(dāng)然不是。是對人的一種心靈上的培訓(xùn),讓那個本身認(rèn)識到自己的罪責(zé),從而心里產(chǎn)生愛,去為自己所犯的錯誤贖罪。
經(jīng)濟(jì)在日益增長,可是同樣的,地球日益枯萎,人間恨怨飆升。大自然具有極其強(qiáng)大的力量。人類應(yīng)該對大自然懷有敬畏之心,如若是一味地索取,肆無忌憚,將追悔莫及。
生病的一種體驗,這種體驗讓人懂得滿足?人粤税l(fā)現(xiàn)不咳嗽時光的美好,不能走路發(fā)現(xiàn)可以活蹦亂跳的美好;飲食需要諸多忌口方知道可以胡吃海喝的美好。
愛是什么?愛是相互敞開。只有雙方相互敞開心扉,那才是愛的體現(xiàn)。好感和摸索,亦或者說是追求,那都只是喜歡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與愛無關(guān)。
在美妙的肉體唾手可得的年代,愛怎樣?孤獨怎樣?美妙的肉體唾手可得的年代,愛當(dāng)然顯得難能可貴,孤獨當(dāng)然顯得莫可名狀卻又真實可感,還無處不在。
人人都一樣,豈不是萬籟俱寂?所以每個人有其自身的特性,反而有一種百花爭放的感覺,那才是春意盎然的景象。
天堂是一種姿態(tài),是精神的恒途。如果天堂成了可以到達(dá)的目的地,那天堂就失去了其本身的意義。試想一下,到了目的地之后呢?人人都到了天堂的那個目的地,那豈不是又是另外一個社會,另外一個世界?難不成那個社會上的人或者說那個世界的人沒有貪念,沒有欲望了嗎?那人人又豈不是都一樣的完美了,那不是又是一種萬籟俱寂了?所以天堂是一種姿態(tài),是精神的恒途。人人才會為自己的那份信念,為這種姿態(tài),為這精神的恒途,不斷地進(jìn)步,不斷地提升。
《病隙碎筆》讀后感 篇12
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jié)日——史鐵生
如果你喜歡了一位偶像,請你一定要為他寫一些文字。對于喜歡的作家,我想我們更應(yīng)該寫點東西吧。于是便有了這些文字。
我看過的書不太多,印象比較深刻,對自己思想有過強(qiáng)烈震撼的則就更少了,其中就有史鐵生的《病隙碎筆》和周國平《人與永恒》,前者更易懂,后者哲理性強(qiáng)些,稍有些生澀難懂。
史鐵生的《我與地壇》大家應(yīng)該不陌生,我們這一代人高中語文課本中一定都讀到過,而且我們之中很多人是通過這篇散文認(rèn)識了地壇。這篇文章也支撐了史鐵生在散文文學(xué)上的地位,也更加堅定了史鐵生寫作的信念。
職業(yè)是患病,業(yè)余才是寫作,史鐵生在《病隙碎筆》中調(diào)侃自己。《病隙碎筆》是哲學(xué)性的散文,是一個思索的過程,通篇無題,與殘疾并無太大干系。所有的文字主要源自一個健康的靈魂對生命的困惑與痛苦的探索,源自一個思想者對人生基本命題的哲學(xué)思考與辯析。一直是在尋找,史鐵生是一個完全靠自己的覺悟修養(yǎng)自己品行的人,他窮盡自己的一生去思索人生,他不能行走,但他是思想的行者。
史鐵生在《我與地壇》中說道: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jié)日。他早看透了生死,置之度外,他堅持活下去就是為了尋找活著的信念。為活著而思索,為思索而活著。
關(guān)于史鐵生,我們可以看到很多作家筆下對他的文字和他本人的敬畏與推崇。周國平后來為《病隙碎筆》作的序曾寫道:
三年前,在輪椅上坐了三十個年頭的史鐵生,生活中沒有出現(xiàn)奇跡,反而又有新的災(zāi)難降臨。
關(guān)于殘疾,史鐵生自己有一個清晰的認(rèn)識:"人所不能者,即是限制,即是殘疾。"在此意義上,殘疾是與生俱來的,對所有的人來說都是這樣?吹饺怂赜械牟荒芎拖拗疲@是智慧的起點?吹讲⑶医邮苋怂赜械南拗,這是智慧的起點,但智慧并不止于此。如果只是忍受,沒有拯救,或者只是超脫,沒有超越,智慧就會淪為冷漠的犬儒主義。
《病隙碎筆》中有許多對于信仰的思考,皆發(fā)人深省。一句點睛的話是:"所謂天堂即是人的仰望。"人的精神性自我有兩種姿態(tài)。當(dāng)它登高俯察塵世時,它看到限制的必然,產(chǎn)生達(dá)觀的認(rèn)識和超脫的心情,這是智慧。當(dāng)它站在塵世仰望天空時,它因永恒的缺陷而向往完滿,因肉身的限制而尋求超越,這便是信仰了。完滿不可一日而達(dá)到,超越永無止境,彼岸永遠(yuǎn)存在,如此信仰才得以延續(xù)。所以,史鐵生說:"皈依并不在一個處所,皈依是在路上。"這條路沒有一個終于能夠到達(dá)的目的地,但并非沒有目標(biāo),走在路上本身即是目標(biāo)存在的證明,而且是惟一可能和惟一有效的證明。物質(zhì)理想和社會理想的實現(xiàn)要用外在的可見的事實來證明,精神理想的實現(xiàn)方式只能是內(nèi)在的心靈境界。所以,凡是堅持走在路上的人,行走的堅定就已經(jīng)是信仰的成立。
對于"職業(yè)是患病,業(yè)余才寫作"的史鐵生,如果說這一生大部分時間是在和疾病斗爭,我想他一定贏了。
命若琴弦,終成絕響。
一個人并不是生來就要被打敗的,人盡可以被毀滅,但卻不能被打敗,史鐵生用自己的一生詮釋了生命的意義。
史先生一路走好。
《病隙碎筆》讀后感 篇13
當(dāng)我翻開《病隙碎筆》時,那位與病魔作戰(zhàn)的勇士,又出現(xiàn)在我眼前。
“所謂命運,就是說,這出“人間戲劇”需要各種各樣的角色,你只能是其中之一,不可以隨意調(diào)換”。我們都是自己的人生戲劇中的主角,我們不能隨意更換自己在人間戲劇的角色,所以,我們要盡力扮演好我自己的角色,雖然不能做到最好,但至少要努力做到更好!人們所以需要戲劇,是需要一處自由的時空,需要一回新魂的酣暢表達(d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戲劇,而我們同時又在別人的戲劇中扮演著或輕或重的角色,加油吧,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當(dāng)然,它里面還有對信心的理解。“信心既然不需要事先的許諾,自然也就不必有事后的恭維,它的恩惠唯在渡涉苦難的時候可以領(lǐng)受!彪m然對于這句話我的理解還不是很透徹,但是現(xiàn)在我面臨著高考,對于信心我有自己的理解吧,信心是在我面對困難停滯不前的勇氣,是我彷徨時的引路燈,是我失敗時激勵我前進(jìn)的動力!
我是一個普通的女生,在那些漂亮的女生的光環(huán)下,確實有點自卑,但是,這本書中“自卑,歷來送給人間兩樣?xùn)|西:愛的期盼,與怨憤的積累!弊员,或者在自卑的洞穴里步步深險,或者轉(zhuǎn)身,在愛的路途迎候解放。所以,我選擇解放。這本書,我會永遠(yuǎn)珍藏的!好好研讀!
《病隙碎筆》讀后感 篇14
持續(xù)看了很久的這本書,今天上午花了一上午,看完了最后一百多頁,讓我對于史鐵生這位當(dāng)代作家有了更深的感受。
最初接觸到這位文學(xué)家還是在語文課本上,不過,這次的機(jī)緣巧合是數(shù)十年后的重逢了,而這本《病隙碎筆》光看書名,就一下子吸引了我,我沒有猶豫就買了回來,不過,起先看了幾頁并沒有很迫切的愿望要看下去,也是源于這是一本哲思方面的書,但是,這幾天,當(dāng)我身體抱恙,心態(tài)不佳的時候,重新翻出了這本書,打開之前書簽的地方,繼續(xù)看下去,倒是有了很多不同的感受。
這本書剛剛看完,所以,印象還是留在我腦海中比較深刻的,書中對于史先生支持“安樂死”的觀點,我非常認(rèn)同,雖然這本書是差不多10多年前出版的,但是,時至今日,安樂死還是沒有被法律認(rèn)可,也是一種無奈。
書中還寫到對于“尷尬”的獨到見解,史先生的觀點讓我對“尷尬”一詞也有了新的思考,史先生的見解有他的道理,而且,他的人生經(jīng)歷非一般人能有,想必這番解讀自有其深意。
這本書,我起先以為是一本病重的時候的隨筆,沒想到,里面談了很多人生的思考,我一下子也消化不了許多,倒是讓我覺得這本書有機(jī)會可以再讀,我的感受是,這本書在不同的年齡看會讀出不同的感受,體會到不同的內(nèi)容和新意。
《病隙碎筆》讀后感 篇15
“生病”這個行為最終會走向兩個結(jié)局,一個是痊愈,一個是死亡。
可能是當(dāng)一個人躺在床上時身體的其他地方無法活動,所以思想就能變得格外活躍。當(dāng)一個人每天都面對的是相同的情形,相同的生活,思維會開始掙扎。在《病隙碎筆》中作者以非常常見的事物引出兩面的思考。
很顯然思考的問題都是由“死亡”引申出來的,但不可否認(rèn)的是,每個人出生都在向死亡奔赴,盡管聽起來很悲觀。我怕鬼,膽子小,卻也看過不少鬼神題材或是無限流的作品。不排除有美化和劇情需要,這些作品里所表現(xiàn)的和傳達(dá)的都是“死”不是盡頭,活著的人生依然是最重要的,“向死而生”。人的生命真的是一個輪回嗎?不一定。但把握當(dāng)下一定是最重要的。
每個人從出生起就開始走向死亡了。有個故事這樣講:有個地主家里生了孩子,村民到他家道喜。第一個村民說:“這孩子以后是有才識的!钡诙䝼村民說:“這孩子以后是會富貴的!钡鹊阶詈笠粋村民,祝福的話都被說完了,他說:“這個孩子以后是會死的。”后來他被趕了出去。他說的不是實話嗎?只是人都不愿意聽罷了。好好地活在世上,誰又愿意去面對幾十年或百年以后的事情。但是也有人必須去面對,比如史鐵生。我無法感同身受那種受病痛折磨的煎熬,血液透析和輸液這些都是看著畫面、聽著名字都會很痛的;蛟S死亡是一種解脫,但能夠活著,盡管痛苦也少有人想面對死亡這道坎。我認(rèn)為史鐵生是怕死的,怕疼的,僅管他依舊能把自己的想法寫在紙上,成書,語氣似是平淡。我愿意將其理解為說服自己走向死亡的過程。無論一個人的心里是貪還是無欲,作的善還是惡,都是因果,活著做的事是因,死后自己臆想到的是果。
讀這本書一開始,我確實難讀懂,不理解。每天被病痛折磨、被死亡威脅,何以寫出剖析人心的語句。后來外公也生病去世了,再讀書中的語句就十分不同了;厝⒓釉岫Y那天守到半夜,家里人在長安街的空地上少了很大的紙房子。外公的硬骨頭終究是被病痛磨沒了,紙房子的骨架也似失去生命般散架。燒成灰燼的東西會到天上去,給已故的人在天上用;鹪岬臅r候我和表妹都不敢看,家里的大人都很悲傷。媽媽靠在我的肩膀上,看著骨灰盒抹眼淚:“怎么會只剩這么小一盒啊……”
那么葬禮這些儀式又有什么實質(zhì)的用處嗎?我覺得不會有。這些行為不過是給活著的人安慰。外婆那天熬到十一點多還要堅持親自去看紙房子燒完,送到天上去。雖然沒有看到,熬不住睡著了,但這對她真的很重要了。
《病隙碎筆》讀后感 篇16
散文給人美感,詩歌助人暢想,而哲思類的文字往往更能夠啟迪心智、引人深思。《病隙碎筆》作為史鐵生為數(shù)不多的思想隨筆集,顯然是沉重而深刻的!白肿挚磥斫允茄晷量嗖粚こ!保私庖槐緯紫纫獜牧私庾髡叩膫人經(jīng)歷和寫作背景開始。1972年,在延安插隊的史鐵生,因雙腿癱瘓回到北京,1998年病情轉(zhuǎn)為尿毒癥,《病隙碎筆》是2008年出版的長篇哲思抒情散文隨筆集,被稱為史鐵生“最具靈性光輝的生命筆記”。之所以叫做“碎筆”,是因為本書是在史鐵生生病治療期間寫成的片段隨筆,總共243則,寫作過程長達(dá)三年。一個人在肉體和精神飽受摧殘的同時,卻堅持讓思想一步步行走,去追尋關(guān)于生命的各種意義和價值,由此,我們不難理解史鐵生在書中所說的一句話:“生命本無意義,是‘我’使(自己的)生命獲得了意義。”
這本書帶給我最大的震撼,是文字背后強(qiáng)大的信念和堅毅的精神。雖然史鐵生無法行走,但他卻是思想的行者,是敢于與命運作斗爭的勇士。他在書中自嘲地說,自己的職業(yè)是生病,興趣愛好是寫作。在他二十多歲風(fēng)華正茂意氣風(fēng)發(fā)的年紀(jì),老天爺奪去了他的雙腿,理想被殘疾取代,生活被苦難填充。在往后的日子里,又患腎病并發(fā)展到尿毒癥,靠著每周三次透析維持生命,“每次把渾身的血都弄出來洗,洗干凈了再裝回去”。他一定不止一次地問命運,究竟跟他“什么仇、什么怨”,就像他在《秋天的懷念》里寫的那樣:“望著望著窗外天上北歸的雁陣,我會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聽著聽著李谷一甜美的歌聲,我會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墻壁!钡牵词故窃谶@樣的情況下,史鐵生仍然沒有放棄,他選擇了寫作,選擇了與靈魂對話,用一支筆支撐起自己的生命,字里行間傳達(dá)出他對愛情、對信仰、對命運的思考。史鐵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面對挫折和打擊,自暴自棄、哀怨惆悵都無濟(jì)于事,只有調(diào)整心態(tài)、自我解救,才是生命正確的“打開方式”。
本書的篇幅很長,但語言平易樸實,仿佛在和作者面對面地交流。他用一位長者的身份,坦誠地剖析自己、冷靜地描述世界,把如何面對人生、苦難、命運、愛情、金錢和信仰等逐一進(jìn)行闡述,字字珠璣,充滿著智慧和哲理。第5部分著重探討了生命的意義,我特別喜歡其中的一段話:“一棵樹上落著一群鳥兒,把樹砍了,鳥兒也就沒了嗎?不,樹上的鳥兒沒了,但它們在別處。同樣,此一肉身,棲居過一些思想、情感和心緒,這肉身火化了,那思想、情感和心緒也就沒了嗎?不,他們在別處。倘人間的困苦從未消失,人間的消息從未減損,人間的愛愿從未放棄,他們就必定還在!
我想起了我的外婆,今年已經(jīng)80多歲高齡,她有幾十年的支氣管炎病史,每當(dāng)換季或冷熱交替就會咳嗽發(fā)燒,早年因為意外摔跤,右手臂粉碎性骨折,去年又因為腫瘤動了一次大手術(shù)……看著病痛纏身的外婆,我常常想,如果有一天見不到她了,我該怎么辦。這個問題困擾我很久,讓我感到抑郁、痛惜。直到有一天,我看見了史鐵生的這段話,我忽然想到:外婆的肉身確實會消失,可是她的音容笑貌,甚至生活習(xí)慣、言談舉止,已經(jīng)滲入到我們每個后輩的記憶里以及日常的瑣事細(xì)節(jié)里——看見飯桌上香噴噴的赤豆粽,就會想到外婆的廚藝;穿著厚實暖和的大棉鞋,就會想到外婆的手藝;電視里播放中國女排的比賽,就好像外婆就坐在我身邊,跟我一起喊著“加油”……外婆的愛好、口味、習(xí)慣等等,會一直存在于我們心中,滲透到我們?nèi)粘I畹募?xì)節(jié)里,這不就是另一種形式的長伴長存嗎?
人們常說,書籍是屹立在時間的汪洋大海中的燈塔,《病隙碎筆》正是一本“燈塔”類的好書!耙粋人可以被毀滅,但絕不可能被打敗”,也許,這就是史鐵生本人及其著作被無數(shù)讀者敬畏、推崇的原因吧。(張瑜)
《病隙碎筆》讀后感 篇17
人生就像一場旅行,你可以在陽光下看到在風(fēng)中搖曳的絢麗花海,你可以在茫茫的草原上策馬奔騰,你可以在浩瀚的大海邊享受海風(fēng)帶來的絲絲涼意,可以在高山田野間感受自然的味道……但再溫暖的陽光也會被烏云遮蓋,再美麗的花朵,也抵擋不住狂風(fēng)暴雨的侵襲。人生中有喜有悲,但要在病痛中尋找積極樂觀的人生,卻實屬不易。
在這個寒假前,對于史鐵生我無一了解。而看完《病隙碎筆》后,我對他便有了新的認(rèn)識,對他心生敬仰。史鐵生是一位優(yōu)秀的作家,寫出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但上帝卻和他開了一個玩笑,讓他在最美好的年紀(jì)失去了雙腿。也許是天妒英才,不幸的事接踵而來,但這并沒能擊垮他,反而使他在痛苦中尋找到了生命的意義。
對于史鐵生而言,《病隙碎筆》不僅僅是一部屬于自己的作品,也是一部充滿生活體驗的人生筆記。這本書是他在生病治療間隙寫下的片段隨筆。篇幅很長,語言精簡易懂,主要涉及到人生命運,愛情,金錢,道義,信仰等方面沒有繁瑣的考證,推理和判斷,只有作者在那時的親身經(jīng)歷和感受。
從文字間可看出他對生活的坦然豁達(dá),“其實每時每刻我們都是幸運的,因為在任何災(zāi)難的面前,都可能再加一個更字”面對命運的玩笑,他是那樣理智地直面命運的挑戰(zhàn)與不公。他在病痛中漸漸悟出一條人生的道理,“只有生病了才會想起沒有生病的好,只有發(fā)燒了,才會知道不發(fā)燒的日子有多么愜意!笔疯F生以一種調(diào)侃的口吻說道,“生病也是生活體驗之一種,或勝或蒜的意向,別開生面的游歷。”他以一種平靜的心態(tài)面對病魔,并為自己的生病觀上另一種名稱“生活體驗”。
史鐵生對這個世界是多么的熱愛,苦難于他是一種折磨,而是一種生命的饋贈,讓他體會出了生命更深層的意義,生命似乎正如他書中所說的,生命本無意義,是我使自己的生命獲得意義。
《病隙碎筆》讀后感 篇18
“生命就是這樣一個過程,一個不斷超越自身局限的過程,這就是命運,任何人都是一樣,在這過程中我們遭遇痛苦、超越局限、從而感受幸福。所以一切人都是平等的,我們毫不特殊!边@是史鐵生對生命的新看法。
《病隙碎筆》是史鐵生寫于生病治療間隙的片斷隨筆,語言十分通俗易懂,主要涉及到了人生、命運、愛情、金錢、道義、信仰等方方面面的思考,沒有特別精彩優(yōu)美的語段,只有作者于病痛的折磨中記錄下的文字和思考,是簡要的、是樸實無華的。
他在病中,領(lǐng)悟出了一種很現(xiàn)實的人生觀:“生病也是體驗生活的一種,甚或算得上一項別開生面的游歷。生病的經(jīng)驗是一步步懂得滿足。發(fā)燒了,才知道不發(fā)燒的日子多么清爽?人粤,才體會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詳。剛坐上輪椅時,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豈非把人的特點丟了?”他終于醒悟:其實每時每刻我們都是幸運的,因為任何災(zāi)難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個“更”字。
他的醒悟引人深思:生在世上,我們的人生不可能一帆風(fēng)順,不可能不遇到困難;但我們也是幸運的,我們的經(jīng)歷,豐富了我們的人生。人們都認(rèn)為他是不幸的,但即使不幸,他也用他強(qiáng)大的內(nèi)心、不屈于命運的勇氣、樂觀的精神、不卑不亢地在路上前行著。
當(dāng)我們在抱怨命運的時候,他在開篇就給了我們一句對命運的闡述:“所謂命運,就是這一出‘人間戲劇’,需要各種各樣的角色,你只是其中之一,不可隨意調(diào)換!笔疯F生先生承認(rèn)生活存在差異,接受上天安排的命運,不埋怨上帝的不公。在他看來,老天為你關(guān)上了一扇窗,就一定會為你開啟一扇門。他也說過,“我覺得我是殘疾的,但有一個完美的夢境存在,那么這就成為我的信仰了。信仰和夢想差不多,沒那么多實際的好處,他只是給你一種心靈的安慰!彼冀K對這個世界充滿著希望,我們還有什么理由抱怨命運呢?
這本書我最喜歡的句子就是我開篇所提到的,他雖然被病痛折磨著,卻也幸福著。他不甘心命運強(qiáng)加于他的苦難,將自己的經(jīng)歷用筆記錄下來。他一直呼喚著光明的到來,不斷地探索生命的意義。
他這個人充滿著自信,充滿著陽光。他的文章給人以動力,讓我們不再畏懼苦難。他是一個令人敬佩的人,他的經(jīng)歷讓我對生命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了解到生命是如此的珍貴和美好。
《病隙碎筆》讀后感 篇19
所謂命運,就是說,這一出“人間戲劇”需要各種各樣的'角色,你只能是其中之一,不可隨意調(diào)換。
人生如戲,演繹出多姿多彩的劇情。每個人都是這場戲的主角,人生的起初、經(jīng)過,乃至結(jié)果,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親朋好友,遠(yuǎn)親近鄰,以及陌生人,就如同這場戲的觀眾,從始至終,都在關(guān)注著你的表現(xiàn)。酸、甜、苦、辣、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在這場戲中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
在史鐵生的這出戲劇里,他所飾演的,就是他自己,展現(xiàn)的,是他經(jīng)歷人生的無比艱辛。他把身體比作一架飛機(jī),要是兩條腿(起落架)和兩個腎(發(fā)動機(jī))一起失靈,這故障不能算小,但他仍堅強(qiáng)走過。躺在在透析室里,看鮮紅的血在透析器里汩汩地走——從他的身體里出來,再回到他的身體里去,那是,仿佛出現(xiàn)了飛機(jī)在天上掙扎的聲音……
《病隙碎筆》不只是史鐵生的一本散文、隨筆集,而是他生命體驗的記錄。史鐵生隨著年齡的增加,寫作的時間將不斷減少。所以他對于病痛不畏懼,努力留出時間對人生意義等去進(jìn)行思考,所以也有了對“成長”、“生病”、“愛情”、“道義”等的感悟。
人的一生,不知道要遇到多少坎坷和磨難。很多事情都是在無法預(yù)料中發(fā)生。面對困難,還是選擇堅強(qiáng)地走下去吧。因為很多時候不是世界拒絕了人的熱情,而是我們誤解了歲月的考驗;不是幸運之神不肯垂青于你,而是當(dāng)不幸降到你面前時,你拒絕了重新開始的準(zhǔn)備;不是誘人的輝煌從不光顧你,而是你不愿以平凡的腳印放飛你的理想……堅強(qiáng),最終會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
生活也就是如此,很多人遭遇坎坷后會垂頭喪氣,埋怨上天的不公正,但當(dāng)清醒時,仔細(xì)的思索一下,方可明白,坎坷教會我們的往往比成功時獲取的更多?部雷屛覀兏诱湎鶕碛械囊磺校部雷屛覀兏鼒(zhí)著的去看待生活。“其實,我們每一刻都是幸運的,因為在任何災(zāi)難前面都可能加上一個‘更’字!笔疯F生這樣說。他是一個當(dāng)之無愧的強(qiáng)者。一個兩條腿、兩個腎臟均出現(xiàn)故障,要靠透析器來維持生命的人,在我看來,這樣一個幾乎已經(jīng)失去生活全部的人,依舊很平靜。仍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看世界,他在用心細(xì)細(xì)尋找身邊每一處的快樂和美麗。在史鐵生這樣的巨人面前,有時覺得自己真的很渺小。時常會因為一些小小的挫折唳聲嘆氣,甚至停滯不前,孰不知也就是在這嘆息聲中錯過了更多。回頭想想,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每天可以自由愜意地做著想做的事,真是一種莫大的幸福。無論是快樂還是痛苦,都是生活賦予的特別經(jīng)歷,好好珍惜每一天,這才是最重要的。
常想當(dāng)一個人面對自己身體上的殘疾時得需要多大的勇氣,但看了《病隙碎筆》,我明白了最難的不是要“接受”這個事實,而是在接受這個事實后,又能從心的角度重新站起來,正是史鐵生用不完整的身體撐起的這一片完滿的天空,讓我們這些迷惘,急躁的人找到了一個能真正審視如何活著的機(jī)會,生命給我們每個人的提問都不一樣,怎么樣去回答生命拋給你的問題正是我們對生命的態(tài)度。
對于生活,我們往往是在度過,往往將最美好的愿望寄予終極。仿佛最美好的風(fēng)景只在彼岸,而此岸只是一種過渡,因此我們對沿途的風(fēng)景常常忽視。其實,生命中絕大部分的風(fēng)景都是在途中,活著是為了經(jīng)歷,經(jīng)歷就是修行,也許它是平凡的、瑣碎的、漫長的,要學(xué)會安于途中。
空曠的天空下,看得見的是白云,看不見的是清風(fēng),一群大雁由南向北遠(yuǎn)迂,飛來飛去還是人字形,幾聲哀鳴偶爾劃過天際,跌落心頭,我仿佛聽見一種回音:人在旅途。況且,人生就如一場旅行,既是旅行,就應(yīng)活的快樂,活得精彩,活出不一樣的人生。
《病隙碎筆》讀后感 篇20
談及史鐵生先生,我想大部分人涌上心頭的是敬佩與憐惜之情。或許是天妒英才使他命運多舛,但毋庸置疑的是史先生仍是我國文壇中難以逾越的存在,接下來要談?wù)摰谋闶撬摹恫∠端楣P》一書。
《病隙碎筆》顧名思義是為在與疾病抗?fàn)幍拈e隙中所寫下的零碎筆觸。書中記錄著他是如何看待兩個自己一個被疾病纏身,一個擁有自由靈魂,也流露出作者以猶在另一個世界的角度對生活、人生的理解與思考。不得不驚服,非同尋常的生活閱歷給了他卓越而深遠(yuǎn)的感悟與見解。
書的開始便談及約伯的信心是真正的信心。約伯的信心前面沒有福樂作引誘,有的倒是接連不斷的苦難,其中的約伯何嘗不是史先生呢?他將自己生命的不幸,樂觀地表述為追求約伯的信心。反觀當(dāng)下,有多少人能做到呢?苦難與福樂都是我們要接受的全部,不能僅活在被拿掉苦難的世界。
人不是茍死茍活的物類,不是以過程的漫長為自豪,而是以過程的精彩、尊貴和獨具愛愿為驕傲的,哪怕身陷囹圄,史先生也要努力地表達(dá)內(nèi)心對生活的渴望,以及對向上的生存向度的追求。
史鐵生的偉大不單在于他個人的文學(xué)建樹,更在于他熱衷于以身試教向普羅大眾發(fā)出號召。他以自己身臨其境所特有的說服力去拯救那些迂腐以及死掉的思想。他所展現(xiàn)的不單是自己對命運的反抗,更是對大多數(shù)人的救贖。
當(dāng)然,囿于見識有限,想要完全讀懂史先生對人生的參透還言過尚早,但哪怕我們所能讀出的僅是皮毛,也已是極大的受益匪淺了。
史先生在書中對生命這樣解讀,生命是一個不斷超越自身局限的過程,這就是命運,任何人都是一樣,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遭遇痛苦、超越局限,從而感受幸福。試問,有多少人能像他這般淡化苦難并且超然物外。大多數(shù)人缺少這份透徹地看待生活的能力,從而使他們走了彎路,甚至漸行漸遠(yuǎn)。
在這個越發(fā)傾向于自我的時代,人們越發(fā)擴(kuò)大地去捍衛(wèi)自己的利益,沒有人愿意去吃虧,于是不免淪落得更加物欲化,不免遺忘丟失掉幸福的真諦。
我們要仰望星空,但我們也得腳踏實地,適當(dāng)?shù)胤怕椒トニ伎忌囊饬x,去捫心自問初心何在。是我們改變世界而不是世界改變我們,多一些理性思考,少一些急功近利,會讓我們的人生路清晰很多。
從這本書中獲得的是超越文字的力量,是相見恨晚的領(lǐng)悟。
《病隙碎筆》讀后感 篇21
寒假期間,老師布置了作業(yè),其中包括了要看書寫讀后感,我就去書店買了幾本書,其中有一本就叫做《病隙碎筆》。
這《病隙碎筆》的作者就是史鐵生,以前我從未聽到過,直到學(xué)過了他的課文我才知到有這么一位身殘志堅的文學(xué)家。
在剛開始讀《病隙碎筆》的時候,我總覺得很拗口,很難令人理解,總覺得史鐵生在天馬行空的寫一些怪怪的,令人聽不懂的。但我也被作者那神奇的筆尖所征服,作者正在而立之年癱瘓,根本沒有多少時間去接觸世界,但卻可以寫出那么多事情,得出許多令人震驚的道理。
史鐵生在生病中也領(lǐng)悟一種很現(xiàn)實的人生觀: 生病也是生活體驗之一種,甚或算得上一項別開生面的游歷。生病的經(jīng)驗是一步步懂得滿足。發(fā)燒了,才知道不發(fā)燒的日子多么清爽?人粤,才體會到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詳。他后來患了尿毒癥,經(jīng);杌枞徊荒芩枷,使他更加懷念起往日時光,他醒悟到,其實每時每刻我們都是幸運的,因為任何災(zāi)難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個 “ 更 ” 字。
原來史鐵生與其他作家也一樣,只不過他不是在寫平時我?吹挠洈⑽,而是有感而發(fā),這必須得常想到作者是以怎樣的心情、怎樣的心境去寫的。例如最后一章,雖然是每一個例子都不同,但是從中都流露出了史鐵生對當(dāng)今社會制度的不滿,認(rèn)為中國的社會制度有待改進(jìn),應(yīng)該讓每一個人都滿意。(這一點我也認(rèn)同)
讀到這兒我才覺得《病隙碎筆》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史鐵生用它那神奇的筆尖,寫出了一件件自己從小時候到癱瘓前的種種事例,這并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也不是癱瘓了才能做到的,而史鐵生卻做到了。他不僅不埋怨上帝為什么對他這么不公平,而是去感謝上帝:雖然上帝把他的門關(guān)了,但是上帝在臨走前也不忘將他的窗打開了。
讀完了全書,有時我就在想:我到底從中學(xué)到了或是讀到了什么呢?這個問題我一直思考了很久很久。終于在一次我想通了:我從中并不是要學(xué)到什么知識,而是應(yīng)從作家的身上學(xué)到一些道理。就像史鐵生一樣,雖然癱瘓了,
但卻一直堅持寫作,身殘志堅,不放棄,不退縮。
當(dāng)我讀完最后一頁的時候,我咽了一口口水,仿佛全書的精華都被我吸收了一般……
《病隙碎筆》讀后感 篇22
翻開《病隙碎筆》,靜靜地閱讀,里面的語句十分質(zhì)樸但字字珠璣充滿了智慧,而且有的話還很幽默,可越是幽默,我的心越是沉重。當(dāng)我讀完這本書時,我的感悟很多,并震撼于鐵生精神。
史鐵生是當(dāng)代著名的作家,但他的一生幾乎在病痛中度過,他癱瘓,得過褥瘡,患尿毒癥,可他卻十分樂觀。他不感嘆命運不公,還把人生比作話劇,有矛盾和沖突才精彩。他不因一生患病而哀嘆,還說生病也是一種經(jīng)歷,還曾對別人說“我的職業(yè)是生病,業(yè)余是寫作!薄辈〕扇航Y(jié)隊地來把我的身體的部分當(dāng)做樂園”等話。這些話雖然幽默,我卻笑不出來,反而為他感到難過?伤恍枰,他認(rèn)為苦難是必經(jīng)的,人不能總哀嘆“我怎么那么倒霉!保驗椤毙疫\很多,人不嫌多!睆乃鶎懙拿恳痪湓捒梢钥闯鏊臉酚^向上,而這就是鐵生精神。
和他相比,我覺得自己十分渺小。當(dāng)自己被燙傷時,一會兒哭,一會兒鬧,總發(fā)脾氣?蛇@和鐵生的病痛相比,實在是太微不足道了,因此對他的敬佩之情更深了。和他相比,我們都實在太不堅強(qiáng)了。我時常能聽到有些人因為患重病而一蹶不振沒幾天就死了的事;時常都能聽到身邊人遇到一點小挫折便抱怨命運等等。
此外,在這本書中,他還談到了自己對世界與時代進(jìn)行審視,對生命的意義進(jìn)行思考,且每一點思考都很有道理。
因此當(dāng)你在讀《病隙碎筆》時,就等于是在聽史鐵生,這位大師,在為你講一堂關(guān)于人生命運的、“生病”、“信仰”、“死亡”等感悟的課。所以,我覺得這是一本好書,一本能使人受益匪淺的書,值得我們?nèi)テ纷x。
《病隙碎筆》讀后感 篇23
常?吹接腥嗽谔崞鹗疯F生的時候,喜歡強(qiáng)調(diào)他是殘疾人,并因此對他頑強(qiáng)堅毅的人格大加贊賞。這樣的說法自然是正確的,但這樣容易使沒有讀過史鐵生的人走入一個誤區(qū),以為史鐵生人格的全部魅力,都體現(xiàn)在他的頑強(qiáng)堅毅中了,甚至于將他的殘疾當(dāng)作他的著作的全部賣點。
在讀史鐵生之前,我也有過這樣的理解,可后來的我才發(fā)現(xiàn)僅僅以一個與命運作抗?fàn)幍娜说慕嵌日J(rèn)識史鐵生,實在是有些遺憾了。正如近日讀的這部《病隙碎筆》,若真的只看到這部書是在“病隙”寫就的,而忽略其中一些對人生的重要思考,或許就會有遺憾。
可是話又說回來,史鐵生正是因為“病”,因為“殘疾”,才有機(jī)會拋卻一個健全人一生中要經(jīng)歷的太多紛繁復(fù)雜,靜下來審視自己的生活。他的這部《病隙碎筆》給我的最大感觸,便是“靜”。面對著我們所生活的世界,他一直靜靜的。而正是他這樣的“靜”,解答了我們在生活中遇到的種種困惑。
比如說,信仰。
在人們都開始反思中國人信仰的缺失是不是一種可怕狀態(tài)的年代,有多少人真正去關(guān)心過,人們想要有一個信仰,是為了什么?我們往往處于“當(dāng)局者迷”的狀態(tài),被生活中的許多不稱意的事情弄得眼花繚亂。我們總以為自己需要信仰,正是因為需要追求一個事事順心的世界。但史鐵生的生活中便沒有那些瑣事了,他有的只是這時常被人們拿來用作“樂觀堅韌好典型”的坎坷命運。
于是他靜觀由我們組成的健全人的人生百態(tài),并告誡我們,“以無苦無憂的世界為目標(biāo),依我看,會助長人們逃避苦難的心理,因而看不見人的真實處境,也看不見信仰的真意”。他不逃避苦難,因而能夠靜靜地看著這個存在苦難的世界;也不逃避所謂的健全人,因而能夠靜靜地審視健全人的生活,以“旁觀者清”的視角在“碎筆”中指引我們。
再比如說,發(fā)展。
保護(hù)環(huán)境這件事,城市鄉(xiāng)村、大街小巷,處處是“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宣傳標(biāo)語,環(huán)保行動在全球范圍內(nèi)蔚然成風(fēng),原本是不必由史鐵生去提醒我們的。
可史鐵生提醒我們的是什么呢?作為一個身體上已不允許自己、心中也不愿意在社會上爭一份地位和財富的人,他告誡在社會中忙碌的我們,要注意我們保護(hù)環(huán)境究竟是不是出于真心。
“現(xiàn)在的生態(tài)保護(hù)思想,還像是以人為中心,只是因為經(jīng)濟(jì)要持續(xù)發(fā)展而無奈地保護(hù)生態(tài),只是出于使人活得更好些,不得已而愛護(hù)自然!边@句話對于每天都在糾結(jié)著怎么“活得更好”的人們來說,真的會有醍醐灌頂?shù)男Ч?/p>
從這一點來講,我們中的大多數(shù)人都不免顯得俗了,只顧著按照其他人說的方式活著,忘了靜下來,思考這樣的生活到底是不是對的。
如此,讀完《病隙碎筆》,我最深的感受絕不是史鐵生的堅強(qiáng),而是他靜觀生活的態(tài)度。從現(xiàn)實意義上說,這本書告訴我要靜下來,用心像旁觀者一樣看自己的生活,但又很難說能像史鐵生一樣靜下來,因為我們終究是不大可能像他一樣的。但這就代表我們不能向史鐵生的人格學(xué)習(xí)、不能靜下來看我們的生活了嗎?當(dāng)然不是。
我們是健全人,無論和史鐵生相比這是一般意義上的幸運還是某種意義上的不幸。史鐵生對人生的思考,是站在他已不會引領(lǐng)正常的人生的角度進(jìn)行的;而我們對人生的思考,是站在我們正過著正常的人生的角度進(jìn)行的。
我們不可避免地會去想,怎么能讓我自己過得更好?若是沒有史鐵生的精神在旁激勵我們,我們對這個問題的答案,便可能無法擺脫主觀因素,從而或多或少地帶有一點自私的影子。但若是我們能夠在史鐵生的人格中發(fā)現(xiàn)值得我們借鑒的,我們便可以更客觀地看我們的人生,獲得更深層次的心靈感悟。
但請同樣在《病隙碎筆》中窺見人生真諦的你記住,首先要靜下來。為了向這位老人的“靜”致敬,也為了看一看自己的生活。
《病隙碎筆》讀后感 篇24
史鐵生在《病隙碎筆》一書中說過這樣一句話:“生命本無意義,是我使自己的生命獲得了意義!彼钌蠲靼,生命讓自己寫作的時間只會越來越少,故而不論病痛如何折磨自己,他都要盡力擠出時間一次次地喚醒因病痛而日漸麻木的心靈,然后對所在的世界和所處的時代進(jìn)行審視,對生命狀態(tài)和人生意義進(jìn)行思考。于是也就有了關(guān)乎人生命運的“成長”、“生病”、“愛情”、“金錢”、“生存”、“道義”、“信仰”、“死亡”等等諸多感悟文字。
他的一生,病痛接連不斷,此病未去彼病又來。但他還是熬了過來,并且積極對待生活。他說:“生病也是生活體驗之一種,甚或算得一項別開生面的游歷……剛坐上輪椅時,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豈非把人的特點搞丟了?便覺天昏地暗。等到又生出褥瘡,一連數(shù)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著,才看見端坐的日子其實多么晴朗!笔前,發(fā)燒了,才知道不發(fā)燒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體會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詳。鼻塞了,才了解鼻通時呼吸是多么順暢……人總是在失去后才懂得珍惜。
塵世猶如浮云,人生彈指即過,是福是劫是禍?齊克果曾說:“我們每個人都不得不走這條道——跨過嘆息橋進(jìn)入永恒!彼劳鍪俏覀兊膅t;生命的一部分,它在長路的盡頭守候著我們,我們是無法拒絕的。這是我們唯一的路,我們無法回避,只有徑直地走過去。但當(dāng)我們走的時候,我們至少可以通過一路播種一路耕耘,讓身后的路鮮花遍地插柳成蔭。人生就是一個過程,只在乎過程本身,結(jié)果怎么樣,那都是次要的。過程本身就是結(jié)果,感受我們一生應(yīng)該感受的,經(jīng)歷應(yīng)該經(jīng)歷的。在歷史的洪潮中,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從無中來,回?zé)o中去,誰也不是誰,就像在過100年誰又會記起我們呢?親情、愛情、友情,才是我們在這短暫的行程中最真實的存在。人生就像那把三弦琴,一頭連著希望,一頭連著生命,兩頭繃緊了,人生才叮叮當(dāng)當(dāng)?shù)某錆M生氣。人的命就像琴弦,拉緊了才能彈好,彈好了就夠了。
閱讀《病隙碎筆》就當(dāng)成是一次靈魂的洗禮,生命的追問,雖然我對它認(rèn)知淺薄。我想也許是我閱歷不夠,無法理解他的邏輯思想吧;也或許是我的那個靈魂的自我太局限,無法夠及他的高度吧。
《病隙碎筆》讀后感 篇25
這一本書里,史鐵生老師不僅是以獨特的視角注視著生命,更是用樸實無華的文字,書寫著鮮活無比的道理。雖然他已經(jīng)離開人世,但卻將永遠(yuǎn)在精神的高度遙望我們。他的樂觀豁達(dá),他難以想象的意志力,與他親手寫下的這一些人生的體檢記錄,將是我們精神上的營養(yǎng)補(bǔ)給與堅實依靠。
對于史鐵生老師來說,寫作不單單是一種謀生的手段,更是一種精神的寄托。他的寫作,早已超越了生命、人性,是他歷經(jīng)世事洗練之后的一方凈土,一片樂園。
在他的筆下,文字總是樂觀幽默的語調(diào),他也時常調(diào)侃自己的病痛。這是一種勇敢的調(diào)侃,是一種堅強(qiáng)與釋然的表現(xiàn),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自己的軟弱與缺陷。竊以為,人總是破碎的,因為破碎過的人,必定真正地活過。然而有的人,總是像祥林嫂一般向每個人哭訴自己的不幸,以為換取別人的同情便是對自己命運的救贖,試圖用賺來的眼淚點燃自己灰敗的人生;也有一些人,總以為藏起自己的缺陷,即能變身完美,就能夠捍衛(wèi)他們的尊嚴(yán)。前者將一生都活在破碎之中自憐自怨,而后者易碎的強(qiáng)勢里包裹的仍然是自卑的骨架。但史鐵生老師,顯然具備足夠的勇氣與自信。不需要哭訴,更不用掩藏,他是人生真正的強(qiáng)者。
畢竟,傷心并不是幾滴眼淚就可以流出來的,尊嚴(yán)也不是幾個口號就可以吶喊出來,最動人的漢語,就是把傷口變成智慧,然后從中汲取人生的夢想與真諦。
而史鐵生老師,正是這么做的,而《病隙碎筆》,正是這么做的。這些看似破碎實則連貫的文思,就是傷口經(jīng)過治愈,成為了帶著油墨香味的智慧。
強(qiáng)者自救,圣者渡人。歷經(jīng)苦難的豁達(dá),超越苦難的人格力量,盡在書中,這一本《病隙碎筆》為我建造了一座逃避人生幾乎所有不幸的避難所。
因此,哪怕世界是奧吉亞斯的牛圈,我也敢于堅守其中,更愿意擔(dān)任清掃的苦役。因為歷經(jīng)人生谷底,猶如死了一回,但也會因此深入地活了一場。
這是一份苦難,更是人類的福祉。
讀《病隙碎筆》,是感悟歷經(jīng)滄桑后的明徹和超脫,是找尋苦難中的光明與希望,是發(fā)現(xiàn)那份悲壯中的靈性,是一種人性最純最美的光點。
它將永遠(yuǎn)在我的精神世界,慰藉著在凡塵中疲于趕路的心靈。
也許,它就是我的精神世界。
【《病隙碎筆》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病隙碎筆讀后感03-30
《病隙碎筆》讀后感04-26
讀《病隙碎筆》有感05-22
《病隙碎筆》讀書筆記04-02
病隙碎筆讀后感2000字01-01
《病隙碎筆》讀后感12篇09-13
病隙碎筆讀后感10篇08-10
讀《病隙碎筆》有感(4篇)03-22
讀《病隙碎筆》有感4篇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