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级毛片大全,毛片一级在线,毛片免费观看的视频在线,午夜毛片福利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讀論語有感

時間:2021-11-18 17:23:13 讀后感 我要投稿

【熱】讀論語有感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你有什么領(lǐng)悟呢?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怎樣寫讀后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論語有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熱】讀論語有感

讀論語有感1

  在現(xiàn)在社會中,所謂的孔孟、老莊已經(jīng)離人們越來越遠,圣賢與經(jīng)典也逐漸模糊,紛繁世界的庸俗煩瑣和思想的高貴純粹似乎缺少了一些必要的鏈接。而于丹教授以白話詮釋經(jīng)典,以經(jīng)典詮釋智慧,把兩千多年前的論語用一個現(xiàn)代人對社會,對生活,對人生的感悟演繹出來,灰色的孔子一旦鏈接了這個多彩的世界,催生而出的是一種純粹的積極的態(tài)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華。讀于丹說論語,讓我領(lǐng)略到的就是這樣一種智慧,是對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確對待,是對身邊朋友的理智看待,是一種心態(tài),一種融入在現(xiàn)在社會中的理性道德。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tài)度!庇诘そo我們講述的《論語》的精華之一,就是告訴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tài)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人首先要能夠正確面對人生的遺憾,不要糾纏在里面,一遍遍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你的苦痛。第二個態(tài)度是,要盡可能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去彌補這個遺憾。一種遺憾,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遺憾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將如印度詩哲泰戈爾所說:“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那么你也將錯過星星了!背姓J現(xiàn)實的不足之處,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彌補這種不足,這就是《論語》告訴我們對待生活缺憾的態(tài)度。

  人們常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社會環(huán)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從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見自己的影子。其實人這一生有什么樣的朋友直接反映他是一個什么樣的為人,好朋友就是一本書,他可以打開整個你的世界。我們經(jīng)常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什么樣的人你只要觀察他的社交圈子,從這樣一個外在環(huán)境是可以看到他自己內(nèi)心價值取向。那么什么樣的朋友對我們來說才算是好朋友,好朋友的標準是什么,會給我們的生活事業(yè)帶來什么樣的幫助;什么樣的朋友算是壞朋友,會給我們的人生帶來怎樣的影響,我們又如何來分辨好朋友和壞朋友呢?

  于丹教授在講論語時,談及交友就有非常明確的標準,謂之,益者三友損者三友。也就是說,好朋友有三種,壞朋友也有三種: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損矣。友直就是說要為人正直,要坦蕩要剛正不阿,一個人不能有諂媚之色,要有一種朗朗人格,在這個世界上頂天立地,他的人格可以映校你的人格,他可以在你怯懦的時候給你勇氣;他可以在你猶豫不前的時候給你一種果斷,這是一種好朋友;友諒,也就是寬容的朋友,其實寬容有的時候是一種美德,他是這個世界上最深沉的美德之一,我們會發(fā)現(xiàn),當我們不小心犯了過錯或者對他人造成傷害的時候,有時候過分的苛責還有一種批評,都不如寬容的力量來得恒久。其實有時候最讓我們內(nèi)心受不了的是一個人在懺悔的時候沒有得到他人的怨氣反而得到淡淡的一種包容,所以有一個好朋友,他會給我們內(nèi)心增加一種自省的力量;寬容的朋友不會使我們墮落或者更多的放縱自己反而會讓我們從他人的內(nèi)心包容上找到自己的弊病,找到自己的缺失。所以寬容的好朋友,是一種做人的情懷,是我們在失落時需要的關(guān)懷,是黑暗中所需要的光明。友多聞,就是見多識廣,學識淵博的朋友,當你在這個社會上感到猶豫彷徨有所躊躇的時候,到朋友那里以他的廣見博識為你做一個參考,來幫助自己做出選擇。知道了三種好朋友,同時,還有三種壞朋友,叫做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這是三種什么人呢?

  論語告訴我們,第一種壞朋友,友偏辟,就是指性情暴躁的朋友。我們在生活中可能會遇到一些情況,當你還需要理智判斷的時候,你的朋友卻先自盲目下定了結(jié)論,這種暴躁的朋友往往因為盲目的激情影響你的判斷,讓你做出可能永遠無法挽回的后果。

  第二種叫做友善柔。跟第一種相反,是說那種脾氣特別優(yōu)柔寡斷的朋友。要知道,現(xiàn)在的生活節(jié)奏很快,競爭激烈,很多時候,機遇在我們面前只是一晃而過,你必須果斷的去把握它,而善柔的朋友往往干擾了你的思維,使你猶豫不決,這種朋友總是讓你錯失良機。

  第三種,也是最壞的一種朋友,友便妄,就是那種不擇手段來謀取個人利益的小人。他們往往會打扮出來一副善良的面孔,來博取你的信任,直到你發(fā)現(xiàn)被他利用,而這時往往你已經(jīng)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其實,交什么樣的朋友,怎樣與朋友相處,考驗的是我們的眼光和智慧,我們讀論語,聽于丹講論語,從中學習到的是一種審視、明辨的能力,是寬容、不為己甚的態(tài)度。

  選擇一個朋友就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而能夠選擇什么樣的朋友,先要看自己配交什么樣的朋友,自己站在一個什么樣的人生坐標上,只有明確自己的修身養(yǎng)性才是交到好朋友的前提。論語是道德與智慧的凝結(jié),他是一個循循善誘的老師,又是一個正直、坦率、寬容的朋友,它是一個映射著我們道德情操、品性修養(yǎng)的鏡子,讓我們在生活中找準自己的方向,多一份藝術(shù)和智慧,多一份清醒與閑暇,多一份享受生活饋贈的心情。

讀論語有感2

  有一本好書叫《論語》,有一種事業(yè)叫“治天下”,于是就有了“半部論語治天下”的美譽。以前讀《論語》,是希望語文考試不失分,F(xiàn)在讀孔子,是期望生活得更有智慧。

  孔子生存于春秋亂世,他的成長背景是平凡而貧窮的。在一切不利因素的夾擊之下,孔子卻激發(fā)了生命的潛能,乃至成為“圣人”?鬃拥难哉摷靶袨,并無神秘色彩,人人可以效法,只要持之以恒,也會產(chǎn)生讓人滿意的效果。

  孔子親自教導(dǎo)的學生,自然成為《論語》的第一代受益者。學生們從老師身上體會到人格的轉(zhuǎn)化與提升可以達到如此高妙的程度,不免心悅誠服,且愿意隨從孔子周游列國。甚至到了孔子辭世之后,眾多弟子還在他的墓旁筑屋而居,守喪三年,回憶與講述老師的教導(dǎo),于是也就有了傳世的《論語》。

  孔子每隔十年就有不同的進展。如果人生只是一個平面的過程,由生到死,那樣的人生非常無聊且毫無意義,因為在這個過程中所得到的一切最后都會消逝無蹤。人生惟一不會失去的,乃是由內(nèi)而發(fā)的潛能,實現(xiàn)自我的要求?鬃泳褪怯伞爸钡臐撃荛_始,開拓心靈及視野,讓自己的知、情、意得到充分開發(fā),從一個平凡的人演變?yōu)槊靼子钪嫒松牡览砑笆姑,了解自己在時代中所特有的意義,再達到“從心所欲不逾矩”,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自得其樂。

  孔子這樣的人并不是神話,而是可以達到的具體表現(xiàn)。人生意義的重點不在于人是快樂的或痛苦的,而要看個人是否能善用機緣所帶來的挑戰(zhàn),讓自己成長。人所以是萬物之靈,就在于能讓自己的人格成長。每個人剛生下來時,情況都差不多,但是到生命結(jié)束時,卻沒有兩個人是完全相同的,因為每個人都在根據(jù)自己的價值觀不斷作出選擇。

  《論語》有很多切實可行的東西,比如教人如何交友。人的一生中,很多時候是因緣而聚,緣盡即散。聚聚散散,身不由己。所以,交朋友往往是被動的,沒有選擇的余地,這是很可惜的事實。人生無法選擇父母,無法選擇生辰八字,無法選擇種族、國家、文化傳統(tǒng),無法選擇成長的經(jīng)驗。如果連朋友也無法選擇,那么這一生剩下能選擇的實在很有限了。人的價值在于以某種方式突破限制,突破的程度越高,自主性也就越強。人生有許多無奈,但所有的無奈都比不上與和諧生存相去甚遠。交朋友要化消極被動為積極主動,且不要對朋友存有太多的幻想,不要渴望一定要結(jié)識到高度合乎理想、心曲完全相通的朋友。朋友少一些不要緊,尋覓不到完美無缺的朋友也不要緊,要緊的是相知投契、和諧相處。

  讀《論語》后,不免捫心自問,人的一生的目標是什么?我想,就是對自己的一種交代。交代什么呢?那就是我一旦覺悟自己是一個人,可以作出有限的選擇之后,我就要去辨明我的選擇應(yīng)該往哪里發(fā)展。自我選擇來自于了解自我,認識自我,必須考慮人類共同的追求途徑——真、善、美,以及個人特別的途徑——志向與興趣。我覺得,應(yīng)該把這兩者結(jié)合起來,努力在人的一生里既滿足自己的志向和興趣,又能夠接近人類共同的價值取向。

  具體說來,就是努力追求人與人之間和諧關(guān)系的充分實現(xiàn),而不是因為自己的存在,讓彼此的關(guān)系變得更復(fù)雜,更混亂。故此,人只要活著,就有一個內(nèi)在的使命,這使得他在世間任何地方都不會覺得很委屈、很貧困、很失意。其實,外在的世界所借以判斷的名利權(quán)位,種種所謂得意或失意的價值判斷,對于內(nèi)在自我的實現(xiàn)都沒有必然性。人活在兩個世界里,一個是社會意義上的,這差不多是命定的、必然的、難以選擇的。人生在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世界——內(nèi)心世界。所謂向善,當然不是抽象的虛無的,而要放在人與人的具體社會關(guān)系中來衡量。所以,儒家思想還是入世的,關(guān)懷人世的,是以人作為中心來思考的。

  讀《論語》,批判地領(lǐng)悟儒教思想,也會產(chǎn)生一種使命感,自覺有一種責任,努力想要使自己的存在而惠及身邊的人。單單從這個意義上說,《論語》就堪稱一本好書,它讓我自省自律,讓我更好地走向社會,融入社會,立足社會。

  1、德不孤,必有鄰!墩撜Z·里仁》

  2、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墩撜Z·學而》

  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墩撜Z·學而》

  4、子謂——《韶》:“盡善矣,盡美矣!薄墩撜Z·八佾》(盡善盡美)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墩撜Z·顏淵》

  6、過而不改,是謂過已!墩撜Z·衛(wèi)靈公》

  7、發(fā)奮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墩撜Z·述而》

  8、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墩撜Z·子罕》

  9、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墩撜Z·雍也》

  10、巧言令色,鮮矣仁!墩撜Z·學而》

  11、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墩撜Z·里仁》

  12、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墩撜Z·述而》

  13、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墩撜Z·衛(wèi)靈公》

  14、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墩撜Z·顏淵》

  15、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墩撜Z·雍也》

  16、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論語·泰伯》

  17、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墩撜Z·衛(wèi)靈公》

  18、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論語·季氏》

  19、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論語·里仁》

  20、君子不器!墩撜Z·為政》

  21、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論語·子罕》

  22、古之學者為己(所謂為己之學),今之學者為人!墩撜Z·憲問》

  23、見義不為,無勇也!墩撜Z·為政》

  24、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論語·子罕》

  25、孝弟(tì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墩撜Z·學而》

  26、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為政》(溫故知新)

  27、朝聞道,夕死可矣!墩撜Z·里仁》

  28、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學而》

  29、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墩撜Z·子路》

  30、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墩撜Z·為政》

  31、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墩撜Z·憲問》

  32、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學而》

  33、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墩撜Z·子張》

  3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墩撜Z·子路》

  35、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距!墩撜Z·為政》

  36、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墩撜Z·微子》

  37、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fù)也!墩撜Z·述而》(舉一反三)

  3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雍也》

  39、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墩撜Z·季氏》

  4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墩撜Z·衛(wèi)靈公》

  41、當仁不讓于師!墩撜Z·衛(wèi)靈公》

  42、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論語·子路》

  4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墩撜Z·為政》

  44、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

  4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墩撜Z·顏淵》

  46、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墩撜Z·述而》

  4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泰伯》

  48、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論語·雍也》

  49、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論語·述而》

  50、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生以成仁!墩撜Z·衛(wèi)靈公》(殺身成仁)

  51、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墩撜Z·學而》

讀論語有感3

  最近在讀《論語》。前幾天讀到子曰:“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這是孔子在論孝道,關(guān)于孝道,在論語里是個非常重要的話題,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里,孝道也占非常重要的位置。所以論語里有很多處都在講孝道,什么“父母在,不遠游了”、什么“三年改父之道,可謂孝矣了!

  你發(fā)現(xiàn)沒有:中國古語說“父慈子孝”,為什么在論語里,只看到關(guān)于子孝的討論,卻看不到關(guān)于父愛、母愛的內(nèi)容?你看吧,一句你都找不到的。

  為什么孔子只提子孝而不提父慈?我的理解是,在中國人的傳統(tǒng)觀念里,父母愛子女是天性,不需要提。中國的父母,對子女絕對是愛的深,只是他們很少直白的表達出來而已。

  就拿我自己來說吧,當我真正體會到父母之愛的時候,我已經(jīng)二十多歲了。記得在那以前,我的父母對我的生活處處操心,象其他父母一樣,這種操心往往太過份了。我反而覺應(yīng)自由受到了干涉,就像其他大多數(shù)的子女一樣,甚至對父母有一種反感。

  今年還未過完寒假,由于學校有事,需要提前趕回去,臨走的的那天早上心情特別不好,媽媽一是舍不得我走,二是不放心我自己回去。因為耳朵后邊長了一個血管瘤,還沒有完全治好。一大早起來,她就幫我收拾著收拾那,生怕拉下什么。我在一旁一直嫌她啰嗦,把它裝進包里的東西又都拿出來。好不容易能出發(fā)了,她又非要到車站送我,唉,我當時有種暈了的感覺,我都多大了啊,都已經(jīng)光榮的成為人民教師好幾年了啊,這要讓我的學生知道了,還不笑死我啊。擰不過她,只好讓她一起跟著,在路上我也沒怎么理她,到了車站,一看排了那么長的隊,心里的火相當?shù)拇蟀,就在我冒火的時候,媽媽拿著一張票來了,原來她朋友在那賣票啊,走了個小后門。這時我才有點高興她跟了來。上了車,她扒在車門口囑咐我回去后,要保持良好心態(tài),注意生活,注意身體……全車的人都在看我,我羞死了,直趕著讓她回去,好不容易走了。車還沒開,過了一會兒,我聽見有人叫我,抬頭一看,她又回來了,手里拿著一個袋子,遞給我說:“這個時間回去就別做午飯了,給你買的火腿、面包、葡萄干,回去吃點,就睡午覺吧。注意身體,保持快樂,這次我真的回去了啊!笨粗従忞x去的背影,我的淚掉下來了,媽媽曾經(jīng)對我說過,不管長多大,我都是她疼愛的女兒。

  記得大學剛?cè)雽W的第一天,父母一起把我送到學校,辦完了所有的手續(xù),然后去宿舍給我把被褥全都曬好、鋪好,就已經(jīng)是下午四點多了,我雖然也舍不得他們走,但還是假裝堅強的勸他們快走,出門送他們上車的時候,我看到爸爸的眼圈紅了,他匆匆的拉開車門,也沒敢看我就上車了。我當時以為爸爸怕我留他,不讓他走,所以才沒敢看我,后來司機小劉叔叔告訴我,爸爸一上車就掉淚了,跟媽媽說:“這是她第一次離開家,真是放心不下啊。”我一直以為爸爸是個冷血動物的,可就從那一次,我才知道爸爸對我的愛有多么深,只不過父愛是含蓄的。

  所以我感覺父母對子女的愛幾乎是一種天性,尤其在中國,不怕父母對子女沒有愛,只怕愛得太濃。但是中國的父母不象外國人那樣直白外露,不到特殊情況下,子女常常感受不到。

  所以論語也沒有關(guān)于父母之愛的講述,實屬正常,因為實在沒有必要去講。須要講的是對孝的提醒,為什么呢?因為“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你看,就拿孔子說父母之年不可不知,這好像是在說費話,子女怎么會不知道父母的年齡?那你可是試試,走在大街上,隨便問一個人,你家孩子多大了?他一定會給你一個精確到月份的答案,但是你問問年青的人,他的父母多大?是哪一年生的?你自己看看有幾個能答上來的?

  父母之年實際是代表了子女對父母關(guān)心多少的問題。

  檢討一下吧,尤其是現(xiàn)在的嬌生慣養(yǎng)的孩子們,父母那樣的關(guān)心我們,而我們對父母的關(guān)心有多少?知道父母是哪年生的嗎?知道他們喜歡吃什么嗎?知道他們愛看什么樣的節(jié)目嗎?知道父母內(nèi)心中的希望嗎?

  論語里說,孝是仁之本,而孝,首先是要去了解、去關(guān)心自己的老父老母。

讀論語有感4

  古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墩撜Z》樸素的語言中無不透露著孔子對社會﹑人生的思考,蘊含深刻智慧與哲理,是世界公認的人類文明的偉大財富。

  “仁”是本書核心,也是孔子思想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他認為“仁”是個人修養(yǎng)的最高境界,“好仁者,“無以尚之”。《論語》于此講了兩點:一,“仁”的內(nèi)涵;二,如何致仁,由此引出“德行”二字。一句話,“克己復(fù)禮為仁:要約束自身并使言行合乎禮。孔子還提出“仁者能好人,能惡人”,即有正確的愛憎觀念,仁者“愛人”、“知人”等觀點。主張愛護、了解、尊敬他人,并把孝悌作為“愛人”的一個根本立足點,“愛人”必須孝敬父母,“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另外,“仁”還包括“剛,毅,木,訥”——剛強,果敢,樸實,謹慎。此外,對仁德的修養(yǎng),主要還是靠個人自覺的努力。仁者安于仁道,在任何環(huán)境下都要做到矢志不移,保持氣節(jié),還有事奉賢者,結(jié)交仁者。

  其二,與“仁”相輔相成的是“禮”。“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孔子認為“禮”是維護國家穩(wěn)定的根本!暗乐哉,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此句舉出兩種截然不同的治國方針,說明“禮”對人民的教化功能。對個人而言,“不知禮無以立也”“恭近于禮,遠恥辱也”“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而“仁”和“禮”并非兩個獨立概念,二者結(jié)合才是“完美人格”?鬃诱J為東周后期“禮崩樂壞”的原因在于當時的禮法重形式而薄內(nèi)容,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儀式上,更重要的是從內(nèi)心和感情上體悟禮的根本,符合禮的要求。禮和樂都是外在的表現(xiàn),而仁則是人們內(nèi)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鬃犹岢觥叭省闭菫榱思m正周禮的缺陷,“人而不仁,如樂何?”而孔子的每一個行為都以“禮”為重:盡孝時不違背禮的規(guī)定,“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學生們厚葬顏淵時孔子認為不符禮的規(guī)定;孔子患病無法起身穿朝服見國君,就把朝服蓋在身上;他與國君吃飯時都先主動嘗一下,這些都表明他對禮的遵從。

  除此之外,《論語》中還介紹了大量有關(guān)品德修養(yǎng),待人處事,孔子的教育內(nèi)容與理論,學習態(tài)度與方法等方面的內(nèi)容。如孔子的弟子贊譽他的美德時概括為“溫,良,恭,儉,讓”五字?鬃訌娬{(diào)的“仁者”“君子”應(yīng)具備“智、仁、勇”三德,克制追求物質(zhì)享受的欲望,自覺遵守道德規(guī)范,博學多識,具有多方面才干,通觀全局,領(lǐng)導(dǎo)全局,謹言慎行,對國家或個人負責任,成為合格的領(lǐng)導(dǎo)人。其次他也多次強調(diào)“孝”,孝要依禮而行,對父母和顏悅色,從形式上按周禮的原則侍奉父母,從內(nèi)心深處真正孝敬父母?鬃佑泻芏嘞冗M的教育方式,甚至如今也還有深遠影響,如因材施教,有教無類,啟發(fā)學生興趣等,他要求學生能舉一反三,讓學生充分獨立思考。除書本知識詩、禮、樂,道德修養(yǎng)之外,孔子常帶領(lǐng)學生周游列國,注重社會實踐,培養(yǎng)學生全面廣泛的知識和技能。他辦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治國安邦的人才。在學習上,他強調(diào)學思結(jié)合,及時復(fù)習,不恥下問,虛心刻苦,實事求是,融會貫通,舉一反三。

  可事物我們還是要批判性地繼承。孔子曾說:“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yǎng)也”,可見其輕視婦女的思想,后來則演變?yōu)椤澳凶鹋啊薄胺驗槠蘧V”的男權(quán)主義,這種思想如今看來是應(yīng)接受批判的。他“述而不作”的原則反映其思想上保守的一面,完全遵從此原則很難有思想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還有他所說的“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忽視了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道理,畢竟人們的思想觀念、言行舉止都不能總停留在過去的水平上。

  無論怎么說,《論語》融入了孔子所有的智慧,今天我們?nèi)钥梢詮闹屑橙『芏酁槿颂幨赖牡览。幾千年前的智者尚且如此,如今我們卻有太多太多人與孔子的推崇背道而馳。不妨泡一杯香茗,憶人生點點滴滴,聽圣人暢談人生哲學,收獲心靈的安寧與靜謐。

讀論語有感5

  “子曰:“信近于義,言可復(fù)也;恭近于禮,遠恥辱也信近于義,言可復(fù)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薄(jié)選自《論語.學而》

  “子曰:“信近于義,言可復(fù)也;恭近于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論語學而》我們每天都生活在語言的環(huán)境里,人際交往都離不開溝通,我們都在承諾,,但是你說出來的話就一定能夠兌現(xiàn)嗎?你答應(yīng)別人的事,就一定能夠做到嗎?你說的話能不能兌現(xiàn),那要看你的諾言離道義有多遠,如果你的諾言符合道義,那么,兌現(xiàn)的可能便會高些,這便是“信近于義,言可復(fù)也!

  “信近于義,言可復(fù)也,”一個人如果能夠恭謹有禮,對別人畢恭畢敬但又符合禮儀,那么他就遠離恥辱了!耙虿皇溆H,亦可宗也!币馑际钦f,如果他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依靠的都是可親可信的人,那么這個人的為人行事也就很可靠了。

  在這里,“信”也沒有被單獨拿出來作為一個核心,而是說講信用一定要符合道義。社會中不斷地出現(xiàn)的種種挑戰(zhàn),一個人光有單一的內(nèi)心道德還是不夠的,一定要有一個完善的道理體系。

  我們知道,關(guān)于歷史,有一個詞語叫做“信史”,其記載真實可靠的歷史。這個詞內(nèi)涵很重,因為歷史上有很多史官,要用他們的生命來維護歷史的真實,讓歷史的真相得以流傳下來。這是中國歷史上可貴的傳統(tǒng)。

  曾經(jīng),北魏的司徒崔浩和中書侍郎高允兩個人奉命撰寫北魏的國史,叫做《國書》。《國書》寫好以后,就被鑽刻在首都平城南郊十字路口的石碑上。很多鮮卑貴族看了國史之后,非常不滿,就跟北魏的太武帝拓跋燾進讒言,拓跋燾盛怒之下就下令逮捕了司徒崔浩,接下來就要逮捕中書侍郎高允。拓跋燾就召見高允,問:“《國書》果真都是崔浩一個人寫的嗎?”這個時候,高允明白發(fā)生了什么事,但是他這樣回答的:“《太祖紀》由前著作郎鄧淵撰寫,《先帝紀》個《今紀》是我和崔浩兩人共同撰寫的。不過,崔浩兼職很多,至于具體的著述工作,我寫得要比崔浩多的多。”拓跋燾一聽,大怒,說“敢情你寫的比崔浩還多,你的罪行比崔浩還大,怎么可能讓你活!”高允不慌不忙,回答說:“我的罪過確實非常大,應(yīng)該滅族,但我不敢說虛妄的話來騙您。拓跋燾回過頭說:“這就是正直。∵@在人情上很難做到,而高允卻能做得到!馬上就要死了,卻不改變他說的話,這就是誠實啊,作為臣子,不欺騙皇帝,這就是忠貞啊。應(yīng)該赦免他的罪過,要褒揚他!庇谑牵实凵饷饬烁咴。

  誠信,有時候是需要大勇敢的。它需要自己內(nèi)心對于一種價值的堅持,這種價值延伸出來, 這便不是僅僅是自己的事情,而是關(guān)系到更多人的利益。

讀論語有感6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這是《論語》六則中給我感觸最深的兩則。前一則是說幾個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當老師的人;后一則告訴我們敏捷而努力地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這兩句話雖然出自兩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義至大!叭诵,必有我?guī)熝!边@句話包含著一個廣泛的道理:能者為師。在我們?nèi)粘I钪校刻於家佑|的人甚多,而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優(yōu)點,值得我們?nèi)W習,亦可成為我們良師益友。就說我們班上的吧。在這個近80人的班集體里,就有籃球上的猛將、繪畫巧匠、書法好手、象棋大師。有的是上曉天文,有的是下通地理;有的是滿腦子的數(shù)字;有的能歌善舞……多向我們身邊的這些平凡的人學習,就像置身于萬綠叢中的小苗吸收著豐富的養(yǎng)分。高山,是那樣地雄偉,綿延;大海是那樣地壯麗無邊,山之所以高,是因為它從不排斥每一塊小石;海之所以闊,是因為它積極地聚集好一點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懷和大海的淵博,就必須善于從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們點滴之長――“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一個幾歲的小朋友當然不如四十開外的教育家;平民百姓同樣沒有史學家的見識廣博……但是正是這樣的“不恥下問”而造就了許多偉人。

  孔子的“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居敬興簡,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我想對各行各業(yè)的人們都有所啟發(fā)。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币馑际侵缚鬃诱f:“弟子在家就孝順父母;出門在外,則謙恭有禮,對人如兄弟一般,謹慎而誠實可信,要廣泛地去愛眾人,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這樣躬行實踐之后,還有余力的話,就再去學習知識,!奔丛诩乙⒕锤改,在外在團結(jié)友愛,有愛心,以賢德的人為榜樣,不斷激勵自己,努力實踐,完善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這些做人的立身原則做好了以后,再學習文獻知識,以開闊視野,豐富思想。“德,人之本也,本立而道生!

  仁義禮智信,國人都按這一標準去做,社會會更加和諧,我們的國家會成為文明、昌盛、禮儀之邦。

讀論語有感7

  近期,我認真閱讀了國學名著——《論語》。其中,我對曾子所說的:“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朋友交而有信乎?傳不習乎?”感觸頗深。

  這句話的含義是: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做事是否盡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誠實可信了呢?老師傳授給我的知識是不是復(fù)習了呢?

  我認為曾子說得非常正確!的確,既然是為別人做事,那么我們就要一心一意做好,不能偷工減料,否則就會失去別人對你的尊重;朋友之間要講誠信,不能搞陰謀詭計;老師傳授的知識要及時復(fù)習,如果不復(fù)習的話,會前記后忘,這樣是學不好的。

  中華文明幾千年的歷史,出現(xiàn)了許多著名的人物,他們以上面的做人、做事的標準時時刻刻要求自己,一直被人們傳誦。三國時期,蜀國戰(zhàn)敗,劉備病逝,劉備在臨終前,把自己的兒子托付給諸葛亮,請諸葛亮來輔佐他的兒子。諸葛亮不負劉備的重托,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為光復(fù)漢室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秦末的季布,他一向說話算數(shù),從不反悔,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同他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當時,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兩,不如得季布一諾!敝淖骷野徒馉敔敎毓识。他讀書的方法有點奇怪,他將過去讀過的書拿出來一點一點地咀嚼,就如同老牛反縐一樣,能進一步消化吸收。每回憶一次,總會有新的感悟,新的理解,新的收獲,新的認識。

  三省吾身,是古人對自己的要求,特別是在做人和做學問上面。只要按三省吾身的要求去做,都會得到別人的稱贊,取得成功。我們應(yīng)該多多學習古人的優(yōu)點,傳承他們的思想和智慧,使我們的言行永遠不敗于古人。

讀論語有感8

  兩千五百年前,圣人孔子與弟子們一起開啟了中華文化的強大之夢。他歷經(jīng)滄桑,飽嘗憂患,卻始終堅持對清平政治的追求,對苛政暴君的批判,對傳統(tǒng)美德的固守。

  讀《論語》,于己受益匪淺?鬃铀枷胍粤⑸頌槌霭l(fā)點,希望我們具備君子的高尚品行,以禮束己。誠如孔子所言:“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千年前,他就曾教育弟子,話要慢慢說,要三思而后說,不要口無遮攔,信口開河;辦事情一定要積極敏捷、果敢決斷、雷厲風行,不要拖泥帶水。可如今,有多少人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啊!再如當今社會有太多人抱怨無人賞識不得重用,那么如果讀到《論語》中“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之言,相信你定會懂得只有努力做好自己,才能成為值得別人尊重甚至信任乃至重用的人。讓我們重讀《論語》,以禮束己,爭做君子。

  讀《論語》,于國將和諧安定。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jié)之,亦不可行也!薄昂汀笔侨寮宜貏e倡導(dǎo)的倫理,政治和社會原則。而曾子覺得,禮的推行和應(yīng)用要以和諧為貴。和諧是一個國家想要發(fā)展的必然前提?v觀古今,戰(zhàn)亂頻發(fā)的國家沒有一個是強大的,法律制度混亂的國家沒有一個是富強的。和諧是人民安居樂業(yè)的要求,法制健全更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前提。只有做到二者相融共生才能擁有穩(wěn)定的國家!傲址艈柖Y之本。子曰:‘大哉問!禮,與共者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戚!边@則孔子像弟子解釋了“禮”的本質(zhì)——儉。放在現(xiàn)今,可以理解為“廉”。對官員來說,“廉”是執(zhí)法鐵律;對百姓來說,“廉”是公正標桿;對國家來說,“廉”是立國之本。因為自古以來,無論是貧窮還是富貴,都無法擺脫“勤由節(jié)儉敗由奢”的定律。只有堅定公心,不貪圖名利,人民的生活才會幸福,國家才能安定富強。

  《論語》的思想早已滲透進了中華民族的血脈當中,不僅影響著我們每一個的思維方式、價值取向,更傳承著中華數(shù)千年的文明。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走進《論語》,去見證孔子那堅韌的人格、“仁者愛人”的胸懷、好學不倦的品質(zhì)、言必信行必果的處事原則和“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君子氣概。

讀論語有感9

  說起孔子,我們自然會想起《論語》,一部由孔子的子弟們編寫的經(jīng)典著作,涉及哲學、政治、經(jīng)濟、教育、文藝等諸多方面,內(nèi)容非常豐富,是儒學最主要的經(jīng)典。雖然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年,但是《論語》的價值不亞于西方的《圣經(jīng)》。北宋初年的宰相趙普曾說過:“半部《論語》治天下”。世界上的真理永遠是最樸素的,就好像太陽每天從東邊升起,西邊落下。就好像春天永遠要播種,秋天要收獲一樣。細讀《論語》,它告訴我們的就是這些樸素又真實的道理。

  手捧《論語》,洗禮心靈。當今社會,人能用聰明的大腦創(chuàng)造豐富的物質(zhì)生活,但是人們在追逐物質(zhì)的時候很容易失去自己,智者留下的精神財富能為自己指明前進的方向,能讓那顆被喧囂的世界吵得驕躁不安的心獲得一方寧靜和安逸。《論語》就是這樣的智者。正如西漢學者劉向說:“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yī)患!薄墩撜Z》可以算是一味良藥,孔子是一位精神世界非常富有的圣人,他說“賢哉,回也!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孔子夸贊弟子顏回的“安貧樂道”不就是他的真實寫照嗎?我們渴望物質(zhì)生活的富足,但是我們漸漸覺得心被物累。這時候,我們捧起《論語》,找到心靈的歸屬?鬃诱f:“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是啊,美麗的大自然、動人的音樂旋律、高潔的追求和向往、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淳樸的親情和友情……,這些不都是我們快樂之源嗎?人生的精彩和輝煌總是短短的一瞬,平淡才是永恒。當我們感覺浮躁,拋開喧囂與重荷,抽空去看看一望無際的大海,遼闊無疆的原野,寂寥點綴的星空,在靜謐中,追尋心靈淡忘的人文情懷,給心靈一點溫暖的滋潤。

  細讀《論語》,三省吾身。初中時我與《論語》第一次會面,在老師的引領(lǐng)下,“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薄叭诵斜赜形?guī)熝桑粨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的警句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朦朧的記憶中,懂得了不但要學習還要思考,要謙虛地學習別人的優(yōu)點,自省不足。歷經(jīng)數(shù)年,這種樸素的真理一直陪伴著我。學校開展的公開課,我積極去參加,學習經(jīng)驗豐富的老師的教育智慧,從年輕教師身上學習他們的活力,窺視自身的不足。為人師表的我,和學生一起以“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其不善者而改之!惫裁。“問泉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作為老師的我,更要多學習,多思考,流向?qū)W生的才會是一條活的河流。學生是老師的鏡子,學生的不足,更應(yīng)該引起反思。當班里有學生鬧矛盾的時候,我除了教育學生,更要教育自己,是不是平時對學生的叮囑少了?

  共讀《論語》,和學生一起成長。為人師表,我是學生在校的家長,肩負著經(jīng)營好班級這個大家庭的重任,現(xiàn)在和學生們一起經(jīng)營好了小家,才能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會以后經(jīng)營大家。每星期的經(jīng)典閱讀時間里,和孩子們一起誦讀由《論語》延生出的《弟子規(guī)》,學生們在書海中懂得了仁、義、禮、智、信;在一個個廉潔、不圖私利的小故事中,學生們懂得了做一個誠實、正直的人。我的班級里曾經(jīng)發(fā)生過丟失課外書的事情,當我在班上調(diào)查的時候,學生們一個個你看我,我看你,議論得面紅耳赤:“誰拿的?快拿出來吧!焙迫徽龤饣厥幵诮淌疑峡,結(jié)果是學生自己把課外書落在家里了。當所有的誤會被消除,一股清風撲向我的臉上,也撲向了所有學生的臉上。

  讀一讀《論語》,“碧水月自闊,歲流凈而平”的淡泊寧靜躍然心間,孔子的安貧樂道、謙虛好學、仁義懂禮,幫我指引了心靈追求的方向,讓浮躁逐漸湮沒于滾滾紅塵。讓陣陣的國學清風吹拂我們浮躁的內(nèi)心,讓一股浩然正氣常伴我們周圍,做一個幸福的讀書人吧。

讀論語有感10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一行行圣人言映入我的眼簾。對,今日,我讀了《論語》,這本書雖然言語簡略,卻是意義非凡,耐人尋味。

  就如這么一句話“溫故而知新”,如此簡短幾個字,卻是精確明了地概括了學習的精髓。這讓我想起往日的情景:在一節(jié)課后,我們會在自由活動課中復(fù)習當天重要又深奧的知識點,就在這時間中,雖說是自由活動時間,可在旁的幾個同學心血來潮,聊天聊得熱火朝天。而第二天呢,大家的學習效果是天壤之別。因此,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也,在我們身上得到實際驗證。

  而那一句“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闡明了學習要講誠信的真諦。雖然能人懂得的學問很多,但也總會有“有所不知”的事情。這也正是我們平時講的通俗語“不懂裝懂就是飯桶”,這些自認“無所不知”的人錯失了“求問”的體驗,不懂謙虛并耐心地向比人請教。正如“學問學問,既學又問”嘛,這也反襯出那句“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這些話在中國是家喻戶曉,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理解?又有多少人這樣做呢?回想我剛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那時的我不懂“問”的意義,只是上課專心致志地聽講,課后溫習一下了事,沒有真正領(lǐng)悟到“問”問題的重要性,害得我沒有完全跟上老師的節(jié)奏,甚至有些知識還只是一知半解,一味的追求只要跟上老師的步伐。直到二年級,我漸漸意識到問題所在,需要調(diào)整學習的方法,遇到不理解的知識點會課后抓緊復(fù)習,虛心請教老師或同學,很意外,成績在班上從前二十名沖到前十名。三、四年級,我發(fā)現(xiàn)學習越來越輕松,成績也顯著提高,每次考試基本都能名列前茅。

  可那句“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敝t虛嚴謹?shù)那髮W態(tài)度也被后人所稱道。同伴間的學習,各有特點,也總是各有成就,學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然而當今社會,總有些人目空一切,自高自大,認為別人都不如自己,結(jié)果只能導(dǎo)致沒有任何發(fā)展。

  《論語》這本書膾炙人口,教會了我們學習的方法,讓我們成為有學問的人,全面發(fā)展,走向幸福成功之路。為父母效勞,為國家做貢獻,讓讀者受益匪淺,你愿意讀一讀嗎?

讀論語有感11

  論語為孔子后人及其弟子所撰寫,它不似同時期名著道德經(jīng)有老子為其編著的邏輯和寫作結(jié)構(gòu),徑直由平常與弟子的對話而組成,在字里行間中透露著生活,人生,行為,政治的哲理,較之于道德經(jīng)所需的文學素養(yǎng)論語采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相較于老子的“個人熏陶”孔子的“成功”也不為之過。

  想來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也實屬事出有因,畢竟法家過于嚴酷,墨家過于功利,道家過于仙風道骨。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即;“當他父親在世的時候,要觀察他的志向;在他父親死后,要考察他的行為;若是他對他父親的教誨長期不加改變,這樣的人可以說是盡到孝了。”此為孔子之孝道

  子曰“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知之為不知,不知為不知,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guī)煟⿲W而篤志,切問近而思”。此為孔子之學道。

  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有便佞,損矣!贝藶榭鬃又挥延^。

  子曰“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贝藶榭鬃又松^。

  生亦有所用,死亦有所過,肆意,流逝!吧仙迫羲。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睅子诘,謂圣人。

讀論語有感12

  我認為讀論語就是陶冶自己的情操,讓自己了解很多的東西。

  讀了論語之后,我認為自己應(yīng)該做到論語里所說的讓自己變得更優(yōu)秀,我覺得在讀論語的過程的中,我應(yīng)該做到孔子所說的: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句話對我的影響很大,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會發(fā)現(xiàn)自己有很大的缺點,有一些不經(jīng)意間的缺點不易發(fā)現(xiàn),所以我認為自己應(yīng)該努力學習,認真的學習,讓自己變得更好。

  對于論語,我知道自己讀的還不夠透徹,我認為論語的內(nèi)涵不知在于教人怎么變得更好,而是讓人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論語說得好: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瑩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所以說生活處處有可以學習的地方,在這個新時代,很多人都喪失了自己的品德,但是我一直堅信,總有一天我們的社會風氣變得更好,論語中孔子一直想要達到的,這正是我們要做到的,論語真的對我們有很大的幫助。

  在論語中,孔子對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教育方式,這也是孔子所提出的‘因材施教’的方針,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學習方式,有不同的思想,所以以同一個要求去教導(dǎo)不同的學生,是做不到的,這一點我認為我們的班主任做的很好,他真的做到了‘因材施教’這個方式,他從來不要求自己的學生做到一樣的效果,總有些人是做不到的,總有一些人可以做的更好,所以論語教會我們?nèi)绾巫龅礁茫斎徽撜Z也教會我們?nèi)绾翁幨伦鋈,沒有必要去計較一些不值得的事,總有些人是你高攀不起的,也總有些人會出現(xiàn)在你的黑名單里的,所以啊,不必要去計較一件事,總會過去的。

  論語里真的蘊含了許多做人的道理,也包含了許多為人處世的方法,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向前看,要做到不怒,我們可以努力做到自己最好的樣子,所以我們可以認真的研讀論語,在這個新時代的潮流里,所以我們更要做到自己更好的一面。

  論語,也許沒有教會我們什么,但是至少告訴我們?nèi)绾螢槿,如何做到更好,所以啊,論語就是我們學習的東西。

  還有人質(zhì)問,學這么多《論語》,高考又不考,有什么用?君子為學,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大丈夫不是為了炫耀而學習,而是為了明白事理,濟世救民。顧炎武先生的回答多么經(jīng)典。

  即便不是為了高大上的理由而學習,那也該為自己修身養(yǎng)性而盡力。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這告訴我們復(fù)習求思是重要的。

  攻乎異端,斯害也已。這告訴我們學習要追求正義,不鉆牛角尖,當然,求異創(chuàng)新另當別論。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告訴我們在學習中要不斷思考,在思考中要不斷學習,如此,學習效率才能提高,人才不會成為書呆子。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告訴我們對待學問來不得半點虛偽和驕傲,切不可不懂裝懂。

  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這告訴我們特別是那些喜歡看成功雞湯文的人,要看清楚別人成功背后的努力。

  如此《論語》,如此孔子,如此智慧,如何過時?如何腐朽?如何無用?

  文史悠悠,先賢已矣;閱讀經(jīng)典,幸得圣緣。作為新青年,我們首先應(yīng)深入學習經(jīng)典,而不是輕狂自居,鄙薄先賢。學下去,繼承下去,為往圣繼絕學,這是我們的責任。

  所以啊,我們應(yīng)該學習論語里很多東西,所以真的,論語真的值得我們認真的研讀論語,終于論語讀完了,我的思想也經(jīng)過了洗滌,成功的認識到我自己的不足,學習了別人的優(yōu)點,真的感謝論語,是它讓我學到了很多,希望以后也可以讀到這么好的書。

讀論語有感13

  今天,我懷著興奮的心情讀完了《論語》第一篇——《學而》。心里猶如點亮了一盞明燈!墩撜Z》是一部記載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它由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編輯而成,核心思想是“仁”,《論語》中始終如一地貫穿了他的這一思想。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這句話的意思是:“父母健在的時候,觀察他的志向,父母去世了,就要觀察他的行為,三年不更改父母的為人之道,那么他的行為就能算是孝了!卑偕菩橄,這一句是在深化孝這一道德觀念和道德行為。一個人如果連父母都不能盡孝的話,他是更不可能為社會、為國家盡責的。只要能做到孝,家庭就可以得到安定。

  子曰:“信近于義,言可復(fù)也。恭近于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边@句話的意思是,有子說:“講信用要符合道義,承諾才能兌現(xiàn)。恭敬要合乎于禮,就能免遭恥辱。所依靠的,應(yīng)該是親近自己的人。才是可靠的住的!边@句話告訴我們承諾別人的事情,要是自己可以辦到的,今后可以兌現(xiàn),不是空頭支票。恭敬別人的時候,要顧忌到別人的身份,才不會遭受恥辱,招人煩感,這樣才是君子。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句話的意思是,孔子說:“學習知識和道理,又能時常加以溫習演變成自己的技能,這不是很愉悅的事情嗎?有志趣相投的伙伴從遠方慕名而來,這不也是很快樂的事情嗎?別人不了解自己也不覺得憤怒或怨恨,這不就是君子的作為嗎?”這句話是《論語》開篇的第一句,說明了學習的最高境界就是快樂,正如古語說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所以,學習要先正心,不要把學習當做一項任務(wù),而是一種快樂,是自我修身修心的快樂。不斷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使自己的思想得到交流和傳播,也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最后一句向我們揭示了一個真理:越是有知識、有格調(diào)、有涵養(yǎng)的人,也越是寬容。

  至此,我明白了。做人應(yīng)該先講孝道,謹而信,泛愛眾,行有余力,則以學文。

讀論語有感14

  這個暑假,媽媽給我買了一本《論語》。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jīng)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xiàn)了孔子的政治主張、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一般的《論語》共二十章。

  《論語》分為《學而》、《為政》、《八佾》、《里仁》、《公冶長》、《雍也》、《述而》、《泰伯》等章節(jié)。

  《論語》的句子都很有道理。例如《學而》里的,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币馑季褪强鬃诱f:“別人不了解你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了解別人。”還有,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孔子說:“學的知識時常去復(fù)習,不也很快樂嗎?別人不了解自己而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我從《論語》中懂得了許許多多。我知道了做人一定講信用;做人一定要仁愛;做人一定要知錯就改!我知道了讀書人如果有志追求真理,卻以穿破衣、吃劣食為恥辱,這樣的人是不值得跟他討論真理的;我還知道了看見賢人,就應(yīng)該向他看齊,看見不賢的人,心里就應(yīng)該進行自我反省。

  有一次我看見一個衣衫簡陋的老奶奶乞討,我本來不想理,但是自從讀了《論語》,我便把我三個月零花錢都捐出來。還有一次我考了第一名便向親戚朋友們炫耀,后來讀了《論語》中的“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我便虛心聽取別人意見,不自大,虛心跟別人學習。

  是《論語》,讓我知道了怎樣做人;是《論語》,讓我知道了怎樣學習;是《論語》,讓我知道了這大千世界的丑態(tài)和美態(tài)。以后,我一定嚴格遵循《論語》條條名言警句,做一個好孩子!

讀論語有感15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一則讓我深刻地理解到了學習和做人的方法:對于知識,學只是一個認識過程,習是一個鞏固過程,要想掌握更多知識,必須學與習統(tǒng)一起來,只有用知識豐富自己的頭腦,才能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這短短的一則語錄讓我聯(lián)想到了我身邊的人,他們憑借著自己的才能和毅力。努力學習,溫習,最終成為一個才華出眾的人。

  我們不也這樣嗎?如果我們被憂心煩惱甚至怨恨蒙蔽了雙眼,那么勢必會影響自己的工作和學習。子曰:由!悔文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一則短短的語錄讓我了解到了學習的態(tài)度:實事求是;在探求學問或了解事物時,應(yīng)取誠實的態(tài)度,千萬不能不懂裝懂,這也讓我聯(lián)想到了孔子,在《兩小兒辯日》中,兩個小孩請孔子判定誰是誰非,孔子不能判定誰是誰非,但是這兩個小孩并沒有嘲笑孔子的不知。

  反映了古人認識自然、敢于獨立思考,大膽質(zhì)疑和精神也反映了孔子的實事求是。作為中國早期著名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理論和學習理論對于后世的人們一直有著指導(dǎo)意義,我們今天還可以從中受益。朋友,多讀一些好書可以讓我們學到更多,心動不如行動,試試看!

【【熱】讀論語有感】相關(guān)文章:

讀背影有感【熱】03-15

讀《詩經(jīng)》有感【熱】03-27

讀邊城有感【熱】03-21

【熱】讀《詩經(jīng)》有感03-20

【熱】讀《繁星春水》有感03-16

讀《繁星春水》有感【熱】03-16

讀《正能量》有感【熱】03-13

讀《狼來了》有感【熱】03-13

【熱】讀《狼來了》有感03-13

【熱】讀《神筆馬良》有感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