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讀后感集錦15篇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這時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三字經》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字經》讀后感1
這天看了一本書,名字叫“三字經”。同學們你們對三字經就應都很熟悉了吧!這天我就給你們朗誦一段吧。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同學們就讓我給你們講講它的故事:孟子的家以前住在一座山下,因為人們總是把墳埋在山下做喪事,所以孟子也模仿上墳人做喪事。然后孟母把家搬到鎮(zhèn)上,但是鄰居是一位屠夫。那屠夫是個賣肉的,孟子又跟著學起賣肉來。孟母想了想又把家搬到校園附近,孟子這才跟著學生們學起讀書來。有一天,孟子從校園逃學回到家,孟母正在織布,她一氣之下,拿起了剪刀把機子上的線剪斷了,以此來教育孟子。
聽了這個故事,你們是不是覺得孟子這么做是不對的。以前有的家里因為太窮沒有錢上學,那些人其實都十分想上學。之后,經過無數(shù)次的努力最后轉成了有用的人。我們此刻有那么好的生活環(huán)境,有的同學還不愿意圖書。我們此刻就就應好好讀書,認真讀書,將來成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它的故事是說: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代子孫,東漢時的文學家。他有兄弟七人,當他四歲的時候,懂得謙讓之禮。一天別人給他家送來了一筐梨,孔融很自覺的把大的放到一邊,挑了個小的自己吃,把大的留給哥哥們吃。大人問他為什么要這么做,他說:“哥哥們比我大,就應吃大的,而我是弟弟,就應吃小的!贝笕藗冇种髥枺骸澳氵有一個小弟弟,他比你小,那你不是就應吃大的嗎?”他說:“我比他大,更就應讓著他!
同學們,我們都就應像孔融學習,把好的、大的讓給比我們大的哥哥姐姐們。這樣我們才是懂事的好孩子。
《三字經》讀后感2
《三字經》,讀來朗朗上口,讀后感覺很有收獲。
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我被這簡潔精湛的哲言雋語所吸引;“孟母擇鄰”“黃香溫席”“孔融讓梨”……我被一個個寓意深遠的故事所感動。
我對“孟母擇鄰”的故事印象比較深刻,“昔孟母,擇鄰處”講的是孟子幼年因為住在墓地附近,他就常常學那么辦喪事的人哭泣;母親就帶他把家搬到了鬧市,他又模仿商人吆喝著做買賣;最后孟母又把家搬到了學堂附近,孟子終于學到了禮儀和文化知識。這說明環(huán)境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嘛!
還有“周武王,始誅紂,八百載,最長久!敝v的是周武王推翻商紂王朝的殘暴統(tǒng)治,取得老百姓的信任,周朝是我國歷代朝代中最長久的朝代,讀了《三字經》后,我對周朝這段歷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通過《三字經》中對歷史朝代變化的詳述,了解了朝代變化的過程和原因。
有了良好的環(huán)境,自身努力也很重要!坝癫蛔,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蔽覀兠恳粋學生,猶如一塊璞玉,不經雕琢,怎能成大器?我們從小就應該立下鴻鵠大志,刻苦學習,勇攀高峰,長大成為棟梁之材。
《三字經》教育我們孝順父母,友愛兄弟,禮貌待人,勤奮學習……這些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小小一本《三字經》,它使我學到了許多知識和做人的道理,讓我在讀中享受著,成長著。
《三字經》讀后感3
從小媽媽就告訴我:“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三字經》更是我國悠久歷史文化的精華!
記得我剛上幼兒園的時候,媽媽就拿著一本《三字經》一句句的教我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雖然當時不太明白每句話的意思,但是讀起來十分押韻,瑯瑯上口,學起來也是特別帶勁,別看那時年紀小,但是沒多長時間就全部都能背下來了。
自從上了小學,老師經常教導我們:“要多讀好書,一本好書能改變人的一生!”聽了老師的話,我想起了小時背過的《三字經》,回到家里認真的讀了這本書,讀過之后被書中一個個寓意深刻的故事所感動,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
特別是讀到:“香九齡,能溫席、融四歲,能讓梨”時,我真的很感動:黃香九歲,就懂得孝順父親,夏天為父親搖扇子,冬天給父親暖被子。孔融四歲時就知道把大個兒的梨讓給哥哥吃,把小個兒留給自已吃。
看到這里,我的臉一陣陣的發(fā)燙,想想自已在家里吃東西不知道歉讓,總挑最好的吃,家里人都寵著我,可是現(xiàn)在我讀了這個故事,知道了什么是關心別人,什么是謙讓。姥姥、姥爺年紀大了,以前吃了那么多苦,現(xiàn)在該讓他們享福了,有什么好吃的先讓他們吃;平時爸爸、媽媽工作辛苦,但是他們總是把好的留給我,而我有時還亂發(fā)脾氣,不能體諒父母的良苦用心,我現(xiàn)在終于明白了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我更好的成長,今后我要學習黃香和孔融孝敬父母、關心他人的傳統(tǒng)美德,在家?guī)蛬寢屪隽λ芗暗氖虑。在學校和同學互相幫助,做老師的得力小助手。
《三字經》教我認識歷史,更教會我做人,它將永遠激勵著我做一個孝順長輩、關心父母、關愛他人的好孩子!
《三字經》讀后感4
《三字經》是我小的時候爸爸送給我的禮物。那時候我讀這本書只是覺得那些句子瑯瑯上口,非常好記。當我成為一名小學生后再重新讀《三字經》時,發(fā)現(xiàn)書中藏著很多道理和奧秘。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短短的十二個字告訴我一個道理:人在出生后本性都是善良的,只是因為后來處于不同的環(huán)境、受到不同的教育才會出現(xiàn)差異,有了好與壞、善與惡的區(qū)別。“孟母三遷”是為了給孟子尋找一個好的環(huán)境、讓他接受正確的影響,使孟子最終成了一名偉大的人。我們也應該和品德高尚的人在一起,向他們學習,讓自己成為一名品行端正的人。
我讀這本書學到的另一個道理是:一個人從小就要努力學習。“玉不琢、不成器”,人也一樣,如果不學習,不懂得知識和道理,就不能成為有用的人。古人讀書時可以做到頭懸梁、錐刺骨,今天我們雖然不用采取那樣的做法,但是我們要學習他們的刻苦精神。蘇洵二十七歲才開始發(fā)憤讀書,他后悔自己用功太遲,這是古人給我們的訓誡。“幼不學、老何為”,我應該從小好好學習,長大后才能有所作為。
《三字經》還教會我要孝敬父母,尊老愛幼。香九齡、能溫席;融四歲、能讓梨。他們都是我學習的榜樣。我們現(xiàn)在都有優(yōu)越的生活條件,但這都是爸爸、媽媽每天辛苦工作為我們創(chuàng)造出來的,因此我們應該多幫家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讓他們下班回家后可以多一些休息的時間。
《三字經》中還有許許多多的知識需要我去學習。今后,我要用這本書中的道理來鞭策自己,在人生中走正確的路,將來做一個有用的人。
《三字經》讀后感5
寒假里,我看了一本國學經典,名字叫巜三字經》。
這本書的作者是宋朝的王應麟等寫成的。中華民族有著數(shù)千年的文化,其中中國傳統(tǒng)國學是我國輝煌燦爛的核心部分,它博大精深其中三字經中的"人之初、性本善、習相近,性相遠”釋義是人生下來,本性都是善良的,善良的本性彼此都很接近。只是由于成長過程中,后天所處的環(huán)境和學習環(huán)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和壞的差別。
有一個故事令我印象深刻:有兩個兄弟,他們剛出生,一個哭了,另一個也哭了但是,他們辦滿月酒算卦的時候,一個孩子是狀元命,另一個是乞丐命。那個乞丐命的媽媽不信這命,努力教育孩子,最后變成了狀元。而另一個算卦是狀元命的孩子,媽媽忽視教育,結果則成了乞丐。他哥倆相遇的時,哥哥感到很羞愧。
我想根本沒有命中注定的事情。人與人之間的不同,不是與生俱來的。因為孩子從小都是一樣的,都是善良的好孩子。只不過是在他們長大的過程中,由于受到了不同的教育,才使他們有了不一樣的人生。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贬屃x是戰(zhàn)國時期,孟子母親三次搬家,是為了使孟子有個好的學習環(huán)境。一次孟子逃學,孟母就斷織機的布來教子。我讀了這個故事的感受是孟子在治學方面有許多格言。學問之道,最貴用心,用心思索才能有所收獲,不然就不會有所得。
這本書讓我懂了許多道理:比如一個人不能認命,要改變環(huán)境,主動找人學習,我以后學習會持之以恒,而不能一步登天。相信只要努力就會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三字經》讀后感6
《三字經》中有一句話:“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句話的意思是:人一生下來的時候本性都是好的,只是由于后天的成長過程中,學習環(huán)境和生活環(huán)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別
《三字經》中還有這樣的詩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币馑己芮宄,一塊玉石不經雕琢是不能成為一件玉器只是一塊玉石。人不學習不知道什么是對什么是錯,什么是合適什么是不合適。而“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币馑际钦f:孩子小時應特別注重三個方面的學習:親近良師、親近益友,要學習禮貌懂規(guī)矩。
通過學習這些詩句,給我們講了怎樣做人的道理,教育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要養(yǎng)成優(yōu)良的品質,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長大才會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才能把祖國建設的更加富強。
三字經讀后感200字3
讀了三字經后,我學到了很多古時候名人軼事,很多孝敬父母,熱愛學習的人。比如黃香扇枕。車胤囊螢等等。這些都是古代的名人。
以后我也要向他們學習,不浪費時間。三字經里有許多的做人的道理,雖然我還不太明白其中的意思,以后多讀多看慢慢就會明白的。
三字經這本書不僅僅教我們怎么做人,還能教會我們長大以后怎么做事。我覺得三字經將是我人生的榜。
《三字經》讀后感7
放寒假后,媽媽說中央十套百家講壇預告寒假將開播由上海復旦大學錢文忠教授主講的《三字經》節(jié)目,媽媽說:這是我們國家的國學經典,你先讀讀,等開播后,咱們再一起學。
我讀了一遍后,覺得讀起來雖然瑯瑯上口,還是有一些不太明白。
終于《三字經》開播了,遺憾的是,因為春節(jié)串親,有兩講沒聽。聽過的幾講中讓我最感動的有:融四歲能讓梨,雖然孔融讓梨的故事我很早就知道,但是經過教授系列的講解,我才覺得真是很值得我去學習,我們平時在家里,吃好的穿好的,從不知禮讓父母和他人,不知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這種自私自利的性格比起孔融和黃香真是太慚愧了。還有朱熹寫“桃”字的故事,朱熹小時候練字,書寫“桃花潭水深千尺”的詩句時,不慎將“桃”字寫錯,父親看了后寫到:“心正則字正,心不正則字不正也”。朱熹看后自覺地把“桃”字重寫了1000遍,正是他這種認真對待錯誤的態(tài)度使得朱熹成了南宋時期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
現(xiàn)在,我已經喜歡上《三字經》了,我希望在學習《三字經》的過程中,不斷改變自己,做一個品學兼優(yōu)的孩子。
我親愛的同學們,希望你們也讀一讀《三字經》,吸取中華民族古文化的精華,讓我們一起努力做祖國的棟梁之材吧!
《三字經》讀后感8
放假了,我要讀一本書。爺爺說:“再讀一讀《三字經》吧!”上幼兒園的時候,我就背過《三字經》,但是不懂得什么意思。這一次我要和爺爺一起讀,盡量讀懂一些。
《三字經》是南宋著名的學者、教育家、政治家王應麟為教育本族子弟讀書編寫的!度纸洝啡1320個字,三字一句,通俗、順口、易記。它短小精悍、瑯瑯上口,千百年來,家喻戶曉。它是中國傳統(tǒng)蒙學的讀物,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
《三字經》里有好多成語故事。如“孔融讓梨”、“孟母擇鄰”、“懸梁刺股”、“囊螢映雪”……這些故事都給人以深刻的啟發(fā)。
《三字經》用360個字概括了中國幾千年的歷史,講了許多歷史故事。為我們今后學習中國歷史打下良好的基礎。
我很喜歡《三字經》中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边@兩句話。意思是說,一塊美玉如果不經過精雕細琢就不可能成為一個精致的玉器,人如果不認真學習,就永遠不會懂得許多知識和道理。所以要懂更多的道理,就應該從小認真學習。
《三字經》結尾時說:“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這就告訴我們:凡是勤奮上進的人,都會有好的收獲,而只顧貪玩,浪費了大好時光是一定要后悔的。
《三字經》是人生路上的良師諍友。讓我們就和這位朋友密切接觸吧!
《三字經》讀后感9
我有一本《三字經》,它陪伴了我很久很久,那是我剛上小學一年級時,媽媽給我買的,我還記得那時我還不認識字,每天睡覺前總喜歡纏著媽媽給我講里面的故事,真是百聽不厭,一直到現(xiàn)在我還是很喜歡。
我最喜歡的有其中幾段: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這一段講的是學生受教于家庭和老師,如果主觀不努力,致使學業(yè)無成,這是不應該的,少年時代學習不努力,日日復年年,待白了少年頭就會一事無成。
首孝悌,次見聞,知某數(shù),識某文。這一段講的是人首先要懂得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其次要多讀書,以博學問,豐富知識,自然就會少說錯話,少做錯事。
夏有禹,商有湯,周文武,稱三王。這一段講的是夏朝的開創(chuàng)者禹稱禹王,商朝的開創(chuàng)者湯則稱湯王,加上周朝的文王、武王,史稱“三王”。
犬守夜,雞司晨,茍不學,曷為人?這一段講的是狗守夜,雞報曉,禽畜都有可取之處,而人為萬物之靈,豈能碌碌無能。自古圣賢全都學而有成,如果不讀書,那么最終必然成為庸人,連雞犬都不如,又怎能稱的上“人”呢?
每一次看這本《三字經》,都讓我感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這本書不僅教了我們很多做人的道理,里面還有很多古人發(fā)奮圖強的故事以及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每一次讀我都會有不一樣的感悟。
《三字經》讀后感10
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教師讓我們讀“三字經”,每一天放學走出校門的時候,我們會排著整齊的隊伍,象唱歌一樣的齊聲朗讀,對于“三字經”的資料沒有太多的理解,此刻,再次聽到一年級的小同學們背誦“三字經”的時候,我仿佛又看到了我們的樣貌。
“三字經”教會我們很多做人的'道理。異常是“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這兩句話,使我深有感觸、至今難忘。這個故事講了孟子的母親,為了讓他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曾三次搬遷住所,孟子不好好學習,母親就割斷了正在織布的紗線,來讓孟子明白學習不可半途而廢的道理。像孟子一樣,我們每個人都會受到環(huán)境的影響,我家樓上住了幾個小朋友,對門鄰居叫陳方儀,我們都學習鋼琴,練琴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晚上我在看電視,這時響起了鋼琴聲,我明白陳方儀在練琴了,這鼓勵我立刻也去練琴,我們相互影響,已經堅持學習了四年多了,都取得了很大的提高;樓上的鄰居叫朱熹,他上五年級了,跟誰都合得來,不管是上初中的大哥哥,還是比他小的弟弟妹妹,都喜歡跟他玩兒,跟他在一齊,我學會了要和別人友好相處。讓我更深刻理解了孟母擇鄰處的重要作用。
我像大海里的一只小船,“三字經”就像一個燈塔,它永遠指引我行駛的方向。
《三字經》讀后感11
《三字經》是我國古代歷史文明送給每個中國人的遺產。它短小的篇幅,蘊含著許多深刻的道理,膾炙人口、廣為流傳。它深深地吸引我,這不止是它生動有趣的人物歷史故事,還有它本身富有的內涵。
三字一句,兩字一韻,不禁使人讀起來瑯瑯上口。在生活中,每一個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無可否認,《三字經》的確是一個人人生路上的良師諍友。不論是在道德、歷史、地理……文化上內外都會受益非淺。
雖然,在這本書上,不免有些封建色彩,但這些不足之處,不正是要我們這些現(xiàn)代化開放意識的中國人去改變、探索嗎?每看一篇,我都會被陶醉在經文的韻律和生動的故事中。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秦始皇——嬴政。嬴政,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但在許多人心中他同時也是個暴君。
可我覺得他只不過是一個順應了“弱肉強食,勝者王,敗者寇”的生活邏輯的人物。他為了統(tǒng)一中國,加強訓練精兵。雖然,每一個訓練,對于士兵來說都是一次生死決擇,但這么殘酷的訓練卻為日后,統(tǒng)一中國做了奠基。統(tǒng)一中國后,他雖然殘暴,但從此國泰民安。
我們現(xiàn)在身處這個美好的社會主義,不是要感謝秦始皇嗎?中國古代文明所做的切是無可抹滅的,這為中國古文明也留下了光輝的一頁。《三字經》,深遠而持久地影響著每個中華兒女,中華民族的美德鑄造了它,讓我們繼承這些美德,發(fā)揚它吧!
《三字經》讀后感12
我記得在幼兒園時,就搖頭晃腦地背過《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那時候我根本不解其意,只是為了得到媽媽或爸爸的一個吻;只是為了得到老師的一句贊揚;只是為了得到同學們震耳欲聾般的掌聲……
漸漸地,《三字經》中的圖畫,我已經看膩了。一次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書店,突然,遠處傳來的一陣洪亮的讀書聲吸引了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本瓦@樣,我拿著《三字經》的碟片,興高采烈地回家了。我漸漸從書本和碟片,以及老師的講解中,悟出了道理,所以,這個假期我又認真地再讀了這本書。
令我記憶猶新的是“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這兩句。我從書上看到《三字經》是宋朝的王應麟寫的。這句話的含義是:蠶吐絲是供人們做衣料的,蜜蜂采蜜可以釀制蜂蜜,供人們食用。而人要是不懂得學習,不珍惜現(xiàn)在的美好時光,去學習文化知識,來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還不如小動物。我了解了這句話的意思后十分慚愧,連蠶和小蜜蜂都能為人類做貢獻,而我們這個時代的小學生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根本不懂得勤儉節(jié)約,將來怎么能為祖國盡一份力呢?
《三字經》就像一個老師,教導著我們,為我們鋪設人生的道路,讓我們成為有用的人,只有讀了,才會知道它的意思,如果沒有讀,就快去讀讀吧! (輔導教師:曹新杰)
《三字經》讀后感13
大概我三歲的時候,母親就讓我背三誦《三字經》只是那會,盡覺得《三字》經朗朗上口,像唱歌兒似的,并沒能理解其中的道理。隨著年齡的增長,在日常生活中我接觸了越來越多的《三字經》,并帶著幾分不解與好奇。拿起《三字經》好好的細讀起來,感慨也油然而生。
“香九齡,能溫席。融四歲,能讓梨!
黃香九歲的時候就知道在寒冷的冬天替父親溫曖冰冷的被窩。孔融四歲時,就知道把大梨讓給哥哥吃,自已吃小的。而今我也九歲,總是無條件向父母索取卻未曾說聲“謝謝!”并把這一切當成理所當然。只要是我想要的,張口就要。與弟弟相處,也經常因為一點零食或一個玩具就大打出手。相比起來,我真是自愧不如!度纸洝范潭痰氖畮讉字,竟把孝敬與謙讓講的淋漓盡致啊。
“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
話說晉朝車胤買不起油燈,把螢火蟲裝紗袋照明讀書,孫康家貧就借大雪的反光來讀書。在如此的環(huán)境中,都沒有停止過學習。而現(xiàn)今,包括我身邊的同學,個個條件都好了,可卻沒人能勤奮學習,只要有時間全是要么面對電視機,或抱著電腦,手機玩游戲,錯過了良好的學習時機,浪費了大量的時間。
“揚名聲,顯父母!
獲得好的名聲,為父母爭光。這句話就是我不太贊同的,不管是學習,還是獲得好的名聲,全是為了自已,而不是為了別人,人不是為了爭光而學習,學習是要不斷的完善自我提升自我,讓生活變得更好!不過對于以前那個封建制度下的學者,揚名聲,的確可顯家底。我們只需汲取其精華。
《三字經》是中華文化的寶典,句句都是經典,值得我們不斷地去學習。
《三字經》讀后感14
自從學校開展"誦讀經典"以來,我一直堅持背誦《三字經》。每每讀過幾句話以后,我還要仔細揣摩一下,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請教媽媽。今天早上我讀到了"融四歲,能讓梨"。講的是一個叫孔融的孩子,年齡僅僅四歲就懂得謙讓的故事。當媽媽把洗好的梨端到桌上讓孩子吃時,孔融主動拿起了一個很小的梨,而把大梨讓給了哥哥,他說:"我應該吃小梨。"我當時真是吃驚,這么小的孩子就知道歉讓,想想我自己的做法,真覺得臉紅。
在家里,我總是和弟弟搶著吃,搶著玩,從沒有想著弟弟小,我應該有個姐姐的樣子,為這事爸爸媽媽也沒少跟我講道理,可我就是不服氣,F(xiàn)在我讀了這幾句話,覺得自己確實不應該那樣做,應該懂得謙讓。再想今天發(fā)生的一件事更讓我臉紅了。今天媽媽用面蒸了一條小魚,非常漂亮,當時吃飯的時候我還在屋里躺著,跟媽媽慪氣呢,弟弟敲門說:"姐姐快來吃飯,有小魚。"我想我不出去,你也不敢給我吃完了,后來弟弟又來喊我,唉,再不出來估計媽媽又要生氣了,算了,吃飯吧。我出來一看,那條小魚一動也沒動,我看看媽媽,媽媽說:"弟弟本來已經拿到手里了,想了想還有你呢,說等你呢。"我二話不說幾口就吃沒了,弟弟端菜來了一看說:"你怎么這樣啊你!"當時我還沾沾自喜,現(xiàn)在想起來覺得羞愧不已,弟弟還知道讓著自己,而我卻從來不體會弟弟的感受,真的不應該。
《三字經》這本書,讓我懂得了許多深刻的道理。以后,我不僅要堅持背誦《三字經》,我還要堅持學習主人公們良好的行為習慣,讓自己越來越優(yōu)秀。
《三字經》讀后感15
過去,我是個學習不太用功的學生,成績一般,興趣平平。后來,在誦讀三字經過程中,我受到了啟迪,逐漸愛上了誦讀,喜歡上了學習。
記得上小學低年級時,我性格很內向,上課不愛發(fā)言,經常迷迷糊糊的,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所以,學習成績在班里處于中下游,加上自己不愛和同學交流,也沒有幾個知心朋友,有什么事都憋在心里。漸漸地,我變得越來越沉默,一天到晚打不起精神,總覺得大家都不喜歡我,失去了自信心,也開始厭學了。爸爸媽媽看到我沒精打采的樣子,只是干著急,也束手無策。
學校開展了誦讀國學經典活動,我們班同學都開始背誦三字經了。
有一天,我放學回家寫完作業(yè),就打開三字經背了起來,當背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這一句的時候,看著下面的注釋,我的心突然被觸動了:再好的玉石如果不經過能工巧匠的精心雕琢,也不會成為出眾的玉器;天資再聰慧的人不勤奮學習,也不會成為國家棟梁。
是啊,如果我年少時不用功學習,在學習上確立自己的奮斗目標,并不斷鞭策自己克服困難努力學習,長大以后怎樣面對人生的考驗,拿什么本領去建設祖國呢?到時只能“老大徒傷悲”了!想到這,我突然發(fā)現(xiàn)以往自己的學習態(tài)度太不端正了,我下定決心,從現(xiàn)在開始一定要好好學習,制定學習計劃,樹立學習目標,努力提高成績,長大考一所好大學。
現(xiàn)在,我已將三字經熟背于心了,其中這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也被我寫在了紙上,端端正正地貼在書桌旁的墻上,我要讓它時刻提醒我:勤奮好學,一定要從現(xiàn)在開始。
【《三字經》讀后感集錦15篇】相關文章:
三字經讀后感【精】03-31
三字經讀后感【熱門】03-23
三字經讀后感500字03-16
讀《三字經》有感【薦】03-31
【精】讀《三字經》有感03-19
【熱】讀《三字經》有感03-19
【薦】讀《三字經》有感03-19
讀《三字經》有感【熱門】03-15
【推薦】讀《三字經》有感03-15
讀《三字經》有感【推薦】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