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紅巖有感 推薦度:
- 讀童年有感 推薦度:
- 讀《簡愛》有感 推薦度:
- 讀《廉政鏡鑒》有感 推薦度:
- 讀《動物莊園》有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讀《莊子》有感(精選38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此時需要認真思考后感如何寫了哦。那么如何寫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莊子》有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莊子》有感 篇1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我輕輕朗誦著。心中不禁有感而發(fā)。
君子友誼是心與心的交流。一種天和地共有的默契,互相理解`配合,這樣的友誼最為珍貴;小人的友誼是雞鴨魚肉的交情,我認為,這種友誼是虛假的。不存在的!
而小人友誼常常在我們身邊徘徊,我曾經(jīng)見過這樣一件事:有2個人。其中一人常常請另外一個人吃大餐,就這樣,他們覺得自己和對方的感情十分親近。便成為了一對好朋友,直到有一天,他們倆在一座陡峭山上騎自行車,剛一起步。發(fā)現(xiàn)前方有一個急速彎道,只能容納一人,就在這時,靠里面的一個人把外面一人一推,隨著一聲慘叫,那人已掉下山去。。這樣的游戲往往不可靠,這便事小人的友誼~!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我又輕輕朗誦著。
讀《莊子》有感 篇2
讀于丹《莊子》心得之《境界有大小》,于丹在里面寫道:“一個人,永遠不要去羨慕別人!睘榇耍專門列舉了《莊子——人世間》中的一個關(guān)于樹的例子:
一個姓石的木匠到齊國去,路上看到有一棵櫟樹。這棵櫟樹被這個地方的人奉為社神來祭祀。
這樹有多大啊?莊子的形容很夸張。他說,這棵樹的樹陰可以遮蔽幾千頭牛在這樹底下乘涼,量一量樹干可以達到百尺粗,跟山一樣高,很多丈高以上才生枝干。
這棵大樹吸引了好多人來觀賞,但石木匠看也不看一眼,就離開了。他的徒弟問師傅:“這么好的木材為什么看都不看呢?”
讀《莊子》有感 篇3
先秦時期,諸子百家思想爭鳴。各個學派的代表人物紛紛著書立言,以表達自己的思想 觀點。我認為在眾多經(jīng)典著作之中,最引人莫過于《莊子》。
《莊子》又稱為《南華經(jīng)》,是道家學派的代表著作。作者是戰(zhàn)國時期道家代表人物莊 周,莊周被世人稱為莊子!肚f子》全書共三十三篇,相傳,書中內(nèi)篇七篇為莊周本人所著, 而其余外篇十五篇與雜篇十一篇為莊子后學所著。
內(nèi)篇多介紹莊子的哲學思想,外篇則介紹莊子的事跡來反映他的觀點,讓他描述的思想 有理有據(jù),更具說服力。細細讀來,《莊子》并不像現(xiàn)代哲學教研書那樣枯燥,反而十分有 趣!跺羞b游》中,莊子通過大量如鯤鵬、小若蜩之間的對比,寫出心懷大地之人與鼠目寸 光之人的區(qū)別。而斥 那無知之言令人發(fā)笑。用宋榮子的“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 不加沮”“列子御風而行”來反襯出莊子心目中能真正逍遙的境界。即書中所言“至人、圣 人、神人”的境界。從這些境界中,可以看出莊子對身體、精神,甚至某些更為玄妙狀態(tài)下 的絕對自由的向往。讀罷此篇,我突然發(fā)現(xiàn),在現(xiàn)代生活中,我們已經(jīng)十分缺乏對于這種自 由的追求思想。這是一種十分理想的境界,我對莊子追求極致自由的思想頓生敬意。
而莊子對于人類狀態(tài)的思考,其角度更為精妙,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莊子在 《齊物論》中,寫出“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這樣的話。這種將人類與其 它物種相互交融,看成一體的想法確是絕無僅有的。同時,他直接提出“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的觀點。在外篇《至樂》中寫道:“莊子的妻子死后,惠子前去探望莊子, 想安慰他。但惠子沒有想到的是,他不但沒有看見悲傷的莊子,反而看到了讓人目瞪口呆的 一幕——莊子正在敲擊盆大聲唱歌。”故事有些夸張,但這正是莊子天人合一思想的表現(xiàn)。他說明了這樣做的原因,那就是他認為人本是從天地間衍生而來的,而人死后不過是回歸自 然天地,又為什么要為妻子的死而傷心呢?如此豁達,天地間唯此一人爾。
《莊子》可以說是了解中國文化的必讀之書。書中崇尚自由,天人合一,尊重自然的思 想讓我受益匪淺。在我看來它無疑是經(jīng)典中的經(jīng)典,一般有趣的哲學書。
讀《莊子》有感 篇4
是兩千多年前智慧,是先哲的言行舉止,于丹用的眼她光去看去讀,她是一個學者,她用她的心去感觸,去品嘗,她讓現(xiàn)代忙碌的人們用最簡單最淺顯文字去理解先哲的智慧思想?觳臀幕屓藗冇米钌俚臅r間去享受那清風的沐浴,去體驗那思想的碰撞,我們又有什么理由去叫囂她是在誤人子弟呢?快餐文化是對經(jīng)典的扭曲呢?
現(xiàn)代人的忙碌大家有目共睹:工作的壓力。家庭的煩惱。生活的瑣碎已經(jīng)讓我們力不從心,時間被大量的占去,哪里擠得出時間與精力去細細揣摩那語句,快節(jié)奏的生活已經(jīng)讓我們熟悉了不再去耗費大量的精力做我們所不熟悉的領(lǐng)域。文化的缺乏已經(jīng)到了讓人擔心的地步,傳播經(jīng)典文化已經(jīng)迫在眉睫。快餐文化的出現(xiàn)無疑帶給了我們希望的曙光。于丹也好,百家講壇也好,都是作為一個傳播的主體而出現(xiàn),我們都應該去包容,去理解。
經(jīng)典文化已經(jīng)到了一個重要的關(guān)口,國學的沒落引起很多人的深思,而快餐文化的出現(xiàn)恰恰禰補了這一缺口,快節(jié)奏的生活應該有快節(jié)奏的文化方式。我們有理由相信快餐文化的出現(xiàn)將是對經(jīng)典文化的一次拯救。
讀《莊子》有感 篇5
在你的左角有個國家叫觸氏,在你的右角有個國家叫蠻氏。觸氏和蠻氏為了爭奪你那渺小而又骯臟的殼,竟發(fā)動了戰(zhàn)爭,直至伏尸百萬,流血漂杵。
他們在爭什么呢?那一個小小的蝸牛殼。我們感到他們爭得可笑,因為他們所爭的太渺小了。
而我們不也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嗎?我們的欲望不也是很渺小嗎?我們一世不過百年,這與宇宙的百億年相比不是太短了嗎?我們的生存空間與宇宙相比不也是如一粟之于滄海嗎?這樣想來,我們的欲望不也像蝸牛角上的觸氏和蠻氏那樣可笑嗎?蝸牛告訴我們:個體的欲望其實是渺小的。
骷髏
你痛苦嗎?腐蟲咬著你最后的肉,野狗啃著你的骨頭,禿鷲啄著你的眼睛。而你躺在那兒無力反抗。我禱告上天,恢復你的肌肉,還有你的妻子、兒女、父母和朋友,你同意嗎?
不,千萬別這樣。我死了再無欲望干擾著我,我不再為它們勞形傷體。我在這里與天地同壽,享南面之尊。我怎么會回去呢?
啊,骷髏,你因擺脫了欲望而感到靈魂的大自在。而世人卻為欲望所累直至生不如死。骷髏的忠告:擺脫欲望吧。
大鵬
你扶搖直上九萬里,你駕著六月的風飛往南海。小鳥嘲笑你,你不屑一顧。不是梧桐樹你不停下來,不是銀杏果你不吃,不是甘泉水你不飲。
你永遠孤獨地飛著,不顧世人的冷嘲熱諷,尋覓自己美麗的家園——南海。你似乎在說:孤高之士應尋覓最純潔的精神家園。
蝴蝶
你夢見自己變成蝴蝶,在陽春三月,百草叢中翩翩起舞,多么快樂的時光啊!你永無欲望,獨享著陽光的溫暖和百草的芬芳。你在夢境中說:只有擺脫了欲望,才能無憂無慮,享受天地賜予的歡樂。
小結(jié)
大哉,莊子!我只享受了你思想的一隅,但我已想飛,飛出這個充滿欲望的社會。我要在空中像你那樣獨自尋覓最美的家園。
讀《莊子》有感 篇6
暑假里讀到了《莊子傳》這本書,我開始喜歡上了莊子。這是我對莊子的思考,也是對人生的思考。
這本書中寫到的莊子不像孔子、老子、墨子等只談仁義禮樂之人,他視天下如彈丸,視官位如糞土,傲視王候,本可做各國大官,卻只是以做草鞋為生,非禮非仁。他的寓言讓人十分容易理解,在他看來,這是拋開一切束縛,游于天地無窮之間,如果得道的人,就像醉漢一樣,物不能傷他,也可長壽。
我覺得這本書中的道,不像我們正常人的理解,物處不分,善惡美丑也不分。其實十分好理解,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成材,可是這成了一個自我毀滅的機會,就如漆樹一樣,正是有用,才會被人毀滅而取有用的部分。有人會說:如果一只鵝會打鳴,另一只不會,不就無用的要被先殺了。對于這問題,莊周說:“成材與不材之間雖會相似,但還是不能擺脫被殺的危險,就像我們種的物一樣。達到道之人,沒人夸獎,沒人抵毀,像龍一樣善變,如蛇一樣機靈,會真變化,能主宰別人,而不會被奴役,不會有被殺的危險”。
我愛這本書,我更愛莊子這個大哲人。
讀《莊子》有感 篇7
——關(guān)于“大”的人生智慧
最初接觸莊子,是在高中時代,來自于他的一篇《逍遙游》!氨壁び恤~,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边@么大的魚,化成鳥,也還這樣大,大到遮天蔽日,這位莊子用盡了我所有的想象。直到我看到電影《大魚海棠》,那鯨魚在海洋里自由地遨游,不時發(fā)出陣陣悠長的低鳴,仿佛在訴說著無盡的悲哀時,我才深刻感受到莊子在他《逍遙游》里,鯤和鵬的大。不過,與電影不同的是,莊子所描述的大,那是一種蓬勃向上的大,那是一種自由而遼闊的大,那是一種爽朗的大。
再接觸莊子,是我突然出現(xiàn)在他與楚國大夫?qū)υ挼那榫持。他持竿不顧,曰:“往矣!吾將曳尾于涂中!碑敃r年幼,一心立鴻鵠之志,心中不免暗諷,好一個狂人,入世為官,多好的機會呀!現(xiàn)在參加工作了,才知在暖暖的陽光下,曳尾于涂中,是心累疲勞后的奢望,如果有這么一個好機會擺在我面前,我不會像他一樣,淡然的拒絕,恐怕還是要掂量許久。這樣的灑脫,連陶淵明也稍遜幾分。陶淵明身在仕途,心卻呼喊“既自以心為形役”,而他卻一句“往矣”的拒絕,簡單明了,將宦海沉浮看得清清楚楚。
再次走近莊子,是因為他的“荒誕之舉”——鼓盆而歌。莊子妻死,惠子吊之,莊子則方箕踞鼓盆而歌;葑釉唬骸芭c人居,長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莊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獨何能無概然!察其始而本無生,非徒無生也而本無形,非徒無形也而本無氣。雜乎芒芴之間,變而有氣,氣變而有形,形變而有生,今又變而之死,是相與為春秋冬夏四時行也。人且偃然寢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隨而哭之,自以為不通乎命,故止也!睂W了心理咨詢師后,才知道他不是荒誕,而是通達。以前,外婆去世后,我分外思念,甚至想去另個一個世界,去見外婆!我深夜遙思,想到了外婆做的豆包,想到了外婆的笑容,想到了外婆去世前的一晚……想到這些,心痛不已,深深體會到了什么叫“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后來,想到了媽媽的做事風格像外婆,外婆的七個子女,多多少少都有外婆的身影,我才開竅,以后想外婆,就看看媽媽和姨媽舅舅他們。而莊子直接不需要寄托,因為他把死看成了人生的其中一段旅途。用心理學中畢生發(fā)展觀來闡述,那就是死亡的過程也是人們成長不可缺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生和死不是對立的,死是生的一部分,也許真正體會過死的過程,才會明白生的偉大與充實。貧困交加時的莊子,是在接近死亡后,才有這么透徹的領(lǐng)悟嗎?我大膽揣測。
至此,我對莊子的“逍遙”才有深刻的體會。他的逍遙,不是簡單的出世或避世。與蘇軾的“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呼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相比,他多了一份人間煙火。讀《莊子》,我只能說,“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
讀《莊子》有感 篇8
近讀《莊子逍遙游》,有些感想。
在這部分的幾篇文章中,莊子的思想主旨是說人應當脫離外在束縛,讓精神處于優(yōu)游自在、毫無掛礙的境界(即他所說的“至人無己”、“圣人無名”、“神人無功”)。為了說明自己的觀點,莊子杜撰了“鯤鵬與小鳥”的故事做鋪墊,來證明“小知(智)不及大知(智)”,也就是俗人與圣人在境界上的差異。又在《限制與自由》一文中把俗吏、宋榮子、列子的境界進行了比較(勝任一官之職而自以為了不起;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乘風而行猶有所待也),指出“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彼且惡乎待哉?”,繼而指出他認為最高的境界——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并且用“堯讓天下許由不受”來說明“圣人無名”(而我猶代子,吾將為名乎?),用“藐姑射之山上的神人”來說明“神人無功”,用“去除成見”的故事(惠子與莊子關(guān)于用大的對話)來說明“至人無己”。
那么,人真的能讓精神脫離物質(zhì)的束縛日達到逍遙之境嗎?
回答當然是否定的。
物質(zhì)和精神相互依存,這是毫無疑問的,過分強調(diào)哪一方面都是形而上學的錯誤做法。不知道當莊子窮困潦倒之際,連吃飯都成了問題的時候,他還能逍遙得起來嗎?他的這種理論,只是一朵不結(jié)果的花,“看上去很美”,對蕓蕓眾生是沒有什么實際用處的。在他看來,人只要有精神就行了,一味地追求精神上的自我陶醉就能達到人生的最高境界。由此觀之,其主觀唯心主義的本質(zhì)一目了然。
無己、無功、無名之論,說穿了,是莊子消極遁世的一種借口。甚至可以說是一種自私自利的表現(xiàn),是“有己”。是只追求自我精神享受而不管眾生疾苦的“不作為”行為,是極端個人主義的集中體現(xiàn)。就因為自己不愿意當那個漆園小吏,而把自己的想法讓天下人接受,那可能嗎?
當然,我們還是要感謝莊子。他為我們蕓蕓眾生的人生修為指出了方向——盡量不要因過分追求物質(zhì)享受而損害自己的精神世界,以防人的異化。當今社會,物質(zhì)極大豐富。多少人因過分追求金錢、地位、名氣而好大喜功,私欲膨脹,甚至鋌而走險,鋃鐺入獄。這些年,許多官員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我們應引以為戒。
讀《莊子》有感 篇9
偶然的機會,從朋友的介紹中,初識了這本《于丹莊子心得》。細細咀嚼,慢慢品讀,在靜靜的夜晚輕輕的與心靈對話,感受到了生命寧靜中的顫動之姿,搖曳中的沉靜風骨。牐
《莊子》與我并不陌生,或許應該說有些老莊思想以于不知不覺深入人心了!队诘でf子心得》大部分篇幅通過解讀莊子中的寓言,從人對寓言的最直接的“覺”,結(jié)合現(xiàn)代社會的現(xiàn)象,引導我們用莊子的思想來指導人生,懂得用心生活,體會超越的“悟”。我認為人生有許多“覺”的過程,就像有些“屠夫”解牛的過程一樣,用刀亂砍筋骨而損壞刀,和超越外在的表現(xiàn),尋找內(nèi)心地慧眼游刃有余,所在之差就在于精神世界的悟!
“覺”與“悟”的聯(lián)系
故事是這樣展開闡述的:《庖丁解!罚(jié)選自《莊子·內(nèi)篇·養(yǎng)生主》,描述了庖丁在解牛時達到游刃有余的境界,而他的刀十九年還像新的一樣。庖丁解牛,如果引申一點,也可以說是一個人怎么達到對人生的掌控,庖丁解牛也是不斷進步的:先是目有全牛,三年后目無全牛,最后是神遇全牛而游刃有余。人生的掌控,最高境界不也是從有到無到游刃有余的過程嗎?先是規(guī)劃人生,但未免有點像站在山底去規(guī)劃登山的路徑,顯得路途遙遠,容易迷失方向,所以要有一種“無”的精神,能夠超越山的最高處,才能最終將“有”和“無”結(jié)合起來,達到“神”的境界,既能超脫一切而又能順應一切,順其自然地將自己有限的生命,融合到無限的最樸素而且最本初的生命大道中去。
我聯(lián)想到了我們的職業(yè)崗位。在我們的教育教學中也是這樣,“覺”的事件和過程是隨處可見的:孩子們在學習中什么時候表現(xiàn)的最有興趣,他們是怎樣看待老師對他們的評價,當他們高舉著小手是在渴望著什么……而這時我們作為老師,作為引導者,囫圇吞棗,一筆帶過的結(jié)果便是“丟失”了“悟”。進而是丟失了一次“超越”的契機,升華的“境界”。如果,你注意到學生喜歡在游戲中學,那么你就會去有意的創(chuàng)設一個好的學習氛圍,更好的調(diào)動情緒的環(huán)節(jié);如果你理解老師的一句肯定會在他們的臉上澆開一朵花,那么你的課堂將是融洽的,富有吸引力的;如果,你從他們高舉的雙手中讀懂了交流的渴望,那么你的課堂就是充滿互動、靈動的……其中這或許便是悟的瞬間,它是基于積極的思考,經(jīng)驗的不斷累積而成的。
“覺”到“悟”的成長
《于丹莊子心得》還著重描述了內(nèi)心的力量,強調(diào)認識自己的重要性。認識自己是一個人生歷程,需要你不斷的傾聽自己的心聲,而不是讓你隨波浮沉,盲目仿效。面對現(xiàn)代物質(zhì)化愈來愈強的社會,它常讓我們在潮流的浪尖,迷失雙眼,終而腳步零亂的踏上膚淺,流行的航船。失去品味、品質(zhì)的本質(zhì),我們要擺脫外在的標準和評價來判斷自己的能力。
本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大家都知道扁鵲的名字,是中國古代著名的醫(yī)生,成為中國名醫(yī)的代稱。扁鵲去見魏王。魏王說:“我聽說你們家兄弟三人都擅長醫(yī)術(shù),你跟我說說,你們?nèi)酥,誰的醫(yī)術(shù)最高明?”
扁鵲老老實實地回話:“我大哥醫(yī)術(shù)是最高的,我二哥其次,我的醫(yī)術(shù)最差!蔽和躞@訝地問:“那為什么你天下聞名,而他們兩人卻默默無聞呢?”扁鵲說:“因為我大哥給人治病,總能夠做到防患于未然。這個人得病但還沒顯出征兆,他手到病除,把病根給消除了。這個病人就像沒得病一樣,所以有的人都不知道,他是給人除預先的病。我二哥治病是在病兆起初之時,他用藥就把病除了。大家總認為他能治的是小病,而不矢此病發(fā)展下去那會要命的大病啊!”
扁鵲能夠在自己名聲大揚之時說出此番事實,而不以別人的看法去認識自己,實屬不易。它再一次的告訴我們要時時刻刻去傾聽自己的心聲,不要受別人的觀點和束縛。教學是我們的生命線,汲取從一次次教學反思中認識自己的淺層表現(xiàn),挖掘其內(nèi)在的知識漏洞,用一雙從懂得傾聽到善于傾聽的升華!一次公開課的成功,往往會使我們沾沾自喜,得意忘形,在別人的肯定中迷失自己的位置。其實細思中,我們只關(guān)注到別人眼中的自己,卻沒扣響迎向朝陽的那扇大門:及時地反思,挖掘內(nèi)在成功的寶藏,善于傾聽總結(jié),運用到更多的實踐教學中,這便是缺失了對現(xiàn)有位置的“悟”!
擺正自己的位置,才能擺正人生的方向。用一顆平常心去適應生活帶給我們不同的恩賜,使得其所才是個人價值所在!巴饣粌(nèi)化”這是獲得“游刃有余”人生境界的不二法門!從認識自己的“覺”中,品味出人生的大“悟”,懂得感悟這些有著厚重內(nèi)心價值的不鳴不已的平常人。
每個人都能擁有輝煌和成功的人生,只要懂得去“覺”,從覺中“悟”!
讀《莊子》有感 篇10
讀《莊子》,總會感覺自己心里堅持的信念在一瞬間坍塌。
《馬蹄》這一篇,在一定程度上是消極的。但事物總有其矛盾之處。莊子的言論之中總有貶斥孔子、伯樂等眾多名家大儒的內(nèi)容,但莊子仍是一位名人,后人仍對他的思想趨之若鶩。究其原因無非是他的思想帶給后人的驚異,但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創(chuàng)新。
我們要學的,要做的,便是取其精髓。
人活在這世上,匆匆的一生中被著許許多多的規(guī)律束縛,但這些規(guī)律究竟是什么?尊善滅惡?但,何為善?何為惡?這些都是說不清楚的。人的心靈在一瞬間便會閃出無數(shù)的念頭,但表面卻可以紋絲不動,人們的有些舉動只是做給外人看的。
縱觀千古,功成名就的人何其之多,他們中的哪一位有的都是自己的思想。而我們今天的思想?yún)s固化了,有一些東西一定是對的,有一些東西一定是錯的。但是何為對?何為錯?何為美?何為丑?何為成功?何為失敗?正如天之大,地之廣,但天與地也不過是這廣闊宇宙中的一粒微塵。
我們要做的不是人云亦云者,而是敢于打破,敢于真正創(chuàng)新的人。一方自由,首先心要自由,人才會自由,思想才能自由。
讀《莊子》有感 篇11
我們的祖先為我們造出了很多意思相對的詞:小與大,多與少,贏與虧,有與無……而祖先們卻沒有將其劃清界限,所以現(xiàn)在沒有人能真正分清它們,自從讀了莊子,我對有與無似乎有了更深的理解。
其實這些詞都是相對的,而非絕對的,就如物理上的動與靜,宇宙萬物都是運動的,而靜止只是相對于某一個物體而言。這些詞亦如此:富人會認為一間三室兩廳的舒適的房子過于狹小,而對于一位饑寒交迫的流浪者,一個屋檐下也許就足以他避雨容身;一塊面包渣如果是人將其掉在地上當然不會撿,但那卻是一群螞蟻的午餐……人生中的有與無也如此,沒有誰能真正劃清它們的界限,而且有時候,有即是無,無即是有。
莊子云:“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庇袝r人無求反而會得到很多:公司里有些人雖然嘴上不追求太高名位,但他們腳踏實地的工作,也會獲得老板的賞識;買股票時如果你急于追求眼前的小利或盼望著每次都能賺大,反而會虧得很慘,而別無高求的人也許會找對時機。也許有些人認為這是錯誤的,現(xiàn)在的社會人只有有官欲、會做事、會說話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然而進一步想,那些人真的什么都擁有了嗎?有官欲即會失人欲,有野心即會失善心,有地位即會失自由……由此可見古人造詞之精妙,“舍得”一詞就可以理解為有舍必有得,有得必會舍,如果想得到所有,就要失去所有,這便是“有即是無,無即是有”的道理。
“有無”的概念可以引伸到生命的誕生和湮滅。莊子認為人之初就是一陣風,所以人死后也將化為一陣風仍然飛在人世間,因此世間沒有生與死的差別。這種想法也許很荒謬,但這都是因為他看淡了一切,在他的眼中人世間萬物都是無,也因此他寫下了流傳后世的《逍遙游》。身為青少年的我們也許不能像莊子那樣齊生死,等萬物,然而莊子看淡一切的態(tài)度值得我們學習。莊子認為逍遙就是無所待,學習處事亦如此。學無旁貸,心無旁騖,看淡一切成敗、悲喜,人生即是無,無中即是有。
讀《莊子》有感 篇12
那孩子是我,那小書,我今天才知,是莊子的《南華經(jīng)》。
思緒回到現(xiàn)實,看著那些不斷退去的蝴蝶,我忽然間淚流滿面。莊周,是你么?這些年,原來你一直都在,看著我從一開始向往純凈的自由一直到掙扎于名利難以自拔。圣人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在你看來,我和他們沒什么不同。只是這一次的對話,又代表了什么?重新告訴我自由的定義,是回答多年前的問題,還是新的希望?男子不回答,只是笑,驀地,縈繞心頭的疑惑消失殆盡。
自由,是一尾雀躍于心間的游魚。
蝴蝶重又出現(xiàn),男子逍遙跳躍,一如往昔。這一次,沒了年少的執(zhí)著,沒了名利的追尋,我只沖他笑笑,便反身出了山洞。與他的第一次對話,是啟蒙,第二次對話,是救贖。對所謂名利的糾纏,不過拘泥于外物罷了;自由,是精神上的超脫。對所謂自由的追尋,關(guān)鍵是看自己。
出了山洞,風清月朗,心如明鏡,所有的一切倏忽消失,仿佛永久存在,又仿佛從未來過……
讀《莊子》有感 篇13
暑假期間媽媽給我買了《莊子誦讀本》。我讀了書中的部分章節(jié),讀逍遙游篇、寓言節(jié)選后,我知道了莊子善用神話、寓言故事來表達自己的思想。他不慕富貴,貧而樂道。我佩服他的正直、勇敢。莊子的內(nèi)心豐富自由,面對社會的動蕩和人民的疾苦,常常選擇退隱來保全內(nèi)心的自由。他只是追求君子“窮則獨善其身”的價值觀念。在戰(zhàn)亂頻仍的年代,個人的力量是極度微薄的,唯有把自己做好,才能超脫苦難的人生。每個人身上都有熱愛自由、無所顧忌的品性,只不過是有的由于種種外在環(huán)境的影響,而被社會規(guī)范。思想的天空,就應該是百家爭鳴、異彩紛層的,我們可以從中汲取到豐富而不單一的思想養(yǎng)料,做一個思想上自由飛翔的人。
我輕輕閉上雙眼仿佛進入了“坐井觀天”、“螳臂擋車”、“莊周夢蝶”的故事中;孟胱约鹤兂闪嗣利惖暮,在空中自由自在的飛舞。
雖然書中的很多的內(nèi)容我現(xiàn)在還無法讀懂,但在以后的學習中我一定要熟讀這本書。
讀《莊子》有感 篇14
在很久以前,當人們還處于統(tǒng)治者的重壓之下,是莊子,帶著學生們呼喚自由,呼喚無拘無束的快樂……
現(xiàn)代的人們解放了,可社會卻愈加復雜了。現(xiàn)代社會的中心或許曾與莊子的思想打了個照面,卻又匆匆而過,從未理會過,古時,一位老者的深深呼喚。
莊子或許沒想到,中國人擺脫了封建制度,但他們沒有擺脫精神上的束縛,人們無法再達到“民居不知所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的無拘無束的境界,金錢蒙蔽了他們的雙眼。他們沒有時間,也無法再與自然合為一體。
莊子與現(xiàn)代隔著幾千年的時間洪流,卻早已認識到“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這一點。眾多的機械為人類提供了便利,卻使人類想盡辦法簡化一切。就算只是在一個小小的數(shù)學題上偷懶,都極易全盤皆輸,更何況生活了?
“上誠好知而無道,則天下大亂矣!鼻f子卻沒有預料到,人們對“無為而治”的認識偏差,能改變一個大國的命運。多少皇帝沉迷于享樂,卻把這句話當做擋箭牌,當作最有道理實際卻是最無道理的、堂而皇之的借口,導致政權(quán)落入宦官之手,奸臣當?shù),江山易主?/p>
人類啊,把腳步放慢一些吧,安靜下來,傾聽這位思想家的娓娓訴說……
讀《莊子》有感 篇15
很喜歡《莊子通解》上的這句話: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世上無莊老,千年只長晝。盡管千百年來我國歷朝歷代都是以儒家為官學,然而老莊的思想?yún)s從來沒有遠離大家。我們覺得對老莊知道得少,多是因為“百姓日用二不知”罷了。這本《莊子通解》是陸永品先生研究莊子的結(jié)晶,包括注釋、串講、今譯和評議四部分,其角度新穎,講解通俗易懂又不失嚴謹。尤為令人感動的是:微信讀書在制作這本書時的用心。這種將注釋嵌在文內(nèi),一點擊就可以看的體驗,簡直超越了紙質(zhì)書!這才是電子書該有的樣子!
五分好書!
《莊子》的文章主要分為三個部分:內(nèi)篇,外篇和雜篇。沒看書之前所熟知的,大抵是教材中節(jié)選的《逍遙游》和《秋水》篇,以及許多我們常用卻不知道是出自莊子的成語和寓言,“相濡以沫”,“越俎代庖”,“朝三暮四”……讀莊子的文章,只有一個詞兒:爽快。其行文中展現(xiàn)出來的想象有如天馬行空,其辯論則妙語連珠,其寓言的妙趣橫生,其為人的豁達超脫……無一不令人敬仰!然而我又想:今人讀莊子,大多是用自己的經(jīng)驗去理解古人的文章。若穿越到莊子生活的年代,對莊子說說自己讀他的書的理解,只怕莊子要哈哈大笑三聲,轉(zhuǎn)身就走吧!
讀《莊子》有感 篇16
作者是清末大儒王先謙,字益吾,長沙人。同治四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光緒元年。大考二等。后任國子監(jiān)祭酒、江蘇學政。復歷典云南、江西、浙江鄉(xiāng)試,搜羅人才,不遺余力!伴L沙閣老,季清巨儒,著書滿家,門庭廣大”,這是長沙近代著名學者和教育家李肖聃先生對王先謙的評價。
王先謙一生著力于莊子研究,在總結(jié)前人研究成果的同時,提出了自己的許多見解,最終撰成《莊子集解》,流傳百世。
這本書作為讀莊子入門。巧的是,我在網(wǎng)易公開課看復旦大學陳引馳教授講《莊子精解》,在推薦購買的書目時,陳老師也推薦王先謙的《莊子集解》。與老師不謀而合,非常高興。三民書局以“新善本”為名,推出的一系列仿古叢書。
本書印刷精美,看著愛不釋手。但內(nèi)容非常難懂,今年計劃讀三遍左右。這是第一遍讀,花了一個月不到的時間,將全書朗讀一遍并注音。
這一遍讀下來收獲不多,只記得王先謙在前言里寫的“喜怒哀樂,不入于胸次”。我實在是既沒有記性,也沒有悟性。只能多多下功夫。好好學一學。
讀《莊子》有感 篇17
開篇首頁原文講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jīng),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yǎng)親,可以盡年....
莊子之文,看似汪洋恣意,無所歸旨,實則細致入微,全無一點廢話。這段話有八個字就從宏觀的角度闡釋了什么是養(yǎng)生。這八個字分別是“保身、全生、養(yǎng)親、盡年!
莊子認為,養(yǎng)生之道重在順應自然,忘卻情感,不為外物所滯。所謂養(yǎng)生,實際上就是在運用我們的智慧,在“保身,全生,養(yǎng)親,盡年”中來回調(diào)節(jié),來回平衡。
第二部分又借以庖丁解牛之比喻人之養(yǎng)生,說明處世、生活都要“因其固然”“依乎天理”,而且要取其中虛“有間”,方能‘‘游刃有余”。
就如,我們已經(jīng)用了十九年的刀口像是剛從磨刀石磨過的一樣鋒利,這是養(yǎng)生主的最高境界。像這一把剛剛出爐的刀一樣,不硬砍,不硬剁,不硬來,永遠保持生命的健康,永遠保持自己的青春。
莊子的養(yǎng)生之道用現(xiàn)代的語言總結(jié),就是十六個字:保重身體,關(guān)心自己,善待他人,活出質(zhì)量。
讀《莊子》有感 篇18
我恰好這時間在生活和事業(yè)上遇到了瓶頸,偶然一回的聽書,聽到了書評人分享養(yǎng)生主、人間世這兩本書,隔天周末晚上就迫不及待地去買了,去了實體書店連一點折扣也沒有,我拾了這兩部書就去付款。太想看了,于是連網(wǎng)購75折都無法讓我為了折扣優(yōu)惠等待。
這書,很好閱讀,書間行距讓視線讀起來很舒適,就這樣下班和休假的時間翻翻,20天內(nèi)讀完了兩本。按照往常我不是個愛讀書的人,一讀就睏。但這回我是真的在人生遇到了困惑,從以前到現(xiàn)在試了好幾種方法想找到最適合自己的key,這些年來我在生活上做的實驗,總是讓我得不到答案。
其實書里說的很對,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就是活不成“應該“的樣子,而不情愿活成“活該”的模樣。所以一直不甘愿也不快樂,沒有真正的面對自己。有了還想要,嘴里吃了、手里拿了、眼睛還看著、腦子還想要更多。就是不夠直面自己,像自己掐住了自己脖子氣根,說活不下去了,簡直可笑,是我自己殺了自己。
我在書里找到了新的實驗動機,這次試著用梁冬幽默的文字,試著做看看,面對自己坦然活成“活該”的樣子,讓我的心快活。
讀《莊子》有感 篇19
叔山無趾,刖者也。來拜見孔丘,孔丘說:“你不謹慎,你先前犯了錯誤而變成這樣,來找我學習已經(jīng)晚了!笔迳綗o趾說道:“我之前因不明事理而輕用吾身,導致我被罰削去一足,如今我來是為了保全比足更加尊貴的事情即德行。天無不覆,地無不載,我以夫子為天地,夫子卻連一個曾經(jīng)犯錯想要保全更重要事物的人都無法容下。”孔丘說:“是我鄙陋了,還請您進來講講所見所聞。”叔山無趾走了?浊饘Φ茏诱f:“你們要勤勉呀,叔山無趾為了補救他前行之惡猶要學習,而況全德之人呢?”
叔山無趾對老聃說:“孔丘應該還沒達到至人的境界吧?他為何還要頻頻請教您呢?而且他通過各種非自然的方式來認識區(qū)分萬物(看我犯過過錯卻不愿接受我,我說為了尋求德而又以我為坐上賓,為什么我做出不同的行為,他卻有不同的反應,但我卻仍是我)而至人把這樣的做法看作是自身的桎梏!崩像跽f:“你為什么不直接告訴他死生相關(guān)聯(lián),可與不可相貫通(見于齊物篇),解開他的桎梏,這樣可以吧?”叔山無趾說:“他的認知缺失,區(qū)分自然本質(zhì),自然要被自然刑戮,安可解?”
讀《莊子》有感 篇20
在中國古代的文學史上,有一類書可以稱之為“奇書”。這類書既是思想深邃的哲理之書,有閃耀著文采精華;既充滿詩意的感性文字,有包蘊著深邃的哲學思辯,超凡脫俗。在這類“奇書”中,最有趣,最有靈性的作品莫過于《莊子》了。
在中國歷史上有無數(shù)的仁人賢士,可謂是百花盡放,各有千秋。但在這百花之中,我最看好莊子。
莊子是繼老子道家學派的又一大思想家,是一個讓人猜解不透、與眾不同的人。他懂的一切,卻沒有割舍一切,他知道人類有著無窮的缺陷和疾病,但他自己卻沒有隱居山林,過孤獨而清凈的生活。他做的事是唱著歌悠游于人間。
莊子追求絕對的思想自由!跺羞b游》便是代表之一。充滿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追求人生的最高境界。“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睕]有任何限制的絕對自由。
“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拋棄了個體的思想,身心的束縛,而獲得宇宙天地的大智慧,與萬物永恒同在。不必苦心追求事物的究竟、是非的標準,遠離那些不值一顧的煩惱,一切自然就好。
讀《莊子》有感 篇21
蝶在飛,承載的是一種逍遙。
丹青揮毫的滿紙荒唐,是一種對道追尋的喧囂?是一種對塵俗的浮躁。
百年孤獨,孑然一身,總是帶著透徹的目光,和柔婉的心靈,卻不曾孤獨百年。
莊周夢蝶,夢到的是一個只有飛翔的境界,美麗的像水,平凡的貌不驚人。
《莊子》是一片遠離更遠的世界,不曾老去,不曾彷徨,美的像桃花園般不知所措。
如垂釣,在濮水上,不是功名,而是的寧靜,即使空手而還也淡不經(jīng)心,它此時在九天外御風飄游呢。即使有時無意間撈上幾分功名,他也會擲之于江湖,相位的誘惑也不住他一心,無心揮灑不羈的心。
如午寢。一般人不及莊子?粗谰靶南蛲,自然而然地化蝶而騰空了,沒有梁山伯與祝英臺那么凄怨,只是為挽起幾縷青色,無思無暇,無憂無慮,無牽無掛,自由自在地飄有此“恣意妄為”“無法無天”,卻不管他,紛紛繁繁的翅膀是他不羈不怯的天堂。
夢醒了,也不慌不忙,心里也會開著花,在路上,一朵一朵地綻放。
如送喪,在山野之中,鼓盆而歌,只為送,相濡以沫多年的妻子。歸去,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情。人逝,是一種太過殘酷的現(xiàn)實。
莊子卻卻笑著,像嬰兒一樣,純潔,無瑕發(fā)自內(nèi)心,死亡是一種安詳,回歸自然,自然就回歸寧靜的世界了。不必哀傷,不必失望,有一種東西叫做道,有一種人生叫順其自然。
讀《莊子》有感 篇22
近來聽于丹對《莊子》的詮釋,更有一種賞心悅目,如沐春風的感覺。
莊子,名周, 是殷商的保留地——宋國崛起的一位文學巨匠,他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
莊子的人生觀是一種逍遙的人生觀,似不食人間煙火,為人們提供了一種寧靜的靈魂家園,以一種“無”的深層內(nèi)涵去泯滅塵世的一切權(quán)利、功祿。
雖 然我也讀過《論語》、《孟子》等古典名著,而《莊子》給我也從中受益匪淺,聽著于丹教授的講解,別有一番感受。她個“以白話詮釋經(jīng)典,以經(jīng)典詮釋智慧,以智慧詮釋人生,以人生詮釋人性”,讓古典文化進入千家萬戶,讓經(jīng)典人文融入百姓的生活,在社會競爭愈來愈列的今天無疑給每一個人一劑提升自身修養(yǎng),緩解社會壓力的良藥。
在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的今天,莊子的無為而治提供更深的思考:人類應是大自然系統(tǒng)的子系統(tǒng),服從于規(guī)律的安排,“人定勝天”是人類理想的豪邁,其實永遠不可能實現(xiàn)的,更需要有一種淡定的生活態(tài)度, 一種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順其自然、無為而治、在不為中有為來提升我們的生活質(zhì)量,天下大同,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是孔子、孟子、莊子等圣人留給后代的不可磨滅的真諦。
欣賞“無欲則剛”的境界,向往一種精神的世外桃源,使自己每天都處于一種淡泊寧靜的幸福狀態(tài),真的很愜意!
讀《莊子》有感 篇23
《莊子心得》這本書是我讀過這么多書來,第一本讓我有如此大的震撼的書。莊子之道,與儒家學派不同,不在乎名利,他獨與天地精神往來,他乘物以游天,他上窮碧落下黃泉,他嬉笑怒罵說盡天下。其實他的內(nèi)心十分安靜。
在莊子書中,以他自己的說法就是謬悠之說,荒唐之言,無端崖之辭。但其中卻蘊含著天大的奧義與智慧。莊子是一個非常善于講寓言故事的人,他的寓言故事,陸離光怪、神神叨叨,他的生活貧困潦倒、等米下鍋。他沒有富裕的生活,溫飽不定,這樣一個人,他憑什么去逍遙游呢?就憑他的精神!莊子的心胸非常的寬廣,他曾經(jīng)對他的弟子說過,“我死之后,將我扔到山溝里。讓蒼天穹廬做我的棺蓋,讓廣袤大地做我的棺底,讓日月星辰、世界萬物給我陪葬。這是一種多么豁達的境界呀,莊子看破功名、不屑利祿,甚至對于死亡,他也如此的看得開。
人,本來是無羈無絆的,本來是放縱自由的。但由于太多的選擇,太多的物質(zhì)利益,束縛了我們的身心,迷失了我們本來的面貌。如果說儒家給了我們堅實厚重的一片大地,則道家給了我們一片未來自由的天空;如果說儒家讓我們學會了挑起擔子,負起重量,則道家讓我們學會了舉重若輕。莊子的精神就是,不為高官厚祿所動搖,不為名譽權(quán)力所掛念,讓心胸豁達一點,開朗一點。《莊子》中記敘了那么多的寓言,無論是尖酸刻薄,還是諷刺挖苦,都是為了一句真理:“大道合乎自然”。
讀《莊子》有感 篇24
喜歡這本書,在讀中感悟著莊子留給后人的幽悠深邃的思想,感受著于丹獨到現(xiàn)代的見解。品讀著那一個個詮釋著人生哲理的小故事,坐在陽光房中,享受心靈的寧靜,感悟人生的至高境界,如此愜意的生活,真美。
讀過此書,讓人在不經(jīng)意中增加了智慧的砝碼,給予了力量的源泉,伴隨了身心的成長,滿足了心與心的交流,真正品味出那份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細膩意境。
喜歡其中的一個故事:有一只小鷹,他從小跟著雞群長大,小鷹也一直認為自己是一只雞。所以,當主人真正要放飛這只鷹的時候,怎么誘惑、怎么打罵,鷹就是飛不起來,因為它認為自己是一只不會飛的小雞。最后主人失望了,說:“我白養(yǎng)了一只雛鷹,一點用處也沒有。我把它扔了吧。”主人把這只小鷹帶到了懸崖邊,像扔一只雞崽一樣將小鷹扔下懸崖。小鷹垂直的從懸崖上掉下去,就在急速墜落的過程中,這只小鷹撲棱撲棱翅膀,在墜地之前竟突然飛起來。這是為什么呢?是因為就在從懸崖下落的高空的落差中,鷹的天性被激活了,恢復了,它知道自己的翅膀是有用的。
其實我們有多少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有某種潛能從來沒有被開發(fā)出來。確實是這樣的。教師,擔負著育人的重任,開發(fā)學生潛能的責任有很多是我們應該承擔起來的。那么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們應該想方設法創(chuàng)造某種激發(fā)學生潛能的情境,讓學生某個方面的潛能凸顯出來,并引導、誘導其成長為某一方面的“專才”,其實,這就是人才的培養(yǎng)和成長道路。
讀《莊子》有感 篇25
這本書是媽媽放假前就跟我和爸爸買的里面又許多的故事,和一些我看不懂的古文。但是媽媽說看了后面的解釋,我就懂得了。
比如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币馑际牵松谑,從古至今,很難看破的就是名與利這兩個字應該說,大家首先面臨的就是利益和紛,應為在這個世界上,人人都會面臨經(jīng)濟問題生存的困窘,莊子也不例外。還是聽不懂……
不過,這里面又有許多的故事。有些是現(xiàn)代寓言還有些是古代的事情,我到是很喜歡看這些故事,不過,我覺的這些故事不重要,重要的是后面的道理。我把這本書翻來覆去,翻到最后幾頁是,我看到了《莊子》這本書原文,我?guī)缀跞慷伎床欢,就有幾個我能猜出來。《莊子》這本書是誰寫的呢?我想:可能是想論語一樣是被學生記載起來的還是莊子自己寫的?
我每天晚上都會想,人的一生太短暫了,如果人死了是什么感覺呢?肯定回答:沒有知覺了。又問:沒有知覺是怎么樣的呢?肯定回答:就像打了永遠都醒不過來的麻醉針那么,打了麻醉針是什么感覺呢?再這么問下去,恐怕沒有一個人能回答出來。書上說,莊子對于生命的態(tài)度,第一,他不怕死,第二,他絕不找死。莊子之所以能夠談笑生死是因為他悟出了生死的真諦,那就是,生和死,不過是一個形態(tài)的變化。沒什么好怕的。
弟子規(guī)里面說:非圣書 屏勿視。我想,我這應該就是再看所謂的“勝書”吧。
讀《莊子》有感 篇26
從朋友處借得《莊子》心得一書,此書有北京師范大學教授于丹通過莊子每一個不同的寓言故事來講述,偶爾看看這樣的書對凈化人的心靈有一定的幫助。 在今天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人在功名利祿的路上走得太遠,以至于都忘了自己內(nèi)心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快樂,心靈的快樂,心靈的閑適放松。這些離我們太遠了! 如今媒介如此發(fā)達,資訊如此快速,科學給了我們無窮力量的時代,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每一個人的人格在今天更健康,更明朗。也許,我們在心智上的殘缺更多了。 人有肢體上的殘疾,也會產(chǎn)生心理上的殘疾,我們之所以看不到心理上的殘缺,那是因為心理上的殘缺,不像身體上的殘疾那么容易被人看見。這種殘缺有可能是在某一個偶然的情況下自己犯的一個錯誤,也有可能是在某種時刻自己受到的一個打擊,從此不知不覺就積淀下一種毛病。
莊子告訴我們,在天地之間,如果一個人真的順應生命形態(tài),就首先要把這些遺憾和殘缺都接受下來,不要委屈,不要較勁,而應該想的是怎么樣去改良它,是自己更好。莊子在最后還講到,人生只要掌握好六個字“不要怕,不要悔”,做人前半生不要怕,后半生不要悔!只要你不怕任何磨難都能闖過去,而懊悔的事情往往都是過去式。 是。 生命有限,流光苦短,其實人生無非是盡心盡力,僅此而已!
讀《莊子》有感 篇27
《莊子四講》全書分成四章,每章都以《莊子》原文中的片段作為支撐,主要闡釋了故,命,天,人,忘,游,虛,芒芴。
我覺得作者比較出彩的點在于,很多人把莊子的“忘”、“虛”理解為退回初始狀態(tài)、混沌的世界,與萬物合一,僅此而已,而畢來德則更進一步(不知這一步是走對了還是錯了),強調(diào)虛空、混沌帶來的變化和自我更新自我塑造的能力,讓來回往復的主體得以重新定義與自我、他人、世界的關(guān)系。我想到的比喻是陶泥,畢來德不僅強調(diào)把已經(jīng)塑成花瓶的陶泥揉回原本的球型,而更為強調(diào)揉回了球之后,這團泥可以被重新造成一條蛇、鈴鐺、一只兔子。
作者另一個出彩的地方在于,他提出莊子的虛或者混沌,指的不是宇宙,而是身體,身體(而非所謂心靈、精神的自主運作是自主性的保障),這個觀念我仍然存疑,可能我還沒能徹底理解畢來德的`身體指的是什么,不過,確實是意識對于自身的認識以及對獨特性的渴望把自體和他者分割開來,而意識也在這種認識中化為他者(這也是畢來德另一個有意思的發(fā)現(xiàn):知道和不知道都有道理,都符合莊子的描述,它們卻是在根本上沖突的;也就是說,一方面,人在知覺的時候無法言說,言說的時候不知覺,因此人說的是自己“不知”的東西,另一方面,道是可以被“知”的,到了天的境界,則可以“游”,也就是畢來德所說的“靜觀”)。
另外,《莊子》原文,尤其是《天運》,實在是太精彩了,太值得反復揣摩了。
讀《莊子》有感 篇28
“莊子這一班”這本書讓我看了回味一再,書中的寓言故事讓人感覺到莊子的無拘無束,對存亡的價值觀有不同的觀點,真是巨大!
書中有一篇內(nèi)容說到:“楚威王聽聞莊子博古通今,便要求兩位大夫戴上千金聘禮,到宋國把莊子請回來擔任卿相。兩位大夫到了宋國,巧見莊子在河濱樹下釣 魚。他倆恭敬地說:咱們大王請您幫他管理楚國!鼻f子頭也不回地邊釣邊問:“傳聞楚國太廟供著神龜,神龜是情愿死了被尊供在堂上呢,仍是情愿拖著尾巴在 泥里爬呢?”兩位大夫說:“當然情愿活著啦!”莊子一揮手說:“你們走吧,我就愿意拖著尾巴在泥里自在地爬,才不情愿被裝在錦盒里供在堂上!”莊子甘愿自 由安閑的日子,也不要捆綁在金衣玉食、榮華富貴的日子中。
咱們現(xiàn)在的物資豐厚了,壽數(shù)增長了,耐性卻少了,高興也少了。咱們爭奪的事物往往與自在各走各路,其實自在是很重要的。一個人缺少了自在,就算有再多 的財富那又怎么呢?再多的財富買的起自在嗎?假如你當了金錢的奴隸,那么你會高興嗎?我想不會!就像一只小鳥被關(guān)在富麗堂皇的籠子里和無拘無束的在天空飛 翔,你覺得哪一種方法才會讓小鳥高興呢?一只北極熊孑立的被關(guān)在狹小的動物園里和敞徉在雪地里與火伴一同游玩,你覺得哪一種方法對北極熊比較好呢?
從這一本書讓我領(lǐng)會到了自在的重要,所以咱們更應該愛惜自在的韶光,仔細的過每一天,讓自己活出生命的含義,活出日子的精采。
讀《莊子》有感 篇29
生活如詩,可以色彩斑斕,
生活如獄,可以苦悶昏暗,
回眸一探,轉(zhuǎn)個視線,
又是另外一片天。 ——題記
你認清自己的生活了嗎?我每天捫心自問。
“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薄垛叶〗馀!犯嬖V我們:只要我們能夠適應外界條件,順應自然,就能活得愜意,活得精彩。
每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喜歡漫步在溫暖的陽光下,暫時拋卻成長的煩惱,猛然發(fā)覺一切都如“春風又綠江南岸”一般樸實美好。
曾記得有多少次像聽天書似的上數(shù)學課,腦子飛快的轉(zhuǎn)著,卻總也跟不上老師的節(jié)奏,只有雙手在不停的運動,復制下老師的板書;曾記得有多少回再拿到試卷的一剎那,腦袋一片空白,心中不由涼了半截;曾記得有多少個夜晚,面對眼前的作業(yè)發(fā)呆,不知何以下手的無奈涌上心頭……很多次很多次當真為自己沉重的生活下了定義:如同地獄般的生活,不是人過的。
誠然如此,我又不得不承認事物總有其兩面性,正如那令我厭煩又不能及時消化的筆記成了我最寶貴的學習資料;那令人心寒的分數(shù)背后卻隱藏著我必須消滅的敵人——學習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那猶如“雪滿太行”的難題,在我努力攻克下,成功的歡欣鼓舞無可替代……正所謂“柳暗花明又一村”。
莊子能把知識分子認為繁重、骯臟、卑賤的宰牛勞作,寫成一曲美妙的音樂演奏,那么我為什么不能將學習生活看成一種享受呢?既然無法無法改變學習的艱巨性,就讓自己去適應它。
換一種眼光看生活,我知道我該怎么做了!
讀《莊子》有感 篇30
有人說學習老莊是為了排解心中的苦悶,那些積極入仕一路順風的人往往更推崇儒家。連鮑鵬山都說“莊子,在我們無路可走的時候”,可見老莊的思想確實是可以消人憂愁,減人煩惱的。也許因為此,老莊的思想便被賦予了淡淡的消極。不順,心煩乏時,老莊便是良藥;順意之時,又哪管道家是什么呢!
可是事物都是兩面的啊。假使用佛家的機鋒來解釋,消極就是積極,積極便是消極。老莊也一樣,淡泊名利、不求功名、不念生死、順乎自然似乎是一種不追求,無追求,一種消極之心隱于其中;追求逍遙、釋放本性、心隨性至、堅守本心似乎又是千百年來文人志向的追求,又是積極的。只不過積極入仕的文人追求功名,這便是儒家;消極避世、追求本心的文人回歸自然,這便是道家。所以,從某種程度來說,儒道兩家沒有本質(zhì)的區(qū)別,他們都有追求,只不過追求的對象不同罷了。
可無論歸隱之人如何說其此行為旨在追求本心,他們歸隱的根源往往都是因為不得志吧。若是高官得做、駿馬得騎、擁“顏如玉”、住“黃金屋”,又有幾人仍會追求本心而放棄這些呢?所以老莊便常常在文人失意落魄無路可走之時,闖入他們的世界,以追求本心來掩飾官場不得志的落魄,這么說來,老莊真的又是消極的了。
說來說去,似乎什么都沒有說,可事物的真與假、善與惡、美與丑、積極與消極不都源于內(nèi)心么?內(nèi)心是怎么看的,事物便怎樣存在。只要內(nèi)心是積極的,采百家之長,必也是一種積極的思想了。
讀《莊子》有感 篇31
《莊子》中有一則叫《屠龍術(shù)》的故事,講的是有個名叫朱汗漫的人,變賣全部家產(chǎn)到很遠的地方拜支離益為老師,跟他學殺龍的技術(shù)。三年后,便回到家中,但因為世上根本沒有龍,他的本領(lǐng)始終未派上用場。
這則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呢?朱汗漫變賣自己全部家產(chǎn),又廢寢忘食地苦練三年,他的意志可謂堅定不移,這是他主觀上的努力;可他忽視了一個更重要的因素,客觀上根本沒有龍,“殺龍”的本領(lǐng)再強,也根本不可能得以發(fā)揮。
因為這種本領(lǐng)根本不符合社會的需要,所以他的“人生價值”等于零。
所謂“人生價值”,其實就是個人的能力、品質(zhì)、道德以及對社會的貢獻可以得以發(fā)揮,F(xiàn)如今社會,大多數(shù)人都打算通過學習各種本領(lǐng),將來為社會的發(fā)展做貢獻。
朱汗漫的“屠龍術(shù)”最終未排上用場,除他忽視了客觀需要外,還在于有像支離益那樣的騙子。世上本無龍,何來“屠龍術(shù)”?支離益使朱汗漫變賣家產(chǎn),拜自己為師,教習三年不露破綻,其騙術(shù)可謂高明矣。而今,有些所謂江湖術(shù)士,神漢巫婆,行盡騙術(shù),招搖過市;一些冒牌氣功師、庸醫(yī)等,掛著“名醫(yī)”的招牌,到處行騙,坑害人民;更有甚者,一些大肆宣揚宗教迷信之人,大搞唯心論,混淆是非,不僅弄得許多人家破人亡,而且對社會危害極為嚴重。我們一定要提高警惕,打起十二分精神,千萬別像朱汗漫一樣上當受騙。總而言之,言而總之,一個人要想有所作為,一要樹立理想,二要掌握實際而有用的本領(lǐng),三要增強自身“抗腐蝕性”、“抗誘惑性”的能力,謹防上當。這樣,才能在社會及人生的舞臺上盡情地發(fā)揮所學之長,為國為民奉獻自己的力量。
讀《莊子》有感 篇32
今天總算看完了莊子的智慧,得到很多感悟,人生兩大關(guān)口,子之愛親,命也,不可解于心也;臣之事君,義也,無適而非君也,無可逃于天地之間也。我們的父母是一種無法割裂的親情,臣是自己與他人,君是自己與他人,人與人的關(guān)系也是不可逃避的。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我們在社會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如何安之若命,我們必須要好好想想。庖丁解牛告訴我們,人為刀,刀為心,社會為牛,你怎么樣對待社會,社會怎么樣對你。以無厚入有間,無厚是無我,有厚是太自我,我就是太過自我了。有間就是空隙,就像人體的穴位,刺之而不傷其身,社會的有間在哪?我們找到社會的有間,才能如魚得水。但這需要我們自己尋找,觀山為山,觀山不為山,觀山還是山,人生境界啊。我很早就讀過莊子,我只看到了逍遙,所以我是輕浮的,只看到無奈是沉重的,看不到無奈是膚淺的,只看到逍遙是輕浮的,看不到逍遙是庸俗的。我是膚淺而輕浮的,但還好我不是庸俗而沉重的。()應該改變下,那就需要行動了。∥倚袆恿τ植辉趺春。散木樗材是我曾經(jīng)用過的昵稱,表示無用之用,無為而無畏,今天再看,更多的是管理學的感悟,萬物皆有其用,無用之用,物盡其用和用物之大用。無用就是換位思考。
最后是哲學的,我不知道我是否完全明白,存在不是存在者,存在者是存在者是因為存在,存在是存在本身,存在為無:道不是物,道生萬物,道是道本身,道即為無。無中生有,無就是最本源。我感覺:道生一,一就是存在者,一生二,二即為相對者,二生三,三就是旁觀者,無盡的三是萬物。還有一句現(xiàn)象背后無一物,現(xiàn)象就是本質(zhì),存在就是存在,道就是道,愛就是愛。我好像明白我為什么愛我女朋友了!
讀《莊子》有感 篇33
《莊子》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重要典藏,莊子的哲學思想在中國幾千年文化長河中占據(jù)了一席之地。它代表著當時社會最高成就,其亦莊亦諧的寫作風格更是給讀者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边@是出自莊子名篇《逍遙游》中的一段,也是莊子哲學思想的體現(xiàn)。莊子是對老子道家思想的繼承,主張?zhí)烊撕弦,順應自然。任何事物從表面上看不同,但是從本質(zhì)上來看都是一樣的,這就是莊子萬法歸一的思想。從《齊物論》、《大宗師》等篇目中,你都能發(fā)現(xiàn)莊子自然無為的思想,這也就是道家所認為的“道”,他們認為“道”是存在的,但是卻是虛無的。在政治上,無為而治從來都是莊子的主張,對當局統(tǒng)治階級的“仁義”和“法治”進行了強力的抨擊,更是提出“圣人不死,大盜不止”、“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等精髓見解。在生存處世方面,莊子提倡自然、自由的精神,而不是對于物欲名利的追求。這是一種超然的態(tài)度,也是現(xiàn)代社會的人們爭相學習的一種精神境界。超脫欲望,追求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這種思想理論無疑具有極強創(chuàng)造性和超前性。
莊子不僅是哲學家,還是一位文學家,確切的說應該是一位浪漫主義散文家。他的文章中具有有強烈的是浪漫主義氣息,想象豐富異常,渾然天成,很具有變現(xiàn)力。而且很善于用典故、寓言來說明哲學思想,這是也是一種創(chuàng)新寫作風格,我想這都與莊子自然天成,不拘于泥的思想有著很大的關(guān)系。
讀《莊子》就是了解自身、了解自然、了解宇宙奧秘!肚f子》博大精深,值得反復揣摩研讀。
讀《莊子》有感 篇34
今日偶讀莊子之文不禁心有所動,僅書一文。
莊子曰:“生死修短,豈能強求?予惡乎知悅生之非惑邪?予惡乎知惡死之非弱喪而不知歸者邪?予惡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蘄生乎?”這四句話意思是說:“一個人壽命長短,是勉強不來的。我哪里知道,貪生并不是迷誤?我哪里知道,人之怕死,并不是像幼年流落在外面不知回歸故鄉(xiāng)呢?我哪里知道,死了的人不會懊悔他從前求生呢?”莊子是在闡明,生未必樂,死未必苦,生死其實沒甚么分別,一個人活著,不過是“做大夢”,死了,那是“醒大覺”,說不定死了之后,會覺得從前活著的時候多蠢,為甚么不早點死了?正如做了一個悲傷恐怖的惡夢之后,一覺醒來,懊惱這惡夢實在做得太長了。
憶往昔明朝開國元勛常遇春重傷雖愈,但名醫(yī)卻告知其只能活到40歲,如果是我定會傷心不已,但常遇春卻道:“大丈夫濟世報國,若能建立功業(yè),便三十歲亦已足夠,何必四十?要是碌碌一生,縱然年過百歲,亦是徒然多耗糧食而已!笔前,世人多數(shù)庸庸碌碌亦是徒然多耗糧食而已,人生在世無所謂之長短,但我不認為曹公的“不名垂千古就遺臭萬年”是正確的,建功立業(yè)縱是人人所想,但常兄生于亂世飽受外族欺辱,為救黎民之水火,挑起義旗,驅(qū)除韃虜,是所謂真丈夫。他的生命是有價值的,他縱然只有40春秋,但受他恩惠而活命的黎民百姓何止千萬,身為華夏兒女見此一舉,能不熱血沸騰?
生與死只記于一線,你不能選擇你的出生,但你可以選擇你的死亡,真正讓自己活的有意義,活的有價值,生未必樂,死未必苦,但要死的有價值,否則我們不配享受死亡。
讀《莊子》有感 篇35
這段時間讀完了莊子,小有感悟,很欣賞他達生的生活態(tài)度和那份超脫世俗的瀟灑,但圣人的思想只能借鑒,我可以將世俗名利看淡,但無法做到其逍遙游的境界,畢竟自己不是孤身一人,有一個詞叫“責任”,自己可以粗茶淡飯,至名利于腦后,但上有父母需要贍養(yǎng),將來還有妻兒需要照顧。生為男兒,不論才能深淺,地位高低,身上都有一副重于山的重擔,小到撐起家庭,大到挑起江山。還有一個詞叫“付出”,得到或許不是最有價值的,但付出會讓自己變的有價值!笆郎衔跷踅詾槔麃恚郎先氯陆詾槔泵质鞘廊穗y以舍棄的追求,雖然俗,但很真實。
不可能人人淡泊名利,去追求那種逍遙的境界,莊子一生顛沛流離,窮困潦倒,只是個人追求精神上的豁達境界,或許他是快樂的,但身為一個男人他是失敗的,他連自己的生活都解決不了,生命是精神的載體,生存尚且不易,何談理想抱負,我不覺的追求利祿是件低俗的事,真正的王者奪取天下為的是造福于天下,人不能為名利而生,但可以用名利來做更多的事。天地人神鬼,不可能人人成仙成佛,假如人人都出家,那他們又來渡誰?又有誰來供奉先圣。
我現(xiàn)在覺得應該各自修本體,不需要別人來渡,多少成功人士不在乎名利,生活低調(diào),我覺得他們體會到了莊子思想的真諦,但從做人來講比莊子要成功,也許是我的境界還不夠高,沒有體會圣人思想的真髓,現(xiàn)在只是晚上睡不著,隨便談談個人想法,也許自己將名利看的過重,思想上有誤區(qū),看者大可一笑了之。
讀《莊子》有感 篇36
暑假里,我讀了《童話莊子》這本書,這本書是由一個個有趣又包含著深刻道理的寓言小故事組成。而故事的編寫者是一位瀟灑又悠閑自得的莊子,他才華橫溢、智慧過人。雖然生活貧苦,卻逍遙自在。即使遭遇挫折,也打擾不了他內(nèi)心的平靜和快樂。這本書里富有科幻和想象的色彩。有神話般的河神和海神,有童話般的大鵬鳥和大蟒蛇,也有各種各樣、妙趣橫生的物種。讀來令我仿佛身臨其境,情景再現(xiàn)。我在書中追隨著莊子,一起在紛紛擾擾的世界中開啟快樂的密碼。
最令我喜歡的小故事是《蝸牛角上的國家》。故事講述了戰(zhàn)國時期,魏王為點小事要出兵征討齊國,卻被一位名叫“戴晉人 ”的老者勸住,講了“蝸牛角”的寓言,讓原本攻打齊國的魏王想到:這世界無邊的空虛,不管輸贏,也只是在蝸牛角上打了一場勝仗罷了。
我讀后,深有感觸。是啊,心胸寬大些,煩惱不就變小了嗎?原來我們也像在“蝸牛角”上一樣渺小。古人竟能有這樣的想法,我們不覺得有些慚愧嗎?住在“蝸牛角”上的比喻還算客氣,想想全宇宙,我們就像看不見的細菌,而我們那些像細菌一樣的小事又算得了什么呢?我們常常為許多繁瑣無聊的小事?lián)臒⿺_,在那些事情到來的一剎那,會放大幾百倍橫在你面前,但風平浪靜過后,又覺得變小了,甚至認為是小題大做。放下心來吧,試著把那些小事放在蝸牛角上,一切都會變小,這樣我們就可以處之泰然面對任何事情。
讓我們一起讀讀《童話莊子》,一起追隨莊子的步伐,尋找真正的智慧和快樂吧!
讀《莊子》有感 篇37
最近我讀了一本叫《莊子》的書!肚f子》是一本哲學名作,但又不僅僅是哲學名作,更是文學、審美學上的寓言杰作典范。《莊子》是莊子及其弟子共同編寫而成的。
莊子的思想中包含了樸素辯證法因素,其主要思想是“天道無為”,認為一切事物都在變化,他認為“道”是“先天地生”的,從“道未始有封”,莊子主要認為自然的比人為的要好,提倡無用,認為大無用就是有用。讀完后,我感受頗多。
其中逍遙游中的“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弊屛矣洃洩q新。他的大意是如果水積的不深不厚,那么它就沒有力量負載大船。我想我從大舟與水的關(guān)系看,至少可以得到這樣的啟示:求大學問,干大事業(yè),必須打下堅實、深厚的基礎,才會有成功的可能。而現(xiàn)在處于學生的我們,更應該打好基礎,認真學習,天天向上,為我們美好的明天,奠定牢固的基礎。
而大宗師中的“相與于無相與,相為于無相為!钡拇笠馐牵ㄅ笥褢┫嗷ソY(jié)交在不結(jié)交之中,相互有為于無為之中。這讓我明白交友要達到相交出于無心,相助出于無為。這才是#39;莫逆之交#39;。所以我們在結(jié)交朋友時,應該順其自然,不應故意而為之。在幫助朋友時,我們不應該去奢求他有什么回報,而是自愿的去幫助他。這樣才算得是真正的閨蜜,好朋友。
讀完《莊子》這一本書后,我收獲頗多!肚f子》這本書里蘊含了很多人生的大道理,和做人處事的方法。值得我學習,我想這本書不應該去讀一遍,我還應該再讀再理解,這正如人生那本大書,是永遠讀不完的。
讀《莊子》有感 篇38
莊子繼承老子的道家學說,進一步闡釋了道。
道家在一定的意義上否定了儒家思想,認為儒家所推崇的仁政是世間罪惡的根源。的確,君主得到權(quán)利最好的途徑就是戰(zhàn)爭,要鞏固自己的江山最好的方式就是增強自己的實力,籌建軍隊,抵御外來的侵略就是戰(zhàn)爭,這所有的一切都是要用臣子的血肉之軀,帝王的寶座是坐在無數(shù)尸骨上的。他們卻用仁義來遮蓋這一切,他的仁政束縛了多少人的思想。在秦始皇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的時候,人類的思想就被禁錮了,千百年來的學者寒窗苦讀,只為金榜提名,真正用到的又有多少,為了這一個榮譽多少人浪費了自己的一生。科舉三年一次,千千萬萬的學子中才取幾人,范進就是為了它束縛了自己大半生。道家所提倡的自由是真正的逍遙游,在社會中想要得到身體的自由可謂是難上加難,但是精神的自由卻是每個人都可以擁有的。沒有貴賤尊卑的隔閡,沒有仁義禮樂的束縛,沒有功名利益的追逐,用晨鐘墓鼓去撫慰無助的心靈。
孔子的儒家實在是太理想化了,是在當今社會幾乎不能實現(xiàn)的,雖說有夢想是好的,但是這個夢想對當代人來說有些過高了。在儒家的經(jīng)典下奴役了上百年,連反抗的力氣也沒有了,我們所有的青春,一生中最燦爛的時候就被掩埋在無盡的筆墨中,濃重的書香氣籠罩著整個中國,那曾經(jīng)騰飛于九洲之上的龍如今早已被馴服,回想當年桀驁不遜的飛舞于九天,似乎都已經(jīng)成為了歷史。
讀完《莊子》,我的感想就是,在九洲之上的那朵艷麗的奇葩正在逐漸的沉入墨的海洋。
【讀《莊子》有感】相關(guān)文章:
讀《莊子》有感09-11
讀《莊子》有感(精選63篇)06-09
讀《莊子·逍遙游》有感06-20
讀于丹《莊子》心得有感07-08
讀莊子的心得感悟01-31
讀《舐讀》有感02-09
讀竊讀記有感04-29
讀《竊讀記》有感12-31
讀竊讀記有感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