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胡雪巖的啟示》有感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需要寫一篇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胡雪巖的啟示》有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讀《胡雪巖的啟示》有感1
認同的觀點通過看這本書,我對胡雪巖這個歷史人物有了深刻的了解。胡雪巖他能夠成功,有三個原因,很值得我們?nèi)シ滦,去學習。
德行定終生胡雪巖雖然自幼喪父,但是他母親對他的教育是非常良好的。我們說一個人的家庭教育,決定了他的基本修養(yǎng)。在胡學巖小時候,一次意外的機會,他撿到了一大包的銀子,但是他沒有占為己有,而是非常誠實地把銀子交換給了失主。正因為這樣,他得到了去雜糧行當學徒的機會。俗話說:三歲看大,六歲看老。我們看一個小孩子,他的才干是看不出來的,但是他的品德是可以看出來的。一個人將來能有多大的成就,能為社會做多大的貢獻,是和他的才干成正比,但是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條件就是他的品德一定要好!我覺得一個人的品德基礎如果良好的話,那么他的一生應該會比較穩(wěn)固。胡學巖就是因為他從小就擁有了一個良好的品德,所以為他今后的發(fā)展奠定了一個很好基礎。
珍惜機會胡雪巖不管是在雜糧行,還是金華火腿行,還是最后到錢莊,他對自己所擁有的工作都格外地珍惜。他非常清楚地認識到,老板給他最大的獎賞,就是給他工作的機會,老板對他最大的`恩惠,就是給他提供表現(xiàn)的平臺。一個人好好的工作,勤奮的工作,其實最大的收益者是你自己。他珍惜機會的方式,就是不管在哪個地方,他都非常地守規(guī)矩,而且在工作上做到只求耕耘,不求收獲。正因為這樣,他給老板和同事都留下了一個很好的印象,他才能夠在事業(yè)上有所發(fā)展。
真誠交友胡雪巖對待朋友非常真誠,幫助朋友不求回報。 他擁有“有福,我們大家一起分享;有難,我胡學巖一個人擔當”的氣魄。單打獨斗是不成氣候的,這個道理他非常明白。所以當他得到好處時,首先是想到別人,而不是只想到自己。因為他的真誠交友,使他結識了很多真心的朋友,這對他在事業(yè)上的發(fā)展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聯(lián)系實際《胡雪巖的啟示》中還有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以誠取信、德行定終生、先義后利、為富要仁等。同時它也很明確的告訴大家“做事必先做人”的道理。做人,要“修治齊平”;做事,其實也很簡單,一個人的事業(yè)心就是對崗位及從事的工作的熱愛程度。
其實在我們學校就一直倡導“先學做人后學技藝”的辦學理念,這與本書中“做事必先做人”的道理是相一致的。再者,我們要吸取胡雪巖成功的經(jīng)驗:踏實做事、誠信做人、不計較個人得失、寫作參考 學會思考不斷學習,增強自身各方面的素質(zhì)。從做好每一件小事開始,從善待身邊的每一位學生開始。
反思重構本書中列舉了一些典型的事例,來說明胡雪巖“看人總是往好處去看”的人生哲學,這對我有很大的啟發(fā)。常言道,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只要是人,身上就難免存在這樣那樣的缺點毛病。因此,作為我們這些教育工作者更應看到別人的另一面,要能從別人的不好中看出好來。要做到這一點,關鍵是要有一個豁達的胸懷。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不排除會有可能遇到這樣一種人:他誤解你、妒忌你、排擠你,無中生有造謠、中傷你,甚至是想方設法陷害你。對你來講,這本來是件壞事,但當你遇到這樣的人、這樣的事時,只要換一個角度去看這個問題,你不要把它當成是壞事,而看成是對你的一個考驗,一次難得的鍛煉機會。
假如我們都能換位思考、換角度思考,以別人的長處去彌補自己的短處。在是非面前,考驗、磨練自己,我想人就會變得富有內(nèi)涵,逐漸地成熟。最后,送給大家一句話即”要做”四手教師”,本職工作有一手,學生有難不袖手,同事之間握緊手,名利面前莫伸手!
讀《胡雪巖的啟示》有感2
在中國歷史上,商界有兩位圣人,一位是陶朱公,另一位就是胡雪巖,所以流傳著“古有陶朱公,今有胡雪巖”的說法。
陶朱公就是范蠡,他幫助越王勾踐打敗吳王夫差,實現(xiàn)了復國的理想。范蠡的更了不起之處,在于他功成之時,毅然選擇身退,由官轉(zhuǎn)商。短短幾年,他經(jīng)商積資又成巨富,自號陶朱公,當?shù)孛癖姸甲鹚麨樨斏,留?陶朱公家訓),為歷代商人的經(jīng)營寶典。
胡雪巖又是誰?他是清朝末期一位很了不起的商人,被大家尊稱為“商圣”。要被中國人稱為圣人,那是非常不簡單的事情,而胡雪巖做到了。胡雪巖跟范蠡相反,他是先經(jīng)商,而后介入官常但他沒有做到功成身退,最后只落個一敗涂地。同為商圣,經(jīng)歷和結局卻截然不同,這正是我們值得研究的關鍵。
胡雪巖取得這么大的成就,可能很多人會認為他一定有什么成功的秘訣,或是常人不具備的過人之處。其實沒有。童年的生活,塑造了胡雪巖一些很樸素的性格,而這些也是我們每個人都做得到的。
第一個,勤勞。中華民族是全世界最勤勞的民族,這是每個中國人身上都具有的一種品質(zhì)。胡雪巖貧寒的家境,造就了他勤勞的品格。
第二個,節(jié)儉。小時候所遭受的困苦使胡雪巖清楚,有錢不能亂花。但節(jié)儉不是吝嗇,錢要用在刀口上,該花的錢一毛錢不省,不該花的錢一毛不花。中國有句古訓,叫“當省不用,當用不省”,正是這個道理。
第三個,忍耐。胡雪巖如果不忍耐,他是沒有辦法面對一生所遭遇的種種挫折的。我們要了解,一個人如果沒有做大事就算了,既然做大事,就要面對困難和挫折。挫折越嚴重,你就越知道自己是要做大事的人,這樣激勵自己,才能成功。
第四個,講信用。信用是人的第二生命,胡雪巖對此堅信不移。不管公私事務,他都誠信守諾,所以聽到他講的話,大家從不質(zhì)疑。當時外國銀行不信清廷而獨信胡雪巖,肯把巨額款項借給他,被世人認為是奇跡。這可能嗎?但事實就是這樣。
第五個,不跟別人比。一般人要爭氣,就是跟別人比。胡雪巖非常爭氣,但是他從來不跟別人比。這點是很多人沒有覺悟到的。胡雪巖跟誰比?他跟自己比。很多人跟他講別人如何如何,他總是說那是別人的事,我走我自己的路。我們都認為同業(yè)一定會競爭,胡雪巖卻不是這樣想。他覺得,對手怎么經(jīng)營是對手的事,自己怎么經(jīng)營是自己的事。自己把事情做好,不是為了把別人比下去,而是為了證明自己比以前有了進步。這一點,值得我們好好思考。
第六個,不求回報。胡雪巖幫助別人,從來不求回報。我們幫助別人的時候,常常怕對方記不住我們的人情,就怕別人以后忘記報答,其實這是不必要的。當你給乞丐一塊錢的時候,你會想到將來要他歸還嗎?如果真是要乞丐回報的話,恐怕自己也變成乞丐了。既然我們給乞丐的`錢,從來沒想過再去要回來,那為什么幫助別人就一定要回報呢?我們力所能及地幫助別人,不圖回報,這才是應有的態(tài)度。
第七個,好學的態(tài)度。一個人如果從小培養(yǎng)起喜歡讀書、求知好學的興趣,比什么都重要。胡雪巖到哪里都知道自己要學什么,要聽什么,要做什么。他的母親無法教導這些,他的妻子也沒有什么學識,但他能夠自己闖出一番事業(yè),就是靠這樣一種好學的態(tài)度。
第八個,英雄不怕出身低。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認識現(xiàn)實,順應現(xiàn)實,但不要為現(xiàn)實所阻礙。胡雪巖的出身是很低的,但是他后來的成就是很多出身好的人都趕不上的。所以,不必介意出身如何,只要肯努力,誰都有可能成功。
聽完曾仕強教授講的胡雪巖的啟示,醍醐灌頂,從中學到了很多東西。中國文化的精華,實在博大精深。以下是我的一點感悟。
1、做好你自己的事
王蒙曾在美國遇到一位中國訪問學者。在談了國內(nèi)的一些改革開放的成績和麻煩,有人問王蒙:“你說,我們能做些什么呢?”王蒙脫口而出的回答是:“做好你自己的事。就是說,如果您現(xiàn)在在國外訪問,希望您的講學活動與學術交流活動成功,希望您用最大的努力去吸收各種有用的新知識,同時也盡您的力量去促進國外的人了解中國。回國以后,繼續(xù)為促進我國的學術事業(yè)的繁榮與中外學術交流而努力!弊龊媚约旱氖乱舶ㄋ绞。每個人都應愈來愈能處理好自己的生活,身體健康、家庭和睦、鄰里平安。齊家并非就能治國,但齊家起碼有利于治國而不是相反。
2有好就有壞有陰就有陽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人生有一種強大的補償機制,在這方面失去了東西,必然會在某一方面得到某些東西,福禍相依的另一個意義在于,我們必須學會當事物的發(fā)展變化很不利、很困難時,要積極地知難而上,爭取事情向好的方面發(fā)展,因勢利導,把已經(jīng)發(fā)生的壞事變成好事。禍福相依的成語主要是教育人們,得到時不要得意忘形,失去時也不要悲觀失望,正確對待生活中的福與禍,心態(tài)放端正。
3.誠信為本
“人無信,何以立?業(yè)無信,難于興!逼髽I(yè)要生存、發(fā)展,
就必須在誠信這個核心問題上下功夫。人也一樣,要想更好地活在世上,必須講誠信,只有以誠信為本,才能為自己的未來鋪下一條光明的道路,只有以誠信為本,才能更好的體現(xiàn)一個人的價值,也只有以誠信為本,一個人才能在這變化莫測的社會里找到令自己平靜的天地。
4.處順境其實危險,處逆境反而比較安全
盧梭曾說過:“一只雄鷹在練習飛行時,總是隨風而飛,如果遇到危險就轉(zhuǎn)過頭來逆風而飛,反而飛得更高!贝笞匀粍(chuàng)造了萬物,一切生物都是有靈氣的,逆境中前進是生物的進化本能的反映,其他的生物都能如此,我們又為何不能做到如此呢?其實挫折并不可怕,你可以在挫折中感覺到突破,希望創(chuàng)造和追術的精神,這是一種不埋怨命運的坎坷多舛,不嘆恨生活的無情磨練的精神,一種夸父逐日,精衛(wèi)填海的精神。生活并不虧待你,當它把你推向一條死路時,又為你指明了另一個出口。很多人都渴望順境,希望人生的道路上能一帆風順;但有的人卻會去追求逆境,他們不滿足于現(xiàn)狀,相信著只有不停地跑這場馬拉松,他們才能學會更多的東西。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在晚年的時候雙耳失聰,但他并沒有放棄創(chuàng)作音樂,并且在晚年時還創(chuàng)作出很多好的曲子。究竟是什么使他從“魔鬼”的手中拉出來的呢?我想:這最主要的還是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讀《胡雪巖的啟示》有感】相關文章:
讀《胡雪巖》有感04-20
胡雪巖人物傳記09-22
《紅頂商人胡雪巖》讀后感10-07
讀釣魚的啟示有感09-10
讀《釣魚啟示》有感04-08
釣魚的啟示讀有感01-29
讀《釣魚的啟示》有感05-31
讀《釣魚的啟示》有感09-18
讀滴水穿的啟示有感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