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阿q正傳》有感
第一篇:讀《阿q正傳》有感
《阿Q正傳》是中國新文學史上杰出的作品,魯迅先生用他的筆形象地勾畫出了中國人靈魂的病態(tài)。文章記錄了主人公阿Q的一生。這其中,阿Q的“精神勝利法”始終是他制勝的法寶。
阿Q生活在社會的底層,以靠幫別人打短工維持生活,可以說,阿Q是一個勤勞的舊時代青年,什么臟活累活他都愿意干,這是他人生的閃光點。阿Q“先前闊”,見識高,而且“真能做”,本來近乎是一個“完人”了,但可惜他體質上有一些缺點。
一則,他的頭上有幾處不知起于何時的癩瘡疤,莊上的人都拿這點和他開玩笑,嘲笑他,譏諷他,于是終而至于打,阿Q在形式上打敗了,被人揪住黃辮子,在壁上碰了四五個響頭。由此可見,當時的社會是多么的世態(tài)炎涼,人與人之間沒有絲毫的情感可言,而這時,諸如“我終于被兒子打了……”之類的話,便成了阿Q自我安慰的方法了。
阿Q純屬于一個欺軟怕硬的角色。魯迅先生將此描繪得淋漓盡致,在被王胡和錢太爺?shù)拇髢鹤哟蛄酥,只敢忍氣吞聲,然而見到比他還要弱勢的小尼姑,卻對其動手動腳,這更讓人覺得社會的黑暗已經到了極致。
故事最吸引人的當屬參加革命這一情節(jié)阿Q由于偷盜而趨于末路,但這一場“革命”又給他帶來了新的生機,阿Q本身并不知道什么是革命,卻一味想參加革命,在他眼中,參加革命就會有錢,有房子,有女人,可以將趙太爺一家全都抓起來,這種精神上的滿足讓阿Q完全沉浸在參加革命的幻想中。
阿Q為了能參加革命,不得以便去找“假洋鬼子”,這本是他敵視的人,現(xiàn)在卻有求于他,可見阿Q的尊嚴已完全喪失。之后,在趙家被搶,阿Q被誣陷抓進大牢去之后,他仍然不知道是什么回事,在大牢里過得挺舒服,這不得不讓人感嘆,時代決定著一個人的性格,直到自己被槍殺了之后,依然沒有認識到自己因何而死。
在魯迅先生的筆下,《阿Q正傳》成了一幅以當時社會為背景的畫卷,是對中國二十世紀知識分子心態(tài)的一個典型反映,也是中國知識分子精神缺陷的一個真實寫照。我想,身處如今這個時代,再去欣賞那個時代的作品,感受到的似乎更多一些。如今和過去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在以前那個黑暗的時代,人人似乎都是冷血的,一切為了自己的利益,絲毫沒有感情可言。可現(xiàn)在,人們的生活富裕了,通訊技術發(fā)達了,人與人更加不相互走動了,甚至鄰里之間都老死不相往來,這難道不也是魯迅先生筆下那個時代的繼續(xù)嗎?
在我看來,魯迅先生寫下《阿Q正傳》,一是為了批判現(xiàn)實,二也是為了提醒后世之人放下冷漠,放下私心,遠離黑暗的心理。真正創(chuàng)造一個嶄新的社會。
第二篇:讀《阿q正傳》有感
一談到阿Q,人們往往就和所謂的“精神勝利法”聯(lián)系在一起,和所謂的國民劣根性聯(lián)系在一起。魯迅先生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或許也在于此,但仔細讀過以后,心中總升起一股無奈之感,為阿Q無奈。
何謂“精神勝利法”?就是一種用心里暗示的方法來將自己所受的不幸之事想象成一件幸福之事,如阿Q在挨打之后摸摸臉一想,“兒子打老子了”。何謂國民劣根性?就是指像阿Q一般的廣大勞苦群眾,無論受怎樣的屈辱和壓迫都想盡辦法來安慰自己,不思進取的人生觀。
然則我們真的能去批判如阿Q一般的人物么?我們有什么權力,去笑話一個如此為了生存而努力活著的人呢?
我們可以盡情的去批判,去否定阿Q,去從阿Q身上找出種種人類的劣根,那有沒有想過,如果自己是阿Q,會不會活的比他更好一些呢?
于是我們抱著一番濟事救人,感化大眾,并有著充分法律觀念和人權意識的思想成為了阿Q。我們被人打了,怎樣?去勇敢的反擊?去找警察?結果只能自認倒霉,并想著早晚某天發(fā)跡了如何報復。我們不能姓自己的姓,怎樣?去理論?去衙門告?去理論只會遭頓暴打,去衙門根本贏不了金錢為上的官府。就算贏了官司,趙家從此再也不會招我們打工了,怎么去賺錢呢?于是在這個人吃人的社會里,我們舉步唯艱,寸步難行,胸中的滿腔抱負又得不到發(fā)泄,最后郁郁而終。這樣就好了么?這樣就沒有了所謂的國民劣根性了吧,大家滿意了,人卻都死了。
革命啊!覺醒啊!就是因為那樣的生活活不下去,所以要革命啊!好吧,先不說這群活在社會底層的勞動人民活的并沒有想象中那么苦,單說這個沒文化,沒人緣,沒錢財?shù)陌如何去發(fā)動人們和他一起造反吧。
我并不在意阿Q的對與錯,只是認為在他那個環(huán)境里,他確實以一種最聰明的方式活著,知道自己無力改變這一切,不得不用精神勝利法來武裝自己,給自己一個能夠繼續(xù)活下去的理由?傆腥藭锩模莻人絕對不會是阿Q。
或許太悲觀了些?一個人要改變生活,要成功,就不得不付出努力的汗水,但反過來說,一個人付出努力的汗水,卻不一定能夠獲得成功。這與周圍的環(huán)境以及自身的天分是密不可分的,我想每個人都十分清楚這一點吧。為什么如今有種論調,說阿Q精神在如今的社會中特別普遍?還不是因為人們都想活得更開心點,還不是因為如今的人們,也在無奈的承受著,種種不足為外人所道的無形的壓力么。
說到底,很多的所謂自信,竟然都是源于這體現(xiàn)著民族劣根性的精神勝利法呢。
考試成績低了,就說自己努力點比誰都強;工作職位低了,就說自己其實比誰都聰明;賺錢少了,就說錢財是身外之物;長的丑了,就說美源于內在。無論正確的還是錯誤的,人們的種種自信都給了自己繼續(xù)活下去的動力,讓這個世界多了幾分平和,少了幾分暴虐之氣,難道這樣不好么?
口說無憑,恰好我也親眼目睹了一個典型的例子,發(fā)生在身邊的事情,正好說明了自我安慰,對于人們是多么的重要。
我有兩個同學,大學以來由于成績太差,掛上了很多的紅燈,并于大二被降級到大一。結果仍是無法好好學習,現(xiàn)在正因掛課太多而被通知勸退。
遇到這事,誰都會傷心的,但畢竟已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同學甲很快接受了現(xiàn)實,并早早通知了家里人。于是家人很快幫他找到一份工作,如今他一臉輕松的表情,竟看不出有一絲傷感。
同學乙得知消息后悶悶不樂,竟停止了進食,這一停就是將近兩周。據(jù)說兩周內他只吃過兩次東西,最后被同學們強制拉到醫(yī)院治療。如今乙同學每天從早到晚掛著藥瓶子,并有了精神失常的癥狀,我們早中晚輪班照看他,生怕出什么意外。他的家里困難,目前的費用全來自同學的捐獻和院里的資助。
我在講述一個令人痛心的事實,我無意指責乙同學,一想到他現(xiàn)在的模樣就忍不住去暗自傷心。但如何去面對即將承受的挫折,是我們應該從這件事中所汲取的教訓。事實是無法改變的,唯一能改變的,就是我們看待挫折的態(tài)度,精神勝利法的奇妙之處就在于此了。他可以讓一個人不求上進,失去目標;也可以讓一個人以不同的角度面對現(xiàn)實,從而擺脫思想枷鎖,快樂的生活。
或許可以這么說,總有不是阿Q的人奮勇站出,帶領廣大群眾大膽改革,科技創(chuàng)新,開拓視野等等諸類。而其余眾人,還是多少帶點阿Q精神的好吧。
英雄不是那么好當?shù)摹?/p>
阿Q卻是幸福而又自在的。
希望這不是傳說中消極的人生觀吧,以上就是我對《阿Q正傳》的所想所感。
第三篇:讀《阿q正傳》有感
《阿Q正傳》,一部發(fā)人深省的小說,向我們展現(xiàn)了一個麻木的社會和一群愚昧的畸形的國民。讀完后,阿Q的形象便深深印在了我的腦海中。
阿Q是辛亥革命時期的農民典型。他一無所有,甚至想不起自己姓什么;他沒有住所,不得不住在破舊的土谷祠里;他地位低下,是赤貧的雇農,只靠給別人打工過日子。阿Q的性格十分復雜,他“真能做”, 割麥便割麥,舂米便舂米,撐船便撐船,但他的身上也存在農民的弱點:主觀、保守、狹隘、愚蠢等等。最令我們熟知的,便是阿Q的主要特征——“精神勝利法”。他時常地受壓迫受剝削,被侮辱被損害,在現(xiàn)實生活中處于失敗者的地位,但不正視現(xiàn)實,用盲目的自尊自大、自輕自賤、健忘、忌諱缺點、以丑為榮等種種手法自我安慰,自我陶醉于虛幻的精神勝利之中。“精神勝利法”實際是麻醉劑,它使得阿Q逃避失敗,不能清醒的認識自己的悲慘命運,雖然受盡欺凌,卻無真正的不平——在他的已經是畸形的思想里,強勢的壓迫似乎成為了理所當然的管理。對于強勢的人,他口頭認輸并用“兒子打老子”之類無聊的自欺欺人的話支持自己的面子,對于弱者,則用“恃強凌弱”來證明自己的力量。
我們從《阿Q正傳》中就可以看出,阿Q和趙太爺,在某種程度上,其實都是一類貨色,假如阿Q得勢,將是個趙太爺,假如趙太爺失勢,則又會是活脫脫一個阿Q。從更遠的思想根源來說,歷代封建統(tǒng)治階級思想陳陳相因,它們已經在勞動人民的思想中根深蒂固了,因此封建禮教、封建道德規(guī)范一代代從精神上麻醉和毒害勞動人民。這種麻醉和毒害造成了阿Q的愚昧落后和麻木不仁。阿Q的精神勝利法,也概括了當時國民的弱點,揭露出那個社會的病態(tài)。
魯迅先生以筆為刀,解剖中國人的靈魂,對民族精神的消極方面給予徹底的暴露和批判。寫出中國人的人生,主要是廣大受剝削壓迫的勞動人民的苦難、悲慘而又愚昧落后的人生,希望改良這悲慘的人生,喚醒沉睡的民眾。作者在這篇小說中,為療救這樣病態(tài)的社會、病態(tài)的國民而發(fā)出痛苦的吶喊。
http://www.ardmore-hotel.com/【讀《阿q正傳》有感】相關文章:
《阿Q正傳》讀書筆記06-19
阿Q正傳閱讀心得11-26
《阿q正傳》讀書筆記09-12
《阿q正傳》心得體會01-13
讀《阿Q正傳》有感01-11
讀阿q正傳有感06-07
讀《阿Q正傳》有感02-04
《阿Q正傳》優(yōu)秀讀書筆記范文08-24
阿Q正傳讀書筆記(精選15篇)07-13
讀阿q正傳有感(15篇)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