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级毛片大全,毛片一级在线,毛片免费观看的视频在线,午夜毛片福利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出自典故的成語

時間:2022-04-20 13:24:16 成語 我要投稿

出自典故的成語

  成語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在用詞方面往往不同于現(xiàn)代漢語,它代表了一個故事或者典故。 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于出自典故的成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出自典故的成語1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楚辭》)

  兼聽則明,倔信則暗。(《漢王符》)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左傳》)

  避其銳氣,擊其惰歸。(《孫子》)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孟子》)

  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宋朱熹》)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戰(zhàn)國策》)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后漢書》)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漢書》)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宋釋道原》)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北齊書》)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后漢書》)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曹操)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

  千里之堤,潰于蟻穴。(《韓非子》)

  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湯賦》)

  月暈而風,礎潤而雨。(《宋蘇詢》)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宋史》)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管子》)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曷冠子天則》)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新唐書》)

  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孔子)

  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荀子》)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詩經(jīng)》)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晏子春秋》)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詩經(jīng)》)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國語》)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曹操)

  出自典故的成語2

  戰(zhàn)國:

  完璧歸趙(藺相如)圍魏救趙(孫臏)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薦(毛遂)負荊請罪(廉頗)紙上談兵(趙括)一鼓作氣(曹劌)千金買骨(郭隗)

  諱疾忌醫(yī)(蔡桓公)臥薪嘗膽(勾踐)殺妻求將(吳起)驚弓之鳥(更羸)高山流水(俞伯牙、鐘子期)

  秦:

  一字千金(呂不韋)指鹿為馬(趙高)焚書坑儒(秦始皇)窮圖匕見(荊軻)懸梁刺股(蘇秦、孫敬)

  漢:

  一飯千金(韓信)四面楚歌(項羽)約法三章(劉邦)孺子可教(張良)背水一戰(zhàn)(韓信)破釜沉舟(項羽)手不釋卷(劉秀)金屋藏嬌(劉徹)

  暗渡陳倉(韓信)十面埋伏(項羽)投筆從戎(班超)馬革裹尸(馬援)多多益善(韓信)老當益壯(馬援)蕭規(guī)曹隨(蕭何、曹參)無顏見江東父老(項羽)

  三國:

  鞠躬盡瘁(諸葛亮)三顧茅廬(劉備)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呂蒙)初出茅廬(諸葛亮)樂不思蜀(劉禪)七步成詩(曹植)言過其實(馬謖)

  七擒七縱(諸葛亮)寶刀不老(黃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膽(趙云)封金掛。P羽)單刀赴會(關羽)望梅止渴(曹操)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周瑜、諸葛亮)

  晉:

  入木三分(王羲之)聞雞起舞(祖逖)東山再起(謝安)洛陽紙貴(左思)草木皆兵(苻堅)鑿壁偷光(匡衡)狗尾續(xù)貂(司馬倫)

  南北朝:

  畫龍點睛(張僧繇)江郎才盡(江淹)

  宋:

  精忠報國(岳飛)東窗事發(fā)(秦檜)胸有成竹(文與可)

  寓言故事成語:

  坐井觀天井底之蛙刻舟求劍狐假虎威守株待兔揠苗助長葉公好龍自相矛盾掩耳盜鈴南轅北轍畫蛇添足濫竽充數(shù)亡羊補牢杯弓蛇影

  買櫝

  還珠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夜郎自大黔驢技窮杞人憂天

  出自典故的成語3

  〖鼠〗鼠目寸光鼠肚雞腸鼠竊狗盜投鼠忌器獐頭鼠目膽小如鼠

  〖!脚9砩呱衽5缎≡嚺6ε腚u汗牛充棟對牛彈琴九牛一毛

  〖虎〗虎視眈眈虎口余生虎頭虎腦虎背熊腰虎頭蛇尾虎落平陽虎穴龍?zhí)斗呕w山談虎色變?nèi)缁⑻硪眚T虎難下為虎作倀與虎謀皮

  藏龍臥虎狐假虎威羊入虎口狼吞虎咽龍行虎步龍吟虎嘯龍爭虎斗龍盤虎踞龍騰虎躍生龍活虎降龍伏虎

  〖兔〗兔死狐悲兔死狗烹狡兔三窟鳥飛兔走守株待兔

  〖龍〗龍騰虎躍龍飛鳳舞龍馬精神龍鳳呈祥畫龍點睛來龍去脈攀龍附鳳群龍無首降龍伏虎一龍一豬老態(tài)龍鐘筆走龍蛇龍?zhí)痘⒀?/p>

  葉公好龍望子成龍車水馬龍人中之龍

  〖蛇〗蛇蝎心腸畫蛇添足驚蛇入草龍蛇混雜杯弓蛇影牛鬼蛇神打草驚蛇虛與委蛇筆走龍蛇春蚓秋蛇

  〖馬〗馬到成功馬不停蹄馬革裹尸一馬當先老馬識途汗馬功勞萬馬奔騰犬馬之勞萬馬齊喑一馬平川天馬行空快馬加鞭走馬看花

  信馬由韁蛛絲馬跡兵荒馬亂人仰馬翻人困馬乏鞍前馬后人強馬壯猴年馬月青梅竹馬單槍匹馬招兵買馬心猿意馬懸崖勒馬千軍萬馬香車寶馬

  指鹿為馬害群之馬厲兵秣馬塞翁失馬盲人瞎馬脫僵之馬金戈鐵馬

  〖羊〗羊質(zhì)虎皮羊腸小道羊入虎口亡羊補牢虎入羊群歧路亡羊順手牽羊

  〖猴〗猴年馬月沐猴而冠尖嘴猴腮殺雞嚇猴殺雞儆猴

  〖雞〗雞毛蒜皮雞鳴狗盜雞飛蛋打雞犬不寧雞犬不留雞犬升天聞雞起舞殺雞嚇猴殺雞取卵偷雞摸狗鶴立雞群小肚雞腸鼠肚雞腸

  呆若木雞

  〖狗〗狗急跳墻狗尾續(xù)貂狗仗人勢狗血噴頭犬馬之勞豬狗不如雞犬不驚兔死狗烹鼠竊狗盜狼心狗肺狐朋狗友偷雞摸狗畫虎類狗

  關門打狗

  〖豬〗豬突豨勇豬狗不如殺豬宰羊封豕長蛇鳳頭豬肚一龍一豬

  〖鳥〗鳥盡弓藏笨鳥先飛如鳥獸散小鳥依人驚弓鳥飛禽走獸珍禽異獸衣冠禽獸鳳毛麟角鴉雀無聲燕雀安知鶴立雞群鶴發(fā)童顏風聲鶴唳

  鶯歌燕舞草長鶯飛燕語鶯聲鵲巢鳩占鸚鵡學舌蜻蜓點水

  〖獸〗困獸猶斗如鳥獸散人面獸心飛禽走獸珍禽異獸衣冠禽獸洪水猛獸狼吞虎咽狼心狗肺狼煙四起狼子野心狼狽不堪狼狽為奸

  豺狼成性豺狼當?shù)酪侨胧衣暶墙灞P狼藉豺狼成性狐疑不決鹿死誰手中原逐鹿象牙之塔盲人摸象貓鼠同眠黔驢技窮一丘之貉管中窺豹

  〖魚蟲〗金蠶脫殼蠅頭微利花飛蝶舞螳臂擋車魚躍鳥飛如魚得水獨占鰲頭井底之蛙甕中捉鱉蝦兵蟹將鷸蚌相爭如魚得水沉魚落雁

  緣木求魚

  出自典故的成語4

  天涯海角常常被用來形容兩個人相距遙遠,這個典故還和唐朝大文學家韓愈有關呢。

  韓愈兩歲時就死了父親,不久他的母親又死去。幼時依靠他哥哥韓會和嫂嫂鄭夫人過活。

  韓會有一個嗣子(愈次兄介之子,出繼與長兄會為嗣)叫老成,排行十二,所以小名叫十二郎,年紀比韓愈小一點。韓會四十二歲的時候,因宰相元載的事,貶為韶州刺史,不到幾個月就病死在韶州,這時韓愈只有十一歲,十二郎也很小。韓愈雖然有三個哥哥(會、弁、介),但都很早離開了人世。這時繼承祖先后代的,只有韓愈和他的侄子十二郎,兩個人零丁孤苦,相依為命,沒有一天分開過。

  韓愈十九歲時自宜城前往京城,以后十年的時間中,只和十二郎見過三次面。當他正打算西歸和十二郎永遠生活在一起的時候,不幸十二郎就在這時死去了。韓愈知道了這消息,悲痛欲絕,寫了一篇“祭十二郎文”,叫建中備了一些時下的物品從老遠的地方去致祭他。

  這篇祭文,一字一淚,令人讀來心酸。

  祭文中有“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钡木渥樱笕吮惆阉瓿伞疤煅暮=恰边@句話,用來比喻極其遙遠的地方。

  出自典故的成語5

  患鼠乞貓

  “患鼠乞貓”用以說明任何事情都有其兩面性,既有利也有弊。要抓住主要方面,不能因小失大。

  此典出自《郁離子》:“趙人患鼠,乞貓于中山。中山人予之貓,善捕鼠及雞。月余,鼠盡而其雞亦盡。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無雞。夫有鼠,則竊吾食,毀吾衣,穿吾垣墉,壞傷吾器用,吾將饑寒焉,不病于無雞乎?無雞者,弗食雞則已耳,去饑寒猶遠,若之何而去夫貓也?’”

  有一個趙國人擔憂老鼠為害,便到中山國去要一只貓。中山人給了他一只貓,這只貓善于捉老鼠,但也善于捉雞。一個多月后,這個趙國人家里的老鼠被貓捉完了,但雞也被貓吃完了。他兒子很憂愁,就對父親說:“為什么不把貓除掉呢?”

  他父親說:“這個道理不是你所能知道的。我們的禍患在于有老鼠,并不在于沒有雞。有了老鼠,便要偷竊我們的糧食,咬碎我們的衣服,弄壞我們的墻壁,破損我們的家具,這樣,我們就會挨餓受凍了,不比沒有雞更有害嗎?現(xiàn)在我們沒有雞,不過是不吃雞罷了,離挨餓受凍還遠著哩,為什么非要除掉這只貓呢?”

  出自典故的成語6

  食魚無反

  “食魚無反”的本意是,吃魚的時候,不要把反面也吃光。

  此典出自《晏子春秋》:“景公游于紀,得金壺,乃發(fā)視之,中有丹書,曰:‘食魚無反,勿乘駑馬!唬骸圃!如若言,食魚無反,則其臊也;勿乘駑馬,惡其取道不遠也!套訉θ眨骸蝗。食魚無反,毋盡民乎!勿乘駑馬,則無置不肖于側(cè)乎!’公曰:‘紀有書,何以亡也?’晏子對曰:”有以亡也。嬰聞之,君子有道,懸之間。紀有此言,注之壺,不亡何待乎!”

  這段話意思是說:

  春秋時期,齊景公巡視紀地(今山東壽光縣南),當?shù)乩习傩瞻褟牡叵峦诘降囊恢唤饓孬I給景公,景公叫人把壺蓋打開,發(fā)現(xiàn)壺里面藏有兩片竹簡,上面用紅漆寫著八個字:“食魚無反,勿乘駑馬。”齊景公說:“寫得真好!食魚無反,吃魚時吃了一面不要把另一面也吃光,可以防止魚腥太重;勿乘劣馬,因為劣馬不能走遠路!标虌雽λf:“您說得不對!臭~無反’,告誡后代的國君不要耗盡民力!‘勿乘駑馬’,是忠告國君不要把小人放在自己的身旁!”齊景公問道:照你的意思,紀國的國君有此丹書,應該是很有遠見的人了,但是紀國為什么會在我執(zhí)政的二百多年前就被齊國滅掉了呢?”晏嬰回答:“紀國滅亡是有原因的。我聽說,賢明的國君,應把自己的主張寫在竹簡上,張掛在城門上、里弄口,讓全國的百姓都知道。而紀國的國君雖然有好的主張,卻把它藏在金壺里,埋在地下,這樣一來老百姓根本不知道,所以紀國除亡國之外,還有什么選擇呢!”

  應該說,晏子由“食魚不反”而引申到為君之道,首先是心里要裝著百姓,關心百姓疾苦,自己有魚吃也要想到百姓是否食有魚(余),從而戒奢從儉,輕徭薄賦,讓人民休養(yǎng)生息,過著安定的日子;二是要用好官吏,任用忠誠正直之士,懲治邪惡奸佞之徒;三是要認真去做,不能貪圖安逸,荒廢政事,這些都無不具有儆戒意義,尤以第一條處理好君與民的關系為治國之根本。

  出自典故的成語7

  虛堂懸鏡

  “虛堂懸鏡”比喻只要存心公正,自能洞察是非。

  此典出自《宋史·陳良翰傳》:“陳良翰字邦彥,臺州臨海人。早孤,事母孝。資莊重,為文恢博有氣。中紹興五年進士第。知溫州瑞安縣,俗號強梗,吏治尚嚴,良翰獨撫以寬,催租不下文符,但揭示名物,民競樂輸,聽訟咸得其情;騿柡涡g,良翰曰:‘無術,第公此心如虛堂懸鏡耳!

  這段話意思是說:南宋大臣陳良翰,字邦彥,臺州臨海(今浙江臨海)人。少年時喪父,非常孝順母親。性情莊重,寫文章很有氣勢。在宋高宗(趙構(gòu))紹興五年(公元1135年)考取進士,做溫州瑞安縣(今浙江瑞安縣)知縣。當?shù)孛耧L以強悍耿直聞名,官吏治民崇尚嚴厲;而陳良翰卻用寬厚的方法對待百姓,催繳租稅時不下達命令,只是宣布各種東西的名號物色,老百姓高興地爭著繳納,審理訴訟案件也公正嚴明。有人問他用的什么辦法,陳良翰說:“沒有什么辦法,只是存心公正,洞察是非,就像在空堂里懸掛鏡子一樣!

  出自典故的成語8

  馬不入廄

  此典出自《后漢書·張奐傳》:“使馬如羊,不以入廄;使金如粟,不以人懷!睎|漢時期,有一個人叫張奐,字然明,敦煌淵泉(今甘肅安西縣)人。漢桓帝永壽元年(公元155年),出任安定屬國都尉。他剛到任的時候,南匈奴派兵七千多人侵擾鬧事。張奐兵少,就聯(lián)合東羌人,打敗了南匈奴的軍隊,南匈奴七千多人全部投降,邊界一帶平安無事了。

  出自典故的成語9

  天無二日

  此典出自《漢書·高帝紀下》:“天亡二日,土亡二王;实垭m子,人主也;太公雖父,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

  劉邦做了皇帝,建立了西漢王朝,有一次回櫟陽看望他的父親。他五天拜見父親一次,非常恭敬和孝順。父親的家令勸告劉邦的父親說:“天上沒有兩個太陽,一國不能同時有兩個國君;实垭m然是你的兒子,卻是一國之主;你雖然是皇帝的父親,卻是陛下的大臣。怎能叫皇帝朝拜大臣呢!這樣做,就會使皇帝的威信很難樹立起來。”從那以后,劉邦再來拜見父親的時候,他的父親就拿著掃帚,直往后退,以示對劉邦的恭敬。劉邦大吃一驚,馬上彎下身扶住父親。父親說:“皇帝是一國之君,萬民之主,怎能因為我破壞了天下應有的法度!”為此,劉邦十分贊賞家令說的那番話,賜給他黃金五百兩。不久,劉邦下一道詔書,尊稱自己的父親為“太上皇”。

  “天無二日”的意思是,天上沒有兩個太陽,比喻一國不能同時有兩個國君。

  出自典故的成語10

  取道殺馬

  此典出自《呂氏春秋·用民》:“宋人有取道者,其馬不進,倒而投之溪水。又復取道,其馬不進,又倒而投之溪水。如此三者。雖造父之所以威馬不過此矣。不得造父之道,而徒得其威,無益于御。人主之不肖者有似于此。不得其道,而徒多其威。威愈多、民愈不用!

  這段話意思是說:

  宋國有個人著急趕路,但是他的馬不肯前進。他便把它趕入溪水,淹得它奄奄一息。這樣連續(xù)反復三次,然而那匹馬還是不肯前進。就算像造父那樣最善于駕馬的人,他用來威懾馬的手段也絕不會超過這個宋國人了。他沒有學到造父駕馬的技巧,只是一味地仿效造父馭馬的威嚴。這對于駕馬,是沒有絲毫益處的。那些昏庸的國君同這宋國人有什么差別!治理民眾,沒有正確的方法,只知采用各種嚴刑。結(jié)果,嚴刑越厲害,民眾越不會服從。

  在《呂氏春秋·用民》中用宋人的故事是想類比統(tǒng)治人民,批評那些不講究正確方法而濫用嚴刑峻法的政治現(xiàn)象。再進一步說,做任何事情都要講究方式方法和策略,盲目照搬教條都不能達成預期目標。

  出自典故的成語11

  1)掩耳盜鈴:掩:遮蔽,遮蓋;盜:偷。偷鈴鐺怕別人聽見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騙自己,明明掩蓋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蓋。

  2)羽毛未豐:豐:豐滿。指小鳥沒長成,身上的毛還很稀疏。比喻年紀輕,經(jīng)歷少,不成熟或力量還不夠強大。

  3)望洋興嘆:望洋:仰視的樣子。仰望海神而興嘆。原指在偉大事物面前感嘆自己的渺小,F(xiàn)多比喻做事時因力不勝任或沒有條件而感到無可奈何。

  4)異軍突起:異軍:另外一支軍隊。比喻一支新生力量突然出現(xiàn)。

  5)以強凌弱:仗著自己強大就欺侮弱者。

  6)飲醇自醉:醇:濃酒。比喻與寬厚人交,不覺心醉。

  7)無價之寶:無法估價的寶物。指極珍貴的東西。

  8)葉公好龍:比喻口頭上說愛好某事物,實際上并不真愛好。

  9)有名無實:光有空名,實際上并不是那樣。

  10)下筆成章:一揮動筆就寫成文章。形容寫文思敏捷。

  11)以管窺天:管:竹管;窺:從小孔或縫隙里看。通過竹管子的孔看天。比喻見聞狹隘或看事片面。

  12)一鳴驚人:鳴:鳥叫。一叫就使人震驚。比喻平時沒有突出的表現(xiàn),一下子做出驚人的成績。

  13)有備無患:患:禍患,災難。事先有準備,就可以避免禍患。

  14)休戚相關:休:歡樂,吉慶;戚:悲哀,憂愁。憂喜、福禍彼此相關聯(lián)。形容關系密切,利害相關。

  15)飲鴆止渴:鴆:傳說中的毒鳥,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喝了能毒死人。喝毒酒解渴。比喻用錯誤的辦法來解決眼前的困難而不顧嚴重后果。

  16)一發(fā)千鈞:發(fā):頭發(fā);鈞:古代的重量單位,合三十斤。危險得好象千鈞重量吊在一根頭發(fā)上。比喻情況萬分危急。

  17)亡羊補牢:亡:逃亡,丟失;牢:關牲口的圈。羊逃跑了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晚。比喻出了問題以后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xù)受損失。

  18)莊周夢蝶:不知是莊周做夢變成了蝴蝶呢,還是蝴蝶做夢變成了莊周。

  19)一鼓作氣:一鼓:第一次擊鼓;作:振作;氣:勇氣。第一次擊鼓時士氣振奮。比喻趁勁頭大的時候鼓起干勁,一口氣把工作做完。

  20)危如累卵:比喻形勢非常危險,如同堆起來的蛋,隨時都有塌下打碎的可能。

  21)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會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無法實現(xiàn),用空想安慰自己。

  22)鄭人買履:用來諷刺只信教條,不顧實際的人。

  23)韋編三絕:韋編:用熟牛皮繩把竹簡編聯(lián)起來;三:概數(shù),表示多次;絕:斷。編連竹簡的皮繩斷了三次。比喻讀書勤奮。

  24)指鹿為馬:指著鹿,說是馬。比喻故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

  25)一日千里:原形容馬跑得很快。后比喻進展極快。

  26)朽木不雕:朽壞的木頭無法雕刻。比喻人不上進,無法成材。

  27)興高采烈:興:原指志趣,后指興致;采:原指神采,后指精神;烈:旺盛。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詞犀利。后多形容興致高,精神飽滿。

  28)刎頸之交:刎頸:割脖子;交:交情,友誼。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

  29)一傅眾咻:傅:教導;咻:喧鬧。一個人教導,眾人吵鬧干擾。比喻不能有什么成就。

  30)一木難支:大樓將要倒塌,不是一根木頭能夠支撐得住的。比喻一個人的力量單薄,維持不住全局。

  典故成語大全精選

  1)為虎作倀:倀:倀鬼,古時傳說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后變成倀鬼,專門引誘人來給老虎吃。替老虎做倀鬼。比喻充當惡人的幫兇。

  2)自相矛盾:矛:進攻敵人的刺擊武器;盾:保護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說話做事前后抵觸。

  3)言過其實:言:語言;過:超過;實:實際。話說得過分,超過了實際情況。

  4)夜郎自大:夜郎:漢代西南地區(qū)的一個小國。比喻人無知而又狂妄自大。

  5)一丘之貉:丘:土山;貉:一種形似狐貍的野獸。一個土山里的貉。比喻彼此同是丑類,沒有什么差別。

  6)坐井觀天: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小,見識少。

  7)以卵擊石:拿蛋去碰石頭。比喻不估計自己的力量,自取滅亡。

  8)五日京兆:京兆:即京兆尹,古時國都所在地的行政長官。比喻任職時間短或即將去職。

  9)小心翼翼:翼翼:嚴肅謹慎。本是嚴肅恭敬的意思,F(xiàn)形容謹慎小心,一點不敢疏忽。

  10)一諾千金:諾:許諾。許下的一個諾言有千金的價值。比喻說話算數(shù),極有信用。

  11)一毛不拔:一根汗毛也不肯拔。原指楊朱的極端為我主義。后形容為人非常吝嗇自私。

  12)與虎謀皮:跟老虎商量要它的皮。比喻跟惡人商量要他放棄自己的利益,絕對辦不到。

  13)先發(fā)制人:發(fā):開始行動;制:控制,制服。原指丟動手的牌主動地位,可以控制對方。后也泛指爭取主動,先動手來制服對方。

  14)無出其右:出:超出;右:上,古代以右為尊。沒有能超過他的。

  15)約法三章:原指訂立法律與人民相約遵守。后泛指訂立簡單的條款。

  16)愚公移山:比喻堅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堅定不移地進行斗爭。

  17)魚目混珠:混:攙雜,冒充。拿魚眼睛冒充珍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

  18)予取予求:予:我。原指從我這里取,從我這里求(財物)。后指任意索取。

  19)曾參殺人:比喻流言可畏。

  20)心曠神怡:曠:開闊;怡:愉快。心境開闊,精神愉快。

  21)有腳陽春:承春:指春天。舊時稱贊好官的話。

  22)一敗涂地:形容失敗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23)一錢不值:一個銅錢都不值。比喻毫無價值。

  24)未雨綢繆:綢繆:緊密纏縛。天還沒有下雨,先把門窗綁牢。比喻事先做好準備工作。

  25)五色無主:五色:指人臉上的神采;無主:無法主宰。形容恐懼而神色不定。

  26)以貌取人:根據(jù)外貌來判別一個的的品質(zhì)才能。

  27)先聲奪人:先張揚自己的聲勢以壓倒對方。也比喻做事?lián)屜纫徊健?/p>

  28)萬死不辭:萬死:死一萬次,形容冒生命危險。萬一萬次也不推辭。表示愿意拼死效勞。

  29)一揮而就:揮:揮筆;就:成功。一動筆就寫成了。形容寫字、寫文章、畫畫快。

  30)完璧歸趙:本指藺相如將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趙國。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歸還本人。

  出自典故的成語12

  后羿射日

  世界年輕時,天空曾一齊出現(xiàn)十個太陽。他們的母親是東方天帝的妻子。她常把十個孩子放在世界最東邊的東海洗澡。洗完澡后,他們像小鳥那樣棲息在一棵大樹上,因為每個太陽的中心是只鳥。九個太陽棲息在長得較矮的樹枝上,另一個太陽則棲息在樹梢上,每夜一換。

  當黎明預示晨光來臨時,棲息在樹梢的太陽便坐著兩輪車穿越天空。十個太陽每天一換,輪流穿越天空,給大地萬物帶去光明和熱量。

  那時候,人們在大地上生活得非常幸福和睦。人和動物像鄰居和朋友那樣生活在一起。動物將它們的后代放在窩里,不必擔心人會傷害它們。農(nóng)民把谷物堆在田野里,不必擔心動物會把它們劫走。人們按時作息,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生活美滿。人和動物彼此以誠相見,互相尊重對方。那時候,人們感恩于太陽給他們帶來了時辰、光明和歡樂。

  可是,有一天,這十個太陽想到要是他們一起周游天空,肯定很有趣。于是,當黎明來臨時,十個太陽一起爬上車,踏上了穿越天空的征程。這一下,大地上的人們和萬物就遭殃了。十個太陽像十個火團,他們一起放出的熱量烤焦了大地。

  森林著火啦,燒成了灰燼,燒死了許多動物。那些在大火中沒有燒死的動物流竄于人群之中,發(fā)瘋似地尋找食物。

  河流干枯了,大海也干涸了。所有的魚都死了,水中的怪物便爬上岸偷竊食物。許多人和動物渴死了。農(nóng)作物和果園枯萎了,供給人和家畜的食物也斷絕了。一些人出門覓食,被太陽的高溫活活燒死;另外一些人成了野獸的食物。人們在火海里掙扎著生存。

  這時,有個年輕英俊的英雄叫做后羿,他是個神箭手,箭法超群,百發(fā)百中。他看到人們生活在苦難中,便決心幫助人們脫離苦海,射掉那多余的九個太陽。

  于是,后羿爬過了九十九座高山,邁過了九十九條大河,穿過了九十九個峽谷,來到了東海邊。他登上了一座大山,山腳下就是茫茫的大海。后羿拉開了萬斤力弓弩,搭上千斤重利箭,瞄準天上火辣辣的太陽,嗖地一箭射去,第一太陽被射落了。后羿又拉開弓弩,搭上利箭,嗡地一聲射去,同時射落了兩個太陽。這下,天上還有七個太陽瞪著紅彤彤的眼睛。后羿感到這些太陽仍很焦熱,又狠狠地射出了第三枝箭。這一箭射得很有力,一箭射落了四個太陽。其它的太陽嚇得全身打顫,團團旋轉(zhuǎn)。就這樣,后羿一枝接一枝地把箭射向太陽,無一虛發(fā),射掉了九個太陽。中了箭的九個太陽無法生存下去,一個接一個地死去。他們的羽毛紛紛落在地上,他們的光和熱一個接一個地消失了。大地越來越暗,直到最后只剩下一個太陽的光。

  可是,這個剩下的太陽害怕極了,在天上搖搖晃晃,慌慌張張,很快就躲進大海里去了。

  出自典故的成語13

  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并不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但它在中國家喻戶曉。這個故事記載在《列子》中。《列子》是公元前四、五世紀一名叫列御寇的哲學家寫的書。

  故事說,有一名老人,名叫愚公,快九十歲了。他家的門口有兩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人們進進出出非常不方便。

  一天,愚公召集全家人說:“這兩座大山,擋住了咱們家的門口,咱們出門要走許多冤枉路。咱們不如全家出力,移走這兩座大山,大家看怎么樣?”。

  愚公的兒子、孫子們一聽,都說:“你說得對,咱們明天開始動手吧。!”可是,愚公的妻子覺得搬走兩座大山太難了,提出反對意見說:“咱們既然已經(jīng)在這里生活了許多年,為什么不能這樣繼續(xù)生活下去呢?況且,這么大的兩座山,即使可以一點點移走,哪里又放得下這么多石頭和泥土?”

  愚公妻子的話立刻引起大家的議論,這確實是一個問題。最后他們一致決定:把山上的石頭和泥土,運送到海里去。

  第二天,愚公帶著一家人開始搬山了。他的鄰居是一位寡婦,她有一個兒子,才七八歲,聽說要搬山,也高高興興地來幫忙。但愚公一家搬山的工具只有鋤頭和背簍,而大山與大海之間相距遙遠,一個人一天往返不了兩趟。一個月干下來,大山看起來跟原來沒有兩樣。

  有一個老頭叫智叟,為人處事很精明。他看見愚公一家人搬山,覺得十分可笑。有一天,他就對愚公說:“你這么大歲數(shù)了,走路都不方便,怎么可能搬掉兩座大山?”

  愚公回答說:“你名字叫智叟,可我覺得你還不如小孩聰明。我雖然快要死了,但是我還有兒子,我的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子子孫孫,一直傳下去,無窮無盡。山上的石頭卻是搬走一點兒就少一點兒,再也不會長出一粒泥、一塊石頭的。我們這樣天天搬,月月搬,年年搬,為什么搬不走山呢?”自以為聰明的智叟聽了,再也沒話可話了。

  愚公帶領一家人,不論酷熱的夏天,還是寒冷的冬天,每天起早貪黑挖山不止。他們的行為終于感動了上帝。上帝于是派遣兩名神仙到人間去,把這兩座大山搬走了。但是愚公移山的故事一直流傳至今。它告訴人們,無論什么困難的事情,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

  出自典故的成語14

  人人自危

  “人人自危”這則成語的危是危險、危難。每個人都感到自己不安全。

  這個成語來源于《史記.李斯列傳》,法令誅罰日益刻深,群臣人人自危,欲畔者眾。

  秦始皇晚年時到會稽游玩,丞相李斯、中車府令趙高隨行。因為秦始皇很偏愛自己的小兒子胡亥,所以帶了胡亥隨車出游,其他的兒子都沒跟他一起出游。

  這年七月,秦始皇走到沙丘時,得了病,而且病得很重,他知道自己快要死了,便令趙高寫封信給領兵駐扎在邊境的大兒子扶蘇,讓扶蘇立刻趕回都城咸陽,主持喪事。

  趙高剛剛把詔書寫好,秦始皇已經(jīng)斷了氣,因為平常趙高負責掌管秦始皇的玉璽。這樣,秦始皇的遺詔和玉璽都落到了趙高手里;于是,趙高和胡亥合謀,偽造了一道遺詔,說秦始皇立胡亥為太子,讓胡亥繼位。

  丞相李斯起先不同意,后來在趙高的威脅利誘下,也被迫同意了。

  接著,趙高又偽造另一道詔書,說扶蘇不孝順,賜給他一把劍,讓他自殺,并派人奪了與扶蘇一起鎮(zhèn)守邊境的大將蒙恬的兵權,也逼他自殺。經(jīng)過一番陰謀活動,胡亥當上了皇帝,稱為秦二世。趙高當上了郎中令。從此,朝政大權便全落到了趙高手里。

  秦二世非;栌贡┡,他害怕別人識破他與趙高的陰謀,坐不穩(wěn)皇位,便問趙高怎么辦?奸詐陰險的趙高說:“必須采用嚴刑酷法,把那些老臣全部除掉,用新人來代替他們。”秦二世聽了,便下令處死了蒙毅等一批老臣,又把對自己皇位有威脅的十二個公子全部斬首,把十個公主也全部用酷刑處死。因受到牽連而被殺害的人更是不計其數(shù),弄得上上下下一片恐怖,人人自危,朝廷中一片混亂。

  秦二世和趙高用這種殘酷的手段屠戮親族和大臣,對老百姓更是兇狠殘暴。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痛苦不堪,忍無可忍,終于激起了廣大人民的反抗。

  不久,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在大澤鄉(xiāng)舉行起義。三年后,秦王朝便被起義軍滅亡。

  出自典故的成語15

  臥薪嘗膽(勾踐) 聞雞起舞(祖逖) 囊螢映雪(車胤)

  鑿壁借光(匡衡) 負荊請罪(廉頗) 初出茅廬(諸葛亮)

  鞠躬盡瘁(諸葛亮) 樂不思蜀(劉禪) 起死回生(扁鵲)

  口蜜腹劍(李林甫) 圍魏救趙(孫臏) 才高八斗(曹植)

  程門立雪(楊時) 兩袖清風(于謙) 精忠報國(岳飛)

  入木三分(王羲之) 夸夸其談(劉備) 四面楚歌(項羽)

  背水一戰(zhàn)(韓信) 指鹿為馬(趙高) 紙上談兵(趙括)

  逼上梁山(林沖) 多多益善(韓信) 完璧歸趙(藺相如)

  單刀赴會(關羽) 夢筆生花(李白) 破釜沉舟(項羽)

  望梅止渴(曹操) 江郎才盡(江淹)

  出自典故的成語16

  歷史典故:杯弓蛇影

  有一天,樂廣請他的朋友在家里大廳中喝酒。那個朋友在喝酒的時候,突然看見自己的酒杯里,有一條小蛇的影子在晃動,他心里很厭惡,可還是把酒喝了下去。喝了之后,心里到底不自在,放心不下;氐郊抑芯蜕鸩。

  隔了幾天,樂廣聽到那個朋友生病的消息,了解了他得病的原因。樂廣心里想:“酒杯里絕對不會有蛇的!”于是,他就跑到那天喝酒的地方去察看。原來,在大廳墻上,掛有一把漆了彩色的弓。那把弓的影子,恰巧映落在那朋友放過酒杯的地方,樂廣就跑到那個朋友那里去,把這事解釋給他聽。這人明白了原因以后,病就立刻好了。

  后來人們就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驚擾。

  出自典故的成語17

  歷史典故:不可多得

  東漢末年,有個名士禰衡,才華出眾。當時,太中大夫孔融對他特別賞識,把他推薦給漢獻帝。他寫道:“帝室皇居,必蓄非常之寶。若衡等輩,不可多得!

  漢獻帝不敢作主,把孔融的薦表交給曹操。曹操愛才,就召見禰衡。哪知禰衡蔑視曹操,對他很不禮貌。曹操就派禰衡當鼓吏,在大宴賓客時,命他擊鼓助興。誰知禰衡一邊擊鼓,一邊大罵曹操,使曹操十分難堪。曹操派禰衡去荊州勸降劉表,想借劉表之手殺他。想不到劉表把禰衡當作上賓,每次議事或發(fā)布文告,都得由禰衡表態(tài)。后來禰衡又對劉表不恭。劉表就派他到部將黃祖那里當書記。禰衡恃才傲慢,非?裢髞,終于被黃祖所殺。

  成語“不可多得”由此而來,形容非常稀少、非常難得。多用于贊揚有才能的人。

  出自典故的成語18

  歷史典故:不學無術

  漢武帝在位的時候,大將軍霍光是朝廷舉足輕重的大臣,深得武帝信任。武帝監(jiān)死前,把幼子劉弗陵(昭帝)托付給霍光輔佐。昭帝去世后,霍光立劉詢做皇帝(宣帝);艄庹莆粘髾嗨氖嗄,為西漢王朝立下了不小的功勛。

  劉詢繼承皇位以后,立許妃做皇后;艄獾钠拮踊麸@是個貪圖富貴的女人,她想把自己的小女兒成君嫁給劉詢做皇后,就乘許娘娘有病的機會,買通女醫(yī)下毒害死了許后。毒計敗露,女醫(yī)下獄。此事霍光事先一點也不知道,等事情出來了,霍顯才告訴他;艄夥浅s@懼,指責妻子不該辦這種事情。他也想去告發(fā),但又不忍心妻子被治罪,前思后想,還是把這件傷天害理的事情隱瞞下來了;艄馑篮螅腥讼蛐鄹姘l(fā)此案,宣帝派人去調(diào)查處理;艄獾钠拮勇犝f了,與家人、親信商量對策,決定召集族人策劃謀反,不想走漏了風聲,宣帝派兵將霍家包圍,滿門抄斬。

  東漢史學家班固在《漢書霍光傳》中評論霍光的功過,說他“不學無術,暗于大理”,意思是霍光不讀書,沒學識,因而不明關乎大局的道理。成語“不學無術”,指沒有學問,沒有本領。

  出自典故的成語19

  歷史典故:才高八斗

  南朝謝靈運,是一位寫了大量山水詩的文學家。他聰明好學,讀過許多書,從小受到祖父謝玄的厚愛。

  他出身于東晉大士族,因他襲封康樂公的爵位,世人稱他“謝康樂”。他身為公侯,卻并無實權,被派往永嘉任太守。謝靈運自嘆懷才不遇,常常丟下公務不管,卻去游山玩水。后來,他辭官移居會稽,常常與友人酗酒作樂。當?shù)靥嘏扇藙袼?jié)制一些,卻被他怒斥了一頓。可是,謝靈運寫的山水詩,卻深受人們的喜愛。他每寫出一首新詩,立刻就會被人爭相抄錄,很快流傳開去。

  宋文帝接位后,將他召回京城做官,把他的詩作和書法贊為“兩寶”。謝靈運更加驕傲了,他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成語“才高八斗”由此而來,形容人的文才極高。

  出自典故的成語20

  歷史典故:草木皆兵

  東晉時代,秦王苻堅控制了北部中國。公元383年,苻堅率領步兵、騎兵90萬,攻打江南的晉朝。晉軍大將謝石、謝玄領兵8萬前去抵抗。苻堅得知晉軍兵力不足,就想以多勝少,抓住機會,迅速出擊。

  誰料,苻堅的先鋒部隊25萬在壽春一帶被晉軍出奇擊敗,損失慘重,大將被殺,士兵死傷萬余。秦軍的銳氣大挫,軍心動搖,士兵驚恐萬狀,紛紛逃跑。此時,苻堅在壽春城上望見晉軍隊伍嚴整,士氣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見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晉軍的士兵一樣。苻堅回過頭對弟弟說:“這是多么強大的敵人啊!怎么能說晉軍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己過于輕敵了。

  出師不利給苻堅心頭蒙上了不祥的陰影,他令部隊靠淝水北岸布陣,企圖憑借地理優(yōu)勢扭轉(zhuǎn)戰(zhàn)局。這時晉軍將領謝玄提出要求,要秦軍稍往后退,讓出一點地方,以便渡河作戰(zhàn)。苻堅暗笑晉軍將領不懂作戰(zhàn)常識,想利用晉軍忙于渡河難于作戰(zhàn)之機,給它來個突然襲擊,于是欣然接受了晉軍的請求。

  誰知,后退的軍令一下,秦軍如潮水一般潰不成軍,而晉軍則趁勢渡河追擊,把秦軍殺得丟盔棄甲,尸橫遍地。苻堅中箭而逃。

  故事出自《晉書;苻堅載記》。成語“草木皆兵”,形容神經(jīng)過敏、疑神疑鬼的驚恐心理。

  出自典故的成語21

  歷史典故:乘風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時候,宋國有位將軍姓宗名愨,他從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負。有一天,宗愨的叔父問他有什么志向,宗愨回答道:“愿乘長風,破萬里浪!币馑际牵何乙欢ㄒ黄埔磺姓系K,勇往直前,干一番事業(yè)。宗愨經(jīng)過勤學苦練,努力奮斗,終于成為一位能征善戰(zhàn)的將軍。

  后來,人們就用“乘風破浪”來形容不怕困難,奮勇前進的精神

  出自典故的成語22

  戰(zhàn)國:

  完璧歸趙(藺相如)

  圍魏救趙(孫臏)

  退避三舍(重耳)

  毛遂自薦(毛遂)

  負荊請罪(廉頗)

  紙上談兵(趙括)

  一鼓作氣(曹劌)

  千金買骨(郭隗)

  諱疾忌醫(yī)(蔡桓公)

  臥薪嘗膽(勾踐)

  殺妻求將(吳起)

  驚弓之鳥(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鐘子期)

  秦 :

  一字千金(呂不韋)

  指鹿為馬(趙高)

  焚書坑儒(秦始皇)

  窮圖匕見(荊軻)

  懸梁刺股(蘇秦、孫敬)

  漢 :

  一飯千金(韓信)

  四面楚歌(項羽)

  約法三章(劉邦)

  孺子可教(張良)

  背水一戰(zhàn)(韓信)

  破釜沉舟(項羽)

  手不釋卷(劉秀)

  金屋藏嬌(劉徹)

  暗渡陳倉(韓信)

  十面埋伏(項羽)

  投筆從戎(班超)

  馬革裹尸(馬援)

  多多益善(韓信)

  老當益壯(馬援)

  蕭規(guī)曹隨(蕭何、曹參)

  無顏見江東父老(項羽)

  三國:

  鞠躬盡瘁(諸葛亮)

  三顧茅廬(劉備)

  煮豆燃萁(曹植)

  刮目相看(呂蒙)

  初出茅廬(諸葛亮)

  樂不思蜀(劉禪)

  七步成詩(曹植)

  言過其實(馬謖)

  七擒七縱(諸葛亮)

  寶刀不老(黃忠)

  才高八斗(曹植)

  一身是膽(趙云)

  封金掛印(關羽)

  單刀赴會(關羽)

  望梅止渴(曹操)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周瑜、諸葛亮)

  晉:

  入木三分(王羲之)

  聞雞起舞(祖逖)

  東山再起(謝安)

  洛陽紙貴(左思)

  草木皆兵(苻堅)

  鑿壁偷光(匡衡)

  狗尾續(xù)貂(司馬倫)

  南北朝:

  畫龍點睛(張僧繇)

  江郎才盡(江淹)

  宋:

  精忠報國(岳飛)

  東窗事發(fā)(秦檜)

  胸有成竹(文與可)

  出自典故的成語23

  1、遠交近攻

  戰(zhàn)國末期,七雄爭霸。秦國經(jīng)商鞅變法之后,勢力發(fā)展最快。秦昭王開始圖謀吞并六國,獨霸中原。公元前270年,秦昭王準備興兵伐齊。范雎(jū)此時向秦昭王獻上“遠交近攻”之策,阻秦國攻齊。他說:齊國勢力強大,離秦國又很遠,攻打齊國,隊伍要經(jīng)過韓、魏兩國。隊伍派少了,難以取勝;多派隊伍,打勝了也無法占有齊國土地。不如就先攻打鄰國韓、魏,逐步推進。為了防止齊國與韓、魏結(jié)盟,秦昭王派使者主動與齊國結(jié)盟。其后十余年,秦始皇繼續(xù)堅持“遠交近攻”之策,遠交齊楚,首先攻下韓、魏,然后又從兩翼進兵,攻破趙、燕,統(tǒng)一北方;攻破楚國,平定南方;最后把齊國也收拾了。秦始皇征戰(zhàn)十年,終于實現(xiàn)了統(tǒng)一中國的愿望。

  遠交近攻,語出《戰(zhàn)國策*秦策》:范雎曰:“王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也;得尺,亦王之尺也!边@是范雎說服秦王的一句名言。遠交近攻,是分化瓦解敵方聯(lián)盟,各個擊破,結(jié)交遠離自己的國家而先攻打鄰國的戰(zhàn)略性謀略。當實現(xiàn)軍事目標的企圖受到地理條件的限制難以達到時,應先攻取就近的敵人,而不能越過近敵去打遠離自己的敵人。為了防止敵方結(jié)盟,要千方百計去分化敵人,各個擊破。消滅了近敵之后,“遠交”的國家又成為新的攻擊對象了。“遠交”的目的,實際上是為了避免樹敵過多而采用的外交誘騙策略。

  成語“遠交近攻”,后來也指待人、處世的一種手段。

  2、圖窮匕見(xiàn)

  戰(zhàn)國末期,秦國很強盛,就不斷出兵侵占其它國家的領土。一次,秦國攻占了趙國的都城,而且一直打到北部的燕國。

  燕國的太子丹焦慮不安,決定派勇士荊軻到秦國去刺殺秦王,并讓秦舞陽作他的助手。為了取得秦王信任和歡喜,以便有機會靠近他,燕太子丹讓荊軻帶去兩樣東西作禮物:一是秦王急于得到的秦國叛將和秦王的仇人樊于期的人頭;一是燕國的地圖。樊于期的人頭和地圖分別裝在兩個匣子里。地圖里裹著行刺秦王的匕首,匕首是由毒液泡過的,只要刺破一點皮,就能使秦王喪命。

  荊軻和秦舞陽二人到了秦國都城咸陽后,先用金銀珠寶買通秦王的大臣蒙嘉,再通過他對秦王說,燕國的荊軻要把叛將的人頭和燕國地圖獻給秦王。秦王大喜,就在咸陽宮里擺下酒宴,接見燕國來的勇士。荊軻在前,秦舞陽隨后,登上宮殿的臺階。這個時候,秦舞陽緊張得腿都有點發(fā)抖了,而荊軻卻坦然自若,面無懼色。

  秦王看過仇人樊于期的人頭,又讓荊軻把燕國的地圖獻上來。荊軻捧著地圖來到秦王面前,恭恭敬敬地獻上去。秦王慢慢把地圖展開,仔細觀看。地圖將要展到盡頭,裹在里邊的匕首突然露了出來。這個時候,荊軻迅速一手抓住秦王的衣袖,一手抓起匕首向秦王刺去。秦王一見,嚇得扯斷衣袖,轉(zhuǎn)身就逃。荊軻沒有刺中秦王,就在后邊緊追。這個時候,秦王的衛(wèi)士趕來了。秦王拔出身上的長劍,砍傷了荊軻的左腿。荊軻倒在地上,把手中的匕首向秦王投去,但沒有擊中。結(jié)果,勇士荊軻被擁上來的衛(wèi)士殺死了。

  后來,“圖窮匕見”這句成語,人們用來比喻事情到了最后,真相終于暴露出來了。

  3、指鹿為馬

  秦二世時,丞相趙高野心勃勃,日夜盤算著要篡奪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聽他擺布,有多少人反對他,他心中沒底。于是,他想了一個辦法,準備試一試自己的威信,同時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對他的人。

  一天上朝時,趙高讓人牽來一只鹿,滿臉堆笑地對秦二世說:“陛下,我獻給您一匹好馬。”秦二世一看,心想:這哪里是馬,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著對趙高說:“丞相搞錯了,這是一只鹿,你怎么說是馬呢?”趙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說:“請陛下看清楚,這的確是一匹千里馬!鼻囟烙挚戳丝茨侵宦,將信將疑地說:“馬的頭上怎么會長角呢?”趙高一轉(zhuǎn)身,用手指著眾大臣,大聲說:“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話,可以問問眾位大臣!

  大臣們都被趙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當看到趙高臉上露出陰險的笑容時,大臣們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一些膽小又有正義感的人都低下頭,不敢說話,因為說假話,對不起自己的良心,說真話又怕日后被趙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堅持認為是鹿而不是馬。還有一些平時就緊跟趙高的奸佞(nìng)之人立刻表示擁護趙高的說法,對皇上說,“這的確是一匹千里馬!”事后,趙高通過各種手段把那些不順從自己的正直大臣紛紛治罪,甚至滿門抄斬。

  成語“指鹿為馬”,比喻故意顛倒是非,混淆(xiáo)黑白。

  4、孺(rú)子可教

  據(jù)傳說,有一天,張良在橋上漫步,適遇一年邁老人。只見老人故意把鞋扔下橋底,慢慢地對張良說:“小伙子,下去給我拾鞋!”張良感到太突然,想上前教訓老人,但礙于老人的年紀,不忍下手,只好下橋取鞋。取鞋后,老人又令張良給他穿上,張良膝跪于前,小心幫老人穿鞋。事畢,老人非但不謝,反而大笑而去。片刻老人又返回,對張良說:“孺子可教也,五日后的黎明,與我會此。”二次會面,皆因張良遲到而散,第三次張良夜半赴約,先老人一步,老人才授給張良一本書,對他說:“讀此書則為王者師。后十年天下會大亂。十三年后你會見我于濟北谷城(今山東平陰西南),山下的黃石就是我!闭f完就很快走了。張良很奇怪,次日天明一看書,方知書名為《太公兵法》(太公,即姜太公,周武王的軍師)。張良就日夜誦讀此書,終于成為一個深明韜(tāo)略、足智多謀、文武兼?zhèn)涞摹爸悄摇。十年后果然陳勝起義爆發(fā),十三年后張良去谷城,山下確有黃石一尊,老人的預言神奇般地得到應驗。這個故事雖屬后人虛構(gòu),但他贊揚了張良的聰慧過人。

  成語“孺子可教”,后來常指年輕人有出息,可以把本事傳授給他。

  出自典故的成語24

  項羽和劉邦原來約定以鴻溝(在今河南榮縣境賈魯河)東西邊作為界限,互不侵犯。后 來劉邦聽從張良和陳平的規(guī)勸,覺得應該趁項羽衰弱的時候消滅他,就又和韓信、彭越、劉 賈會合兵力追擊正在向東開往彭城(即今江蘇徐州)

  的項羽部隊。終于布置了幾層兵力,把項羽緊緊圍在垓下(在今安徽靈璧縣東南)。這 時,項羽手下的兵士已經(jīng)很少,糧食又沒有了。夜里聽見四面圍住他的軍隊都唱起楚地的民 歌,不禁非常吃驚地說:“劉邦已經(jīng)得到了禁地了嗎?

  為什么他的部隊里面楚人這么多呢?”說看,心里已喪失了斗志,便從床上爬起來,在 營帳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寵愛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淚,在旁的人也非常難 過,都覺得抬不起頭來。一會,項羽騎上馬,帶了僅剩的八百名騎兵,從南突圍逃走。邊逃 邊打,到烏江畔自刎而死。

  因為這個故事里面有項羽聽見四周唱起楚歌,感覺吃驚,接看又失敗自殺的情節(jié),所以 以后的人就用“四面楚歌”這句話,形容人們遭受各方面攻擊或逼迫的人事環(huán)境,而致陷于 孤立窘迫的境地。

  凡是陷于此種境地者,其命運往往是很悲慘的,例如某人因經(jīng)常與壞人為伍,不事生 產(chǎn),游手好閑;但后來卻破那些壞人逼迫的無以為生,求助于別人時,別人也應他平日行為 太壞,絕不同情更不理睬,這人所處的境地便是“四面楚歌”。又如學校里討論學術問題, 其學生不學無術(成語,意即沒有學術)

  信口雌黃、顛倒是非,同學們?nèi)浩鸲ブ,這學生便完全處于孤立地位,這也可叫做 “四面楚歌”。在我們的人生歷程上,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好好的做人,腳踏實地的做 事,若是行差踏錯,就未免要遭受“四面楚歌”的厄運了。

  出自典故的成語25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領部隊去討伐張繡,天氣熱得出奇,驕陽似火,天上一絲云彩也沒有,部隊在彎彎曲曲的山道上行走,兩邊密密的樹木和被陽光曬得滾燙的山石,讓人透不過氣來。到了中午時分,士兵的衣服都濕透了,行軍的速度也慢下來,有幾個體弱的士兵竟暈倒在路邊。

  郭翰很有禮貌地問:曹操看行軍的速度越來越慢,擔心貽誤戰(zhàn)機,心里很是著急。可是,眼下幾萬人馬連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來向?qū),悄悄問他:“這附近可有水源?”向?qū)u搖頭說:“泉水在山谷的那一邊,要繞道過去還有很遠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說,“不行,時間來不及!彼戳丝辞斑叺臉淞郑了剂艘粫䞍,對向?qū)дf:“你什么也別說,我來想辦法!彼来丝碳词瓜旅钜蟛筷牸涌焖俣纫矡o濟于事。腦筋一轉(zhuǎn),辦法來了,他一夾馬肚子,快速趕到隊伍前面,用馬鞭指著前方說:“士兵們,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們快點趕路,繞過這個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們一聽,仿佛已經(jīng)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許多。

  故事出自《世說新語·假譎》。成語“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出自典故的成語26

  有一天,樂廣請他的朋友在家里大廳中喝酒。那個朋友在喝酒的時候,突然看見自己的酒杯里,有一條小蛇的影子在晃動,他心里很厭惡,可還是把酒喝了下去。喝了之后,心里到底不自在,放心不下;氐郊抑芯蜕鸩。

  隔了幾天,樂廣聽到那個朋友生病的消息,了解了他得病的原因。樂廣心里想:“酒杯里絕對不會有蛇的!”于是,他就跑到那天喝酒的地方去察看。原來,在大廳墻上,掛有一把漆了彩色的弓。那把弓的影子,恰巧映落在那朋友放過酒杯的地方,樂廣就跑到那個朋友那里去,把這事解釋給他聽。這人明白了原因以后,病就立刻好了。

  后來人們就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驚擾。

  篇5:伯樂相馬

  傳說天上管理馬匹的神仙叫伯樂。在人間,人們把精于鑒別馬匹優(yōu)劣的人也稱為伯樂。

  第一個被稱作伯樂的人本名孫陽,他是春秋時代的人。由于他對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們便忘記了他本來的名字,干脆稱他為伯樂,一直到現(xiàn)在。

  一次,伯樂受楚王的委托,購買能日行千里的駿馬。伯樂向楚王說明,千里馬少有,找起來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訪,請楚王不必著急,他盡力將事情辦好。

  伯樂跑了好幾個國家,仔細尋訪盛產(chǎn)名馬的燕趙一帶,辛苦倍至,但還是沒發(fā)現(xiàn)中意的良馬。一天,伯樂從齊國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馬拉著鹽車,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進。馬累得呼呼喘氣,每邁一步都十分艱難。伯樂對馬向來親近,不由走到跟前。馬見伯樂走近,突然昂起頭來瞪大眼睛,大聲嘶鳴,好像要對伯樂傾訴什么。伯樂立刻從聲音中判斷出,這是一匹難得的駿馬。

  伯樂對駕車的人說:“這匹馬在疆場上馳騁,任何馬都比不過它;但用來拉車,它卻不如普通的馬。你還是把它賣給我吧!

  駕車人認為伯樂是個大傻瓜,他覺得這匹馬太普通了,拉車沒氣力,吃得太多,又骨瘦如柴,于是毫不猶豫地同意了。伯樂牽走千里馬,直奔楚國。伯樂牽馬來到楚王宮,拍拍馬的脖頸說:“我給你找到了好主人。”千里馬像明白伯樂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響,引頸長嘶,聲音洪亮,如大鐘石磐,直上云霄。楚王聽到馬嘶聲,走出宮外。伯樂指著馬說:“大王,我把千里馬給您帶來了,請仔細觀看!

  楚王一見伯樂牽的馬瘦得不成樣子,認為伯樂愚弄他,有點不高興,說:“我相信你會看馬,才讓你買馬,可你買的是什么馬呀,這馬連走路都很困難,能上戰(zhàn)場嗎?”

  伯樂說:“這確實是匹千里馬,不過拉了一段車,又喂養(yǎng)不精心,所以看起來很瘦。只要精心喂養(yǎng),不出半個月,一定會恢復體力!

  楚王一聽,有點將信將疑,便命馬夫盡心盡力把馬喂好,果然,馬變得精壯神駿。楚王跨馬揚鞭,但覺兩耳生風,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

  后來千里馬為楚王馳騁沙場立下不少功勞。楚王對伯樂更加敬重了。

  出自典故的成語27

  愚公啊,你為何要如此愚?人們都以堅持不懈、永不言棄的你為榜樣,但我可就要好好說你一通了。

  王屋山和太行山本就是隨著地質(zhì)形成而亙古存在的山脈,你又怎么能為了一小部分人的便利而任意毀壞森林呢?人類應該敬畏自然,而不可隨意破壞。當這兩座大山被移開,那生活在這里的飛禽鳥獸、花草樹木又該怎么辦呢?你這簡直是嚴重破壞了它們原本穩(wěn)定的生活,破壞了這里固有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破壞了人與大自然的和諧,你難道還不知錯嗎?

  再者說,你當年輕易作下的錯誤決定,為何又要讓你的子孫后代遭受移山之苦呢?即使交通不便你們完全可以搬出大山,又為何要特立獨行呢?

  出自典故的成語28

  1.疑鄰盜斧

  從前有個鄉(xiāng)下人,丟了一把斧子。他以為是鄰居家的兒子偷去了,于是處處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越看越覺得那人像是盜斧的賊。后來,丟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來是前幾天他上山砍柴時,一時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見了鄰居的兒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賊了。疑鄰盜斧:不注重事實根據(jù),對人、對事胡亂猜疑。

  2.揠苗助長

  春秋時期,宋國有一個農(nóng)夫,他總是嫌田里的莊稼長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覺得禾苗好像總沒有長高。他心想:有什么辦法能使它們長得高些快些呢?有一天,他來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費了不少的力氣,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經(jīng)累得筋疲力盡了,可是他心里卻很高興。回到家里還夸口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guī)椭堂玳L高了好幾寸!”他兒子聽了,趕忙跑到田里去看,發(fā)現(xiàn)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經(jīng)枯死了。

  3.不可救藥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詩才,而且善于治理國事。后來,他在周厲王身邊輔佐朝政?墒,周厲王飛橫跋扈,枉法斷事。奸臣則百般謅媚討好。凡伯直言相勸,列數(shù)朝政弊端,奸臣卻在周厲王耳邊說他的壞話。周厲王對凡伯十分厭煩,從此,奸臣出入宮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憤慨,寫了一首詩,后來收入《詩經(jīng)》。詩中抨擊奸臣說:“作惡多端,不可救藥!”“不可救藥”:病重到不能用藥救活。后比喻事物壞到無法挽救的地步。

  4.乘風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時候,宋國有位將軍姓宗名愨,他從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負。有一天,宗愨的叔父問他有什么志向,宗愨回答道:“愿乘長風,破萬里浪!币馑际牵何乙欢ㄒ黄埔磺姓系K,勇往直前,干一番事業(yè)。宗愨經(jīng)過勤學苦練,努力奮斗,終于成為一位能征善戰(zhàn)的將軍。后來,人們就用“乘風破浪”來形容不怕困難,奮勇前進的精神。

  5.一衣帶水

  南北朝的時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陳國以長江為界。北周的宰相楊堅,廢了周靜帝,自己當皇帝,建立了隋朝。他決心要滅掉陳國,曾說:“我是全國老百姓的父母,難道能因為有一條像衣帶那樣窄的.長江隔著,就看著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們嗎?后來人們就用“一衣帶水”來比喻只隔了一條狹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兩地。

  6.高山流水

  春秋時代,有個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是當時著名的琴師。俞伯牙年輕的時候聰穎好學,曾拜高人為師,琴技達到水平,但他總覺得自己還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現(xiàn)對各種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師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帶他乘船到東海的蓬萊島上,讓他欣賞大自然的景色,傾聽大海的波濤聲。伯牙舉目眺望,只見波浪洶涌,浪花激濺;海鳥翻飛,鳴聲入耳;山林樹木,郁郁蔥蔥,如入仙境一般。一種奇妙的感覺油然而生,耳邊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諧動聽的音樂。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彈奏,音隨意轉(zhuǎn),把大自然的美妙融進了琴聲,伯牙體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師告訴他:“你已經(jīng)學了!币灰共莱舜斡[。面對清風明月,他思緒萬千,于是又彈起琴來,琴聲悠揚,漸入佳境。忽聽岸上有人叫絕。伯牙聞聲走出船來,只見一個樵夫站在岸邊,他知道此人是知音當即請樵夫上船,興致勃勃地為他演奏。伯牙彈起贊美高山的曲調(diào),樵夫說道:“真好!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云的泰山一樣!”當他彈奏表現(xiàn)奔騰澎湃的波濤時,樵夫又說:“真好!寬廣浩蕩,好像看見滾滾的流水,無邊的大海一般!”伯牙興奮色了,激動地說:“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边@個樵夫就是鐘子期。從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故事出自《列子·湯問》。成語“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樂優(yōu)美。

  7.一字之師

  指改正文章中一個非常關鍵的字的老師。該語出自宋代陶岳《五代史補》。唐朝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發(fā)展中一個非常繁榮的時期,文學藝術也很發(fā)達,其中以詩最具有代表性。當時,不僅詩人多,創(chuàng)作的詩多,而且在藝術上、內(nèi)容水平上都很高。在當時眾多的詩人中,有一個詩人叫齊已,某年冬天,他在大雪后的原野上,看到傲雪開放的梅花,詩興大發(fā),創(chuàng)作了一首《早梅》詩,詠誦在冬天里早開的梅花。詩中有兩句這樣寫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數(shù)枝開。寫好后,他覺得非常滿意。有一個叫鄭谷的人,看到齊已寫的這首詩后,認為這首詩的意味未盡。于是,他經(jīng)過反復思考推敲,將這兩句詩改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因為他認為既然數(shù)枝梅花都開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鄭谷的這一改動,雖然只將數(shù)字改為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卻使《早梅》更貼切題意了,詩的意境也更完美了。齊已對鄭谷的這一改動非常佩服,當時即稱鄭谷為自己的一字師。

  8.專心致志

  從前有一個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藝非常高超。秋有兩個學生,一起跟他學習下棋,其中一個學生非常專心集中精力跟老師學習。另一個卻不這樣,他認為學下棋很容易,用不著認真。老師講解的時候,他雖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著棋子可心里卻想著:“要是現(xiàn)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鴻雁,美餐一頓該多好。”因為他總是胡思亂想心不在焉,老師的講解一點也沒聽進去。結(jié)果,雖然兩個學生同是一個名師傳授,但是,一個進步很快,成了棋藝高強的名手,另一個卻沒學到一點本事。

  9.按圖索驥

  孫陽有個兒子,看了父親寫的《相馬經(jīng)》,以為相馬很容易,就拿著這本書到處找好馬。他按照書上所繪的圖形去找,一無所獲。又按書中所寫的特征去找,最后發(fā)現(xiàn)有一只癩蛤蟆很像書中寫的千里馬的特征,便高興地把癩蛤蟆帶回家,對父親說:“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馬,只是蹄子稍差些!备赣H一看,哭笑不得,沒想到兒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說:“可惜這馬太喜歡跳了,不能用來拉車!苯又袊@道:“所謂按圖索驥也!

  10.南柯一夢

  成語釋疑:形容一場大夢,或比喻一場空歡喜。成語出處:唐·李公佐《南柯太守傳》成語故事:淳于棼是唐朝人。有一次,因為他喝醉酒,忍不住在庭院的槐樹下休息起來,沒想到他因此就睡著了。在夢里,他看到槐安國的國王派人接他到槐安國去,隨后把自己心愛的公主嫁給了他,并且派他擔任南柯郡的太守。在這段時間里,淳于棼把南柯治理得很好,國王也很欣賞他。他五個兒子都有爵位,兩個女兒也嫁給王侯,所以,他在槐安國的地位非常高。后來,檀蘿國攻打南柯郡,淳于棼的軍隊輸了,接著他的妻子也因重病死了。這一切的不幸,讓淳于棼不想在南柯郡繼續(xù)住下去,就回到京城。可是,在京城里,有人在國王面前說淳于棼的壞話,國王沒有查證,就把他的孩子抓起來,還把他送回原來的家鄉(xiāng)。一離開槐安國,淳于棼就醒了,才知道原來這是一場夢。不久,淳于棼發(fā)現(xiàn)庭院里的槐樹下有一個螞蟻洞,洞里有泥土推成的宮殿漢城池等等,他才恍然大悟,夢中所見到的槐安國,應該就是這個螞蟻洞。而槐樹的最高的樹枝,可能就是他當太守的南柯郡。淳于棼想起夢里南柯的一切,覺得人世非常無常,所謂的富貴功名實在很容易就消失,于是,他最后就歸隱道門了。故事出自明朝楊慎的《藝林伐山》。成語“按圖索驥”,比喻機械地照老辦法辦事,不知變通;也比喻按照某種線索去尋找事物。(完)

  11.班門弄斧

  采石江邊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來來往往一首詩,魯班門前弄大斧。這是明朝一個詩人《題李白墓》。李白是舉世聞名的唐代大詩人,死后名傳千古。多少文人墨客經(jīng)過李白墓前,都想停留片刻,吟詩抒發(fā)內(nèi)心感受。而他們這種行為只能是附庸風雅,“魯班門前班門弄斧”,太不自量力了。魯班是戰(zhàn)國時代的魯國人。他是一個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們叫他“巧人”,民間歷來把他奉為木匠的始祖。誰敢在魯班門前賣弄使用斧子的技術,也就是說,想在大行家面前顯示自己的本領,這種太不謙虛的可笑行為,就叫做“魯班門前弄大斧”,簡稱“班門弄斧”。這和俗語所說的“關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其實,“班門弄斧”這句成語早在唐朝就有它的雛形了。文學家柳宗元在一篇序文中就有這樣一句:“操斧于班郢之門,斯顏耳!”意思是說,在魯班和郢人(也是一個操斧能手)的門前表現(xiàn)用斧子的本事,臉皮也太厚了。這句成語有時也用作自謙之詞,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賣弄自己的小本領。

  12.杯弓蛇影

  有一天,樂廣請他的朋友在家里大廳中喝酒。那個朋友在喝酒的時候,突然看見自己的酒杯里,有一條小蛇的影子在晃動,他心里很厭惡,可還是把酒喝了下去。喝了之后,心里到底不自在,放心不下。回到家中就生起病來。隔了幾天,樂廣聽到那個朋友生病的消息,了解了他得病的原因。樂廣心里想:“酒杯里絕對不會有蛇的!”于是,他就跑到那天喝酒的地方去察看。原來,在大廳墻上,掛有一把漆了彩色的弓。那把弓的影子,恰巧映落在那朋友放過酒杯的地方,樂廣就跑到那個朋友那里去,把這事解釋給他聽。這人明白了原因以后,病就立刻好了。后來人們就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驚擾。

  出自典故的成語29

  1、一鼓作氣(曹劌 guì)

  出自《左傳·莊公十年》:“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釋義:第一次擊鼓時士氣振奮。比喻趁勁頭大的時候鼓起干勁,一口氣把工作做完。

  2、一字千金(呂不韋)

  出自《史記·呂不韋列傳》:“布咸陽市門,懸千金其上,延諸侯游士賓客有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

  釋義:增損一字,賞予千金。稱贊文辭精妙,不可更改。

  3、一字之師(鄭谷)

  出自宋·計有功《唐詩紀事》:“鄭谷改僧齊己《早梅》詩:‘數(shù)枝開’作‘一枝開’。齊己下拜,人以谷為一字師。”

  釋義:改正一個字的老師。有些好詩文,經(jīng)旁人改換一個字后更為完美,往往稱改字的人為“一字師”或“一字之師”。

  4、一飯千金(韓信)

  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信釣于城下,諸漂母漂,有一母見信饑,飯信,竟漂數(shù)十日。”又:“信至國,如所從食漂母,賜千金!

  釋義:比喻厚厚地報答對自己有恩的人。

  5、東山再起(謝安)

  出自《晉書·謝安傳》:“隱居會稽東山,年逾四十復出為桓溫司馬,累遷中書、司徒等要職,晉室賴以轉(zhuǎn)危為安!

  釋義:指再度出任要職。也比喻失勢之后又重新得勢。

  6、圖窮匕見(荊軻)

  出自《戰(zhàn)國策·燕策三》:“秦王謂軻曰:‘起,取武陽所持圖!V既取圖奉之。發(fā)圖,圖窮而匕首見!

  釋義:比喻事情發(fā)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顯露了出來。

  7、紙上談兵(趙括)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戰(zhàn)國時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年輕時學兵法,談起兵事來父親也難不倒他。后來他接替廉頗為趙將,在長平之戰(zhàn)中。只知道根據(jù)兵書辦,不知道變通,結(jié)果被秦軍大敗。

  釋義:在紙面上談論打仗。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xiàn)實。

  8、負荊請罪(廉頗)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釋義:背著荊條向?qū)Ψ秸堊铩1硎鞠蛉苏J錯賠罪。

  9、臥薪嘗膽(勾踐)

  出自《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越王勾路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于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

  釋義:睡覺睡在柴草上,吃飯睡覺都嘗一嘗苦膽。形容人刻苦自勵,發(fā)奮圖強。

  10、接竿而起(陳勝)

  出自漢·賈誼《過秦論》:“斬木為兵,揭竿為旗。”

  釋義:砍了樹干當武器,舉起竹竿當旗幟,進行反抗。指人民起義。

  11、三顧茅廬(劉備)

  出自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釋義:原為漢末劉備訪聘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

  12、孺子可教(張良)

  出自《史記·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復返,曰:‘孺子可教矣。’”

  釋義:指年輕人可培養(yǎng)。

  13、四面楚歌(項羽)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shù)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釋義:比喻陷入四面受敵、孤立無援的境地。

  14、老當益壯(馬援)

  出自《后漢書·馬援傳》:“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

  釋義:年紀雖老而志氣更旺盛,干勁更足。

  15、投筆從戎(班超)

  出自《后漢書·班超傳》:“大丈夫無他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間乎?”

  釋義:扔掉筆去參軍。指文人從軍。

  16、暴殄天物(商王)

  出自《尚書·武成》:“今商王受無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釋義:原指殘害滅絕天生萬物。后指任意糟蹋東西,不知愛惜。

  17、暗渡陳倉(韓信)

  出自元·無名氏《暗度陳倉》第二折:“著樊噲明修棧道,俺可暗度陳倉古道。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棧道守把。俺往陳倉古道抄截,殺他個措手不及也。”

  釋義:比喻用一種假象迷惑對方,實際上卻另有打算。

  18、嗟來之食(黔敖)

  出自《禮記·檀弓下》:“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于斯也!”

  釋義:指帶有侮辱性的施舍。

  19、怒發(fā)沖冠(藺相如)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fā)上沖冠!

  釋義:指憤怒得頭發(fā)直豎,頂著帽子。形容極端憤怒。

  20、手不釋卷(呂蒙)

  出自《三國志·吳書·呂蒙傳》注引《江表傳》:“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

  釋義:書本不離手。形容勤奮好學。

  21、韋編三絕(孔子)

  出自《史記·孔子世家》:“讀《易》,韋編三絕!

  釋義:編連竹簡的皮繩斷了三次。比喻讀書勤奮。

  22、墨守成規(guī)(墨子)

  出自明·黃宗羲《錢退山詩文序》:“如鐘嶸之《詩品》,辨體明宗,固未嘗墨守一家以為準的也!

  釋義:指思想保守,守著老規(guī)矩不肯改變。

  23、病入膏肓(蔡桓公)

  出自《左傳·成公十年》:“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藥不至焉,不可為也!

  釋義:形容病情十分嚴重,無法醫(yī)治。比喻事情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

  24、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劉安)

  出自漢·王充《論衡·道虛》:“淮南王學道,招會天下有道之人,傾一國之尊,下道術之士,是以道術之士并會淮南,奇方異術,莫不爭出。王遂得道,舉家升天,畜產(chǎn)皆仙,犬吠于天上,雞鳴于云中。”

  釋義:一個人得道面仙,全家連雞、狗也都隨之升天。比喻一個人做了官,和他有關系的人也都跟著得勢。

  25、高山流水(俞伯牙、鐘子期)

  出自《列子·湯問》:“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釋義: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

  26、口蜜腹劍(李林甫)

  出自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唐玄宗天寶元年》:“尤忌文學之士,或陽與之善,啖以甘言而陰陷之。世謂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劍’!

  釋義:嘴上甜,心里狠。形容兩面派的狡猾陰險,多指蛇蝎心腸的人。

  27、風聲鶴唳(苻堅)

  出自唐·房玄齡《晉書·謝玄傳》:“聞風聲鶴唳,皆以為王師已至!

  釋義:形容驚慌失措,或自相驚憂。

  28、泰山北斗(韓愈)

  出自《新唐書·韓愈傳贊》:“自愈沒,其言大行,學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釋義:比喻道德高、名望重或有卓越成就為眾人所敬仰的人。

  29、破釜沉舟(項羽)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釋義:比喻下決心不顧一切地干到底。

  30、東窗事發(fā)(秦檜)

  出自元·孔文卿《東窗事犯》第二折:“吾乃地藏神,化為呆行者,在靈隱寺中,泄漏秦太師東窗事犯。”

  釋義:比喻陰謀已敗露。

  31、程門立雪(程頤、楊時)

  出自《宋史·楊時傳》:“見程頤于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游酢侍立不云。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

  釋義:學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師。

  32、司空見慣(劉禹錫)

  出自唐·孟棨《本事詩·情感》載劉禹錫詩:“司空見慣渾閑事,斷盡江南刺史腸。”

  釋義:指某事常見,不足為奇。

  33、夢筆生花(李白)

  出自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夢筆頭生花》:“李太白少時,夢所用之筆頭上生花,后天才贍逸,名聞天下!

  釋義:比喻寫作能力大有進步。也形容文章寫得很出色。

  34、力透紙背(顏真卿)

  出自唐·顏真卿《張長史十二意筆法意記》:“當其用鋒,常欲使其透過紙背,此成功之極也!

  釋義:形容書法剛勁有力,筆鋒簡直要透到紙張背面。也形容詩文立意深刻,詞語精練。

  35、胸有成竹(或成竹在胸)

  出自宋·蘇軾《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故畫竹,必先得成竹在胸中!

  釋義:畫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經(jīng)拿定主意。

  36、赤膊上陣(許褚)

  出自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九回:“許褚性起,飛回陣中,卸下盔甲,渾身筋突,赤體提刀,翻身上馬,來與馬超決戰(zhàn)!

  釋義:光著膀子上陣。比喻親身上場,不加掩飾地進行活動。

  37、馬革裹尸(馬援)

  出自《后漢書·馬援傳》:“男兒要當死于邊野,以馬革裹尸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

  釋義:用馬皮把尸體裹起來。指英勇犧牲在戰(zhàn)場。

  38、黃袍加身(趙匡胤)

  出自《宋史·太祖本紀》:“諸校露刃列于庭曰:‘諸軍無主,愿策太尉為天子。’未及對,有以黃衣加太祖身,眾皆羅拜呼萬歲!

  釋義:五代后周時,趙匡胤在陳橋兵變,部下諸將給他披上黃袍,擁立為天子。后比喻發(fā)動政變獲得成功。

  39、洛陽紙貴(左思)

  出自《晉書·左思傳》:“于是豪貴之家競相傳寫,洛陽為之紙貴!

  釋義:比喻著作有價值,流傳廣。

  40、背水一戰(zhàn)(韓信)

  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信乃使萬人先行,出,背水陳。趙軍望見而大笑。”

  釋義:表示沒有退路。比喻與敵人決一死戰(zhàn)。

  41、聞雞起舞(祖逖)

  出自《晉書·祖逖傳》:“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

  釋義: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后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及時奮起。

  42、初出茅廬(諸葛亮)

  出自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九回:“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

  釋義:原比喻新露頭腳。現(xiàn)比喻剛離開家庭或?qū)W校出來工作。缺乏經(jīng)驗。

  43、完璧歸趙(藺相如)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城入趙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

  釋義:本指藺相如將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趙國。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歸還本人。

  44、退避三舍(晉文公重耳)

  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晉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釋義:主動退讓九十里。比喻退讓和回避,避免沖突。

  45、樂不思蜀(劉禪)

  出自《三國志·蜀書·后主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

  釋義:比喻在新環(huán)境中得到樂趣,不再想回到原來環(huán)境中去。

  46、指鹿為馬(趙高)

  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于二世,曰:‘馬也!佬υ唬骸┫嗾`邪?謂鹿為馬。’問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馬以阿順趙高!

  釋義:指著鹿,說是馬。比喻故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

  47、畫龍點睛(張僧繇)

  出自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張僧繇》:“金陵安樂寺四白龍不點眼睛,每云:‘點睛即飛去。’人以為妄誕,固請點之。須臾,雷電破壁,兩龍乘云騰去上天,二龍未點眼者見在。”

  釋義:原形容梁代畫家張僧繇作畫的神妙。后多比喻寫文章或講話時,在關鍵處用幾句話點明實質(zhì),使內(nèi)容生動有力。

  48、入木三分(王羲之)

  出自唐·張懷瓘《書斷·王羲之》:“王羲之書祝版,工人削之,筆入木三分。”

  釋義:相傳王羲之在木板上寫字,木工刻時,發(fā)現(xiàn)字跡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書法極有筆力,F(xiàn)多比喻分析問題很深刻。

  49、諱疾忌醫(yī)(蔡桓公)

  出自宋·周敦頤《周子通書·過》:“今人有過,不喜人規(guī),如護疾而忌醫(yī),寧滅其身而無悟也!

  釋義:隱瞞疾病,不愿醫(yī)治。比喻怕人批評而掩飾自己的的缺點和錯誤。

  50、鞠躬盡瘁(諸葛亮)

  出自三國·蜀·諸葛亮《后出師表》:“臣鞠躬盡力,死而后已!

  釋義:指勤勤懇懇,竭盡心力。

  出自典故的成語30

  夜讀春秋

  徐州兵敗后,關公與曹操約法三章,暫居曹營。

  曹操敬重關公,為了籠絡他,賜給他珍貴物品,關羽卻拒之不受;幾日一宴請,關羽從不亂吃喝;給關羽大宅,關公卻將內(nèi)宅分給老兵,自己住外間;派多名美女伺奉他,他卻叫美女去服侍嫂子。曹操無法,安排劉備的兩個夫人和關公同居一屋室。關公仍不動色,秉燭獨坐在門外,專心致志讀《春秋》,通霄達旦,毫無倦色。曹操想通過美色來詆毀關公,從而達到要挾逼其就范目的。自古“英雄難過美人關”的信條在關公身上失去了靈驗。

  關公夜讀春秋,通霄達旦給出三個信息:一是關公面對美色坐懷不亂,二是通霄甘做兩個嫂嫂守護衛(wèi)士,三是《春秋》儒學道義對關公定力的影響。反映出的實質(zhì)就是:不僅僅是關公對皇兄的忠義的承諾,更反映出關公誠實守信的品質(zhì)本性,這一天性經(jīng)《春秋》儒學道義的熏染,升華成華夏民族最寶貴的忠義誠信的道德典范。千古流傳,成為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出自典故的成語】相關文章:

長袖善舞的成語解釋及典故09-18

活出自己的霸道句子03-23

測你是否活出自我02-04

自己的店要開出自己的特色創(chuàng)業(yè)故事10-22

關于司法考試如何考出自己的水平10-11

關于求職的經(jīng)典故事04-27

關于典故的歇后語11-08

他以堅實的步伐走出自己創(chuàng)業(yè)路的故事10-18

孫悟空求職的經(jīng)典故事03-06

關于歷史典故的歇后語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