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習督導手記的實習報告
見習督導手記一
自從4月15日參加了宣誓儀式后,我正式成為了一名社工見習督導。這個名字讓我覺得很榮幸,因為它代表了我的能力得到肯定和認可,但是,另一方面,我感到很困惑也很害怕。
4月22日,關sir來了,他是我今年的督導。之前與關sir接觸過,覺得他是一個很熱心,知識面很廣,資源很豐富的一個督導;也聽他以前帶的小組的社工形容過,說關sir的風格是不會給你直接講答案的,他會給你一個“大!保屇阍诶锩嬗,去尋找答案。那天,我真正領教了關sir的“厲害”了!對我來說,他真的是一個“人肉圖書館”或“人肉資源庫”,他看過的書實在太多了,除了看之外,他也會進行思考總結,同時他也接觸過很多很多人,有很多很多經(jīng)驗,聽他講話的時候我感到很緊張,因為他思維的跳躍度很快,我要緊緊地跟著他的步伐才能聽得懂,但是,剛聽懂了一個,還沒想,就又有一個新的來了,真的應接不暇。∥遗陆o關sir一個不好的印象,怕他覺得我笨,所以我聽的很認真,過了一個上午,我的頭腦已經(jīng)有點暈了,接受太多了,還沒有消化。
我是一個做事情比較謹慎的人,怕以后工作做不好關sir會對我感到失望,因此,在自我介紹的時候,我向關sir說了很多我不足的地方(這些都是誠實的)。其中最大的缺點就是懶,因為懶,我會找很多很多借口去給自己不去做那些事情。比如:看書,寫感受或寫文章等,這些都是我很抗拒的。但是,由于長期沒有看書,也沒跟同工做分享,我曾經(jīng)一度覺得很迷茫,不知道下一步該怎么做,找不到方向。由于知識沒有更新,以前的老底用完了,開始覺得工作沒有底氣了……
關sir喜歡讀書,他也喜歡把好的書籍推薦給大家,他對自己所帶的社工要求很嚴(雖然表面看起來笑笑地,貌似沒什么),他跟我說了一句:“現(xiàn)在你不僅是要對自己負責,你后面還有二十幾個社工!”這句話敲醒了我,以前,我只是一個前線社工,只需要對自己的案主負責,對用人單位負責,但是,現(xiàn)在成為一名見習督導了,如果我的知識面等不夠廣不夠深,我有什么去督導別人呢?就像一支火箭,沒有燃料,怎么讓它起飛?我跟關sir說,我會試著讓自己去改變的,我也期待這個改變!關sir問我是怎樣讓自己試著改變,我說我會逼自己去做的。關sir說:是不是用允許會比較好?沒錯,我給自己一個機會允許自己去改變,去接受新的一年的成長!
見習督導手記二
最近我一直在忙著收集各位同工的情況,了解他們在今年12個月內想要得到什么樣的成長等,希望通過這次交流,加強與同工間的了解!除此之外,還安排了督導與兩位督導助理和各位社工見面,讓大家彼此熟悉。我還在做一個5月份的督導行程安排表,好讓社工們能提前知道下個月督導的行程和相關的工作安排!在做這些的時候,我注重讓各位同工參與其中,讓我覺得開心的是,我收到各位的積極回應和支持,謝謝你們。!
今天,關sir再次到司法所給我督導,關sir用他特殊的方式,向我講了管理與行政的區(qū)別,并希望我以后能看多點管理的書。同時還通過一些歷史及書籍(具體是什么歷史就不說了,呵呵),讓我明白了,看事情的時候,要想對事情理解得清晰點,應該多方面多角度找出不同點,全面了解。如:我想了解周恩來,除了我在讀書的時候學到的相關的知識外,還可以多看不同國家寫的關于對周恩來的書籍,看的多了,對周恩來的認識就會更全面了,也會有一個更正確的理解!在我們做個案的時候,往往容易只聽一面之詞,只跟案主接觸,很少或幾乎沒有跟他的家人建立良好的關系,這不利于個案的發(fā)展。在做個案的時候,也應該從多方面多角度的去找出案主的不同點,了解案主所處的處境,將自己放在案主的位置上去體會案主的感受,這樣更能增強對案主的同感,為案主提供合適的方案,促進個案的發(fā)展。
有一本書叫做《中國人心里透視》,它的作者是由上官子木,該書主要講述了中國人的很多特點,尤其是弱點,盡管被人們評論得很多,甚至被貶斥得很低,但這些特點卻像國粹一樣被一代又一代地傳承下來。因為這些特點無論是優(yōu)是劣都是每個中國人生活所必需的,即源自社會環(huán)境的要求。這就意味著,即使是屬于國民劣根性的內容也有其內在的合理性。因此,去除國民劣根性的根本并不在于個體國民的精神改善,而是整個社會背景、文化背景的改善。我感興趣的是,我們中國人的這些特點或弱點是怎么形成的,是由什么樣的社會機制促成的,以及導致這些特點或弱點能夠不以人們的喜好為轉移而長期存在的各種社會因素。另外一本書叫做《丑—陋—的—中—國—人》,它的作者是柏楊。1984年9月24日,柏楊在美國愛荷華大學演講《丑—陋—的—中—國—人》,強烈批判中國人的“臟、亂、吵”、“窩里斗”以及“不能團結”等,并將原因歸結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有一種濾過性病毒,使我們的子孫受到了感染,到今天都不能痊愈”。次年8月,此篇講稿和另外兩場演講的記錄《中國人與醬缸》、《人生文學與歷史》,一篇訪問稿《正視自己的丑陋面》,以及柏楊的三十幾篇雜文、近二十篇的回應文章結集出版,是為轟動一時的《丑—陋—的—中—國—人》。他寫這本書的目的是要讓中國人知道自己的缺點。然而能真正面對自己的缺點,承認自己的缺點的人又有多少呢?在很久很久以前,中國被美譽為禮儀之邦,但是,現(xiàn)在和很多國家相比,我們已經(jīng)變得怎樣了?誰還敢說我們是最好的禮儀之邦呢?近幾年不停地有關于中國旅客在國外旅游的不檢點行為,當別人標明說不允許中國旅客拍照等事情的時候,中國旅客就覺得自己不受尊重,被人歧視或排擠,但是,我們在別的國家又是否能尊重別人的文化習俗呢?有的'國人在外國旅游的時候隨地吐痰、丟垃圾,在公共場合大聲喧鬧,這難道就是文明的行為嗎?
其實中國有很多很多優(yōu)點,但是,由于我們太愛面子了,只喜歡留意自己的優(yōu)點,但是卻從來不去承認自己的缺點,長期下去,就會迷失自我,得不到進步!其實我也是這樣的一個人,喜歡別人贊美,在別人批評自己的時候,心里總會很難受,很少主動去反省自己,了解自己,開放自己!只有開放自己,才能更好地了解并改變自己,使自己得到進步!
見習督導手記三
今天終于能跟關sir去羅湖區(qū)司法局與基層科的科長溝通。在區(qū)司法局,我們聊到了關于判前調查的問題。在香港,判前調查主要是由感化官對案主在法院審判前進行接觸,了解案主的基本情況如:名字、成長背景、與家人的關系、學習經(jīng)歷、長處等等,并了解案主對監(jiān)禁與非監(jiān)禁的意愿,感化官會問案主:“你認為哪種刑罰比較合適你?是在監(jiān)獄里還是在社區(qū)做社區(qū)服務令或受感化?”另外,感化官也會問案主:“你選擇在社區(qū)做服務令(或感化),你為什么會這樣選擇?你覺得你以后在這會怎么做?做得怎樣?”讓案主自己去給自己訂一個在做服務令(或感化)的目標等,如果以后案主出現(xiàn)相反的行為,如:不見感化官/做服務令的時間減少,不注重質量等等,那感化官就能拿出這份協(xié)議出來,問案主:“有什么困難嗎?”在做感化服務的時候,感化官一般不問為什么,也不會說案主做的不好,不會罵他。其實,在我們做矯正個案的時候,很多時候也出現(xiàn)案主不來司法所報到或者不讓社工去家訪的情況,或者不參加公益勞動等,遇到這種情況,我們是否能真的問他:“你遇到什么困難了?”還是習慣地問他:“你最近為什么不來呢?”其實,當我們問為什么的時候,認為自己是在關心案主,但是,“為什么”背后也隱藏了一種責備的意思,讓案主聽了后會想逃避或反抗。
在做個案的時候要先照顧案主的感受及需求,無論他是誰,無論他做了什么,要無條件關心他!有時候,我們在想,我們該做什么才是對案主最好的?其實,有效果的,對案主有用的,那就是好的。往往我們覺得安排公益勞動很難,有時候也覺得跟案主談話的時候容易出現(xiàn)冷場或沒話題的時候,其實,要增強效果,我們可以從案主的興趣出發(fā),講他想講的事情,從而引出觀察案主的變化。這就要求我們要對案主有一個比較好的認識,同時,也要求社工有比較廣泛的知識面。因此,在每次做個案之前,都能像第一次做個案一樣,認真對待,并做好訪談的各項準備。
在這次督導過程中,讓我很深刻的是一句話:“差一條頭發(fā)的距離(或寬度)都差很遠。它要求我們做事情要細心,注意細節(jié),差一點效果就會差很多。在觀察關sir給社工做督導的時候,他都很有耐心,并會觀察根據(jù)社工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法,如果不注意看,就不會感覺得到。又如:今天我們又講了一個故事:如果你的案主在跟你談話的時候很生氣,打了一巴掌,你怎么回答呢?”我從不是社工的角度問了關sir,因為我平時的練習比較少,很多時候會自然地問:“我是不是做了讓你不開心的事呢?”其實,這句話我們好像是在關心他,但是,其實,他聽了后也許會更加生氣,也許會再補你一巴掌,因為,你的“是不是”并沒有承認自己有做得不足的地方,而是把它再推給了案主。但是,如果我們換一種說法,說:“對不起,我一定做了什么讓你感到不開心的事情,能告訴我嗎?”這句話跟之前那句是不是差很遠?其實前后兩句話的用詞只是差了一點,但是,效果就差很遠了。ㄆ鋵嵾有一個社工的說法,在這我就不說了,大家去想想吧,呵呵)
我自小就是一個比較粗心的人。我雖然做事情沒那么細心,但是,我的心思很細膩,很敏感,我想,這也應該是好事吧!呵呵,當然,做事情還是要細心點,要不,會給我?guī)砗芏嗪芏嗦闊┝,呵呵?/p>
無論何時,都要先照顧他的感受,這不是說就能做的,這要求我們練習、練習再練習,使它能從心里自然地做出來!
下午,我們去參加了機構的活動,在活動中,與同工和關sir聊起來,其中讓我印象很深刻的是NLP的:“the salesman makes the difference”在我們平常生活中,往往會遇到這樣的事:有一天,你去逛街,其實是想買衣服的,但是,走到一間鞋店,你進去看了,在售貨員的推銷下,你試穿了鞋子,然后買了幾雙鞋子,把錢用完了。也許回到家,你會覺得有些鞋子自己是不需要買或不喜歡的,但是,售貨員就能使你在那一刻自己做出了買鞋子的決定。社工也應該學習這種技巧,引導案主,讓案主對自己的行為、心理等作出改變!